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28-2004 ————————————————————————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norganic carbon compounds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GBZ/T 160.28-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T 173-1999。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9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溪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正和。

GBZ/T 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碳化合物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法

3.1 原理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抽入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内,选择性吸收各自的红外线;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其浓度呈定量关系。根据吸收值测定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3.2 仪器

3.2.1 铝塑采气袋,0.5~1L。

3.2.2 双联橡皮球。

3.2.3 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

3.3 试剂

3.3.1 变色硅胶:于120℃干燥2h。

3.3.2 零点校准气

3.3.2.1 一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霍加拉特氧化剂和变色硅胶管净化的清洁空气。

3.3.2.2 二氧化碳校准气:高纯氮(纯度99.99%)或经过烧碱石棉或碱石灰和变色硅胶净化的清洁空气。

3.3.3 量程校准气

3.3.3.1 一氧化碳校准气:CO/N2标准气(50 mg/m3),储存于铝合金瓶内,不确定度<2%。

3.3.3.2 二氧化碳校准气:CO2/N2标准气(0.5%),贮存于铝合金瓶内,不确定度<2%。临用前,用二氧化碳零点校准气稀释成所需浓度的标准气体。

3.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用双联橡皮球将现场空气样品打入采气袋中,放掉后,再打入现场空气,如此重复5~6 次;然后,将空气样品打满采气袋,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测定。

3.5 分析步骤

3.5.1 实验室测定:按仪器操作说明,将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将采气袋中的样品空气通过干燥管进入仪器的气室,待读数稳定后,读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3.5.2 现场测定:将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带至采样点。按仪器操作说明,将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直接将空气样品采入仪器内测定,待读数稳定后,读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浓度。

3.6 计算

3.6.1 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浓度由仪器直接读取,通常不再进行计算。

3.6.2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3.7 说明

3.7.1 本法的检出限:一氧化碳为0.1 mg/m3,二氧化碳为0.001%;测定范围:一氧化碳为0.1~50 mg/m3,二氧化碳为0.001%~0.5%。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应选择较大量程进行测定。

3.7.2 本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取决于量程校准气的不确定度和仪器稳定性误差。

3.7.3 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对测定有干扰,在测定样品时,应将样品空气先通过变色硅胶管,除去水分。一氧化碳的特征吸收峰为

4.65μm,二氧化碳为4.3μm,甲烷为3.3μm,因此,甲烷不干扰本法的测定。

3.7.4 应使用经指定的有关机构认定的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

4 一氧化碳的直接进样- 气相色谱法

4.1 原理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用注射器采集,直接进样。一氧化碳在氢气中经分子筛与碳多孔小球串联柱分离,通过镍催化剂转化为甲烷,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4.2 仪器

4.2.1 注射器,100ml,2ml。

4.2.2 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带一氧化碳镍催化剂转化炉。

仪器操作条件

色谱柱:1.2m×3mm 5A或13X分子筛,放在前;0.8m×3mm柱内装碳多孔小球;两柱串联。

柱温:60℃;

汽化室温度:130℃;

检测室温度:130℃;

转化炉温度:380℃;

载气(氢气)流量:55ml/min;

氮气流量:130ml/min。

4.3 试剂

4.3.1 5A或13X分子筛,60~80目。在550℃活化2h,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立即装柱。

4.3.2 碳多孔小球(TDX-01),60~80目。

4.3.3 一氧化碳标准气: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配制。

4.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在采样点,用空气样品抽洗100ml 注射器3 次,然后抽取100ml 空气样品,立即封闭进气口后,垂直放置,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尽快测定。

4.5 分析步骤

4.5.1 对照试验:将注射器带至采样点,除采集清洁空气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4.5.2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注射器放在测定标准系列同样的环境中,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清洁空气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4.5.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标准气用氮气或清洁空气稀释成0.0、0.005、0.02、0.05、0.20和0.50μg/ml 一氧化碳的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气相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样1.0ml,分别测定各标准管,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以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对相应的一氧化碳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4.5.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管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气和空白对照气,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面积值减去空白对照的峰高或峰面积值后,由标准曲线得一氧化碳的含量(μg)。

4.6 计算按式(1)计算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m

C = ―――――×1000 (1)

V

式中:C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mg/m3;

m -测得的一氧化碳含量,μg;

V -进样体积,ml。

4.7 说明

4.7.1 本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25mg/m3;测定范围为1.25~500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4.1%~

