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渗透美育教案

1、渗透美育教案

《峨眉道上》的美育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愧疚、辛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认识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再根据老师提供的段落要点,划分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按“段落要点”划分文章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爬峨眉山的感觉,《峨眉道上》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解释:

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攀登:抓住东西爬上去。也比喻积极向上不畏艰险。

游览:游玩观赏景物、名胜等。【例句】我们游览了万里长城。

狭窄:课文中指山路窄小。

歇息:休息。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愧(ku@)疚(ji))、葱(c#ng)茏(l$ng)。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我在游峨眉山的途中看到、听到和想到的。) 2.默读课文,看一看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看到或听到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想到的。

看到、听到的:(1~5自然段)、想到的:(6~7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听读的同学思考: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的?

“两尺见方的石板”山路的窄;“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的陡坡上。”山高、陡、险。

2.继续设问:这样又高、又窄、又陡、又险的山路是怎样铺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

2.认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重点、难点

从字里行间了解峨眉山路的特点和这些路是怎样铺成的。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山路的高、窄、陡、险。

二、理解课文2-6自然段

1.明确学习目标:

(1)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铺成的?

(2)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2.根据目标自读课文2-6自然段

(“我”看见几个铺路人背石板上山,多辛苦啊!“我”了解到铺路人不光背石板上山铺路,他们还要自己开山取石,凿成石板,从十多里外背过来,再背上山去铺路,多么不容易啊!……)

3.师:游人平时空手爬山路还觉得吃力,那些铺路人竟然身背重物爬“天梯”,真不可思议!大家想不想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好,下面我们就人人当记者进行现场模拟采访。

记者:请问老伯,您多大年纪了?

铺路人:今年五十八岁啦。

记者:这么大年纪,你干这行多少年了?

铺路人:大约四十年了。

记者:真了不起!您背的石板有多重?

铺路人:差不多有五六十斤吧!

记者:背这么重的石板走这么陡的路,感觉怎样?

铺路人:很累。

记者:既然这么累,为什么还坚持着,一干就是四十年呢?

铺路人:说实话,游人需要路。没有路,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当游人踩着我们铺的路上山,有说有笑的时候,我们累也高兴啊!

记者:你们的辛苦,都是为了游人,我代表游人谢谢您。

4.过渡:师:多好的铺路人啊!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来换取游人的欢乐,感到很满足、很快慰。此时,你面对他们想说些什么?

①发自内心地对铺路人说一句话。

(我敬佩您!您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我。您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②从文中找出作者发自内心的话,读一读,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两个特殊自然段:1、“铺路?”仅两个字,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意在强调作者当时惊讶、感动、赞叹的复杂心境。2、“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这句话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其目的在于强调作者当时那种肃然起敬、由衷赞叹和似乎要让所有人都知晓的那种难言的激动。)

体会数量词的妙用。

(本文数量词多达14处,如“一块块”“一块一块”“一块”“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读时要让学

生品味不同结构的数量词,表达的意思不同,从而体会作者遣词用语的准确性。)

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自由读课文,从内容体会思想。

2.班内交流。

(体会铺路人不怕艰难、不怕辛苦、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师小结:

铺路人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当游人沿着石板的阶梯,一边登山一边欣赏沿途的秀丽风光时,又有谁会想到那些默默无闻的铺路人呢?他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同样是在赞美那些默默的为人们做出贡献的人。教学设计以设问导入,这样会比较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第一课时里,教师以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主。在第二课时里,非常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记者

采访”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记者和铺路的老人,通过学生的互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搞活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很好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在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上不是抽象教案示例二

《做一片美的叶子》渗透美育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充分利用《做一片美的叶子》的美育素材,实施审美教育。本篇课文是一篇

美文,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如美的语言、美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审

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年龄等特点,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如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受到美的熏陶,陶冶美的情操。在诵读中感受“叶子”的美,诵读中,读中悟,悟中读,感知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体验字里行间的优美意境,领悟作者的真挚情感,同时在潜意识中,受到文章中美的词语所蕴涵的美的情境的熏陶、感染,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美的向往和渴求。

参与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场地:教室

意义:《做一片美的叶子》是金波的一篇散文诗,本文描写了大树的美、叶子的

美,揭示了大树和叶子的内在联系,透露了大树和叶子结为一体、相互依存的道

理,抒发了作者“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思想感情,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美的

感受,并且获得情操的陶冶,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

的意境陶冶他们,从而提升和丰富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和审美

能力。

一、注重趣味性,促使幼儿获得审美愉悦

在上课一开始的时候我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画一片美的叶子!可以上黑板来画,也可以在下面画。愿意到黑板上来画的同学请自己上来!同时我会说:“一双双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跳舞”,一个个“舞美造型”顷刻间布满黑板,孩子们仅仅是在画一片树叶吗?不,他们是在画他们的兴趣,画他们的想象,画他们的个性,画他们的自信,画他们的勇敢!待学生陆续画毕,回座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凝望画满叶子的黑板,深情地说树叶画得都很美,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请拿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眼亮心就亮,眼明手就快!

