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系统综合实验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系统综合实验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系统综合实验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系统综合实验解析

实验一机械系统综合实验

一、目的要求:

1、认识和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性能特点;

2、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打滑规律及效率变化规律;

3、了解螺栓与被联接件之间的受力-变形规律;

4、了解滑动轴承液体动压承载原理及压力分布曲线;

5、了解链传动的结构及特点。

二、实验仪器、设备、工具和材料

三、实验原理及设计要求

该实验是通过机械系统性能研究及参数分析实验台所提供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对组成机械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性能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机械系统性能的认识。

机械系统性能研究及参数分析实验台是具有静载荷和动载荷的两级传动系统,其中包括带传动、链传动、螺栓联接、滑动轴承和凸轮动态加载装置。随着系统的不同组合,运动参数及负载的变化,组成系统各部分的性能参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反映,可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

实验要求

1、要求学生按规定组成一个机械系统,并指出其性能特点和运动参数的变化规律。

2、要求学生按规定测出带传动、链传动、螺栓联接、滑动轴承在不同载荷情况下,速度、加速度、转矩、变形等的变化规律,并绘制其分布曲线。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性能特点的认识

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通常是由动力源、传动、负载、检测及控制等部分组成。

A、机械系统组成

①第一级传动:本系统由一台直流电机作为系统驱动,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递至Ⅰ级传动轴上,该级传动的张紧方式采用了一根拉力螺杆,可通过调节距带轮中心来张紧传动带。

②第二级传动:在Ⅰ级传动轴另一端也装带轮(或链轮)通过带(或链)将动力传递至Ⅱ级传动轴上,该级传动的张紧是通过调节与Ⅱ级传动轴相固结的动载装置的位置来实现的。

③系统模拟负载方式:

静负载:该负载为摩擦静负载,加Ⅰ级传动轴上。摩擦轴瓦覆盖在轴身上,轴身有一个活动加载杆,拧紧加载螺杆,即可增加轴瓦上的压力,轴与轴瓦间的摩擦力矩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负载的变化。由于轴瓦浸于油中,故该静态摩擦负载的摩擦力矩变化按液体动压摩擦规律变化。

动态负载:该负载与Ⅱ级传动轴相连,它是利用凸轮轮廓线变化引起弹簧压缩量变化,进而引起Ⅱ级传动轴上的阻力矩发生变化,由于凸轮轮廓线是周期性变化,故由此引起阻力矩变化也呈周期性。

B、机械组合方式:

在机械系统中,组成系统的传动与连接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在不同的系统组成和负载变化方式下呈现不同的运动和动力的变化规律。该实验平台可组成一级传动系统和二级传动系统。

a 、

带传动 Ⅰ级传动轴 静态负载

b 、 带传动 Ⅰ级传动轴 带传动(链传动) Ⅱ级传动

轴 动态负载 C 、机械组成的性能:

①带传动:它是一种具有弹性滑动特点的传动,随着系统负载的增加,弹性滑动程度将愈来愈高,最后出现完全打滑,这一过程将对系统传动及承载力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带传动的滑差率和效率变化曲线来进行分析。

②链传动:这是一种常用的刚性传动,由于链轮廓线呈多边形,造成在运动传递过程中的速度不均匀性,给系统稳定性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观察从动链轮的速度波动曲线,可以了解不同齿数的链轮造成系统速度波动。

③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该部分在系统中作为静态加载器使用,实验台将其设计为液体摩擦状态。轴瓦的油膜压力分布区钻有小孔,小孔与油压传感器相联,通过对检测系统可了解液体承载压力油膜区的分布规律。

④螺栓组联接:在本系统中,对称分布的螺栓用于联接加载臂和机座。当加载杆承受垂直负载时,螺栓组将承受倾覆力矩,通过对螺栓应变的检测,可了解螺栓组在承受倾覆力矩时的变形规律。

⑤对称螺栓联接:用于变负载装置的联接,当负载力发生周期变化时,螺栓应力也相应发生周期性变化,利用螺栓应力变化曲线可以分析循环应力的一些特征值。

D 、机械参数检测及分析系统认识:

本系统设计了一整套有关该系统传动及联接的运动及动力的参数传感器系统,包括光栅角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荷重传感器,管路压力传感器及电阻应变片等。传感器信号通过采集系统采集并处理,送往LED 管显示,以供分析用。

检测与控制系统框图如下:

综合实验台系统原理框图

参数检测点:

①电机转速及转矩:(即第一级带传动的主动带轮传动力矩),电机转速通过180脉冲/转的光电盘进行检测。

驱动电机外壳处于“悬浮”状态,通过检测与电机外壳固结的杠杆支点的力,我们可以计算出电动机的转矩m=f·l,它与主传动带轮上的传动力矩相等。

②摩擦轴瓦上的摩擦力矩:它也通过检测与轴瓦相联的杠杆支点的力来计算得到。

③加载力:由安装在加载螺杆与轴瓦加载杆之间的0—1t荷重传感器检测。

④一级传动轴转速:由与轴相联的光电盘检测(180脉冲/转)。

⑤二级传动轴转速:由与轴相联的光电转速传感器(1000脉冲/转)进行检测。

⑥轴瓦压力膜油压检测:由管路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

⑦螺栓应变检测:由粘贴于螺栓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进行检测(半桥测量方式)。

2.带传动滑动实验

主要了解带传动的弹性打滑规律及效率变化规律。

该实验中,系统采用一级传动,即将第二级传动拆除。

主、从动带轮的转速及转矩值可直接显示在测控面板上。

带传动滑差率计算:ε=〔(n1-n2)/(n1)×100%;

带传动效率计算:η=(M2n2/M1n1)×100%;

随着负载的增加,n1、n2的差值将越来越大,直至皮带完全打滑。

实验步骤:

①拆除第二级传动(链传动);

②打开总电源开关,调节控制面板右测的调速按扭,使电机转速达到300rpm左右,注意每按一次增(减)速键后,再按两下n1(n2)键,在控制面板上可显示当前转速;

③按下P负键,逐渐调节加载螺杆到300kg,再调节张紧螺杆,使带出现完全打滑(重复进行调节);

④按下列值进行加载:50 kg 、100 kg 、150kg 、200kg 、250kg 、300kg,,找到测控面板的波动传动数据显示区,按下想要读取的数值键,即可测得:M1、M2、n1、n2;

⑤将每次加载的数据显示区显示的转速转矩数值记录下来;

⑥利用所记录的数值计算滑差率和效率,并绘制ε-M2,η-M2变化曲线;

⑦若联上计算机,则打开相应的测试界面,M1、M2、n1、n2;的变化曲线即可自动显示。在绘制ε-M2,η-M2曲线时,每加一次载,可点击“采集”按键一次,ε、η的当前值即可自动在已设置的坐标条件出现,两点之间计算机将自动将其联接。

记录表格如下:

η%

0 M 2

3螺栓组连接实验

受倾覆力矩作用的螺栓组各螺栓受力的计算为:

∑?=

2

2i

i i r r M F

F i -螺栓受的工作拉力;

M -绕接合面的倾覆力矩;M=P ×L P -加载力;

r i -各螺栓到接合面中心轴线的距离; L -加载点到接合面的距离。

从受力分析可知,螺栓5受力最大,可取为预紧力。

∑?=

2

max max 2i

i r r M F

设max F ≤180kg 螺栓对应的应变应为170με。 ②螺栓应变计算

由公式 A E F ε= 可得

F

本实验将描绘1#螺栓及被联接件的受力变形规律曲线

螺栓:

拉力:F=E εA

变形:λ=ε[l A +A a /A b (l-l A )] 被联接件:

拉力:F F F -=0'

'

变形:Δλ=λ-λ1

其中: Δλ为被联接件变形变化值,

λ为螺栓变形量,

λ1为螺栓预紧变形量。

每加一次载荷,在测控面板上相应测试区内可读取螺栓应变值。其它数据可通过计算得

图5 应变检测电桥平衡原理图

每根螺栓的应力变化值为;

Δε=εi-εi’

εi—测量值

εi’—预紧应变值

将对称分布的两组螺栓中的任一组(五根)的应力变化值绘成图形即可。其中εi’的值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相等。

应变检测原理:利用电桥平衡及电压输出原理,如图5:

将一电阻应变片贴于被测螺栓表面,作为电桥一个臂的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将会破坏电桥平衡,引起电桥输出电压变化,通过对U信号的放大,标定之后即可得到螺栓的应变值。

实验步骤:

1、松开联接螺栓,用小螺丝刀调节电桥盒上的可调电阻,使电桥平衡(输出基本为零,或保持5根螺栓的初始值接近)。

2、用扳手给每根螺栓预紧,预紧应变值为120με左右,可在控制面板上读取。

3、按列表中的负载值逐次加载,并记录1—5号螺栓的应变值。

4、计算相关参数并绘制图线。

5、若使用计算机处理,则打开相应界面,每一次加载后,点击界面上的“测试”键后,计算机将自动绘制相关曲线。

4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实验

目的:①了解液体动压承载原理;