5.8%。

4.7.2 若空气峰与一氧化碳峰有重叠时,可选择载气或氮气的最佳流量,或将碳多孔小球在氢气流下于180℃处理6h,镍催化剂于380℃处理10h。

4.7.3 空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机物均不干扰测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因为写字绘画时使用的是() A.蓝墨水B.红墨水C.蓝黑墨水D.墨汁 2、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其中,发现较早并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下列有关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B.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它是一种单质 3.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在加压降温下转变成干冰B.山体滑坡 C.喷洒液体二氧化碳灭火D.二氧化碳溶于水 5、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A.颜色B.密度C.溶解性D.是否与水反应 6、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做电极的是( ) A.金刚石B.活性炭C.炭黑D.石墨 7、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8、粉刷后的石灰墙壁已基本干燥,但住人后往往会又变潮湿,这是因为() A.熟石灰变成生石灰和水B.熟石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 C.空气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D.墙壁中的水凝结在墙壁上 9、纳米管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纳米=10-9米)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 B、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管如完全燃烧,则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D、纳米管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10. 将N2、CO、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热CuO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是( )A.N2、CO2 B.N2 C.CO2 D.N2、CO2、H2O 11、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CO和CO2B.金刚石和C60C.冰和干冰D.液氧和氧气 12、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炭粉时,下列除去炭粉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A.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B.在空气中灼烧混合物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D.加入足量的氧化铁后加强热 13、将一定量的CO2通入足量Ca(OH)2溶液中得沉淀Ag,若将等质量的CO2经过如下变化:CO2→CO→CO2,再将CO2通入足量Ca(OH)2溶液得沉淀Bg,则A和B的关系( ) A.A=B B.2A=B C.A=2B D.A>B 14.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教案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高一年级化学导学案(032) 碳地多样性 主备课人:李媛媛审核人:时凯 2014.12.4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地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主要性质, 重点突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地性质.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2页到65页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内容. 一: 多种多样地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元素组成地性质地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地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氧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和. 2. 碳元素地三种重要单质、和. 思考1:组成元素相同地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吗? 思考2: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二:广泛存在地含碳化合物 1.碳元素地存在形:式碳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重要地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 ( 物质Na2CO3NaHCO3 俗称或 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白色晶体细小地白色晶体 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地主要成分之一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 思考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为什么? 提示:二者与酸反应地原理分别为: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与碱反应: Na2CO3与NaOH不反应,而易与Ba2+、Ca2+地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 如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如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盐反应:Na2CO3与CaCl2在溶液中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④对热稳定性: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即:碳酸钠比碳酸氢 钠.利用该性质可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之间地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如: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Na2CO3::① ② Na2CO3→NaHCO3: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由碳元素地单质组成地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地化学性质 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地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C60是新发现地一种碳地化合物 2.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地是() A.Na2CO3溶液 B.CaCO3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3. 可以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地最好地是() A. 加澄清地石灰水 B. 加热 C.加稀盐酸 D.加CaCl2溶液 4. 关于Na2CO3和NaHCO3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 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 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地量地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地物质地量之比 为2:1 5. 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 ) A.NaOH B.Na2O C.Na2CO3 D.NaHCO3 6.某二价金属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混合物跟足量地盐酸反应,产生地CO2地物质地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物质地量之比为( ) A.1:3 B.2:3 C.3:4 D.4:5 7.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 (NaH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地质量为 2.12g.求:⑴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地物质地量;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进展

