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一、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候的政治、经济、文化进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

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全然咨询题的认识和看法。

二、信息时代的要紧特点: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点;

2、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3、适应变化和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4、合作与协作是信息时代要紧的生存与进展的方式;

5、科学范典走向非决定论;

三、信息时代引发教育观念的如下变革:

1、走向促进社会的进展和人的进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在促进人的进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全面进展、全体进展、个性进展和可连续进展的素养教育观。)

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养结构的人才观;

(3R: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3T:技术运用technoli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

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进展的教育评判观;

(从评判的内容、标准、方法、主体、重心方面展开论述)

四、信息时代新型的学习方式:

1、创新性学习:

(学会:构建必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把握某些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

会学: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学习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自主学习: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制造性的一

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3、个性化学习:是以学习者的充分进展为前提,表达“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

差异和实现老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

4、基于技术的学习:基于咨询题的学习、抛锚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

境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五、信息化教育:确实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要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

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信息化教育的差不多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

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化教育的公式表示: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

3、要紧的6种现代教育观:素养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老师、学习)、情

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4、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

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灌输死记硬背法。

5、现代教育思想的4个转移:从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重心转移;从以知识为重心向以能力

为重心转移;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向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转移;从以同意学习为重心向以发觉学习为重心转移;

6、现代信息技术要紧的三种技术:

(1)现代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确实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状的技术;

(2)现代媒传技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确实是媒传教学法,是一种智能形状的技术;

(3)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确实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状的技术。

7、信息素养:要紧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信息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猎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制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六、信息化教育的差不多特点:五化三性;

五化:

1、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2、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3、教育信息储备光盘化;

4、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5、教育信息治理智能化;

三性:

1、开放性;

2、非线性;

3、交互性。

七、信息化教育作用:

1、提高教育质量;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要紧看能否促进学生的三个进展:全面

进展、全体进展、个性进展;

2、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在一定的时刻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

在一定的时刻内,在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

3、扩大教育规模:要紧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

社会;

4、促进教育改革:教育的手段、方法、模式、观念方面。

八、教育(学)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

计、开发、利用、治理和评判的理论与实践。

九、与信息化教育理论紧密相关的4种学习理论:

1、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斯金纳

差不多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反应概率的变化;反应有应答性反应和操作性反应两种;学习应是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的。

2、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皮亚杰

差不多观点: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从属于进展;学生把握解决咨

询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把握知识内容更重要。

3、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罗杰斯

差不多观点: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全然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人一辈子来

就有学习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有效的学习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学习

者是学习的主体;情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有意义学习;大多数有意义学习是

从做中学习。

4、折中主义:

代表人物:加涅

差不多观点:学习是人的心理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引起学习的条件有内部和外

部两种;学习可分为由简到繁的8个层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提供最充分

的指导。

十、与信息化教育理论紧密相关的4种教学理论:

1、赞可夫的进展教学理论:最近进展区;

2、布鲁纳的结构——发觉教学理论:把握学科差不多结构,用发觉法进行教学;

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最少损耗最大成效;

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躯体运动智能、人迹沟通智能、自我认识能力和自然观看智能。)

十一、媒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也能够指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

1、媒体两层含义:承载信息的载体;储备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2、媒体的两种类型:硬件:储备、传递信息的机器和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

机、摄像机、电视机、运算机;软件:载有信息的物体,如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光盘、运算机软件。

十二、教学媒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采纳的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近一个世纪以来,利用科技成果进展起来的电子传播媒体。

2、教学媒体近感官的分类:

听觉型:口头语言、广播录音;

视觉型:教科书、板书、挂图、模型、幻灯、投影、视频展现台;

视听型:配录音的幻灯、电影、电视;

相互作用型:程序教学机、运算杨辅助教学的课件、语言实验实、微格课室;

3、教学媒体的特性:出现力(空间、时刻、运动、颜色、声音特性)、重现力、传送

能力、可控性、参与性。

十三、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1、信息化教学最显著的特色:重视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从

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认识、研究教学活动。

十四、信息化教学过程:教育者和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传递、同意与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

1、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特点:

(1)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教与学的过程;

(2)信息化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交流和探究的过程;

(3)信息化教学过程是凭借丰富教育信息资源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4)信息化教学过程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活动过程;

2、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差不多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

3、四个差不多要素的关系:教育者与教育信息、教育者与现代教育媒体、教育者

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育信息、学习者与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与教育信息

共六种关系,其中教育者与学习者、教育者与现代教育媒体、学习者与现代教育媒

体这三种关系起主导作用。

4、信息化教学的差不多方法:

(1)讲授——演播法:老师的讲授与播放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探究——发觉法:在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要紧由学生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探究,发觉咨询题,从而把握知识的方法。

(3)咨询题教学法:为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其解决咨询题的能力,老师与学生围绕某个实际咨询题而进行的教学方法。