②作出承载压力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⑴实验设备结构及原理

滑动轴承分为动压轴承和静压轴承两大类。动压轴承要形成压力膜。轴与轴瓦在相对运动时要形成液体摩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当两滑体表面呈扩散锲形,即运动件带润滑剂从小口流向大口,则膜压将低于入口或出口压力,不仅不能产生膜压以支承外载且切反而会产生使两表面相吸的负压。

当两滑动表面呈收敛锲形时,即运动件带着润滑剂从大口流向小口时,膜压分布图B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实验归属:课内实验 课程编码:0BH0120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一、实验教学的地位、任务及作用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试验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音响、深化理解并从中传授实用仪器设备、探索试验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获得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巩固、深化和验证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 时 实验内容与要求 必开 / 选开 1 机构运动简图绘 制与结构认识实 验 2 绘制插齿机、小型冲床、油泵模型、摆动导杆机构、内燃机模型、 缝纫机的机针机构、缝纫机的脚踏驱动机构、缝鞋机的机针机构、 机车驱动机构等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分析机构 的运动,机构的组成,了解组成机构需要的各种结构。 必开 2 渐开线齿轮范成 实验 2 在一张图上,一半画标准齿轮的范成图,另一半画变位齿轮的范 成图;并计算所画的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基本参数,并分析实 验结果。 必开 3 带传动实验 2 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转速n1、n2,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 转转矩T1、T2,绘制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随带传动负载的变化 测定带传动主、从动轮的转速曲线,分析带传动的涨紧力对这些 曲线的影响。 必开 4 轴系结构测绘与 分析实验 2 分析和测绘轴系模型,明确轴系结构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固定 与定位要求,装拆要求,调整要求,加工工艺性要求等),画两种 轴系的结构装配图。 必开四、主要设备与器材配置 主要设备有用于测绘与分析的机构25个:缝纫机,插齿机,抛光机,牛头刨床,颚式 破碎机,机械手腕部机构,制动机构,急回简易冲床,步进输送机,假支膝关节机构,装订 机机构,铆机机构等;齿轮范成仪10个;插齿演示机一台 ;用于齿轮参数的测定与分析的 齿轮啮合对12个;机构运动参数测定实验台两台;机械原理陈列柜一套;带传动实验机三 台;拆装减速器8种: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直齿圆锥 齿轮减速器,双级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双级分流式圆柱齿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精)

《机械设计基础》 实 验 指 导 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题组编 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机设教研室2006年5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 实验二、低碳钢拉伸时力学性能的测定实验三、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四、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实验五、减速器的拆装 实验六、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实验七、轴系结构组合设计 实验八、机械传动测试实验 实验九、回转体动平衡实验

实验一: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 一、实验目的 1、“机械基础”是高校工科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机构及机械零件的组成,建立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 2、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结构特点、组成、运动和传动特点。 3、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对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于学习本科程的具体内容及学习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步骤 1、实验室有两种模型陈列柜:一组为机械原理部分,另一组为机械设计部分。首先让同学观看机械原理部分(平面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特点,然后观看机械传动部分。实验时让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动起来,老师对每一部分进行介绍。 2、观看通用零部件。因每种零部件上都有说明。所以这一部分可以采取教师介绍的方法和同学自己观看的办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通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用处。 三、实验设备 模型陈列柜,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 机械原理部分有: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张冬冬)概论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O一五年五月

目录 目录 (2)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方法 (3) 三、实验内容 (3) 四、实验要求 (5) 五、实验报告 (5)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6) 三、实验原理 (6)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6) 1、观察机构的运动,弄清构件的数目 (6) 2、判别运动副类型 (6) 3、合理选择视图 (6) 4、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7) 5、画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7) 五、实验报告 (7) 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设备和用具 (10) 三、实验原理 (10) 四、实验步骤 (11) 五、实验报告: (12) 实验四机械零件认识实验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方法 (15) 三、实验内容 (15) 四、实验要求 (17) 五、实验步骤 (17) 六、实验报告 (18) 七、思考题 (18) 实验五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参数的测定 (19) 一、实验目的: (19)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9) 三、实验方法: (19) 四、实验步骤: (20) 五、实验报告: (20)