美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古罗马着名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在他的《诗艺》中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

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寓教于乐,即教育作用包含在娱乐活动之中,通过娱乐给人以教育。“画出来的语文”,让学生上台画“美的叶子”的这一极富想象、极具诗意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初步感知叶子的形态美,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另外老师在为作画的学生配旁白时的极富诗意的话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叶子的美,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诵读美

这部分是我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审美教育。

一)感知叶子的外在美

、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幼儿感受儿童诗美的形象。

直观性是审美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美育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任何耳提面命、抽象说教,都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而且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的、活动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因此在教学时,我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让学生观察叶子的不同(舒展、大小、长短、嫩、枯萎等),这样,学生在老师所创设的充满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感受到儿童诗中美的意境、美的情趣, 如身临

其境,接受了美的熏陶,感受到一棵树上叶子的不同姿态,形态各异。

、读通: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画出难写易错的生字;不懂的新词,集体讨论解决。

读熟:再读课文,把自己觉得美的文字响亮地读出来,与同桌共享。

读美:读了课文,叶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抓文中美的句子,品味词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在教学:

句子1:“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升起”。

①读读句子。

②你能像作者一样,用不同的句子,写出大树的美吗? 比如:“那是天地之间

一把绿色的巨伞。”“那一定是哪位仙人培育出的蘑菇吧,嫩嫩的、绿绿的。”

(这个比喻有颜色、有形状、有动作,它写出了树的无尽的活力,体现了树的色彩美、形态美、动态美和生命美。绿色,这生命的色彩,多么耀眼,而绿云升起又多么轻盈可

爱!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联想之前播放的叶子的风景录像片,以帮助学生更好感悟叶子的外在美。)

句子2: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① 通过读,体会叶子的美。

②课前哪位同学找到了两片相同的叶子?你收集的叶子美吗?请你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同桌看看。

③推荐画得特别漂亮的作品。

④给画配上精彩的文字。

⑤拿着树叶“话”树叶。

⑥再读文中的句子,注意标点,读出对叶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句子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

①反复朗读句子。

②把句子换一种说法。如:春去夏至,秋走冬来

(“美的叶子”尽管以绿色为主调,但是也并非纯粹单一,如同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一样,这美的叶子的“美”就美在随着季节的交替更迭而不断变异,它春天“嫩绿”,夏天“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固然顺应了自然规律,但它春萌生,夏旺盛,秋枯萎,冬终结,酝酿着又

一个生命的周期,真是生生不息啊!这是内蕴的“美”的质素。)

把写叶子外形美的几个自然段连起来读,做到熟读成诵。

(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去感受文本中的言语,在朗读中欣赏,在欣赏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这样,扎实地进行语言的训练,在训练中,叶子的美悄悄地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二)感悟叶子的内在美

感悟美:

①自读5—8 自然段,边读边悟:为什么要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仅仅是因为叶子的外形美吗

②讨论:叶子还美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③抓住“奉献”相机点拨:叶子不仅美在外形,更美在内心,美在奉献。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通过抓住本文的美的形象——叶子,让学生感悟叶子的内在美。通过抓这句话:“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来体会本文中“美的叶子”不是孤立的、游离的,而是将其与大树、太阳、土地有机交融起来。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

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首先“绿叶为大树而生。”它接受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酿造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使大树茁壮、葱翠地成长。同时,“美的叶子”在春、夏、秋、冬展现了不同的风采,然而叶落归根,直到生命的终结还要化为护树肥料,融进肥沃的土壤,使大树来年萌发更加繁茂的枝叶,挺立于大地之上,这是多么可贵的奉献精神啊!这里我会播放冬天的叶子“飘落”下来的flash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美的叶子”纷纷落下的样子,叶子又是落到哪里去了。这样,学生在老师所创设的充满动感的情境中感受到散文诗中美的意境、美的情趣,感悟叶子的无私奉献的内在美。另一方面,这“美的叶子”装点大树,奉献乳汁,最后化为护树的养料,但它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一星点儿炫耀自我的意味儿,而是自觉地让大树把它们“结为一个整体”,在大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为它们知道,如果没有大树,这“美的叶子”就会无所依附啊!应该说,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谦逊自处的精神……)