化学分析计量 CHEMICAL ANALYSIS AND METERAGE 第23卷,第4期2014年7月 V ol. 23,No. 4 Jul. 2014 95 doi :10.3969/j.issn.1008–6145.2014.04.029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进展 徐晓萍1, 曹丽华2, 贾涛1 (1.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 南京 210042; 2.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南京 211106) 摘要 根据欧盟ELV 指令及GB /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对汽车内饰材料中4项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VOC 类物质及多环芳烃类物质的不同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评价。对未来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汽车内饰材料;重金属;VOC ;多环芳烃;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O6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45(2014)04–0095–04 Research Progress in Determin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the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s Xu Xiaoping 1, Cao Lihua 2, Jia Tao 1 (1.Physics & Chemistry Test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42, China;2. Nan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ical Center, Nanjing 21110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U ELV directive and GB /T 27630–2011,testing methods for the four heavy metals such as lead, cadmium, mercury and six valence chromium ,VOC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were described. Keyword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 heavy metal; VO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tection method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但汽车内空气质量一直令人担忧。欧盟于2000年发布了2000/53/EC 指令(简称ELV 指令),该指令要求对汽车产品中4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汞、镉、六价铬)提出了明确的限值要求(铅、汞、六价铬为0.1%,镉为0.01%)[1] 。我国于2006年颁布《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其中提出了汽车回收再利用及禁用有毒有害物质的相关要求;2005年以信息产业部为首的七部委开始联合制订《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俗称中国RoHS ),并于2007年3月正式实施。2012年3月,国内开 始实施GB /T 27630–2011[2] ,该指南根据车内空气中挥发性 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和对车辆主要内饰材料本身挥发特性的分析,确定了8种主要被控制物质,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2013年3月19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推出特别节目——3.15特别行动,关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节目中报道了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汽车使用沥青阻尼片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严重污染问题。之后央视《新闻30分》报出了其联合一家汽车网站进行的联合检测结果:多款在中国市场生产及进口的汽车产品中含有强致癌物多环芳烃,而同款车型在德国销售的车辆配件却未检出多环芳烃。媒体已于2013年9月发布《“健康汽车”检测报告》,报告显示,11 款主流车型内饰中有致癌物——多环芳烃,此次检测选取了市场上在售的32个品牌、44款车型作为检测对象,主要检测汽车内与人体接触的汽车座椅、头枕、方向盘等内饰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这是国内首次针对车内强致癌物质——多环芳烃进行的全面检测试验。多环芳烃(PAHs )是强致癌物质,可通过接触导致人体致癌。在目前已知的500多种致癌物中,有200多种与多环芳烃有关,已成为癌症的代名词。而国内唯一对车内空气质量有所限定的国标GB /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却未涵盖这项致癌物。缺乏标准限值的污染物将很有可能造成污染物“黑洞”。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内饰领域没有多环芳烃的相关含量标准,而欧美很多国家对多环芳烃在汽车等工业制成品中的含量进行严格限量规定。鉴于国内外相关政策的要求,今后对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将成为必然。 目前汽车内饰中有毒有害物质尚无统一检测标准。笔者针对汽车内饰材料中4项重金属、VOC 类物质及多环芳烃类物质不同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比较,这对完善汽车内饰材料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联系人:徐晓萍;E-mail: yufish1983@https://www.doczj.com/doc/697064342.html, 收稿日期:2014–04–12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GZHX138

1.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 A.Si B.SiO2 C.SiC D.Na2SiO3 答案:B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A族,包括C、S、Ge、Sn、Pb,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个,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2. 唐三彩、秦兵马俑制品的主要材料在成分上属于( ) A.氧化铝 B.二氧化硅 C.硅酸盐 D.合金 答案:C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A族,包括C、S、Ge、Sn、Pb,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个,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3.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大会要求世界各国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有计划地控制并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某种气体,以扼制日趋恶化的世界气候环境,这种气体是指() A. CO B. CO2 C. SO2 D. NO2 答案:B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A族,包括C、S、Ge、Sn、Pb,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个,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4.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A.变深B.变浅C.不变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A族,包括C、S、Ge、Sn、Pb,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个,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5. 制玻璃和水泥都需要的原料是() A. 黏土 B. 纯碱 C. 石灰石 D. 石英 答案:C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A族,包括C、S、Ge、Sn、Pb,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个,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6. 将CO2气体通人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氯化钾溶液B.碳酸氢钙溶液C.氯水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题干评注: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推断题 问题评注: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ⅣA族,包括C、S、Ge、Sn、Pb,最外层电子数

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碳和碳的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精品)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 答案 的序号填到第U 卷的表格中。) 1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Q 释放Q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 Q 释放CQ 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 CO ,以解决温室效应 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2.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气体是 (B ) A 、水蒸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3. 如果要除去CO 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Q 应该采用 法 是(C ) A 、点燃 B 、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4. 右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 C ) A.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5. 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常温下都是气体,都难溶于水 B 、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C 、都可由碳与氧气反应得到 D 、都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6.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B ) A. 制取CQ 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 ——收集CQ 的集气瓶没盖严 的方 C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B.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一一点燃前可能没有检查氢气的纯度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一一由于引燃的火柴过长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 ——红磷过量