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以便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2、分析常用机构基本构造及原理,了解常用机构的实际使用情况。 二、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所展示的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实验内容 观摩陈列机构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槽轮机构、棘轮机构、齿轮间歇机构、空间机构以及其他教学模型等。陈列了大多数常用的机构,要求对相应的机构进行了结构和基本受力分析,对连接和安装的基本方法的作简要说明,有些常用的机构还给出了简单的应用举例。 通过本实验的观摩,学生可以对照书本所学的基本内容,初步领会机械原理的一些常用机构的基本设计与应用原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对其所学的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一)对机器的认识 通过对实物模型和机构的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机器是由一个机构或几个机构按照一定运动要求组合而成的。所以只要掌握各种机构的运动特性,再去研究任何机器的特性就不困难了。在机械原理中,运动副是以两构件的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连接及运动特征来命名的。如:高副、低副、转动副、移动副等。(二)平面四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中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是四杆机构,四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一)

实验一机构的认知及运动简图的绘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基本机构的结构特点、主要类型及应用实例。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了解机械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结构的区别,掌握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和正确标注运动尺寸。 3、进一步加深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自由度的含义,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机构陈列柜和各种机构模型、实物。 2、测量工具:钢尺、内外卡规。 3、绘图工具(学生自备):三角板、直尺、圆规、铅笔、橡皮擦、草稿纸(供测绘、画草图用)。 三、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机构陈列室展示的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以及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械中所有的构件数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略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机构结构,以此表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殊,从而便于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前先由指导老师对实验过程讲解示范,然后分组进行。每组同学应测绘2~3个机构,应认真测量其有关尺寸,按比例尺作出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 1、机构的认识 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运动的观察,了解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其他常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1

万向联轴器及非圆齿轮机构等)组成、类型、传动特点、运动状况及应用等。 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1)使被测绘的机构或模型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构件,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对于两个构件的相对运动非常微小而不易察觉到的地方应特别加以注意,切不可误认为刚性联接。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选择恰当的视图,并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联接次序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用数字1,2,3……分别标出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出各运动副,然后用箭头标出原动件。 (4)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以此检查所绘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是否正确。应当注意,在计算自由度时应除去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 (5)自由度检查无误后,仔细测量机构各运动副间相对位置(即运动尺寸),最后按一定比例尺将草图绘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实际长度(米) 比例尺u l = 图上尺寸(毫米) 五、实验报告及基本要求 实验后,学生应将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等直接填入实验报告内,绘制好机构运动简图,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见附录】交老师批阅。 六、思考题 1、在本次实验中你感兴趣的机构有哪些?请予以简单介绍。 2、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包含哪些内容? 3、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原动件的位置是否可以任意确定?若任意确定会不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4、自由度大于或小于原动件数会有什么结果?

《机械设计基础》本科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 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看、听讲陈列柜的展出和演示。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1柜机构的组成 1 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 2 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曲柄摇杆机构;②双曲柄机构;③双摇杆机构 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①对心曲柄滑块机构②偏置取冰滑块机构③正弦机构④偏心轮机构⑤双重偏心机构⑥直动滑杆机构⑦摇块机构⑧转动导杆机构⑨摆动导杆机构⑩双滑块机构 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 1 鄂式破碎机、飞剪; 2 惯性筛; 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 4 鹤式起重机; 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 6 插床模型。 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 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第5柜凸轮机构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和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和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和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 第6 柜齿轮机构类型 1 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1)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 (2) 实验三带传动实验 (3) 实验四齿轮效率实验 (6) 实验五减速器拆装 (9) 实验报告一 (10) 实验报告二 (11) 实验报告三 (12) 实验报告四 (14) 实验报告五 (15)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根据实际机构或模型的构造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机构的组成和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机械实物及机械模型。 2. 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尺。 3. 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 1. 原理 机构运动的性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运动副的类型、数目、相对位置有关。因此画机构运动简图时,应以规定的符号代表运动副,并以一定的比例尺按实际尺寸定出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用尽可能简单的线条表示机构中各构件。这种用比例尺绘出的机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若不按比例尺绘出,则称为机构示意图。 2. 测绘方法 ⑴缓慢驱动被测机构,仔细观察各构件的运动,分清各运动单元,从而确定机构构件的数目。 ⑵根据相连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 ⑶在草稿纸上绘出机构示意图。用1,2,3…依次标注各构件,用A,B,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在原动件上标出表示运动方向的箭头。 ⑷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并标注在草图上。 ⑸选长度比例尺图示长度实际长度=μ (m/mm )。在实验报告纸上画出机构运动 简图。

