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的配置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置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置教学设计
溶液的配置教学设计

9.3 溶液的浓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4.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水的密度1 g·cm-3)

[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板书]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投影]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

[学生讨论]

[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50 g+x)×20%

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

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 g×98%=(50 g+x)×20%

x=195 g

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x×20%

解析:(同上方法)

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 x=245 g

245 g-50 g=195 g

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课堂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200 g 2.6%

[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

[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

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

5000 g×20%=1.19 g·cm-3×x×38%,

x≈2211 mL。

答:需38%的盐酸221l mL。

[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

[板书]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0 g ×98%=x×20%

[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

[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

解:设100 g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13 g x

x=19.6 g,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19.6%。

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

[作业]习题2、4、6、8

板书设计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涉及到体积时:

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4.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注: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杨学刚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20092001112 一、教学的地位及内容 课标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贯彻的新课程标准4.10规定的“阐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的要求。 教材分析: 第一目:市场调节,讲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目:市场秩序,讲的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的条件; 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讲的是市场调节的非万能性和固有的弊端。 三者的内在联系是:市场调节要想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效果必须依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做保证,而即使有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调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资源的有限性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 (2)形成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参与市场,学法、守法、懂法,能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教学策略方法 整体思路:来自生活的报告——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判断运用——课外实践、体验践行,通过这样的过程,综合运用阅读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五、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假期生活即将来临,请同学们分享下假期生活我们要做点啥?为我们的

初中化学 溶液的浓度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根据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课题的重点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课时分配】:2课时 【教材分析】 1.是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溶液,进一步学习并讨论研究物质的方法以及较简单的化 学计算。在数学课上学过百分数、百分比,这有利于学生对质量分数的理解。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概念、重视学生思维过程。要特别强调没有溶解的溶质是不能计算在内、要强调化学计算不能脱离实际,否则没有意义。 2.本课题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从配制的硫酸铜溶液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利用颜色不同区分浓度的大小。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的组成的含义。介绍一种溶液的组成方法,提出一个关系。通过计算、熟悉并巩固对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部分:在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主要通过几种类型的题目来体现。 第三部分:将学习过的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加深两个概念的理解,最后练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生分析】 (1)学生现有的认知是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也知道溶液有浓、有稀。在实际生活中见过一些标有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认识障碍:对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不理解,对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因不理解。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找准量的关系

高中化学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典例在线 Ⅰ.配制480 mL 0.3 mol/L NaOH溶液。具体如下: (1)需 g NaOH。 (2)配制过程中,下列仪器不会用到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250 mL容量瓶C.玻璃棒D.胶头滴管 (3)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容操作:将蒸馏水注入所选的容器中,直到其中液面接近其刻度线______处时,改用 ______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______正好与刻度线______。将瓶塞子盖好,反复______摇匀。 (5)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用字母表示) 。 A.冷却 B.称量 C.洗涤 D.定容 E.溶解 F.转移 G.摇匀Ⅱ.乙同学用18.4 mol/L浓硫酸配制100 mL 3.6 mol/L的稀硫酸。 用100 mL量筒量取20 mL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 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 处。 Ⅲ.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判断下列操作出现的后果。(填“溶液浓度不准确”、“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1)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称取已吸潮的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___。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水:______________。 (3)发现溶液液面超过刻度线,用吸管吸出少量水,使液面降至刻度:____________。 (4)转移时不慎将溶液倒在瓶外:; (5)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一、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xx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够,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确凿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 2.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节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78页钢材使用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1)漫画中钢材为什么那么“忧愁”呢? (2)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可以用哪些手段分配这些钢材资源呢? 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市场调节中是什么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价值规律 教师点评: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市场上某种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就增大,就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源投入。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得手,在指导着生产经营者,使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市场的这种调节作用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能及时、灵敏的反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二、xx得到正常的发挥?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必须有优良的市场秩序,完善的市场规则。 1.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优良的xx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饱和溶液? 2、生活中你是如何比较溶液浓稀的?举个例子: 3、化学中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 g 、0.5g 、2g 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 ml 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过渡】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 【想一想】两杯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怎样比较溶液的稀浓呢? 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