(4)程序教学法:运用电子运算机及程序化课件进行个不化教学的方法。

(5)微格教学法:老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

(6)模拟训练法:利用运算机等媒体模拟特定的工作环境而进行实验的教学方法。

5、微格教学法的步骤:

(1)老师确定学生要把握的技能,并做好相关教学预备;

(2)学生观看相关技能的示范,可用电视录像演示,也可由老师亲自示范;

(3)学生角色扮演,仿照前一步骤观看的技能,并录制学生的行为;

(4)师生观看学生份演的录像,确信成绩,指出不足;

(5)学生依照反馈的信息进一步练习;

(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微型教室、操纵中心、观摩示范性)

十五、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指由信息化教育空间中的各种物理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组成的环境,这些基础设施要紧由设备和教室、机房等组成,设备如运算机、网络设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有线电视、DVD播放机等。

1、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特点: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

(1)电子化:电子化是各种信息化教育硬件设备的差不多特点,电子化的硬件有的采纳模拟技术,有的采纳数字技术。

(2)网络化:多种硬件设施通过通信技术连成网络,使得教育信息流通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校园网确实是典型的网络化环境。

(3)智能化:越来越多的硬件系统通过应用嵌入式智能技术,给用户在使用操作和爱护治理方面带来专门大的方便。

(4)集成化:专门多硬件设施集成了多种基础设备,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

2、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要紧功能:

(1)教育信息处理的基础:通过信息化教育硬件的处理,教育信息能够由输入转换为相应的输出;

(2)教育信息流淌的通道:通过通信硬件设施的支持,教育信息能够充分流淌,现代远程教育才能够实施;

(3)教育信息储备的载体:通过有储备功能的硬件设施的支持,教育信息能够储备起来,供信息化教育活动随时调用;

(4)硬件资源共享的支持:通过硬件上的共享,能实现硬件资源的合理调配,可共享的硬件资源如超大型储备器、专门外部设备以及大型机巨型机的CPU彼得能力;

3、从资源和媒体的角度对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

(1)教育资源型:指那些提供资源服务为主的硬件系统。

其特点是:能够容纳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支持便利的访咨询服务。

(2)教育授递型:指由各种信息传播媒体组成的媒体化教学硬件环境。

其要紧功能: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提供沟通渠道;呈示媒体教材中所包含的教

学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对媒体进行有效操纵的界面。

4、从地理范畴上对信息公教育硬件环境的分类:

教室层次、校园网层次、教育城域层次、Internet层次。

(1)多媒体网络教室:在教室局域网上安装一套多媒体教学网系统,就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其要紧有硬件和软件两种系统。

硬件系统包括老师机操纵台、实物投影仪、高速影音传输器、耳机麦克、学生求助

盒、视频传输电缆等;

软件系统包括安装在教师机上的教师端操纵软件软件和安装在学生气上的学生端

操纵软件系统;

(2)校园网:指校园范畴内的运算机网络系统总称,它所覆盖的范畴不但超过了一二幢大楼局部网络的范畴,而且涉及到多幢楼内的运算机局域网互相的咨询题。

(3)教育城域网:把同一地区或同一都市内所有学校、研究机构、本地教育机构通过网络互联起来,使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形成整合信息化集成运用的宽带网络。(4)Internet:是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大量运算机网络采纳TCP/IP联接而成的,是网络之间的网络,因此被称为“网之网”或国际互联网。

5、综合媒体教室:在同一教学空间中,将多种教学媒体通过一定的设计和编排,构建

成一种有效的体系,作为安装了这一系统的教学场所,它确实是综合媒体教室。

综合媒体教室的类型:

1、录音——幻灯型:幻灯机配上录音机组成简单而又经济的多媒体系统;

2、录像——电视——投影组合型:

3、标准多媒体型:将多种媒体设备连接成公用的图像和声音系统,并清晰地显示由

运算机等媒体传送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

4、运算机——投影组合型:

十六、软件资源开发:

(一)投影教学软件的类型:按教学方式分类:

1、文字片:分预写式和边讲边写式两种;

2、挂图片:它的表现类似挂图,分步遮挡胶片显示或数码特技分步电子投影;

3、复合式:将多张写画好的透亮胶片重叠放映;

4、活动片:模拟事物运动过程的各种动态,使图文内容产生动感;

5、投影教具:将透亮的物体模型、实验教具和实物、书本、图表等投影放大,显示

外形、内部结构及变化过程;

(二)稿本:教学软件的文字表达形式。稿本以教学性、科学性为主,还要运用艺术手法来加强内容的表现力,提高教学成效;

(三)电视数学软件:

1、电视教学软件的类型,按表达形式分:

(1)讲授型电视教学软件:通过老师的口述、动作、表情,配合板书、实物和演示实验等手段来传授教学内容。

(2)图解型电视教学软件:

(3)表演型电视教学软件:

(4)演示型电视教学软件:

(5)综合型电视教学软件:

2、电视教学软件的设计:

(1)电视教学软件的文字稿本的编写:选题;选材;结构;画面;解讲词;

(2)电视教学软件的分镜头制作稿本创作:镜号、机号、景不、技巧、时刻、画面、解讲词;音乐;成效声;备注。

a.镜号:是指镜头画面编辑的序号,而不是拍照顺序,按场景拍照,按镜号编

辑;

b.机号:多台摄像机时用;

c.景不:能够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d.技巧:两个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可分为无技巧组接的切换和有技巧组接的

淡变、迭化与划变;

e.时刻:一样以秒为单位,镜头长短以中等水平学生看清看明白为准;

f.画面:拍照时镜头画面组合和镜头运动技巧:推、拉、摇、移、跟、升降、

变焦与虚、甩、转、晃;

g.解讲词:每秒画面配2——3个字符为宜;

h.音乐:选用的曲调要与内容情形相和谐,节律要与画面节奏相和谐;

i.成效声:增加画面真实感,加强环境气氛,增强画面表现力;

j.备注:导演可在备注栏讲明拍照地点、要求、注意事项、场记;

(3)电视教学软件的制作:

a.预备时期:导演要组织摄像、录像、灯光、录音、美工及参加拍照演员等全

体录制人员,研究讨论分镜头稿本,熟悉分镜头稿本的内容,明确各自工作

任务;

b.前期摄录时期:从开机拍照到停机终止拍照为前期拍照为前期摄录时期;(每

次拍照管该提早开机,多录5——10秒钟的图像,要“平、稳、匀、准”)

c.后期合成时期:从停机到全片完成为教学软件后期合成时期;(主体的位置、

运动方向和速度要保持平均一致,要符合“动接动、静接静、动静组接要过

渡”的原则)

d.评审时期: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方面进行评审;

3、多媒体教学软件:

(1)多媒体教学软件特点:

a.多媒性: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了教学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或多维化,实时地处

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b.集成性:信息多通道统一猎取和合成,统一组织和储备;

c.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图形交互界面,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操作;

d.超链性: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非线性、超链接的网状结构能实现知识点之间的

超链接,使学习信息的组织更符合人类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和人类自身的认知

规律;

(2)多媒体教学软件类型:

a.网络学习型:能够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使用,使更多的者参与学习;

b.智能学习型:用人工智能技术编制而成,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确定要

传递给学习者解决的咨询题,评判学习者的行为和学习情形;

c.模拟操作型:借助运算机仿真技术,再现真实情形,让学习者进行模拟;

d.资料工具型:

e.训练练习型;

f.课堂演示型:

g.教学游戏型:

(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1、选题:差不多原则是要选择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切实优化学与教过

程的题材;

2、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特点,确定教

学内容与目标,选择与设计多媒体信息,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设计形成

性练习与学习评判的过程;

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要紧包括超媒体结构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友

好交互页面设计:

a.超媒体结构设计:系统知识框架结构设计、超链接结构设计;

b.导航策略设计:检索导航设计、关心导航设计、线索导航设计、扫瞄导航设

计、书签导航设计、交互页面设计;

c.多媒体教学软件文字稿本编写:软件名称、学科名称、使用对你、使用方式、

教学功能、教学特点、划分教学单元、知识点与确定教学目标;

d.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分布制作稿本创作:封面与封底设计、主页设计、单元

主页设计、稿本格式;

(4)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

1、多媒体教学软件素材的预备:收集、制作加工;

2、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与合成:工具要紧有程序设计语言、能用多媒体著作软

件和学科专用多媒体著作软件;

3、多媒体教学软件调试与打包;

(打包:确实是将制作完成的多媒体作品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使作品脱离

开发环境独立运行,那个过程称为程序的打包操作)

(5)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评判: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使用性;

4、网络课件:

(1)网络课件特点:可扩展性、交互性、易扫瞄性、可移植性;

(2)网络课件类型:

1、课堂演示型:多数单机运行、交互性不强;

2、自主学习型:专门强的交互性,能模拟和代替教学向学习者进行讲授、指

导和关心;

3、协作学习型:网络环境下,创设学习情形,提供协作工具、促进学习者

之间的交流和知识的形成;

4、模拟再现型:模拟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某些规律;

5、测验评判型:

6、趣味游戏型:

7、综合型

(3)网络课件的设计:

1、设计原则:交互性原则、界面直观友好原则、培养创新能力原则、科学性

原则、协作性原则、教学设计原则;

2、设计过程:重点放在网络课件和教学设计与系统设计上;

十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休,将信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状、要紧的教学媒体。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差不多原则:

1、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2、依照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

3、依照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4、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活动;

5、优化组合各种媒体的优势,促进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6、通过学生成果的作品化形式,促进成果的共享交流;

(二)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系统设计教学能力;

2、教学实施能力;

3、教学研究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

5、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技术的敏锐性、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学媒

体的整合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差不多模式:

1、本位型课程模式:带疑探究——讲授示范——动手操作型;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型;

