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心衰指南解读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心衰指南解读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心衰指南解读

一、指南更新要点

1.新概念

指南将心衰分成三种类型: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LVEF 40%~49%)、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对三种心衰的诊断标准做出明确建议;

2.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s,诺欣妥)适应证的推荐;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的修正;

二、指南建议要点

(一)疑诊或确诊心衰患者影像学检查的建议

1. 疑诊心衰的患者,建议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以确定HFrEF、HFmrEF或HFpEF诊断。(I类推荐,C级证据);

2. 建议用TTE评估LVEF,以便识别出适合循证药物和装置(ICD、CRT)治疗的HFrEF患者。(I类推荐,C级证据)

3. 建议用TTE评估已经确诊心衰(无论是HFrEF、HFmrEF,还是HFpEF)患者的瓣膜病、右心室功能和肺动脉压,以便识别出适合矫正的瓣膜病患者。(I类推荐,C级证据)

4. 建议用TTE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以便发现可能损伤心肌的治疗(如化疗)。(I类推荐,C级证据)

5.建议心脏磁共振(CMR)用于声窗差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包括右心)的评估(应考虑CMR的注意事项或禁忌证)。(I类推荐,C级证据)

6.疑诊心肌炎、淀粉样变性、结节病、恰加斯病的心肌组织的表征,法布瑞氏症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变和血色素沉着症时,建议CMR用于心肌

组织特征显像(应考虑CMR的注意事项或禁忌证)。(I类推荐,C级证据)

7. 在决定血运重建前,可以考虑无创负荷成像(CMR、负荷超声心动图、SPECT、PET)用于评估心衰和冠心病(适合冠脉血运重建术)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和心肌存活性。(IIb类推荐,C级证据)

8. 建议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心衰患者和需要药物治疗,或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复苏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适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以便确诊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I类推荐,C级证据)

(二)预防或延缓明显的心衰进展,或预防症状出现前死亡的建议

1. 建议治疗高血压,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类推荐,A级证据)

2. 无论是否伴有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冠心病或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接受他汀治疗,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类推荐,A 级证据)

3. 吸烟或酗酒者,应督促患者戒烟限酒,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I类推荐,C级证据)

4. 应考虑治疗其他与心衰有关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与糖代谢异常),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IIa类推荐,C级证据)

5. 应为2型糖尿病患者考虑应用恩格列净治疗,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Ia类推荐,B级证据)

6. 对于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和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建议使用ACEI,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类推荐,A级证据)

7. 建议不伴心肌梗死病史的无症状性左室功能异常的患者应用ACEI 治疗,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类推荐,B级证据)

8. 即便不存在左室收缩功能异常,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均应考虑予以ACEI治疗,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Ia类推荐,A级证据)

9. 对于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和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建议

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类推荐,B级证据)

10. 建议以下患者接受ICD治疗,以预防猝死、延长生命:1)急性心肌梗死至少40天后、缺血相关性无症状性左室收缩功能异常(LVEF≤30%)的患者;2)经过最佳药物治疗后的无症状性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LVEF≤30%)的患者。(I类推荐,B级证据)

(三)症状性HFrEF患者(NYHA II–IV级)的药物治疗

1. 对于症状性HFrEF患者,建议在ACEI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

2. 对于稳定的症状性HFrEF患者,建议在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应用ACEI,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

3. 对于经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仍有症状的HFrEF患者,建议使用MRA,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

4. 伴有充血性心衰症状和/或体征的患者,建议应用利尿剂治疗,以

改善症状与运动耐量(I类推荐,B级证据);应考虑应用利尿剂治疗,以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风险(IIa类推荐,B级证据)。

5. 对于经ACEI、β受体阻滞剂和MRA充分治疗仍有症状的HFrEF 非卧床患者,建议使用ARNI药物,Sacubitril/缬沙坦替代ACEI,以进一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I类推荐,B级证据)

6. 经过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量的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和MRA(或ARB)充分治疗后,患者仍有症状,且射血分数<35%、窦性心率≥70次/分,应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降低心衰住院与心血管死亡风险。(IIa类推荐,B级证据)

7. 对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存在该药禁忌证的有症状患者,且射血分数<35%、窦性心率≥70次/分,应考虑接受伊伐布雷定治疗。此类患者应继续接受ACEI(或ARB)和MRA(或ARB)治疗。(IIa类推荐,C级证据)

8. 不能耐受ACEI治疗、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应接受ARB治疗(患者需同时接受β受体阻滞剂与MRA治疗),以降低心衰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I类推荐,B级证据)

9. 不能耐受MRA治疗的患者,经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仍存在症状,可考虑应用ARB治疗,以降低因心衰住院与死亡风险。(IIb类推荐,C 级证据)

10. 不能耐受ACEI与ARB治疗、有症状的HFrEF心衰患者,可考虑应用肼苯哒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IIb类推荐,B级证据)

11. 经过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与MRA充分治疗后,仍有症状且为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可考虑应用地高辛治疗以降低住院风险。(IIb类推荐,B级证据)

12. 有症状性的心衰患者,可考虑应用n-3多不饱和脂肪酸,以降低因心血管病住院与心血管死亡风险。(IIb类推荐,B级证据)

(四)症状性HFrEF患者(NYHA II–IV级)可能有害的治疗

1. 不建议心衰患者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格列酮类),因为此类药物会增加心衰恶化与心衰住院风险。(III类推荐,A级证据)

