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除法的意义、理解、运用

乘除法的意义、理解、运用

乘除法的意义、理解、运用
乘除法的意义、理解、运用

家长们:

本学期孩子们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数学的乐趣、经历数学习得的过程、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看到孩子们更加自信地表达、更理性地阐述数学见解,这每一份成功,我们为之欣慰与骄傲。说实话,这要感谢家长们对孩子的引导与启发,这让孩子们学习更有效、更深刻,谢谢家长们!

转眼间,孩子们二年级上期的学习生活已过了一大半,教学内容也快完成了。本学期我们可能有大半个月的时间来查漏补缺,总结回顾。随着学习的进行,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在思维上更加灵活、开放,在表达上更加严谨,在解题的依据上更加理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我们问孩子:“你怎么想的,要用除法呀?”“这段时间我们在学除法!”、……,诸如此类的回答,另我们哭笑不得。让我感觉到,孩子们需要我们去引导、学会“用理性的方式来分析数学”,进而“培养孩子的数学眼光”。

在知识点上,二上教材中“乘除法”单元是非常重要的板块,九个单元中五个单元属于乘除法内容。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常有家长与我就数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讨论,我看出家长们对数学的认识很深刻,讨论的问题也很价值。在此,我就(乘除法单元)平时与家长们沟通的问题或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一些梳理,这是一个和家长沟通我们教学的机会,同时家长们在辅导孩子中也能有一定的参考或启示。(内容见下页起)

乘除法的意义、理解、运用

一、乘法的意义及运用举例:

乘法是相同数加法和的简便运算,所以乘法的意义表示“求几个几的和”。如:3+3+3+3+3=3×5(或5×3),这里的3×5(或5×3)只表示5个3的和。

乘法情景举例:

1、每盘蛋糕有4个,6盘一共有多少个?

解析:求6盘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6个4的和。算式:“4×6=24(个)”或“6×4=24(个)”均可。

2、

一共有多少块糖?

解析:横看表示2个7,竖看表示7个2。不管2个7或7个2用算式“2×7=14(块)”或“7×2=14(块)”均可。

3、钢笔8元一支,小明买4支需要多少元?

解析:4支笔需要多少元就是求4个8的和。算式“4×8=32(块)”或“8×4=32(块)”均可。

4、小明买了5本书,小方花的是小明的6倍,小方买了多少本?

解析:求小方买子多少本就是把小明的看成1倍,小方有这样的6倍,即求6个5的和。也用乘法:“5×6=30(本)”或“6×5=30(块)”均可。

……

总之:分析情景问题是求什么,凡是“求几个几的和”均可用乘法。孩子们解题、说理时可以有多种角度,不管哪种角度,希望能有理有据地去分析、说理由,而不是凭一种感觉、一种猜测!

特别提示:现在的教材已不再区分乘数和被乘数,所以在列乘法算式时谁在前面都没有关系。一个乘法算式可表示两种意义,如5×6既能表示“5个6”,也表示“6个5”。可是在具体情境中的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特定的,如每盘有5个苹果,6盘共有多少个?算式可列为“5×6或6×5”,可不管哪个算式,在这个情境中表示的意义都只能是“6个5”,而不能表示“5个6”。

二、除法的意义及运用举例:

一个除法算式可表示两种意义(一是平均分,二是包含除)。如:20÷4=5,第一种意义:表示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第二种意义:表示20里有几个4?这是除法的两种本质意义,任何问题情境,要么归为第一种意义,要么归为第二种意义。只要属于这两种意义,均可用除法解决。

除法情境举例:

1、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6)个?

解析:此处意义相当明显,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有几个。用除法。18÷3=6(个)

2、把12块糖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每人分到几块?

解析:每人一样多,和上题一样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用除法。12÷4=3(个)

3、有24棵树苗,每行栽4棵,可以栽多少行?

解析:要求这些树苗可栽多少行就是求24里有几个4,有几个4就有几行。24÷4=6(行)

4、松树有27棵,柏树有9棵,松树是柏树的几倍?