2、辅助型课程模式:群体——讲授型;自主——监控型;讨论型;

3、研究型课程模式:步骤:

(1)教师设计有价值的研究型课题,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关心学生了解情境;(2)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也能够自主形成小组,制定小组的研究方案;(3)教师为学生的研究主题提供相关资源名目、网址,学生收集有用信息;

(4)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5)学生开展多种协作学习活动,小组成员内部或小组间的交流;

(6)学生以搜集的资料基础,形成最终成果;

(7)学生展现作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小组成员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进行评判;

(四)策略: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依照具体情境而研制的行动方针和措施以及相应的活动手段、方式和方法。

(五)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

1、过程演示式: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难以用语言或一样教具表现

的过程轨迹,关心学生建立直观表象,明白得新知识;

2、自主探究式:教师提出咨询题,学生利用学习课件或现代教学工具去观看、分析、

归纳、总结,去寻求解决咨询题的方法和途径;

3、模拟实践式:信息技术能够“模拟实践”,用虚拟现实的技术开展实践,使理论知

识贴近生活实际,也克服了现实实践过程中过分耗材或操作难度大的咨询题,提供“解决数学咨询题”环境;

(六)WebQuest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脚手架”

策略。要紧组成部分:引言、任务、过程、资源、结论、评判。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基础(含研究方法)》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 (科目:教育技术学基础) 本科目复试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导论”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两部分。 一、考查目标 (一)教育技术学导论 1.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2.考生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 3.考生对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方面有关方针、近期政策及其影响的熟悉程度; 4.考生对教育信息技术新领域、新发展、新动态的熟悉情况。 (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1.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常用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 2.考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从实践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新颖的、可行的研究方法,运用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与常用方法分析、解决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3.考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途径与常用工具软件的掌握情况。 二、考查范围 (一)教育技术学导论 1.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的本质、教育技术定义与内涵; 教育技术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范畴;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与媒体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信息科学理论等)。 2.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应用; 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法与过程。 3.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特征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领域最新政策文件。 4.教育信息技术新领域、新发展、新动态 网络与在线教育、创客与STEAN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云技术等前沿发展与动态; 教育信息技术前沿发展对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1.教育技术学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章 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 1、试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特征 ①经济全球化 ②信息化 ③改革和创新 2、信息系统在现代组织中的地位、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对与组织活动有关的信息进行系统、综合管理,以支持组织的各级管理决策与相关的业务活动。近二十年来,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剧变,主要商品的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房市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剧烈市场竞争的强烈冲击下,社会的经济运作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信息与知识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战略资源,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信息系统不单是用来支持组织的日常管理与作业的工具,而且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大变革时代,信息系统还是促进组织变革、进行制度创新与知识创新的战略举措。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系统的期望程度与依赖程度提高了;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系统建设、维护与信息管理的任务更加繁重。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以及管理环境与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应变能力常常成为系统建设的瓶颈问题。信息系统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仍然跟不上信息化实现的需要。因此,必须及时总结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系统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已经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途径。 3、现代社会组织的信息战略 ①开拓市场争取顾客 早期的信息系统规模较小,以支持企业的内部活动,如生产、财务、人事、办公事务等为主。近20年来,随着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来拖市场,争取顾客成为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战略的主要方面之一。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应以支持企业市场战略为主要宗旨。 ②信息管理集中化、信息系统集成化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组织向扁平化、分散化、网络化方向以发挥基层经营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形成竞争优势,有需要整个企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因而组织活动分散,信息管理集中成为企业信息战略的组成部分,实现一个组织的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信息系统跨越组织和地域 竞争越是激烈,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是重要,市场竞争最终体现在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多个企业根据新的市场机会建立动态联盟(虚拟企业),已取得竞争优势。 信息系统已经跨越企业的边界,虚拟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合作商务中的信息管理是当前信息建设的新课题。 4、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融合的四个方面 ①事务处理 当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刚刚进入管理领域时,也是首先作为计算机工具使用的。 人们用它来进行工资、会计、统计方面的计算工作,部分代替人们的手工劳动。计算机的使用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的是单用户或批处理方式。随着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 17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 17 世纪后半期和 18 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 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 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 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 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英国、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部分诸侯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且新教势力比较强大。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及其他德意志诸侯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国家。 1 英国 海外扩张,工商业较为繁荣,对外贸易扩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新教已确立国教地位。均势政策是介入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17 世纪上半期无暇顾及欧陆事务,对“三十年战争”影响少。为维持欧洲均势及其在大陆的权益,在同欧陆国家交往时,保持独立姿态。 2 法国 受宗教改革影响大。南方新教贵族集团同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的教派冲突与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加强国家统一,平定地方大领主的反叛。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1610 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贵族分裂活动重起,宗教战争再度爆发。黎塞留沿袭亨利四世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笔记

