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至祭祀礼仪

冬至祭祀礼仪

冬至祭祀礼仪

【篇一:礼仪习俗(整理)】

四、礼仪习俗

(一)概述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

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

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

治之本”。

(二)分条列举解说

【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

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

清代才宣告结束。

【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

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

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对先师先圣的祭祀】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

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

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南北朝时,

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

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

产物。

【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

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诞生礼】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

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

都参加。汉魏、唐宋、金代都有高禖之祭。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

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

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

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

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至清

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飨燕饮食礼】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

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正月

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

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在特定的节日吃

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宴席上的座次,

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

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

相见,以羔为贽。

【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

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

小神)、中、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井的专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

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

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

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傩仪中的

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

南北朝隋唐沿袭汉制,傩仪中加入了娱乐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兽

角色,由乐人扮演。至今仍有遗存的贵州土家族傩堂仪最为完整典型。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

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

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

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

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

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

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

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插柳戴花等。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

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端

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

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

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

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

月与祭月之俗。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

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

萸等习俗。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

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有吃赤

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

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除夕,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

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

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

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

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

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

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

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

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

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

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

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宋司马光《送巢县崔尉》诗:“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

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

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

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

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

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

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

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

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

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

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

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

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

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

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

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

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

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

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

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代建

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

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

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

是坐东面西。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

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面门位置是主人席位。如果

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

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

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

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

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

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

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

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

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

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

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

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

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

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篇二:礼仪风俗】

1、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

源出《周易.系辞》: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

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

为五式太极拳。 2、东岳太极拳的创始人为门惠丰

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

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5、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6、古人妻子生了男孩叫“弄璋之乐”,生了女孩“ 弄婉之乐”。

7、《醉翁亭记》中的诗句“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中“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8、中国民间故事嫦娥奔月和牛郎织女,在时间上嫦娥奔月早于牛

郎织女。(早于、晚于)

9、诗人卢照邻以诗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描述的是元宵节

燃灯的盛况。

10、中国古人的婚礼是在举行的。

11、“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出自李白之诗句。

12、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爱情的名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13、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写爱情的千古名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14、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15、古人妻子生了男孩叫“弄璋之乐”,生了女孩“ 弄婉之乐。16、诗人卢照邻以诗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描述的是元宵节燃灯

的盛况。 17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

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

室女、天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18襁孩

、褓提

::【未指

年满

龄周

称岁岁

的的谓婴儿

】儿童

2——3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及

蔻笄

::

指指

女女

子子

十十

三五

岁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不

立惑

之之

年年

::

指指

三四

十十

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古耄期19元人

甲稀耋颐、日日

::【正正之之之年之古月月年年:年代初初一七::指:主,指指八

六七、一要一,

节年主

九百日开小

始孩十十十

岁岁岁岁】。。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清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仁

20、【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21、【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2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23、【婚姻周年】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

24、【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25、【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26、在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场合常有鞠躬的礼仪,请问鞠躬礼源于(a)。

a.祭天仪式

b.投降者伏地叩首

27、在近年来逐步复兴传统习俗的浪潮中,冠礼、笈礼等纷纷被人

们重新演绎。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传统礼俗还有很多,三书六礼就是

其中

的一种。三书六礼是古代的哪种礼俗?( a ) a.婚礼 b.葬礼 c.祭

祀 d.寿礼

28、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请

问以下哪种座次是室内最尊的座次?( a) a.坐西面东 b.坐北面南c. 坐南面北 d.坐东面西 29、上古时期人们盛饭盛菜用( b )。 a.

盌(同“碗”) b.簋 c.尊 d.鬲 30、“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是( c ) a、孟子b、荀子c、孔子

【篇三:礼仪完整版】

三礼?

后代儒家学者整理成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在汉以后两千多年中,它

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依据,因此被称为“礼经”。它们

也是研究探讨古代用于贵族的礼制的最重要的书。

《周礼》,原称《周官》。《周礼》为春秋战国时人所著建构国家

职官礼仪制度之书。《周礼》一书主要内容是有关政府组织机构的

规划和构拟。

《仪礼》是春秋末至战国时经过孔子及其后学弟子记录整理的主要

是关于士礼的著述。《仪礼》保存了许多两周古礼,甚至是殷商古礼。

《礼记》是孔子弟子及后学所记古代礼制与相关的论述、解释。有

两种版本《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后者在唐朝尊为经书,因

此影响更大。

五礼?

