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词本科论文

李清照词本科论文

李清照词本科论文
李清照词本科论文

湛江师范学院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院别大计学院教学点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1级

学号115350124139

学生姓名郑炳森

论文题目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留下美名的女作家屈指可数,而李清照就是首屈者。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多,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书画。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流传至今。那么她的词具有什么艺术特色呢?下面试论之。

一、李清照的词是自我形象的艺术表现

真实的情感是李清照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李清照的词主要是书写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漱玉词最重要,最显著地特征。因此,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着词人不同的情感和生活境况。李清照的词之所以给人非常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况景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是她生活的缩影。词人童年的天真活泼,婚后的绵绵情思,显示了作家一生性格和情感发展变化的轨迹。

(一)前期词之清丽脱俗、率真自然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里,父亲李格非是散文家,母亲也能诗会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上她本人天资聪明,比较喜欢读书,形成了词人早期作品的欢快格调。我们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中都能找到词人少女生活的影子。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把自己出游赏荷花的情景跃然纸上,醉心自然的神情,活泼的形象如在目前。

(二)婚后词作多写闺情,流露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李清照18岁时嫁给赵明诚,和丈夫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因此,其婚后的词作风格是不同于早期的。对丈夫的思念和离别无奈的思想成为其主导风格。夫妇同志,伉俪情深。这一时期是词人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更为学识

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其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致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这既是夫妻,又是诗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进了二人的文学涵养与夫妻情感。

但这对相爱夫妻常有短暂的离别,又深深浸染了这位钟情女词人的玲珑剔透的词心。她无所顾忌地大胆表露自己的真挚爱情。瑟瑟莫花惹起她的自怜,晚风残月引动她的心事,这种生活和感情较明显地影响了她的词风的变化,由少女时期的明快俊逸变为沈婉清丽。体裁上也由小令逐步发展到慢调。在表达手法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篇,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一剪梅》是其书写爱情的佳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先写清明时节,红莲将残,独自一人泛舟遣闷,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次写相思情状。尽管情人杳无音讯,但词人深信,所爱的人和自己一样忍受着相思之苦,言己相思,更设想爱人相思,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细腻、深入。极为形象地刻画出词人自己相思之苦的女性形象。[2]其《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之妙,在于取材新奇传神,言情含蓄、蕴藉。以人比花,并不始自李清照,但由于李清照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加上菊花以优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时值重阳,丈夫仍远宦在外,不能欢聚,思念难已,形容憔悴,比菊花更瘦。写西风,黄花,此情此景,都为写相思之深切做衬托,令人神往。[3]此外,《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也是传颂一时的爱情名句。[4]

(三)晚期充满了辛酸与凄凉

词人四十四岁以后,随着国家的破亡,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丈夫又突然病故。战乱中夫妻从前苦心搜集和整理的金石书画等大批艺术珍品也丧失殆尽。李清照的生活从此失去了依靠和心灵的寄托,膝下又无子无女,过着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乱离和贫困中,度过了凄凉悲惨的晚年。因此,思

想境界愈益深沉,词中主要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南渡的词作,多用长词,顿挫凄绝,章法相摩相荡,开合抑扬,从容自如,愈唱愈如,充分展现了她凄厉沉郁的风格特点。如这一时期的佳世佳作《声声慢》,词人以精炼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反映了南渡以后自己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这首词无疑是她晚年生活的一个剪影。

总之,李清照的词以真挚朴实的情感描述了自己一生的性情和生活的变化,词人用词描写自己丰富曲折的一生。这是在宋代及至词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二、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一)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李清照的“易安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她的词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俗为雅。词体本源自民间,语言自多浅俗之词。后来文人词用语多尚典雅,甚至刻意雕琢,而李清照独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如这首《行香子》:“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又如《如梦令》中“肥”、“瘦”两字,本来极为普通,少有文学色彩,而李清照在此却用它们形象地写出了风雨后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院中少妇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腻感情,既贴切又深刻,被人盛赞为“人工天巧”。 [5]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之妙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二)白描手法的大量使用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

