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点填空

2017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点填空

2017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点填空
2017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点填空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是用于___的_______。商品具有_____和____两个基本属性。

2、(1)货币的产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__的多。

(2)从___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________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

3、(1)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_____和______两种基本职能。

(2)①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_______。货币产生之后,__________都由货币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②通过一定数量的____表现出来的商品____,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___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3)①货币充当商品_______的职能,叫流通手段。执行该职能,必须用_____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②以货币为___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___—商品。其中__________被成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企业要想“跳跃的成功”,就必须_______________。

注意: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___手段、___手段、___等职能。

4、纸币的含义和发行规律分别是什么?

(1)纸币是由___(或_____)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___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_________为限度。货币发行量用公式可表示为_______。国家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与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纸币有_____、_____、_____优点。

5、纸币发行量___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膨胀表现:_______的、________的物价上涨。

实质:社会总供给_______社会总需求。也可看做经济过___(冷、热)。

原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______________的货币量。

对策:________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____利率、____国债、_____投资)

通货紧缩表现:_______的、_______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实质:社会总供给_______社会总需求。也可看做经济过____(冷、热)

原因:纸币的发行量_____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对策:_______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_____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正确的金钱观是_______________。

6、信用卡的功能是什么?

(1)____和____都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2)信用卡是_____对__________发行的一种_____。信用卡集__、___、__、__、查询为一体。它可以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却_____安全。

(3)信用卡的广泛使用__(会、不会)影响货币需求量。

7、什么是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用___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___。

(2)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____,本币_____,这时,对中国来说_____(利于、不利于)进口、_____(利于、不利于)对外投资、_____(利于、不利于)扩大外需、_____(利于、不利于)偿还外债。

(3)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各有利弊,应该保持人民币币值_____。

(4)当本币利率上升时,本币____(升值、贬值),出口____(增加、减少)。

8、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1)____是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也是根本因素。价值是价格的___,价格是价值的______。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___。

(2)_____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____来实现的,当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物以稀为贵”,形成___市场;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货多不值钱”,形成___市场。

(3)另外,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9、商品价值量与企业经营

(1)商品价值量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_______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2)个别劳动时间___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企业处于有利地位;____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

(3)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___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____,社会劳动生产率____,整个行业的商品价值总量___。

10、价值规律的基本容、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1)基本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____________决定,商品交换以____为基础实行_______。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_______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曲线图是________。(自行画出)

(2)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影响较__,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影响较___。用曲线图画出二者的区别:__________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在可_____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②在有_____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12、价格变动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1)调节_____。当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___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________,减少___。反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____增

加,这时生产者会__________。

(2)调节__________。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__________发挥作用的重要体现。

1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

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因素是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14、消费类型有哪些?

(1)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___消费和___消费。“

(2)按消费目的划分:____资料消费、___资料消费、___资料消费。其中,__资料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___资料消费、___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15、消费结构?

(1)____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叫恩格尔系数。

(2)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16、消费者有哪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7、要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______,____消费.

(2)避免___,___消费.要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倾向。

(3)保护___,___消费。绿色消费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绿色消费的核心是__________。

(4)____,_____。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8、生产和消费是什么关系?

(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生产决定__。表现在: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___。②生产决定消费的___。③生产决定消费的___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___。总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___。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___,消费拉动___增长、促进___发展。表现在: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即消费是生产的____。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___和___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___和____。

19、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__________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__________,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__________。

20、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是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矛盾的需要。是夺取__________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的根本任务。

(2)措施:坚持__________战略思想,牢牢抓住__________这个中心。

必须全面________,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快科技的发展。

21、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有哪些?

(1)生产资料____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__经济、__经济以及____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非公有制经济包括___经济、____经济和____经济等。

2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出来?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___资产在______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____经济控制国民经济___,对经济发展起___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___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__地位。

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1)____为主体、________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原因:该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___、___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__要求。

(3)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___的发展、有利于增强____、有利于提高________。

(4)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___和___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租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____力、___力、___力。毫不动摇地__、__、___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制经济的_____、_____。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________使用生产

要素、__________参与市场竞争、___受到法律保护,_______各种所有制经济。

24、国有经济

(1)国有经济是指社会全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它同___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地位: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它掌握着国家的_______,在国民经济中起___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等,具有____作用。

25、非公有制经济

(1)形式(略)

(2)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_________,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_____。

(3)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作用。

注意:区分“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什么叫企业?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_________,是国民经济的____,是生产的______。企业是以___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7、公司的含义、形式分别是什么?