7 ?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 4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 下列实验用品中的(D )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 酞的烧杯 C. 冷而干燥的烧杯 清石灰水的烧杯 8.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的最好方法是( C ) A.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 .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 C.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 .在二氧化碳流中加热混合物 9.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对煤气的下列叙述中,与CO 性质无关的是(C ) A.煤气有毒 B.煤气可燃 C. 煤气有刺激性气 味 D.煤气有还原性 10. CQ 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 A.灭火 B .做化工原料 C .制干冰 D .温室中用做肥料 11. 若完全除去2中混有的少量H 2, CO, H 2O (气),,可用以下操作 a .通过浓HSQ 吸水 b .通过灼热的CuO c .通过澄清石灰水, 最好的操作顺序为(D ) A. abc B . acb C . bac D . cba 12. H 2、CO C 都可以用来在高温下冶炼金属,主要原因是 (B ) A.它们在燃烧时都能放出大量的热 B .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13 .区别CO 和 H 最好的方法是(D ) 14. 将2、CO 和CO 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石灰水,接着再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后, 剩余B .装有无色酚 D .内壁蘸有澄 C.它们都是非金属单质 D .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A.禾U 用它们的溶解性 B .禾I 」用它们的还原性 C.据它们燃烧时的火焰不同 D .根据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不同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碳 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C+O22CO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CO2 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C+2S CS2 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2Fe2O3+3C2Fe+3CO2↑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2CuO+C2Cu+CO2↑ 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C+H2O CO+H2 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8、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CO2↑+2SO2↑+2H2O 9、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CO2↑+4NO2↑+2H2O 10、碳与稀硝酸共热:3C+4HNO33CO2↑+4NO ↑+2H2O 11、工业上制备粗硅:SiO2+2C Si+2CO↑ 12、工业上制备金刚砂:SiO2+3C SiC+2CO↑ 13、工业上制备碳化钙:CaO+3C CaC2+CO↑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Fe2O3+3CO2Fe+3CO2 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 Cu+CO2 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CO+H2O CO2+H2 三、二氧化碳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CO2CaCO3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 2+H2O H2CO3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2OH-+CO2CO32-+H2O 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2NaHCO3 OH-+CO2HCO3- 9、工业上生产碳铵:NH3+CO2+H2O NH4HCO3 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Ca2++2OH-+CO2CaCO3↓+H2O 11、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CO32-+CO2+H2O2HCO3- 12、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2Na++CO32-+CO2+H2O2NaHCO3↓13、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2AlO2-+CO2+3H2O2Al(OH)3↓+CO32-1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2+CO2+2H2O Al(OH)3↓+NaHCO3 AlO2-+CO2+2H2O Al(OH)3↓+HCO3-15、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 SiO32-+CO2+H2O CO32-+H2SiO3↓ 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2CO2+2H2O H2SiO3↓+2NaHCO3 SiO32-+2CO2+2H2O2HCO3-+H2SiO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04

C 52 GBZ xx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04年5月21日发布 2004年12月1日实施————————————————————————xx卫生部发布 GBZ/T 160.7-2004 前言 为贯彻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监测方法,用于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包括铬酸盐(Chromates)、重铬酸盐(Dichromates)和三氧化铬(Chromium trioxide)等]的浓度。本标准是总结、归纳和改进了原有的标准方法后提出。这次修订将同类化合物的同种监测方法和不同种监测方法归并为一个标准方法,并增加了长时间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 本标准从 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 16019- 1995、GB/T 16020-1995。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xx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江西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伯洪、钱位成、叶能权和黄振侬。GBZ/T 160.7-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铬及其化合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原理 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 357.9 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2020-2021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一、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聚戊二酸丙二醇酯(PPG)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PP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①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②化合物B为单氯代烃: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5H8。 ③E、F为相对分子质量差14的同系物,F是甲醛。 ④R1CHO+R2CH2CHO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由E和F生成G的反应类型为___。E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 (4)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在下列一种表征仪器中显示的信号(或数据)完全相同,该仪器是___(填标号) a.质谱仪 b.红外光谱仪 c.元素分析仪 d.核磁共振仪 【答案】+NaOH+NaCl+H2O 加成反应醛基 c 【解析】 【分析】 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分子式为C5H1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 氢,则其为环戊烷,结构简式为;A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为,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为,C被酸性KMnO4氧化生成D为 HOOCCH2CH2CH2COOH,E、F为相对分子质量差14的同系物,F是甲醛,则E为CH3CHO,由信息④,可推出G为HOCH2CH2CHO,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H为HOCH2CH2CH2OH。【详解】 (1)由以上分析知,A的结构简式为。答案为:;