概括美: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出叶子的美呢

齐读课文5—8 自然段。

三)人美如叶美

默读全文,思考人和叶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把讨论引向更深的层次。

出示表格(不完全拘泥于表格):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找的相似点很多,说得有道理。

相似点叶子人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不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绿叶为大树而生。

把相似点对照着读。

(既作引导,又给学生留下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发现,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

三、渴望美

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材料(下发材料),说说你对“美丽的叶子”的理解。

有一次,温家宝总理到清华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温总理:我们上游泳课时,老师指着外边的大树说,当树叶从嫩绿转为浓绿时,非典也就过去了。如果把全国作比一棵大树,清华园只是其中的叶子。总理,您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总理说:我自己也是大树中的一片树叶,这片“叶子”因为忧心非典,常常夜不能寐(mèi),思及非典时甚至泪流满面。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徐州市下水道四班承担着徐州市西城区26 万平方公里32条干道10万米下水道和5 千多座窨(yìn)井的疏浚(jùn)、清理、维修管理和防汛任务。下水道是城市里排放各种污水和废弃物的地方。他们清

理疏浚的就是地下管道中最脏、最臭的污泥浊水,干起活来“苦、脏、累、险”,是体力劳动中最艰苦的活儿。34 年来,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古往今来,像叶子一样美的人很多,他们使“一棵棵大树”更加“茁壮”。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

叶子多美呀!你,应该学吗?你,愿学吗?你,想学吗?你,乐学吗?齐读课题———《做一片美丽的叶子》。

假如你就是一片叶子,学校就是一棵大树,你想做一片怎样的叶子

假如你就是一片叶子,祖国就是一棵大树,你又想做一片怎样的叶子

朗读:为了我们的大树就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联系生活中的“叶子” 这些感人的故事让孩子学会了课文, 学会了感动, 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的审美想像和审美联想,让学生在说“我要做怎样的一片叶子”,自然而然中“美”在孩子的眼睛里荡漾, “美”在孩子的心田里升华。)

四、颂扬美

练笔:“我市里选出了“十佳公民”,要召开表彰会。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十佳公民”,请你写一个简短的事迹介绍。(老师发给每人一张叶状纸片。)

交流,先组内后全班级

课后把装饰好的纸片张贴在黑板报上。

(培养学生做一片美丽的叶子的自豪感,同时又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附:做一片美的叶子

——金波

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咏鹅》音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美,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美。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美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美,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教学难点

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谜语

头戴红帽子,

身穿白袍子,

脚蹬红靴子,

唱歌伸脖子。”学生猜(谜底——鹅)

(二)讲故事

通过图片配合,讲诉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咏鹅》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词。

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骆宾王。他读书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岁的时候呢,就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7岁的小骆宾王很聪明,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都是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准确,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夸奖。有一天放学后,小骆宾王和小伙伴们相约到小河边玩耍。在河面上他们看到了一群鹅,别的小朋友看到鹅后,他们都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学着鹅走路时的样子,有的学着鹅的叫声,有的则伸出手指数着他们到底有多少只。小骆宾王却不同,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鹅,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闪动着水波,在蓝天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好看。洛宾王太喜欢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三)1.朗诵背诵诗歌《咏鹅》。

2.简单讲诉诗歌里面的含义内容,感受形象美。

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

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和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四)1.聆听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让学生简单了解休止符和乐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歌曲,由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五)边唱边演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边唱边演《咏鹅》。

(六)拓展

欣赏其他音乐家创作的同名歌曲《咏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让美育走进数学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

关于美育的讲课教案

关于美育的讲课教案 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关于美育的讲课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美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美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 美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美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1.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课件或教学素材; 3. 学生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对美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美?为什么会有美?

二、讲解美育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1. 通过多媒体展示美育的定义和涵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美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提供实例,让学生理解美育对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三、介绍美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5分钟) 1. 通过多媒体展示美育的基本原则,如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等; 2. 分析美育的基本方法,如欣赏、创作、表演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美育活动。 四、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就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绘画、音乐、舞蹈等)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发现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15分钟) 1.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如绘画、音乐演奏等;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一项艺术作品; 3. 学生展示作品,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育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提问:你们觉得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延伸:

1语文李得升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渗透德育美育教案 -

渗透德育美育的语文教案 《再别康桥》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学会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设问、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4德育美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艺术美”的素养。2、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提升学生爱国爱家情怀。 【学习重点】 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学习难点】 1.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情感。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学习方法】诵读品读感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再别康桥》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二、课前自测 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xìng)榆阴(yú)沉淀(diàn)长篙(gā) 漫溯(sù)浮藻(zǎo)斑斓(lán)笙萧(s hēng)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课堂导学 一、走进诗人,走进康桥 边展示图片边讲解:“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

