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学习资料--------------------------------------------------------------------------作者: _____________

中国建筑史

前言: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1、干阑式建筑(木构架建筑)

井干式建筑(不是木构架建筑)

2、最早空间理论——老子《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影响建筑形制的因素:1、玄学

2、礼制——《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4、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稳定,变革

第一章清式木构架建筑平面

第一节单体建筑平面

一、单体建筑平面的构成要素——间

1、间的概念:(1)四柱之间的空间

(2)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与山墙平行的屋架的空间)

2、出廊——正式出廊:(1)无廊式

(2)前出廊式

(3)前后廊式

(4)周围廊式

3、面阔和进深

4、间的名称:(1)十一开间:尽间稍间次三间次二间次间明间次间次二间次三间稍间尽间

(2)九开间:尽间稍间次二间次间明间次间次二间稍间尽间

(3)七开间:尽间稍间次间明间次间稍间尽间

(4)五开间:尽间次间明间次间尽间

(5)三开间:次间明间次间

5、间的不等宽现象(1)中间(明间)最大,依次递减

(2)明间最大,尽间最小,其他开间大小相等,宽度介于明间和尽间之间

(3)间的不等宽现象的原因:①功能的原因

②经济的原因

③结构的原因(技术)

④审美的原因

6、间架柱网:(1)架(清):檩的数量(进深方向)为架的数量

(2)步架(宋):两条檩之间的距离为一架(檩-1=步架)

二、单体建筑的基本形式:1、正式:长方形

2、杂式:除了长方形以外,都是杂式

第二节 庭院空间的组群布局 一、建筑组群平面的形式

1、扩大建筑规模的两种形式:(1)量的扩大

(2)数的增加(中国建筑规模扩大的形式) 2、建筑组群的离散型布局:(1)贯联式布局 (2)联排式布局 (3)散点式布局 (4)庭院式布局

3、庭院式布局的优点和功能:(1)空间聚合功能:空间组合功能,平面功能布局通过庭院分隔并连接。 (2)气候调节功能:采光、纳凉、通风、避风

(3)场所适应功能:四合院式布置建筑占地70%,庭院占地30%,建筑面积多,庭

院显得宽敞

(4)防护戒卫功能:每个院都可做关卡

(5)伦理礼仪功能:家族聚居的生活方式。礼制(儒家) (6)审美怡乐功能:庭院式布局的空间序列有时空性

4、庭院式组群的平面布局和特点(审美功能):(1)突出内向型布局

(2)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 (3)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 (4)突出单体门的作用 (5)突出亦里亦外的空间

二、庭院式的构成机制和组合方式

1、构成机制(种类)——庭院式:(1)廊院式:①单核 ——殿堂栋 ②多重(双核)——前后二、三栋 (2)合院式:①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 ②——中庭式:A 、离散型 B 、毗邻型 中殿式:A 、配殿贴边 B 、配殿内移

(1)廊院式:廊院是以回廊围合成院,沿纵轴线在院子中间偏后或偏北的位置设主体殿堂一栋或前后二三栋。廊

院式是早期大型庭院的主要布局方式。

(2)合院式:合院式是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成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每一院落称为一“进”,若干

“进”沿纵身轴线串联,称为一“落”或一“路”。

(3)中庭式:主殿坐北,把主殿设在庭院北沿正中相应的东西配殿也对称的处在东西两侧的院墙,廊庑部位主辅

建筑都与院墙、廊庑一起贴边布置,起到庭院空间的围合构成作用。可形成宏大的开敞院,也可形 成小巧的内聚院。

(4)

中殿式:主要建筑或次要建筑坐中的布局,把主要殿堂设在庭院之内,通常位于中轴线偏后的位置,以保(1) (2)

(3) (4)

殿前空间有一定的深度。两侧的东西配殿有两种情况:一种贴边布置,一种内移到院子内。

2、组合方式:(1)对称式 (2)半对称式 (3)不对称式

3、大门的作用:(1)大门承担了组群外显立面的作用 (2)大门成为组群的艺术起点 (3)大门是庭院空间的艺术转折点

4、如何突出强调门的作用:(1)不断变化门的种类和形式

(2)用影壁和牌楼加强门的艺术效果

5、从构成形态上,中国建筑单体门分为:

(1)墙门:(依附于围墙、院墙上的门):①高墙门:墙高门低

②低墙门:墙低门高 ③洞门

(2)屋宇门(明间穿堂):① 山门(通往圣境的门)

② 戟门(王府大门、隆重的门) ③ 塾门(最古老最原始的门)

(3)牌楼门:也称牌坊,是单体门的一种独特的形态。牌楼平面是独立的单排柱列。是标志性表彰性的单体门。

①牌楼门的作用:A 、歌功颂德 B 、划分区域

C 、加强门的艺术效果

D 、扩大门面的规模

E 、用作店面的形式

②牌楼的分类:A 、从用材上分:石牌楼、木牌楼、琉璃牌楼 B 、从立柱是否出头:冲天式、非冲天式

C 、从额枋上是否带有屋顶:起楼式,不起楼式

③牌楼的命名:A 、几间几柱几楼(非)冲天式(材质)牌楼 B 、几间几柱(非)冲天式(材质)牌坊

(4)台门:有台座,台墩的门,统称为台门。一般是一对,装饰门面,礼仪性,标志性,祭祀性

6、影壁(家)(1)一字影壁 (2)八字影壁 (3)跨山影壁 (4)撇山影壁

A 山门

B 戟门

C 塾门

(5)一封书影壁

第二章清式木构架形式

第一节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构架

一、两种构架的不同特点

1、抬梁式木构架:中国传统木构架形式之一,也称为叠梁式。梁柱型体系,主要的结构构架包括柱、梁、檩、枋。

可以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但所用材料较大,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居民建筑。

2、穿斗式木构架:中国传统木构架形式之一,也成为立贴式,檩柱结构体系,主要的结构构架包括柱、檩、穿、

挑。优点是可以用小材,屋顶轻,构件灵活,构造简单。缺点是室内空间受到限制。一般使用

与南方居民。

3、穿斗式的优点:(1)尽力用竖向的柱来代替横向的梁,承担荷载

(2)以小材代替了大材

(3)构造相对简单

(4)简化了屋面用料

(5)建筑平面形状灵活

缺点:柱子太密,室内空间受到限制,没有大的空间。

二、抬梁式构架的基本构件

1、柱:按柱子所在的位置分:

(1)檐柱:凡是檐下最外一列的柱子都叫檐柱。

(2)角柱:山墙两端处在建筑转角处的柱子叫角柱。

(3)山柱:位置在山墙之内,并从山墙之内直顶屋脊的柱子。

(4)中柱:在建筑物横向中轴线上的柱子。

(5)金柱: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在建筑横向中轴线上的柱子。

(金柱又有里外之分,离檐柱近的外金柱,远离的叫里金柱(内金柱),中间是中金柱。)

(6)瓜柱:放在横梁上,下端不着地,而下端的功用和位置与檐柱金柱相同的柱子。(童柱或柁橔)

2、檩:(大式做法中叫桁,小式做法中叫檩)檩是垂直于山墙布置的,它的取名方式与柱一致

(1)内金柱——上金檩(桁)

外金柱——下金檩(桁)

中金柱——中金檩(桁)

(2)中柱——脊檩(桁)

(3)挑檐桁(飞椽上,斗栱下)——支撑飞椽,伴有斗栱出现

3、梁:(1)承担几根檩的作用(重量)就叫几架梁,沿进深方向铺设。

(2)在有廊的建筑中,主要的梁多半由前后两金柱承担;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在有斗栱的建筑中叫挑尖梁,在无斗栱的建筑中叫抱头梁。

4、枋:(1)①沿进深方向:A、随梁枋(在几架梁下)

B、穿插枋(在抱头梁或挑尖梁下)

②沿开间(面阔)方向——随檩叫

(2)不承重起连接作用

(3)连贯两柱间的横木叫额枋或檐枋,其长度按面阔。在较大的建筑物上,有用上下两层额枋的叫大额枋和小额枋,大小额枋之间有立着的板叫做额垫板,大额枋的上皮与柱头平,其上再加一层平板枋,枋

上排列各攒斗栱,斗栱之上放梁,梁上放桁。较小的建筑物不用斗栱,梁头直接放在柱子上。

(4)成套出现:檩(沿开间方向)——垫板——枋

第二节斗栱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部件,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渡,也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最特有的部分。·斗拱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只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和皇家建筑中。·斗拱是有斗型方木和肘型曲木组成的。宋代称斗拱为辅作

·攒是单位斗拱一般是青绿色的

一、斗拱的作用:1、承托作用

2、支撑挑檐桁

3、减少净跨

4、连接柱网

5、抗震性强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

·在建筑的部位关系上,斗拱共有三种不同的位置:1、在柱头之上——柱头科

2、在柱间额枋之上——平身科

3、在屋角柱头上——角科(最复杂)

二、斗栱的组成:1、斗(方形木块):(1)坐斗

(2)十八斗

升(1)槽升子

(2)三才升

2、栱(肘型曲木):①开间方向:瓜栱(最短)、万栱(最长)、厢栱

②进深方向:翘、昂、耍头

·正心栱:单材栱(里拽栱、外拽栱)

三、斗栱的规模

·清代:踩、出踩——1、偷心造:不是每一踩斗栱都有横栱。

2、计心造:每一踩都有横栱的作法。

3、插栱:所有的横栱全部都是偷心造。

四、斗栱的类别

1、按位置分:柱头科、平身科、角科

2、按做法分:翘昂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和一斗三升斗栱、品字科斗栱、溜金斗栱、隔架斗栱。

五、斗栱的模数: 1、清《工程做法》中确定,以“斗口”作为建筑单位的模数单位。

2、取平身科的坐斗斗口,所开的大小为标准定位一斗口。

第三节雀替

一、概念:雀替是清代的名称,雀替原始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物件。它具体位置在梁与柱

的交接处,它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它在宋

代《营造法式》中叫“绰幕”。随着时间的推移,雀替已经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仅作为装饰构件使

用,并且清代时还规定了其长度应为所在面阔的四分之一。

二、雀替的作用:1、增加挤压面和受剪断面

2、减少净距

3、改善节点构造

4、增加艺术上的过渡

·骑马雀替(廊的雀替是一个开间)

第四节对木构架的评价

一、木构架是梁柱框架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1、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

2、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调节

3、可以搭配适用各种地方材料

4、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

二、木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

三、体现理性传统,达到高度成熟标准

四、费工费料

五、技术局限:1、没有形成三角形的杆件体系

2、梁架之间缺乏联系

3、柱基础与柱子连接不牢固

4、断面不合理

六、耐久性差

第三章木构架建筑台基

第一节

一、台基的原始功能和派生功能:1、防水避潮

2、稳固屋基

3、调式构图(比例、色彩、边际线)

4、调度空间

5、扩大体量

6、标志等级

7、独立建坛

二、台基的构成:1、台明:台明即为台基的基座,是台基的主体构成。

2、月台:月台称露台,平台,可视为台明的延伸和扩展,做法与台明相同

·按性质分:正座月台、包座基月台

3、栏杆

4、台阶:台阶是上下台基的踏道。

第二节普通台基

一、平台式台明:1、台明从样式上分为:(1)平台式

(2)须弥座

2、平台式台明根据自身包砌材料不同可分为:(1)普通台明(平台式):①砖砌台明

②满装石座

(2)高级台明:须弥座

二、台阶:台阶是上下台基的踏道。

·分类:1、按做法不同:(1)垂带踏跺(带御路、不带御路)

(2)如意踏垛

(3)礓嚓

2、按所在位置不同:(1)正面踏跺

(2)垂手踏跺

(3)抄手踏跺

3、按数量分:(1)单出陛

(2)三出陛

第三节须弥座

一、须弥座的使用位置:1、台基上

2、墙基或雕刻的底座

二须弥座的等级:1、全部素光

2、只在素腰装饰

3、只在素腰和上枋上装饰

2、自由端

3、边际线

4、棱格网

5、表面层

三、抱鼓石:位于传统杆端部的三角构件,通过一根望柱以保证栏杆的稳定,其形式主要由鼓镜和卷瓣曲线构成,

以优美的曲线形成栏杆尽端的造型。

第四章 屋顶

·屋顶的构成要素“脊”和“庇”中国建筑屋顶构成的两大要素。 ·“庇”是屋顶的覆盖主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屋顶。 ·“庇”呈面的形态。凹曲面。庇面基本上由瓦垄组成。 ·“脊”呈线的形态,是确定屋顶形象的主要线框。

第一节 屋顶的基本形态

一 正式建筑:1、庑殿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2、歇山顶(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3、悬山顶(山墙出檐)

4、硬山顶(山墙不出檐)

二、杂式建筑——攒尖顶:1、没有正脊,只有垂脊(有几条脊就叫几角攒尖) 2、没有正脊,没有垂脊(圆攒尖)