解析:要求松树是柏树的几倍就是求27里有几个9。27÷9=3

……

特别提示:1、“倍”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数量,所以不作为单位名称。2

析”的方式来分析的意识与习惯。

三、用图形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数学教材现在是北师大第四版教材,特别强调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图形是理解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册教材需要孩子掌握的图形举例如下,这些图形既是本期考核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要求孩子们能达到非常熟练的掌握。

(一)乘法

1、画图表示4×5的两种意义。

解析:4×5的两种意义为“4个5”和“5个4”。所以画图时用两个图分别表示这两种意义。

如:

注:此处孩子往往会出现光画了小O,没有上面红色圈一组组圈出,(如下图)这样存在一定的不准确。如果不圈出,横着看表示4个5,竖着看表示5个4,意义就不确定。如果是这样画,需加文字说明“横着看:4个5”等。

横着看:4个5或竖着看5个4

从形式上,除了以上画O的方式,还可以画数线图、小棒图等。

数线图即:

以上是4个5

这是5个4

小棒图即:

4个5

5个4

0 5 10 15 20 25

+5 +5 +5 +5

0 4 8 12 16 20

+4 +4 +4 +4 +4

5个4

4个5

注:同一题中,只要题上没做特殊要求,孩子不管选用什么形式,只要能表示4个5和5个4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就行。

同样:画图表示某句口诀的两种意义,是一样的。如口诀“四五二十”画的图和以上的举例是一样的。

(二)除法

1、把15根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

解析:此情境属于平均分的类型。最好要体现分的物品和分给谁,怎样分的。图见教材P58页“小狗分骨头”画法是一样的。

2、15个松果,每5个装一篮,有几篮?

解析:画图表示有几篮,就是看15里有几个5,所以每5个一圈,有几个圈就有几篮。图如下:

15里有3个5

此题还可用数线图,数线图即相同数连减(除法是相同数连减的简便计算)。图如下:

15-5-5-5=0

解析:从15起,连续减了3个5得0,所以15里有3个5。

3、柳树有5棵,松树有15棵,松树棵数是柳树的几倍?

解析:“谁是谁的几倍”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画图时最好分别把两者画出来,并圈一圈。图如下:

柳树:

松树:

另外,本册教材充分利用数线图、点子图来理解、推算口诀,如教材P78的点子图和P80的数线图。都是孩子们要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家长们:以上内容、例子相应的“解析”内容试着引导孩子用理性的方式去分析、理解数学,建立乘除法的模型,学会分析数学的方法;图形是理解数学、解决问题的好帮手,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画图学数学”的意识与习惯。以上内容希望家长们在辅导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们把基础打得更牢。让孩子数学的学习简单而深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家长们辛苦了!冬日温度越来越低,请家长、孩子们注意身体健康!

2013年12月5日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小学吴丽春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上可课,你们都认识我吗?(生答)我来介绍一下,我姓吴,所以你们就叫我-吴老师。就现在而言,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我们是怎样的关系呢? 2、师:今天吴老师给你们上课,高兴吗?(生:高兴)现在我要看看那一小组的同学坐得最好,好的奖励1小组3个五角星。(教师奖励五角星)。今天啊,我们的同学表现真好! 3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把刚才老师提供给你