2. 不建议心衰患者应用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或环氧化酶

(COX-2)抑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会增加心衰恶化与心衰住院风险。(III 类推荐,B级证据)

3. 不建议HFrEF患者使用地尔硫?和维拉帕米,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心衰恶化与心衰住院风险。(III类推荐,C级证据)

4. 心衰患者联合使用ACEI和MRA时,不建议加用ARB(或肾素抑制剂),因可能增加肾功能不全与高钾血症风险。(III类推荐,C级证据)

(五)心衰患者ICD建议

1. 二级预防

对于从室性心律失常所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中恢复者,以及预期良好功能状态生存>1年者,建议ICD以降低猝死和全因死亡风险。(I类推荐,A级证据)

2. 一级预防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建议ICD以降低猝死和全因死亡风险:症

状性心衰(NYHA II–III级),尽管接受≥3个月OMT但LVEF≤35%,预期良好功能状态生存>1年,且:

-IHD(40天内的心肌梗死病史除外)。(I类推荐,A级证据)

-DCM。(I类推荐,A级证据)

3. 不建议40天内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植入ICD,因为此时植入不能改善预后。(III类推荐,A级证据)

4. 不建议症状严重、药物难以治疗、NYHA IV级的患者ICD治疗,除非患者准备CRT、植入心室辅助装置或心脏移植。(III类推荐,C级证据)

5. 在更换电极前,应由经验丰富的心脏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仔细评估,因为管理目标、患者需要和临床状态可能已经改变。(IIa类推荐,B级证据)

6. 对于有心脏猝死风险的心衰患者,可考虑短期应用可穿戴ICD或将其作为植入装置的桥接。(IIb类推荐,C级证据)

(六)心衰患者CRT建议

1. 符合下列条件的症状性心衰患者,建议CRT以改善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窦性心律,QRS间期≥150 ms,QRS波呈LBBB形态,尽管接受OMT但LVEF≤35%。(I类推荐,A级证据)

2. 符合下列条件的症状性心衰患者,应考虑CRT以改善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窦性心律,QRS间期≥150 ms,QRS波呈非LBBB形态,尽管接受OMT但LVEF≤35%。(IIa类推荐,B级证据)

3. 符合下列条件的症状性心衰患者,建议CRT以改善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窦性心律,QRS间期130-149 ms,QRS波呈LBBB形态,尽管接受OMT但LVEF≤35%。(I类推荐,B级证据)

4. 符合下列条件的症状性心衰患者,可以考虑CRT以改善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窦性心律,QRS间期130-149 ms,QRS波呈LBBB 形态,尽管接受OMT但LVEF≤35%。(IIb类推荐,B级证据)

5. 对于HFrEF患者,无论NYHA分级如何,若存在心室起搏适应证

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CRT而不是右心室起搏,以降低发病率。包括房颤患者。(I类推荐,A级证据)

6. 合并房颤的心衰患者,OMT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为III -IV级,LVEF≤35%、QRS间期≥130 ms,应考虑植入CRT,以改善症状、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CRT植入前需评估有能确保双心室夺获的方法或者患者可能恢复窦性心律)。(IIa类推荐,B级证据)

7. 接受传统起搏器或ICD、尽管接受OMT但随后症状恶化,以及高比例右心室起搏的HFrEF患者,可考虑替换为CRT。不适用于稳定性心衰患者。(IIb类推荐,B级证据)

8. QRS间期<130 ms的患者禁用CRT。(III类推荐,A级证据)

急性左心衰指南解读

急性左心衰指南解读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恶化后的共同表现之一,虽然所有急性心衰具有类似的症状、体征及病理生理改变,但不同病因的心衰又各具临床特点,而且急性心衰的症状变化快,预后差异大,对其治疗观察有难度。同时针对急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对急性心衰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措施缺乏共识,直至最近(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才起草了关于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AHA的指南较为简练,只对急性心衰的定义、分类、治疗原则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概括性描述,而彭教授的这篇文章则对这个指南做出了一个详致的解释,在此我们谢谢彭教授! 一、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发因素 慢性心衰急性发作占急性心衰中的主要部分,因此,所有引起慢性心衰的疾病都可导致急性心衰。随着年龄的老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存活率上升,慢性心衰状态存活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在美国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心衰占心脏疾病住院比例的首位,而慢性心衰失代偿和急性发作是心衰病人住院的主要原因。在欧洲国家中,冠心病占急性心衰病因的60-70%,在老年病人中比例更高。急性心衰的病因及促发因素如下: 心衰的失代偿(如心肌病) 急性冠脉综合症 (1) 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伴大范围缺血和缺血性心功能不全; (2)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 (3 ) 右室心肌梗死 高血压危象 急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房颤或房扑、或室上性心动过速)。 瓣膜返流、心内膜炎、腱索断裂、原有瓣膜返流加重。 重度主动脉狭窄。 急性心肌炎 心包填塞: 主动脉夹层 产后心肌病 非心源性促发因素1)药物治疗缺乏依从性(2)容量超负荷(3)感染,特别是肺炎和败血症(4)严重脑损害(5)大手术后(6)肾功能减退(7)哮喘(8)吸毒(9)酗酒(10)嗜铬细胞瘤 12.高输出综合征(1)败血症(2)甲亢危象(3)贫血(4)分流综合征 二、急性心衰的定义及分类 (一)急性心衰的定义 随着对心衰研究的深入,心衰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目前对心衰的定义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肌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临床上可出现肺及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及体征。而急性心衰是指突发的心衰症状和/或体征的加重和恶化,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二)急性心衰的分类 急性心力衰竭可发生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或作为第一症状首次发作。其临床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往多根据病因分类。在AHA指南中,将急性心衰按起病的形式分为3类:(1)代偿期慢性心衰的突然恶化(占住院急性心衰的70%);(2) 新发的急性心衰(如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基础上血压的突然升高(占急性心衰住院的25%); (3)晚期心衰(顽固性心衰)伴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占急性心衰住院的5%)。这一分类较为笼统,对于治疗没有指导意义。 ESC将急性心衰按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共分为6类:(1)失代偿性心衰(新发或慢性心衰失代偿),伴有急性心衰的症状、体征,轻到中等度心衰,未达到心源性休克,肺水肿或高血压危象的标准。(2)高血压型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血压升高,左室功能部分失代偿,胸片提示符合急性肺水肿的改变。(3)肺水肿(X-线证实):伴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双肺湿啰音和端坐呼吸,未吸氧时氧饱和度<90%。(4)心源性休克:指在纠正前负荷的情况下,由于心衰导致的组织低灌注。尽管对这一型心衰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心源性休克通常表现为

