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手册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手册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手册
计量地理学实验报告手册

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

实验指导手册

余珊编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球信息科学系

第一部分实验课程的一般要求

一、课前准备

(1)上课前应阅读本指导手册中相应的实验课程部分,明确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2)根据实验内容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弄清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实验能顺利完成。

(3)按本指导手册中的要求,在课前淮备好上机所要完成的题目。

二.上课须知

(1)遵守课堂纪律,注意聆听指导教师的讲解。

(2) 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应按指导手册的规定进行,如遇问题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提出。

(3) 实验过程中的仪器故障必须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可随意自行处理。

(4)不得随意删除计算机中操作系统或安装软件。

(5)记录实验过程中结果和现象。

三、课后要求

(1)实验完成后,要检查计算机是否正常关机。

(2)及时填写完实验报告并上交给指导教师方可离开实验室。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与软件、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以及结果分析等。

第二部分实验项目

实验一地理数据分布的特征

1.实验目的

(1)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求取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直方图及其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变差系数等特征值

(2)提高学生的编写程序的能力

2.实验学时

3学时

3.实验仪器与主要软件

硬件:计算机。

软件:高级语言软件

4.地理数据统计特征的算法

(1)地理数据分布的全距

R=Xmax-Xmin

(2)求组数

n=1+3.32lgN N为样本容量

(3)求组距h=R/n

(4)求频率分步直方图

(5)求平均数

(6)求中位数

(7)求标准差和变差系数

5.实验内容

以下表作为调试数据,编写程序求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直方图和特征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5.79

6.09 6.05 6.07 6.05 6.16 6.10 6.09 6.01 5.92

6.05 6.03 5.96 6.00 5.87 6.03 6.18 6.13 5.97 5.90

5.98 5.88

6.18 6.08 6.10 6.03 6.01 6.03 6.11 5.97

6.09 6.00 6.00 6.10 6.10 6.09 6.01 5.97 6.20 5.89 6.00 6.06 5.97 5.97 6.06 6.04 6.24 6.00 5.92 6.09

5.98

6.10 5.93 6.06 6.00 5.98 5.96 5.93 6.07 6.24

6.08 6.07 5.88 5.97 6.03 6.00 5.86 6.02 6.04 6.05

5.92

6.08 6.28 6.04 6.05 6.15 5.95 6.10 6.07 5.96

6.10 6.01 6.10 6.03 6.00 6.05 5.86 5.96 6.35 6.17 6.04 6.07 6.06 6.04 6.13 6.00 6.18 6.2 5.81 6.01 5.98 6.06 6.01 5.92 6.14 6.01 5.98 5.98 6.08 6.11

5.98

6.01 5.84 6.06 6.11 6.29 6.05 5.84 6.19 5.89

6.06 6.06

6.实验结果

给出正确的程序清单,并给出以上的数据运行程序给出正确的结果

6.成绩评定

根据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实验二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显著性检验1.实验目的

(1)巩固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步骤

(2)用高级语言编写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程序并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程序2.实验学时

3学时

3.实验仪器与主要软件

硬件:计算机。

软件:高级语言软件

4.程序的算法与内容

根据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现以下表地理数据为例,介绍具体的算法步骤

X 5 4 3 8 4 7

Y 9 7 7 15 6 13

第一步选择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根据地理数据可以得坐标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可知道,此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应选为指数型,即y=ab x

第二步线性化处理

两边取对数可得:

lny=lna+x 令lny=Y,lna=A,lnb=B,则Y=A+Bx

第三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B=LxY/Lxx A=Y-BX

求得b=exp(B) a=exp(A)

第四步显著性检验

R2=1-Q/Lyy

5.实验结果

给出正确的程序清单,并以上给出数据运行程序给出正确的结果

6.写出实验报告

结合实验内容与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7.成绩评定

根据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实验三用SPSS完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实验目的