(2)由与NaOH的乙醇溶液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NaOH+NaCl+H2O。答案为:+NaOH+NaCl+H2O;(3)由E和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O+HCHO HOCH2CH2CHO,反应类型为 加成反应。E为CH3CHO,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醛基。答案为:加成反应;醛基; (4)a.质谱仪,所测同分异构体所含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不一定完全相同,a不合题意; b.红外光谱仪,所测同分异构体的基团存在差异,b不合题意; c.元素分析仪,所测同分异构体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c符合题意; d.核磁共振仪,所测同分异构体中的氢原子种类不一定相同,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利用红外光谱仪所测同分异构体的最大碎片质量相等,但所有碎片的质量不一定相同,若我们不注意审题,按平时从质谱仪中提取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判断,易错选a。 2.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1)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其中甲烷的球棍模型是__(填序号,下同),表现甲烷的空间真实结构是__。 (2)下列有机物中所有原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是___(填序号) (3)如图是由4个碳原子结合成的6种有机物(氢原子没有画出) ①上述有机物中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填序号)。 ②写出有机物(a)的名称__。 ③有机物(a)有一种同分异构体,试写出其结构简式__。 ④写出与(c)互为同系物的最简单有机物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生成物的名称是 ___。 (4)某单烯烃与氢气加成后生成异戊烷,该烯烃的结构简式有__种。 (5)“立方烷”是一种新合成的烃,其分子为正方体结构。如图表示立方烷,正方体的每个顶点是一个碳原子,氢原子均省略,一条短线表示一个共用电子对。碳原子上的二个氢原子被氨基(-NH2)取代,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种。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碳和碳的化合物 复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等都是碳的单质,2、掌握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复习重点:它们的化学性质 复习难点:设计实验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单质碳:(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能作玻璃刀的刀头;石墨具有良好的性,能作电极,一个C60分子由原子构成。木炭、活性炭具有;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 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的稳定性(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古代字画年长日久不裉色;②点然条件下(可燃性)请写出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③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还原性):如碳和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现象为;又如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两个反应都为(吸热或放热)。 2、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密度比空气大,易容于水; 2)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二氧化碳与可溶溶性碱的反应如与石灰水的反应,石灰水变,生成了的缘故,化学方程式为;常用这一反应来鉴定二氧化碳;又如久置于空气中的苛性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和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发生装置选用(填“固—固加热型”或“固—液常温型”),其收集方法为:,其验满方法为:。

4)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含碳物质的燃烧产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有植物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会造成。 3、一氧化碳: ①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溶于水。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点燃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现象为,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注意。③一氧化碳具有性,能与氧化铜、氧化铁等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④煤气中毒即中毒,原因是一氧化碳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结合。 4、单质碳与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② ③; ④;⑥ ⑦;⑧ ⑨。 二、练习 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主要是体现了钻石的() A、硬度大 B、熔点高 C、不能导电 D、化学性质稳定 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红后变紫 3、在银行存、取款时,填写的单据需长时期保存,书写时必须用()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3、碳和水蒸气反应: 4、碳和氧化铁反应: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 6、工业上制备粗硅: 7、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8、碳与浓硫酸共热: 9、碳与浓硝酸共热: 10、碳与稀硝酸共热: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1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反应: 1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 15、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6、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 17、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8、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1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0、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2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2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2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24、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2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26、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27、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28、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29、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0、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1、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2、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33、碳酸钙溶于稀盐酸: 34、碳酸钙溶于醋酸: 35、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反应: 36、高温分解碳酸钙: 37、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8、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 3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40、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41、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石灰水: 42、碳酸氢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及氧气的检测技术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及氧气的检测技术正常作业环境中以及检修时的有害气体、氧含量的监测对石油 及化工生产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作业环境中,常常会由于泄漏、挥发或其他多种原因产生可燃 气体(蒸气)、有毒气体(蒸气),它们统称为有害气体;因此,对作 业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是预防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的重要措施。 在生产装置的检修、维护过程中,有时需要动火或进行产生火 花的作业;有时需要作业人员进入设备内部工作。在诸如此类情况下,进行设备内外害气体的监测以及进行氧含量的监测更为重要。 一、作业环境气体检测内容 (一)可燃气体的检测 对环境空气中可燃气的监测,常常直接给出可燃气环境危险度,即该可燃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与其爆炸下限的百分比来表示:[%LEL];