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6](三)词中不乏音乐之美感

由于李清照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因此她的词中双声叠韵的语言特点叫为突出,在音节、情调及气氛营造方面都与内容密切相连,以增强作品表达思想感情的效果。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最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海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和齿音交加重叠,使得《声声慢》读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张端义在他的《贵耳集》中称之为“公孙大娘舞剑手”。[7]

三、思想境界高远、博大

(一)家国兴亡的巨痛,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

南渡后的李清照历经坎坷艰辛,目睹种种残酷、动荡的现实,身心处于悲痛愁苦之中。词人常于思乡怀旧之中糅合进家国之恨,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的深重。词风缠绵凄苦、沉郁悲怆。其中《武陵春》表现最为突出: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早年所有的那种开朗、乐观,此时已经消失了,“物是人非事事休”,词人内心已处于痛定思痛的绝望之境,她经历的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个人情感中偶然遇到的某种不幸体验,而且是作为民族的一员在那种战乱的时代中无法避免的黍离之悲。正是这个原因,使她后期词中表现出的忧愁,尤为深广、沉重: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词人用乍暖还寒的天气,晚来的秋风,南来的飞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等意象刻划出清冷孤独的环境,固以表现词人内心凄惨悲切的愁绪。她在饱经忧患,历尽辛酸后郁积于胸的身世之悲,沦落之痛,“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的基调是凄苦、低沉的。

全词的基调是凄惋的,但细细品味,于凄惋之中却不失刚劲之气,于沉郁顿挫中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受。体裁虽然采用的仍是短调,但与早期的小令相比,写法有很大的改变,词人以沉郁、急促的声调,决然、顿挫的语言,描摹心中难状的凄苦,构成动魂摄魄的艺术境界,显示出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8]所论甚切。《唐宋词百首详释》:全词婉转哀啼,令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本非悼亡,而实悼亡,妇人悼亡,此当为千古绝唱。其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9]词人内心已处于痛定思痛的绝望之境,她经历的不仅是个人生活的变化,个人情感不幸的体验,而是民族一员在战乱中无法避免的悲痛之感。

此外,《永遇乐·落日熔金》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束得好象很平淡,可是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人老了,懒得动弹了,这是一层意思。经历多了,大场面都不知见过多少,如今怎么及得上旧时,这是又一层意思。自己这样的身世,有什么心情同人家玩儿,又是一层意思。作者满腹辛酸,一腔凄怨,通过这平淡的一句,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

(二)独特的个性魅力

纵观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词作博采众长,“下开南宋风气”,称得上“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真参片玉之般。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大家,形成了倜傥有丈夫贞刚之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遒逸的艺术风格。她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少有的贞刚之气,她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

气,无闺阁气,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她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义豪放词。与苏轼“起舞弄清影”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有同工之处。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人与己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丰富、大胆的想象,这也是这首词的独到之处。作者把天上的银河想象成与人间河流的同样特点,流动的水,可以行船;把闪烁的星星想象成为挂满风帆的船儿;想象自己乘坐船儿驶向理想境界中的神仙世界。此外,作者还想象梦回天庭,受到“天帝”的接待。这一虚幻梦境的创造之神来之笔,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厌倦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一浪漫手法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突破。词充分表现了她精神境界雄奇阔大的一面。[10]

正如沈去矜所评“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载:“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的确,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我们着迷于她内心独特的愁情,含蓄委婉,迤俪清新,意味深长,挥之不去;我们沉醉着她那寂寞难耐的相思之愁,闲适慵懒,赏花饮酒,孤灯难眠,愁意不消;我们也伤怀于她那思乡优国的哀愁,形单影只,愁损北人,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愁情词作为词中的一类题材,它的主题是言愁,可以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来表达作者内心之愁,它往往表达不同人不同类型的情感内容。李清照的愁情词据统计,在她现存的五十多首词作中,直接用到“愁”字的,就有二十多处,间接写愁的也不下于四十多首,可以说一个“愁”字贯穿了作者的整个创作生涯,也融入了作者的全部情感和生命旅途。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11]

注释:

[1]范英豪:《李清照诗词选》,黄山书社2008年,第4页。

[2]范英豪:《李清照诗词选》,黄山书社2008年,第37页。

[3]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词典》,崇文书局2006年,第123页。

[4]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2010年,第89页。

[5]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25页。

[6]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84页。

[7]陈洪、张峰屹:《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86页。

[8]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47页。

[9]范英豪:《李清照诗词选》,黄山书社2008年,第133页。

[10]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77页。

[11]陈洪、张峰屹:《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67页。

参考文献:

[1]卫淇:《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年

[2]范英豪:《李清照诗词选》,黄山:黄山书社,2008年

[3]陈洪、张峰屹:《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5]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6]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词典》,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 (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 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

李清照论文5000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却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李清照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享有如此美誉呢?细究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一 写作,是人类本真经验的表达,可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为了使女性写作的纯粹性浮现出来,一个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绝历史,拒绝文化。也只有拒绝文化,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悬隔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够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她们已别无选择,只有回到“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自己,更注重自身的感触。李清照崇尚自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观照。我们说人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认识常常从自身开始的。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重视个人才能、智慧和自身的形体美。到了唐代,人们已能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语,这说明人们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这样的历史渊源,当然对宋代的这位才女有着很深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认识。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女性的生存必须得依赖于男性,所以“女为悦己者容”成为女性们遵循的一条定则。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似乎完全以男性的认识为评判标准,而李清照却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异类”。她拒绝封建男性文化,她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其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女性青春美、形体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我们就能窥见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这可看到李清照对封建礼教的轻视,透露出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观照。由此看出,李清照毫不掩饰自己的青春美,对自我的认识已比较清晰。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这首词上片写寒梅初绽,下片写月下赏梅。写梅亦是写人。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那么,词人是怎样展示梅花的形神之美的呢?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是在总的勾勒

词论 李清照

词论李清照《词论》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生于公元一七八一年,卒于公元一八三九年,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公元一八〇五年(清嘉庆十年)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为学重经世济用,好读史及兵书将略,著有《晋略》八十卷,自负有济世伟略而不能用。更寄情于艺事,推衍张惠言词学,谭精研思,持论精审,为常州派(清代词学有浙派和常州派之分:秀水〔浙江嘉兴〕朱彝尊选辑《词综》,论词以"清空"为宗,一时作家,相习成风,是为浙派。常州张惠言兄弟选辑《词选》,以"意内言外"为主,又开常州一派)重要的词论家。著有《未隽斋词》和《止庵词》各一卷,《词辨》十卷,《介存斋论词杂著》一卷,辑有《宋四家词选》。另有论词调之作,以婉、涩、高、平四品分目,已散佚。《清史稿》卷四六八有传。《介存斋论词杂著》原载于《词辨》前。《词辨》为周济于一八一二年客授吴淞时自编的一部词学教材,以选词为主,兼有评论。一九三五年,唐圭璋将《杂著》从《词辨》中析出,收入《词话从编》。《介存斋论词杂著》共三十一条,发挥"意内言外"的说法,明确提出填词要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并提出了"词史"之说,即能从词中见史,"感慨所寄,不过盛衰","见事多,识理透,可为后人论世之资"。周济把上述理论原则运用到唐宋名家词数十家的品评上,作出了具体而微的辨析。从总体上,周济五代、北宋的尊奉温庭筠、韦庄、周邦彦等而贬抑南宋姜夔、张炎等,此与浙派对立。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载于《宋四家词选》前,是对《介存斋论词杂著》的承继和深化,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44 学号:44 指导教师:44 摘要:身为女性作家,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及其女性的情感和笔触给我们展示了男性文学之外的女性世界,以女性为主动叙事者的地位表达着女性情怀。同时,她在强调词的协律,崇尚典雅情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自己的词作语言风格独树一帜。 关键字:李清照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情怀女性形象 一、李清照独特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李清照现存48首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内容和格调有很大的不同。(一)前期: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和郁郁寡欢的少妇时代及其词作。 1、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及其词作。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史载其母王氏也“善属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识,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其父母对待儿女的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了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山水,表现出蓬勃的青春气息。如写于她十七八岁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封建规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其作品中洋溢的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浪漫的形象。 2、郁郁寡欢的少妇时代及其词作。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舒心满意。然而婚后不久,随着赵明诚的两次出仕,夫妻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别离,这在李清照宁静的心湖上吹起了阵阵涟漪。她借助女性特有的细腻、丰富的感情,敏感地感知到了大自然的“风吹草动”、细微变化,且脱去了少女时的羞涩和稚气,大胆地把千种情怀、百般思念都付诸笔端,写下了许多充满离愁别绪、相思之苦的词作。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上片词人寓情于物,通过对代表别离的“兰舟”和传递锦书的鸿雁等的刻画,把自己对丈夫热烈、真挚的爱