(1)巩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步骤

(2)用SPSS完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2.实验学时

3学时

3.实验仪器与主要软件

硬件:计算机。

软件:SPSS软件

4.实验内容与步骤

某一国家某一经济区内木材生产指数Y(以1995年为100)受该区森林蓄积量指数

X1、木材价格指数X2和运输距离指数X3的影响,如下表,试建立其三元线性

回归模型,并检验其有无实际意义。

编号 1 2 3 4 5 6 7 年份1991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X1 X2 X3 Y 95.5

84.7

30.4

88.4

102.1

103.7

62.0

90.7

97.7

110.9

82.1

95.4

100.0

100

100

100

105.2

100.6

114.0

107.9

101.5

114.7

125.2

108.7

99.3

113.9

140.2

105.5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上表的地理数据为调试数据,用SPSS软件具体步骤

1、单击”开始”菜单,选择”程序”子菜单中的”spss for window”菜单项,在其子菜单中,单击”spss 13.0 for windows”,打开spss data editor窗口

2、选择菜单FILE---NEW ----DATA,建立数据文件

3、选择菜单analyze —Regression -Linear ,并把因变量与自变量选到Dependent与Independent框中,在Method中选择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进入方式(如Enter ,(普通回归法)如下图所示:

4、单击Statistics(统计)按钮,在Estimates(估计,一般回归系数和标准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Confidence Intervals (信赖区间,输出一般回归系数的95%可信区间),Model fit (模型拟合,模型检验,给出相关系数)),Descriptive(描述,输出每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样本容量、相关系数等)前打勾,如下图所示:

5、单击Plots(绘图)按钮,选择变量分别移入Y 与X边上的矩形框中,在Produce all partial

plots(产生所有的偏差图)前打勾,如下图所示:

最后按确定按纽。

5.实验结果

按以上命令输入,并以上给出数据运行,输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6.写出实验报告

结合实验内容与步骤写出实验报告。

7.成绩评定

根据系统设计及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实验四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某一行政区域的经济综合状况进行评价

1实验目的

(1)巩固地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

(2)用SPSS软件完成地理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2.实验内容

(1)挑选影响某一区域的经济状况的指标

(2)用主成分分析剖析出影响区域经济状况的主要指标,并对该区域的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排序

(3)用主成分剖析出的指标,用聚类分析对区域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价,并对每类的经济综合状况进行评价

(4)结合本题,谈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方法如何结合使用来分析问题。

3.实验学时

6学时

4.设备和数据

硬件:计算机。

软件:SPSS软件

数据:经济统计年鉴某一区域的经济指标数据

5.实验步骤

以某一区域的经济指标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

(1)单击”开始”菜单,选择”程序”子菜单中的”spss for window”菜单项,在其子菜单中,单击”spss 13.0 for windows”,打开spss data editor窗口

(2)选择菜单FILE---NEW ----DATA,建立数据文件

1、主成分分析的命令如下:

Analyze

Data Reduction

Factor

Variable(s):加入主成分的变量

得到如图:

选Descriptives(描述)进入对话框

Initial Solution (初始解打勾,包括原变量的公因子方差、子变量数目相同的因子(主成分)、各因子的特征值及其所占方差的百分比和累积百分比)

KMO and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KMO和球形Bartletts,主要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打勾

如下图:点击继续,

Extraction选项,进入对话框

选择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主成分分析),

点击Correlation Matrix(相关矩阵)与Unrotated factor solution,(因子未旋转时的解)并在Eigenvalues over(特征值超过)里填 1,在Maximum iterations for convergence (收敛的最大迭代数)里填25,点击继续

点击Rotation 选项,跳出对话框,在Method中选Equamax(平均正交),在Rotated Solution (旋转结果)中打勾,在Maximum iterations for converence(收敛的最大迭代数):里填25,点击继续

点击Scores选项,跳出对话框,在Save as variables(另存为新变量)打勾,在Method 中点击Regression(回归分析)

点击继续

点击Options选项,跳出对话框,在Missing Values(缺失值)中选选Exclude cases listwise(排除因变量或自变量有缺失值的观测量)