(1)公司是___设立的,有____法人财产,以___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__________承担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滥用股东权利,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以______对公司债务承担______。

(2)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____公司和____公司。

(3)公司的组织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机构之间________、________,可以有效地提高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公司的发展有充分的活力。

28、公司(企业)如何成功经营?

(1)公司要制定______。

(2)公司要提高______能力,依靠___进步、科学___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__经营,树立良好的____。

(4)公司要降低_______,提高产品性价比。

(5)公司要面向___,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_____产品,发扬工匠精神。

(6)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_______和_______相统一。

(7)公司企业要坚持“___”和“____”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公司要进行企业兼并和________。

29、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劳动的意义:劳动是_______和_______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蔚然成风,努力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新风。

劳动者是__________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起____作用。我国劳动者分工____,地位____,都应该得到__________。

(2)就业的意义:

①就业是___之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

得生活来源;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____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____财富和____财富。

30、怎样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1)国家:第一,要大力发展_____,不断增加_______,这是实现扩大就业的根本举措。

第二,实施______战略和______政策,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方针。

第三、充分发挥____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劳动者: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__________,顺利实现就业或者创业。

(3)用人单位:

第一,积极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第二,企业要积极承担_______,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1、劳动者的权利及维护?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__________的权利,________的权利,__________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为什么维护?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__________的本质要求;

我国的_____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各项权利;

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_________的前提,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证。

(3)如何维护?

国家:实施积极的________,多渠道扩大就业。规和协调劳动关系,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

制定和实施______,提供法律保障。

个人:自觉履行______,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___。

依法签订___,是维权的重要_____。

劳动者要增强____意识和___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__加以维护。

企业:遵守_____法,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2、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分别是什么?

(1)在我国,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利息率水平。

(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

存款利息=___X____X____

利率=____/____

(3)储蓄存款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作为投资对象,银行的信用度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但也存在________情况下存款贬值以及定期存款_____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33、我国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是什么?

(1)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___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①存款业务:是___业务。②贷款业务:是___业务,也是__的主要来源。③结算业务: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除上述三大业务,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等服务。

34、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1)储蓄:是便捷的投资。

(2)股票是___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__凭证。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___和___收入,来源于企业___。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__。股票投资是一种高__的投资。

(3)债券是一种___证书,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分为___、___和_____.

(4)商业保险,是______的有效措施,种类为___保险、__保险。订立保险合同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35、融资

融资就是_____的行为,融资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和____。融资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

36、投资理财应该坚持的原则

(1)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_______。

(2)要注意投资的______,分散投资是化解风险最好的办法。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________。

(4)投资既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__________,不得违反_________。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37、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___决定分配方式。(理论依据)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____为主体、______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____为主体,________并存的分配制度。(现实依据)

38、按劳分配的基本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基本容:在_______中,在对_________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尺度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______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原因:①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_______,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______,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_____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

(5)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_______。

39、按生产要素分配

(1)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

①在我国_________阶段,发展_______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的尊重,对______________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_______,推动_______。

40、收入分配公平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___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____,要求保证人们的______。与______有根本区别。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______的基本容;是____________的在要求;是实现______的体现。

(3)措施:①要坚持和完善____为主体、___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___保证。

②增加______,着重保护______,提高____收入在___收入分配中占比重、___在____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______增长和______同步,______增长和______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实现社会结构由_____型向____型转变。

③_____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______,保护____收入,增加______,扩大______,调节______,清理______,取缔______,努力缩小____________收入分配差距。

4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___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___。

(2)效率与公平又存在矛盾。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_分配和__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______,又要______。

42、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分别是什么?

根据国家筹集资金的渠道,财政收入分为__收入、___收入、__收入、其他收入。其中,___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4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___的,两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2)国家应当制定___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______,又促进企业的______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4、财政支出含义和种类分别是什么?

(1)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2)按具体用途,分为____支出,___、___、___、__事业支出,___和国防支出,____支出,债务支出。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45、财政收支的关系有哪三种表现?

