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

【开题报告】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

【开题报告】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
【开题报告】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浅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蕴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其少见的女性词人,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以词著称于世,兼工诗文,用兼有词论,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声誉,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之说。且看不同各时代文人对李清照的评价:

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明人徐士俊)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清人王士禛)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绪)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清人沈去

矜)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开始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了。建国以来,文人更是对李清照予以极大的关注,文革以后,对李清照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李清照集》、《李清照集校注》、《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资料汇编》等为学界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材料,王延梯、陈祖美的同名专著《李清照评传》分别系统地对李清照的一生及其创作作了传记和评述,济南市

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的《李清照研究论文选》分别荟萃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叶对李清照研究的主要文献,并分别列出了1924年至1984年的有关研究文章170多篇。以后,又有大量研究李清照的文章和专著问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清照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如果把20世纪李清照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从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共发表论文24篇,出版专著4部,揭开了20世纪李清照研究的序幕(据周桂峰《李清照研究回顾与展望》,《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

年第3期)。从1949年到1966年,李清照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这一时期,先后发表论文约70篇,专著3部(据徐北文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特别是从1959年到1964年长达六年的李清照学术大讨论中,对推动李清照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粉碎“四人帮”以后时至今日,李清照研究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在这二十多年里,据不完全的统计,发表的研究论文约300篇,出版各类专著及资料汇编约10部之多。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努力拓展研究的领域和空间,从而使李清照研究出现了真正繁荣的局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李清照的研究又兴起了一个新的高潮,研究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挖掘更深,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研究态势。仅以目前查见的资料统计,就有研究专著近20部、研究论文700余篇。限于篇幅,本文拟对近十年来专家、学者对李清照歌词的研究作一个综合性的分析和评述,以观照易安词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评析其意义和得失,揭示这一研究的路向和趋势。当然,所谓李清照的研究,主要地也在于对其歌词的研究。

研究热点:跳出以往一直延续的框架

长期以来,对李清照的研究评价一直都侧重于对其思想和社会意义上研究,不免会受到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观念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跳出了这一直延续的框架,继而从纯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去全面的比较李清照诗词的艺术性。

不少研究者对李清照的研究方向都在其的咏物词,其中最多的是关于李清照词中对花的咏叹,如岳毅平的《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何红梅的《李清照的咏花词》,专门评述李清照以花咏物的深层意蕴和艺术水平;何茂颐的《浅析李清照菊花词的思想内容》在乎于李词“满地黄花”和“瘦比黄花”意境的分析;杨海明的《诗、酒、茶、梅、菊及其他——谈李清照词中的“雅士”气息》则揭露出李清照词浓郁的“雅士文化”,挖掘的深度又明显地进

了一层。而李宗坡《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则把李清照词中各种花的形象一一举出来,总的分析花意象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借此来更好的理解李清照词的的艺术魅力。

研究意义及依据: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辉煌的作家之一,在女性作家群中堪称巨匠,几乎没有哪一位妇女能与之匹敌,尤其在男性作家独霸文坛的封建社会,她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造诣更显得难能可贵。特别是她的词,因此,研究李清照及其词的各种研究,自有特别而又深远的意义。

第一,李清照的词善于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研究李清照词中花的形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赋予的情感及词的艺术特色,了解这一艺术特色所带来的意境及美感。

第二,李清照生当宋代南渡前后,前期多写爱情生活和心理,清丽婉转,韵调优美;后期多写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情感深沉。研究李清照词中花意象所蕴含的深层的“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渡前后的那段历史及其各类人物尤其是文人们的生活、创作和心路历程。

总体而言,近十年来李清照歌词的研究确实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其不足和良芳不齐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研究中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李清照词中各种被赋予内涵的花

李清照那不堪的命运及其颠沛流离的南渡生活

历史上对李清照词中花的各种阐释

李清照咏物惜花的艺术手法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首先准备各种参考资料,再仔细阅读涉及到的重要文献资料,其次,初步构建研究框架,并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最后确定整理研究成果。

