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维弹道修正弹研究

二维弹道修正弹研究

二维弹道修正弹研究
二维弹道修正弹研究

弹道修正弹

弹道修正弹的基本概念是, 在原有榴弹 (含高炮弹)、迫弹或火箭弹的引信位置换装 成弹道修正模块, 由GPS 或地面雷达探知飞行中的弹丸在某几个时刻的空间位置, 将 此位置与地面火控计算机中预先装定的理想弹道比较, 根据偏差大小, 指令弹上的修 正机构进行距离或方向修正。这种修正可以在全弹道上修正一两次或三四次。 三、弹道修正弹的关键技术 1.弹道探测技术 弹道探测技术分三种技术:火控雷达(FC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各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采用FCS技术,弹丸靠外部的火控雷达系统获得实际弹道,目前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在作用距离和精度上都能满足。在这种模式下,雷达可以根据被弹丸的反射回的雷达信号跟踪弹丸也可以由弹丸主动发射对应雷达信号的异频信号使雷达跟踪弹丸。GPS能全天候、全时间、连续提供精确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时间信息。弹丸飞行时, GPS接收机通过弹载GPS天线阵锁定GPS卫星族,弹丸旋转时将用多个GPS天线确保GPS接收机始终能接收到GPS卫星信号,微处理器利用从GPS接收到的弹丸位置来确定弹丸弹道。它的关键技术在于GPS接收机的微型化和GPS天线设计。INS是一种不依赖外部信息、又不发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隐蔽性好,不怕干扰。惯性导航系统能提供全面的弹丸飞行信息,它具有数据更新率高,短期精度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它的缺点是需要初始化,而且误差随时间积累。采用GPS系统和INS系统,弹丸可以实现发射后不用管,能自主打击目标,称为主动模式弹道修正弹,是目前发展的主流,但它技术难度大,所有的计算都要在弹上实现,弹载设备多,须要考虑设备的微型化和抗高过载能力。采用FCS技术,修正弹本身较为简单,但它需要火控雷达和火控计算机协同工作,称为半主动弹道修正弹,它整个修正弹系统复杂,但它的设计难度不是很大,对于初始发展弹道修正弹的国家,采用这种技术是个可行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海军舰炮弹药发展弹道修正弹,它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火控雷达和火控计算机来发展这种体制的弹道修正弹。 3.修正执行机构 修正执行机构的设计是弹道修正弹的另一关键技术。目前,弹道修正弹主要采用阻力环、脉冲发动机和鸭舵三种执行机构来修正弹道。三种执行机构都有其优缺点。 (1)阻力器 弹道修正弹最早采用的执行机构就是阻力环,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要求的时刻展开阻力器,使弹丸前锥部的径向面积增大从而增加弹丸的空气阻力,来达到对射程进行修正,提高射击精度的目的。国外早期的研究主要是美国,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有:D型环阻力器、浆型阻力器、“虹膜”型阻力器。近几年,欧洲在这方面研究进度也很快,法国研制成功了三片花瓣式阻力器,德国研制柔性面料刚性支撑的伞状阻力器,这两种阻力器都成功的应用于弹道修正弹。目前各种修正器能使弹丸的阻力系数增大到5~8倍。阻力器作为执行机构的优点是机构设计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精度要求较低,易于加工;同时,阻力器它只能进行一维修正,即只能在射程内向下修正,修正能力有限。 (2)脉冲发动机 基于脉冲发动机的弹道修正弹可以在距离和方位二维上对弹道进行修正,以俄罗斯、美国、瑞典、以色列等为典型代表,采用RCIC技术研发出一系列脉冲修正的炮弹、迫弹,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备受青睐,国内在脉冲控制方面的研究还基本处在起步阶段。采用脉冲控制的炮弹,是在普通炮弹弹体的质心处或质心附近周向布置若干个小型脉冲发动机(简称为脉冲)。按脉冲在弹体上布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力操纵方式和力矩操纵方式。力操纵方式常将脉冲布置在质心处,力矩操纵方式则将脉冲布置在质心前后的一段距离,在控制力作用的同时产生控制力矩。由于脉冲发动机的大小、个数、布置位置、转速及脉冲工作时间等对其修正能力都有影响,目前脉冲发动机主要应用于尾翼稳定的或旋转速度较低的末端修正弹。