财政收支的关系,通常有三种表现:财政收支___、财政___、财政___。受各种因素的制约,______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合理的财政收支关系有个度,必须控制在____。(填数字)

46、我国财政有哪些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___和______,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表现在:

(1)国家财政是_______、_______的__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______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_______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____财政政策,通过__经济建设支出、___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_____财政政策,通过__财政支出、__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47、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1)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______,凭借______,依法取得______的基本形式。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具有___、____、___。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作用: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__作为物质基础。其中,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______,也是调节______、实现______的有效手段。

48、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在我国,税收___于民,____于民。______、______、______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______。

②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_____纳税。

③公民要增强对_________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49、什么是市场经济?

__和__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__在资源配置中起____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50、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1)作用:①市场能通过__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__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市场通过利益杠杆,刺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__和经营___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__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__的。某些领域市场调节不了,某些领域不能靠市场调节。

②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存在___(生产经营者不择手段自发追求经济利益)、___(生产经营者盲目扩大或减少生产)、___(市场调节是事后调节)等固有的弊端。

③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后果。

51、规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分别是什么?

(1)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2)措施:国家:用市场规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规定。形成以__为支撑、___为保障的________,是规市场秩序的_______。

企业:自觉承担______,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__________。

消费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___观念,遵守市场___。

5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______的共性,又有自己______;既可以发挥______的长处,又可以发挥______的优越性。

①坚持___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__

__。

②以____为根本目标。

③能实行____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在要求。

53、科学的宏观调控

(1)重要性:①科学的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___,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存在自发性、盲

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____________的在要求。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______,又需要______。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____,____,_____,保持______。

(3)手段:

①___手段:___政策和__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②___手段:国家通过__和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活动。

③___手段:国家采取___的命令、指示等措施调节经济活动。

④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___手段和___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__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5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新要求有哪些?

(1)经济____发展。

(2)________全面提高。

(3)______、______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5、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_______。

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是,这还是_____、_____、_______的小康。

56、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___________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_______。其科学涵是: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__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__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_______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_______

57、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_______为主题,以____________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实施_______战略。

(3)推进_______调整。

(4)推动城乡发展_______。

(5)全面促进_______和_______,增强_______能力。

5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_______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______________的趋势。

(2)主要表现:______全球化、_____全球化、______全球化。

59、跨国公司有哪些作用?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______。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围的流动,推动________水平的提高。

60、经济全球化有哪些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了______的发展,促使_______在全球围的流动、______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围________效率的提高。

(2)消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________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________,两极分化更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______性,尤其对

发展中国家的_______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________”,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应当______,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风险,迎接挑战。

61、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最重要的是______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对一个国家而言,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商品的国价格与国际价格______,不受_______影响。

(2)作用:积极组织_______,为国际贸易制定_____________,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_____。

62、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1)我们必须实行_______的开放战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_______。形成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_______,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______________有机结合。

(3)必须促进“_______”和“_______”更好结合。

(4) 坚持____________的原则.。

(5)要有_______意识和利用_______规则的本领,要有_______的防意识。

改错题

第一单元货币、价格与消费

1.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有用性。

2、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3.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5.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6.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7.质量决定价格,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8.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9.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10.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或供过于求)。

1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

12.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13.扩大需就是鼓励超前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节制消费。

14.恩格尔系数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15.从众心理、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都是不可取的。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6.凡是消费,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17.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基础。

18.股份制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9.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2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体作用。

2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都占支配地位。23.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利于加速本企业资本周转。

24.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越好。

2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26.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27.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28.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营利。

29.投资多元化就是指投资方式多种多样,投资方式越多就越赚钱。

30.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31.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所以,对商业银行而言,发放的贷款越多越好。

32.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33、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34、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非按劳分配。

35、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36、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37、国生产总值应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长。

38、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9、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40、税收具有无偿性,意味着国家对纳税人不付出任何代价。

41、税收具有固定性,意味着征税对象和税率不会改变。

42、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4、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

45、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46、市场规则仅仅规经营者。

47、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特征。

48、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49、为了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50、美国频频发起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主要是因为美国需要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

