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分析教案1

数据分析教案1

数据分析教案1
数据分析教案1

教学项目设计方案(一)

教学准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i博导平台发布教学资源;讲稿、教案及多媒体课件补充、完善

主要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教学活动

1 教学资源发布

2 考勤、课前预习探讨

3 案例导入、新课讲授1流量分析

4 新课讲授2客户分析

5 课堂实操

6 互评、总结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热身

教师活动:

1、教师进行考勤统计,计入班级教师工作手册考勤页

2、进行预习提问,计入教师工作手册中“三段式”课前

预习考核成绩。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授课时多注

意。

学生活动:

上课前利用i博导线上

平台和老师下发的要点

提前预习

课前导入教师活动:

以2018年中国电商市场数据及2019年辽宁营口奥雪公司客

户数据为例,讨论数据分析对企业的好处,进入新课。

学生活动:

1、看多媒体课件,听老

师介绍案例

2、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

简单的讨论

新课讲授1

单元一认识电子商务数据及数据分析

一、电子商务数据的基本概念(讲授、对比)

(一)数据的定义

数据是指对客观事件进行记录并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对

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

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是构成信息或者知识的原始材料。

(二)数据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所

得到的,是逻辑性和观念性的。

数据与信息不可分离,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

学生活动:

1、听课,记笔记

2、根据课程进度进行思

三、商务数据的作用(列举、举例)(一)挖掘营销

(二)社会网络营销

(三)地理营销

(四)用户行为分析营销

(五)个性化推荐营销

教师点拨

由于本班学生以少数民族居多,国语水平不高,再加上

疫情的影响,教材还未发放,在教学过程中应慢一些,让学

生听懂、学会,避免一知半解。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讨论、记

笔记;随时提出疑难问

归纳总结

结合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互动结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课后作业

知识巩固:

1、看图分析

利用客户分析所学知识,对以上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如何开展实现对客户的精准运营?

2、利用年纪编号,登录i博导平台,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测试并反思、总结所学知识。

3、预习下一单元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对于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及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数据及电子商务数据内涵的差异性,需要教师通过数据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并能利用电子商务数据的分类进行对企业网站及网店广告投放的数据分析。但根据学生上课情况的反馈,部分学生数据分析和表达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仍然需要提升和加强。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参考教案1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一、活动主题: 统计图表的应用——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二、实践活动背景: 目前全国中学生体质状况逐年下降,肥胖学生逐年上升,体质状况不佳,这些多与中学生不爱参与体育活动,而爱上网,打游戏、聊天看言情神幻小说有关.加之,体育中考中体育的分数权重加大到40分,九年级的同学正在积极地针对自身状况进行锻炼,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早作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作一个阳光健康的中学生. 三、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八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 ②初步掌握统计调查活动的全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搜集、处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②能利用统计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调查方案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4.重点:对统计数据进行恰当、准确地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四、活动完成时间

五、实践活动流程 1.活动准备 ①教师制订好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制订好《中学生体质健康登记表》 《调查报告》表格 中学生生体质健康登记表年月日 ②组织成立各调查小组,确定收集数据的方式(可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2.方案实施 (1)学生制订好实施计划 (2)按照计划实施调查 (3)数据采集与汇总,进行初步分析,让学生经历以下过程: ①收集数据.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样本和抽取样本的方法,如可从八、九年级各班分别抽取5名男生和5名女生,组成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可按学号来随意抽取学生. ②整理数据.分析样本的体质健康登记表中的各项数据.例如计算每个个体的最后得分,按评分标准整理样本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 ③描述数据.根据上面的数据表白,画出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使得数据分布的信息更清清楚地显理出来. ④分析数据.根据原始数据或上面的各组统计图表,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通过分析图表和各种统计量得出结论. (4)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 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三、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四、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纵向条形统计图 出示图片: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水立方)这是哪?(鸟巢) 师:北京为了筹备第29 届奥运会除了新建了这两个标志建筑以外,还改建了一些原有 的体育馆,比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知道它们分别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课件演示】:奥运会场馆情况统计图 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 人水立方 奥运场馆容纳人数统计图 鸟巢