弹道修正弹的外弹道实时解算算法研究

2000年第14卷第1期 华北工学院测试技术学报V o l.14N o.12000 (总第31期)JOURNAL OF TEST AND M EASURE M ENT TECHNOLOG Y OF NC IT(Sum N o.31) 文章编号:100826374(2000)0120044204 弹道修正弹的外弹道实时 解算算法研究 Ξ 田晓丽,陈国光,辛长范 (华北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山西太原030051) 摘 要 目的 探讨一种外弹道弹道诸元实时解算算法,为以后计算弹道偏差量提供依据. 方法 先建立解算模型,然后通过分析误差来验证模型是否正确.结果 根据模型,能够计 算出任一时刻的弹道诸元,与标准质点外弹道方程的计算结果比较,相对误差均在0.1% 以内.结论 本解算算法是可行的,能够为弹道偏差解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灵巧弹药;弹道修正弹;外弹道 中图分类号 TJ410.1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战争的发展对武器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争得战争主动权,赢得战争胜利,而且涉及到后勤保障的简化和非战争目标破坏的减少,所以发展精确打击弹药已是军界和军火工业界的共识.谁能装备更大比重的精确打击弹药,谁就多操一份赢得战争的胜券.要实现精确打击首推导弹,但导弹是一种全新研制、全新制造的弹药,而且其造价昂贵,不可能大量装备,为此,人们从改变原有弹药的结构入手,使弹丸向灵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产生了灵巧弹药. 弹道修正弹是一种发展中的新型灵巧弹药.它是将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测遥控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应用在常规炮弹上,根据实时射击条件和实时气象条件,实时测量出弹丸的运动参数,实时解算出每发弹的弹道偏差量,并利用弹上的执行机构对弹的运动轨迹进行一次或多次修正,从而极大地减小每发弹的弹道偏差,达到提高射击精度的目的. 1 弹道修正弹系统概述 弹道修正系统的作用过程可描述为:由地面信息探测系统获取弹丸运动响应参数,通过接口将测得的信息送入弹道解算系统,弹道解算系统进行“干扰辨识”,获得弹丸相对随 Ξ收稿日期:1999211219  作者简介:田晓丽(1970-),女,讲师,硕士生.从事专业:弹药工程.

生物学核心概念内涵研究

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看,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物学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生物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建立起反映生物学观念的基本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体系,应当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观察教师的教学后,发现在大量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师生双方集中于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记忆,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教育价值有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得不去覆盖教材中所有的学科知识内容,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的操练,但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仍非常浅薄,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仍非常有限,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鉴于此,生物学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那么生物学核心概念有什么特点?怎么来认识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这些问题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1.1 从生物学科知识结构角度看生物学核心概念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地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增多新知识。这一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至关重要。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应该呈现图1的形式: 图1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 从图1中不难看出,要理解生物学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首先要知道什么事“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概念是在众多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推理出来的结论。广义的生物学概念包括一些原理、规律、理论等知识,它区别于日常用语中的“概念”,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术语同等对待。 这里,之所以要强调“生物学概念”,是为了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区分为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2种知识。 为什么要区分事实和概念呢? 生物学概念与生物学事件、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现象一样,同为生物学知识。但从教学角度看,分属“为什么”(概念性知识)和“是什么”(事实性知识)两个层别。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事实性知识,主要靠记忆;掌握概念性知识需要思维的训练。教材的主干知识都是概念性知识。而事实性知识,多数是零散的、枝节性的,教材中列举的事实都是用来支撑概 生物学科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处理时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概念的外显(即定义的描述),而忽略了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与特征),较多的是死记硬背、通过习题的反复操练来巩固概念,学生生厌,而且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致使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了认知上的偏差。 3、孤立地学习数学概念。教师往往执行于教材编排,把一些概念分课时逐一进行教学,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零零碎碎,缺乏一定的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上增加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概念与应用脱节。学习概念后需要通过应用环节来巩固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但发现有时练习的跟进与针对性不强;还发现学生在应用中,往往会忽略概念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去推理辨析,把概念给架空了。 5、重视和优化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学的硬功夫和必备能力。引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在大量的实践中,深刻洞悉、把握规律,勤于反思、创造性驾驭,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向智慧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2、研究述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而相对比较忽视概念建立和概念巩固的作用和实效,在后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理性框架和实践的积累。往往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探索;重计算轻过程等。目前一线教师还缺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深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没有做到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教学实例比较缺乏。这也将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以后有所收获的方面。 1、关于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往往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希望通过一些课堂实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2、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加,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内涵会比较相近,学生容易混淆;由于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常常会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由于概念之间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这一

