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实验

机械设计实验

机械设计实验
机械设计实验

7.3 带传动实验

7.3.1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弹性滑动现象和过载后的打滑现象;

2.测试带传动过程中的负载变化规律,绘出皮带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掌握悬架电机测定转矩的方法。

7.3.2 实验设备

DCSII型带传动实验台和微型计算机(486以上)

7.3.3 实验原理

1.机械结构

1. 从动电动机

2. 从动带轮

3. 传动带

4. 主动带轮

5. 主动电动机

6. 牵引线

7. 滑轮8. 砝码9. 拉簧10. 浮动支座11. 固定支座12. 底座13. 拉力传感器

图7-2 带传动实验台机械结构

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7-2所示。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

原动机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

发电机,每按一下加载按键,即并上了一个负载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步增加,电枢电流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撑,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T1(主动电机力矩)、T2(从动电机力矩)迫使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电信号正比于T1、T2的原始信号。

原电机的机座设计成浮动结构(滚动滑槽),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带传动预拉力形成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即可准确地预定带传动的预拉力F0。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红外线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形槽中,由此可获得必需的转速信号。

2. 电子系统

7.3.4 实验步骤:

1. 根据要求加一预拉力,加减砝码。

2. 打开实验台电源,按一下清零,此时,主被动电机转速显示为0,力矩显示为“.”,当力矩显示为“0”时,调节调速按钮,同时观察实验台面板上主动轮转速显示屏上的转速,使主动轮转速达到预定转速1200~1300r/min 时,停止转速调节。

3. 启动“带传动实验系统”程序。首先选择1,执行菜单命令“数据采集”,开始采集实验数据。

4. 按“加载”一下,调节主动转速,使其在要求范围内,待转速稳定(一般需2~3个显示周期)后,再按“加载”,如此往复,直至实验机面板上的八个发光管指示灯全亮为止。此时实验台面板上四组数码管将全部显示“8888”,表明所采数据已全部送至计算机。

5. 如果数据采集正常,计算机屏幕将显示所采集的数据,否则需要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将所采集的实验数据记录下来。

6. 在计算机上选择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将显示本实验的曲线和数据。可以进行不同的数据拟合。

7.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台电机调速电位器关断,关闭实验机构的电源。

图7-4 程序界面

7.3.5 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

1.直流电机功率:2台×50W

2.主电机调速范围:0~1800r/min

3.额定转矩:T=0.24N.M=2450g.cm

4.电源:220V交流

7.3.6实验台操作面板布置

实验台操作面板布置如图7-5所示。

图7-5 带传动实验台操作面板

7.4 齿轮传动效率的测定实验

7.4.1实验目的:

1.了解封闭功率流式齿轮实验台的结构特点和实验基本原理;

2.掌握齿轮传动效率的测定方法。

7.4.2实验设备

CHT型封闭功率流式齿轮试验台

7.4.3实验原理:

1.封闭功率流式齿轮实验台结构原理及加载方法。

根据功率流的传递和加载方法的不同,齿轮实验装置通常可分为“开放功率流式”和“封闭功率流式”两大类。所谓“封闭式”,主要是将实验装置设计成一个封闭的机械系统,它不需要外加的加载设备,而是通过系统中的一个特殊部件来加载,用以获得为平衡此系统中弹性件的变形而产生的内力矩(封闭力矩)。运转时,这些内力矩相应做功而成为封闭功率,并在此封闭回路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如图7-6所示。

图中1为实验台的动力源——交流平衡电机,此电机通过两个滚动轴承座,将整个电机悬挂起来,定子可以绕转子轴3600回转。2和4为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两个齿轮传动箱,分别装入a、b和c、d两对相同的齿轮。齿数满足Z a=Z c,Z b=Z d的条件;3为加载用的特殊部件;5为弹性轴。五个部件通过联轴节组成一个封闭的机械系统。

加载装置为封闭式齿轮实验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结构形式很多。本实验台采用“轴移式斜面加载”。无论怎样改变结构形式,实质就是通过某种手段使齿轮啮合处工作齿面之间相互挤压,产生不同的负载。图7-7为轴移式斜面加载器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为套筒,一端开有螺旋槽通孔,另一端开有长方形槽通孔,通过两端带有滚子的拨销轴2和3,将轴4和5联结起来。若使套筒1在力F的作用下有一轴向位移,则套筒通过螺旋槽面对销轴两端的滚子施加了一个力矩的作用,此力矩通过拨销轴作用在轴4上,使轴4和5产生扭转角位移,从而使弹性轴产生扭转变形,使两对齿轮在啮合处受到了载荷。引起套筒轴向移动的力F 是靠砝码实现的。改变轴向力F的大小,就可改变弹性轴的扭转变形量的大小,从而也就改变了齿轮上载荷的大小。

图7-6 齿轮实验台简图

轴移式斜面加载器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在运行当中改变载荷的大小,给实验带来了方便,无论是在系统静止时还是系统运转时,都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载荷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载荷已体现为封闭系统的内力,因此,电动机所提供的动力,主要是用于克服系统中各传动件的摩擦阻力,其能量损耗相应比较小,因而可以大大地减小电动机的容量。封闭式实验台的这种优点,对于需要大批量、长时间、重载荷的齿轮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图7-7 轴移式斜面加载器结构原理图

根据图7-7所示的加载器结构尺寸,可以计算出加载器作用在系统中的扭矩M B 。

m N G

tg G tg d G

M B ?=??=?=14.214

.1110008

.94310008.9β

式中:G -砝码重量(kg )

d -拨销轴滚子作用直径(mm ),本实验台d =43mm β-螺旋角(度)β =11.14°(实验台编号886) β =15°(实验台编号881)