ESC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12

“ESC 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12”解读 分享编者按:2012 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发布的新版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为明晰地阐述了在临床心衰诊治过程中应该坚守的根本原则,进一步巩固了心衰诊治的管理理念;新指南中涉及的慢性收缩性心衰的药物治疗、心衰伴其他疾病处理建议等,必将对我国临床医生的诊疗过程的规范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坚持基本理念推进细化评估 定义新指南仍采用原来的表述,即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如气促、踝部水肿和疲乏等具有心衰典型症状和颈静脉压增高、肺部细湿啰音、心尖搏动移位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收缩性心衰:(1)典型的心衰症状;(2)典型的心衰体征;(3)左室射血分数(LVEF)<40%。舒张性心衰:(1)典型的心衰症状;(2)典型的心衰体征;(3)LVEF 正常或仅轻度降低,左心室未扩大;(4)存在相关的结构性心脏病,如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和(或)舒张性心功能障碍。 检查指标新指南客观评价LVEF,肯定LVEF 这一心功能指标很重要。这不仅因为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即LVEF 值越低者,生存率也越低;也因为心衰的临床试验中LVEF 值是患者入选必不可少的主要标淮之一,如收缩性心衰试验患者入选主要标准为LVEF <35%。正是纳入这些患者的试验证实了目前推荐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这一指标也是区别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的重要标准。 分级标准新指南肯定了NYHA心功能分级的临床意义。这一分级也同样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心衰临床试验,根据试验的结结果,现已明晰何种NYHA 心功能级别的患者可以从特定治疗中获益的信息。NYHA Ⅱ、Ⅲ、Ⅳ级可分别称为轻、中和重度心衰患者,这也具有临床意义。指南提到的应用醛固酮拮抗剂和使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新适应证,参照指标均指经标准和优化抗心衰治疗至少≥ 3 个月后,并非初诊和初始治疗时的NYHA 分级。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心衰指南解读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心衰指南解读 一、指南更新要点 1.新概念 指南将心衰分成三种类型: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LVEF 40%~49%)、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对三种心衰的诊断标准做出明确建议; 2.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s,诺欣妥)适应证的推荐; 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的修正; 二、指南建议要点 (一)疑诊或确诊心衰患者影像学检查的建议

1. 疑诊心衰的患者,建议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以确定HFrEF、HFmrEF或HFpEF诊断。(I类推荐,C级证据); 2. 建议用TTE评估LVEF,以便识别出适合循证药物和装置(ICD、CRT)治疗的HFrEF患者。(I类推荐,C级证据) 3. 建议用TTE评估已经确诊心衰(无论是HFrEF、HFmrEF,还是HFpEF)患者的瓣膜病、右心室功能和肺动脉压,以便识别出适合矫正的瓣膜病患者。(I类推荐,C级证据) 4. 建议用TTE评估心肌结构和功能,以便发现可能损伤心肌的治疗(如化疗)。(I类推荐,C级证据) 5.建议心脏磁共振(CMR)用于声窗差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包括右心)的评估(应考虑CMR的注意事项或禁忌证)。(I类推荐,C级证据) 6.疑诊心肌炎、淀粉样变性、结节病、恰加斯病的心肌组织的表征,法布瑞氏症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变和血色素沉着症时,建议CMR用于心肌

组织特征显像(应考虑CMR的注意事项或禁忌证)。(I类推荐,C级证据) 7. 在决定血运重建前,可以考虑无创负荷成像(CMR、负荷超声心动图、SPECT、PET)用于评估心衰和冠心病(适合冠脉血运重建术)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和心肌存活性。(IIb类推荐,C级证据) 8. 建议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心衰患者和需要药物治疗,或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复苏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适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以便确诊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I类推荐,C级证据) (二)预防或延缓明显的心衰进展,或预防症状出现前死亡的建议 1. 建议治疗高血压,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类推荐,A级证据) 2. 无论是否伴有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冠心病或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接受他汀治疗,以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I类推荐,A 级证据)

急性心力衰竭指南解析(全文)

