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奥数1

小学奥数1

小学奥数1
小学奥数1

第一讲观察法

————————————————姚老师数学乐园

广安岳池姚文国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

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

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

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

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

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

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

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

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

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再看它周

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

越小。

所以,在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应填9,在它右邻的方框中应填2,在2右面的方框中填3,在3上面的方框中填4,以后依次填5、6、7、8。

图1-7是填完数字的图形。

例4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角后,它还剩下几个角?(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此题不少学生不加思考就回答:“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

剩下三个角。”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从一个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角,都怎么剪?都是什

么情况?

(1)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图1-8)。

(2)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四个角(图1-9)。

(3)从一个边上任意一点向邻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

剩下五个角(图1-10)。

例5甲、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

数的每个数字都相同,并且两人中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比另一个人看到的这个

数大一半,这个数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首先要确定这个三位数一定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不然就没法考虑了。

甲看到的数与乙看到的数不同,这就是说,这个三位数正看、倒看都表示数。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1、6、8、9这五个数字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这个三位数在正看、倒看时,表示的数值不同,显然这个三位数不能是000,也不能是111和888,只可能是666或999。

如果这个数是666,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666时,另一个人看到的一定

是999,999-666=333,333正好是666的一半。所以这个数是666,也可以是999。

*例6 1966、1976、1986、1996、2006这五个数的总和是多少?(适于三

年级程度)

解:这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把五个数直接相加,虽然可以求出正确答案,但因数字大,计算起来容易出错。

如果仔细观察这五个数可发现,第一个数是1966,第二个数比它大10,第三个数比它大20,第四个数比它大30,第五个数比它大40。因此,这道题可

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1966+1976+1986+1996+2006

=1966×5+10×(1+2+3+4)

=9830+100

=9930

这五个数还有另一个特点:中间的数是1986,第一个数1966比中间的数1986小20,最后一个数2006比中间的数1986大20,1966和2006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986。1976和1996的平均数也是1986。这样,中间的数1986是这

五个数的平均数。所以,这道题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1966+1976+1986+1996+2006

=1986×5

=9930

例7你能从400÷25=(400×4)÷(25×4)=400×4÷100=16中得到启发,很快算出(1)600÷25(2)900÷25(3)1400÷25(4)1800÷25(5)7250÷25的得数吗?(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算式:

400÷25=(400×4)÷(25×4)=400×4÷100=16

不难看出,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4,目的是将除数变成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这样做的根据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进行这种变化的好处就是当除数变成了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以后,就可以很快求出商。按照这个规律,可迅速算出下列除法的商。

(1)600÷25(2)900÷25

=(600×4)÷(25×4) =(900×4)÷(25×4)

=600×4÷100=900×4÷100

=24 =36

(3)1400÷25(4)1800÷25

=(1400×4)÷(25×4) =(1800×4)÷(25×4)

=1400×4÷100=1800×4÷100

=56 =72

(5)7250÷25

=(7250×4)÷(25×4)

=29000÷100

=290

*例8把1~1000的数字如图1-11那样排列,再如图中那样用一个长方形

框框出六个数,这六个数的和是87。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横着三个数,竖着两

个数)框出的六个数的和是837,这六个数都是多少?(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1)观察框内的六个数可知: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大1,第三个数比

第一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一个数大7,第五个数比第一个数大8,第六个数

比第一个数大9。

假定不知道这几个数,而知道上面观察的结果,以及框内六个数的和是87,要求出这几个数,就要先求出六个数中的第一个数:

(87-1-2-7-8-9)÷6

=60÷6

=10

求出第一个数是10,往下的各数也就不难求了。

因为用同样的方法框出的六个数之和是837,这六个数之中后面的五个数

也一定分别比第一个数大1、2、7、8、9,所以,这六个数中的第一个数是:(837-1-2-7-8-9)÷6

=810÷6

=135

第二个数是:135+1=136

第三个数是:135+2=137

第四个数是:135+7=142

第六个数是:135+9=144

答略。

(2)观察框内的六个数可知:①上、下两数之差都是7;②方框中间坚行的11和18,分别是上横行与下横行三个数的中间数。

11=(10+11+12)÷3

18=(17+18+19)÷3

所以上横行与下横行两个中间数的和是:

87÷3=29

由此可得,和是837的六个数中,横向排列的上、下两行两个中间数的和是:

837÷3=279

因为上、下两个数之差是7,所以假定上面的数是x,则下面的数是x+7。

x+(x+7)=279

2x+7=279

2x=279-7

=272

x=272÷2

=136

x+7=136+7

=143

因为上一横行中间的数是136,所以,第一个数是:136-1=135

第三个数是:135+2=137

因为下一横行中间的数是143,所以,

第四个数是:143-1=142

答略。

*例9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几个顶点?(适于五年级

程度)

解:(1)锯去一个顶点(图1-12),因为正方体原来有8个顶点,锯去

一个顶点后,增加了三个顶点,所以,

8-1+3=10

即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10个顶点。

(2)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2=9(个)(图1-13)。

(3)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两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1=8(个)(图1-14)。

(4)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三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7(个)(图1-15)。

例10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是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图1-16),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S。(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我们知道,底面半径为γ,高为h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2πγ2+2πγh。

本题的物体由三个圆柱组成。如果分别求出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再把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加在一起,然后减去重叠部分的面积,才能得到这个物体的表面积,这种计算方法很麻烦。这是以一般的观察方法去解题。

如果我们改变观察的方法,从这个物体的正上方向下俯视这个物体,会看到这个物体上面的面积就像图1-17那样。这三个圆的面积,就是底面半径是1.5米的那个圆柱的底面积。所以,这个物体的表面积,就等于一个大圆柱的表面积加上中、小圆柱的侧面积。

(2π×1.52+2π×1.5×1)+(2π×1×1)+(2π×0.5×1)

=(4.5π+3π)+2π+π

=7.5π+3π

=10.5π

=10.5×3.14

=32.97(平方米)

答略。

*例11如图1-18所示,某铸件的横截面是扇形,半径是15厘米,圆心角是72°,铸件长20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遇到这样的题目,不但要注意计算的技巧,还要注意观察的全面性,不可漏掉某一侧面。图1-18表面积中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扇形就容易被漏掉,因而在解题时要仔细。

求表面积的方法1:

=3.14×45×2+600+120×3.14 =3.14×90+3.14×120+600

=3.14×(90+120)+600

=659.4+600

=1259.4(平方厘米)

求表面积的方法2:

=3.14×210+600

=659.4+600

=1259.4(平方厘米)

铸件的体积:

=3.14×225×4

=3.14×900

=2826(立方厘米)

答略。

第二讲尝试法

解应用题时,按照自己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而获得解题方法,叫做尝试法。尝试法也叫“尝试探索法”。

一般来说,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无论是假设或猜想,都要目的

明确,尽可能恰当、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设、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是

什么,从而减少尝试的次数,提高解题的效率。

例1把数字3、4、6、7填在图2-1的空格里,使图中横行、坚列三个数

相加都等于14。(适于一年级程度)

解:七八岁的儿童,观察、总结、发现规律的能力薄弱,做这种填空练习,一般都感到困难。可先启发他们认识解此题的关键在于试填中间的一格。中间

一格的数确定后,下面一格的数便可由竖列三个数之和等于14来确定,剩下的两个数自然应填入左右两格了。

中间一格应填什么数呢?

先看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我们要从一种月刊全年的合订本中找到

第六期的第23页,我们一定要从合订本大约一半的地方打开。要是翻到第五期,就要再往后翻;要是翻到第七期、第八期,就要往前翻。找到第六期后,再往

接近第23页的地方翻,……

这样反复试探几次,步步逼近,最后就能找到这一页。

这就是在用“尝试法”解决问题。

本题的试数范围是3、4、6、7四个数,可由小至大,或由大至小依次填在中间的格中,按“横行、竖列三个数相加都得14”的要求来逐个尝试。

如果中间的格中填3,则竖列下面的一格应填多少呢?因为14-5-3=6,所

以竖列下面的一格中应填6(图2-2)。

下面就要把剩下的4、7,分别填入横行左右的两个格中(图2-3)。把横

行格中的4、3、7三个数加起来,得14,合乎题目要求。

如果中间一格填4、或填6、7都不合乎题目的要求。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图2-3或图2-4。