2. 效率的测定和计算

效率η是评定齿轮传动质量的重要指标。齿轮效率测定一般是指齿轮箱的效率测定,其中包括轴承损耗、搅油损耗等,单纯的齿轮副效率测定是比较困难的。

效率η是输出功率N 出和输入功率N 入之比

入入

出N N -N N N =

=

η

对于封闭式齿轮试验装置,在测定效率时,需要首先判明齿轮的主动和从动关系,以及功率的流动方向。根据图7-6所示,当加载器在砝码的作用力F 的作用下产生向右的位移时,齿轮1受到一力矩载荷M B ,其方向为B 向逆时针,但由于在系统中b 齿轮的啮合阻力,a 齿轮的齿面受力为B 向顺时针,由于电机的转向也是B 向顺时针,所以,a 齿轮的受力方向和转动方向是一致的。根据齿轮的受力分析,从动齿轮切向力方向和转动方向相同,所以a 齿轮是从动齿轮。那么与a 齿轮同轴的c 齿轮即为主动齿轮,所以功率流的方向就是从c 齿

轮到d 齿轮,再从b 齿轮到a 齿轮,呈顺时针的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的流动方向。

在封闭式齿轮传动系统中,电机的输出功率基本上是补充系统中的损耗功率,其中主要是齿轮传动的功率消耗。如果我们能够知道电机的输出功率,即系统的损耗功率,又知道封闭的输入功率,其效率即可算出。

本实验台中的电机为平衡电机。当电机运转时,电动机所输出的转矩大小可通过定子(机座)上的反力矩来测定。固定在机座上的平衡杠杆随定子的翻转而拉动测力计,用测力计读数乘以杠杆臂长即得到电机的输出转矩M g ,这个转矩就是系统中的功耗转矩,它的大小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成正比,在此实验台中,测力计的读数是gf ,而力臂的杆长是195mm ,所以功耗力矩可由下式求得:

m

N f

91.11000

8

.9f 195M g ?=?=

式中:f -测力计读数

由于实验中两个齿轮传动箱的结构参数完全相同,如果忽略其它方面的损耗(轴承、搅油、空气阻力等),可以认为两齿轮箱的传动效率相同,21ηη=。根据功率流的方向以及加载方向可列出如下方程:

g B 12B M -M M =??ηη

式中:M B -加载封闭力矩

M g -电机输出功耗力矩 12ηη、-两齿轮箱传动效率

进而推导出齿轮箱的平均传动效率η的计算公式:

B

g

B M M -M =

η

如果电机的转向改变,或者加载方向改变都会影响齿轮箱中齿轮的主、从动关系,进而影响封闭功率的流动方向,因此效率η的计算公式也会发生变化。

7.4.4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了解实验台封闭系统中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 开机前必须使测力计钩子与杠杆脱开,并事先判断好电机的转向(即要使杠杆向下翻转的电机转向),并在开机时用手按住测力杆在槽口上,以免启动时打坏测力计和测力杆。

3. 确认在未加砝码时,加载器的滚子应在螺旋槽轴向移动的起始点并离开一段距离(2mm ),此时各处的间隙基本消除,然后在加载器部分加少许润滑油。

4. 开启电动机运转一段时间,大约2分钟左右,然后钩上测力计的钩子。这时测力计的读数值为空载时功耗力矩的力,这部分功耗应是一个定量损失,且与载荷无关。

5. 按一定的砝码重量差逐渐加载,每加一次砝码,维持一段时间,然后记录砝码重量和测力计读数。

6. 停机前应缓慢地逐个卸下砝码,然后脱开测力计钩子。

7. 根据记录表格画出载荷-功耗曲线和载荷-效率曲线于同一坐标系中。

13.4 减速器的拆装实验

13.4.1 预习准备

熟悉内外卡钳、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13.4.2 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结构,熟悉装配和拆卸方法;

2.通过拆装,掌握轴和轴承部件的结构;

3.了解减速器各个附件的名称、结构、安装位置和作用。

13.4.3 实验设备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三轴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蜗杆减速器

13.4.4 拆装工具和测量工具

活扳手、套筒扳手、榔头、内外卡钳、游标卡尺、钢板尺

13.4.5 实验原理

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或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在动力机与工作机之间作为减速的传动装置;在少数场合下也用作增速的传动装置,这时就称为增速器。减速器由于结构紧凑、效率较高、传递运动准确可靠、使用维护简单,并可成批生产,故在现代机械中应用很广。

减速器类型很多,按传动级数主要分为:单级、二级、多级;按传动件类型又可分为:齿轮、蜗杆、齿轮-蜗杆、蜗杆-齿轮等。

减速器构造:

无论何种类型的减速器,其基本结构由轴系部件、箱体及附件三大部分组成。

1.轴系部件:轴系部件包括传动件、轴和轴承组合。

(1)传动件

减速器箱体外部传动件有链轮、带轮等;箱体内部传动件有圆柱齿轮、圆锥齿轮、蜗杆蜗轮等。传动件决定减速器的技术特性,通常根据传动件种类确定减速器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蜗轮减速器等。

(2)轴

传动件装在轴上以实现回转运动和传递功率。通常采用阶梯轴,传动件和轴以平键联接。

(3)轴承组合

轴承组合包括轴承、轴承端盖、密封装置以及调整垫片等。

轴承:一般都采用滚动轴承。

轴承端盖:用来固定轴承,承受轴向力,调整轴承间隙。轴承端盖有嵌入式和凸缘式两种。凸缘式调整轴承间隙方便,密封性能好,用得较多。

密封装置:为防止灰尘等杂质侵入轴承以及防止润滑剂外漏,需在轴承盖孔中设置密封装置。

调整垫片:用来调整轴承间隙及调整传动件的轴向位置。

2.箱体

减速器箱体用来支持和固定轴系零件,保证传动件的啮合精度、良好润滑及密封。一般采用铸造箱体,也可以采用焊接箱体,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箱体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剖分式箱体和整体式箱体。剖分式箱体的剖分面多为水平面,与传动件轴心线平面重合。一般减速器只有一个剖分面。