急性心力衰竭指南解析(全文) 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诊治指南,包括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与心力衰竭协会联合发布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治 指南(简称欧洲指南)[1]、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与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心衰治疗指南(简称美国指南)[2]、2014年我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 和治疗指南(简称中国指南)[3]。上述指南均涵盖了急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但由于急性心衰诊治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于慢性心衰而言相对缺乏,关于急性心衰的治疗仍大多基于专家共识和临床经验,因而对于急性心衰的诊治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基于此,2014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成人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NICE指南)[4,5],2015年欧洲心脏学会、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学会和理论急诊医学会联合制定了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早期处理共识(简称共识)[6],这两项指南和共识专门就急性心衰的诊治进行了探讨,对既往指南的急性心衰诊治进一步补充。本文拟对NICE指南和共识做简要介绍和解读。 1、急性心衰的定义和分类 共识对急性心衰进行了新定义,即心衰症状和/或体征急性发作或加重,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较欧洲、美国、中国和NICE指南相比,增加了利钠肽对心衰的诊断价值。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共识指出,大多数急性心衰患者血压正常或升高,主要合并充血症状/体征,而非心输出量降低的症状/体征。急性心衰的严重阶段是心源性休克,共识中定义为:在循环

血量充盈的情况下存在低血压(收缩压<90mmHg),伴有组织低灌注的症状(少尿、四肢湿冷、意识状态改变、乳酸>2mmol/L,代谢性酸中毒、静脉血氧饱和度<65%)。 共识更强调急性心衰诊治的“及时性”,故增加了急性心衰院前诊治的阶段,将其纳入急性心衰诊断和处理的重要部分。为方便指导临床诊治流程,根据初始就诊地点分为3种类型:院前就诊的急性心衰患者、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心衰患者、心脏专科或CCU就诊的急性心衰患者。这三种类型的急性心衰患者临床特点不同,院前急救或急诊室就诊的急性心衰患者其血压水平通常较心脏专科或CCU就诊的患者高,并以女性和老年人居多。 2、急性心衰的诊断、评估、监测 关于急性心衰的诊断、评估、监测,共识和NICE指南侧重点不同。共识的核心在于强调急性心衰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故将急性心衰的评估和监测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如前述的三个阶段);NICE指南的更新在于对具体检查手段的有效性给出相关建议。 具体来说,共识指出在院前急救阶段,急性心衰评估主要为无创监测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及持续心电监测。一旦患者到达急诊室 /ICU/CCU,即开始全面临床评估。评估分步进行,确定了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心律等情况确定心肺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第二步明确是否存在充血症状和体征,如外周水肿、肺部湿罗音、颈静脉压升高等;第三步进行详细的相关临床检查。共识提出的分步评估更强调了紧急救治的概念。患者从急诊室转至住院后的监测包

2021年欧洲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解读 2021年8月

2021年欧洲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解读 2021年8月 2021年欧洲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解读 2021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公布了新的 心力衰竭(心衰) 诊治指南。该指南在以往1995、1997、2001、2021年版指南基础上,由欧洲心衰协作组(HFA) 、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 ESICM)共同制订。主要内容约48页,包 括急性与慢性心衰的诊治。参考文献252条,其中2000年前64篇、2000~2021年82篇、2021~2021年106篇,反映心衰诊治也是一个持续向前、缓慢进展的过程。现对该指南作 一解读。 1 心力衰竭的定义 对心衰进行定义时,加入了目前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新认识:心衰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应 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典型的心衰症状,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气短、呼吸困难、乏力、或 踝部水肿。( 2)典型的心衰体征,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肺部��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升高、外周水肿、肝大、腹水及恶病质等。(3)静息状态下有心 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液体潴留的体征如肺淤血、踝部水肿,以及休息状态下心脏 结构或功能异 常的客观证据,如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图异常、血浆利钠肽浓度升高。 2 分类 指南对心衰分类时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即分为:(1)新发心衰:首次出现症状,无论急 性或慢性发作。(2)短暂性心衰:复发或偶发的仅持续有限时间的心衰。(3)慢性心衰:持续、稳定、恶化的或失代偿性心衰。 3 病因 最常见的引起心功能恶化原因包括:心肌损伤与萎缩、急慢性心肌缺血、高血压引起 的血管阻力升高、或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目前引起心衰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疾 病(约占70% ) 、心瓣膜病(占10% )及各种心肌病(占10%。) 4 诊断与评估 4. 1 心衰的诊断 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如前所述)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其他的诊断技术包括心电图 ( ECG) 、动态心电图(Holter) 、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血液学和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心脏磁共振显像等及侵入性检查如心导管检查、心内 膜活检。某些特殊心肌病可考虑应用活检。最近发表的AHA /ACC /ESC联合报告中建议急 性或暴发性、病因不明且心衰迅速恶化伴有心律失常和/或房室传导阻滞、或对常规心衰 治疗无症状改善者,以及怀疑有心肌浸润性病变如淀粉样、肉瘤样、血色素沉着的慢性心 衰患者,心肌炎和原因不明的限制心肌病患者,可应用心内膜活检。指南还介绍了新增非侵 入性影像学检查如 CT扫描,对心衰患者行非侵入性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结构具有参考价值,