,在coefficient Display Format(系数显示格式)中,改Suppress absolute values less than (压缩绝对值小于,只列出大于某一值的因子数)为0.30,

点击继续如下图:

2、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命令如下:

Analyze

Classify

Hierarchical cluster

Variable(s):加入聚类的变量

在lable cases by 中加入城市名称。在Cluster(聚类)中选case(观测量)。在Display中选Statistics (统计量)与Plots(绘图),如下图:

点击Statistics,进入对话框选Agglomeration Schedule(聚类状态表,显示聚类过程的每一

步),点击继续

点击Plots,选Dendrogram.(系统树图),在Icicle(冰柱图)中选All clusters(所有聚类,显示聚类过程的冰柱图)),在Orientation(方向)中,选Horizontal(垂直), 点击继续,

5、点击Method,选Cluster:Between Groupslinkage(组间距离法),在Measure(测量):中,间距,选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欧式距离平方)

点击继续,并点击确定

6.实验结果

按以上命令输入,并给出数据运行,输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7.写出实验报告

结合实验内容与步骤写出实验报告。

第三部分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一地理数据分布的特征

实验报告

日期:班级:姓名:学号:实验项目成绩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及软件

程序清单

运行结果及分析

实验二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显著性检验

实验报告

日期:班级:姓名:学号:实验项目成绩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及软件

程序清单

运行结果与分析

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显著性检验

实验报告

日期:班级:姓名:学号:实验项目成绩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及软件

运行结果与分析

《计量地理学》作业论文

《计量地理学》期末作业 课题: 《主成份分析法在甘肃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姓名:贾斌学号:2012141234 专业:地理科学班级:1202 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 学期:2013至2014 学年第一学期

主成份分析法在甘肃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贾斌 (地理科学1202 2012141234) 摘要:本文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包括4个方面26个指标的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对甘肃省14个中心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求出无量纲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及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为初始因子的主成分变量,并计算出各主成分分值及综合分值。最后根据综合分值对甘肃省14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1. 引言 甘肃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甘肃省的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贫困面大,甘肃省又是少数民族广泛聚居的地区。甘肃各中心城市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而且也关系到地区稳定与建立和谐社会等问题。因此研究甘肃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具有对于促进甘肃省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所谓“中心城市”是指所处区域内经济比较发达、功能相对完善,对区域外的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具有吸纳力,对区域内其他城市及农村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力的城市[i]。中心城市以其地理位置、规模大小、辐射范围、影响程度及吸纳能力等的不同,区分为世界级中心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等等[ii]。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区域开发的重要依托,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着它的区域带动力。评价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对于规划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等级、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城市产业链等具有基础意义。 目前对中心城市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观赋值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非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另一类是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主观赋值法是由相关专家根据主观经验评判给分或给出相关指标的权系数,然后加权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主观赋值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缺点是人为干扰因素多,尤其是在指标较多时,很难确定指标权重客观赋值法是根据客观对象构成要素的因果关系设计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采集原始数据,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指标权重,然后加权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客观赋值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主观赋值法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也可以在不损失有价值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简化或结构简化。近年来,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 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就是将数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随着生产发展得需要与科学技术得进步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得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得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得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得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得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得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得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得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得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得基本特征:P19 (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就是数学得基本特征;地理数据得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就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定量化研究得前提,就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得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得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得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得数据误差;

(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得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得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得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按照一定得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①求极差R(全距):R=X max -X min (一组数据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②确定组数n:组数得多少就是根据样本容量得多少确定得,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可用Sturges 公式计算:n=1+3、32lgN 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 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得数值。第一组下限y=X min -?h;第一组上限= 下限+组距 ⑤计算组中值:m=(上限+下限)/2 集中化指数就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得集中化程度得指数。 R M R A I --= A ——实际数据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R ——均匀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M ——集中分布时得累计百分比总与。 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上取值。 4、简述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得指标P25 ①平均值:指所有数据得与与样本总量得商,并分为分组得平均数与未分组得平均数。