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 第一章 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为: (1)“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 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五化三性: (1)五化 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 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2)三性 ①开放性。他能超越时空,使教育向所有需要和愿意学习的人开放,并实现资源共享。 ②非线性。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条框,在电子课本和网上教材中,知识间的连接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发散性的、板块的,可以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他是一个因人施教的系统,照顾着每一个学习者的需求。 ③交互性。他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 4.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90年代,是信息化教育萌芽起步阶段,也可以说是从视听教育到 信息化教育的过渡阶段。 1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盜系统在教育中是信息化教育迅速发展阖段。20世纪后期以后,育的主褁标志。的应用时信息化╙信息化教育的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5. 第一层次,最里层,最直接层次,是学与教理论和传播理论。

外交学院的简明国际关系史笔记

外交学院的简明国际关系史笔记!!!! 冷战时期(1945-1991) 一、冷战形成的原因(二战后苏美为何形成对抗关系)? 国际因素: 1、二战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苏最强。二极化使力量对抗成为可能。 (美:本土远离战场,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增强;苏: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增强,仅次于美国;得到东欧国家支持;亚洲、西欧共产党力量壮大) 2、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使美苏被拖入国际纠纷中。 3、意识形态差异驱使。 4、出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安全、经济、威望及势力扩张)国家因素: 苏战后目标:东西边界稳定;良好国际环境;严惩德国,防止其再度侵略;避免与英美的对抗;有民族利己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成分——(追求安全) 美战后目标:政治、军事安全;保护西方世界不受东方威胁;反苏;有进攻性、威胁性的一面(称霸反苏) 领导人个人因素: 斯大林\ 对战后世界的战略构想不同 杜鲁门/ 二、冷战表现 美苏之间直接危机的不断爆发: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核军备竞赛:核弹头、核运载工具、“星球大战计划”…… 经济战: (1)西方对东方的经济压力:“马歇尔计划”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和禁止…… (2)东方的反抗:社会主义阵营的自我孤立…… 未表现为美苏直接参加的热战。原因:核武器的问世构成核威慑。美苏之间更多的是政治性冲突。两极化格局使两国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世界和平力量的遏止。

三、冷战结束的标志及原因 标志:东西方关系改善,销毁军备设施:“中导条约”; 苏决定从阿富汗撤军,双方达成协调、合作解决地区冲突的协议;1989年开始的东欧巨变; 1990年11月柏林墙的倒塌,德国统一; 1991年苏联解体。 四、冷战的教训及影响 教训:各国领导人之间应当相互理解和沟通; 国家应把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 影响:朝鲜半岛南北对峙局面是冷战直接产物; 台湾问题;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及核威慑的依旧存在。 此次“政治地震”引起的震荡不可能短期内消失,民族、种族、宗教矛盾的突现和激化…… 五、冷战时期美的遏止目标及手段 1、“杜鲁门主义”P18-25(八千字电报、X先生、三个层次……) 2、(1)经济手段:“马歇尔计划”P25-28、封锁禁运…… (2)军事手段:建立军事集团、同盟,“北约”P45-48 (3)文化思想:和平演变 六、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对外政策及调整 “尼克松主义”:由攻到守的转折点,霸权主义消退的表现。 “关岛主义”P208-211提出三重关系 七、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动力(P129-134)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件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 第八讲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与“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欧洲协调体制的裂痕愈大。至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欧洲的均势被打破,维也纳体系终于解体。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通讯手段的革新,把世界日益联结为一个整;欧洲先进国家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制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体系,“中心—边缘”结构逐步建立起来。在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侵略扩张中,穆斯林世界衰落了,东亚封贡体系解体了,欧洲霸权时代降临了。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的是,在欧洲,两个欧洲侧翼国家——海上霸主英国和陆上强国俄国是侵略扩张的先锋,英俄两国争霸也是19世纪中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之一。在北美,年轻的美利坚共和国在自己独立不久就敢于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对抗欧洲势力;在东亚,古老而庞大的“中央帝国”衰落了,边缘地区的岛国日本却借机而起,通过明治维新跃进列强的行列。美国和日本的加入,对欧洲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扩大了欧洲国家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激烈反抗,对西方的抵制和造反开始兴起。 1.克里米亚战争与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维也纳体系确立后,沙皇俄国利用其战略优势,加快了对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和瓜分的步伐,以实现其控制黑海海峡,实现几代沙皇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南下地中海。在近东有着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不能坐视俄国在近东建立霸权。双方争夺近东霸权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历史上又称“东方战争”)。参战的双方分别是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王国。 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1853年11月30日,俄国舰队在锡诺普港全歼了土耳其舰队。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驻黑海保护土耳其。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英法向俄国下最后通牒,要求俄国退出所占领的两公国,俄国对此不加理睬。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盟并于3月28日对俄宣战。此时,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正在寻求时机把奥地利势力驱逐出意大利。他看到如果与英法结成同盟,将会给意大利的统一带来希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二章 第三章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第四章“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第五章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第六章 第七章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第八章(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第九章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十章(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第十一章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第十二章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第十三章2、社会意识形态 第十四章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第十五章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