四、参考文献

《李清照诗词选》诸葛忆兵

《李清照词集》

《李清照评选》

《论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张忠纲

《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李宗坡

五、研究工作进度

第一个月先准备各种材料参考文献,二三个月阅读浏览资料文献,第四个月整理研究资料以及咨询指导老师,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工作。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 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 指导教师:陈碧仙 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 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声,更加增添心头的寂寞。此情此景,不用读者多加体会,“愁情”早已涂满画面!词人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就那么自然地“点点滴滴”落进了读者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作者:赵丹时间:2010/7/8 13:2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的诗作虽大多散佚,现在能收集到的不过十余首,但却皆属上乘之作。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境界较词深广,内容题材也广泛得多,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而是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雄浑沉郁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一、豪迈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豪迈遒劲,奇气横溢,颇有大丈夫气概,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丰富,语意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大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整体风格与词不同。 《乌江》(也作《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时要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做鬼中英雄。全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用项羽的不肯南渡对比偷安~隅的南宋君臣,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假若人们是初读此诗,谁又能相信这会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此诗通过赞美嵇康,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卖国求荣、厚颜无耻地依附伪政权的士大夫,笔力强劲,震撼人心。《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时所作。气象宏伟,感喟深沉。作者面对胜迹发出兴亡之叹,和一般的题咏诗不同,她把大好河山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以雄峻的笔势,极写了八咏楼的江河横流、旷野无边的景色,气魄卜分宏大。而一个“愁”字又把读者的心思从眼前壮丽的景色带到现实中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如此大好河山竞忍心拱手让与敌人,不禁使人万分愤慨。这几首诗中的雄浑豪迈之气已超越一般男子之所作,其气魄之大,见解之深,思虑之广,已足可俯视巾帼、不让须眉了。

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

李清照前后期词浅析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生活,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具有很高的艺术手法。清照的词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中国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在少年时代,便已侧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仕宦家庭,家中经济比较富裕,又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她的父亲是曾为苏轼所赏识的李格非,这是一位苦心工于文章的文学家,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同样“工文章”。清照从小就受父母良好的文化教养与熏陶。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她与明诚才学相当,志同道合,他们常常一起或鉴赏金石、整理古籍著作,或写诗填词,切磋才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夫妻情谊。但这对伉俪相得的夫妻常有离时,爱得愈深,别时愈痛,即使短时分手,也会给女词人心中罩上一层阴霾,只身一人度日,愁云永日不开。 北宋末年,金统治者占领了北宋王朝,统治了北方广大地区,造成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的严重分裂。在这种形势下,清照的生活也随即发生了很大变化。国破家亡,离乡南渡,珍藏被焚,中年丧夫,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直接接触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从而她的词中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以及沦陷后怅然失意的心情便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

李清照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作文900字

李清照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作文900字 手执一袭书卷,于午后缱绻的阳光下,纵意畅游在诗词的海洋。品味淡淡墨香,于古人细腻的情怀中,感受诗词所带来的惬意与美好。——序 对于古人来说,咏诗题词不仅仅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更甚是一种独特而雅致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我们来说,诗词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语言的韵律美感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或许正因如此,诗词所带给我们的不再只是文学知识,还被赋予以一种美的传递,于不同的境界中感受诗词不同的美学效果。 对于李清照的清丽婉约,我总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位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可谓是真真切切的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尝尽了生活的甜美与辛酸。 早期生活颇为优裕的她,当年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姑娘,仍然对世事懵懂,怀着一份天真无邪的单纯与娇羞的可爱。年少时的她正如所有处于花季时期的少女一样,无忧无虑,毫不拘束的思想也在文学的世界里放任自如。很多人都以为她是位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黛玉葬花式人物,其实不然,她的性格中所流露出的.是一种率性而洒脱的不羁。又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她少女时期独特的气质与才情——