三、屋顶的变化与组合:1、重檐(重楼、重檐):提高等级的做法,庑殿顶与歇山顶可以重檐(多重叫密檐)。 2、卷棚(无正脊):降低等级作法,庑殿顶不可卷棚。

第二节 大屋顶的形态特征

·形态:1、深远的屋檐(出檐大) 2、凹面的屋面 3、反宇的檐口 4、翘起的翼角 5、突出的脊饰

6、丰富的瓦件

第三节 大屋顶的构造做法

一、清——举架法(从下往上做)

宋——举折法(由上往下做)

二、出檐

三、起翘——戗指的是建筑的戗脊,发戗指的是起翘。

1、水戗发戗——檐口平直,角部基本不起翘,仅戗脊在近屋角处向上反翘,构造做法比较简单。

2、嫩戗发戗——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檐口至屋角处有很大的起翘,构造做法比较复杂。

·出翘:屋顶的平面不是绝对的长方形,而是在四角有向外伸出的曲线,叫做出翘。

四、1、推山:庑殿顶正脊加长(檐部不推)

2、收山:歇山顶两侧山花有檐柱中心线向内收进的做法,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

3、挑山:悬山——硬山顶、悬山顶不起翘、不出翘。

第四节 大屋顶上的瓦件

一、屋面瓦件:板瓦、筒瓦、勾头瓦、滴水瓦、钉帽 1、勾头瓦(檐口处):带瓦当的筒瓦

2、滴水瓦(檐口处):带滴水的板瓦

二、屋脊瓦件:正脊、垂脊、戗脊

三、吻兽:正吻、垂吻、戗兽(兽头)、仙人、走兽

1、正吻:正脊两端各有龙头形雕饰,相向口吞正脊,称为正吻,也叫吻兽。保护屋顶正脊与垂脊相交处的节 点的构件。后沿袭下来演变为具有象征意义和装饰意义。

2、兽头(垂兽、戗兽)

3、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

第五节 大屋顶的评析

一、大屋顶反映的艺术传统:1、理性传统 2、惰性传统

二、大屋顶的性格序列:1、庑殿顶:厚重、庄严、男性美 2、歇山顶:玲珑、华丽、女性美 3、悬山顶:大方、舒展 4、硬山顶:拘谨、内敛 5、攒尖顶:活泼、俏丽

第五章 木构架建筑的装修和彩画

第一节 装修

一、装修的类别:1、外檐装修:用来分隔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分隔物。包括门、窗、栏杆、大门。

2、内部装修:用来分隔内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装修包括罩、博古架、天花板、藻井及内部空间

水戗发戗

嫩戗发戗

与屋顶的隔断。

二、四合院大门:1、广亮大门:门被设在脊檩下

2、金柱大门:门被设在金柱下

3、蛮子门:门被设在檐柱下

4、如意门:洞门

三、隔扇门、窗

1、扇的构成:(1)板、边构成

(2)板、棂、边构成

(3)棂、边构成

2、隔扇门窗的形式

3、支摘窗(卧室)

4、隔扇的尺度调节:·绦环的高度 = 2倍的抹头的高度

·裙板的高度 = 4倍的绦环板的高度

·一般抹头隔扇最上抹头的上边到窗棂的下边(皮)占整个门扇的3/5

5、棂心的形式(1)平棂构成:由直木棂条构成格心:①间隔构成

②网格构成

③框格构成

④连续构成

⑤沿边构成

(2)曲棂构成:由曲线的棂条构成格心

(3)菱花构成:由花瓣的棂条构成的格心

6、罩:(1)隔架:①几腿罩、②花罩、③落地罩、④栏杆罩、⑤圆光罩、⑥八角罩

隔扇门立面支摘窗立面

(2)明间的分隔:⑦太师壁、⑧炕罩

(3)⑨博古架、⑩书格(书架)

--

7、借鉴意义:1、灵活空间构成

2、半私密空间构成

3、多层次空间构成

4、中心空间构成

5、精神空间构成

6、民族特色构成

第二节木构架建筑的色彩和彩画

一、用色特点:1、形成了官式和民间两套配色

2、群体用色特点:(1)以大面积的无彩色系做背景,

烘托小面积的有彩色

(2)强调用色的等级观念

(3)注意环境色

(4)注意主次色彩的对比

3、单体建筑的用色特点:(1)善于把握冷暖变化

(2)注意单纯与丰富的对比

(3)善于处理色彩的辉煌效果(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

二、清式彩画

1、彩画分类:(1)殿式彩画:用在大殿正式的房子上,宫殿,陵墓,衙署。

·殿式彩画分为:①和玺彩画(以龙为主要的装饰母题,等级最高)

②旋子彩画:清代官式建筑彩画形式之一,以牡丹花抽象成的图案旋花为主要

的装饰母题,旋子的图案有很多种,其中以一整二破图案为主。

这种彩画主要用于寺庙、衙署的主要建筑、宫殿、陵墓、堂庙的

次要建筑。

(2)苏式彩画:源自于苏州、江苏、民间、尤其是民间的园林中,得名苏式彩画。主要用于园林

中。

2、彩画的构成机制:(1)彩画的组成:线、地、花

(2)彩画的变化现象:图案交替变化,上下,左右颠倒,青绿相间

(3)彩画等级

三、彩画现象分析

第六章园林建筑

·1、中国园林的萌芽期:先秦,秦汉时期

2、中国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3、中国园林的成熟期:隋唐、宋代

4、中国园林的高峰期:元(过渡期)、明、清时期

·中国园林的雏形——囿

·计成的《园冶》系统地阐述了文人造园的思想和具体的造园技术手法。是我国最早的造园著作。

第一节传统园林的分类

·传统园林分类:1、皇家园林

2、私家园林

3、寺庙园林

一、私家园林——“文士园”

1、基本模式:宅+园

2、物理功能:住宅的延伸,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

3、精神功能:(1)寄情山水

(2)欣赏诗情画意的美景

(3)炫耀财富

4、特点:小空间;短距离;格调素雅;精巧

二、皇家园林——帝王苑囿

1、皇家园林的基本模式:(1)苑(玩)

(2)苑+囿(玩、狩猎)

(3)宫+苑(住、玩)

2、特点:(1)功能多元,规模宏大

(2)天然山水与人工山水

(3)表现皇家气派

(4)集锦式造园格局

3、景观构成:(1)海岛仙山

(2)林泉丘壑

(3)佛道奇观

(4)田园村舍

(5)街市酒肆

三、寺庙园林:宗教园林、佛教园林、道观园林、名人祠堂

·特点:1、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

2、选址自由

3、具有旅游性

4、寿命长

5、数量很大

第二节私家园林的创作思想

·《园冶》中的造园思想: 1、造园目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造园方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3、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

4、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

5、造园构思“三分匠,七分主人”