例2把1、2、3……11各数填在图2-5的方格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

的数相加都等于18。(教科书第四册第57页的思考题,适于二年级程度)

解:图2-5中有11个格,正好每一格填写一个数。

图2-6中写有A、B、C的三个格中的三个数,既要参加横向的运算,又要

参加纵向的运算,就是说这三个数都要被用两次。因此,确定A、B、C这三个

数是解此题的关键。

因为1~11之中中间的三个数是5、6、7,所以,我们以A、B、C分别为5、

6、7开始尝试(图2-7)。

以6为中心尝试,看6上、下两个格中应填什么数。

因为18-6=12,所以6上、下两格中数字的和应是12。

考虑6已是1~11之中中间的数,那么6上、下两格中的数应是1~11之

中两头的数。再考虑6上面的数还要与5相加,6下面的数还要与7相加,5比

7小,题中要求是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8,所以在6上面的格中填11,在6下面

的格中填1(图2-8)。

6+11+1=18

看图2-8。6上面的数是11,11左邻的数是5,18-11-5=2,所以5左邻的

数是2(图2-9)。

再看图2-8。6下面的数是1,1右邻的数是7,18-1-7=10,所以7右邻的

数是10(图2-9)。

现在1~11之中只剩下3、4、8、9这四个数,图2-9中也只剩下四个空格。在5的上、下,在7的上、下都应填什么数呢?

因为18-5=13,所以5上、下两格中数字的和应是13,3、4、8、9这四个

数中,只有4+9=13,所以在5的上、下两格中应填9与4(图2-10)。

看图2-10。因为6左邻的数是4,18-4-6=8,所以6右邻的数是8。

因为18-7-8=3,并且1-11的数中,只剩下3没有填上,所以在7下面的

格中应填上3。

图2-10是填完数字的图形。

*例3在9只规格相同的手镯中混有1只较重的假手镯。在一架没有砝码

的天平上,最多只能称两次,你能把假手镯找出来吗?(适于三年级程度)解:先把9只手镯分成A、B、C三组,每组3只。

①把A、B两组放在天平左右两边的秤盘上,如果平衡,则假的1只在C组里;若不平衡,则哪组较重,假的就在哪组里。

②再把有假手镯的那组中的两只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秤盘上。如果平衡,余下的1只是假的;若不平衡,较重的那只是假的。

*例4在下面的15个8之间的任何位置上,添上+、-、×、÷符号,使得下面的算式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1986

解:先找一个接近1986的数,如:8888÷8+888=1999。

1999比1986大13。往下要用剩下的7个8经过怎样的运算得出一个等于13的算式呢?88÷8=11,11与13接近,只差2。

往下就要看用剩下的4个8经过怎样的运算等于2。8÷8+8÷8=2。

把上面的思路组合在一起,得到下面的算式:

8888÷8+888-88÷8-8÷8-8÷8=1986

例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120,求这三个数。(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假设这三个数是2、3、4,则:

2×3×4=24

24<120,这三个数不是2、3、4;

假设这三个数是3、4、5,则:

3×4×5=60

60<120,这三个数不是3、4、5;

假设这三个数是4、5、6,则:

4×5×6=120

4、5、6的积正好是120,这三个数是4、5、6。例6在下面式子里的适当位置上加上括号,使它们的得数分别是47、75、23、35。(适于四年级程度)

(1)7×9+12÷3-2=47

(2)7×9+12÷3-2=75

(3)7×9+12÷3-2=23

(4)7×9+12÷3-2=35

解:本题按原式的计算顺序是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即先做

乘除法而后做加减法,结果是:

7×9+12÷3-2

=63+4-2

=65

“加上括号”的目的在于改变原来的计算顺序。由于此题加中括号还是加

小括号均未限制,因此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加写括号的位置。可以从加写一个小

括号想起,然后再考虑加写中括号。如:

(1)7×7=49,再减2就是47。这里的第一个数7是原算式中的7,要减

去的2是原算式等号前的数,所以下面应考虑能否把9+12÷3通过加括号后改

成得7的算式。经过加括号,(9+12)÷3=7,因此:

7×[(9+12)÷3]-2=47

因为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可以用这个数乘以被除数再除以除数,所以

本题也可以写成:

7×(9+12)÷3-2=47

(2)7×11=77,再减2就得75。这里的7是原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要减

去的2是等号前面的数。下面要看9+12÷3能不能改写成得11的算式。经尝试

9+12÷3不能改写成得11的算式,所以不能沿用上一道题的解法。7×9+12得75,这里的7、9、12就是原式中的前三个数,所以只要把3-2用小括号括起来,使7×9+12之和除以1,问题就可解决。由此得到:

(7×9+12)÷(3-2)=75

因为(3-2)的差是1,所以根据“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先把两个

加数分别除以这个数,然后把两个商相加”这一运算规则,上面的算式又可以

写成:

7×9+12÷(3-2)=75

在上面的这个算式中,本应在7×9的后面写上“÷(3-2)”,因为任何

数除以1等于这个数本身,为了适应题目的要求,不在7×9的后写出“÷(3-2)”。

(3)25-2=23,这个算式中,只有2是原算式等号前的数,只要把

7×9+12÷3改写成得25的算式,问题就可解决。又因为7×9+12=75,

75÷3=25,所以只要把7×9+12用小括号括起来,就得到题中所求了。

(7×9+12)÷3-2=23

(4)7×5=35, 7是原算式中的第一个数,原算式中的9+12÷3-2能否改写成得5的算式呢?因为 7-2=5,要是9+12÷3能改写成得7的算式就好了。经改写为(9+12)÷3=7,因此问题得到解决。题中要求的算式是:

7×[(9+12)÷3-2]=35

*例7王明和李平一起剪羊毛,王明剪的天数比李平少。王明每天剪20只羊的羊毛,李平每天剪12只羊的羊毛。他俩共剪了112只羊的羊毛,两人平均每天剪14只羊的羊毛。李平剪了几天羊毛?(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王明、李平合在一起,按平均每天剪14只羊的羊毛计算,一共剪的天数是:

112÷14=8(天)

因为王明每天剪20只,李平每天剪12只,一共剪了112只,两人合起来共剪了8天,并且李平剪的天数多,所以假定李平剪了5天。则:

12×5+20×(8-5)=120(只)

120>112,李平不是剪了5天,而是剪的天数多于5天。

假定李平剪了6天,则:

12×6+20×(8-6)=112(只)

所以按李平剪6天计算,正满足题中条件。

答:李平剪了6天。

*例8一名学生读一本书,用一天读80页的速度,需要5天读完,用一天读90页的速度,需要4天读完。现在要使每天读的页数跟能读完这本书的天数相等,每天应该读多少页?(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求出一本书的总页数。因为每天读的页数乘以读的天数等于一本书的总页数,又因为每天读的页数与读完此书的天数相等,所以知道了总页数就可以解题了。

根据“用一天读80页的速度,需要5天读完”,是否能够认为总页数就是80×5=400(页)呢?不能。

因为5天不一定每天都读80页,所以只能理解为:每天读80页,读了4天还有余下的,留到第五天才读完。这也就是说,这本书超过了80×4=320(页),最多不会超过:

90×4=360(页)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这本书的页数在321~360页之间。知道总页数在这个范围之内,往下就不难想到什么数自身相乘,积在321~360之间。

因为17×17=289,18×18=324,19×19=361,324在321~360之间,所以只有每天读18页才符合题意,18天看完,全书324页。

答:每天应该读18页。

*例9一个数是5个2,3个3,2个5,1个7的连乘积。这个数有许多约数是两位数。这些两位数的约数中,最大的是几?(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两位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99、98、97、96……11、10

以上两位数分解后,它的质因数只能是2、3、5、7,并且在它的质因数分解中2的个数不超过5,3的个数不超过3,5的个数不超过2,7的个数不超过1。

经尝试,99不符合要求,因为它有质因数11;98的分解式中有两个7,也不符合要求;质数97当然更不会符合要求。而,

96=2×2×2×2×2×3

所以在这些两位数的约数中,最大的是96。

答略。

*例10从一个油罐里要称出6千克油来,但现在只有两个桶,一个能容4千克,另一个能容9千克。求怎样才能称出这6千克油?(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这道题单靠计算不行,我们尝试一些做法,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

已知大桶可装9千克油,要称出6千克油,先把能容9千克油的桶倒满,再设法倒出9千克油中的3千克,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使小桶中正好有1千克油。

怎样才能使小桶里装1千克油呢?