概念教学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定义,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数学概念的灵活掌握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必然是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我们离开了概念,就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有条有理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也就谈不上推理能力的培养了。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被改变,探究式、体验式、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到数学概念教学中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对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概念教学中存在着重计算,轻概念;重结论,轻探索;重形象,轻抽象;重课本,轻实践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削弱了概念的教学,缩短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并忽视了概念的运用,孤立地对概念进行教学,忽略了概念间的联系,不同年级对同一事物概念的定义不同,上课时如何把握这个度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数学老师上概念课时都会遇到的。本课题的选题来自于现实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体现了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大有益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需要,有利于数学教师上好概念课,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目前的概念教学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二、同类课题研究的情报综述 (一)一百多来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早在1906年,我国学者杨天骥、蒋维乔编校的《初级师范学校教科书——各科教授法》中,关于“算术科”的“教授目的”的第一条就是“要启发数之观念,使知数与数之间关系。若此事不能,不能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doc

研究教育概念内涵和外延 教育的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重要特征,即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要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什么。而教育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要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的对象,即什么是教育。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概念的内涵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教育概念的外延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关系,才能把握教育本质,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什么?有关教育本质的讨论自1978年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但是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于上层建筑,有人则认为是生产力,或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还有人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太复杂,干脆把教育的本质定义为一种特殊范畴等等。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虽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认识,但是却把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局限在对教育功能的探讨中。看到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看到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等。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方式与逻辑学上对本质的界定(本质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特征)是相违背的。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是生产力,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等等。并不能把教育与其它上层建筑或生产力相区别,可见这些并非教育的本质,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范畴,这只是对教育本质无法认识的一种诡辩而已。试问此范畴区别于彼范畴的不正是其特殊性吗? 教育是什么?这一命题揭示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重点在于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既然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那么,对教育本质探讨的角度就应该是从这个规定性出发,把教育从纷繁复杂的宇宙万象中层层剥离出来,才能找到独属教育的本质特征宇宙万象虽然纷繁复杂。但如果从动静的角度来划分,无论人们怎样定义教育,都一致认同教育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教育是一种活动如果按照有无生命的角度又可以把活动划分为生命体的和非生命体活动。那么,非生命体的活动是讨论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育吗?例如大气运动、风霜雨雪的变化等非生命