、授课题目 第1 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教学时间安排 12 课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 2. 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3.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4.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 了解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 6. 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五、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1 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合作/ 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 (二)教育观念的变革 1.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 2. 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 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 3R ----- 读(reading )、写(writing)、算(arithmetic)

3T ----- 技术运用(tech no logy )、团队协作(teami ng )、迁移能力transferenee ) (2 )掌握基于计算机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子邮件、视频制作设备、数据库软件、因 特网等。 (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美国有学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七大基本技能,如 下表: 3. 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1. 创新性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北大国际关系史考研-《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考研辅导班-《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方连庆,北大版)两本书 第一编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1945—1949) 第一章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一.美苏在东欧问题上的不同 二.西方与苏联的裂痕 三.德国赔款问题与德国问题的产生:柏林事件的发生 第二章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及其对西欧的控制 一.美国的独一无二地位 二.西欧战后的羸弱 三.马歇尔计划的产生 四.北约的产生与西欧联合的初步浮现 第三章苏联成为世界大国及其同东欧和南斯拉夫的关系 一.苏联的大国实力 二.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 三.情报局事件与苏南关系的破产 四.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第四章亚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 第五章美国对华政策的破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对亚洲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三.美国对华遏制战略 第二编五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50—1959) 第六章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及其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活动一.敌视中国政策的体现 二.美国支持印度支那地区战争 三.美台防御条约 四.多米诺骨牌理论

第七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发展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一.舒曼计划与煤钢共同体 二.罗马条约与共同体的成立 三.联合的欧洲与法德和解 四.联合欧洲的意义 第八章苏联对外政策的新变化 一.斯大林死后的苏联变化 二.赫鲁晓夫推动对美缓和 三.三和路线的提出 第九章亚非会议和亚非国家反帝斗争的高涨 万隆会议与亚非民族革命 第三编六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60—1969) 第十章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的成因与国际政治机理 第十一章西欧、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实力增强后的欧日更加自主,仍依附于美国第十二章苏联恶化中苏关系和加强对东欧的控制 一.中苏关系恶化的成因 二.波匈事件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四.勃列日涅夫主义 第十三章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四编七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70—1979) 第十四章美苏在缓和中的争夺 一,美苏缓和的成因 二、美苏缓和的意义和影响 三、美苏缓和中的持续斗争 第十五章西欧联合趋势的加强和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 第十六章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新局面 第十七章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中美和解与建交高潮 第五编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80—1989)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重点

信息化教育概论 第一章 1信息时代引发教育观念的变革?P3-5 a.促成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b.促成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成才的标准时多元的,个性化的,人人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多种智能。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它由传统的3r(读写算)转变为现代的3t(技术运用,合作与迁移)。 c.形成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特点有如下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新型学习方式?P5-6 a.创新性学习 b.自主学习 c.个性化学习 d.基于技术的学习 3师生角色的转变?P7-9 a.教师角色: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研究者和学习者; b.学生角色:主动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交流的学习者。 4信息化教育的定义?P9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或: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3种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2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信息化教育的特征?P12 ①五化 a.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b.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c.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 d.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 e.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②三性 a.开放性 b.非线性 c.交互性 6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P14-16

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信息化也是对教师能力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广大教师只有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迅速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完备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始应用到教学当中,形成了新型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培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育信息产业化、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使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随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对其概念的理解也逐渐从技术维度转向了个体、观念、组织管理和制度等方面。 教育信息化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而出现的。从一开始“教育信息化”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内涵上来说,都与信息通讯技术保持着紧密的关系。1993年,在NII报告中就专门列出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通过信息网络来实现按需教育、远程课堂,将提供最好的教师和教材,以及虚拟的实验环境、以虚拟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电子报刊、网上游戏、视频点播、交互式电视等将提供学习化社区和方便的生活。随后,受此影响,其它国家也先后制订了类似的教育信息化计划。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容被单独列为第十九章,可见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方连庆《国际关系史》考研资料考点总结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方连庆《国际关系史》考研资料考 点总结 一、八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980—1989) 美苏争夺的新态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美苏争夺的新态势★★★★ 1卡特主义(见表18-1)