3.附件

为了完善减速器的性能及便于搬运、拆装等,需要在减速器箱体上设置某些装置或零件,统称为附件。包括视孔与视孔盖、通气器、油标、放油螺塞、定位销、启盖螺钉、调运装置、油杯等。

13.4.6 实验内容

1.了解铸造箱体的结构;

2.观察了解轴承部件的安装、拆卸、固定、调整对结构的要求;

3.观察了解减速器附件的作用、结构和安装位置。

4.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包括外密封的形式。轴承内侧挡油环、封油环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和安装位置;

5.了解轴承的组合结构以及轴承的拆、装、固定和轴向游隙的调整;测绘高速轴及轴承部件的结构草图。

13.4.7 实验步骤

1.卸下轴承端盖的螺钉,取下轴承端盖和调整垫片;

2.卸下上、下箱体联接螺栓及轴承旁联接螺栓,拔出定位销,利用启盖螺钉打开箱体上盖;

3.观察分析轴系部件的结构,并思考如下问题:对轴向游隙可调的轴承应如何进行调整?轴承是如何进行润滑的?如箱盖的结合面上有油沟,则箱盖应采取怎样的结构才能使飞溅在箱壁上的油流回到箱座上的回油槽中?油槽有几种加工方法?为了使润滑油经油槽进入轴承,轴承盖端面的结构应如何设计?在何种条件下滚动轴承的内侧要用挡油环或封油环?其工作原理、构造和安装位置如何?

4.测量相关尺寸,填入指定的表格中;

5.测绘高速轴及其支撑部件的结构草图。

13.4.8 注意事项:

1.拆装过程中把零件放到适当的位置,不乱丢;

2.做完实验后要向老师汇报,老师检查完后才可以离开;

3.实验完毕将仪器放回原处,把桌椅板凳摆放整齐。

13.4.9 思考题:

1.如何保证箱体支撑具有足够的刚度?

2.轴承座两侧的上下箱体连接螺栓应如何布置?

3.如何减轻箱体的重量和减少箱体加工面积?

4.各辅助零件有何用途?安装位置有何要求?

14.5 轴系结构创新设计实验

预习:

1、画表14-3轴系结构实验设计方案及指定设计条件中的装配草图3个;

2、列举各种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方法有哪些。

1.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2、了解滚动轴承轴系固定的结构和应用场合;

3、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2.实验设备、工具和设计题目

实验设备:(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

母等。

实验工具:活搬手、游标卡尺、胀钳等。

实验设计题目:

该实验能用较少的模块实现多种结构形式的阶梯轴和轴承组合结构设计方案,可设计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入轴、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蜗杆减速器输入轴、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间轴、圆锥齿轮减速器输入轴五种基本类型,如图14—2所示。每种基本类型又可以采用不同的轴系支点轴向固定结构型式、轴承代号、轴端传动件等。

图14—2 待设计组装的五种基本类型的轴

表14-3给出了轴系结构实验设计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指定设计条件,每人从中选择一种设计方案进行设计、组装。

3.实验准备

实验前需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按选定的设计方案号,根据实验方案规定的设计条件确定需要哪些轴上零件;

(2)参考教材,绘出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标出各段轴的直径和长度。

注意,设计时应满足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轴上零件在轴向和周向应可靠固定;

②轴上零件应便于装拆,尤其是轴承的装拆问题;

③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④锥齿轮的轴向位置应能够调整,圆锥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的间隙应能够调整。4.实验步骤

(1)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依次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的结构设计;

(3)详细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因实验条件的限制,本实验忽略过盈配合的松紧程度、轴肩过渡圆角及润滑问题;

(4)测绘各零件的实际结构尺寸(底板不测绘,轴承座只测量轴向宽度);

(5)组装方案经实验指导教师认可后,将零件放回原箱内,一定要排列整齐,工具放回原处;

(6)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完成轴系结构设计装配图(只标出各轴段的直径和长度即可,公差配合及其余尺寸可不注,零件序号、标题栏可省略)。

5.思考题

(1)轴系支点轴向固定结构型式有几种?各适应什么场合?

(2)怎样调整锥齿轮的轴向位置?怎样调整圆锥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的轴承间隙?

(3)该实验的阶梯轴和主要零件按模块化原理设计,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何启发?6.实验报告的内容

(1)实验方案号;

(2)轴系结构创新设计装配图。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徐双满洪建平编 王青温审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 2月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试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曲线(即变形协调图)。 2.掌握求联接件(螺栓)刚度C 1、被联接件刚度C 2、相对刚度C 1/C 1+C 2。 3.了解试验预紧力和相对刚度对应力幅的影响,以考察对螺栓疲劳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图1—1为螺栓联接实验机结构组成示意图,手轮1相当于螺母,与螺栓杆2相连。套筒3相当于被联接件,拧紧手轮1就可将联接副预紧,并且联接件受拉力作用,被联接件受压力作用。在螺栓杆和套筒上均贴有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它们的应变来求受力和变形量。测力环4是用来间接的指示轴向工作载荷的。拧紧加载手轮(螺母)6使拉杆5产生轴向拉力,经过测力环4将轴向力作用到螺杆上。测力环上的百分表读数正比于轴向载荷的大小。 1.螺栓联接实验机的主要实验参数如下: 1).螺栓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1=2.06×105N/mm 2,螺栓杆直径d=10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1=130mm 。 2).套筒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2=2.06×105N/mm 2,两件套筒外径分别为D=31和32,径为D 1=27.5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2=130mm.。 2.仪器 1)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2)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3)PR10-26型预调平衡箱。