高二数学美育渗透教案

高二数学美育渗透教案 一、数学的教学设计如何渗透美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挖掘数学美,以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形象的、想像的直觉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数学美不像自然美和艺术美那样形象、生动、具体,它是因事物内在结构的和谐而具有的一种理性美。要接触它、感知它,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和想像力。古人云:“所知者深,所见者真。”可见,数学美感是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的结晶。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每对钝角、直角、锐角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观察、探索、迁移、讨论,深刻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长×高)÷2,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让学生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练美,更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数学的教学设计如何渗透美育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最容易激发起儿童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使学习成为儿童的强烈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诱发,唤起其心理响应,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个数,教师立刻猜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验证后,会感到特别惊讶和奇怪,急于想知道教师快速判断的奥秘,教师可因势引导,进入后面的学习环节中。这样,教师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强

烈的求知欲。 3.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数学美感的培养,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数学内在结构的和谐、秩序,从而欣赏到其中所具有的理性美。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采取一种审美的态度,并向学生渗透数学美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不断积累对数学知识欣赏的审美经验,逐渐养成审美习惯,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美学敏感,提高数学审美能力。 二、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 用审美的心情去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著名作家王蒙说:“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正如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从形式上看,阿拉伯数字“1、2、3、4、5……”书写形式变化有序,就像一串美的音符,各种几何图形,富于对称之美,变化之美。从内涵来看,数学表达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任何语言所不及的,教师要悉心体会和挖掘,要有自觉的美育意识,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审美点,并且要将其写入教学设计中,使之成为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除了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恰当补充一些美育内容。 例如:讲述完“平移、轴对称、旋转、相似”这四种变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鉴赏书本上优美的“组合”图案,指出现实生活中多种变换组合的图形还有很多,结合这四种变换,让学生看到多种变换组合的作用、组合图形的优

化学美育渗透教案

化学美育渗透教案 教案标题:化学美育渗透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化学与美育之间的联系,认识化学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 美能力的重要性。 2. 组织并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化学实验和实际操作,引导 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化学 的同时发现美的存在。 教学内容: 1. 引入 -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化学与美育之间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 引导学生了解美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2. 文化展示 - 介绍化学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如古代染料的制作和应用等。 - 分享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艺术品或文化作品,引起学生对美与科学的共鸣。 3. 实验设计

- 设计一系列与化学相关的实验项目,结合美的元素和美育概念进行展开,如颜色、结晶等。 - 每个实验都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实践活动 - 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设计化学实验展示、创作化学相关的艺术品或手工制作等。 - 学生通过实践,将化学知识与美育相结合,体验到创造和欣赏美的过程。 5. 总结与评价 -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或艺术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该教案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估方法: 1. 针对实验设计和实践活动,进行个人或小组报告评估。 2. 分析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和艺术创作作品,评估学生对美 及创造力的理解和应用。 3. 进行小测或问答环节,考察学生对于化学与美育的概念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 1. 图片、视频和文化资料展示。

2. 化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3. 艺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时间安排: 本教案预计包含5个教学时段,每个教学时段为45分钟。 备注: 本教案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个性化的拓展。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渗透美育教案

《峨眉道上》的美育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愧疚、辛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认识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再根据老师提供的段落要点,划分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按“段落要点”划分文章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爬峨眉山的感觉,《峨眉道上》 二、检查预习 1.词语解释: 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攀登:抓住东西爬上去。也比喻积极向上不畏艰险。 游览:游玩观赏景物、名胜等。【例句】我们游览了万里长城。 狭窄:课文中指山路窄小。 歇息:休息。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愧(ku@)疚(ji))、葱(c#ng)茏(l$ng)。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我在游峨眉山的途中看到、听到和想到的。) 2.默读课文,看一看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看到或听到的;哪些内容写的是作者想到的。 看到、听到的:(1~5自然段)、想到的:(6~7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听读的同学思考: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的?

“两尺见方的石板”山路的窄;“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的陡坡上。”山高、陡、险。 2.继续设问:这样又高、又窄、又陡、又险的山路是怎样铺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 2.认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重点、难点 从字里行间了解峨眉山路的特点和这些路是怎样铺成的。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山路的高、窄、陡、险。 二、理解课文2-6自然段 1.明确学习目标: (1)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样铺成的?