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曲线的形成。 2.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 齿轮范成仪,剪刀,绘图纸 齿轮范成仪基本参数:25.0120mm 20**a ==?==c h m ,,,α,被加工齿轮齿数z =10。 2. 同学自备: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计算工具。 三.原理和方法 范成法是应用一对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齿廓的。实验时,齿条代表切削刀具,齿条节线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做纯滚动。这样,刀具刀刃各位置的包络线即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由于刀刃是齿条型直线(相当于基圆半径无穷大的渐开线),所以包络出的齿廓必为渐开线。 当齿条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时,所加工的为标准齿轮;如果是齿条中线的一条平行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并作纯滚动时,所加工的为变位齿轮。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齿条刀具的基本参数和被加工齿轮的齿数以及变位系数计算出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和基圆直径,并画在绘图纸上。 2. 将图纸固定在齿轮范成仪的圆盘上,对准中心,调节刀具中心线与齿轮毛坯分度圆相切,制作标准齿轮。开始时将刀具推向最右边,然后将溜板慢慢向左移动。每移动一定距离,在代表齿轮毛坯的图纸上用铅笔描下刀具的刀刃位置,直到形成三个完整的齿形为止。 3. 使刀具离开轮坯中心线,移动xm 毫米(=0.4×20),再用上法推出三个变位齿轮的齿形。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训规则及要求 一、作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1)按各次实训的预习要求,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复习有关理论知识,明确实 训目的,掌握实训原理,了解实训的步骤和方法。 (2)对实训中所使用的仪器、实训装置等应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注意 事项。 (3)必须清楚地知道本次实训须记录的数据项目及其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严格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 (1)课程规定的时间准时进入实训室。保持实训室整洁、安静。 (2)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动用实训室内的机器、仪器等一切设备。 (3)作实训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器、仪器,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训结束后,应将所用机器、仪器擦拭干净,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认真做好实训 (1)接受教师对预习情况的抽查、质疑,仔细听教师对实训内容的讲解。 (2)实训时,要严肃认真、相互配合,仔细地按实训步骤、方法逐步进行。 (3)实训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实训现象,记录好全部所需数据,并交指 导老师审阅。 四、实训报告的一般要求 实训报告是对所完成的实训结果整理成书面形式的综合资料。通过实训报告的书写,培养学习者准确有效地用文字来表达实训结果。因此,要求学习者在自己动

手完成实训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叙述实训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的名称与型号、数据计算、实训结果、问题讨论等内容,独立地写 出实训报告,并做到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

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 (4)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8) 实验三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13) 实验四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19) 实验五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32)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 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 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 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 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参观报告精编WORD版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参观报告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参观 报告 班级:石工10-1班 姓名:王艺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与常识。可是面对课本上的平面图形,我们仍然很难对各种机械链接与机构的运动关系及方式形成一个形象的、直观的画面与过程。于是机械设计机构陈列室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从中我也受益匪浅。 机构陈列室是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它有十个陈列柜组成,主要展出常见的各类机构,介绍其基本类型和用途,演示传动原理。通过参观学习,有利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机构的认识和理解。 链传动的运动是不均匀的,选用小链结距,增加链轮齿数和限制链轮转速。图中我们看到了链传动的实际应用;曳引链和起重链。 我们看到几种螺纹的类型和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比如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双头螺柱连接等,加深了我们对圆柱螺纹和圆锥螺纹的各种参数的理解。

还有一些螺纹连接的预紧和放松的实物展示。 聚集人数最多的地方就是一些平面连接机构的模型展示了,大家开心的转动着各种连接机构,看到不同奇妙的连接方式与传动方法,一定激发了对机械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我想这也是陈列室带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地方。 机构陈列室的十个陈列柜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常用机构。从最基础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到复杂的轮系和间歇运动机构等等,并且对应每一种机构都有其基本类型以及用途、功能、特点的介绍。清晰明了的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本学期在书本上学习的各种机构。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体机构,向我们阐述机构和零件的工作原理,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所学的知识。

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体会与收获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体会与收获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体会与收获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缝纫机头; 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

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 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 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 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 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 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教学大纲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2007 年 11 月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编号: 20192B6 2、课程属性:必修 3、实验属性:独立设课 4、学时: 28 学时 5、实验应开学期:第4、5 学期