1.这是一份?(板书:统计图)这份统计图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看看工体的座位情况,它有多少座位啊?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按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那样,每个小格代表2或者5行不行? 小结:得按照数据的大小来决定单位格代表多少。 3.首体呢?在什么范围?怎么看的?(出示:18000) 师:观察这张统计图,如果去掉竖线,你还认识吗? 4.水立方里可以容纳多少人呢?为什么? 5.鸟巢的座位数占9个格多一点,你猜猜鸟巢有多少座位?为什么都估计90000多? 看来单位格表示多少特别重要。(出示91000人) 师:我们都知道开幕式在鸟巢进行,为什么?(场馆大,容人多。) 你是通过什么猜的?(板书:数据) 师:如果把这张图改变方向,你还认识吗? (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绿色奥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起看看北京用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 北京市部分生活用水情况与北海蓄水量对比统计图 北海 的蓄水量 洗浴业 洗车业 1.这张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横向) 2.课件:这是哪里?(北海)知道北海有多少水吗?(出示:60 )怎么知道的? 师:这是一家洗浴中心,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了,北京市所有洗浴中心的年用水量是(出示:条形)你们为什么表示惊奇?

《简单的数据分析(二)》同步教案

第2课时: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联系巩固,拓展提高 ⒈是啊,平均数的作用可真大啊!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们还在什么情况下听过、见过或使用过平均数?(学生举例) ⒉老师举例

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高密市城南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数据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数据分析》青岛出版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计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中的基础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本册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几个重点之一,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教材中以学生身边经常见到的“图书统计表”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数据排序及筛选的操作。以“加油站、一点通”作为排序、筛选知识点的补充,以“练一练”作为操作技能的巩固。以“实践与创新”作为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并经过第一课数据计算的学习,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Excel 的学习方法,并能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数据的输入,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等知识学习兴致非常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分层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数据清单、数据的排序、筛选的概念和作用。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分析、判断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学 会与他人分享信息资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策略: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操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用、探究”的学习模式,老师仅起以引导启示的作用,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比较好。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案全章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36“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A 、B 、C 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 2 62 10026199+< +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这样的结论?为什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 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教材P136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36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37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教材P137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数据的分析 第一部分:数据的集中趋势 20.1.1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复习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初步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 2.通过实例知道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平均数的意义. 2.难点:数据分析的意义 知识点一、算术平均数 定义:一般地,把n个数x1,x2,…,x n的和与n的比,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读作“x拔”。 公式:x= n x x x x n + + + +... 3 2 1 解读: (1)算术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若要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算术平均数与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解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3)数据变化与其平均数的变化规律: ①如果x1,x2,x3,…,x n的平均数是x: 1)那么x1+b,x2+b,…,x n+b的平均数是x+b; 2)那么mx1,mx2,mx3,…,mxn的平均数是m x; ②如果x1,x2,x3,…,x n的平均数是x,y1,y2,y3,…,y n的平均数是y,那么x1+y1,x2+y2,…,x n+y n的平均数是x+y。 例题1、在一次数学测试中,10名同学的得分如下(单位:分):65、80、85、85、90、85、95、85、92、9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 例题2、2013 年至2017年某城市居民用汽车拥有量依次为:11、13、15、19、x(单位:万辆),若这五个数的平均数为16,则x的值为________. 例题3、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2,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是________, 知识点二、加权平均数 解读 (1)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权越大,表示该数据所占的份额越重。 (2)权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 ②各数据所占比值; ③各数据出现的次数。 (3)以百分比表示各数的权时,各百分比的和为1; (4)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特例,其中所有的数据的权都是1; (5)根据频数分布图求加权平均数时,常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实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网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统计的知识,请看下面这些统计图(打开网页上的“我知道”栏目) 学生在网页上浏览学过的一些统计图,并简要地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评价。 二、过程 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分析 打开网页上的“我会调查”栏目,参与喜欢的牛奶口味调查,全部提交后,出示两种形式的统计图:竖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并向学生介绍横向统计图,与竖向统计图作简单的比较。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体会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结根据统计图实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一看,二想,三议 第二阶段:小组合作分析 提供两个分析的统计图并配有协助分析的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你认为应该怎样购买? 1、打开“我会分析”栏目,小组合作分析; 2、全班交流分析结果,小组互相评价。 第三阶段:自主应用分析 只提供统计图,学生根据统计图自主设计问题实行分析。 学生能够从老师提供的三个统计图中选择,也能够是自己从网上、书上、报纸上