2022 ESC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

2022 ESC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推出了患者版的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22 ESC慢性和急性心力衰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患者需要了解的内容》。该指南依据ESC颁布的新版心力衰竭临床实践指南(医生版)进行了简化,内容主要包括:(1)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2)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3)多学科团队管理、康复以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1.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组成的“综合征”,可能伴有足踝肿胀等表现,这些症状是由心脏问题导致的,当心脏泵血功能轻微或严重受损时,就会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该指南主要涉及慢性心力衰竭。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次心跳时从左心室泵出的血液量),心力衰竭分为3类: •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 •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表1 心力衰竭的分类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展至晚期,尽管经过最大限度的治疗,症状仍无法完全控制,称为重度心力衰竭。 导致心力衰竭的某些疾病,如心肌病,可能是遗传性的。怀疑有心肌病的人,应考虑进行基因检测,具体需评估年龄、家族史和心脏结构等因素。 2. 如何诊断心力衰竭? 诊断心力衰竭,需要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并且在检查中发现心脏异常和功能问题。相关的检查包括:(1)血液检测,例如BNP/NT-proBNP;(2)心电图(ECG),检查心脏的电活动;(3)X线;(4)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这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心力衰竭的类型,并指导后续的治疗。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要点,并对结尾内容进行完整的概述。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根据发病时间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2024ESC指南首次将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识别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诊断方面,指南提出了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估流程,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此外,心力衰竭的影像学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心脏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等,可以帮助评估心功能和确定病因。诊断心力衰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根据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和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等不同类型来进行分类。 对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指南提出了全面的治疗策略。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首要目标是纠正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如治疗心肌梗死、控制心律失常等。同时,应给予卧床休息、使用利尿剂、纠正液体临床状态等对症处理措施。而对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是关键,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等。此外,心脏再同步治疗、器械辅助等也可以考虑。 最后,在结尾内容方面,需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概括。可以回顾诊断和治疗指南的重要内容和亮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此外,可以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促进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同时,结尾部分也可以强调患者的重要性和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提醒患者进行规范治疗,遵循医嘱。 综上所述,2024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心力衰竭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文末部分,可以通过概述指南的要点和总结内容来强调其实用性和指导价值,同时也可以提出改进方向和强调患者的角色,以达到完整的结尾要求。

2023 ESC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3 ESC急性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后,新增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发布,考虑到新的研究结论对心衰患者的治疗和结局的影响,2023年ESC心衰指南重点更新了部分内容,主要方向包括慢性心衰,急性心衰及心衰的合并症和预防。 一、慢性心衰的治疗建议更新 1.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41%<LVEF<49%)治疗建议更新:2021年ESC指南中,仅有利尿剂作为有体液潴留的HFmrEF 的Ⅰ类推荐,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仅给予ⅡB类推荐。2023指南中,直接将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新增为HFmrEF的Ⅰ类推荐(图1)。 图1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患者管理 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治疗建议更新:除2021 ESC指南中推荐利尿剂及针对病因和心血管和非心血管合并症

治疗外,新增推荐使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降低心 衰住院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Ⅰ,A),图2。 图2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管理 指南的更新来源于2项重要的RCT研究(EMPEROR-Preserved和DELIVER)及相关荟萃分析的结果。 EMPEROR-Preserved入选5 98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N 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升高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恩 格列净组或安慰剂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中位随访时间26.2个月,恩格列净降低了主要终点(HR=0.79, 95%CI0.69~0.90,P<0.001)。主要是由于恩格列净减少心衰住院,但并没有降低心血管死亡。有无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中均可观察到阳性结果。1年后,DELIVER试验报告了6 263例心衰患者随机 接受达格列净与安慰剂相比的结果。入选LVEF>40%及NT-proBNP升 高的心衰患者,之前LVEF≤40%且已改善至>40%的患者也可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2.3年,达格列净降低了心血管死亡或心衰恶化的复合终点(HR=0.82,95%CI0.73~0.92,P<0.001)。此结果主要是由于

ESC、ACCAHA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解读(全文版)

ESC、ACC/AHA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解读(全文版)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改进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过去的10~15年间,心力衰竭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治疗目的已从过去的“改善血液动力学”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和心脏重塑、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有关心力衰竭的诊疗指南和建议不断推出与更新,其中影响较大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有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这两个指南都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到预后评估;从使用某类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到应用原则、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药物治疗到非药物治疗;甚至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护理与随访等。两指南随着证据的更新与增加不断修订,而在写作格式和侧重点上又各有特点。 两指南2005年修订版均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ESC指南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心力衰竭的诊断,对各种诊断手段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对临床医师选择诊断措施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ESC指南在治疗方面以各类药物为线索,详细介绍各类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相比之下,ACC/AHA指南在诊断方面的阐述较为简略,而对治疗的介绍更为详尽。ACC/AHA指南从2001年版开始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慢性心力衰竭提出了新的补充分期,将心力衰竭分为A、B、C、D 4个阶段。该分级方法是对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的补充,而不是替代(NYHA分级主要是对该分级阶段中阶段C和D病人症状严重性的分级)。补充分级方法包括进展为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A阶段)和心脏结构变化(B 阶段),提出在左室功能不全或症状出现之前采取治疗措施可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强调医患均应高度重视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从源头阻断心血管事件链,切实做到以预防为主,阻断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在治疗方面,ACC/AHA指南不是根据药物分类进行叙述,而是根据不同的分级阶段分层阐述,为各级医师提供了各阶段的详细诊疗方案,更易具体实施。并且提供了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医师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增加,ESC、ACC/AHA2005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修订版均对2001年版的诊疗建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虽然两份指南的叙述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但对内容的修订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心力衰竭病人初次进行临床评价的建议中增加了新的内容