最新整理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知识点概括版)汇总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的属性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纸币的含义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信用卡的优点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首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 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提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 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 致消费者对其需求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 的迅速增加。 3、消费者对于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 的影响。(然后答替代品和互补品)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需求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4、消费者的心理 5、物价总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 消费的类型 消费包括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和贷款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及其特点、评价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 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评价: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盲目 从众是不可取的。合理健康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否则是有害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有些人消费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评价: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 了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个别同学受攀比心理影响,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 费向名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评价: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2017届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 (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 原因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 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水平考试填空)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填空题: 1、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重点)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3、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5、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8、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问答题: 1、在社会生活中,文化与经济、政治有什么关系?(重点) 答: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特点?(重点) 答:影响:(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2)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3、文化在塑造人生中有哪些作用? 答:(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简述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表现和意义?(重点) 答:(1)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2)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3)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总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填空(答案版)

《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是用于()的(),其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2.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的多。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的商品,就成为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 3.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和()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如某件商品值50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其公式是()。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执行的是()职能。 4.纸币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为限度。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比。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物价(),纸币()。 5.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的使用,简化()手续,便(),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6.支票是()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7.外汇是用()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 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稳定,对外保持()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树立正确的金观:①要正确看待金:金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也是不行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货币是充当()的商品,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②要正确获取金:对于金,要()。 ③要正确使用金:对于金,要()。 10.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实现的。 11.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市场)。 12.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 13.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完整版)《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 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 11.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2.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3.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 14.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5.“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6.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2017年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

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直接原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会影响价格。 (4)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①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4)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 (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致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第二课) 1、文化是什么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既包括_____ ______ _____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_______和____、_____和_____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P8 (3)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_____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____”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________的产物。P6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________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③人们的________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_______。 2、影响(对社会、对个人) A 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⑴文化对_____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2)文化对_____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文化对 ______的影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对个人的影响(作用) (1)影响方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于

《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必修一《经济生活》需背诵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价格与消费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直接因素)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需求法则,需求曲线)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供给法则,供给曲线)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2)居民的收入,包括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收入预期③收入差距(主要因素) (3)消费心理、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其它因素) 第二单元:生产与经营 三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3)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4)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5)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1.企业(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填空练习,推荐文档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知识整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介绍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作用。重点是文化的作用。 一、文化的内涵:本质上是精神现象。P6-7 1.文化是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是社会现象。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3.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起来的。 4.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提示:①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②纯自然的东西不算文化 二、文化的作用:文化是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好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文化力量的作用: 1.从社会发展看文化的作用:(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分析)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起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起阻碍作用。提示: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10)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11) 2.从人的发展看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影响人的_______________和交往方式;还影响人的_____________、认识活动和____________。提示: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知识素养、文化环境在影响人。 (3)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P15-17,重点知识) 潜移默化:①不同的文化氛围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所以要选择___________的文化环境;②即使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远持久:①文化习俗深远持久地影响人;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 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深远持久地影响人。 (4)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综合国力的发展看文化的作用:文化竞争力(P11、P22)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加粗部分为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 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 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2017年高考《经济生活》考点七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政治教师评级论文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定制,按住键盘ctrl键点击网址了解更多 https://www.doczj.com/doc/6b12303901.html,/Article/Class187/201308/20130823193027.html 高中政治公开课教案课件量身定制,按住键盘ctrl键点击网址了解更多 https://www.doczj.com/doc/6b12303901.html,/Article/Class187/201111/20111106125156.html 聿怀政治网https://www.doczj.com/doc/6b12303901.html,点数卡和权限卡,按住键盘ctrl键点击网址了解更多 https://www.doczj.com/doc/6b12303901.html,/Article/Class187/201505/20150526100456.html 个人微信号:runfeng2010(验证消息请写:网站用户。可微信支付) 欢迎各位老师上传原创优秀作品(课件、教案),一经录用奖励VIP权限。每个原创优秀课件或教案可获得VIP权限时间10天,课件与教案配套的将再额外奖励5天VIP权限(即1个课件+1个详细教案+配套=10+10+5=25天),可以无限制下载网站资料,上传越多奖励越多。上传系列作品的老师,本站将在网站首页进行宣传,并开辟该老师个人专栏。 按住键盘ctrl键点击网址了解“奖励要求”: https://www.doczj.com/doc/6b12303901.html,/Article/Class187/201309/20130908090902.html 扫描二维码关注“聿怀政治”微信公众号:yhzz2004 可免费获得政治网100点卡或1个月权限 (每个微信号和政治网用户名仅可以免费获得一次,关注后请回复公众号您的用户名)