ΔF Dn λb λm λ λm ’ θn λ F θ0 D0 Q p F Q p Q 图4-3 力-变形协调图 图4-2 LBX-84型实验机结构图 1-加载手轮 2-拉杆 3-测力计百分表 4-测力环 5-套筒 6- 电阻应变片 7-螺栓 8-背紧手轮 9-予紧手轮 三.实验原理 1.力与变形协调关系 在螺栓联接中,当联接副受轴向载荷后,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接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根据螺栓(联接件)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4-3所示。当联接副受工作载荷后,螺栓因受轴 向工作载荷F 作用,其拉力由预紧力Qp 增加到总拉力Q ,被联接件的压紧力Q p 减少到剩余预紧力Q ˊp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Δλ1,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Δλ2,即Δλ1=Δλ2=λ,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因此,又称为变形协调图。 知道了力和变形的大小便可计算出连接副的刚度的大小,即力与变形之比Q/λ称

机械设计上机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上机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1.数表和线图的程序化处理 (1) 1.1数表的程序化 (1) 1.1.1查表检索法 (1) 1.1.2数表解析法 (12) 1.2线图的程序化 (15) 1.3有关数据处理 (16) 2.典型零部件的程序设计 (18) 2.1 V带传动的程序设计 (18) 2.2 齿轮传动的程序设计 (19) 2.3 滚动轴承的程序设计 (21) 3.课后习题计算 (22)

一、表和线图的程序化处理 1.1数表程序化 数表程序化有两种方法:一是查表检索法;二是数表解析法1.1.1 查表检索法 1)一元数表的存取 表1-1 普通V带型号及有关参数 运行界面: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 As Integer Dim q1 As Single, dm As Single, kb As Single s = Val(Txt_s.Text) Select Case s Case 0 q1 = 0.02: dm = 20: kb = 0.00006 Case 1 q1 = 0.06: dm = 50: kb = 0.00039 Case 2 q1 = 0.1: dm = 75: kb = 0.00103 Case 4 q1 = 0.17: dm = 125: kb = 0.00265 Case 5 q1 = 0.3: dm = 200: kb = 0.0075 Case 6 q1 = 0.62: dm = 355: kb = 0.0266 Case 7 q1 = 0.9: dm = 500: kb = 0.0498 End Select Txt_q1.Text = Str(q1) Txt_dmin.Text = Str(dm) Txt_kb.Text = Str(kb)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End End Sub 2)二元数表的存取 表1-2齿轮传动工作状况系数K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4) 实验二带传动分析 (6) 实验三轴系结构分析 (11) 实验四减速器结构分析 (14) 实验五滑动轴承实验 (16) 实验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列柜演示实验 (22) 实验七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测试综合实验指导书 (24)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实验前应认真预习相关实验容,明确实验目的、容、步骤,对指导教师的抽查提问回答不 合要求者,须重新预习,否则不准其做实验。 二、学生在实验中,应听从指导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安排,在使用精密、贵重仪器时,必须按要求操 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禁止随意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若对实验容持有创见性的改革,实施前必须经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三、学生应认真地进行实验,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要认真做好实验报 告,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 四、严格考勤,对无故缺席实验的学生以旷课论处,不得补做;对请假的学生,须另行安排时间予 以补做。 五、实验完毕后,学生必须按规定断电、关水、关气、整理设备、清扫场地,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 后方可离开。如发现有损坏仪器设备、偷盗公物者,一经查实,须追究责任,视情节按有关规定论处。 六、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吸烟,注意环境卫生。实验时应注意安全,节约水、电、 气,遇到事故应切断电(气)源,并向指导教师报告

实验一机械零件列柜演示实验 一、实验设备: XJ-10B型精选机械零件列柜、铅笔、橡皮、直尺等绘图工具、钢笔或圆珠笔等二、实验目的: 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构造及应用。 三、实验要求: 1.回答每一柜中一个简答题; 2.画出主动斜齿轮、主动锥齿轮、主动蜗杆的受力图。 四、实验容: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带传动

实验一 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转矩、转速、转速差的测量方法,熟悉其操作步骤。 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 4、了解改变预紧力对带传动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测试带传动转速n 1、n 2和扭矩T 1、T 2。 2、计算输入功率P 1、输出功率P 2、滑动率ε、效率η。 3、绘制滑动率曲线ε—P 2和效率曲线η—P 2。 三、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传动实验台是由机械部分、负载和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直流电机 2主动带轮 3、7力传感器 4轨道 5砝码 6灯泡 8从动轮 9 直流发电机 10皮带 图1-1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图 1、机械部分 带传动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主电机1是直流电动机,装在滑座上,可沿滑座滑动,电机轴上装有主动轮2,通过平带10带动从动轮8,从动轮装在直流发电机9的轴上,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接了八个灯泡,每个40瓦,作为发电机的负载。砝码通过尼龙绳、定滑轮拉紧滑座,从而使带张紧,并保证一定的预拉力。随着负载增大,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当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由转速测定装置和扭矩测量装置两部分组成。 (1)转速测定装置 用硅整流装置供给电动机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实现无级调速,转动操纵面板上“调速”旋钮,即可实现无级调速,电动机无级调速范围为0~1500r/min ;两电机转速由光电测速装置测出,将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U ”形糟中,由此可获得转速信号,经电路处理即可得到主、从动轮上的转速n 1、n 2。 (2)扭矩测量装置 电动机输出转矩1T (主动轮转矩)、和发电机输入转矩2T (从动轮转矩)采用平衡电机外壳(定子)的方法来测定。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转子的轴线摆动。当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后,由于受转子转矩的反作用,电动机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反方向倾倒,发电机的定子将向转子旋转的相同方向倾倒,翻转力的大小可通过力传感器测得,经过计算电路计算可得到作用于电机和发电机定子的转矩,其大小与主、从动轮上的转矩1T 、2T 相等。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 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 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 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