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是紧紧围绕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教学而开设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后,经过实验教学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的内容,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学会现代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学习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进一步深刻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验证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结论; 2、掌握现代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 3、掌握各种实验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调节方法;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1、根据学生参加实验的态度和表现,在教师批阅完实验报告的基础上,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实验成绩。 2、未完成所规定的实验或实验成绩不合格者,应补做或重作实验,否则不准参加本课程的期终考试。 3、本课程为考查课,根据学习态度、实验报告计成绩。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机械设计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1机构认识、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综合性必做2 2齿轮几何参数测定与分析综合性必做机械类4 3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验证性必做2 4机械运动方案虚拟拼装与运动仿真设计创新性必做2 5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及分析设计创新性必做4 6螺栓联接综合测试与分析分析综合性必做2 7带传动实验基础验证性必做2 8齿轮传动效率实验基础验证性必做2 9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基础验证性必做2 10轴系结构创意设计设计创新性必做4 11减速器拆装实验分析综合性必做2 12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与性能测试分析设计创新性选做4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机构认识、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1、实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修订版)要点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修订版) 实验一机构测绘实验(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进行机构和简单机械的认知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实际机械或机构模型的直接测绘掌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3)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4)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 (1)各种机器实物和机构模型。 (2)钢板尺、内外卡钳等测量工具(根据需要选用)。 (3)铅笔、三角板、圆规、橡皮、草稿纸(学生自备)。 三、实验步骤 (1)找出机构主动件和从动件,驱动主动件使机构缓慢运动,观察机构的组成情况和运动情况。 (2)从主动件开始,确认活动构件及其数目,以及固定件(机架)。 (3)从主动件开始,按照运动的传递顺序,仔细观察两连接构件之间的接触性质及相对运动,以确认运动副的类型。最后找出各运动副的数目。 (4)合理选择视图平面,在草纸上徒手画出机构示意图。并从主动件开始,依次用数字表示各构件,用字母表示各运动副。 (5)计算机构自由度,并检验与机构主动件数目是否一致。 (6)仔细测量机构的运动学尺寸,以确定机构位置。 (7)选取适当的比例尺:长度比例尺μl = 实际长度(mm)/ 图示(mm) (8)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按一定比例尺,用制图仪器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实验(1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轮齿渐开线部分和过渡曲线的形成过程; 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避免根切的方法; 3.分析比较渐开线标准齿轮和变化齿轮的异同点。 二、设备和工具: 1.齿轮范成仪(参数见表2-1) 2.圆规、三角板、铅笔等自备; 3.充作毛坯的绘图纸( 260)。 三、原理和方法: 1.原理: 范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传动时其共轭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轮 齿的方法。加工时其中一轮为刀具,另一轮为毛坯,它们之间仍保持固定的角速比的传动(强制的),完全和一对真正的齿轮互相啮合传动一样;同时刀具还沿轮坯的轴向作切削运动。这样所制得齿轮的齿廓就是刀具刀刃在各个位置的包络线。今若用渐开线作刀具齿廓,则其包络线亦必为渐开线。刀具可以是轮形插刀,也可以半径为无穷大的齿条刀具。 由于在实际加工时,看不到刀刃在各个位置形成包络线的过程,故通过齿轮范成仪来实现轮坯与刀具间的传动过程,并用铅笔将刀具刀刃的各个位置记录在绘图纸上,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观察到齿轮范成的过程。 2.范成仪的构造:(图2-1) 范成仪构造如图2-1所示:圆盘1绕其固定轴心O转动。在圆盘的周缘上刻有凹槽,槽内绕有钢丝2,钢丝绕在凹槽内以后,其中心线所形成的圆应等于被加工齿轮的分度圆(d=Zm)。钢丝的一端固定在横拖板3上的a处,另一端固定b处。横拖板3可在机架4上沿水平方向移动,通过钢丝的作用使圆盘相对于横拖板的运动和被加工齿轮相对于齿条的运动一样,即齿轮的节圆和齿条的节线作纯滚,运动学的关系V=rω。齿条5装在横拖板上,齿条上有两个槽孔借螺钉

《机械设计基础》本科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 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与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二、实验原理 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瞧、听讲陈列柜的展出与演示。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1柜机构的组成 1 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 2 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曲柄摇杆机构;②双曲柄机构;③双摇杆机构 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①对心曲柄滑块机构②偏置取冰滑块机构③正弦机构④偏心轮机构⑤双重偏心机构⑥直动滑杆机构⑦摇块机构⑧转动导杆机构⑨摆动导杆机构⑩双滑块机构 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 1 鄂式破碎机、飞剪; 2 惯性筛; 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 4 鹤式起重机; 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 6 插床模型。 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 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 第5柜凸轮机构 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与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与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与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 第6 柜齿轮机构类型 1 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参观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参 观报告 班级:石工10-1班 姓名:王艺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机械设计基础的理论与常识。可是面对课本上的平面图形,我们仍然很难对各种机械链接与机构的运动关系及方式形成一个形象的、直观的画面与过程。于是机械设计机构陈列室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从中我也受益匪浅。 机构陈列室是根据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它有十个陈列柜组成,主要展出常见的各类机构,介绍其基本类型和用途,演示传动原理。通过参观学习,有利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机构的认识和理解。 链传动的运动是不均匀的,选用小链结距,增加链轮齿数和限制链轮转速。图中我们看到了链传动的实际应用;曳引链和起重链。 我们看到几种螺纹的类型和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比如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双头螺柱连接等,加深了我们对圆柱螺纹和圆锥螺纹的各种参数的理解。 还有一些螺纹连接的预紧和放松的实物展示。