数据分析教案

课题:20.1.1 平均数(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2.会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活动一认识加权平均数 1.阅读课本P111(至P112例1以上的部分),解答下列各题: (1)在课本上划出加权平均数和权的含义. (2)说一说导入问题中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并指出其中的权. 活动二用加权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阅读例1,说一说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的权各是多少;如果演讲内容占30﹪、演讲能力占50﹪、演讲效果占2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2.试一试:某广告公司欲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课堂小结:自我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知识、方法、注意点等方面)

【检测反馈】 1.(5分)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 次,4出现了x 3 次,5出现了x 4 次, 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2.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小桐的三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95分、90分、85分,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3.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侯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从他们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推荐】《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纵向条形统计图 出示图片: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水立方)这是哪?(鸟巢) 师:北京为了筹备第29 届奥运会除了新建了这两个标志建筑以外,还改建了一些原有的体育馆,比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知道它们分别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 人 水立方奥运场馆容纳人数统计图 鸟巢 1.这是一份?(板书:统计图)这份统计图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看看工体的座位情况,它有多少座位啊?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按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那样,每个小格代表2或者5行不行? 小结:得按照数据的大小来决定单位格代表多少。 3.首体呢?在什么范围?怎么看的?(出示:18000)

师:观察这张统计图,如果去掉竖线,你还认识吗? 4.水立方里可以容纳多少人呢?为什么? 5.鸟巢的座位数占9个格多一点,你猜猜鸟巢有多少座位?为什么都估计90000多? 看来单位格表示多少特别重要。(出示91000人) 师:我们都知道开幕式在鸟巢进行,为什么?(场馆大,容人多。) 你是通过什么猜的?(板书:数据) 师:如果把这张图改变方向,你还认识吗? (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绿色奥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起看看北京用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北京市部分生活用水情况与北海蓄水量对比统计图 北海 的蓄水量 洗浴业 洗车业 1.这张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横向) 2.课件:这是哪里?(北海)知道北海有多少水吗?(出示:60 )怎么知道的? 师:这是一家洗浴中心,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了,北京市所有洗浴中心的年用水量是(出示:条形)你们为什么表示惊奇? 师:谁来指一指大概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猜猜是多少?(出示:132) 如果把图中的竖线都去掉你还会看吗?(去掉竖线) 师:还有一项日常消费的用水量是348万吨(出示:348)。在统计图中,该怎么画呢?你知道是哪项日常消费吗?(洗车用水) 你有什么感受?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受的?(用水太多了,太浪费了……) 师:是通过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北京市生活用水的情况。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d ata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七上第四章的一点补充,即在学 习了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带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和excel平 台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 得出相应的信息 教材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 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相 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所外 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xxx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 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 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 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 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 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 重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 难点: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 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 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 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教学过程: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瞬息变化的世界,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如果大家看看报纸、 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

数据分析教案1

教学项目设计方案(一)

教学准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i博导平台发布教学资源;讲稿、教案及多媒体课件补充、完善 主要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教学活动 1 教学资源发布 2 考勤、课前预习探讨 3 案例导入、新课讲授1流量分析 4 新课讲授2客户分析 5 课堂实操 6 互评、总结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热身 教师活动: 1、教师进行考勤统计,计入班级教师工作手册考勤页 2、进行预习提问,计入教师工作手册中“三段式”课前 预习考核成绩。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授课时多注 意。 学生活动: 上课前利用i博导线上 平台和老师下发的要点 提前预习 课前导入教师活动: 以2018年中国电商市场数据及2019年辽宁营口奥雪公司客 户数据为例,讨论数据分析对企业的好处,进入新课。 学生活动: 1、看多媒体课件,听老 师介绍案例 2、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 简单的讨论 新课讲授1 单元一认识电子商务数据及数据分析 一、电子商务数据的基本概念(讲授、对比) (一)数据的定义 数据是指对客观事件进行记录并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对 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 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是构成信息或者知识的原始材料。 (二)数据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所 得到的,是逻辑性和观念性的。 数据与信息不可分离,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是 学生活动: 1、听课,记笔记 2、根据课程进度进行思 考