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 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前言 一、实验课目的 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 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 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2018年9月10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南京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系(院) 班级 设计者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1 2:课程设计方案选择。。。。。。。。。。。。。。。。2 3:电动机的选择。。。。。。。。。。。。。。。。。。3 4:计算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4 5: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6:减速器传动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V带的设计与计算。。。。。。。。。。。。。。8 (2)齿轮的设计与计算。。。。。。。。。。。。。。13 (3)轴的设计与计算。。。。。。。。。。。。。。。17 7:键的选择与校核。。。。。。。。。。。。。。。。。26 8:联轴器的设计。。。。。。。。。。。。。。。。。。28 9:润滑和密封。。。。。。。。。。。。。。。。。。。29 10:铸铁减速器箱体主要结构设计。。。。。。。。。。。30 11:感想与参考文献。。。。。。。。。。。。。。。。。32

一、设计任务书 ①设计条件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采用带传动和一级圆柱出论减速器 ②原始数据 输送带有效拉力F=5000N 输送带工作速度V=1.7m/s 输送带滚筒直径d=450mm ③工作条件 两班制工作,空载起动载荷平稳,常温下连续(单向)运转,工作环境多尘;三相交流电源,电压为380/220V。 ④使用期限及检修间隔 工作期限:8年,大修期限:4年。 二.传功方案的选择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如图所示:(画方案图)

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1将动力传到带传动2,再由带传动传入一级减速器3,再经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5,带动输送带6工作。传动系统中采用带传动及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机械设计实验要点

实验一皮带传动实验 1. 实验目的 1.1了解皮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1.2 作出皮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1.3 分析影响皮带传动拉力的因素。 1.4 了解测定转矩、转速的确方法。 2. 实验设备及原理 2.1 实验台机构原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图1 实验台机械结构 1 滑轮 2 牵引绳 3 主动直流电机 4 主动带轮 5 传动带6被动直流电机

7 从动带轮8 砝码9 拉簧10 浮动支座11 拉力传感器12 固定支座13 面板 主要有二台直流电机组成,一台为原动机,另一台为负载的发电机,对发电机,每按一下“加载”键即并上一个电阻,使发电机负载逐渐增大,电枢电流也逐渐增大,随之电磁转矩也增大,实现了负载的改变。 原动机的机座为浮动结构,(滚动滑槽),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砝码一起组成预拉力机构,改变砝码大小,可调整带传动的预拉力F0。 如何测量主动电机转矩和从动电机转矩,两台直流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力T1、T2迫使拉钩作用于拉力传感器,(应变片式),传感器输出与T1、T2呈正比的电信号,然后送单片机数据处理。 测量主动带轮、被动带轮转速原理是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于两个带轮背后的环行槽中,由红外光敏管接收红外光发出的光信号,由此可获得必要的转速信号。 2.2 电子测量系统 电子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DCS-Ⅱ智能带传动实验台

图2 实验台电子测量系统框图 2.3. 皮带传动原理 2.3.1带传动的分析 2.3.1.1预拉力促使带与轮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得轮子转动时带动皮带传动。 2.3.1.2 两皮带轮静止时,带两的拉力都等于预拉力F0。传动时,由于带与轮子表面间摩擦力的作用,带两边出现拉力差异,绕进主动轮和绕出被动轮的一边的拉力从F0增大到F1,绕出主动轮和绕进被动轮一边的拉力由F0减小到F2,F1作用的边称为紧边,F2作用的边称为松边。 设环行带的总长度不变,则紧边拉力的增量F1-F0应等于松边拉力的减少量,F0-F2 即F1-F0=F0-F2。 2.1 紧边与松边之差称为带传动的有效拉力,即圆周力F=F1-F2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教师:李伟 2017年3月

实验一机构展示与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CQYG-10B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通过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与介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的了解。提高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展示及分析 (一)机构的组成 通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构。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则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可以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的可动联接,常用的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凡两构件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

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的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优点以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 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通过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实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平面连杆机构在生产实际中所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精)

本文由https://www.doczj.com/doc/6912828722.html,【中文word文档库】收集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分析机构的组成可知,任何机构都是由许多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联接而构成的。这些组成机构的构件其外形和结构往往是很复杂的,但决定机构各部分之间相对运动关系的是原动件的运动规律、运动副类型及运动副相对位置的尺寸,而不是构件的外形(高副机构的轮廓形状除外)、断面尺寸以及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因此,为了便于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或设计新机构,可以撇开构件、运动副的外形和具体构造,而只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情况。这种表示机构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构设计、机构分析、方案讨论和交流所必需的。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熟悉并运用各种运动副、构件及机构的代表符号; 3.学会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的结构测绘机构运动简图; 4.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和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判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各种机构和机器的实物或模型 2.直尺、圆规、铅笔、橡皮、草稿纸(自备) 三、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及步骤 1.了解待绘制机器或模型的结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传动系统和工作执行构件。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的数目。 3. 根据相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和相对运动特点,判定机构中运动副种类、个数和相对位置。 在了解活动构件的数目及运动副的数目时,需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勿认为一个构件。 ②由于制造误差和使用日久,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4.在草稿纸上按规定的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绘制时,应从原动件开始,先画出运动副,再用粗实线连接属于同一构件的运动副,即得各相应的构件。原动件的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在绘制时,在不影响机构运动特征的前提下,允许移动各部分的相对位置,以求图形清晰。初步绘制时可按大致比例作图(称之为机构示意图)。图作完后,从原动件开始分别1、2、3……标明各构件,再用A、B、C……表明各运动副。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指导教师:姜勇 日期:2014年7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二.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1) 三.电动机的选择 (1) 四.传动比的分配 (2) 五.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3) 六.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4) 七.减速器轴的设计 (8) 八.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15) 九.键的选择与校核 (17) 十.联轴器的选择 (19) 十一.减速器润滑方式,润滑剂及密封装置 (19) 十二.箱体结构的设计 (20) 十三.设计小结 (22) 十四.参考文献 (23)