美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美育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可使用如下格式: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展的班会主题是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美育教育,我们可以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并且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本次班会,我们将围绕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激发大家对美的热情,同时提醒大家要时刻关注美的力量和美育教育的价值。 【第一部分:美育教育的概念和作用】 美育教育是一种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其艺术素养的教育形式。美育教育不仅仅是一堂艺术课或是一次绘画表演,而是一种涵盖了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教育。美育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通过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学生能够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让他们懂得欣赏生活中细微的美。

2. 触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作品给予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通过美育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尝试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部分:美育教育的实施方法】 美育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开展艺术课程和活动: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艺术活动来感受和体验美的魅力。 2. 引进名家讲座:邀请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等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心路历程,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追求。 3. 组织参观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艺术场所,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作品,并与专业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4. 开展艺术比赛和展览:学校可以组织艺术比赛和展览,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同时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第三部分:美育教育的案例分享】 美育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也是非常丰富的。下面我分享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幼儿园以美育人美育教案

幼儿园以美育人美育教案教学主题:以美育人,美育教 年龄段:幼儿园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课时60分钟 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美的概念和美的价值。 2.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3. 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帮助孩子们体验美的感受,增强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 1. 听觉教具:音乐光盘、音箱、麦克风。

2. 视觉教具:艺术品、图片、画板、颜料和画笔。 3. 行为教具:翻翻书、手绘教具。 4. 布置环境:将教室布置成有艺术气息的环境,如墙壁可以挂上幼儿 手工作品;教室中可以放上有音乐节奏感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I. 热身环节(5分钟) 1. 学前音乐:用轻快的音乐欢迎小朋友们到来。 2. 五官训练:根据孩子们的五官特点,让他们分别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让他们感受不同的感觉。 II. 知识分享(15分钟) 1. 美的概念:让孩子们打开翻翻书页,看不同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 介绍美的概念。 2. 美的价值:分享一些美的价值观念,如美能使人愉悦,美能提高人 们的品位等。

3. 介绍艺术品:通过展示不同的艺术品,帮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手工艺等。 III. 欣赏体验(20分钟) 1. 音乐欣赏:播放悦耳的音乐,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2. 美食体验:给孩子们品尝美味的小零食,让他们用舌头感受美食。 3. 美术体验:提供颜料和画笔,和孩子们一起画画,让他们在欣赏美丽的图画的同时,也能感受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IV. 互动游戏(15分钟) 1. 艺术小达人:让孩子们自由创作,并让其他孩子猜测自己的作品表达的意思。 2. 找美:在教室环境中设置一些美术作品或装饰品,并让孩子们找寻之后,分享他们的感受。 V. 结课环节(5分钟)

幼儿园美育课教案20篇

幼儿园美育课教案20篇 《幼儿园美育课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小班美术教案《贪吃的小蛇》含反思活动目标: 1.能够用线条、图案进行组合,装饰小蛇的身体。 2.体验线描活动的快乐。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小蛇的身上有哪些漂亮的图案呢? 2.小结:小蛇的身上有很多线条和图形组合起来的漂亮的图案。 二、教师讲解示范画装饰图案。 1.那你发现了哪些漂亮的图案?还有哪些好看的图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进行范画。 3.请个别幼儿来尝试画装饰图案。 (1)那这个图案是用了那些线条和图案组合成的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2)那谁来试试,这个图案可以怎么画? 4.引导幼儿在画面空白处进行绘画 (1)其实这条小蛇可贪吃了,你们觉得它可能会吃些什么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画面空白处画上一些吃的,丰富画面内容。 5.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这条贪吃的小蛇身上的图案不只是简单的线条或者图案了,而是把线条宝宝和图形宝宝组合在一起,画出了好看的装饰图案。等会儿就请你们也来试试吧!别忘了画画它爱吃的东西! 三、组织幼儿操作

提出操作要求:我们装饰的图案要整齐地排列在小蛇的身上才好看哦!现在一起去装饰吧! 活动反思: 本次线描活动是幼儿第二次接触这种复合式的装饰图案,我在示范时示范了比较多,在幼儿操作时也鼓励幼儿进行模仿为主,因此效果还比较好,个别能力强的孩子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创作。 (2)小班美术活动教案《鞭炮》含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鞭炮的外形和颜色特征,鼓励幼儿选取自己喜欢的色纸撕成碎片,自由黏贴鞭炮。 2、让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看到的鞭炮,教师无需提出具体的黏贴规律约束幼儿。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福字若干个 2、各色碎纸片若干 3、固体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放录音,引主题 师:嘘,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鞭炮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听的很认真,这是放鞭炮的声音,你们都在什么时候见到过别人放鞭炮? 幼:结婚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娶新娘的时候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我们在高兴的时候或是有喜事的时候都会放鞭炮。 (二)教师出示鞭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串鞭炮,你们想不想看?鞭炮穿着什么颜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教案小学美术德育渗透教案篇一:美术德育渗透教案 课题:第九课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绘制宣传小报 2、培养学生提高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一张手抄报完成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博物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了解一下它的沧桑历史。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影片中,圆明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火烧圆明园,肆意抢夺文物 (二)自主探索 通过视频观看,引出文物的珍贵,学生尝试总结文物的概念 1、.文物古迹:

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包括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成就。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文物资料 三、创作体验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 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这些文物呢? 保护文物、绘制宣传手抄报(督促学生保持班级卫生和整洁) 四、评价交流 五、课后拓展 1、向学生展示黑龙江的出土文物,通过对身边文物的了解,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操。 2、建议课后同学们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继续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的传统文化。 3、将随堂制作的手抄报和文物仿绘布置在班级。 《水墨画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操作目标: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用墨、用笔知识,观察表现喜爱的动物。 教学难点:用水墨画出有一定意境的动物画。 课时安排:三课时

美育教案

美育教案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美的产生、真善美的关系、美育的作用、美感、审美标准。 2、熟悉美育特征、美的特征、审美条件 3、了解美学概况、美育由来 美育是以美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各种审美实践活动的教育科学。它以提高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直接目的,以提高人的审美情操为最终目的。它的实施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美的对象为工具,特别是以艺术美欣赏为主要手段。 第一节美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美的追求史。美引导着人们,从愚昧、落后一步步走向光明、美好。 一、美的由来 美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无所谓美丑”的阶段:这阶段在人类出现以前。美是对人而言的,美,只对人有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美为人而存在”。 (二)“有丑无美”的阶段:这阶段在人类产生之初,那时人类还没掌握自然规律,不能驾驭自然界,因此整个自然界对人类来说也是无美可言的。 (三)“功利美”的阶段: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也逐渐地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成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这时就产 生了美。这时的美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即从实用性来评价一个自然事物的美与 不美。自然物在原始人眼里先具有功利价值然后才能成为美的。 (四)“超功利美”的阶段:随着生产力逐渐发达,物质财富也日益丰富,这时人类才有心思去欣赏超功利的美。超功利:就是指导人们不再从物质实用性上来评 价事物的美与不美,而是从精神愉悦的高度来判断美丑。 从以上美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 第一、美产生于劳动。离开劳动,人类不会去探求、认识自然规律,更不能去把握、利用自然规律来为人服务,因此就不可能有美的产生。 第二、在美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首先必须吃、

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幼儿园美育课教案20篇

幼儿园美育课教案20篇 导言: 幼儿园是孩子们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他们接触艺术的重要场所。在幼儿园的美育课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 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本文将为您提供20篇幼儿园 美育课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美育教育。 一、色彩研究 1. 脸谱面具的鲜艳色彩 通过制作脸谱面具,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鲜艳色彩的含义和感受,培 养他们的色彩感觉。 2. 感受冷暖色彩 让孩子们观察冷暖色彩的物体,进行对比,让他们感受到不同色彩 带来的情绪变化。 二、造型创作 3. 用橡皮泥捏出自己的小动物 通过捏橡皮泥,让孩子们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 空间感。 4. 用纸板剪贴拼出不同形状

通过剪贴拼贴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形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音乐欣赏 5. 听音乐绘画 让孩子们听着音乐,用画笔随意勾勒,表达心中所感受到的音乐节奏和情绪。 6. 感受节奏的快慢 通过有节奏的音乐,引导孩子们感受节奏的快慢变化,让他们在音乐中舞动身体。 四、手工制作 7. 编织友谊手链 让孩子们用彩色线编织手链,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的动手能力。 8. 创意造型的串珠作品 通过串珠的形式,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种具有独特造型的作品。 五、戏剧表演 9. 童话故事角色扮演 引导孩子们扮演童话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让他们通过表演的方式理解故事内涵并培养表演能力。

10. 模仿动物的表演 让孩子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动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有趣的小动物表演。 六、舞蹈研究 11. 儿童舞蹈指法练习 通过舞蹈指法训练,让孩子们学习节奏感和优雅的舞姿。 12. 学习简单的动作编舞 引导孩子们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并组合成小舞蹈,培养他们的协调性和舞蹈表演能力。 七、影视欣赏 13. 观看优秀卡通动画片 引导孩子们观看优秀的卡通动画片,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对影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4. 故事片情节续编 观看故事片后,让孩子们续编故事的情节,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八、手剧创作 15. 制作简易手偶

小班美育教育教案20篇

小班美育教育教案20篇 第1篇、小班构造玩耍秀丽的公园教案反思 玩耍目标: 1、培育幼儿的合作力气,通过合作共同建构完成主题. 2、稳固幼儿合理布局的力气,并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展建构. 玩耍预备: 1、教师布置好玩耍场景。 2、构造材料:雪花片、立体建构积木等。假设干帮助材料:皱纹纸、硬板纸、罐子等。 玩耍指导: 一、手指玩耍导入 1、复习手指玩耍《点点虫》。 2、春天的公园会有些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的阅历,想象鼓舞制造 1、教师这里有几张设计图,请幼儿依据设计图来用各种材料来建构一下。 2、出示图片,介绍建构内容及材料运用。 三、交代建构要求: ①我们走路时在哪儿走?