计量经济学实训

经济计量建模实训课程设计 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发展,服务业同样保持快速发展。20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同比提高四个百分点。同时指导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要将提高服务业比重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第一目标;服务业的发展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服务业“走出去”战略等等。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而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重之重。在此情况下对我国服务行业的研究分析和预测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无论是对我国制定产业政策、发展国民经济还是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利于服务各行业的人员把握服务业的理论及其发展方向,从而能利用有关服务业的各种理论对我国的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尝试运用宏观定量的实证分析方法,并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应用Eviews分析工具,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经济数据进行经济计量分析,估计确定国民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状况、服务业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服务贸易赚取外汇的显著性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从而帮助分析宏观主体以及个体面对服务业发展及创业作出相应决策。并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服务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揭示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构建相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服务业不同因素对于国民经济的关系。同时根据模型,分析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服务业发展情况概述及相关理论 1.1服务业发展历程 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继商业之后产生的一个行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扩大了人们的经济交往。为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人的食宿、货物的运输和存放等问题,出现了饮食、旅店等服务业。服务业最早主要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随着城市的繁荣,居民的日益增多,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离不开服务业,而且服务业也逐渐转向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为主。社会化大生产创造的较高的生产率和发达的社会分工,促使生产企业中的某些为生产服务的劳动从生产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如工厂的维修车间逐渐变成修理企业),加入服务业的行列,成为为生产服务的独立行业。 服务业从为流通服务到为生活服务,进一步扩展到为生产服务,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服务业的社会性质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为奴隶主和封建主服务,大多由小生产者经营,因而具有小商品经济性质。资本主义服务业以盈利为目的,资本家和服务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社会主义服务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是真正为全社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服务的行业。 “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等主要服务 1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 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 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 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答案:D 参考课本P281页 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二、填空题 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答案:越大、越小参考课本P43页 2.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参考课本P27页 3. 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 答案:g1>0、g1<0,参考课本P33页 4. 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_________与______来描述。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 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 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 1.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 3.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 (一)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 (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二)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三)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 (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 4.洛伦兹曲线P31 5.集中化指数P32 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 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介于0.2—0.3 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实验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学时:14学时 二、课程简介 计量经济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经济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实验教学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必须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分析能力,掌握一至两种计量经济学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软件的运用,达到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比较简单的经济问题的目的。同时,实验课程的开设也有利于学生立足于实际工作和社会需要,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 三、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实验课程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对现实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

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要求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按实验内容,认真严肃地对待实验,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设法解决,或与老师、同学商讨,每个实验项目结束后写好实验报告。 (2)学生的实验报告要反映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总结等内容。 四、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

五、实验指导、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实验指导及评价体系 1.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实验指导教师可作个别解答;对多数学生都有的问题,在课堂上演示说明。 2.实验评分(100分)的70%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报告评定。其余的30%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到课情况、课堂抽查、学生做实验认真和规范化程度给予综合评分。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该课程考核包括由平时与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平时成绩由实验考勤情况、及实验报告撰写二部分构成,所占分值分别为30%和70%。 六、实验指导(参考)书

关于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 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