钟情山水,爱慕自然的她曾以欢快明朗的笔调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闲情逸致,也曾以多愁善感的笔调写下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爱花惜花。 不过好景不长,婚后不久李清照就与其丈夫分居两地,后来丈夫又病死在异乡。境遇的困苦转变了她的写作风格,曾经的美好不复存在,或是离情别绪,或是哀婉悲凉,亦或是凄美忧伤。于重阳佳节留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于轻舟之上吟出“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奈,于深深凉秋唱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哀怨。独自一人,孑然一身,正如她所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真实写照。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她依旧笔耕不辍,以文字来诉说自己的凄惶。因而她后期的诗词尽管是处处流露出她沦落天涯的深沉的悲哀,但却也逼真性地重现了那个时代的凄惨场景。每首词甚至是每个字仿佛都经过了她的凝神提炼,悲叹却不落魄,感伤却颇典雅,尽显其卓越的才华。 其实,李清照的一生就仿佛是一场绚烂花事。不论是绽放还是凋零,似乎都在诠释着美学的意义。以诗词来诠释美学,就算是悲凉也是凄美的——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

目录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1)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2) 二、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 (3) 三、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共同特点 (4) 总结语 (5) 参考文献 (5)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 [摘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代文人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式样,使他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提到宋代的词,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杰出地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她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她的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活洒脱。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 关键词;李清照词南渡 文学作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李清照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和词风上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次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的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 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俗话说:任何一个故事都不是开天辟地的,它和周围的一切有着不可切割的关系。李清照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著名才女,与她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三岁就能将歌吟熟因谙在心;四五岁就能读书认字,念念有词;六七岁就博览诸子百家唐诗宋韵。就这样,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她的名字成为聪颖智慧的代名词。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不愧为一代才女,而其气质清新秀丽,活波乐观,又成为大家闺秀的风流典范。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她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众所周知,宋代的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然而十八岁的才女遇到了赵明诚,两人彼此欣赏。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萧》)也正是爱情真实表现。 南渡以前,李清照过的是上层封建贵族的享乐生活,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映了她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写得很精致,特别是那句“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实在是很细致入微而又不乏情感。 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还表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我报路长接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中大鹏高飞的宏伟志向,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跨海浪、渡银河、归帝宫、住三山的非凡壮举,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一个女词人,有如此豪迈气概,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2 (1)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的女词人,其词多抒写愁情。不管是少女时期的闲愁还是少妇时期的闺愁,亦或晚年时期的国破夫亡之愁,李清照都深刻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当时的时代气息,这也使得她写愁情的词作上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研究愁情 李清照一生写下很多词作,其词多是自身情况的真实写照。其词大致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自由无忧,其词活泼有趣但隐约表现出词人对美丽好景易逝的伤情,她既是无忧虑的,又是富有愁情的。到了少妇时期,李清照经受着与丈夫的彬彬分离的痛苦和寂寞,其词多寄托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李清照晚期的作品把自身情感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面对国破夫亡的苦痛,她表现十分沉重。三个时期的词作足以让我们沿着李清照这位伟大的女词人,探索和体会其一生的愁情。 一、少女时期若有若无的闲愁 在她十八岁之前的词作,抒写的大都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时期的词大多体现一位贵家少女的生活情趣。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现出对生活的喜爱,极富热情,抒发了悠闲风趣的情怀。“自少年便有师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1李清照对生活、读书和爱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李清照的心中开始感悟春华秋实的人生变化,一草一木渐渐在她的眼中变得有生命。这种若有似无的闲愁涌上了李清照的心间。这些少女闲愁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她早期的词作之中: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是词人早起的名作,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词人的感受,表现词人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暮春时节词人心情抑郁不展,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添词人苦闷。词人借酒遣愁解闷,一夜醒来酒意却还是驱走不散。词人想起了园中海棠,想知道她现在如何。她急忙卷起帘子问侍女,侍女却回答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时候李清照感叹:“知否?知否?”,这是词人对侍女的纠正。“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历经了一夜的风雨,现在应该是枝叶繁茂,花朵稀少了!”词人写这首词层次丰富,情感曲折,把自己惜春怜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从“昨夜”写到清晨,“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在写到昨夜风势之大,雨点稀疏时是直接点出的,然而喝酒的原因在此却是没有明讲,可是我们可以猜测,喝酒无外乎和消愁有密切的关系。“不消”两字,表面上是酒意未散,实则是说沉醉酒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伤感和烦闷的心情。词人和卷帘人的对话及其动作神情,更抒发了她内心的惜春怜花之情。用了“应是”二字,说明词人并没有目睹海棠的面目,却用怜缅之心揣测出意境。“肥”、“瘦”、“红”、“绿”四个字把风雨前后绿叶红花以及凋残的暮春景象描摹得宛然如见。词人传神地表达了自己惜春怜花的细腻情感。 李清照早期的少女情怀总是夹杂着淡淡的滋味,似有似无的愁绪感染着我们。少女的闲情雅致以及郁郁寡欢的生活成就了词人笔下精彩的词作。少女的闲愁着实是词人的真实生活反应,不是无病呻吟。不过,由于阅历甚少,这时期的词作,或是风卷残红引起的伤感,或是因骤雨摧花引起的犹豫。李清照少女情愁的词作,始终少了一些远大的理想内涵,缺乏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少妇时期缠绵细腻的相思离愁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08 春汉本 学号:081160379 姓名:岳梅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2) 沉郁感伤凄凉哀婉 (5) 参考文献 (1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内容提要】: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是首屈一指的,她的一生以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后期多伤时感世之作,词风沉郁感伤,凄凉哀婉,这一切都与其个人遭遇有关。 【关键词】:词风明丽沉郁遭遇 在宋代文坛中,李清照算是一个相当突出的文人,除了她的女性身份外,在她的作品中,有着与一般文人不同的特色。古代女性文人不多,能够在文坛上留名又是屈指可数,李清照 以一个女性,能够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扬名立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这也证明了她不仅有着不亚于当代文人的才华,更有着过人的文学才气,明代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①,李清照不但是宋代词坛中首屈一指的女性词人,就算比起当代的男性作家,也毫不逊色。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词风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略带哀婉淡雅的相思;南渡后,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伤时感世,悼亡思乡,风格“沉郁感伤”②,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这都与其身世遭遇及个人的性格命运有关。