②碰倒了别人的积木怎么办? ③建构时声音要小点,完成了要学会整理。 2、幼儿自由争论,选择自己宠爱的物体进展建构。 四、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首先能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能乐观大胆地进展建构,活动中大局部幼儿能用一些帮助的材料建筑小路、设置小栅栏、拼插各中大型玩具及设施,想象力丰富,布局较合理。个别幼儿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活动中教师应在引导幼儿建构的同时,提示启发幼儿更多的制造力,在确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要鼓舞幼儿相互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以激发幼儿创作的乐观性。第2篇、小班主题活动秀丽的秋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吃水果要讲究卫生,不乱丢果皮。 2、学习将桔子皮撕成条或块状粘贴作画。 活动预备: 菊花图片、桔子假设干、桔皮假设干、操作包、浆糊、棉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一年有四个季节,小朋友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呀?

美育教案模板(共6篇)

美育教案模板〔共6篇〕 第1篇:美育教案品味《芦花荡》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美。 3、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美。 4、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5、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中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美。 2、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美。【学习难点】 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真实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着重体会其中的方方面面的美。 二、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美 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记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三、故事情节之美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4、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3、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4、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第二课时 一、老英雄人物形象美 〔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清楚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表达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语文渗透美育教学设计

语文渗透美育教学设计 语文渗透美育教学设计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修养和道德素养。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2. 传统文化:包括经典诗词、古代故事等。 3. 语言技能:包括写作、朗读、辩论等。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美术作品、音乐或视频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故事:选择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让学生共同阅读,讨论故事的情感内涵。 3. 文学作品鉴赏: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鉴赏作品的美学价值。 4. 情感表达:结合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朗读等形式进行表达。 5. 传统文化的学习:选择一些经典的诗词、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 6. 语言技能的培养:通过课堂讲解、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朗读、辩论等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 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所取得的收获和进步。 四、评价方式: 1. 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通过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审美评价和情感表达的质量。 2. 情感表达评价: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情感表达的真实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审美效果的好坏。 3. 语言技能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朗读、辩论等语言技能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通过语文渗透美育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修养和道德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这种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年级德育渗透美术教案

一年级德育渗透美术教案 第1课 课题:影子的游戏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技能目标: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教学难点: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创作。 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并保护五彩斑斓的世界。 教具:剪影作品、课本、画笔、作业纸 学具:课本、寻找影子的造型、画笔、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讲个故事:森林里静悄悄的,月亮特别亮,一只狮子在散步,可它发现地上也有一只狮子跟着它,吓得他跑进森林不敢出来了。你知道它看到了什么? 有位科学家想测量一下金字塔的高度,你能帮帮他吗?你知道为什么会有影子吗?如:在太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以及大树和其他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 二、发展阶段 1、再现影子--可以通过投影仪描画影子,可以通过太阳照射描画影子。 2、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创造影子--学生在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4、美化影子--在描下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学习描画影子,并进行再现、再造、创造、美化影子。 四、课后小结 1、通过观察、描画,培养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官感受,激发学生的激情。 2、通过做游戏,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创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 3、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及发散思维。 4、表现影子时,有的学生对影子的位置和人的关系表示不准确,教师也不要要求过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二年级德育渗透美术教案 第4课 课题:鲜艳的包装纸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你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并极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德育渗透点:通过做包装纸,并用包装纸包装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更加热爱生活。

美育渗透劳动教育教案及反思

美育渗透劳动教育教案及反思 教案标题:美育渗透劳动教育教案及反思 教案目标: 1. 了解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劳动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 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案例分析; 4. 学生参与美育渗透劳动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第二步:讲解(15分钟) 1. 介绍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强调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 分析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观察、实践、创造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 1. 提供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案例,例如学生参与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 2. 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其中的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第四步:实践活动(3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美育渗透劳动实践活动,例如设计和制作校园艺术装饰品。 2.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第五步:反思(10分钟) 1.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反思,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等方面。 2.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反思的书面作业,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美育渗透劳动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美化活动或参观艺术展览。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案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美育渗透劳动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劳动技能。然而,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有待提高。下一次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合作训练和创造性任务,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激励。