计量地理课后题答案

计量地理课后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

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

计量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第三节计量地理学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来源说明 第三章地理数据处理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分布测量 第四章相关分析方法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计算问题 第二节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 ●拟合优度的度量 ●方程显著性的假设检验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模型预测 ●实际应用 第六章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 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 趋势面分析应用实例第七章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第一节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距离的计算 第三节直接聚类法 第四节最短距离聚类法 第五节最远距离聚类法 第八章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三节应用案例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趋势拟合方法 第四节季节变动预测 第十章AHP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 第二节分析过程 第三节计算方法 第四节方法评价 第五节应用案例 第十一章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主成分分析的软件实现 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题型与分数: ?一、名词解释题:(共10题,每题2分)?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5分) ?三、计算题:(共3题,每题5分) ?四、分析题:(共1题,每题10分) ?五、应用题:(共2题,每题10分)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定点观测数据、遥感观测数据等。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是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样品或模拟环境动力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样品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全面统计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测量统计数据等。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 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的实质是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通过对“整体”和“大容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揭示复杂地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和寻求新的地理系统理论。 平均数 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指标中最重要的一种指标,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一般地,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两种类型,能反映出同质总体和样本数值的平均水平和一个数列的数值的“集中趋势”。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或人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平均递增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中位数 中位数也称中央值,是地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中间的那个数值。 众数 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次数)最多的数。它也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极差 极差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 { min } { max i i i i x x R- = n n g x x x = 1 r x=-

eviews实验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 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Eviews的基本操作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内容: (1) 实验二:Eviews的常用函数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 实验目的 (6) 实验内容 (6) 实验三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8) 实验目的 (8) 实验内容 (8) 实验四序列相关的检验与修正 (13) 实验目的 (13) 实验内容 (13) 实验五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修正 (18) 实验目的 (18) 实验内容 (18) 实验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求解 (22) 实验目的 (22) 实验内容 (22)

实验一 Eviews 的基本操作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 实验目的: 1、熟悉Eviews 的窗口与界面 2、掌握Eviews 的命令与菜单的操作 3、掌握用Eviews 估计与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实验内容: 1、启动Eviews 双击Eviews 图标,出现Eviews 窗口,它由以下部分组成:标题栏“Eviews”、主菜单“File ,Edit ,…,Help”、命令窗口(空白处)和工作区域。 图1-1 2、产生文件 Eviews 的操作在工作文件中进行,故首先要有工作文件,然后进行数据输入、分析等等操作。 (1) 读已存在文件:File →Open →Workfile 。 (2) 新建文件:File →New →Workfile ,出现对话框“工作文件范围”,选取或填上数据类型、 起止时间。OK 后,得到一个无名字的工作文件,其中有:时间范围、当前工作文件样本范围、filter 、默认方程、系数向量C 、序列RESID 。 在主菜单上依次点击File/New/Workfile ,即选择新建对象的类型为工作文件,将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所示),由用户选择数据的时间频率(frequency )、起始期 工作区域

计量地理 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

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精编)计量经济学(文科)实验指导书

(精编)计量经济学(文科)实验指导书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Eviews软件的基础知识1 实验二数据处理6 实验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与预测12 实验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28

实验一Eviews 软件的基础知识 【实验目的】 了解Eviews 软件的基本知识及操作对象,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1.了解Eviews 软件的安装; 2.熟悉Eviews 软件窗口和菜单的基本功能; 3.学会建立、保存和调用Eviews 的工作文件。 【实验要求】 在完成实验报告时,全班必须使用统一来源的数据资料。 【实验步骤】 一、Eviews 软件的安装 方法一 1 准备好Eviews 的安装盘,确保第一张盘没有写保护。 2 运行Window 程序,将其他应用程序关闭。 3 在光驱中插入安装盘。 4 在提示下依次点击“下一步”,安装完成,最后给出安装成功的信息: 方法二 1 由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端发送Eviews3软件至学生端 2 接收到后,解压缩至当前文件夹 3 双击setup ,重复点击 next 二、Eviews 窗口简介 1.Eviews 1.1)。 图1.1 2.主菜单说明: File:有关文件的创立(New )打开(Open ),保存(Save/Saveas ),关闭(Close ),程序