李清照小论文

高一5 杨维晨 李清照及其诗浅谈 内容摘要: 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 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 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 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 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亡的愁绪 4.惦念故乡的情怀 四、结论 附: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两人都十分喜爱收藏古文奇字,十分琴瑟和谐。可之后赵明诚的父亲在官场上失利,于是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此后几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收藏了许多文物古器,同时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也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2.靖康之变 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

李清照的论文

宋代第一才女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却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李清照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享有如此美誉呢?细究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写作,是人类本真经验的表达,可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为了使女性写作的纯粹性浮现出来,一个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绝历史,拒绝文化。也只有拒绝文化,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悬隔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够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她们已别无选择,只有回到“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自己,更注重自身的感触。李清照崇尚自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观照。我们说人的觉醒和对自我的认识常常从自身开始的。魏晋时期人们就开始重视个人才能、智慧和自身的形体美。到了唐代,人们已能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语,这说明人们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更进了一步。这样的历史渊源,当然对宋代的这位才女有着很深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认识。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女性的生存必须得依赖于男性,所以“女为悦己者容”成为女性们遵循的一条定则。女性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似乎完全以男性的认识为评判标准,而李清照却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异类”。她拒绝封建男性文化,她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其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女性青春美、形体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我们就能窥见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这可看到李清照对封建礼教的轻视,透露出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观照。由此看出,李清照毫不掩饰自己的青春美,对自我的认识已比较清晰。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这首词上片写寒梅初绽,下片写月下赏梅。写梅亦是写人。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是在总的勾勒寒梅形象的基础之上,紧接着用“香脸半开娇旖旎”比喻她含羞带笑,娇柔妩媚的美人面容;用“玉人浴出新妆洗”形容她如同刚出浴的美人那样娇洁。这里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人,妙处是梅与人、景与情水乳交融,化为一体,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汇总

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窦娥冤》 一、生字 窦(d?u)娥:剧中主人公名。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罪愆(qiān):罪过。 错勘(kān):判断。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偃,仰面倒下。瀽(jiǎn)半碗:泼,倒。 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指炎热。 湛(zhàn)湛青天:清明。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亢旱:大旱。亢,极。 二、词语辨析 1.怨气?冤气 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不同的是, “怨气”指怨恨之气, “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2.分辨?分辩 “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 “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三、文学常识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 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 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作品与主角 《窦娥冤》——窦娥 《西厢记》——崔莺莺、红娘 《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 《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 《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 3、文学典故 ①苌弘化碧:苌弘,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青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的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六月飞霜:邹衍,战国时人。相传他对燕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起来。他人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来比喻冤案。 ④东海孝妇:传说汉朝东海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后来婆婆自缢身死,寡妇被诬告为杀害婆婆的凶手。官吏就把她杀死以偿命。她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 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 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 参考文献 (1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 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 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③” 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 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历城,大明湖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表现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景不长,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便拥有了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作者:赵丹时间:2010/7/8 13:2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的诗作虽大多散佚,现在能收集到的不过十余首,但却皆属上乘之作。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境界较词深广,内容题材也广泛得多,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而是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雄浑沉郁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一、豪迈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豪迈遒劲,奇气横溢,颇有大丈夫气概,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丰富,语意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大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整体风格与词不同。 《乌江》(也作《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时要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做鬼中英雄。全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用项羽的不肯南渡对比偷安~隅的南宋君臣,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假若人们是初读此诗,谁又能相信这会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此诗通过赞美嵇康,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卖国求荣、厚颜无耻地依附伪政权的士大夫,笔力强劲,震撼人心。《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时所作。气象宏伟,感喟深沉。作者面对胜迹发出兴亡之叹,和一般的题咏诗不同,她把大好河山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以雄峻的笔势,极写了八咏楼的江河横流、旷野无边的景色,气魄卜分宏大。而一个“愁”字又把读者的心思从眼前壮丽的景色带到现实中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如此大好河山竞忍心拱手让与敌人,不禁使人万分愤慨。这几首诗中的雄浑豪迈之气已超越一般男子之所作,其气魄之大,见解之深,思虑之广,已足可俯视巾帼、不让须眉了。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doc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目标,高一语文老师有哪些教学计划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202X年春高一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 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论李清照在词方面的艺术成就