幼儿园美术教育教案

幼儿园美术教育教案 第一次课 本次课教学目标:识记并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什么样的内容,与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呢? 二教学内容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目标 《纲要》规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目标为: 1 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对美具有敏感性。 2 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通过各种造型要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 3 初步尝试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制定出幼儿园美术欣赏、绘画、手工三种不同类型的美术活动的目标。表述如下: 1 欣赏 (1)通过周围环境和具体作品的欣赏,初步感受对称、均衡、节奏、和谐的美,喜欢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2)初步感受周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构图等的表现性,并产生一定的情感。 (3)初步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主题内容的意义,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现实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4)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美术欣赏活动。 (5)能用自己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和评价成人和同伴的美术作品。 2 绘画 (1)初步学习用造型、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具有创造的意识。 (2)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绘画活动。 (3)初步尝试不同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用法,形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3 手工

(1)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画的和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 (2)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工活动。 (3)初步尝试不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附目标举例: 以中班欣赏活动《布老虎》为例,其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几点: 1 欣赏、感受布老虎的生机勃勃、勇猛威武而又可爱的神态,体验其造型美; 2 欣赏、感受布老虎饱和色的强烈对比所造成的色彩美,体验中国民间工艺的用色 特点; 3 通过对布老虎造型和色彩上的对称布置的欣赏,理解对称美; 4 通过虎鞋、虎帽的故事,理解人们寄托在布老虎身上的美好愿望。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 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幼儿欣赏的教育内容 幼儿欣赏的教育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 1 欣赏对象及其类型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美术作品;建筑艺术;儿童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周围环境。 2 欣赏知识与技能 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作品主题的分析。如艺术家的意图;对作品的联想;对作品的表达;作品的背景知识。如,艺术家的生平等。 幼儿绘画的教育内容 幼儿绘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1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1)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性质。 (2)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2绘画的形式语言 语言主要有线条、形状、色彩和构图。 3 绘画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可以有自然景物、日常用品、人物、植物与水果、动物、交通工具与生产工具、建筑物、简单的生活事件、想象中的物体、事件以及简单的装饰画等。 幼儿手工的教育内容 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 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如:撕、粘贴、染、折等

学科渗透美育教案

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人获得真知,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发展思维。美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中外许多著名学者之所以能学有所成,除勤奋以外,还在于对其所从事专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工作对他们是一种乐趣,而这种乐趣的根源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美和发现了美,并受到强烈的吸引,达到沉醉忘我的地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贯穿美育,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致和乐趣,从而促使外来的动机向内在的动机转移,使内在的动机成为学习活动的持久动力。 一、教学过程的情感美 教学活动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哪里有成功的教学,哪里就会有情感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一一深切的关怀和由衷的喜爱、极强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充满激情、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以倾所有、尽所能传道授业,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为最大的快乐,以爱感生,使他们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诲,默契配合,积极学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渠道和民主、平等,友善、活泼的教学气氛。每一堂课,我都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和学生互致问候,拉拉手,拍拍肩,合唱歌曲,一起做游戏,或同台表演,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回答浅显易答的问题并及时鼓励表扬。教学过程 在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交往中展开、进行,师生共享情感美,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密切了师生关系。 二、英语教学的语言美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应结合英语语言的优美,深厚的文化底蕴,内容丰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受到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文化情操的陶冶。 英语语音语调和谐自然,抑扬起伏。具有韵律美。英语中有十二个单元音,其中五个是长音,七个是短音。长音可以拖长,音色明亮,犹如音乐中的二分音符;短音是一发出音后即嘎然而止,音色压抑,犹如八分音符再加一个休止符。在说英语时,由于长音短音不均匀地错落在各音节申,听者就感到有抑和扬的反差,给听觉器官一种美的享受。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尽量模仿录音带中优美的语音语调,并细心体会其中的美韵。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美的因素。学生一方面要了解英语美风俗、交际常识,一方面要学习他们的文明语言。如:学习“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等问候语,教会学生礼貌待人,关心他人;通过字习“ Excuse md'、“Sorry.” “Thank you very much.”、“That' s all right.”、“Please. ”、“Pardon? 教会学生注意语言美;结合教材中不同的话题,如:介绍、告别、祝愿、道歉、提供帮助等,使学生学习“ G1ad to meet you”、“ I'm sorry.”、“ Can I he1p you? ”、 “ May I use your…?”等常用的交际用语;学习英美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婉转语气,礼貌社交。而这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和共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点拔和培养,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际生活交际中学习使用优美文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