设计与计算过程演示 结果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采用带传动和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软齿面、按照工作机 功率计算。 2、原始数据 输送带轴所需扭矩 τ=670Nm 输送带工作速度 ν=0.75m/s 输送带滚筒直径 d =330mm 减速器设计寿命为8年(两班制),大修期限四年。 3、工作条件 两班制工作,空载起动载荷平稳,常温下连续(单向)运转,工作环境多尘;三相交 流电源,电压为380/220V 。 二、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如图所示: 1:V 带;2输送带;3: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电动机;6滚筒 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5将动力传到带传动1,再由带传动传入一级减速器3, 再经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6,带动输送带2工作。传动系统中采用带传动及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采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三、电动机的选择 按设计要求及工作条件选用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结构,电压380V 。 1、电动机的功率 根据已知条件由计算得知工作机所需有效效率 KW Fv P w 05.31000 75 .02/33.0670 1000=?== 设:η1—联轴器效率=0.99; η2—闭式圆柱齿轮传动效率=0.97 η3—V 带传动效率=0.96 η4—对轴承效率=0.99 KW P w 05.3=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修改版(赵扬)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沈阳理工大学

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3.实验步骤 1.4.数据和曲线

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2.3.实验步骤 2.4.数据和曲线

2.5.思考题 (1)T9-T1基本上为直线关系,为什么T9-η为曲线关系? (2)哪些因素影响齿轮传动的效率?加载力矩的测量中存在哪些误差? (3)提高齿轮传动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三.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专业班级:----------------- 成绩:------------ 学号:------------ 姓名:------------ 3.1.实验目的 3.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3.实验步骤 3.4.数据和曲线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任务书 班级一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总课时数_________________ 周 指导教师__________ 教研室主任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0日

技术决策、机械CAD技术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以提高这些技能的水平。 三、教学容 主要容包括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传动件(如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设计;轴的设计;轴承及其组合部件的设计;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润滑设计;箱体、机架及附件的设计;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设计与绘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设计总结等。 四、教学要求 1.上交资料 设计说明书1份,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图1,减速器零件图 2.图纸要求 1)图面质量图面整洁,图线的型式、画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线条粗细 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 的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2)图纸工作量 ⑴一级柱齿轮减速器装配图1 (2)大齿轮的零件图1 (3)轴的零件图1 3.设计说明书 1)主要正文容要求 (1)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的说明。

(2)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说明。 (3)传动件(如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设计说明。 (4)轴的设计 (5)轴承及其组合部件的设计 (6)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7)润滑设计 (8)箱体、机架及附件的设计 2)书写格式要求必须用钢笔书写(或打印),应含有下列容,并符合下列次序: (1)封面 (2)主要容简介:约200字左右; (3)引言(前言):说明设计课题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围等; (4)目录; (5)正文部分:详细介绍所做设计的整个过程,约3000字左右; (6)致或后记:感设计中给你帮助的人,设计总结; (7)参数文献(或资料):文中引用参考资料的出处要加以说明; (8)附录:(包括参考文献、毕业实习报告等); 3)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不允许他人代写。 4)装订要求按下列次序进行装订: 1)封面;2)设计任务书;3)主要容简介;4)弓I言;5)目 录;6)正文部分;7)致或后记;8)参数文献(或资料);9)附录;10)设计图纸;11 )封底。 五、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实验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机械设计陈列展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结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观察大量丰富的实体零件、实际机械、机构模型等,对实际机械系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书本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启迪创造性思维并激发创新的欲望,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内容 1.实验设备:1)机械零件陈列;2)减速器陈列;3)各种机构和传动装置。 2.实验内容:参观机械设计陈列,所展示的内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几乎涵盖了课程要求掌握的所有通用零部件,把教材中各部分、各章节的内容,甚至先修课程的知识,用一系列客观存在的实物模型联系起来,体现了实践教学内容跨学科的高度综合。 三、参观要点 1.机械零件陈列 注意观察各种零件的种类、材料、用途、结构形式及加工方法。 2.机械展示部分 1)了解各种机械的用途及工作原理,仔细观察机械的构造及运动情况;思考各机械的机构运动简图。 2)观察各种机械是由哪些基本传动机构组成的;这些基本机构在机械中起什么作用。 3)注意观察各种零构件在机械中的安装情况及相互关系,注意零构件的定位与固定。 4)注意观察轴的支承方式;注意观察轴的安装位置是如何调整的。 5)注意机械的润滑和密封方式。 6)注意观察机械的箱体结构及与其内部各零构件的关系。 3.减速器展示部分 四、参观体会 实验二减速器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减速器结构,熟悉装配和拆卸方法。 2.通过拆装,很好的掌握轴系部件的结构。 3.了解减速器各个附件的名称、结构、安装位置和作用。 二、实验设备 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有凸缘式端盖结构和嵌入式端盖结构两种;或者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三、实验内容 1.观察了解轴系部件的安装、拆卸、固定、调整。轴系部件包括轴、轴承、轴套、轴承端盖、调整垫片、密封圈、挡油板等。 2.观察了解减速器附件的用途、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附件包括通气器、窥视孔盖、油塞、油标指示器、吊勾和吊环、起盖螺钉、定位销等。 四、实验步骤 1.拧下轴承端盖的螺钉,取下轴承端盖和调整垫片。(此步骤是对凸缘式端盖结构而言的,对嵌入式端盖结构则无此步骤) 2.拧下上、下箱体联接螺栓及轴承旁螺栓、拔出定位销,利用起盖螺钉打开箱体上盖。 3.分析轴系部件的结构,了解如何实现安装、拆卸、固定、调整。 4.观察各附件的位置、结构及用途。 图1 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立体图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机械零部件认知试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标准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4.增强对各种零部件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 机械零件陈列柜。 图1-1 机械零件.机械原理陈列柜 三、实验内容 (一)螺纹联接 螺纹联接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主要用作紧固零件。基本要求是保证联接强度及联接可靠性,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内容: 1.螺纹的种类;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3.螺纹联接的防松; 4.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通过参观螺纹联接展柜,同学应区分出:①什么是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螺纹;②能认识什么是普通螺纹、双头螺纹、螺钉及紧定螺钉联接;③能认识摩擦防松与机械防松的零件。 (二)标准联接零件 标准联接零件一般是由专业企业按国标(GB)成批生产,供应市场的零件。这类零件的结构形式和尺寸都已标准化,设计时可根据有关标准选用。通过实验学生们要能区分螺栓与螺钉;能了解各种标准化零件的结构特点,使用情况;了解各类零件有哪些标准代号,以提高学生们对标准化意识。 (三)键、花键及销联接 参观展柜时,同学们要仔细观察以上几种联接的结构,使用场合,并能分清和认识以上各类零件。 (四)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有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等。各种传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这些传动知识同学们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中都有详细讲授。在这里主要通过实物观察,增加同学们对各种机械传动知识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理论学习及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五)轴系零、部件 1.轴承: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部件之一。根据摩擦性质不同轴承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 2.轴: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一切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如齿轮、蜗轮等),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进行运动及动力的传递。轴的主要功用是支承回转零件及传递运动和动力。 (六)弹簧 弹簧是一种弹性元件,它可以在载荷作用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在各类机械中应用十分广泛。弹簧的种类比较多,按承受的载荷不同可分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及弯曲弹簧四种;按形状不同又可分为螺旋弹簧、环形弹簧、碟形弹簧、板簧和平面盘簧等。观看时要注意各种弹簧的结构、材料,并能与名称对应起来。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报告