论李清照在词方面的艺术成就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自宋以来少有人能超越其创作水平。她在词方面的成就,不仅仅在女词人这一领域无人能与之相匹配,即使在整个中国古代的词坛,也是一位不可多得词人,她在词方面的造诣,对中国的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巨大的贡献。然就其词的艺术成就来说,更是独具一格,独树一帜,清新自然,婉柔中不乏豪放之情,抒情时不缺景致的结合,有着小桥流水的细腻韵律,也隐含着大河落日般巍巍壮观。 [关键词]:李清照艺术成就《漱玉词》词婉约词派易安体 [正文]: 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以唐宋的百家争鸣而响誉中外,更是出现了中国诗词文化发展的顶峰。然就词的发展,宋代乃最为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才华卓异的词人,均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食粮。在宋代词人当中,相信大家对李清照都多少有点了解,作为词坛中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更作为一名失夫之妇,多少给人们些许惊叹和惋惜,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群中,她是一颗放射着奇光异彩的明星,受到历代人们的仰慕和敬佩。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于书画。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一.李清照的家庭与出生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李清照之所以成为一个杰出的女作家,其天赋条件固然十分重要,但家庭的熏陶和教养,犹如种子之于土壤、阳光和雨露,也好似不可缺少的。历史为李清照提供的是一个文化空气甚浓、而且颇有声望的家庭环境。如她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序中说: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字文书,是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 又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文都不错,尤以文为佳。他主张文 章应真实自然,感情充沛;作家应写真情实感,而反对矫揉 造作,无病呻吟。读李清照的诗、词和文,我们不难看出李 格非的文学观对她的影响。李清照的母亲是王氏,是王状元 拱辰的孙女,“亦善文”(《宋史·李格非传》),也有很好的 文学修养。这样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尤其有富于 才情的双亲的熏陶、启发和诱导,对幼年和少年时代的李清 照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她爱少年时便显露出不凡才 华,为她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一代词人”,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李清照婚后的家庭环境,也十分有利于发展她的 婚前已经培养起来的创作才能和对文化的广泛爱好。值得庆 幸的是,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合,才华卓异的太学生—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后人誉为“易安体”。这个女才人一生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其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生活的前后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使她的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也有了显著的差异。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李清照的生活之变,围绕其词的内容,结合部分作品来论述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词情感表达 目录 一、李清照前期词之情感表达 (2) (一)李清照婚前词的情感探究 (2) (二)李清照婚后词的情感探究 (4) 二、李清照后期词之情感表达 (5) (一)李清照丧夫前所作词的情感探究 (5) (二)李清照丧夫后所作词的情感探究 (6) 三、结语 (8) 参考文献 (8)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词作家,她通晓音律,兼工诗文,以词著称,她的词在文学史上自成一家,独树一帜。“前人常把她和黄庭坚、秦少游、周邦彦等人并列,认为可与他们‘争雄’、‘抗秩’、‘相鼓吹’,为‘词家一大宗’,在女作家中‘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①李清照的词 ①郭预衡,《中国代文学史》(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2007.8重印),P156