弹道修正弹实际弹道探测技术综述

第15卷第1期弹道学报Vol.15No.1 2003年3月Journal of Ballistics M arch2003弹道修正弹实际弹道探测技术综述 高敏张强 (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石家庄050003) 摘要概述了弹道修正弹的实际弹道探测技术,对主要的几种探测技术进行了分析 比较,提出了我国弹道修正弹弹道探测技术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弹道修正弹,弹道探测,FCS,GPS,INS 中图分类号T J012136 弹道修正弹的基本原理是在弹丸发射前根据探测到的炮位坐标、目标坐标等信息预先装定标称弹道信息,弹丸发射后探测飞行弹丸的实际弹道,将此实际弹道与预先装定的标称弹道进行比较,并结合更新的目标信息计算出弹道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控制弹上的修正机构进行距离或(和)方向修正.根据弹道修正弹的基本原理,可知探测飞行弹丸的实际弹道是弹道修正的基础.因而实际弹道探测技术是研制弹道修正弹的关键技术. 弹道探测一直是弹道研究、靶场试验和火炮设计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早期的弹道探测,主要用于外弹道理论研究和射表编制,还没有直接与野战炮兵射击、快速反应、火力对抗及提高首发命中率联系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对于近距离平射弹道可以直接确定弹丸的弹道坐标或速度,对于大射角远程弹道利用摄影经纬仪等光学法确定弹道坐标,对于远程武器的弹道探测一般只能探测弹着点.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武器系统射程与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弹道修正弹概念应运而生,给弹道探测技术应用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定位雷达技术的不断成熟,GPS技术与INS技术的出现,使实时探测飞行弹丸的实际弹道成为可能. 本文根据不同探测系统的技术原理,结合修正技术要求,对主要的实际弹道测量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提出了实际弹道探测技术的发展建议. 1实际弹道探测技术 探测弹丸实际弹道主要采用3种技术:地面火控系统(FCS)雷达、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其中,采用FCS雷达是半主动模式,采用GPS或INS是全主动模式.以径向脉冲推力弹道修正弹为例.在半主动模式下,弹丸靠外部系统获得实际弹道,根据获得的实际弹道与已知目标位置,FCS计算机解算出脉冲发动机的点火时间与角度,由FCS 与弹丸之间的数据链传送给飞行中的弹丸,使其在特定的时间点燃脉冲发动机修正弹 收稿日期:2002-05-09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外延指所反应对象的具体范围、具体事物。内涵指概念所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有例外。由于形象是普遍的特殊显现,在其内涵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它是要求这个“特殊”的积极参与的构成过程,因而其外延就无法用概念确切的概括出来。越特殊的形象其外延越难以穷尽,其原因就在于它越能容纳诸多的读者的构成,唯其如此,越是独特的就越是普遍的,即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大。之所以每个读者都能在典型形象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内涵的众多组成部分,即特殊是其根本的保证,否则普遍的抽象就与特殊的读者无关,没有特殊的,即读者的积极参与,概念也就是确定的,其意义也就因而是可以穷尽的了。

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探究(精)

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探究 [ 10-12-02 08:57:00 ] 作者:袁哲编辑:studa090420 内容摘要:本文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定义出发,沿着学者们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剖析了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初步探讨了企业软实力的六大主要特征:非物质性、价值性、独特性、难以复制性、辐射性和动态性。学者们关于企业软实力内涵的观点,以及企业软实力的特征有助于本文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精神实质,有助于企业发现、培育、巩固、提升软实力,以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内涵特征 问题提出 “软实力”的概念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约瑟夫?奈,2005)。自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并不断地著书立说对其进行补充、扩展和完善以来,“软实力”的概念日渐清晰而科学,“软实力”作为一种理论日渐为人们所认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软实力研究的深入,软实力理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其重要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范围也从国际关系以及国家竞争战略等领域延伸到商业和个人等领域。 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界定 (一)国内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 对于企业软实力,国外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学者在引进软实力概念后,将其运用到企业领域。从此,企业软实力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国内的学术论文和官方的报刊杂志中。关于究竟什么是企业软实力,部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其定义如下: 王洪亮(2007)认为,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凝聚力与向心力、承受力与适应力、执行力与能动力、学习力与创新力、权威力与亲和力。曾德国(2005)将soft power译成软权力,并将软权力定义为企业领导者通过吸引下属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收买达到领导者所期望的目的的能力。高昆(2006)把企业软实力定义为一种制度化的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谢祖墀(2007)表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和影响利益相关者来支持企业发展的能力。 韩勃和江庆勇(2009)认为,所谓企业软实力,是指企业发展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过程,或者说,是企业直接诉诸心灵,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力以达到企业目的的能力。黄国群、徐金发等(2008)认为,企