机械设计综合实践报告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 摘要内容:根据具体任务,完成了输送系统的减速器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传 动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传动系统的设计,重要零件的设计计算,以及箱体的结构设计和一些辅助零件的设计,使自己对机械设计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初步掌握了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训练了绘图能力以及应用AutoCAD的能力 关键词:机械设计,减速器,传动系统 Abstract The abstract contents: Completed to transport the design of the deceleration machine of th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ncrete mission,design a contents to include to spread to move a total project of system to really settle,spread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box body of ,main spare parts of move the system with some designs that lend support to zero partses.Pass this design makes the oneself design the process contents to have depper understanding to the machine,the first step controlled the general process of the machine design,traning the painting ability and applying an AutoCAD ability.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业范例)

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 课题名称:设计一用于带式运输机上的单级圆锥齿轮减速器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一 、电动机的设计 1.电动机类型选择 按工作要求和条件选取Y 系列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 2.选择电动机容量 (1)计算工作机所需功率Pw P w = = 4000×1.2/1000×0.98 Kw ≈ 11Kw 其中,带式输送机的效率:ηw =0.98(查《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131附表10-1)。 (2)计算电动机输出功率P 0 按《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131附表10-1查得V 带传动效率ηb = 0.96,一对滚动球轴承效率ηr = 0.99,一对圆锥齿轮传动效率ηg = 0.97,联轴器效率ηc = 0.98。 (其中,η为电动机至滚筒主动轴传动装置的总效率,包括V 带传动、一对圆锥齿轮传动、两对滚动球轴承及联轴器等的效率)。 传动装置总效率为: η =ηb ηr 2ηg ηc = 0.95×0.992×0.97×0.98 = 0.894, 电动机所需功率为: P 0 = η w P = 4.90/0.894 Kw ≈ 5.48 Kw 。 根据P 0 选取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m ,使Pm = (1~1.3) P 0 = 5.48 ~ 7.124 Kw 。为降低电动机重量和成本,由《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212附表10-112查得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m = 5.5 Kw 。 (3)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工作机主轴的转速n w ,即输送机滚筒的转速: n w = D v π100060?= 60×1.2×1000/3.14×400 r/min ≈ 57.30 r/min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作为高频电子的老师,高频基础实验可以说算得上是让学生一次崭新的实验尝试。比如说:新奇,原则性强等等,学生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熟悉,喜欢,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算起来虽只让学生做了六次实验,仅仅只是初步接触,当却感觉学生学到了不少东西。一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觉得要做好高频电子实验,需要意识到如下几点: 1、充分的预习是必要的。以往做电子技能实训与考核实验台电工实验时学生往往只看一下步骤,原理一带而过。这样做实验时便会吃大亏。一般在实验前得花上一个小时去预习。这样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2、需要预先对结果进行预测,至少在碰到问题时会合理的去分析问题。之所以会这样说也是有血的教训的,由于某个学生对过程中一个问题视而不见,导致出现了重做的悲惨命运。 3、对一些实验注意事项要在意。这里可不是说我弄坏了什么东西,而是基于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水火无情,电