赢得了后人很高的评价,深受众人的喜欢,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好的词,不仅取决于她的聪明才智,更取决于当时时代的变革和她生活的剧变。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丘明水镇(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逝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后,活了七十多岁。”②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但因失散太多,现存没有争议的只有五十首左右,首首珠玑。她的词作不多,可她却那么著名,影响那么大,是因为她的词是真实生活的写照,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亲身经历和体验的,给人强烈的真实感。李清照一生的生活起伏很大,以1127年靖康之难为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期生活比较幸福,后期生活比较凄凉。生活的剧变,使其词的思想感情更加深刻,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有了显著的差异。本文分为两大部分,论述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一、李清照前期词之情感表达 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是指从她出生到靖康之变以前所创作的词,这个时期,从总体上来讲她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李清照少年时代处于北宋末叶,从表面上看国家还很繁荣,出生在仕宦家庭的她,除了在家读书写词,偶尔还跟朋友郊外野游,陶冶自然之美,生活无忧无虑,充满欢乐;婚后与丈夫志趣相合,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李清照的词和她生活是分不开的,这个时候其词主要是歌咏美好的大自然,抒写多情的少女对爱情的向往,闺阁生活以及婚后和夫君暂时分开的离愁别绪。这个阶段,她主要是关注自我,表达个人的情感,情感自然奔放,欢快明了,真挚率真,委婉含蓄。现在把李清照前期的词分为婚前婚后两个部分来具体分析其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一)李清照婚前词的情感探究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很高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任北宋后期礼部外郎,是当时比较出名的散文家,其母亲是北宋拱辰的孙女,出生名门,也擅长文学。李清照生在这么好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少年时代就能写出很惊人的诗篇,这为她的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清照出生在故乡历城,六七岁就跟父母去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生活,她少年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她快乐的少年生活当然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北宋表面上还是很繁华,作为上层阶级的儿女,衣食无忧,生活充裕,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也比较开明,所以少年的生活她是很快乐的,精神生活也是很丰富的,这使她形成了一种率真自然,比较独立的性格,也造就了她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李清照的词都是写她生活点滴的,所以她这个时期的词大多数都是在写少年情怀,闺阁生活,歌颂大自然的美,抒发少年对爱情的向往和单纯的少年美梦,情感表达上自然奔放,真挚率真,欢快明了,委婉含蓄。 李清照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写出了很多与常人不同的歌咏美好大自然的词作。她善于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自然景物情感和生命,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生命力,作者用心去拥抱自然,抒发对大自然的爱。《怨王孙》是这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③ ②刘瑜、刘义文,《李清照词欣赏》,济南出版社,2008年10月,P1 ③诸葛忆兵选注,《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P4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总结

北师大万宁附中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总结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组长:王莲日期:2015.07.07 2014-2015年下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8位教师(王闻香中途请产假)在教科室,教务处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课堂少教多学”思想,积极参加、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现将本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进行思想动员。 开学初,高一语文组每位老师在参加组内备课会时,认真分析了上学期的高一段语文期末考试成绩,了解了高一各班级的差异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不断的学习、讨论、交流,备课组全体成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我们对语文教改有了这三个方面的打算: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让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在这些方面我们投入了不少精力。