运行(Run)等,选择下拉菜单中的Exit将退出Eviews软件。 ●Edit:通常情况下仅提供复制(Copy)功能,应与粘帖(Paste)配合使用,对某些特定窗口,如查看模型估计结果的表达式时,可对窗口中的内容进行剪切(Cut),删除(delete)等工作选择(Undo)表示撤消上步操作。 ●View和procs:两者的下拉菜单的项目,随着当前的窗口不同而改变,功能也随之变化,主要涉及变量的多种查看方式和运算过程。 ●Quick:提供快速分析过程,包括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以及各种重要的检验。 ●Options:系统参数设定选项。与一般应用软件相同,Eviews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如窗口的显示模式,字体,图象,电子表格等都有默认的格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Optios下拉菜单中的项目对一些默认格式进行修改 三、工作文件的创建、保存及调用 (一)工作文件的创建: Eviews要求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必须在特定的工作文件(Workfile)中进行,所以在录入和分析数据之前,应创建一个工作文件。 1.菜单方式 (1)在主菜单中选择File/New/Workfile(图1.2)。 图1.2 出现下面窗口(图1.3) 图1.3 注:各种时间频率对应的日期格式 ●Annual1990,2000 ●semi-annual1990:1,2000:2 ●quarterly1990:1,2000:3 ●monthly1990:1,2000:6,2000:12 ●weekly/daily月:日:年(美国格式) ●undatedorirregular1,50

计量地理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点击这里 1. 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1)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2)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 6. 对表2.4.1 中的分组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3) 7. 查阅2011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3) 8.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GDP 数据如下表所示。 (7) 9.如果我们在作罗伦次曲线时,不是把某要素各组分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序, (13) 11. 根据第10 题中的数据,计算锡尔系数L 指标和T 指标。 (21)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 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

计量地理学题库

计量地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

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 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

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 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D.层次总排序 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B.结点数目C.网络中亚图数目D.回路数

计量经济学实验操作指导(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试验 (完整版) - —李子奈 ?目录 实验一一元线性回归5? 一实验目得.................................................... 5二实验要求. (5) 三实验原理5? 四预备知识5? 五实验内容5? 六实验步骤 (5) 1、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数据 (5) 2、数据得描述性统计与图形统计:............................. 7 3、设定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8? 4、模型检验:.............................................. 8 5、应用:回归预测:9? 实验二可化为线性得非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受约束回归检验及参数稳定性检验 (12) 一实验目得:12? 二实验要求 (12) 三实验原理 (12) 四预备知识.................................................. 12五实验内容12? 六实验步骤13? 实验三多元线性回归 (14) 一实验目得................................................... 14三实验原理15? 四预备知识.................................................. 15五实验内容................................................... 15六实验步骤15? 6、1 建立工作文件并录入全部数据15? 6、2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15? 6、3 结果得分析与检验16? 6、4参数得置信区间16? 6、5回归预测 (17) 6、6 置信区间得预测18?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 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 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 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 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 (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 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 (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 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 (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 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 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名词解释 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 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_2

计量经济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Eviews软件,熟悉软件建立工作文件,文件窗口操作,数据输入与处理等基本操作。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学会用Eiews 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本实验使得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利用Eiew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能够对输出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选用美国金属行业主要的27家企业相关数据,如下表,其中被解释变量Y表示产出,解释变量L表示劳动力投入,K表示资本投入。试建立三者之间的回归关系。 【实验内容及步骤】 1.数据的输入

STEP1:双击桌面上Eviews快捷图标,打开Eviews,如图1. 图1 STEP2:点击Eviews主画面顶部按钮file/new/Workfile ,如图2,弹出workfile create对话框如图3。在frequency中选择integer data,在start date 和end date 中分别输入1和27,点击OK,出现图如4画面,Workfile 定义完毕。在新建的workfile中已经存在两个objects,即c和residual。c 是系数向量、residual是残差序列,当估计完一个模型后,该模型的系数、残差就分别保存在c和residual中。 图2

图3 图4 STEP3:在workfile空白部分单击右键,选择New object,在Type of object 中选择Series,将该对象命名为Y,如图5.单击ok,得到图6。

图5 图6 STEP4:双击图6中的图标“y”,得到如下图7,是关于序列“y”的工作表。点击表示命令栏中的“Edit+/-”即可进入数据输入状态,利用给定的数据逐步输入27个数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