数学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

一、数学概念的内涵1.数学概念的分类 对概念进行分类,是心理学家的一种追求,因为这是问题研究的一个起点。 给数学概念分类的目的在于:①从理论上解析数学概念结构,从而为数学概念学习理论奠定基础;②在教学设计中,便于根据不同类型概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喻平等,2003)。 概念分类有不同的标准,从已有研究来看,对概念分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从数学概念的特殊性入手分类,突出刻画数学概念的特征;从逻辑学角度进行分类,在一般概念分类的基础上对数学概念进行划分;依据学习心理理论对概念进行分类,以揭示不同概念学习的心理特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对概念进行分类的目的都是为概念教学服务的,围绕“如何教”的概念分类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1)原始概念、入度大的概念、多重广义抽象概念。 有学者依据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数学概念分为原始概念、入度大的概念、多重广义抽象概念。徐利治先生认为,数学概念间的关系有三种形式:①弱抽象。即从原型A中选取某一特征(侧面)加以抽象,从而获得比原结构更广的结构B,使A成为B的特例。②强抽象。即在原结构A中添某一特征,通过抽象获得比原结构更丰富的结构B,使B成为A的特例。③广义抽象。若定义概念B时用到了概念A,就称B比A抽象。如果将一组相关概念A1,Az,…,A。对应于平面上的几个点a,a,…,aa,有抽象关系的概念在其对应的两点之间连结一条有向线,那么a,a,…,aa连同这些有向线便组成了一个有向图。如果A: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的现象,它一开始就和语言中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现在不依附于语言的赤裸裸的概念在各类科学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概念又不等同于语言,语言在不同的组合中所表达的概念就大相径庭。 例如,"白",可以表示"雪"的颜色,在"明白"和"真相大白"中就表示"清楚";在"白吃"、"白看"中就表示"无代价的";在"白区"、"白军"中就表示"反动的";在"写白字"和"念白字"中就表示"错误的";在"一穷二白"中表示"没有文化"等。 语言是有歧义的,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我们用语言表达概念也有可能是不精确的。这种不精确是严格的抽象思维要尽力克服的。为克服不精确性,抽象思维创造了几个功不可没的概念: 第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要明确概念就要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哪些特有属性和它指的是哪些事物。没有外延的概念就是虚假概念,如"鬼"、"神"、"上帝"等等。 第二个概念是"定义"。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怎样才能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呢?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模模糊糊和似是而非的,严格的抽象思维要求你首先要审查这些概念有没有准确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或者概念的运用前后不一致,你是和他谈不清任何问题的。数不清的思维错误其实在这个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任何定义都是由"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这样三部分组成(参见《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做定义一般有四个简单规则: 一是"是"的前后两部分的外延必须完全一样。 例如定义哺乳动物,说哺乳动物是有肺的脊椎动物,两部分的外延就不一样,后面还包括了小鸟等非哺乳动物。 二是不能循环定义。 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就不对。"是"的后面部分包括了前面的部分,你本来是想用后面来明确前面,如果后面包含了前面,定义仍是不明确的。你必须用一些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再定义的概念去说明你要定义的概念。有些定义你一眼就能看出它犯的这种错误,如上面的生物学的例子;有些定义则要绕一圈你才能看出它是在犯同样的错误,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猛一看这个定义好象也没什么毛病,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疑问,什么是有理性的动物呢?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把后一句话带到前一句中就成了:人是有人的......活动的动物,"是"的后面的部分还是间接地包含了"是"的前面的部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句话不错,但它不能作为人的定义。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规定概念以及探讨全部概念运动的首要环节。将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是形式逻辑长期研究的结果,在形式逻辑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和规定。 概念的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所谓“本质”也就是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以及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唯一的。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是反映思维对象的范围。也就是指该概念适用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以概念为例: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人们可以感知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感觉和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属性,即事物的表面现象。例如,人们可以感知许多不同的鸟,反映它们的大小、外形、羽毛颜色等特点。通过思维对这些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就能够进一步把握各种不同的鸟所共有的属性,即鸟的本质特征: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就是鸟的概念。概念从整体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比感觉知觉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是以词来表示的,但概念并不等同于词。概念构成词的意义,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概念可由不同的词来表示。 概念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鸟的概念的外延是所有各种各样的鸟。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鸟的概念内涵包含鸟有羽毛和鸟是动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外延确定以后,内涵也会随之得到确定,反之亦然。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增多,其内涵就会减少;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多,其外延就会减少。鸟这一概念的外延少于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因为动物的外延包含了鸟和所有其他的动物,但鸟的内涵却多于动物的内涵。因为鸟除具有一切动物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属性,如有羽毛等。因此,可以用增加或减少概念内涵的办法对概念进行限制或概括。真正地掌握一个概念既需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外延,也需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否则就会发生不合理地扩大概念或不合理地缩小概念这类错误。如果将“会飞”的属性加进鸟这一概念的内涵,就会将不会飞的鸭鹅排除出鸟的外延。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对掌握概念,特别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可以区分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集合概念等。 单独概念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一个事物,如“黄河”、“鲁迅”、“北京大学”等;而它的内涵仍然带有概括的性质,它是人们有关某一特定事物的各种知识经验的概括。 普遍概念是关于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全部同类的个体,如“房屋”、“汽车”等。 集合概念的外延是一些事物组成的集合体,如“花束”、“词汇”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并不一定为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 从概念的内涵来看,概念可区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