三、商务数据的作用(列举、举例)(一)挖掘营销 (二)社会网络营销 (三)地理营销 (四)用户行为分析营销 (五)个性化推荐营销 教师点拨 由于本班学生以少数民族居多,国语水平不高,再加上 疫情的影响,教材还未发放,在教学过程中应慢一些,让学 生听懂、学会,避免一知半解。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讨论、记 笔记;随时提出疑难问 题 归纳总结 结合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互动结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课后作业 知识巩固: 1、看图分析 利用客户分析所学知识,对以上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如何开展实现对客户的精准运营? 2、利用年纪编号,登录i博导平台,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测试并反思、总结所学知识。 3、预习下一单元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单元内容对于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及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数据及电子商务数据内涵的差异性,需要教师通过数据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并能利用电子商务数据的分类进行对企业网站及网店广告投放的数据分析。但根据学生上课情况的反馈,部分学生数据分析和表达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仍然需要提升和加强。

《Excel数据分析》教案

《Excel数据分析》教案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填充的基本操作,掌握筛选的两种方式;学会对数据进行排序;并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数据填充的基本操作,筛选两种方式的使用,数据的排序,关键字的概念 教学难点:自动筛选的方式,排序的顺序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以便对数据更好地进行分析。 三、讲授新课 1.相同数据的填充 方法1)将要填充的数据输入到第一个单元格中,选定要填充的区域(包括已经输入了数据的单元格),从“编辑”中的“填充”菜单项中选择适当的填充方式。 向下填充、向右填充、向上填充、向左填充 方法2)将要填充的数据输入到第一个单元格中,将鼠标移动到该单元格右下角,当鼠标光标变为实心加号“+”时,拖动鼠标(演示操作) 2.有规律数据的填充 方法:将要填充的第一、第二个数据输入到单元格中; 选定这两个单元格; 将鼠标移到第二格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光标变为实心加号“+”时,拖动鼠标。 3.函数和公式的填充 在电子表格中使用和函数和公式以后,常常要对所有的行或列进行相同的公式或函数的计算,这时也可以使用填充的方法来一次完成。 操作方法与相同数据填充的操作方法相同。 演示操作:经公式或函数计算的值的填充。 4.自定义系列的填充(可选) 在使用电子表格时,有些数据是经常会同时用到的,例如:我班全体同学的姓名。能不能也采用数据填充的方法将全体同学的姓名输入到计算机中,如果能完成这样的操作,那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 事实上,完成这样的操作是可以的,这就是自定义填充。 操作方法: 1)“工具”→“选项”→打开选项对话框→选定“自定义系列”选项卡 2)在左边的“自定义系列”文本框中选择“新系列”,然后在右边的文本框中填写自定义的序列(如班级编号),注意,每输入一个数据,以回车(Enter)表示结束; 3)单击“添加”按纽,将新序列添加到自定义序列中。 4)单击“确定”关闭“选项”对话框。 (演示操作:自定义系列的运用) 1.数据的排序 1)关键字概念 排序依据称为“关键字”(举例说明关键字的概念,依据“语文”来重新排列“成绩表”中的数 据,则“语文”为关键字) 2)对数据进行简单排序 方法:确定关键字(如“语文”); 单击工具栏中的排序按钮(“升序”、“降序”) 3)使用关键字进行排序 “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举例说明三种关键字在使用中的作用及区别) 方法:确定关键字→单击“数据”菜单→排序→确定 6.数据的筛选 EXCEL的筛选功能就是在工作表中查询满足特定条件的记录,对记录进行筛选有两种方式。 1)自动筛选 销售表 商品名称一月销售额二月销售额三月销售额 电视机50000 48000 51000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二课 数据分析教案