6、造园的鉴赏指引:诗文指引、提名指引、楹联、匾额指引

第三节私家园林的构成要素

一、园林建筑:1、厅或堂(厅是方梁堂是圆梁):整个园林的构成中心(朝向最主要景观,体积最庞大)

(1)厅(堂):前出廊

(2)四面厅(堂):四面出廊

(3)鸳鸯厅(堂):勾搭屋顶,南北西厅

2、轩、馆、斋、室、房、厂(根据建筑所在位置命名)——数量多、体量小、位置灵活

3、楼和阁(园林中的二层建筑):——作用:①活跃建筑景色,丰富天际线,提高视点

②借景

4、榭、舫:(1)临水建筑,突出亲水性

(2)舫:水边船型建筑,又叫旱船,三面邻水

5、亭:(1)点状建筑,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占地少,敞开的造型,变化丰富。

(2)作用:①休憩点

②观赏点

③景点

6、廊:(1)作用:①交通作用

②划分空间

③导游路线

(2)类别:①双面廊

②单面廊

③复廊

④直廊

⑤曲廊

⑥回廊

⑦抄手有廊

二、园林的水——理水

1、水的作用:(1)物理作用

(2)精神作用(审美):①自然情趣的载体

②动态的景观

③水面构成虚扩空间

2、水的形态:(1)水有很多种“形”——泉、溪、瀑布、潭、池、河、湖、塘

(2)水色——讲究春绿,夏碧,秋清,冬黑

(3)水的形态:静止,流动,下落,飞溅,波澜,喷射

三、园林的山——叠山

1、山的作用:(1)塑造地表,是园林风景的基本结构

(2)自然美的信息载体

(3)可划分景区,增加层次

(4)延展空间,使风景延伸

(5)登高远眺,鸟瞰

(6)提供多种山的形态

(7)作为入口的屏障,挡边界,挡路线

(8)山水构成土方平衡

2、园林山的构成——山的分类:(1)土山:“土包石”

(2)石山:①土胎山——“石包土”

②纯石山

四、园林用石——作用:1、用石叠山

2、用石驳岸

3、绿化配置

4、小品

5、峰石

五、园林绿化:1、作用:(1)山林气息

(2)调节局部小气候

(3)组织景区空间

(4)取得景物层次

(5)做为欣赏点

(6)现实园林的季节感

2、要点:(1)追求自然形态

(2)选择合宜地段

(3)注意绿化本身的特性

(4)考虑绿化的形态

(5)考虑绿化的色香声

(6)注意与环境协调

(7)注意欣赏的重点

(8)注意与季节的协调

(9)考虑欣赏人的喜好

六、园林的路:1、作用:(1)交通作用

(2)剪辑作用:①解决景点的先后次序问题

②远近问题

③角度问题

④久暂问题

⑤景观的渐现和突现问题

2、设计要点:(1)游览的诱导性

(2)进行的曲折性

(3)周始的回环性

(4)形态的变换性

(5)铺装的多样性

第四节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段

一、划分景区:1、作用:(1)变单一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

(2)变共时性欣赏为历时性欣赏

(3)形成对比效果

2、要点(原则):(1)有主有次,主次分明

(2)要各有特点

(3)相互联系

二、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1、造山:——布局模式:(1)规律:主山隔着主水面,遥对主建筑

(2)使主山与真山相关联

2、理水:(1)水面有聚有分,聚分合理(小型园林主聚,大型园林主分)

(2)妥善设置水口

(3)岸的处理

三、处理人工建筑和自然风景之间的矛盾:1、采用隔绝式布局(过渡,矮墙,植物)

2、缩小建筑尺度(真缩小、勾搭屋顶)

3、虚化建筑界面(刷白、用廊或山)

四、运用空间的手法:1、划分景区

2、尺度处理

3、源流无尽

4、周而复始

第五节苏州拙政园

一、中部:1、中部布局以山水为主体

2、主山隔着主水面,遥对主建筑

3、主体建筑用四面厅形式

4、善于处理景观对比

5、善于处理景观层次,借景和对景

二、西部:处理有得有失

第六节颐和园

一、整治地形:

1、原始地形的美中不足:(1)山水错位

(2)养水水位不稳

(3)山体造型不好

(4)后山景观散乱

2、整治方法:(1)疏浚西湖往东拓宽湖面

(2)修筑西堤,支堤,将昆明湖分成大小三个水域

(3)整理前山,疏通右湖,进一步密切湖山关系

(4)顺依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园林外借景

二、宏观特色(整体特色): 1、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岛式和堤式综合的湖区布局

3、前山区为“寺包山”后山区为“山包寺”

4、建筑美和自然美相结合

5、以建筑构成景观中心

6、两种境界的形成:前山区“仙山琼阁”后山区“山林野趣”

·为什么折塔建阁?:1、消瘦高,分量不够,形体不合适,显得孤立,单调,唐突

2、万寿山不高,而塔高破坏山的高度,有损前山区的整体比例

3、塔身细高,作为前山区的大型建筑组群的中心建筑,有点分量不足,压不住阵脚

4、塔的高度会超过山的高度,塔的部分暴露给后山

5、在颐和园中总能看见玉泉山上的玉峰塔,若再建延寿寺,则显得雷同和单一。

·长廊的作用:1、提供了一条全天候的游览路线

2、长廊起了引线串珠的作用,把前山区散落的建筑串起来,起到收拢的作用

3、大大丰富了排云门附近的园林气氛

4、是前山和昆明湖的层次过渡

5、自身构成独特的景观

三、后山后湖区:1、布局特点:(1)两山夹水的河湖、幽静

(2)化河为湖,开合多变的基本格局

(3)水面的收放与两岸的山势凹凸紧密结合

(4)北岸土山与南岸真山协调成整体

(5)后湖中段设河街,丰富后湖形态,丰富沿河景象

四、前湖区布局:(1)堤:西堤,支堤

(2)一池三山一大岛:治镜阁、藻鉴堂、龙王庙岛

(3)小岛:凤凰墩、小西泠、知春亭

第二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建筑

第七章原始社会建筑

第一节《考工记》和《管子》的城市规划理论

一、《吕氏春秋》的城市规划模式——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二、《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因地制宜)——“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三、《管子·乘马篇》“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第三节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

一、茅茨土阶:1、茅茨——茅草屋顶

2、土阶——夯土台基

二、瓦屋(西周)——最早四合院

·瓦的演变:1、瓦的尺度由大变小

2、由精致到粗糙

3、由雕饰到上釉

4、由多种规格到少数规格

三、高台建筑:1、是一种土木相结合的建筑

2、木构本身体量不大

3、它的夯土工作量大

4、它的夯土形体很大

5、上下层的结构没有关系

6、每层木构都是落地的

第三篇封建社会建筑

第八章封建社会的宫殿、坛庙、陵墓

第一节北京故宫

一、故宫的布局: 1、紫禁城(大内宫城)——前朝(凸)后庭(凹)