考点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一般包括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等;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专指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㈠公有制为主体 ⒈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⒉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⑴国有经济 含义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是同社会化大生产中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社会化大生产:又称生产的社会化,是同小生产相对应的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它表现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在企业中进行有组织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分工的不断发展,各种产品生产之间协作更加密切;通过产品的市场化和市场自动调节,使生产过程各环节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⑵集体经济 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式农业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集体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 作用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态度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⑶混合所有制经济 含义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文化生活知识点填空

《文化生活》知识点填空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体味文化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 __________ 、 _________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 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_________ 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步__________ 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 。 二、文化的作用 (一)综述 1)文化作为一种_______ 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___________ 的影响。 2)____________ 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 (二)对社会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 ____________ 是基础,_____________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___________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 重大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____________ 经济的发展。 ③优秀的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_____ 保证、不竭的精神________ 和强大的________ 支持。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 ______________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从国内来说,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_____________ ;B从国际来说,反对 ______________ 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1)文化越来越成为___________ 和_____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___________ 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_________ 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 重要____________ 。 所以必须把_____________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三)对个人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_____________ 和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 。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②文化影响人们 的________ 、认识活动禾廿____________ 。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___________ 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 经济生活 基本知识点总结梳理

《经济生活》基本原理精华版

㈠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⑶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⑵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⑶货币的非基本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以本币汇率上升为例) ⑴贸易:利于该国进口;不利于该国出口。 ⑵投资:利于该国对外投资;不利于该国吸引外商投资。 ⑶消费:有利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境外消费;不利于国外企业或居民到该国消费。 ⑷债务:利于该国偿还外债;不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由此可见,汇率变动时利弊共存,不能片面强调“利”或是片面强调“弊”。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⑴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⑵意义: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㈡多变的价格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⑴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⑵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⑶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 ⑷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 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其购买力:消费者盲目跟风、“买涨不买落”等。 ⑹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 ⑺自然因素:季节变化、自然灾害、时间、地域等。 2.稳定物价的措施 ⑴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⑵调节产量,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⑶加强市场监管,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违规违法行为。 ⑷加强科学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有效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⑸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 3.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⑴同一商品: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⑵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⑶替代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⑷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亦然。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促使企业调节生产规模。价格上涨,增加产量;价格下跌,减少产量。 ⑵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减少该要素投入;反之亦然。 ㈢多彩的消费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高考的重点) 另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种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其中,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的次数成反比。(高考的必考内容) 4、? 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高考选择题的常考题型)5、? 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影响价格的因素有那些? 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影响价格③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纸币的发行量⑤货币本身的价值 7、?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成反比。(高考的常考内容) 8、?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高考必考内容,必须记住并且会灵活运用) 9、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 需的员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 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反向的。(高考选择题常考)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0、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1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表明人们用于食品支出的较多,生活水平低;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高考选择题常考)

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填空练习

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填空练习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基础知识填空练习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就是__________的劳动产品。它的基本属性是_________和________。商品的________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______就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2.一般等价物就是在商品交换中,大家普遍乐于接受的,能____其他___商品的_______,充当________媒介。3.货币是指从___中分离出________地充当_________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_________中的作用,是货币______的体现。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_________和_________。5.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所具有的_____和_____其他一切_____的职能。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___,有___。通过一定数量的_____表现出的商品的______,叫做价格。6.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充当_____________的职能。以____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它们的表现公式都是___________。7.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________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职能。8.纸币是由_____发行的、_____使用的_____符号。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________,更易于_____、___、___,避免了铸币在______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9.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_____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_____________为限度。如果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__________。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________发生困难,直接阻碍___________。10.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乘积)成____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____比。1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_____、_____的_______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12.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______________,通常伴随着_________出现。1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危害:影响______的发展和______的提高。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4.列表比较两种结算方式的异同 现金结算 转帐结算 不同点 含义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