2023重点更新的2021年ESC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

2023重点更新的2021年ESC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 目录 1. 序言 2.介绍 3.慢性心衰(CHF) 4.急性心衰(AHF) 4.1.药物治疗 4.1.1. 利尿剂 4.1.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4.2.管理策略 4.2.1.住院期间 4.2.2.出院前及出院后早期 5.合并症 5.1.慢性肾病(CKD)和2型糖尿病(T2DM)? 5.1.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5.1.2. 非奈利酮 5.2.缺铁 推荐表 推荐表1.对有症状的HFmrEF患者的治疗推荐 推荐表2.对有症状的HFpEF患者的治疗推荐 推荐表3.对AHF住院患者的出院前和出院后早期随访的推荐 推荐表4.对T2DM和CKD患者心衰预防的推荐 推荐表5. 对HF患者缺铁的治疗推荐表 表1.推荐类别 表2.证据水平 表3.射血分数降低、射血分数轻微降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定义图图1.HFmrEF患者的治疗 图2.HFpEF患者的治疗 缩略语和词头语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DVOR=乙酰唑胺治疗容量超负荷的失代偿性HF(试验)

AFFIRM-AHF=比较静脉注射羧基麦芽糖铁对AHF住院和死亡率影响的RCT(试验) 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菲肽酶抑制剂 aRR=调整的风险比 CI=置信区间 CKD=慢性肾病 CLOROTIC=袢利尿剂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AHF(试验) COACH=HF患者的治疗结局和获得治疗途径的比较(试验) COR=推荐类别 CPG=临床实践指南 CREDENCE=卡格列净与DKD患者肾脏事件的临床评价(试验)CV=心血管 DAPA-CKD=达格列净与CKD不良结局的预防(试验) DAPA-HF=达格列净和HF不良结局的预防(试验) DELIVER =达格列净:改善HFpEF患者生活的评价(试验) eGFR =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

心衰治疗进入“四联”时代!SGLT-2i写入欧洲指南

心衰治疗进入“四联”时代!SGLT-2i写入欧洲指南 6月29日,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衰协会举办线上年会,会上公布了最新版ESC心衰指南的部分更新要点。 1、收缩性心衰治疗:“金三角”变“新四联” 新指南的主要变化在于,对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患者,在“金三角”(ACEI/ARNI、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首次加入了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这意味着,收缩性心衰患者迎来了“四联”药物治疗时代。 新指南强调,所有的收缩性心衰患者应尽早联用上述“四联”药物,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若有液体潴留,可考虑使用襻利尿剂。 这四种药物均为一线药物,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可替代ACEI,即从未接受ACEI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初始选择沙库巴曲缬沙坦。 在SGLT-2i中,新指南推荐选择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 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衰患者,推荐使用SGLT-2i,以减少心衰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终末期肾病和心血管死亡。 对于某些经过选择的HFrEF患者,可考虑使用新药维立西呱(vericiguat)。 前不久,中国专家建议也指出,对于收缩性心衰,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SGLT2i均可作为心衰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 2、“射血分数中间型心衰”变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型心衰” 新指南首次将射血分数中间型心衰(HFmrEF)更名为射血分数轻度(mildly)降低型心衰(英文也是HFmrEF)。 过去,对于HFmrEF患者,指南并未明确推荐具体的药物治疗。 新指南建议,该类患者可考虑应用利尿剂来缓解症状和体征,应用ACEI/ARB、ARNI、β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来降低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 3、急性心衰新分为四大类

2021ESC心衰指南重磅更新,开启“四联标准治疗”新时代

2021ESC心衰指南重磅更新,开启“四联标准治疗”新时代*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1 ESC心衰指南首次将SGLT-2i纳入了HFrEF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在HFrEF药物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在过去30多年,心衰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也显著降低了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患者住院率并提高了其生存率,但是在目前的金三角治疗方案下,心衰患者仍有较高残余风险,心衰治疗效果亟待提升。 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衰指南在2016年版的基础之上更新了药物治疗部分,并于2021年6月29日在ESC-心衰协会(HFA)联合会议上重磅发布。此次新指南要点更新如下: 1、简化HFrEF治疗路径,推荐尽早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和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 2、射血分数轻度降低心衰(HFmrEF)治疗药物推荐; 3、急性心衰新分类; 4、基于患者临床特征的治疗推荐[QRS时程和形态、病因、节律、瓣膜病、合并症(糖尿病、缺铁或电解质异常等)]。 HFrEF治疗药物入驻“新成员”! 对于HFrEF患者的治疗管理,2021 ESC心衰指南给出了简易的流程图(图1),并提出应尽早启动ACEI/ ARNI、β受体阻滞剂、MRA 和SGLT-2i来降低心衰死亡率(I,A)(图2)。 其中心衰的药物治疗由原来的“金三角”——ACEI/ ARNI、β受体阻滞剂、MRA,改为“新四联”——ACEI/ ARNI、β受体阻滞剂、

2021年ESC心衰药物治疗指南

2021年ESC心衰药物治疗指南 近年来,基于循证的国内外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进行了更新,但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在临床中仍未得到充分应用。很多患者并没有使用目标剂量的药物,导致心衰治疗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低血压、心率、肾功能下降以及高钾血症相关的耐受性问题导致药物没有按照指南推荐剂量使用。慢性肾脏病是最主要的障碍,因为多达50%的心衰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此外,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心衰病程中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导致缓解充血和神经激素调节药物的不恰当减量甚至停用。 在临床中,如何根据患者情况来确定最合适的心衰药物滴定方案呢?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ESC-HFA)发表了一份共识文件,对心率<60 bpm或>70 bpm、房颤、症状性低血压、eGFR<30或>30 mL/min/1.73 m²以及高钾血症等不同情况组合作了细致的讨论,提出了9种更加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可供我们临床参考。 指南指导的心衰药物治疗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的治疗药物在过去几年中不断发展,新疗法得到了新证据的支持。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BB)、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伊伐布雷定、地高辛以及利尿剂。此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维立西呱、羧基麦芽糖铁以及Omecamtiv mecarbil,均已被证明能够降低HFrEF患者的死亡率和/或心衰住院率,这些药物已被纳入2021 ESC心衰管理指南等新版指南或共识。 表1 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的副作用