聚集人数最多的地方就是一些平面连接机构的模型展示了,大家开心的转动着各种连接机构,看到不同奇妙的连接方式与传动方法,一定激发了对机械设计课程学习的热情。我想这也是陈列室带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地方。 机构陈列室的十个陈列柜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常用机构。从最基础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到复杂的轮系和间歇运动机构等等,并且对应每一种机构都有其基本类型以及用途、功能、特点的介绍。清晰明了的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本学期在书本上学习的各种机构。通过具体形象的实体机构,向我们阐述机构和零件的工作原理,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所学

的知识。 通过对机构陈列室的参观,我对课本中学习的各种机械设备、机构的设计原理有了深入了解,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机械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明白了机械设计其实与我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畅游在各式各样的机构之间,也激发了我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看到一些零零岁岁的部件,我了解到在各个生产部门实现机械化,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应当对原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级数改造,以充分发挥企业潜力;应答设计各种高质量的、先进的成套设备来装备新兴的生产部门;还应当研究、设计完善的、高度只能化的机械手和机器人,从事空间探测、海底开发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我也深刻的感到:任何一种工程设计都是“折中”或“权衡”设计,工程设计最基本的“折中”就是成本与性能的“折中”。一般而言,性能越好、功能越复杂,成本就越高,设计时必须根据使用对象、使用场合综合考虑。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希望能有机会更进一步的了解各种通用机械及与我们专业相关的专用机械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2013

哈尔滨理工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精密机械设计基础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百分表拆装与结构分析 一、实验类型:综合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二、实验目的 了解钟表式百分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熟悉课堂所学的导轨、齿轮、支承、弹性元件和示数装置等零部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及基结构特点。 掌握仪表拆装的基本技能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三、实验内容 百分表的拆卸。 百分表的安装及调整。 结构分析。 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百分表一块。 小螺丝刀及表起子、镊子。 毛刷、酒精、钟表油。 起针钳、培养皿。 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 2、不要求拆的地方不得随意拆卸;

3、拆下的零件要轻拿轻放在塑料合内,防止丢失和损坏。尤其要注意测力弹簧、游丝和指针。 百分表的拆卸顺序: 用小螺丝刀旋下百分表后盖上的三个固定螺丝钉,取下后盖,观察其内部结构,分析每个零件的作用。 先取下测力弹簧、杠杆、滑轮,以防丢失。 将伸向表盖外圈的铁片的压紧螺丝钉拧松后,将它向机心方向拨动,然后翻转百分表,取下外圈。和下面的弧形弹簧(易丢失)。 取下大小指针(易丢失)、内表盘、圆环弹簧片。 从表的正面旋下三个螺丝钉,将壳体与座板分开。 取下测杆上的测帽及限位螺丝钉、限位块及防转导轨上的螺丝钉,取下导轨和防震弹簧,抽出测杆,取出限位块和齿条。 旋下齿轮Z1的上轴承板固定螺丝钉,取下Z1和轴承板,观察Z1的齿形和齿数。 注意:不要拆卸大轴承板及其相连的齿轮和游丝。 百分表安装: 可按与拆卸步骤相反的顺序安装。 (1)安装下支撑板(底板)时,应使游丝预紧π/2; (2)安装下支撑板时,应保证齿条与齿轮啮合的齿侧间隙; (3)装指针时,应保证对指针位置的要求。 装表质量检查: 1、测杆移动需灵活,无卡滞现象; 2、当测杆在自上状态时,指针应位于测量杆轴线上方15-25个分度内。转数指针对刻度盘时,大指针应位于测量杆轴线上方10个分度内。 3、检查游丝是否预紧。 4、齿条与齿轮啮合的齿侧间隙应在0.01-0.06毫米之间。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分表中游丝的作用是什么?游丝应如何安装? 2.防震弹簧如何起到防震作用? 3、百分表在下述各处采用了什么联接形式? (1)片齿轮与轴; (2)导轨与壳体; (3)防尘帽与壳体; (4)指针套与齿轮轴; (5)测头钢球与测头; 4.已知百分表中齿轮Z1=20,Z2=120,中心轮Z3=12,大齿轮Z4=120,根据百分表的传动要求,计算出齿轮的模数。是不是标准模数?为什么选取这样的模数?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适用热力专业) 集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 编 集美大学机械基础实验中心 年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学时)………………………………实验二机械传动综合实验(学时)………………………………………… 实验三减速器拆装实验(学时)……………………………..…...………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各类典型机械的实物和模型(如:缝纫机机头、油泵模型、机构模型等); 、钢皮尺、内外卡尺、剪刀等。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方法 )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构缓慢地运动,从原动构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构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用数字、、、…分别标注各构件,用拉丁字母、、、…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画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四、实验步骤和要求 、对绘制指定的几种机器或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其中至少有一种需按确定的比例尺绘制,其余的可凭目测,使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这种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通常称为机构示意图; 、分析机构有无局部自由度、复合铰链、虚约束等,计算机构自由度数,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 五、思考题 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原动件的位置为什么可以任意选定?会不会影响简图的正确性?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实验二机械传动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对各种常见机械传动装置的认识,熟悉各种机械传动装置的性能、特点,加深各种机械传动装置性能的认识和理解;