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

输 入设 备 外存储器 控制器 内存储器 输出设备 运算器 CPU 主机 号,列号叫位号,如表所示。01区至09区为各种符号,16区到55区为一级字库,56区到87区为二级字库。88区到94区为空。 1.3 计算机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由一系列电子元器件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联接而成,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1946年冯·诺依曼与莫尔小组合作研制ED-VAC 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方案,其后开发的计算机都采用这种方式。 主要特点: (1) 计算机应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出设备。 (2) 程序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并要按地址寻访。 (3) 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表示。 这五部分之间的联结结构如图,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图,其以运算器为中心。 位(bit ):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即0或1 字节(Byte ):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KB 、MB 、GB 、TB 。单位是210 。 地址:内存被分为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单元存放8位二进制数。可以是程序或数据。每个单元有一编号(称为地址)。 2.计算机软件系统 由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以及各种软件工具等各种软件程序组成。计算机软件指挥、控制计算机硬件系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工作,从而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软件指程序、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的集合,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组成小结

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开机和关机的操作:(1)开机: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2)关机: 先关闭系统,后关显示器。 ?关机后不要立即重新开启计算机,需等待5秒钟。 ?正常状态下,禁止强行关机和重启。 ?除使用USB接口设备外,其它设备均不可带电插拔,违规可能烧主板。 ?安装CPU和各类板卡时,一定要小心,不可用蛮力,违规可能损坏管脚、 接口和焊点。 ?U盘和移动硬盘在拔下前,一定要卸载此设备。如果正在读写数据时拔 下,可能导致数据文件和系统文件丢失或损坏。 ?软盘和光盘一定在指示灯熄灭时弹出。违规可能导致盘和驱动器损坏。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人工智能 1.4 计算机安全 一、计算机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突发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纰漏,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二、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 Internet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集成了防护、监控和恢复这几种技术,主要包括攻击检测技术、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数据恢复技术。 三、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网络病毒就是特指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和破坏的计算机病毒。网络病毒的特点: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计算机系统组成介绍完毕,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为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了解 了解 理解 科目大学计算机基础章Windows基本知识节§1—§6 教学目的1.了解Windows 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关闭; 3.熟悉基本操作界面; 4.掌握资源管理器和控制面板的设置。 教材教学重点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中文输入法

思想政治必修《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市场经济、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的方式、优点与不足,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市场配置优缺点,以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教学重点] 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无限的需求也会产生矛盾,因此需要合理的分配方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起基础性的配置作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市场究竟是怎样配置资源? 二、新课教学 1.市场调节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观看课本78页漫画关于钢材供应与需求的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这就是用市场调节钢材消费的情景。请大家想一想,在这里,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根据什么增加和减少钢材生产与消费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市场上供求状况、价格状况。 教师总结:市场就是通过供求变化、价格变化和人们的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的。 (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市场调节中是什么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怎样发生作用的?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价值规律 教师点评:根据价值规律要求,市场上某种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就增大,就会吸引人们增加这种商品的资源投入,反之,则减少资源投入。 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得手,在指导着生产经营者,使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在全社会范