的一些信息和数据,能编成应用题吗? 生:“吴老师要奖励四年级的同学,每组奖励3个五 角星,奖励4组,一共要奖励多少个五角星? 师:算式怎样列啊? 生:乘法算:3×4=12(个) 师:假如用加法算那就是:3+3+3+3=12(个) 师:刚才几个相同加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我们就用乘法 来计算。 比如说:老师现在要练习写粉笔字,写了“吴”,“吴”,“吴”,“吴”再写一个“吴”,刚才写了几 个(生:5个),一共写了几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齐读意义 二、教学除法 1、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谁能把它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算式是什么? 生:12÷3=4(组) 生:12÷4=3(个) 板书三种算式,说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观察算式,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习道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习 道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100道) --------------------------------------------------------------- 5×9=7×6=3×79=7×94=2×90= 32×491=23×104=48×213=14×286=35×374= 552÷4=8838÷18=11052÷18=360÷8=4356÷18= 3388÷7=7596÷18=972÷9=950÷10=15444÷18= --------------------------------------------------------------- 4×7=3×6=8×79=7×73=6×48= 15×364=32×382=26×392=30×165=10×471= 5184÷6=9025÷19=2088÷12=986÷1=4896÷8= 2464÷14=934÷1=2898÷3=6360÷8=3342÷6= --------------------------------------------------------------- 4×5=5×4=1×32=6×48=5×65= 43×148=35×197=32×236=12×170=14×181= 3942÷6=2022÷3=588÷6=11286÷18=6868÷17= 2538÷3=2052÷12=2508÷12=7735÷17=5635÷7= --------------------------------------------------------------- 4×4=9×5=5×16=6×30=3×73= 27×345=36×226=27×350=36×406=33×242= 6482÷14=10642÷17=7476÷12=190÷10=5076÷9= 3136÷4=630÷1=322÷2=339÷3=4992÷13= --------------------------------------------------------------- 3×6=4×6=6×41=9×59=7×52= 41×420=29×388=20×163=42×161=36×407= 352÷16=11360÷16=6416÷16=7038÷18=6482÷7= 4131÷17=8279÷17=5504÷8=1365÷13=11390÷17=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大学路第二小学胡瑞君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小数乘法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运

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掌握算理,学会知识内容。 (二)学习目标: 1、创设购物情景,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评价方案 1、从学生购物情境中的回答和交流,以及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1. 2、通过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2. 活动预案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一、导入 我们知道,不同下语境下说的话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这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会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有一辆汽车尾端写着:“别吻我”三个字,如果脱离了语境就无法理解了,这是为了提醒司机注意不要追尾。 又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第二,语境赋予词语某个具体的含义。 例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的“晴”,第一个晴朗,第二个指的是“情”。 二、考点解读及题型分析 词语题,通常考察如何辨析词语、或理解词语在上文中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不同的意义等。 语文试题经常考察我们对于文章中词语的正确理解,题型主要以下几种: 1、选择题。在提供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2、填空题,把提供的词语填入相应处 3、运用题,造句或者写语段。 对策:练习为主 三、考题探究 (一)关联词的辨析运用 一种是单独的关联系,如那么,因而。一种是两个或以上的词形成的关联词。 特点:搭配固定 对策:理解句意 (二)结合语境选择词语 对策:辨析选项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二是要读懂句子。 推荐:语素法。 (三)词语在语境的新意思 比喻 感情色彩转化 反语 旧词新意:喜新厌旧。(作家) (四)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语素法——辨异 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相比,前者的“不胜”有“不能忍 四、词语理解的方法 1、语素法 2、联系上下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4、对多义词要弄清它的本意,根据语境分析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五、成语的运用 考查成语的特点如下: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除法以及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0= 84×13= 15×46= 95×37= 45×86= 98×27= 43×90= 96×54= 84×81= 91×80= 84×41= 91×32= 41×31= 34×40= 42×64=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86×39 = 61×39= 45×62= 79×78= 54×37= 35×57= 43×98= 81×22=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60×47= 37×97= 38×26= 59×93=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0= 84×13= 15×46= 95×37= 45×86= 98×27= 43×90= 96×54= 84×81= 91×80= 84×41= 76×46= 60×62= 43×10= 82×46= 91×32= 41×31= 34×40= 42×64=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86×39= 61×39= 45×62= 79×78= 54×40= 83×77= 81×96= 10×62= 60×47= 37×97= 38×26= 59×93= 26×83= 36×30= 42×40= 39×93= 54×37= 35×57= 43×98= 81×22=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14×21= 94×33= 89×66= 55×91= 99×75= 54×35= 56×41= 20×90= 12×66= 60×56= 70×60= 41×20= 39×84= 78×88= 72×65= 47×23= 52×61= 88×94= 40×91= 49×66= 97×73= 82×10= 18×14= 21×44= 11×20= 24×34= 10×59= 31×83= 10×55= 53×21= 25×50= 40×19= 24×55= 11×87= 86×74= 93×9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 165÷25= 482÷41= 115÷15= 664÷52= 342÷18= 7728÷92= 5005÷77= 5238÷54= 6231÷67= 1240÷62= 1204÷14= 936÷12= 861÷21= 745÷33= 216÷32= 368÷18= 679÷91= 2619÷27= 490÷70= 704÷28= 1764÷21= 5664÷96= 5525÷65= 1118÷43= 1804÷41= 1476÷41= 682÷31= 3315÷39=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乘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方运算法则;会进行分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2.类比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探索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 3.在分式乘除法运算过程中,体会因式分解在分式乘除法中的作用 4.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发现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类似,那么分式的运算是否也和分数的运算类似呢?下面我们看投影片