2、前朝部分: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宝和殿、(东)文华殿、(西)武英殿

3、内廷部分: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

东西后宫(东六宫、西六宫)

养心殿。

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安宫,寿康宫。

东路: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

二、故宫的规划设计意匠:

1、故宫的建造面临很多的问题:(1)高度复杂的使用要求

(2)森严的门禁戒卫

(3)繁缛的理智规范要求

(4)阴阳五行,风水八卦的表征

(5)代表帝王至尊,江山永固的思想

(6)创造出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2、设计手法和规划意匠:(1)占据最显要的位置

(2)采用宏大的规模

(3)突出主轴线和对称的布局

(4)院的运用与空间的变化

(5)形体尺度的对比

(6)体现了整套的礼制要求

(7)运用阴阳五行等象征手法

(8)运用其他手段:雕刻、绘画、文字等

三、故宫的设计手法

1、太和殿庭院:(1)总体布局处在最优越的位置上

(2)太和殿的庭院采用了宏大的尺度

(3)太和殿本身采用最高的规格

(4)太和殿台基的妙用

(5)处理好大殿与庭院的关系

(6)处理好其他建筑和太和殿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北京天坛

一、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象征手法

1、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2、总体布局,主轴线偏东

3、以建筑形象来表现天:(1)以园来象征天,天圆地方

(2)用矮墙来扩大建筑形象

(3)用高耸的台基和重檐屋顶来突出天的崇高感

(4)用色彩来表现天

4、组织极开阔的空间视野,创造一个崇天的境界,两点一线的观天视野

5、运用一系列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天:①数的象征

②几何图像的象征

③方位象征

④色彩的象征

第三节陵墓建筑

一、明十三陵

1、长陵布局——神道:(1)石牌坊

(2)大红门

(3)碑亭

(4)石像生

(5)棂星门(又叫龙凤门,火焰牌坊)

2、明长陵的规划手法:(1)重视组群和地形结合

(2)建筑与雕刻相继出现

(3)崇尚“无”

第九章寺庙建筑

第一节寺庙建筑的概括

1、寺庙建筑的形成比较大的建筑组群

2、寺庙建筑组合形成两大类型城区型,山林型

3、寺庙建筑往往形成了寺庙区

4、多功能的建筑

5、古代的旅游建筑

6、寿命很长

7、寺庙建筑中的特殊类型——塔

8、是外来文化的载体

9、寺庙建筑的后期形成了定型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佛光寺大殿

一、平面:金箱斗底槽——唐宋时期平面形式分为:1、分心槽(居中)

2、单槽(偏离中心)

3、双槽

4、金箱斗底槽

二、立面:1、低矮的台基,因地势较高,不必将台基做的很高

2、5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

3、屋檐为单檐四阿顶,屋顶较高,正脊为凹曲线,垂脊挺拔,接近直线,檐口稍微翘

4、斗拱:庞大肥硕是柱高的1/2

5、升起,侧脚

三、剖面:1、殿堂型构架

2、分明栿和草栿(梁,明栿看得见梁,草栿看不见梁,平闇(吊顶))

3、使用了叉手和托脚

4、屋面按坡度平缓

5、出檐深院

6、斗拱制作灵活

7、内部空间处理比较成熟:(1)空间层次丰富

(2)尺度把握较好

(3)空间比例严谨

·大殿分三大部分:1、屋架层

2、辅佐层

3、柱网层

四、历史意义:

1、是唐朝建筑体系成熟期的代表作,成熟的殿堂型构架,对于认识唐代建筑的类型,建筑风貌是最生动的教材。

2、内部空间较为完整

3、立面造型很完善

·唐宋时期,木构架建筑定性为四种形式:1、殿堂式(单层)

2、殿阁式(多层)

3、厅堂式(单层)

4、堂阁式(多层)

第三节塔

一、塔的分类(按形式分):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

二、应县木塔(结构成就): 1、八角形平面

2、殿阁型构架

3、高宽比合理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汇总一次给大家: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唐长安城和明清北京是重点 举个例子:论述为何中国古代如此长期、广泛地采用木架建筑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 作图题:举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有一道作图题,书上没有图,但我画过几次板书的,反复强调的,希望你们好好把握,在课外书有(穿斗式的屋架)《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宽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19.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 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 20.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 A、小雁塔(唐)B、摩尼殿(北宋)C、飞云楼D、西安钟楼 21.目前我国保存有三城三河的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的城市是() A、春秋淹城B、曲阜鲁故都C、燕下都故城D、东汉洛阳。 22.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 23.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 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24.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 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 25.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26.()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 27.有藏传佛教博物馆之称的是() A、布达拉宫B、普陀宗乘庙C、雍和宫D、席力图召28.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 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 29.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 30.天坛的屋项形式是() 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 二·简释(10分,可随机抽取5道题) 1.一池三山 2.黄肠题凑 3.抱厦 4.叉柱造、 5.缠柱造、 6.永定造 7.副阶周匝 8.收山 9.推山 10.阑额 11.普拍枋 12.和玺彩画 13.旋子彩画 14.苏式彩画 三、图释(10分,随机抽取5道题) 1.两出羡道 2.鸱尾 3.悬鱼 4.吻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国建筑史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 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 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 难点: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 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 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 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 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 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 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 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 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 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 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 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 一、概说 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 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

《中国建筑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填空题 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

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22、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为我国五大古都。 23、明清北京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正阳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苏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中国建筑史提纲及重点

1、中国古建筑的起源 我国传统建筑的起源是从民居建筑开始的,一为“筑木为巢”的巢居,一为“陶复陶穴”的穴居。 巢居是先民们为了避免地面潮湿、虫蛇侵袭,在枝干分支的叉面上铺设枝干茎叶,搭架简陋的遮盖棚,以此作为居住所。干栏式建筑便是从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我国黄河流域黄土层地区,由于土质细密坚硬、地下水位低,先民们开始在山崖或山坡上挖掘横向的洞穴作为居室。由于这种居室不利于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他们开始在平地上挖掘竖向的地穴。随着立柱的加入,深入地下的穴居逐渐升上地面,完成由穴向屋的转变。 2、木结构的类型、基本构件 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类型,大致分为四个类型: (1)抬梁式结构: 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放梁,梁上再放短柱,短柱上再置短梁,由此层层叠 落到屋脊,并在各梁头上再架檩条以承屋椽,由此形成整个框架。这种形式构 件复杂,但是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由于室内少柱或无柱,内部空间宽敞,门 窗安排方便,可以做出美观造型。 (2)穿斗式结构: 由于柱距较密,柱与柱之间用木穿连接。穿斗式架构不使用木梁,直接用 木柱承檩,檩上架椽。优点是用较少的料建较大的屋,柱与穿形成的网状结构, 结构牢固,抗风性好。缺点是屋内柱子多,不能形成较开阔的内部空间。 (3)井干式结构: 用天然原木嵌接成框状,层层垒跌,形成房屋的壁体,屋顶也用原木制成。(4)干栏式结构: 先用柱子在底屋做一高台,上面放梁铺板,形成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架屋,上层住人,下层杂用。 基本构件:梁、柱、榫卯、斗栱等。