ESC科学年会速递(1):心衰指南的20条关键信息

ESC科学年会速递(1):心衰指南的20条关键信息 ESC科学年会速递(1):ESC 2021心衰指南的20条关键信息2021年7月27日下午,5年一更新、备受关注的《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ESC科学年会上发布。 现将新指南的“关键信息”翻译如下,稍后在与同行朋友一起解读、消化和点评: 关键信息 1.对心力衰竭(HF)患者,根据他们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类。LVEF 在41% 到49% 之间被定义为'轻度减少的LVEF' (HFmrEF)。 2.脑钠肽(NPs)和超声心动图的测量在 HF 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3.建议使用转血管紧张素换酶抑制剂(ACE-I)或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阻滞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作为射血分数减少心衰(HFrEF)患者的基础治疗。 4.在选择的缺血性HFrEF患者中推荐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在非缺血性病因患者中应予以考虑。 5.对窦性节律、左束支阻滞(LBBB)≥150ms的HFrEF患者,推

荐CRT-P/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除颤器),并应考虑用于在LBBB≥130-149ms或非LBBB≥150ms的HFrEF患者。 6.晚期HF 患者的治疗策略(心脏移植/机械辅助循环)可能适合选定的患者。 7.ACE-I/ARNI、β-阻滞剂和MRA可在HFmrEF患者中考虑应用。 8.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断需要心脏结构或功能方面异常的客观证据,以及与左心室(LV)舒张功能障碍和充盈压升高相一致的血浆利钠肽浓度升高。当这些指标模棱两可时,建议进行舒张压力测试。 9.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治疗方法能降低HFpEF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10.建议所有 HF 患者纳入多学科心衰管理计划(HF-MP)。 11.建议所有能进行运动的患者进行锻炼,以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减少 HF 患者的住院。 12.对药物或器械治疗难于控制病情的晚期且没有绝对禁忌症的HF患者应考虑心脏移植。在选定的患者中,机械辅助循环(MCS)也应被视为心脏移植的过渡(BTT,桥接)手段或目的治疗(DT)。 13.急性心衰可发生4个主要临床表现:急性失代偿性心衰(ADHF)、急性肺水肿、右心室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14.急性心衰的治疗是基于利尿剂治疗充血,正性肌力药、短期机械辅助循环支持(MCS)治疗外周灌注不足。 15.仔细评估心衰住院患者,以排除持续的充血征象。出院前应优化口服药物治疗。 16.除了口服抗凝药外,在症状和/或心脏功能障碍与心房颤动(AF)相关的患者中,还应考虑包括导管消融的节律控制策略。 17.根据心脏团队的建议,对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推荐外科主动脉瓣手术(SAVR)或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TAVI)。 18.对具有孤立的、明显的继发性二尖瓣返流(SMR)和符合COAPT标准的HF患者,应考虑经皮边缘对边缘修补,而继发性二尖瓣返流(SMR)和需要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应考虑

2021欧美心衰指南、共识相继更新,哪种治疗方案更适合国人?

2021欧美心衰指南、共识相继更新,哪种治疗方案更适合国 人?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ESC心衰指南再更新,进一步肯定ARNI在心衰治疗中的一线地位! 心衰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专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各大研究结果的出炉使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诸多进展,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的问世,更是打破了心衰患者的治疗困境。 早在今年1月份,美国心脏病学会(ACC)针对《优化心衰治疗决策路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 2021 ACC心衰共识”)也进行了重磅更新。2021 ACC心衰共识中将ARNI推荐为HFrEF的首选用药。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6月29日 ESC心衰大会期间发布了更新后的心衰指南,相较于2016 ESC心衰指南,2021 ESC心衰指南的更新又对ARNI做了怎样的推荐呢? 基于多种循证证据,ARNI获得HFrEF患者治疗的I类推荐 HFrEF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心脏功能,而ARNI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其疗效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PARADIGM-HF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依那普利,ARNI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组成的主要复合终点风险20%、心血管死亡风险20%、心衰住院风险21%。基于此,ARNI在美国以及欧洲心衰指南中均获得了HFrEF患者治疗的I类推荐。

[注:CV= 心血管] 图1 相比依那普利,ARNI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后续PROVE-HF研究同样表明,ARNI治疗12个月后,可以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9.6%,同时持续改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房容积以及舒张功能,逆转心脏重构。 PIONEER-HF亚组表明,在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患者治疗中,直接使用ARNI,可以更好地降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心血管死亡和再次住院的风险。基于以上众多证据,ARNI在2021 ACC心衰共识以及2021 ESC心衰指南中均获得了优先推荐。 表1 ARNI在2021 ACC心衰共识以及2021 ESC心衰指南中的推荐地位 尤其是在2021 ACC心衰共识中,ARNI获得了对于新发的C期HFrEF患者治疗首选药物的重磅地位。并且该共识对C期HFrEF患者用药顺序(前三步)进行了推荐,具体如下: •第一步:ARNI(首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如