第二课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数据清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概念和作用。 技能目标: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分析、判断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学会与他人分享信息资源。 教学重点: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 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玉树物质资源极度短缺的时候,全国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黄岩千名学生情系玉树,也纷纷把自己喜爱的图书捐献出来。某班学习委员小华,对本班各小组上交的图书分门别类进行统计,用Excel2000做了两张数据统计表。我们通过和小华同学一起对《各小组上交图书统计表》和《第五小组捐书统计表》的数据处理分析,来了解Excel2000的功能,分别是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功能(看大屏幕)《各小组上交图书统计表》 一、数据清单。 教师:在EXCEL中,这种具有二维性质的电子表格称为数据清单,只有在数据清单中可以完成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数据清单有什么特点?(阅读课本第7页一点通) 学生:数据清单除第一行外每一行数据叫做一条记录,数据清单的第一行称为标题行,标题中的每个单元格分别为的列标志,也称为字段名,字段名必须是文本类型,数据清单中的每一列必须是相同类型的数据。 教师:是不是每一个EXCEL数据表格都可以称为数据清单? (看大屏幕)《第五小组捐献图书统计表》是不是一张数据清单?根据数据清单的特点判断。 学生:……(引导学生:有标题行吗?字段名是字符类型吗?每一行是一条记录吗?每一列除字段名外,是相同类型的数据吗? 教师:(看大屏幕)《中小学教师信息统计表》这个表格是不是一张数据清单?根据数据清单的特点判断。 学生:…… 二、排序 1、按行排列 教师:小华在对图书做了统计以后,她想通过数据处理,判断哪类图书最受同学们欢迎,她选择排序操作。什么是排序呢?我找一位同学说一说。 学生:排序就是重新组织数据排列顺序,理清记录之间的位次关系,更便于事物的比较和对比。 教师:在排序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关键字,哪什么是关键字呢? 学生:首先要确定一个排序的依据,这个排序的依据就叫做关键字。 教师:在排序时,可以按行排列,也可以按列排列。 分析:对什么排序,可以判定“哪类图书是最受同学喜欢”的呢?别忘了这些图书可都是同学们喜欢的,所以哪类图书多,哪类图书就是最爱欢迎的。也就是说按“各类图书的合计量”对“各类图书上交统计表”中各类图书的数量进行递减排序,哪类图书的数量最多,哪类图书就排在前面,哪类图书就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同学们用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教案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七上第四章的一点补充,即在学习了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带学生到网络教室利用网络和EXCEL平台对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信息 教材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一个知识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北师大版新教材每学期都要涉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不仅仅要让学生回顾和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还要通过动手实做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重庆外国语学校是全国首批创办的八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全国享受20%保送名额的13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学校设备先进一流,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素质普遍较高,由于我校是国家级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与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学生有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的实际体验。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经历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据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估计、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让学生实际操作,了解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一些信息 难点:比较、估计、推理等方法的应用 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和Excel展示)并让学生在网络教室动手实做。 教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有老师的讲解,又有学生探索、师生共做,学生小组合作及动手实做。 教学过程: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瞬息变化的世界,而表达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数据。如果大家看看报纸、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新闻、经济论坛、天气预报、广告或者是体育比赛,很多地方都十分频繁地使用着数据。请大家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一两个有意义的数据,并想一想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会从自己的身边举出许多的数据,老师关键是引导学生准确合理地获得信息)为了要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往往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它的一般过程是: 感受生活中的数据→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从数据中获取信息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去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的实况。 (展示图片) 一、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直接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斩首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美英飞机全天侯对伊拉克各目标进行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建筑物被毁,其中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数据的分析》单元小结 教学设计 旬阳县兰滩中心学校张安兵 一.设计理念 二、学情分析 三、教材背景分析 (一).背景分析: 本教材选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152页,本章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数据的分析,按照数据的代表、数据的波动,教科书把它分为两个层次安排了本节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数据的代表及数据的波动,第二个层次是用样本估计总体。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前面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知识。(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首先出示了本章知识结构图,通过两条线展示出本章内容的展开顺序(横向箭头),一条线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另一条线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教科书接着用了四个问题的形式出示了“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首先对本章内容所涉及到的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概述,然后又以问题的形式对本章主要内容:(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进行了回顾。 1、举例说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解总体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得关于样本的数据和结论,再利用样本的结论对总体进行估计。例如,要了解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一批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等,需要利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2、举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3、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中“权”的意义。 4、举例说明极差和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的。 由于本章是本套教科书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因此本章复习时应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数据的处理这个大环境下进行复习,不仅要复习分析数据的策略和方法,对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等各个环节所学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20.1.1平均数(1) 教学目标 1.复习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初步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 2.通过实例知道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平均数的意义. 2.难点:数据分析的意义. (本章学习,学生需要自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在工作中,人们经常需要做各种决策.譬如说,某个地方的电视台台长,他需要考虑各类节目每天播出多长时间,新闻节目一天播几个小时?体育节目一天播几小时?动画节目、娱乐节目、戏曲节目一天播几个小时?考虑这些就是做决策. 师:那么这位电视台台长怎么做决策呢?(稍停)这件事不能凭电视台台长的个人喜好来决定.我是电视台台长,我喜欢戏曲节目,我这个电视台一天到晚都播戏曲节目,这行不行啊?这显然不行.要决定各类节目每天播多长时间,先要做调查研究. 师:调查什么呢?(稍停)调查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等节目的喜爱情况,调查这个地方的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对各类节目的喜爱情况,还可以调查一些别的相关情况.情况弄清了,才好做决策,这样做出来的决策才会有依据.所以说,做决策先要做调查研究. 师:那么怎么做调查研究呢?从统计角度来说,做调查研究就是数据处理的过程(板书:数据处理的过程). 师:(指板书)数据处理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师出示下面的数据处理过程图) 师:(指准上图)数据处理过程就是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到描述数据,到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 师:(指准上图)初一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如何描述数据. 师:如何收集数据?(稍停)收集数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面调查(板书:全面调查,加框并连线),一种是抽样调查(板书:抽样调查,加框并连线). 师:(指准上图)什么是全面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稍停)全面调查是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板书:调查总体),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板书:调查样本). 师:譬如说,要调查某个地区的人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如果调查这个地区的所有人,这就是全面调查,这个地区所有的人叫总体;如果随机抽出1000个人,只调查这1000个人,这就是抽样调查,这1000个人叫样本. 师:(指准上图)收集数据后,接下来要整理数据.为什么要整理数据?(稍停)因为通过调查收集到的数据是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数据,所以需要通过制表来整理数据(板书:制表). 师:(指准图)整理好了数据,接下来要描述数据,为什么要描述数据?(稍停)整理数据是通过制表来整理的,而描述数据是通过绘图来描述的(板书:绘图).因为图比表形象,所以通过绘图来描述数据可以把调查获得的情况更形象更直观地反映出来. 师:描述数据的图有四种,哪四种?(稍停)一种是条形图(板书:条形图),一种是扇形图(板书:扇形图),一种是折线图(板书:折线图),一种是直方图(板书:直方图,板书后上图成下图). 得出结论分析数据描述数据整理数据收 集 数 据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教案