后代的礼学家按照《周礼》的说法,将古代了礼仪分为五类,即“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周礼》说,嘉礼是用以“亲万民”的,其主要内容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脤膰,六曰庆贺。在等级制度下,无论什么礼仪,都随地位的尊卑贵贱而有仪节繁简多寡的不同,不可能对“万民”一视同仁。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道。讲天子与诸侯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其中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

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时见”:指天子有征讨等

大事时,一方之诸侯见天子之礼,此无一定之期日,有事而会;“殷见”:指天下四方六服诸侯毕至见天子之礼;“时聘”:指天子有事而

诸侯未来朝时,派遣使者存问看望;“殷覜”:指多国使者同时聘问。)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这是不同等级、不

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

五帝?

中华文化中,五帝一般是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对于

五帝有多种流传版本,最为流行的说法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其次是朝廷官方祭祀礼仪的专用词汇,是最高祭祀等级的仪式之一,仅次于“单独郊祭上帝”,五帝属于大祀,祭祀内容包括作为主祭的

五方上帝等祭祀的仪式,一年一次。

五帝还可以指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

(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圜丘祀天?

圜丘祀天是周代祭天的正祭。圜丘是一个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

圆地方,所以建圆形的祭坛祭天,建方形的祭坛祭地。圜丘祀天于

每年的冬至日在国都南郊举行,故又称“郊祀”。祀天是我国古代最

隆重的政治宗教活动。祭祀者分享祭祀用的酒醴,称为“饮福”,天

子把祭祀用的牲肉分赐给宗室臣下,称“赐胙”。

方丘祭地?

方丘祭地周代祭地的正祭。方丘是一个方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

地方,所以建圆形的祭坛祭天,建方形的祭坛祭地。方丘祭地是每

年夏至之日在国都北郊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祭典。古人认为地

属阴而静,本为方形。水泽、方丘,象征四海环绕大地。祭地礼仪

还有四望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封禅?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

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历代好

大喜功的帝王多将封禅作为一代盛典,给予特别的重视,因此,往

往会兴师动众,对沿途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骚扰和影响。封

禅主要表现了华夏民族敬畏天地的精神导向,弘扬和歌颂了中国历史文化上所呈现的“天人合一”精神。宣扬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四望山川?

“四望”是望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神。同一山川,至其地而祭之,称为“祭”;远望而祭之,则名曰“望”。望祭也在国都四郊举行,四方各建一坛,以望祀一方的名山大川,祭品用牲要与各方之色相合。历朝历代所望祭的名山大川各有所不同,如隋人祭祀“四镇”,金人祭长白山等等。

宗庙?

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古人认为,人死而为鬼,没有宗庙供奉享祀,鬼便没有归宿,宗庙正是祖先亡灵寄居之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社稷?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耤田?

耤礼,是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礼仪。耤田礼为历代帝王所遵循,而且仪式日趋复杂。本有重农、劝耕的良好意愿,但历代帝王的亲耕耤田,作秀意味太重。

札礼?

“札”,指疫疠疾病,即流行性传染病。札礼,最紧迫的问题是葬死救病。许多疫病是由于灾荒中死人未能及时掩埋而引起的。对死于凶荒疫病者,历代常常赐给棺木或丧葬钱的办法。

荒礼?

荒礼,指自然灾害引起歉收、损失和饥馑后,国家为救荒而采取的政治礼仪措施。灾荒之年举行荒礼,不仅可以安抚民心,维护社会安定,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财物,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主要内容有散利、薄征、缓刑等。

灾礼?

灾指灾祸,即贬损礼仪规格、减省娱乐、膳食,而祈禳之礼往往比较讲究,以冀感动神灵,消去灾祸。

马政?

马政是中国古代负责马匹饲养,照顾的行政事务。由于掌控皇室、官署用马,以及国家军队的运输用马、骑兵之战马需求,马政负责

的官员或集团往往有很强大的政治势力。历代都作为军礼的重要内容,十分重视。

简述礼仪的功能作用

①是维持统治的纲纪,推行教化的工具。礼仪是国家的躯体,又是

政治的载体。都体现了礼仪就是统

治人民、管束人民的。叔孙通定朝仪的故事就是鲜明的例子。

②礼仪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重要工具。在祭祀上有宗庙制度、列

鼎制度,在会面时有朝觐之礼,在

丧葬上有埋葬制度、五服制度等等,在各个领域,礼仪的存在,都

尽可能将统治阶级的利益最大化。③礼是个人修行正身的准则。孔

子教育学生要“克己复礼”,这是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准则。具体而言,

就要做到《论语》中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个人的行为如果失去了礼仪的规范,好的品行也会出现偏差。

④礼仪还可以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维护人

类社会的共同利益。

⑤在远古时期,礼仪可以节制人们的主观欲望。由于社会生产力和

发展还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礼仪

可以使主观欲望与客观物质生产相适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