表18-1 卡特主义 2里根的新遏制政策 (1)新遏制政策提出的背景 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仍处于进攻态势,里根入主白宫后面临着苏联的严重挑战。 里根政府认定,美国面临的“根本挑战”是“制止苏联的全球野心”。出于两极体系的考虑,里根把整个世界看作是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基础的秩序,美国在其中占据领导地位。里根政府主张对苏联推行实力政策、恢复对苏联的遏制,将是否反苏作为唯一标准,以此来确定美国的敌人与朋友。 (2)新遏制政策的要点 ①扩充美国的军事实力,谋求打破战略均势 里根采取坚决措施来谋求军事优势,决心打破苏美之间在军事力量方面的相对平衡,用武力抵抗苏联危害美国利益的任何“冒险行动”。为此,里根政府提出了新的核战略,大力加强核战略力量和常规力量,并在某些关键地区加强自己的军事存在,以有限的军事手段达到有限的政治目的。 ②组建堵截苏联的战略防线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决心堵住苏联进一步向南扩张。里根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a.同中东一些关键国家如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达成防止苏联势力扩张的“战略一致”,特别是同以色列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b.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稳定中东局势,防止苏联继续扩张;支持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把巴基斯坦作为反苏、防苏的前线国家; c.继续支持阿富汗的抵抗力量,动摇与打击苏联占领军; d.调整同西欧、日本的关系,以协调对苏政策; e.同中国签署“8·17”公报,两国关系得以正常发展。 ③以实力为后盾,执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方针 a.里根政府在同苏联进行的核谈判中,一方面向苏联显示力量,以加强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向苏提出明显不会被苏联接受的建议,把谈判可能失败的责任推给对方。 b.里根政府对苏联施加压力,迫使苏联按美国提出的要求找到令美国满意的解决办法。 ④开展对苏联的经济攻势 里根在同苏联的经济贸易关系中推行大棒政策,试图利用经济财政和技术上的优势,延缓苏联经济发展,迫使苏联限制其在外部的侵略扩张活动。主要表现在:a.实行贸易歧视政策,拒不提供最惠国待遇; b.严格控制向苏联的高科技产品出口; c.实行经济制裁,把两国间本属于正常的经贸关系与活动作为施加政治压力的工具与手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知识点梳理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版)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 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第四节北方大战 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三章维也纳反动体系和东方问题 第一节维也纳会议 第二节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第三节神圣同盟干涉拉美国各国的企图和门罗宣言 第四节东方问题 第四章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到普法战争时期的欧美国际关系 第一节一八四八——一八四九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二节克里米亚战争与巴黎和约 第三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国际斗争 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 第五节德意志的统一与普法战争 第五章一八七O年以前欧洲国家对亚非的侵略和亚非各国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第一节英国吞并印度和印度人民的反抗 第二节荷兰侵占印尼和印尼人民的反抗 第三节资本主义列强奴役中国的开始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第四节列强侵略日本和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 第五节列强在非洲的侵略活动 第二编近代国际关系(一八七一——九一八年) 第一章一八七一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欧洲国际关系第一节普法战争后的欧洲局势 第二节近东问题和柏林会议 第三节三国同盟的形成 第四节德国联盟体系的完成和法俄同盟的订立 第二章十九世纪七十——九十年代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 第一节英俄在中亚的争夺 第二节列强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侵略 第三节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第三章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第一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 第二节美西战争和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 第三节英布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义和团运动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干涉 第五节英日同盟和日俄战争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的形成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第四节北方大战 第五节十八世纪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第二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第二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对外侵略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四节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史·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笔记 一.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1.起因:神圣罗马帝国与德意志诸侯意欲削弱对方力量,借新教与天主教之争而发起战争 2. 导火线:斐迪南二世任波西米亚国王,遭民众反对。布拉格议会中的新教徒代表将国家派来的官员抛出窗外(史称“抛出窗外事件”),次日发动布拉格起义。 3. 过程:(1)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1618~1624年) 波西米亚和巴拉丁联军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作战。斐迪南二世联合天主教联盟和西班牙击败联军,波西米亚成为奥地利的一个省,西班牙占领巴拉丁。 (2)丹麦战争阶段(1625~1629年) 英国、荷兰、丹麦为了打击斐迪南二世结成同盟,由丹麦派兵德意志北部,被皇帝击败。斐迪南二世控制北部德意志。皇帝颁布归还教产敕令,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之前夺取的土地归还天主教诸侯。 (3)瑞典战争阶段(1630~1635年) 瑞典为在波罗的海争霸,入侵德意志北部,取得法国和德意志新

教诸侯支持。战争初期,瑞典作战顺利,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以及慕尼黑。但在吕岑战役中,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二世阵亡,瑞典军队逐步退至波罗的海沿岸。斐迪南二世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缔结《布拉格和约》,同意不在该地区实施《教产归还敕令》。斐迪南二世再次获胜。 (4)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年) 法国与瑞典、荷兰结盟对斐迪南二世宣战,斐迪南二世得到西班牙、巴伐利亚、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支持。法国在战争初期战绩一般,但瑞典占领了北部和中部德意志。1637年,斐迪南二世去世,其子费迪南三世即位,在军事上败给瑞典。西班牙因国内反西班牙革命以及对法作战的失利,丧失了在欧洲的军事优势。费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4. 结果: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维斯马以及不莱梅和维尔登,控制奥得河、易北河以及威悉河口 (2)法国获得阿尔萨斯 (3)重申教随国定原则 (4)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