溶液的配制教案.doc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案 贺德志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102 室 教学目标 知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的量度溶液的基本技能,生物培室培养母液的配 制奠定操作基。 程与方法:掌握溶液物的量度的配制方法 情感度与价:重度与的形成,培养学生、求的科学作。 教学重点 定量分析及相的算;一定物的量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 算方法的掌握;各操作的精度配制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引入 展示片:是我在生活和生中常常用到的溶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祛痰 止咳?),我使用到的些溶液都是配制出来的。 10%NaCl 展示片:是初中我学的配制一定量分数溶液的流程。里以 溶液 100g 的配制例,复一下其配制步。(有3步,第一步是?) 展示片:要把些瓶里的品取出一些量来,是称取方便,是量取方便 生:量取方便(所以厂家已把刻度在些瓶子上刻上去了,我用只要量取 几小格就可,挺方便) :既然量取溶液更方便,所以我就需要一种跟溶液体有关的度表示方式 ——物的量度。 : 同学回写出物的量度算公式。 今天就由同学手配制一定物的量度溶液,想不想 二、新 【任布置】培养室急需100mL mol/L的Na2CO3(相量:106)溶液。 【知准】PPT展示“配制程序例” 1. (黑板上演示)需称量多少克Na2CO3固体 n = cV = mol/L× L = mol m = nM = mol× 106 g/mol = 10.6 g 2.(提示)称好后在什么容器中溶解Na2CO3固体(杯量筒容量瓶) 3. 如何尽可能移溶(用蒸水洗杯和玻璃棒2-3 次) 4.用什么的器来定容溶液(杯量筒容量瓶) 5.如何确保溶液的最体 100mL(平,液体凹液面最低与刻度相切)教引学生察 容量瓶的构造、特点。 【技能准】①使用前要是否漏水,并用蒸水洗。②不能用作物反或溶 解或稀的容器,溶液需冷却后才能移到容量瓶中。③不能期存放溶液。 【学生操作】配制一定物的量度的溶液。 1.取任 分成 4 个小,每取一个任 2.清点所需器和品: 3.行任:照教材上的操作提示,操作体一次。 【操作后交流】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评分: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C B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实验仪器】其中玻璃仪器()【实验药品】NaCl、蒸馏水 实验Ⅰ配制100mL1.00 mol/L的NaCl溶液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为g。(写出计算式:)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g。 3.溶解:把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中,用量筒量取ml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注:主要仪器介绍---容量瓶 1.容量瓶是细颈平底玻璃瓶,瓶上标有、和,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常用规格有: mL、 mL、 mL、 mL、 mL等。为了避免在溶解或稀释时因吸热、 放热而影响容量瓶的容积,溶液应先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并冷却至室温后,再将其转移到容量瓶中。 3.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4.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漏):加水-塞塞-倒立观察-若不漏-正立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 ②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③不能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规格⑤使用时手握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考虑温度因素

实验Ⅱ用98%浓硫酸配制500mL 2.00mol/L稀硫酸 实验用品:实验仪器: (一)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mL。(写出计算式:) 2.量取: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3.稀释:。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实验Ⅲ配制480mL 4mol/L NaOH溶液 (一)实验步骤:(选择容量瓶的规格:mL) 1.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g。(写出计算式:)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时,应注意 3.溶解:把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中,用量筒量取ml蒸馏水溶解。 4.移液:待溶液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下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7.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 8.装瓶:将配制好的试剂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 思考与讨论: 1.比较上述三个实验的步骤,交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2.溶液的溶质:所加的物质一定是溶质? 如:用Na2CO3·H2O配制溶液 温馨提示:实验方案设计包括的内容(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仪器〈装置〉、药品及其规格等)【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数据等记录及其结果分析】【问题和讨论】(试验设计的评价及改进意见)练习: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及反思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昆一中西山学校李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2)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3)分析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及设置事例分析的过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辨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难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提问法、事例分析引导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国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水资源,还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土

地资源、人力资源等也都是有限的,面对有限的资源和人们无限的需求,任何国家都会考虑如何配置资源的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进行新课 1、市场调节 提出问题: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学生活动:自读P79第二自然段了解并回答------计划和市场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设置疑问:是不是有市场存在就是市场经济?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经济?学生进行区分巩固:市场经济不是有市场存在就是市场经济,主要看谁发挥主要作用。我国是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主要调节资源的作用,因此是市场经济。 导入下一环节: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如此配置资源有何优点? 材料展示:云南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以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的云南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奇异性及多重景观组合优良的特点。不仅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而且以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奇异多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分析思考: (1)材料中,人、财、物等资源是怎样流动的?(学生分析供求关系及价格因素) (2)面对激烈的竞争,资源又是怎样流动的?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练习计算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导入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溶液、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2.溶液粗略地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同学们有哪些办法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学生讨论) 学生1 可以尝,根据味道的重轻(无毒的溶液). 学生 2.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追问:谁最可行? 学生3.化学药品一般不能尝,哪怕无毒,此方法不常用,学生2可以通过观察颜色来区分溶液浓和稀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克、1克、2克无水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结论:有色溶液可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教师引课:有色溶液可通过颜色粗略区分溶液的浓稀,无色溶液显然不行,有没有更好的、较准确的方法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数学上可用什么? 学生:有数字。 师:太好了,数字可较准确知道溶液地组成,这个数字叫百分比,化学上可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看书42页,找概念 学生:(齐读)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活动二:将实验9-5,9-6中计算填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溶液是浓还是稀,感受数字的好处,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授课教师:

计算机概述 课型先理论,后上机(上机:理论=1:1)课程性质通识必须课教学时间地点周一1、2节周二1、2节博文楼204教室 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计算机的发展 1.3 计算机的分类 1.4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 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和计算机系统基本概念的普及,使学生产生对计算机基础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计算思想;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冯氏计算机的计算流程 教学资料多媒体电子教室,黑板,粉笔等教学基础设施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备注 引入教学内容 由于上机课已经对课程进行了简介,所以理论课直接进入授课过程 新授内容 详见演示文稿 一计算工具与计算机的发展 1 数字的诞生与演变 ?中国古时数字演变 ?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数字简介 2 中国古代计算工具算筹与算盘简介 ?算筹的基本印象 ?算筹的加减运算 3748+289 4231-789 ?苏州码子简介

?算盘的产生 3 机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Napier算筹和格子计算思想 ?帕斯卡加法器 ?莱布尼茨乘法器(二进制发明人) ?杰卡德提花机(编程思想的诞生)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1 计算机之父查尔斯·巴贝奇 2 巴贝奇的差分思想 ?一次差分、二次差分概念 ?差分常数 ?计算实例——计算y=x^4的差分表 3 冯诺依曼体系的确立 ?冯氏计算机体系的核心思想 ?计算机系统的分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4 冯氏计算机的计算流程写一遍学生计算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练习题

例 1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A.标准状况下,1mol 22.4L B.1mo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体积也都约为22.4L 24 转移电子数为1.204 ×.在常温常压下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 1molH10C2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例 2 在一密闭气缸中,用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左边充有N,右边充有H和O的混合气222体,在20℃时,将右边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原来温度,若活塞原来离气缸1 ,反应后静止于气缸的正中(忽略水蒸气),则原来H和O 的体积比左端的距离为总长的 224

为() (B)5:4(C)7:2(D(A)4:5)2:1 例 3 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2.4ab22.4ac22.4bc 22.4b LL A.L L D.C. B. cN acN bN aN AAAA 例 4 按体积比为4:2:3 所组成的N、O、CO,混合气体100g 在标况下体积为___L。222 例 5 体积为1L干燥容器中充入1.082。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HCl 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0.75L(C)0.5L)(A0.25L(B)(D)1L 例 6 相同质量的钠、镁、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 为__________;如果这三种金属各取等物质的量,也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_________________ 。若Na、Mg、Al 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作用,产生相同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高一2组江文娟 一、教学的地位及内容 本框题位于《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本单元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是正确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所以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学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 教材分析: 第一目:市场调节,讲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目:市场秩序,讲的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需要的条件; 第三目: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讲的是市场调节的非万能性和固有的弊端。 三者的内在联系是:市场调节要想实现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效果必须依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做保证,而即使有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调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市场调节存在的弊端、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资源的有限性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 (2)形成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参与市场,学法、守法、懂法,能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市场秩序和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教学策略方法

溶液的浓度教案(定稿)

《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的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推理,归纳出有关的计算式; 通过对配制溶液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等方面的意义; 养成仔细观察和比较实验现象的习惯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简单计算及其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三、 教学难点: 有关计算式的归纳及配制溶液的问题讨论 [教学方法]探究、比较、练习、归纳等 [教具准备]仪器: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 试剂:硫酸铜溶液、NaCl 、水 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引出浓度,建立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 1、 图片引入:①人不会下沉的海水说明什么? ②比较硫酸铜溶液的浓稀?颜色的深浅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交流活动结果 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溶液中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 学生活动:甜度(浓度)的思考? 教师提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示溶液的浓度? 思考1、计算九(7)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思考2、九(7)班男生平均体重120斤,女生平均体重100斤,男生平均体重占全班总体重的百分比是多少 思考3、计算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 教师提问:分析以上的计算式比较有什么共性? 溶剂溶质m m 溶液溶质m m 100%?=全班人数 男生人数男生人数%% 100??=全班总体重男生平均体重男生人数男生平均体重百分数%1004%4 ?=CH H H