一、清新明丽‘哀怨淡雅’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生活比较优裕,那时正值北宋后期,虽然社会潜伏着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还有一抹回光返照,是暴风雨到来之前宁静的黄昏。女词人常常流连于山川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秀美的大自然陶冶了这位女词人的情操,赋于了她灵气。因此李清照在这期间的词轻快活泼,富于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感受。且看下面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③” 词人当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一幅无忧无虑的生活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李清照是热爱大自然的,这首词是最好不过的证明。当不知归路时,词人竟发起争渡的雅兴。 李清照少女时代生活在历城,大明湖的美丽秋景,不禁使李清照感受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情感单纯明快,年轻女词人的心灵敏感于大自然,心有灵犀;词活泼向上,又如“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表现少女的天真活泼,极有情趣。 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好景不长,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便拥有了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

李清照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作文900字

李清照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作文900字 李清照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作文900字 手执一袭书卷,于午后缱绻的阳光下,纵意畅游在诗词的海洋。品味淡淡墨香,于古人细腻的情怀中,感受诗词所带来的惬意与美好。——序对于古人来说,咏诗题词不仅仅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更甚是一种独特而雅致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我们来说,诗词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将语言的韵律美感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或许正因如此,诗词所带给我们的不再只是文学知识,还被赋予以一种美的传递,于不同的境界中感受诗词不同的美学效果。 对于李清照的清丽婉约,我总是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位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可谓是真真切切的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尝尽了生活的甜美与辛酸。 早期生活颇为优裕的她,当年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姑娘,仍然对世事懵懂,怀着一份天真无邪的单纯与娇羞的可爱。年少时的她正如所有处于花季时期的少女一样,无忧无虑,毫不拘束的思想也在文学的世界里放任自如。很多人都以为她是位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黛玉葬花式人物,其实不然,她的性格中所流露出的是一种率性而洒脱的不羁。又正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她少女时期独特的气质与才情—— 钟情山水,爱慕自然的她曾以欢快明朗的笔调写下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闲情逸致,也曾以多愁善感的笔调写下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爱花惜花。 不过好景不长,婚后不久李清照就与其丈夫分居两地,后来丈夫又病死在异乡。境遇的困苦转变了她的写作风格,曾经的美好不复存在,或是离情别绪,或是哀婉悲凉,亦或是凄美忧伤。于重阳佳节留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于轻舟之上吟出“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无奈,于深深凉秋唱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哀怨。独自一人,孑然一身,正如她所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真实写照。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境况之下,她依旧笔耕不辍,以文字来诉说自己的凄惶。因而她后期的诗词尽管是处处流露出她沦落天涯的深沉的悲哀,但却也逼真性地重现了那个时代的凄惨场景。每首词甚至是每个字仿佛都经过了她的凝神提炼,悲叹却不落魄,感伤却颇典雅,尽显其卓越的才华。 其实,李清照的一生就仿佛是一场绚烂花事。不论是绽放还是凋零,似乎都在诠释着美学的意义。以诗词来诠释美学,就算是悲凉也是凄美的—— 这大概就是她的诗词所带来的美学享受吧。 只可惜,彼年花事了。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 [摘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写词人少女、少妇的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写国破家亡之痛,风格凄楚。其词在表现形式或语言上都独具特色。本文抓住这一特点论述了其前后期的创作风格异同。[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风格异同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从咏花词看李清照