(新)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模板

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器的组成原理,加深对机器总体的感性认识。 2.了解机器中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3.了解常用的机械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和应用,对其具有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设备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展示柜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参观实验室中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了解机构的组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机构、间歇机构和一些常见机构的组合。 2.参观实验室中机械设计展示柜,主要了解常用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蜗杆蜗轮、螺栓联接、带传动、链传动、联轴器、轴和轴承等。 四、思考题 1.机器是由什么组成?机构是由什么组成?什么是运动副? 2.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三种基本类型?铰链四杆机构可以演化为哪些其他四杆机构? 3.凸轮机构是如何分类的?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4.齿轮机构根据齿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轮系有哪些类型?轮系有哪些功用并列举应用实例? 6.螺栓联接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螺纹的种类有哪些? 7.带传动和链传动有什么特点? 8.常见的滚动轴承的类型有哪些?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机械和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加深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运动。 二、实验仪器设备 各类机构模型及实物机械(如:内燃机模型,缝纫机模型等); 三、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见教科书或《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以内燃机模型为例,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缓慢转动机器,沿着运动传递的线路仔细看清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注意:有些相互连接构件间的相对运动非常微小),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确定运动副的类型: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选定视图平面:一般选择与多数构件运动平面平行的平面为视图平面。 4.绘制机构示意图的草图:凭目测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运动副代表符号,从原动件开始,按各构件的连接次序,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构件,逐步画出机构示意图的草图。 5.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数,并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6.测量机构运动尺寸:对转动副测量回转中心间的相对尺寸,对移动副测量导路方向线和与其有关的其他运动副间的相对尺寸。 7.选取适当的比例尺,并按照该比例尺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 8.选取实验室中其他任意的机械或实物模型,重复上述步骤绘制另一机构运动简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年月曰

实验一、机构学(现场课)实验二、齿轮参数测定 实验三、零件设计(现场课)实验四、减速器拆装

渐开线齿轮参数测定及啮合传动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 (1) 通过测量公法线长度确定模数 m 和压力角〉: (2) 通过测量齿顶圆直径d a 和齿根圆直径d f ,确定齿顶高系数h a *和顶隙系 数c* ; (3) 通过标准齿轮公法线长度与实测公法线长度的比较,判断齿轮的变位类 型,并计算变位系数X ,确定齿轮是否根切; 2. 观察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过程,测定重合度。 3. 确定变位齿轮的传动类型 、实验仪结构及实验原理 1. 实验仪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仪结构图 齿轮轴1、2固定在台板上,其中心距为 100土 0.027mm,齿轮1的轴颈上可 分别安装2#、3#、5#、6#实验齿轮,齿轮2的轴颈上可分别安装1#、4#实验齿轮, 1#齿轮可分别与2#、3#齿轮啮合,4#齿轮可分别与5#、6#齿轮啮合,共组成四对不 同的齿轮传动。实验仪还配有4块有机玻璃制的透明面板,面板相当于齿轮箱体的 一部分,面板上刻有齿顶圆、基圆、啮合线等,两孔同时安装在齿轮轴 1、2的轴 颈上。面板I 和面板II 分别用于齿轮1?2和齿轮1?3两对啮合传动,面板III 和 面板IV 分别用于齿轮4?5和齿轮4?6两对啮合传动。 2.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原理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有五个:z 、m 、〉、h a *、c*,其中m 、〉、h a *、c*均 有机玻璃面板 齿轮轴2 齿轮轴1 E0U + Q.0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