(完整版)信息化教育概论总结整理

第一章 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2.了解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了解世界教育技术的发展 6.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7.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四种学习理论,四种教学理论,四种传播理论)8.阐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四种学习理论补充) 第二章 1.名词解释;信息、媒体、教学媒体2.了解教学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 3.了解教学媒体的分类 4.了解教学媒体的符号理论 5.了解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 第三章 了解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含义及应用步骤 第四章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 2.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3.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4.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补充) 5.了解Webquest教案设计 6.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设计 第五章 1.掌握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的几种分类方 法 2.了解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环境基本情 况 第六章 1.了解录音教学软件的设计 2.了解电视教学软件的设计 3.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 4.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及评 价方法 5.了解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 6.掌握教育网站的开发、管理、维护与评 价方法 7.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补充) 第七章 1.名词解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素养、课件、积 件(学习对象)、课程包、blog(补充) 2.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及原则 3.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 式 4.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 5.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第八章 1.名词解释: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学习 2.了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现代 远程教育的发展 3.了解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 4.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服务体系 5.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常用教学模式 6.掌握混合学习的分类 第九章 1.名词解释: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 研究、叙事研究 2.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aect94定 义,aect2005新定义) 3.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设计的基本原 则 第十章 1.名词解释:信息化教育管理 2.描述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 3.分析在信息化教育管理过程中如何体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论 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教育信息化,即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育技术(AECT94、05定义) 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理论道德的实践。2.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为: (1)“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是一切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五化三性”)、功能和作用 (1)特征之五化: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⑤教育信息管理智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考研复习笔记-国关院国际关系史考研重点和资料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攻略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考研笔记 第一编近代国际关系(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第一章17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前的欧洲形势 ①法国经济得到发展,发展海外贸易,为对付西班牙的反法政策,法国和新教国家英、荷以及德国新教诸侯结成反哈布斯堡同盟 ②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海上力量受到削弱,尼德兰等省份的独立,使其在政治经济上受到打击 ③英国资本主义相当发达,积极干预欧洲大陆政治。三十年战争期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④荷兰站在法国一遍,反对天主教同盟国家;瑞典与德国北部诸侯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也站在法国一边;俄国忙于对波兰的战争,无意干预三十年战争。 时间:1618年—1648年 导火线:哈布斯王室压迫捷克新教徒,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激起了捷克人民起义。 参战对象:一方以法国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在宗教改革中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实力的德意志诸侯。另一方则以神圣罗马皇帝为首,包括了奥地利,西班牙以及在宗教改革中失去了疆土与削弱了实力的德意志诸侯。 矛盾对象: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捷克人和日耳曼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德意志诸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内容:①、欧洲大陆的疆界变更法国,瑞典和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得到了大片领土。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并肯定了它早先取得的三个主教区---梅斯,土耳其和凡尔登归它所有。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②、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各诸侯有独立的外交权,从政治上分裂了帝国。 ③、瑞士和荷兰的独立获得缔约国的承认。 ④、卡尔文教派可享受与路德教派同样的权利;在帝国法庭中,天主教和新教的法官各占的人数相等。 法国获得了大量领土,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了基础,瑞典成为北欧强国,德意志经济受到

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心得分享,考研笔记,复试真题

1/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a11691520.html, 1 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指导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中外政治制度(地区国别研究) 政治学原理: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外政治制度: 1、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修订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2、徐育苗:《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杨光斌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公共外交 政治学原理: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2/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a11691520.html, 2 4、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国际关系史与中国外交: 1、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近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 6、牛军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1949-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7、有关当前国际时事和中国外交的报刊和论著 这里所指的捷径并不是“速成班”、“点金法”,而 是合理步骤,让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相信现在还有很多同学仍然没有确定自己的目标专业院校,一直抱着等等看或者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就这么在摸索中复习着。虽然,我们也是在学习,在进步,但是这种指向性不明确针对性不准确的复习,肯定会消耗掉我们的一些精力和时间。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信息化教育概述

第一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学习目标: 1、名词解释: 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得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得一种新得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 ①现代教育思想。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得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就是6 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 ②现代教育理论。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得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就是4 种学习理论与4种教学理论。 4种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折中主义学习理论(罗伯特、加涅) 4种教学理论:赞可夫得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得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得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得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就就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得手段与方法得体系,可分为物化形态得(硬技术)与智能形态得(软技术)两类。在教育中应用得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三种:①现代媒体技术②现代媒传技术③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信息素养:本质就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得一种基本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得信息素养特别就是信息能力,就是信息化教育得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

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有8种: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与信息免疫能力。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就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在信息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得教育资源,最主要得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与现代教学资源。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得、任务与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得、有计划地掌握系统得文化科学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与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得过程。 教育方式:为了满足受教育者所要达到得目得,所采取得教育方法,如: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夜校教育、成人高考、自考等。 2、 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 技术技术教育得异同。 ①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就是同一件事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得整合在不同发展阶段得不同称谓。教育信息化就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得过程;信息化教育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得表现形态。 ② 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