学生活动:归纳溶质质量分数这一概念 1、质量分数计算即是﹖局部占﹖整体的百分比的关系。 2、得出结论: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100% 3、数学表达式 :%100%?= 溶液 溶质m m C 4、溶质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教师过渡]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往往需要精确地知道一定量的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所以科学上规定了很多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方法。然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也可以说成是溶质质量分数) 1) 质量百分比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2) ppm 浓度(表示极稀溶液中溶质含量) 例如:H 2SO 4对鱼的致死浓度是0.000625% 人们常用ppm 浓度来表示这类极稀溶液中溶质含量。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表示(10-6)即6.25ppm 3) 体积比浓度(配制1:4的硫酸溶液,指1体积的硫酸和4体积的水混合配制而成) 4)摩尔浓度 教学环节(二):根据概念进行辨析并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简单计算 (一)概念辨析1、 计算这三种溶液形成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分数)都是多少? 图片展示:10%葡萄糖注射液 思考:10%是什么含义 能否从溶质、溶剂、溶液量的角度来分析 展示饼状图: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每100克的注射液中,10克是葡萄糖,而其余90克是水。 概念辨析2、某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190g 水中溶解了10g 氯化钠 B.在95g 水中溶解了5g 氯化钠 C.在100g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5g 氯化钠 D.在100ml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5g 氯化钠 概念辨析3、把20克食盐放到50克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20℃,SNaCl=36g/100g 水) 根据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剂 溶质 m m S =100 强调:形成的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完全溶解在水里的固体质量) (二)、完成不同质量的糖块放入不同质量的水中形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求算 % 100%?+= 溶剂 溶质溶质m m m C % 100%?+=溶质 m m m C

计算机基础12

单项选择 结构化程序设计常用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A、层次、关系、网状 B、顺序、选择、循环 C、自顶向下、模块化、逐步求精 D、输入、处理、输出 答案: B 将十进制数169转换成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分别是()。 A、1010 1011和A9 B、1010 1001和A9 C、1010 1101和A8 D、1010 1001和B9 答案: B 我国的中国科技网、教育科研网等网络属于典型的()。 A、广域网 B、局域网 C、Internet D、Intranet 答案: A 假定有关系R与S,运算后结果为W,若关系W中的元组既属于R,又属于S,则W为R和S()运算的结果。 A、差 B、交 C、投影 D、并 答案: B 下面关于内存储器(也称为主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AM和ROM在断电后信息将全部丢失 B、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相比,存取速度快、单位存储容量的价格贵 C、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是统一编址的,字是存储器的基本编址单位 D、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相比,存取速度慢、价格便宜 答案: B 软件工程三要素是()。 A、方法、工具和过程 B、思想、过程和编程环境 C、方法、工具和测试 D、思想、方法和工具 答案: A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视频播放软件的是()。 A、超级解霸 B、QuickTime Player C、QQ影音 D、Authorware 答案: D 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 A、人工智能 B、信息处理 C、过程控制 D、科学计算 答案: B Windows 7"桌面"指的是()。 A、某个窗口