科学概念内涵

科学概念内涵 (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两方面:客观事实、规律) (2)科学是一种认识过程和方法(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探索、解释、考验)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是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份的社会化事业(是由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等共同组成的) (4)科学是一种维持和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生产) (5)科学是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道德, 以及由此建立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科学的要素 其内容必须具有客观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 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假设、实验、求证等; 其结果构建并继续扩充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体系; 其结论必须具有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 其价值是将人性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转化为一种卓有成效的认知模式,转化为宏伟壮丽的科学事业,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南方古猿--能人-- 直立人--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现代人 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 科学有两个来源: 第一是好奇心,以及获得一个整体世界观的内在要求。 第二个是为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科学成果体系中最抽象的概括和结晶,是科学的本质层次, 通常表现为科学概念、原理体系及其哲学指导思想。 科学素养: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包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 伪科学最简单的定义是:把非科学的东西当科学。其核心是“伪”,本质是“骗” 自然科学三大前沿:物质结构宇宙起源与演化生命本质和起源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物质——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宇宙模型有“有限无界静态模型”——“宇宙膨胀模型”——“热大爆炸模型” 近代实验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和主要代表是伽利略 近代在哲学上充当近代实验科学发言人的是弗朗西斯.培根 现代物理学革命的三大实验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的被发现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指时间只有过去、现在、将来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一)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一) 前言:信息时代变革的节奏是前所未有的,信息的存在与取得方式的飞跃使证据学研究乃至证据立法面临诸多考验。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以新的形态出现的证据形式在证据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有识之士定义为电子证据。为了避免法律的性格过于被动,各国的法律界都在做法律举证上的相关调整;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和法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些专家和学 者也开始了电子证据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进展。 1.电子证据的概念 为了进行电子证据的研究,避免发生认识上的混乱,只有精确地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应当是电子证据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电子证据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电子证据内涵的客观事物的总和。逻辑学没有必要明确回答电子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但是电子证据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电子证据的概念。如果不能掌握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就不能正确制定电子证据的规则、原则,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证明力、归类及其审查判断等方面的研究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对电子证据的研究首先从概念开始。 对电子证据概念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概念1:网上证据即电子证据,也被称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1 概念2:电子证据是指订立合同的交易主体通过网络传输确定各方权利义 务以及实施合同款项支付、结算和货物交换等的数码信息。2 概念3:电子证据是以通过计算机存储的材料和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手段,它最大的功能是存储数据,能综合、连续地反映与案件有关的资料数据,是一种介于物证与书证之间的独立证据。3 概念4: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磁性介质之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诉讼证据。4 概念5:电子证据是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5 尽管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角度考量,这几种关于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和对象范围的描述仍有认知上的差异,我们还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首先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和运输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其次,经过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加工,信息经历了数字化的过程,转换为二进制的机器语言,实现了证据电子化。“电磁记录物”、“数码信息”、“计算机存储的材料”、“电子数据”等用语实际上正说明了电子证据的独特存在形式。再次,电子证据是能够证明一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这是其作为诉讼证据的必要条件,因此,不能把保存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中的数据都看成是电子证据。笔者认为,由于电子证据的研究在司法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对电子证据的概念一时难有定论。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研究者虽然对电子证据的理解程度和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对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却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就为进一步的合作研究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2.电子证据的特征 特征是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因此它排除了与他人或他事物共性的东西。既然电子证据是一种新的证据形式,我们就要分析它的“独