观察上面运算,可知: 两个分数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数相除,把除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数相乘. 即a b ×c d =ac bd ; a b ÷c d =a b ×d c =ad bc . 这里字母a ,b ,c ,d 都是整数,但a ,c ,d 不为零. [师]如果让字母代表整式,那么就得到类似于分数的分式的乘除法. 二、讲授新课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师生共析]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片

练一练:计算 (1)b a · 2a b ; ()22329b a a b b +?-- 出示投影片 )将算式对照分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练一练:计算 (1)(a 2 -a )÷1-a a ; (2)y x 12-÷21y x + 三、随堂练习

词语含义及作用

词语含义及作用 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 题来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 坚固,也总有能打开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 找到这把钥匙。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 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 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考阅读考核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 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 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指导——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角度: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活题巧解: 【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 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 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 分不开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理解浅表含义可用“词义替换法”或“分解合并法”。 【例题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 【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精神力量 【方法提炼】理解特定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词句间对应关系。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

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 一:相关知识点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的倒数: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6.整数的倒数: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7.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8.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9.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0.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1.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2.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用于化简比。) 14.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乘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人:夏志斌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7页例1及相关内容。 三、教材分析:本节是《表内乘法》的起始课,也是概念课。乘法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套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又是后册学习的知识基础。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知道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2、部分学生对乘法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对乘法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生并不了解。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关键。 3、学生对乘法缺少系统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既要照顾有乘法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又要照顾零起步学生的认知。 五、我的思考: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乘法算式的简便。 2、在认知过程中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六、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七、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秋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出示教科书P46情境图)。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教师用课件出示学生坐小飞机的图片。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一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3个)圈——请同学们将每架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之后教师在课件的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一样的,都是3个人)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师:想一想,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大家现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 师: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科书p5页至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 (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看吧 (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 二、新知学习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 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 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6.学生汇报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7.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思考:与第(1)题比,(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5.过解决问题与对比思考,大家都清楚了三个题的联系与区别,请观察板书,想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6.根据回答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并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7.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1题是求4个3的和,用乘法计算,第2、3题正好相反,是已知4和3的积是12,还知道其中一个因数是34或者4,求 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从这三道题的计算和除法的意义可以看出,除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实际上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 (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因数?怎样求被除数和除数? 2.会用等式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习道完整版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 习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100道) ---------------------------------------------------------------5×9= 7×6= 3×79= 7 ×94= 2×90= 32×491= 23×104= 48×213= 14×286= 35×374= 552÷4= 8838÷18= 11052÷18= 360÷8= 4356÷18= 3388÷7= 7596÷18= 972÷9= 950÷10= 15444÷18= ---------------------------------------------------------------4×7= 3×6= 8×79= 7×73= 6×48= 15×364= 32×382= 26×392= 30×165= 10×471= 5184÷6= 9025÷19= 2088÷12= 986÷1= 4896÷8= 2464÷14= 934÷1= 2898÷3= 6360÷8= 3342÷6= ---------------------------------------------------------------4×5= 5×4= 1×32= 6×48= 5×65= 43×148= 35×197= 32×236= 12×170= 14×181= 3942÷6= 2022÷3= 588÷6= 11286÷18= 6868÷17= 2538÷3= 2052÷12= 2508÷12= 7735÷17= 5635÷7= ---------------------------------------------------------------4×4= 9×5= 5×16= 6×30= 3×73= 27×345= 36×226= 27×350= 36×406= 33×242= 6482÷14= 10642÷17= 7476÷12= 190÷10= 5076÷9= 3136÷4= 630÷1= 322÷2= 339÷3= 4992÷13= ---------------------------------------------------------------3×6= 4×6= 6×41= 9×59= 7×52= 41×420= 29×388= 20×163= 42×161= 36×407= 352÷16= 11360÷16= 6416÷16= 7038÷18= 6482÷7= 4131÷17= 8279÷17= 5504÷8= 1365÷13= 11390÷17=