从咏花词看李清照 【摘要】李清照的咏花词多描绘自然景物,吟咏四季花卉,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达到了花品和人格的统一,实现了物我合一的崇高艺术境界。前期的咏花词反映闺阁生活,大胆书写“离愁别恨”;后期的咏花词以反映国破、家亡、 夫死为主要内容,个人命运、民族情绪、爱国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抒发“哀愁凄苦”。前期咏花词在平静舒适的环境 中创作而成,题材比较单调,情调偏于感伤。后期咏花词的创作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环境变幻莫测,基调悲怆凄苦。个人的兴趣、修养、生活经历和艺术才能、家庭环境和时代氛围,皆为咏花词创作内容、创作风格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李清照的咏花词含蓄蕴藉,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李清照的咏花词是寄情感、身世于物的自传。李清照和她的咏花词是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关键词】李清照咏花词花品人格物我合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115-01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绝大多数是咏花词。词作中多描绘自然景物,吟咏四季花卉,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实现了花品和人格的统一,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崇高艺术境界。

李清照生活在仕宦家庭中,父母亲对她的影响极大,她的天才得到了培养和表现的机会。与赵明诚结婚后,生活和谐幸福,除了因丈夫离别而引起的淡淡的哀愁和寂寞以外,过着平静的学者生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了她健康的生活意趣,咏花刻意追求惊人之句,才欲压倒须眉。哲人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描绘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情的、美丽的形象。”李清照前期咏花词正是传神、细腻、逼真的描绘花的形象,塑造自我形象,寄寓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闺阁之情。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个洒脱、可爱的少女荡舟游来游去,茫然争渡之际,惊起滩上栖息的鸥鹭。立刻顿悟,原来是沉浸在秀丽迷人的藕花丛中,形象地描绘出了女主人公欣欣然生气蓬勃、爱惜芳华的性格。然而,诗人并非单纯描摹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洁白的荷花,而是以洁白的荷花比喻青春少女,赞美她的美貌、娴雅,祝福生活的美满幸福。荷叶和荷花十分恰当地烘托出了少女的灿烂、欢乐。有些词作中,时序的变迁,常常引起留恋、惆怅之情,感叹美景易逝和生命过程的短暂。 如另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 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 指导教师:陈碧仙 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对于词

人来说,意象就是艺术思维的语言,词人的情感必须借助意象这一语言载体才能获得充分有效的艺术传达。梧桐芭蕉的凄凉,海棠梨花的愁苦,菊花林犀的高洁,梅花的孤苦坚贞等等,无不寄寓着她真挚深沉的情感,忧郁凄婉的情思,既含蓄深沉,又合情合理。 一、梧柳芭蕉话凄愁 在李清照词中有梧桐树、柳树、芭蕉树几种主要树木意象,这些树也是文人们常用来入诗入词的“不俗”之物,散发着浓厚的文人的审美趣味。“梧桐叶落”、“雨打芭蕉”,使她情绪低沉,也无兴致去赏那“烟柳”。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提起“梧桐”不免令人想起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此可见“梧桐雨”这一伤感的意象,经常是写秋日。自古以来文人总是善于悲秋,秋的凄清和冷瑟总使人愁肠百结。李清照所写的都是在秋日叶落的梧桐。“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对景伤情,久坐窗前,度日如年,不知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到了黄昏,偏又下起小雨,那打在梧桐叶上滴滴嗒嗒的雨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 摘要: 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 一、李清照生平介绍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