更无情。可能是由于我的原因吧,我每次让学生实验时,似乎对学生很不放心,可谓事必躬亲,再三叮嘱,这也有一个好处:试验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而且安生性也大大增加了。 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总结问题。通过这段时间的高频电子实验,学生能够掌握高频电子的一些基本理论了。比方说lc谐振电路,频带的展宽等。让学生了解到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试验仪器便可以将知识运用进生活中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我想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我想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训考核台高频电子实验之所以会在学生中大受欢迎,并被视为学校开放性实验室,与其在实验中和学生走在一起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进这个实验室。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2): 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设计性实验,我开始时束手无策,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只能通过网络书籍和老师了解一些有关的内容,但正是这样才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设计性实验让我们自主独立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资料搜集与处理、交流等活动,从中获得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类) 机电系机械工程实验室

2006年05月 实验一机械零件认知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以便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一定 的感性认识。 2、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基本构造及制造原理。 3、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二、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掌握常用的机械零件的基本结构及应用场合。 三、实验简介 机械零件陈列观摩,共包括:(1)螺纹联接与应用(2)键、花键、销、铆、焊、铰接(3)带传动(4)链传动(5)齿轮传动(6)蜗杆传动(7)滑动轴承与润滑密封(8)滚动轴承与装置设计(9)轴的分析与设计(10)联轴器与离合器。共10个陈列柜,罗列了机械设计内容中大多数常用的基本零件与标准件,并对相应的零件进行了结构和基本受力分析,联接和安装的基本方法的说明,有些常用的零件还给出了简单的应用举

例。 通过本实验的观摩,学生可以对照书本所学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机械设计的一些常用零部件的基本设计与应用原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对其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实验要求 1、学生必须带上课本,以便于与书本内容进行对照观察。 2、进入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3、不得私自打开陈列柜,不得用手触摸各种机械零件模型。 4、服从实验人员的安排,认真领会机械零件的构造原理。 五、实验报告 对每个陈列柜,分别写出两个模型的名称,并说明其对应的实物应用情况。

六、思考题 1、常用螺纹联接的方法有哪些? 2、说明无键联结的优缺点. 3、在带传动中,带张紧的方法有哪些? 4、轴上零件轴向常用的定位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系统综合实验解析

实验一机械系统综合实验 一、目的要求: 1、认识和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性能特点; 2、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打滑规律及效率变化规律; 3、了解螺栓与被联接件之间的受力-变形规律; 4、了解滑动轴承液体动压承载原理及压力分布曲线; 5、了解链传动的结构及特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 三、实验原理及设计要求 该实验是通过机械系统性能研究及参数分析实验台所提供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对组成机械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性能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机械系统性能的认识。 机械系统性能研究及参数分析实验台是具有静载荷和动载荷的两级传动系统,其中包括带传动、链传动、螺栓联接、滑动轴承和凸轮动态加载装置。随着系统的不同组合,运动参数及负载的变化,组成系统各部分的性能参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反映,可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 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按规定组成一个机械系统,并指出其性能特点和运动参数的变化规律。 2、要求学生按规定测出带传动、链传动、螺栓联接、滑动轴承在不同载荷情况下,速度、加速度、转矩、变形等的变化规律,并绘制其分布曲线。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性能特点的认识 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通常是由动力源、传动、负载、检测及控制等部分组成。 A、机械系统组成 ①第一级传动:本系统由一台直流电机作为系统驱动,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递至Ⅰ级传动轴上,该级传动的张紧方式采用了一根拉力螺杆,可通过调节距带轮中心来张紧传动带。 ②第二级传动:在Ⅰ级传动轴另一端也装带轮(或链轮)通过带(或链)将动力传递至Ⅱ级传动轴上,该级传动的张紧是通过调节与Ⅱ级传动轴相固结的动载装置的位置来实现的。 ③系统模拟负载方式: 静负载:该负载为摩擦静负载,加Ⅰ级传动轴上。摩擦轴瓦覆盖在轴身上,轴身有一个活动加载杆,拧紧加载螺杆,即可增加轴瓦上的压力,轴与轴瓦间的摩擦力矩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负载的变化。由于轴瓦浸于油中,故该静态摩擦负载的摩擦力矩变化按液体动压摩擦规律变化。 动态负载:该负载与Ⅱ级传动轴相连,它是利用凸轮轮廓线变化引起弹簧压缩量变化,进而引起Ⅱ级传动轴上的阻力矩发生变化,由于凸轮轮廓线是周期性变化,故由此引起阻力矩变化也呈周期性。 B、机械组合方式: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中的传动装置 专业年级:电气工程系15级 学号: 学生姓名:宋 指导教师: 机械工程系 完成时间 2017年 7 月 7 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电气工程系 任务起止时间:2017年 7 月 3 日至 2017年 7 月 7 日 设计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中的传动装置 一、传动方案如图1所示: 1—电动机;2—V带传动; 3—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4—联轴器;5—带式输送机;6—鼓轮;7—滚动轴承 图1 带式输送机减速装置方案图 二、原始数据 滚筒直径d /mm 400 传送带运行速度v /(m/s) 1.6 运输带上牵引力F/N 2100 每日工作时数T /h 24 传动工作年限 5 单向连续平稳转动,常温空载启动。三、设计任务: 1.低速轴系结构图1张(A2图纸); 2.设计说明书1份。 在1周内完成并通过答辩

目录

(一)电机的选择 1.选择电机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依工作条件的要求,选择三相异步电机 封闭式结构 u=380v Y 型 2.电机容量的选择 工作机的功率P 工作机=F 牵*V 运输带/1000= 3.36 kW V 带效率: 0.96 滚动轴承效率: 0.99 齿轮传动效率(闭式): 0.97 x 1 (对) 联轴器效率: 0.99 传动滚筒效率: 0.96 传输总效率η= 0.859 则,电机功率 η 工作机 P P = d = 3.91 kW 3.电机转速确定 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 工作机= 76.43 r/min V 带传动比范围:2~4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范围:3~6 总传动比范围:6~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