B、全部窗口 C、整个屏幕 D、活动窗口 答案: C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装机注意事项() A、释放静电 B、不可粗暴安装 C、防止液体进入计算机内部 D、必须带上绝缘手套 答案: D 下列选项()不能插入到Excel 2010工作表中 A、图片 B、工作表 C、单元格 D、工作簿 答案: D 在PowerPoint 2010中,可以在一个演示文稿中应用()模板。 A、2个 B、1个 C、任意多个 D、4个 答案: B TC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A、进行数据分组 B、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C、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D、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答案: B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组成元件是______。 A、集成电路 B、电子管 C、晶体管 D、继电器 答案: B 办公室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大应用领域,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________。 A、辅助设计 B、实时控制 C、数据处理 D、科学计算 答案: C 软件是指_______数据和文档。 A、程序 B、开发方法 C、开发技术 D、图形 答案: A 下面关于优盘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优盘多固定在机箱内,不便携带 B、优盘有基本型、增强型和加密型三种 C、优盘的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 D、断电后,优盘还能保持存储的数据不丢失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知识复习: 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棒。步骤为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2.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10%的NaCl溶液是指什么?每100克NaCl溶液含溶质10g 1mol/L的NaCl 溶液是指什么?1LNaCl溶液含溶质1mol 知识学习: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1】原理:由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可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确定的量为溶质和溶剂。 思考:我们根据题中条件能否算出水的量(质量或体积)。如何确定溶液的体积? 【2】所用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专用仪器:容量瓶 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 (1)构造:梨形、平底、细颈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有一个塞子,且用绳子钓着,说明每个都有自己的原配) (2). 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4). 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②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④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容量瓶的使用:容量瓶是用来的仪器,常用的规格有 。上面标有:、、。容量瓶在使用前要先查漏。其方法是加入适量水,盖好玻璃塞,倒转180°,查看是否漏水;再旋转塞子,再重复。【4】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g。 ②称量:用称量NaCl固体。(固体称量用天平,液体则用量筒) 称量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调零 ②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 ③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④镊子夹取砝码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⑤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 ③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加快溶解。 溶解中应注意事项:(固体要先溶解,液体要先稀释;都要却至室温再移液) a)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解时加水不要太多 b)应当注意搅拌时沿着一定的方向 c)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底和烧杯壁 d)不要把玻璃棒放在实验台上,以免引入其他杂质 ④转移:(溶液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杨桦【课程标准】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学习了前三单元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尤其是本课内容与第一单元价值规律部分知识的联系较为紧密,因此本课可以以教师问题式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框,主要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优势和意义,同时指出单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提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经济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一框内容。【学习目标】 1、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能够阐释分析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机制原理。 2、发现单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理解用法律和道德手段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3、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树立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优点及局限性 【教学难点】 用法律和道德手段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及措施 【教学方法】 启发式、问题引导式、探究式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在郑州“打车”难),激发学生的共鸣,播放视频《郑州“打车”为何如此之难》。 问题一:造成郑州“打车”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1)交通拥堵,司机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不愿意去拥堵的路段; (2)司机交接班时“打车”难; (3)近年来出租车数量增长速度缓慢等。 问题二:从1999年到2013年,郑州市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从210万增加到460万(不含流动人口),翻了一倍还多,而出租车的数量从10607辆只增加到10608辆,14年间仅增加了1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现有出租车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郑州市市民的出行需要,更何况郑州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流动人口数量较多,对出租车的需求大,出租车少和人们需求大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 问题三:怎样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教案.doc

《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它是一门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也是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属于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计算机教育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结合本专业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奠定度好的基础。 课程重点: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基础,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包括Windows的使用、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和网页制作的初步知识等)。 课程难点: 计算机理论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的概念,软件工程的概念,数据压缩的概念等。 能力培养要求: 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索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时安排: 本课程教学学时共计36,其中:课堂讲授学时:18;上机实验学时:18。

一、第1单元教学方案 1.教学单?元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 2.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 ?计算机中信息编码方式。 ?数据压缩。 3.教学重点: ?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代码的意义。 ?各种信息的编码思想以及基本方法。 ?数制与数制间的转换方法。 ?Ascn码的意义。 ?中文汉字国标码、机内码、区位码、输入码。 ?多媒体信息的采样、量化与编码以及主要的相关技术指标。 ?多媒体信息二进制编码容量计算方法。 ?数据压缩的意义;日适应模型压缩法、非均匀量化压缩法、游程长度编码压缩法的思想。 4.教学时■间分配:课堂讲授3学时。上机实验2学时。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典型图片展示;典型例题讲解。结合实验熟悉计算机及中文录入方法。 6.课后作业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