李清照的诗词的艺术特色

报名号:1078 姓名:吴中义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吴中义 内容摘要: 几百年来,李清照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她在诗词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诗词讲求格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他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崇”。“《云韵集》卷十云:两宋妇人能词不少者,无出其右矣。” 关键词:俚语含蓄美婉约词崇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词被推为“压倒须眉”、“词采第一”、“婉约词宗”,受到古今读者的称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对我们继承文学遗产,繁荣文学创作,有很大裨益。 一 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写柔情密意,离愁别恨,相思苦衷。李清照作为大词家,她的大多数作品亦是如此的,千古流传的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正是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是作为抒情圣手的李清照,写来与前人迥然有别,自出新意。在艺术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首先,李清照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萍洲可谈》说:“李清照多移艺,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所谓“出人意表”,就是指她善于捕捉形象,描写心理,能用轻巧新颖的手法写出别人难以写出的情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就是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个性。粗心的卷帘侍女对花的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 (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 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

《浅谈李清照的咏花词》开题报告 1.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婉派词人代表,她的咏花词不达意最能反映“别是一家”的艺术风格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格魅力。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李清照的咏花词属真正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不仅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经历和真贽的感情,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在那个时代的痛苦与悲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2.论文主要结构与内容 1.1序论:李清照的咏花词按其生命历程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少女竺字闺中,风格清新明丽;第二时期为少妇的幸福与别悉,伤感忧郁;第三时期为南渡后的晚年,沉郁凄怆。 1.2本论:(1)清逸淡雅咏荷花。 (2)超凡典雅赏桂花。 (3)寒霜冷傲雪赞梅花。 (4)凌霜傲雪赞梅花。 (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3结论:从内容上看,李清照舍弃对花柳庸俗浮泛的描写,而代之以真实感的抒发和对生活细致深刻的体会,并且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将这种真挚的感情表现出来。从语言上看,李清照以其惊人的才华,驾轻犹熟地创造了清新流畅、明白如话的语言,浅显易懂,朴素淡雅。从审美上来看,李清照的咏花词不达意具有含蓄美的特点。总之,从文化论的角度来讲,李清照的咏花词属真正的艺术作品,因为它们不仅表现了词人独特的经历和真挚的感情,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在那个时代的痛苦与悲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3.参考文献: ①郑孟彤《李清照词赏析》[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②张文生《李清照论稿》[C]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③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④褚斌杰《李清照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⑤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情美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1335589.html, 李清照诗词中的愁情美 作者:邢转勤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1期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其词在表现内心情感世界时,具有愁情美。本文旨在从婉约美和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她坦率大胆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国土沦亡、生灵涂炭的忧虑,对南宋朝廷不图收复失地、苟安江南的行径予以斥责,并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正如清人李调元所说:“易安居士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须压倒须眉”。(《鱼村词话》卷三) “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济南人。父格非,母王状元拱辰孙女,皆功文章”(《宋史·文苑传》)。《宋史·李格非传》云:“女清照,诗文尤称于时。”《碧鸡漫志》卷二云:“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然而,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愁女子”,她既无子嗣,又中年丧夫,遭遇国破家亡,晚年流落他乡,其词在再现现实生活,表现个人情感时具有愁情美。下面就从婉约美与悲壮的风骨两方面略谈其诗词中的愁情美。 一、婉约的优美感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李清照的诗词具有婉约的优美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作为一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不仅善于捕捉细小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难以言传的感情,而且善于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融情人景,具有婉约的优美感。 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为思念别离的丈夫而写的一首绝妙的词作,历代传为佳作神品。词写得摇曳多姿,很耐思味,笔触细腻含蓄,不言思,不言情,而无所不见思与情。上阙以薄雾、浓云、瑞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赵蓉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处在一个风云不定的时代,南渡前的短暂安定生活,金兵南下的动荡岁月,都在作者的词作中得到体现;前后期作者生活的巨大转折是作者词风前后迥异的客观原因。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生活的大动乱的年代,而这样的艰难岁月也必然影响作者词风的改变。 【关键词】:李清照、前期、轻盈清婉、后期、沉痛哀伤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是颇具影响的大词家之一。她的诗、词、文、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个女性的真挚情怀,凭借一支笔,“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1]据记载,李清照本有《漱玉词》 6 卷(或作三卷),但已经散失,后经人重新编辑,得词约八十首,但其中也夹杂了他人的作品,目前可以确认是李清照所写的有四十余首。