所以,这种监测有时也被称作“测爆”,所用的监测仪器也称“测 爆仪”。 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其爆炸下限值时,我们称这个场所可 燃气环境爆炸危险度为百分之百,即100%LEL。如果可燃气体含量 只达到其爆炸下限的百分之十,我们称这个场所此时的可燃气环境 爆炸危险度为10%LEL。 (二)有毒气体的检测 毒性危险较大的地方要进行有毒气体自动监测,在达到目标规 定的最大容许浓度(致人中毒的浓度前)即可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 应对策。另外,进入设备检修,或进入隔离生产间、地沟、地下室、贮存室等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地方操作,对有毒气体进行监测是必 不可少的安全措施。 (三)氧气含量的检测 空气中缺氧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发生死亡事故;当可燃气或易燃液体的蒸汽中氧含量过高,易引起爆炸。因此 应对以下情况检测氧含量。

(完整word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后推断题专题训练.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后推断题专题训练 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 2)转化关系图中由C→CO2的反应类型是反应; (3) 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 CO2灭火, 原因是它们能发生置换反应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归纳整理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框图整理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整理方法. 小明同学归纳了有关二氧化碳的转化知识关系图(如图 1 所示): (1)图 1 中①、②、③、④变化中属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2)图 1 物质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3)写出实现变化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4)按照如图 2 所示操作,可观察到(填“上”或“下”)层的烛火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用于. ( 5)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3.根据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填空. ( 1)干冰是.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3)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释放的是. ( 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已知A、 B 为两种黑色粉末状固体, E 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D 为红色单质.A、B、 C、 D、E、 F 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请描述固体 D 的一个物理性质和对应的用途(颜色除外); ② B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C→F的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 物测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40分)、非选择题(第21题~第26题,共60分)两部 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参考: H:1 C:12 O:16 Ca:40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 表格中。)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等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是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 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2.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3.最近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具有空心,且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这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 燃料。下列关于N60的说法正确的是() 是一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属于单质这种物质是由氮原子构成的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6.不能用来鉴别CO2和CO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7.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8.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9.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10.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11.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5)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前言 为了配合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七部委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信 息产业部第39 号令)的实施,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考虑了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从源头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需要的同时,又考虑到监督检查机构实施监管或测试的可行性,与国际相关标准衔接的要求,结合行业的现状、经济与技术上的可行性等等,制定出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合理的限值指标。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本标准参予起草单位:详见附录A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建忠、王晓晗、罗道军。 SJ/T ××××-×××× II 引言 目前许多电子信息产品由于功能和生产技术的需要,仍含有大量如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这些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在废弃之后,如处置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以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减量化、替代为主要任务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已经提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为了达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目的,信息产业部等国务院七部门“从源头抓起,立 法先行”,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立法的方式,推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旨在从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限制或禁止使用上述六种有害物质或元素。 为达到限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目标同时又能使电子信息产业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根 据实施成本、技术可行性、实施限制有害物质的效果以及国际环境等,制定一个合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技术要求。 SJ/T ××××-×××× 1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进入污染控制重点管理 目录的电子信息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J/T ××××-××××电子信息产品中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物质substance 自然界中存在的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2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物质的转化与推断题》(word版有答案)

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专题汇编《物质的转化与推断题》 1、(2019河南省四模)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E均为氧化物,且B、E组成元素相同,C、D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C的化学式是 ;B的一种用途是;B→E反应过程中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由B转化为A化学方程式。 2、(2019南阳市模拟)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一步转化生成)。 (1)若A和C均为单质,A可以供给呼吸,C为常见的黑色固体单质,B和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态氧化物,已知B转化为D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请写出该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B、D表示不同的盐,它们由钙、钠、碳、氯、氧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B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C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C的化学式为,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19濮阳市模拟)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已知A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C是一种可除油污的强碱。 (l)写出B的化学式。 (2)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C一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019郑州市二模) 如图中,甲、乙、丙、丁都含有铁元素,甲是氧化物,其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含两种元素的盐,反应③为化合反应。请写出:

(1)X的名称。 (2)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3)③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5、(2019平顶山市二模)如图中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为红色氧化物,C中含有两种元素,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 (1)D物质的化学式。 (2)A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在生活中的用途是。(3)D转变成E的化学方程式:。 6、(2019安阳市一模)A~D是四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其中A可用于金属除锈,B难溶于水。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则A的化学式为;A 与D反应的实质为;A→B的化学方程式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7、(2019许昌市二模)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之间的转换关系。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和C组成元素相同,D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物质的名称是,A和D的化学方程式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2019驻马店市一模)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