数学教案-乘除法

数学教案-乘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1-7页。具体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以一位数。 2、经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乘法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2、使学生通过对口算乘法的学习,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2、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难点:

理解口算乘法的过程,并能运用口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表内乘法。 1、引导学生回忆乘法表,并请一位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乘法表的内容。 二、通过实例引入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引入教材第2页上的实例。把问题由一位数乘法2×3扩展到整十数与一位数的乘法。 2、提问:怎样计算20×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比较这两上算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三、讲解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20×4,20×5。再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3、引导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自行提出问题,

并讨论解答。 4、总结、分析学生的问题和答案,以书中的“试一试”为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 5、布置“练一练”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重述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通过实例引入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1、举出教材第4页的实例。 2、提问:怎样计算12×3? 3、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思考,看能否想出其他的解题方法。 三、讲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做练习巩固知识。 1、讲解算理,并给出12×3计算过程。 2、在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4。 3、对学生的解答作出肯定,让学生举实例,提出问题,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 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 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 一、词语辨析技法 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 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必须和必需”。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 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2.同义换言法。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3.词义辨识法。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4.语境定义法。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这就要审视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其含义。 三、词用品味技法 词语在文中表达作用的品味,在语言组织时,可遵循“三步走”的路线进行:第一步,正面阐述。围绕该词语的意义,阐述它在语境中的表达效果;第二步,反面强调。强调若删去该词,上下文句表达作用方面会有哪些削弱;第三步,小结归纳。总结该词在文中表达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典型考题例析】 例1.(2006年贵州省东南州中考试题) ·原题呈现· (一)正直(节选)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

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下载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完整版)

2018年初中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学科教学技能竞赛 《乘法公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在灵活应用公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 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拓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a+b)2=a 2+2ab+b 2 (a ?b)2=a 2?2ab+b 2 文字表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口诀:首平方,加上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符号看前方。 符号表示:( +?)2= 2+2 ?+2?(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 注:其中的 、?可以代表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或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 二、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 ① (a+b)2=a 2+2ab+b 2 ② a 2+b 2=(a+b)2?2ab ③ (a ?b)2=a 2?2ab+b 2 ④ a 2+b 2=(a ?b)2+2ab ⑤ (a+b)2=(a ?b)2+4ab ⑥ 2 )(2 22b a b a ab --+= ⑦ 2 )(2 22b a b a ab --+=

⑧ 4 )()(2 2b a b a ab --+= 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多种变形中,a+b ,a ?b ,ab ,a 2+b 2四者中,知二求二。 三、灵活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求代数式的值 1.已知x -y =6,x y =-8. (1)求x 2+y 2的值;(2)求(x +y )2的值 2.已知,21=+x x 求221x x +的值 3.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 (1)982 (2)20162-2016×4030+20152. 四、终极挑战 1. 已知0136422=+++-b b a a ,求a-b 的值.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满足022*******=---++bc ac ab c b a ,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思考:无论x 、y 为何值时,多项式 106222++-+y x y x 值恒为非负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题,体会到数学中的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构造的数学思想。 六、作业 ① 已知,21=+x x 求441x x +的值 ② 若022222=++-+b a b a ,求20182017b a +的值 板书设计 一、复习.完全平方公式 二、灵活应用公式解题 三、数学思想:建模思想,多题归一思想,构造思想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自学导读单 一、温故知新 口算下面各题。 7×8= 10×5= 25×4-= 56÷7= 50÷5= 100÷4= 56÷8= 50÷10-= 100÷5= 说说你的发现。 二、新课先知 1、像例2(1)题这样的加法算式,你还能再写出几个吗?把它们改写成乘法算式。 2、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乘法算式简便在哪里? 3、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4、什么叫乘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5、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2)题、(3)题与(1)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算?除法与乘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吗? 6、什么叫除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7、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预习体验 试着完成课本“做一做”