李清照以女子敏感细腻的心,感悟着生命流逝的无奈,体味着人生的离愁别恨,承受着乱世的黍离之苦,并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化愁为美,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词作珍品。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生为悲,南渡像一条分水岭将其生活轨迹划得清晰如水。她的词也应以她南渡的这条人生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而安定,词作多描写闺情,流露出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展现出女词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和真挚细腻的情感。在李清照前期描写男女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中,表露出的女性情感往往热烈而恬静,微妙而直率,朴素而深刻,而这些离愁别怨的苦涩中又夹杂着一丝思念的甜蜜,体现出一种细腻的儿女柔情。所以,词中透露出的愁是清新凄婉,朦胧淡约的。李清照后期的词多写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情境,词风由前期的轻盈清婉转向了沉痛哀伤,词中的愁也由前期的闲愁升华到更高的一个层面,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内容,儿女情长的闲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的失望破灭等交织而成的愁,这种愁是复杂的,是沉痛凄厉、深刻感人的。本文拟对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进行深入分析。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李清照的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班级:化学类2班 作者:李波孔静梅李宁刘成伟于照涵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清新朴素。她不仅开创了“易安体”,更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备受古今论者的赞誉。九百年来,其词以真挚的情感,浅淡的语言,清超的意境,感动了无数读者。通过研究易安词的艺术特点,旨在找出其词的魅力所在,一方面加深对其人其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评价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婉约易安体南渡艺术风格热爱生活孤独寂寞艺术意境奇女子艺术成就中国文学 主要内容: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母亲王氏同样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就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仕宦家庭中长大,在闺中即小有文名。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更是清新洒脱。她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她的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善于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不同的题材。她用词来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意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及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文学主张。在诸多的文学表现形式上,李清照的词最为突出,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明〃杨慎《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沈谦《填词杂书》中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纪昀《四库全书总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的区别 在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文人较少,而能够在创造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更少之又少,李清照则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人物。因为这位巾帼词人的横空出世,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可以说,李清照是出生在一家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她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双方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或鉴赏书画鼎彝,生活比较美满。靖康二年后,她和赵明诚相继逃兵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书画。后来赵明诚又病死健康,她就展转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颇有成就,但最突出的还是词。她早年写的《词论》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她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它的特点,要求协音律、有情致,这是对的。问题在于她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等在词创作上的革新精神,这就未免太保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 李清照在宋代刊行的《漱玉词》已经失传。现在辑录的只有七十多首,其中还有些不可靠。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我们知道李清照出身于门第很高的宦官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兼散文家,母亲也工文章,家庭的学术、艺术空气都十分浓厚,而且李清照婚姻幸福、伉俪相得,夫唱妇和,生活安静舒适。这样的环境,把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培养成一个才华焕发、有抱负、有理想、有豪爽和纯真性格的女子。可是她又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被剥夺参与广阔社会生活的机会。同时,她那个时代,恰是宋代理学家们变本加厉地提倡封建礼教以控制女性的年代。她在有文化的家庭里所培养起来的卓越才能,比较健全的性格以及豪迈的抱负和理想,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力量的压制和束缚,以至于李清照虽不安于“寂寞深闺”的狭小樊笼,要求有更广阔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给她带来了封建时代的妇女所不能避免的苦闷,也使得她把生活和精神的活动局限于对爱情和对自然的喜爱上。所以,她前期词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两个方面,描写面较狭窄,但其创作风格、思想内容还是表现突出。 李清照的爱情之歌是纯洁而生动的,请看她的《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倚宝鸭衬香胆,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的娇柔神态和恋爱心理。这在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里,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得自由恋爱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大胆至极。她的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追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李清照甜蜜宁静的心弦于是弹奏出一首首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些轻盈精妙的相思曲铭刻着女词人的情感历程。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既有婚姻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