2021欧洲心衰指南

2021欧洲心衰指南 【最新版】 目录 1.2021 欧洲心衰指南的概述 2.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 3.指南对心衰治疗的意义 正文 2021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了最新的《欧洲心衰指南》。作为心衰领域的重要指南,它为心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权威的指导。本文将概述这份指南,并重点关注其中的主要更新内容。 一、2021 欧洲心衰指南的概述 心衰是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死因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提高心衰的诊治水平,欧洲心脏病学会每几年就会更新一次心衰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治疗建议。2021 年的欧洲心衰指南,是基于近年来心衰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证据制定的,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心衰诊疗方案。 二、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 1.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诊断和治疗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是一种常见的心衰类型,其特点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受损,但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正常。2021 年指南对 HFpEF 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的建议,包括: - 优化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 推荐使用新型心衰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等; - 对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

疗(CRT)。 2.心衰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 指南强调了心衰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包括: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增加运动量,进行有氧运动; - 限制钠盐摄入,降低血压; - 控制焦虑和抑郁,保持心理平衡。 3.心衰患者的随访和管理 指南建议,心衰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三、指南对心衰治疗的意义 2021 年欧洲心衰指南的发布,为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通过遵循这份指南,临床医生可以提高心衰的诊治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指南的更新内容也为心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推动心衰领域的发展。

ESC-心力衰竭指南十大推荐要点概览

1. ESC 心力衰竭指南十大推荐要点概览 2016年欧洲心力衰竭大会暨第三界世界急性心力衰竭大会于当地时间5月21日在意大利佛罗 伦萨拉开帷幕,为期4天的科学盛会将会公布心力衰竭领域最新研究进展,ESC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如期发布,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AdriaanVoors教授,波兰Piotr Ponikowski Wroclaw 教授,瑞士心脏中心Frank Ruschitzka教授,德国Stefan D. Anker教授和芬兰急性心衰组委会 Veli-PekkaHarjola教授共同对新指南进行了精彩讲述和要点透析。 一、心衰诊断流程的更新,非急性心衰诊断新法则基于疾病的临床可能性(疾病史,体格检查,静息心电图),循环利钠肽水平和超声心动图评价。 心力衰竭是一类由结构或功能性心脏异常引起临床综合征,典型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脚踝部肿胀、疲乏,伴有颈静脉压升高、肺部湿啰音、外周水肿,可导致静息或应激时心输出量下降或心腔内压力增高。2016年心衰会议强调“无症状,无心衰”。心衰诊断新法则增加NT-proBNP切割值排除法。 非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流程 备注:NPs被推荐应用于排除心衰。 二、怀疑或确诊的心衰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测定LVEF值,诊断心衰类型(HFrEF,LVEF <40% 或HFmrEF,LVEF 40-49%,或 HFpEF LVEF≥50%)。 心衰新分类增加了中间射血分数(EF 40-49%)类心衰(HFmrEF),HFmrEF约占心衰群体的10-20%,与HFrEF/HFpEF相比,有着独特的临床、超声、血流动力学、和生物标记物特征,HFmrEF患者预后差。EF 40-49%患者与EF ≥ 50%患者临床表型不同,潜在治疗效果不同,将HFrEF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助于深入研究其临床特点、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国内外指南更新:心力衰竭诊治的解读

国内外指南更新:心力衰竭诊治的解读 一、前言 近几年国内外发表和更新了心衰指南,如2016欧洲心脏学会(ESC)心衰指南[1](简称ESC指南,2016)、美国心衰管理指南(2017)[2](简称美国指南)、美国ACC/AHA/AHFS关于心衰药物更新的声明[3](简称美国声明)和中国心衰诊治指南(2018)[4](简称中国指南。这些指南都发表于2019年之前。 各国指南总的来说,内容上很相似,对各种治疗方法的评价和推荐大体上一致。当然由于适用对象(专科医师或全科医师)、国情、学者们对证据认识和临床实踐的不同,差异难免。这也说明,指南是拿来用的,不是为了当花瓶欣赏的。好的指南要反映新的进展,又必须实用,贴近各国的国情。为什么几乎见不到“全球指南”,原由即在此。 各种心衰叠出,究竟在心衰领域有了重大的新研究新进展,抑或只是认识上有了变化?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些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5]。本文将对2019年之前的国内外指南的修改要点作比较和评点。着重于基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2019年国内外又有多个指南发表,将有另文作介绍。

二、心衰的定义 关于心衰的定义近数十年一直在变化,从注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病理生理机制的演变,或两者兼而有之,转变为着重于临床状态的评估[6]。ESC指南上与上一版相比基本内容相同,均认为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故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增加的表述是:这些症状和体征“可导致患者静息/应激状态下心输出量减少和(或)心腔内压力升高”的。指南强调心衰必须有症状,如无症状不能称之为心衰,及“无症状,无心衰”的观点。 这样的强调并非新的理念,实际只是传统和公认的观点。不过,再次强调,并写进指南中,还是很有必要。说明在欧洲医师中仍有模糊的认识,必须予以纠正。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心衰患者的评估与诊断,而且与临床治疗也密切相关。对于临床研究获取确凿可靠的证据,这也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无症状但伴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的患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可降至<40%或更低,如无心衰症状体征,不能诊断为心衰。类似情况亦可见于长期高血压伴心肌重构的患者,尽管出现了左房增大、室间隔肥厚,或冠心病长期心肌缺血伴左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并有左心室扩大的患者,如无心衰症状体征,亦不能做出心衰诊断,但可分别称之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并均伴心功能障碍或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