二、坚持育人砺志,扎实做好教学工作。 全组成员能够比较认真参加学校及备课组的活动,踏踏实实的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找差距、找原因、订措施,争取下一步的工作有所进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组成员,都能认真备课,开学时每位老师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我们特意强调了备课环节中的学情分析及教后感,一学期下来,各位老师都在努力地实施。都在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职场运用能力,而且在备课中能注意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并能充分控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以载道”“课以载业”。另外,我们每位老师都能认真上课,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配合文化建设,开展师生多样活动。 这学期以来,我组将语文课堂教学及拓展性教学、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从学生生活实践出发,开展了多项活动,以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职场性、社会性、人文性的大语文。 1、在开学初我们在高一年级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承办了学校的“读书月”活动。 2、我组本学期举办了“我是妈妈好帮手”、“父亲,我想对您说……”征文比赛。 3、我们积极开展组内互助,尽量每人每学期开出一节公开课活动。如:马清华老师开出组内观摩课《李清照词两首》,李盼盼、陈仕芩等老师在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特点及其背景 冯惟钢 有《洛阳名园记》传于世。他曾官居礼部员外郎。李 一 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但因散失太多,现在保留下来的比较可靠的只有四、五十首词,十多首诗和几篇文。②尽管如此,从现存李清照的集子中,仍然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在靖康之难年)前后,无论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容都有很多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其影响思想和创作手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艺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中,生活实践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和根据,关系到艺术家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艺术形象植根于现实生活,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感受开始的。生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艺术家的作品对生活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要了解一个杰出的艺术家,研究其作品的发展和变化,决不能忽视其生活实践这个重要的因素。谈到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创作基本上可以以1127年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生活幸福美满的前期和国破家亡后凄凉悲苦的后期。 二 李清照创作的前期是从她出生到1127年南渡以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闲适宁静的。元丰七年(1084年)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上层封建士大夫之家。她的父亲李格非,字文叔,在当时很有文名,是

一位散文家。他与廖正明略、李禧膺中、董荣武子号称后四学士。李格非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她也能诗善文,很有学问。李清照的父母对她影响很大,使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李清照在这样一个文学和艺术空气都很浓厚的家庭中,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她天资聪慧,善文,工诗,又工书善画,兼通音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据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李清照年轻时,性格开朗活泼,喜爱大自然,这种生活给她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东武赵明诚。当时赵明诚年二十一岁,正在太学作学生。赵明诚自幼喜爱金石书画,他在《金石录自序》中说:“余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婚后,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因为他们志趣相同,都酷爱文学艺术平时除了诗词唱和之外,就是收集研究金石书画这种生活在李清照所写的《金石录后序》中有真实的记录:“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他们的志趣是高尚的,爱情是真挚的,正如李清照所说“乐在声色狗马之上”。他们夫妇二人把大部分心血和精力都用在金石书刻上了。应该说赵明诚之所以能著出《金石录》与李清照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总第13期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总的来说是细腻优美、明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快活泼的。这一时期的作品大致可以

李清照论文

李清照词“愁’’情的抒情艺术浅析 摘要: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派之宗,她所作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委婉细腻之中,咏抒出一种淡远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来。本文试以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词作来解析她的“愁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艺术 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济南。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对历史、文学、书法均有较高的造诣。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所以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建中靖国元年与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落职病故,他们夫妻二人回青城居住。至此,李清照的生活景况发生了转折。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1129年,赵明诚病死,经受家国变乱后,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一带,于孤苦中度过了晚年。前期生活的优雅和顺利,后来条件的拮据和窘迫,使李清照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滋生了诸多感慨和无限的愁绪。李清照词的风格与愁绪则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作家之一。 一、思夫愁绪,情真意切 《醉花阴》这首词便生动地描绘了词人的这种思夫的“愁”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为重九怀人词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意蕴极其含蓄。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绝佳,用自我反观的手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容颜,形象抒写了相思之苦,意同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同时选择不求浓丽,以自甘素淡的菊花自比。这既是眼前取景,又反衬作者不同凡响的感人力量。如“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深秋季节,昼短夜长,可知这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独守空房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香炉中香料一点点地消融,可见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她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一个。凉”字表面指天气,实写心情,写其情绪的愁闷和心境的凄凉,思夫愁情如此强烈,却又写得十分委婉、含蓄,轻描淡写。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之成为具体、易于理解的东西。她既善于描绘实景寄托感情,又善于虚拟幻象表达感情,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此外,赵明诚与李清照门当户对,情投意合,不仅有共同的文人诗词琴棋雅兴,也有相投的事业结合点如喜好古玩。这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真是百里挑一、天赐良缘。而这对璧人的生生隔离,便生发读者更深层的“愁”的理解和体味。 二、春愁秋思,绵绵难释, 李清照的词能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寻常的语言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如梦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