3、中国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类型及其分布 1、南北四合院 2、窑洞式 3、三坊一照壁与一颗印式 4、土楼式 5、碉房 6、天井式 4、阴阳五行思想(方位、颜色、象征物) 阴阳最初的概念是指日之向背,后来人们将阴阳解释为一对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认为一切事物皆有阴阳两个相互对立、依存的因素组成。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朱教授)建筑 考研 笔记 【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朱光亚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

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 ·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 伏羲氏女娲 直尺规 画方画圆 □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 ·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 ·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狮子 ·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 ·鱼的演变: ·西安半坡村遗址 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 从五千年文明说起 □时间轴: □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示意: 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 一、夏(B.C.21——16世纪) 二、商 三、周 ·案例: 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 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 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 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 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 ⑸河南偃师二里头 ⑹殷墟 ⑺西周蕲(qí)春 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 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 ·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 ·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 一、战国及秦 ⑴背景 ·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开始使用 ⑵成就 ·高台式建筑

中国建筑史提纲

提示:各条目后标明《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参考页码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1论述题 1、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常见类型?11、12 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特点。并举出其几种基本布局7-10 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什么优缺点?1、2 4、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色彩的特点270-276 5、中国清代建筑彩画的种类及特点295-298 6、中国古代家具及陈设的特点273 7、中国古代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0(环境分析、利用和改造参见213-226;关于风水理论参考此题) 8、中国古代建筑工官制度13(样式雷参见47;另附传统建筑图学方法和设计237) 9、中国古代建筑意匠212-246 (1)中国古代营造观念213-218 (2)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同7) (3)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空间和秩序 (4)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238-240) 10、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1)屋顶曲线的常见做法(含屋面曲线和角部起翘)267-268,参见287 (2)屋顶造型艺术(240-242) 2绘图-论述题 1、中国古代典型单座建筑的平面5 2、中国木结构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2-4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常见类型6、266 3、名词解释 1、侧脚258;生起258;梭柱5、257;卷杀5;收分5 2、材栔制、材分制、模数制242宋代的八等材261清代的斗口制282 3、举折法268;举架法280

4、斗栱4、259 5、大式建筑、小式建筑277 6、《营造法式》(阐述产生的背景、内容与成就)39(参见13、242;另附《工程做法》47)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 1、论述题-各时期建筑概况 1、从史前房屋遗址谈谈中国建筑的起源问题15(干栏和穴居住宅,公共建筑遗址17-18) 2、原始社会建筑概况 (1)半坡和姜寨原始村落的布局有什么特色?16-17 (2)浙江余姚河姆渡建筑遗址的情况15-16 (3)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房屋遗址的区别17 3、夏(或先商)时期建筑概况 (1)河南二里头宫殿遗址19 (2)甲骨文反映建筑形式举例(参考刘敦祯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4、西周时期建筑概况(22) (1)陕西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22 5、战国时期建筑概况25-27 6、秦时期建筑概况27-28 7、汉代建筑概况(含砖石结构的发展;木构的成就)28-31 8、唐代建筑概况(含木构的特征;建筑的风格)35-38 9、宋代建筑概况39-42 10、明代建筑概况(含砖石建筑成就;明清木构建筑变化;明清建筑风格变化)45 11、清代建筑概况46-47 2、论述题-综合 1、高台建筑的历史变迁(春秋24战国26汉28;另109) 2、各时期砖石建筑的发展(重点在于汉、隋、唐、明;综合各时期建筑概况中的内容)

中国建筑史识记图表(修正版,按一级注册建筑师复习大纲整理)复习过程

中国建筑史识记图表(修正版,按2017一级注册建筑师复习大 纲整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筑 书,记述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突出成就: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 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秦都城雍城(陕西凤翔) 出土了36cm*14cm*6cm 砖和质地坚硬的花纹空心砖(两者都为青灰色砖) 1.人物:公输般(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防刺客、洪水、享受登临之乐;建筑技术不足) 3.开始修长城; 4.瓦的普遍使用; 5.建筑装饰和色彩有发展; 6.开始使用砖; (一号宫殿)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 殷墟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秦都城雍城 宗庙遗址 三、封建社会前期(公元前475年~公元581年) 朝代 年代 代表建筑 历史特点 建筑特点 建筑技术 备 注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齐都临淄 南北5km 、东西4km ,7万户;西南角为宫殿,夯土台高达16m ; 1.周礼限制已失控,城市规模扩大;各国都城 都很大; 2.木工已有很高水平,棺椁有多样的榫卯;仍多为木棺椁;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陕西咸阳) 以夯土台(6m )为中心,用空间较小的木构架建筑环 绕、上下叠两层的台榭式建筑;具有采暖、冷藏、排 水、洗浴等设施; 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铜板错银的“兆域图” 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按比例制作,有名称、尺寸、地形位置,国王诏令; 秦 前221年阿房宫(拟建朝宫前秦都、宫殿均不遵周礼,跨渭水南北、弥山跨谷; 修驰道、筑长城;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中国建筑史考前提纲(完整版)