概念教学的本质、内涵

概念教学的本质、内涵 今天我从概念的本质属性以及如何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等方面阐述有关概念教学的问题。 概念作为基础知识的核心,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明确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概念反映的所有对象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总和,叫做这个概念的内涵,又称涵义。如“最小公倍数”中公倍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公因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可见“几个数公有的”是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倍数、因数的基础上教学公倍数、公因数,关键在于突出“公有”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包括的一切对象。对具体事例是否属于概念作出判断,就是识别概念的外延,加强对概念的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是构成概念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必须深刻认知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对一类对象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也是舍弃事物非本质属性的过程。表现为对同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区分。在概念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重视了概念的理解,但是往往关注枝节,从概念的枝节上提出问题,忽略对概念的本质的理解。 如有的教师在“体积和容积”的教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水杯的体积与容积哪个大?”同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否一定大于容积?试想这是体积与容积概念的实质吗?事实上,体积和容积哪个大是一个与度量有关的问题,不是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问题。若容器(水杯)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则它的体积和容积在数量上便相等。又如,一些学生误以为对边不在水平位置的平行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原因出在哪呢?原来是有些教师在总结平行四边形特征时强调“上下两边平行,左右两边也平行”这一非本质特征的缘故。再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通过教师演示或让学生用手拉三角形的木架感知是否坚固、不变形,并加以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而忽视从“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一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误导了学生。 (由0、1、5、7构成的最大一位小数到底是751.0还是750.1?) 那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的揭示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1、概念的引入所选材料要要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属性 在概念引人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因为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至于这个直角是三角形中的哪一个角,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则是非本质的。因此教学时应出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其不变的本质属性。又如,在“倒数”的概念教学中,部分教师喜欢从倒数的外部特征(分子、分母上下颠倒位置)入手,类比语文中特殊结构复名词(“蜜蜂、蜂蜜”“天上、上天”等)引入倒数的概念,并且引导学生关注作为倒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这一形式上的特点。这一教学,效果似乎很好,但却淡忘了“倒数”概念的应用意义与作用,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当提出“4/6的倒数是9/6”时,学生便蒙了“倒数怎么会是同分母分数呢?”原来,学生记得混瓜烂熟的“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定义,但是“在潜意识中还是以“分子、分母相互颠倒”作为“倒数概念表征的缘故”。 2、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 教材用“既是……又是……”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公有”的意思。例1先联系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12厘米、24厘米……的正方形这些现象,从正方形的边长分别除以长方形纸的长和宽都没有余数,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研究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内涵的研究 《生物学通报》 2019.10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看,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物学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生物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建立起反映生物学观念的基本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体系,应当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观察教师的教学后,发现在大量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师生双方集中于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记忆,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教育价值有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得不去覆盖教材中所有的学科知识内容,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的操练,但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仍非常浅薄,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仍非常有限,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鉴于此,生物学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那么生物学核心概念有什么特点?怎么来认识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这些问题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1.1从生物学科知识结构角度看生物学核心概念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

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地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增多新知识。这一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至关重要。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应该呈现图1的形式: 图1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 从图1中不难看出,要理解生物学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首先要知道什么事“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概念是在众多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推理出来的结论。广义的生物学概念包括一些原理、规律、理论等知识,它区别于日常用语中的“概念”,在日常用语中人 生物学科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