20.3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设计图表的方法和基本要素 (2)了解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方法 (3)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 过程与方法:经历社会调查活动,了解调查报告的基本要素和数据来源。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统计表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教学与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设计一个对自己家庭日常生活收支状况的调查活动,并对家庭未来支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些都要求我们掌握调查的方法,正确运用统计的有关知识科学的进行,那么什么是一份完整的调查,怎样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 导语二:我们需要了解每个中学生每个月的零用钱的花费情况,你认为对不同地区的中学生所作的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1 问题:(1)《中学生体质健康登记表》中对学生哪几方面的体质进行 了测试?你收集到那几个方面的信息? (2)原始数据能清晰的反映出本校八年级全体同学的体质健

康状况吗? 活动2 问题:(1)描述数据可以用哪几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如何选取恰当的方法描述已整理的数据? 活动2 问题:(1)由原始数据或统计图表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是多少? (2)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4 撰写调查报告 提出问题 (1)观察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有几部分构成? (2)需要统计分析的是哪一部分?请将相关数据填入表格。(3)通过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分析,你得出了什么调查报告?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活动5 问题:(1)在本次活动中你是如何开展调查的?请作简单的介绍。 (2)统计分析时,你在数据的处理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获得了哪些调查结论? (3)通过调查分析,请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4)各小组的调查结论有没有共性,说明了说明?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