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重点复习问题

中国建筑史重点复习问题

中国建筑史重点复习问题
中国建筑史重点复习问题

1、《周礼·考工记》的内容及其解释。

1.匠人营国: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

2.方九里:每边长九里

3.旁三门:每边开三门

4.国中九经九纬:城内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有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

5.经涂九轨: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6.左祖右社:祖庙和社稷坛。

7.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2、唐长安城市建设的特点,与汉长安比较。

3、宋朝城市中出现的新现象。

答:(1)商品交换的需求促进了集市的发展,丰富了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

(2)由于商业的发展,传统的坊市制度逐渐向街巷制度转变;

(3)由于火药的发明,城墙防御体系有了很城大进步,如砖石城墙、瓮城、马面箭等;

(4)城市人口多、密度大、规模相对较大;

(5)宗教建筑发达,对城市面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城市布局多不规则;

(7)运河对北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4、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改建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倍;

(2)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

(3)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

(4)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

意义:这个改建计划很杰出,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而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

大不相同。

5、宋开封规划布局的特点和其影响。

开封在成为首都以前,就已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因此与一些由于军事或政治需要新建的都城不同,不是十分方正规矩,道路划分也有一定的自发倾向,“不似隋唐两京(长安,洛阳)之预为布置,官私建置,均随环境展拓”。

开封城的发展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抬头,如由集中的市发展成商业街,商业分布城市经济各处,为旅客和一般市民服务的服务行业增加,夜市的

出现等。

开封的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等对以后都城的规划影响很大。

6、宋开封与唐长安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

7、宋代《平江图》历史价值和平江城布局特点。

答:(1) 平江城规划:

a. 城市规模,城市平面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城墙略有屈曲,方往南北偏东

数度.东西宽3公里多,南北长4公里。共开5个城门。成外有宽阔护城河。

b. 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成井字或丁字形相交。城内有“三横四直”的河道

c. 府治所在为子城,在城市中央略偏东南,内分六区。

d. 城市中有许多坊,但没有坊墙,坊门。这种坊只是一种管理制度,坊各华表也成为

标列名称的街道上的装饰品。

e. 城市中分散没有市和行。

f. 市中佛、道两教的宗教建筑很多,这些建筑占地很大,由于高耸的宗教建筑位置恰

当与城市道路及河道配合良好,形成很好的城市对景并构成丰富美丽的城市立体轮廓。

g. 有许多大型宅院。

(2) 平江图的定义:

保存至今的《平江图》,是在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的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城市面貌。

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平江图》的绘制,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古代地图的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有表达对象的简洁形象,这样就把建筑物和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立面造型等都有了生动的描绘,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

(3) 平江城的意义:

从平江城可以约略看出南方一般地区性城市的特点。南方城市一般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的规划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平江没有严格的坊里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这也说明在宋以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并存的,各有着不同的特点。

8、明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

答:1、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都城,顺应地形,从防御角度出发修建。

2、皇城、宫城为中国的传统都城形式——规则的方形,有中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

寝。

3、南京历代监督,应天府是在历史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因而整个城市布局不完整,分

三个区,相互联系不紧密。

4、在自然地形环绕中,建筑与环境,山水融为一体。

)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三重。

?B)皇城及宫城布置完全继承历代都城规划而加以发展,宫城居皇城之中,依《礼记》

设三朝五门,模拟天象,依照礼制布置宫宅。南正门为午门,左祖右社。

?C)应天城是现在的南京城,城墙是我国古代最坚固宏伟的城墙,

?D)外城从防御出发,利用天然土坡筑成。

?E)不规则形城市的典范,城内有规则方正的宫城区及反映商业、手工业自发成长的

市肆区。

9、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

答:(1)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双重性。一方面,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按照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进行布局,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另一

方面,城市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灵活性;

(2)三重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中轴对称;

(3)道路为元大都的基础,城门正对路和中轴线大街为主路;