导学案 一、自学检测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课本7页的2题) 二、巩固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5×48= 147÷7= 2.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课本7页的1题) 3. 6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420千克。每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多少千克?(解答后,改编成一道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检测 1.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 22881÷263=87 472×23=10856 87×263=() 10856÷472=( ) 22881÷87=() 10856÷23=( ) 2.填空 ()×15=105 105÷( )=7 ()÷( )=() 3.课本第7页第5题。 四、拓展练习 136-47+○=100 □÷4-10=15 ○=()□=()

小学数学整数乘除法练习道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100道) --------------------------------------------------------------- 5×9= 7×6= 3×79= 7 ×94= 2×90= 32×491= 23×104= 48×213= 14×286= 35×374= 552÷4= 8838÷18= 11052÷18= 360÷8= 4356÷18= 3388÷7= 7596÷18= 972÷9= 950÷10= 15444÷18= --------------------------------------------------------------- 4×7= 3×6= 8×79= 7×73= 6×48= 15×364= 32×382= 26×392= 30×165= 10×471= 5184÷6= 9025÷19= 2088÷12= 986÷1= 4896÷8= 2464÷14= 934÷1= 2898÷3= 6360÷8= 3342÷6= --------------------------------------------------------------- 4×5= 5×4= 1×32= 6×48= 5×65= 43×148= 35×197= 32×236= 12×170= 14×181= 3942÷6= 2022÷3= 588÷6= 11286÷18= 6868÷17= 2538÷3= 2052÷12= 2508÷12= 7735÷17= 5635÷7= --------------------------------------------------------------- 4×4= 9×5= 5×16= 6×30= 3×73= 27×345= 36×226= 27×350= 36×406= 33×242= 6482÷14= 10642÷17= 7476÷12= 190÷10= 5076÷9= 3136÷4= 630÷1= 322÷2= 339÷3= 4992÷13= --------------------------------------------------------------- 3×6= 4×6= 6×41= 9×59= 7×52= 41×420= 29×388= 20×163= 42×161= 36×407= 352÷16= 11360÷16= 6416÷16= 7038÷18= 6482÷7= 4131÷17= 8279÷17= 5504÷8= 1365÷13= 11390÷17=

《分数乘除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数乘除法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页例1,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经历分数乘除法知识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复习归纳、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 4.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完成典型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知识 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你还记得这两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相机板书课题《分

数乘除法的复习和整理》。)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内容,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旧知的认识,并提出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二、口算导入(复习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一)口算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113页,快速口算(课件出示题目)。 【设计意图】在复习准备阶段,结合教材设计的基本练习题,帮助学生激发起原有的知识记忆,为整理形成知识脉络打下基础。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 教师:请你结合习题说一说,分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又应该怎样计算? (总结分数除法计算方法: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复习倒数 教师追问:那么,什么是倒数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口答: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理解词语含义与句子含义

:理解词语含义与句子含义

————————————————————————————————作者:————————————————————————————————日期: 2

理解词语含义及句子含义 导入: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生机勃勃的绿叶。有了词语的“绿叶”,大树才有其蓬勃的生命;同样,只有与树枝、枝干紧紧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闪烁生命的光彩。因此,所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叶”与文章的“枝、干”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地说,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一、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般地说,散文中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所谓文中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所说的“语境”。常见的词语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 (3)特殊指代(远指、近指);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词性活用)。 答题思路: (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一个好的写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总是紧扣中心思想来选择他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因此,当我们剖析一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词语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想想这个词语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