1.中国古代木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2.原始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来的干阑 式建筑和黄河流域有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斗拱按照位置可分为哪三种?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4.苏州园林建筑的屋角起翘常用的两种做法是嫩戗发戗和水戗发戗 5.明清私家园林布局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1.园林布局:主体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的当, 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2.水面处理:a 园无水不活,水面形成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山 石,房屋,花木等)形成对比,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亦有聚分不同b 池岸不能僵直,亦不能太高;c 桥梁多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 3.叠山置石:a可看可游可居b塑造丘壑c体块缝隙纹理处理 d 用石得当 6.《营造法式》和《工程做法》以何为建筑尺度标准?《营造法式》:材。《工 程做法》:斗口。 7.佛塔按结构和类型可以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 金刚宝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种. 8.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为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现存最早的 木塔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最早的密檐砖塔是河南嵩岳寺塔。我国最早的现存无梁殿建于南北朝,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为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 9.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分为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 10.宋代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营造法式》,明代我国古代最系统 的园林艺术论著是计成的《园冶》 11.中国墓葬制中,秦汉唐宋明清的帝陵分别以什么为陵?秦汉:方上唐:因山 为陵明清:宝城宝顶 12.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有作为的工官:隋代宇文恺,宋代李诫,明代蒯祥,样式 雷家族 13.宋代雕刻种类 a按起伏高低有:1剔地起突(高浮雕),2压地隐起华(浅浮 雕),3减地平锻(线刻),4素平 b按材料分类:石、砖、木 c按照形式有浮雕和圆雕。 清代彩画常用的三类:和玺.旋子.苏式 14.近代中国的三中建筑思潮洋式建筑传统复兴现代建筑 15.近代中国传统复兴建筑潮有三种宫殿式混合式现代式 16.四种柱网及实例单槽(观音殿,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 双槽(太和殿、含元殿)、分心斗底槽(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金厢斗底槽(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7.斗拱出挑,清代宋代以何为计?清代以踩作计,宋以铺作计 18.高台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什么的解决?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茅茨土阶”的丑 陋状态,进入一个新时期。在木构架机构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建造大体量建筑的可能.

中国建筑史试试题库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 E )2.分心斗底槽: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 3.叠梁式(要求附图):又称抬梁式,基本结构特征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 ( F )4.四阿顶(要求附图):又称庑殿顶,也称五脊殿。屋顶由四面坡组成。 5.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6.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7.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墓的一种棺椁形式。三国时期魏国学者苏林在《汉书·霍光传》中注解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垒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云题凑。” 8.斗拱:又称斗科、栾栌、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大木构件。斗栱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9.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10.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可简单认为有 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11.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 12.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13.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14.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自己总结中国建筑史(带插图)(一级注册建筑师必备)

中国建筑史 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 (一)建筑 1. 仰韶文化: 干阑式: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有榫卯) 木骨泥墙:西安半坡村、陕西临潼姜寨(大房子,母系) 2.龙山文化: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父系),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 3.辽宁建平县女神像——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二)其他 ·石块堆成的方形和圆形祭坛,在内蒙古大青山和辽宁喀左县东山嘴。 二、奴隶社会时期(前21世纪~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 (一)夏(前2070~前1600年) (二)商(前1600~前1046年) 图片 ·已大量使用“青铜器”,青铜工艺达到纯熟的程度 ·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载 (三)西周(前1046~前771年) 图片

·瓦的发明,以上建筑使用瓦、脱离了“茅茨土阶”;陶水管的使用;三合土抹面 ·有宗教分封,不能僭越(公侯伯子男,不准超过王城的1/3、1/5、1/9) (四)春秋(前770~前476年) ·人物:公输班-鲁班 ·开始修筑长城 ·瓦大量使用 ·有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shān jié zǎo zhuō)(dān yíng kè jué) 三、封建社会初期(前475~公元581)(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战国(前475~前221)

·各国国都都很大,齐国为例,南北5公里、东西4公里,有高16m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守民” ·木工技术:棺椁有多样的榫卯(木工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铜板错银“兆域图”(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 (二)秦(前221~前206) ·秦重要建筑:修驰道、筑长城 (三)汉(前206~公元220) ·国力强盛,建筑大发展,留存的建筑形象丰富(画像、明器、墓葬) ·陵墓仍土圹木椁墓,用“黄肠题凑” ·五陵少年: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等七座 ·东汉公元25年定都洛阳,都城内有东西二宫,文献记载有椒房、温室殿、冰室等防寒祛暑房(四)三国(公元220~265) (五)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资料

内容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 1、我国原始社会氏族时期房屋遗址类型?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2、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的特点是什么?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的平面特征是什么? a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和后堂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已采用瓦。b平面略成方形 3、《周礼·考工记》是如何记述周代的都城型制的?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4、xx的布局特点?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内城中部发现一道东西向夹墙,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高大的封冢座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它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5、汉xx规划布局的特点? 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160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 6、xxxx的建筑特色?

塔平面为12边形,最下为低平台座。上建划为二段之塔身,下层塔身平素,无门窗及任何装饰。上层塔身辟饰以火焰式尖瓣之拱门及小龛,龛下置有壶门之须弥座。转角立莲瓣倚柱。虽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卷,但装饰仍多保存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涩,未用斗拱。 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隔为10层。塔身外轮廓有缓和收分,呈一略凸之曲线。塔刹则用石构成。密檐间距逐层往上缩短。 7、xxxx的规划特点?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柏,精神表意 9、xx的成就?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拱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上、在造型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10、xx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特点? 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大殿建在低矮的转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檐柱有侧脚及生起。阑额上无xx。 11、正定xx的布局及建筑特色? a布局:利用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b建筑: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两圈内柱组成,面阔和进深方向的次间都较梢间为狭。下檐柱头铺作出双抄偷心造,上檐柱头作出单下昂,后尾出四抄托明栿。 12、《营造法式》是什么,它有哪些突出成就?

(整理)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300词.

营造法式类: 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指上下皆有枭混的台基,形体与装饰比较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2.叠涩:古建中利用砖、石层层向外出挑的做法,多用于塔身、台基、出桅等。 3.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4.踏跺:呈阶级形的踏步,高宽比一般为1:2,特殊情况下可1:1。 5.垂带石:在踏跺两旁并隨踏跺的方向倾斜而下的副子,其尺寸同阶条石,与明间两侧檐柱中线对齐。 6.象眼:位于台阶两侧的三角形部分,在宋、元时砌成逐层内凹的形式,明代以后则用平砌。 7.如意踏步: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8.礓嚓: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 9.慢道:长坡道。《营》规定:城门慢道高与长之比为1:5,厅堂慢道为1:4。 10.撵道/御路:坡度较平缓的一种慢道,用以行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后主要起装饰作用,在其上雕刻云龙水浪。 11.阑杆/勾阑:即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12.望柱:在栏杆中位于阑版尽端,起分隔作用的高立柱,上多有柱头雕刻。 13.寻杖:在栏杆中的长条形扶手。宋以前多为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后被望柱分为若干段,位于位于望柱之间。 14.阑版:在栏杆中位于望柱之间,起装饰作用的面板,多有雕刻。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15.寻杖绞角造:宋以前多为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绞角造。 16.寻杖合角造:宋以前多为为通长,仅转角处或结束处立望柱。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不伸出的作法,称为寻杖合角造。 17.抱鼓石: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多刻去纹。 18.坐槛:园林建筑中的石栏杆,形体低而宽,沿桥侧或月台边布置,可兼作坐凳。