(4)居住以胡同为单位,分4城37坊;

(5)正阳门外为主要商业区,同类商业集中;

(6)园林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

10、中国古代城市商市的发展变化。

?市的定义:集中交换的场所

?市的发展,城市的出现——前朝后市

?早期隶属于官商,商人有行商和坐商两种。

?早期为便于管理,设集中的市,汉长记载有九市,隋唐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洛阳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这种集中的市一般规模都很大,

?集中的市在中心设有管理机构。

?宋以后商市的分布突破了严格控制的集中市肆的方式,而是沿街道分布,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集市内按不同行业分成若干肆。

?早期的市以商品交换功能为主,发展到后期,功能多样化,成为市民的活动中心,如宋朝的瓦子。

?城市中的市也有多种形式,有固定的,也有不定期举行的市集庙会等。

?商市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十字街交叉口、城门口、渡口、桥口,

或者与重要的建筑如寺庙结合起来布置,如宋开封相国寺,南京夫子庙,上

海城隍庙。

?靠近道路交叉口的繁华地段形成城市商业中心。

在河道较多的水乡城镇,商市分布和河道的关系密切。

11、中国古代道路系统的特征。

答:(1)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都是通向城门的道路,城门处往往形成关厢地区;

(2)城市道路系统的形成及道路的分级与城市的性质规模有关,与城门的数量有直接关系,都城每边开3门,有各三条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干道,府州县城城门各开两门,

道路形成井字形的道路网,一般县城开一门,形成十字形的道路网;

(3)古代城市道路大部分为方格形,有完全方正规则,由棋盘式道路网,也有部分道路并不规;

(4)道路断面上人行道与御道分开,突出帝王的权威及安全防范的作用,在各个朝代上都有体现;

(5)道路两侧种植绿化,两侧有排水沟,下水系统;

(6)水乡城镇的道路系统与河道系统形成一个互相密切配合的系统;

(7)道路的宽度在唐朝时期到达顶峰,后逐渐减小,以适应生活和交通的实际需要。

12、中国古代居住区的发展变化。

答:①中国古代的城市中的居住区称“闾里”。里是一贯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是一种严格管理的居住形式。

②在隋唐时期这种严格管理居住制度发展到极点形成“里坊制”其特征是严格管理。如

令城坊里随晨幕的街鼓而顶时起闭,除三品以上官员府第处一律不许在坊墙开门等等。二是面积很大。

③唐代严格的坊里制到末期已逐渐废弛。而宋代的居住区与唐的完全不同,是由街巷

联系的一群院落,虽然此时仍有坊里,但是居住地段的名称,在入口处设牌坊,上书坊名,这与宋平江府图上的描绘相似。居住区由巷分割成长条地段,这个条形地段上由若干院落并联而成,巷的入口处往往有牌长楼,门楼,还有一些生活服务的小店铺,有时为安全目的也设门。

④在水网地区的城镇,局长区的布局与河网系统有直接的关系。居住区沿河道成带形

发展,住宅前街后河或前河后街。河与路之间为带形居住地段。河道成为生活空间的延伸。河道也是交通信道。河道上多桥,桥头往往就是居住区的生活供应和社交活动的中心。

13、山海关城市防御体系的构成。

答:山海关位于辽西走廊,是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扼东北通往华北的要道,依山傍海,形势险要。在附近精心布置了由长城,7个城堡,10个大关隘和数座敌台组成的4个层次防御体系。

(1)第一层次:内圈城防组织由山海关城以及围绕关城四面护卫的东西罗城和南北翼城组成;

(2)第二层次:由位于东部二里外欢喜岭的威远城和南部八里外长城起点老龙头的宁海城组成;

(3)第三层次:由长城沿线布置于高山险隘,水陆要冲的十大关隘组成;

(4)第四层次:在长城线外山峦的制高点分布的许多烽火台,用于监视敌情,传递消息而设的最外围据点。

14、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手法有哪些,举例分析说明。

城市空间布局手法:

(1)城市布局和建筑组群运用中轴对称的手法;(唐长安中轴线布局)

(2)在中轴线上采用多样手法来变化空间效果;(明清北京城中轴线的空间变化,院落与绿化的结合)

(3)中国院落式建筑的特点,突出主体建筑,讲究建筑组群围合关系,并扩展到城市的总体布局中去;

(4)城市中大部分为低层平房的院落式住宅,城市中宫殿、庙宇、官署衙门、城楼城门、钟鼓楼为重要建筑,构成整体起伏变化不大的整体城市轮廓形象;

(5)城门往往是道路的起点,高大的城门楼也成为道路的对景,钟鼓楼一般跨道路或主要交叉口建筑,成为城市大空间构图的焦点;

(6)塔在城市中是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镇江的金山寺塔)

(7)突出主要建筑物,除运用对称、轴线、对景等主要手法外,也常运用建筑色彩和装饰。

15、《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管子的关于城制的思想及其对古代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影响。

答:P250 (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中国古代大多数都城都是按此思想修建的,最典型的有曹魏邺城、元大都等。

(2)管子认为城地选址应是“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影响的城市较明显的是南京城,南京地形较复杂,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四面环山,只有中部地形较平坦,是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的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整的宫城区及反映商业及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肆区。

16、南京1929年“首都计划”的主要内容。

答:(1)城市分区:计划将城市分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

及住宅区;

(2)道路系统:模仿美国,为方格网加对角线的道路系统,道路网密度很高,沿

秦淮河沿岸为林荫道,道路建设、道路绿化较好,生硬地插入原有

道路系统。新街口建成圆形广场,成为商业中心。

17、简述上海1946年都市计划的内容和应用主要规划理论。P275

18、以近代青岛发展为例简述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

答:(1)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

德国占领青岛,初期着重于军事设施建设,也重视港口建设,企图把青岛作为掠夺中国原料和倾销其本国商品的口岸。日本占领时期着重于经济侵略,偏重于工业及交通方面的建设。

(2)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

德国区与中国区严格分开,德国区环境优美,中国区环境混杂;国下水道为分流制,中国为合流制;德国区道路宽,中国区道路窄。

(3)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

德国占领青岛时,出现德国花园式住宅。日本占领青岛时,出现了大量日本式小住宅。

(4)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

建筑布局上采用一些欧洲古典城市的手法,注意立体轮廓及对景,商业区处于突出地位,密集的商业街,店面装饰和广告,商场交易所,银行群成了城市新的生活中心。

(5)规划图的分析

多表现为西方古典的形式主义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早期多为表现形式主义的构图,后期注意功能及交通问题。在技术上,形式,色彩与环境,道路,绿化等值得汲取。

19、以长春伪满首都城市建设为例简述日据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特征。

答:1、伪满首都“新京”(长春)的规划和建设

?满铁长春附属地:用地讲究分区规划,总用地396公顷,道路形式为矩形,并配置

了四条放射斜路,构成以长春东站为中心的放射矩形道路格局。

东站前91米圆形广场东西两个公园

?伪满国初期

长春确定为首都,改为新京,城市规划是做为首都的规划;

城市规划新范围为200平方公里,其中100平方公里为城市建设用地。

规划设置城市中心和若干城市次中心。

(1)道路网规划综合采用了放射式、环状以及矩形等各种道路模式的长处,形成了集放射环状与矩形于一体的综合式道路网,规模兼做公园的交通岛;

(2)沿河流、低洼地全部规划为公园绿地,具有较高的绿化水平;

(3)规划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

(4)城市市政设施敷设于背后道路;

(5)居住区引入邻里单元居住区规划理论。

20、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青岛城市发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1、近代的新建筑形式有哪些。

答:(1)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的传播;(2)虚假装饰店面的商业街;(3)宫殿式与混合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