中建史复习重点 提纲

绪论: 1、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2、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 3、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出现在何处?有何特征? 4、简述唐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5、简述宋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6、简述明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7、简述清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8、瓦的发明与运用始于哪个朝代? 9、减柱造是什么时代建筑中常见作法? 10、简述汉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11、河北赵县安济桥 12、现存最早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13、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遗址? 14、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建造年代 15、现存唯一的木塔 16、平江府碑刻图描述的是哪座城市的平面布局?有何特色? 城市 1、中国古代七大古都的区位与选址特点 2、试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与西方古代城市的比较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特征 4、唐长安城(图) 5、里坊制 6、明清北京城的规划特点(图) 7、北宋东京汴梁的城市规划特点 8、《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的内容 宫殿: 1、试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的衍变 2、以北京故宫为例,解释何为“三朝五门”格局 3、简述唐代大明宫的建筑设计与规划特色 4、画图说明唐代大明宫含元殿的形制特点(图) 5、试述明清北京故宫的规划布局及宫殿建筑设计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坛庙 1、坛庙又称“礼制建筑”,分为哪四类 2、北京社稷坛坛面五色土的布局(图) 3、试述北京天坛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特点(图) 4、以曲阜孔庙为例,说出五个孔庙建筑的名称 5、试述北京太庙的布局特点 陵墓 1、羡道 2、中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图的名称 3、唐乾陵布局特点(图)

中国建筑史参考试题

中国建筑史 一、简答及绘图题 1.石窟的主要类型及其平面图: (1)塔院型(2)佛殿型(3)僧院型 2.南禅寺大殿正立面图 3.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建筑师营建都城时,城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九里,每面各大小三个 城门(设立两个侧门)。城内有九纵九横的十八条大街道。街道宽度皆为能 同时行驶九辆马车(七十二尺)。王宫的左边(东)是宗庙,右边(西)是 社禝。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注:经涂,不是指纵向的路。 一夫,是指一夫之地,夫是农夫,一个农夫有百步之地来耕种。 4.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 (1)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 (2)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3)单层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4)喇[度]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 (5)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5.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1)取材方便。我国古代森林茂密,加之木材易于加工,以及青铜工具及后来铁制工具的使用。 (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具备很大的消减地震力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且唐宋后采用类似于今天的“模数制”,可同时加工后组合拼装 (5)便于修缮和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易于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缺陷:(1)木材越来越稀少。森林大量砍伐,使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发展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南方,白蚁对木架建筑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提纲 绪论部分(重点) 1、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根本原因(论述题) ●结构体系的合理与技术发展 ●木结构的优点 1. 取材方便——木材易于加工,利用工具即可完成砍伐、开料、平整、作榫 卯等工序。 2. 适应性强——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形成框架来承受屋面、楼面 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使用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3.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 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 大的潜力。 4. 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比石料快,使用了类似今天的建筑模数制的方法,各 种木构件的式样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对各种木构件同时加工,制成后再组合拼 装。便于修缮、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 迁,都比较容易做到。 ●劳动力与社会制度的发展 ●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产生不同的建筑态度、不同的对 技术方案选择的标准。 ? 1. 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客观条件并不是使用和发展木结构的基本原因。 ? 2 .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也不是决定在房屋建筑上使用木结构的因素。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同样可以调动十分庞大的劳动力。 ? 3. 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也不是决定在房屋建筑上使用木结构的因素。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同样可以调动十分庞大的劳动力。 ? 4. 中国建筑之所以长期采用木框架混合结构主要原因就是一直都被确认为最合?理的构造方式,是一种经过选择和考验而建立起来的技术标准。 ? 5. 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产生不同的建筑态度、不同?的对技术方案选择的标准。 2、木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的两种基本形式 ●穿斗式与抬梁式(教材图片) ●穿斗架是由柱子、穿枋、斗枋、纤子、檩木五种构件组成。 3、单体建筑的构成名称 ●平面构成

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题(B卷)

《中国建筑史》试卷(B卷) 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址。 2、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与道家都主张“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3、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分为____________式和___________式。 4、河南窑洞住宅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种形式。 5、清皇家园林号称“三山五园”中的五园是___________园、___________园、___________园、 ___________园和_______________。 6、1927年建成的南京中山陵是中国建筑师__________的方案实施。 7、清代彩画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形式。 8、《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将作监__________。 9、梁思成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早年留学于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大学,该校建筑学 系的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对梁思成的影响很大。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 西北沙漠地带 B 东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西南地区 2、李诫、宇文恺、剻祥和雷发达四位哲匠属于以下哪个朝代的顺序() A 隋宋明清B宋明清隋 C 宋明隋清D宋隋明清 3、下列那一组建筑全是元代的?() A 妙应寺塔永乐宫三清殿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B 妙应寺塔永乐宫三清殿登封观星台 C 晋祠圣母殿永乐宫三清殿登封观星台 D 妙应寺塔居庸关云台卢沟桥4、由唐至清斗拱的尺度、疏密程度的变化是() A 由大到小到密 B 由大到小到疏 C 由小到大到密 D 由小到大到密 5、明代北京城的城址与元大都及金中都的关系是() A 在金中都城址上加以扩大 B 在金中都城址上加以扩大 C 在元大都之东另建新城 D 与元大都完全一致 6、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是() A 秦汉时期 B 东晋和南朝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7、汉长安城的位置与隋唐长安城的关系是() A 与唐长安在同一位置 B 在隋唐长安城的东北 C 在隋唐长安城的西北 D 即明代西安城的位置 8、唐人建筑的特征是() A 斗拱大而数量少,出檐深远,雄健有机 B斗拱多而密,屋顶陡翘 C 运用多色彩画,绚丽华贵 D结构复杂,用料硕大,坚固而稳定 9、提出“少就是多”是现代主义大师是() A 贝伦斯B格罗皮乌斯 C 勒.柯布西耶 D 密斯 10、御街千步廊制度是哪一朝代宫殿建筑的新发展()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请用“√”表示正确,“×”表示错误,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四合院是北京独有的住宅布局形势。() 2、现在北京城里的北海公园,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御苑,与中南海并称“三海”。() 3、山西应县木塔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4层),平面八角形,“双套筒”式砖砌结构。() 4、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丘陵地带,先后建造了十二座佛寺,现存八座俗称“外八庙”。() 5、苏州住宅前后各进之间可以不通过正中厅房,而由侧面甬道行走,称避弄。花厅如做成有短边做 出入口,形状似舫的称船厅。()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