(1)把能容9千克油的大桶倒满油。

(2)把大桶里的油往小桶里倒,倒满小桶,则大桶里剩5千克油,小桶里有4千克油。

(3)把小桶中的4千克油倒回油罐。

(4)把大桶中剩下的油再往小桶里倒,倒满小桶,则大桶里剩下1千克油。

(5)把小桶中现存的4千克油倒回油罐。此时油罐外,只有大桶里有1千克油。

(6)把大桶中的1千克油倒入小桶。

(7)往大桶倒满油。

(8)从大桶里往有1千克油的小桶里倒油,倒满。

(9)大桶里剩下6千克油。

第三讲列举法

解应用题时,为了解题的方便,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情况,一一

列举出来加以分析、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解决问

题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或穷举法。

用列举法解应用题时,往往把题中的条件以列表的形式排列起来,有时也

要画图。

例1 一本书共100页,在排页码时要用多少个数字是6的铅字?(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把个位是6和十位是6的数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来,数一数。

个位是6的数字有:6、16、26、36、46、56、66、76、86、96,共10个。

十位是6的数字有:60、61、62、63、64、65、66、67、68、69,共10个。

10+10=20(个)

答:在排页码时要用20个数字是6的铅字。

*例2从A市到B市有3条路,从B市到C市有两条路。从A市经过B市到C市有几种走法?(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作图3-1,然后把每一种走法一一列举出来。

第一种走法:A ① B ④ C

第二种走法:A ① B ⑤ C

第三种走法:A ② B ④ C

第四种走法:A ② B ⑤ C

第五种走法:A ③ B ④ C

第六种走法:A ③ B ⑤ C

答:从A市经过B市到C市共有6种走法。*例3 9○13○7=100

14○2○5=□

把+、-、×、÷四种运算符号分别填在适当的圆圈中(每种运算符号只能用一次),并在长方形中填上适当的整数,使上面的两个等式都成立。这时长方形中的数是几?(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把+、-、×、÷四种运算符号填在四个圆圈里,有许多不同的填法,要是逐一讨论怎样填会特别麻烦。如果用些简单的推理,排除不可能的填法,就能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答。

先看第一个式子:9○13○7=100

如果在两个圆圈内填上“÷”号,等式右端就要出现小于100的分数;如果在两个圆圈内仅填“+”、“-”号,等式右端得出的数也小于100,所以在两个圆圈内不能同时填“÷”号,也不能同时填“+”、“-”号。

要是在等式的一个圆圈中填入“×”号,另一个圆圈中填入适当的符号就容易使等式右端得出100。9×13-7=117-7=110,未凑出100。如果在两个圈中分别填入“+”和“×”号,就会凑出100了。

9+13×7=100

再看第二个式子:14○2○5=□

上面已经用过四个运算符号中的两个,只剩下“÷”号和“-”号了。如果在第一个圆圈内填上“÷”号,14÷2得到整数,所以:

14÷2-5=2

即长方形中的数是2。

*例4印刷工人在排印一本书的页码时共用1890个数码,这本书有多少页?(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1)数码一共有10个:0、1、2……8、9。0不能用于表示页码,所以页码是一位数的页有9页,用数码9个。

(2)页码是两位数的从第10页到第99页。因为99-9=90,所以,页码是两位数的页有90页,用数码:

2×90=180(个)

(3)还剩下的数码:

1890-9-180=1701(个)

(4)因为页码是三位数的页,每页用3个数码,100页到999页,999-99=900,而剩下的1701个数码除以3时,商不足600,即商小于900。所以页码最高是3位数,不必考虑是4位数了。往下要看1701个数码可以排多少页。

1701÷3=567(页)

(5)这本书的页数:

9+90+567=666(页)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及专题训练试题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及其运用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一年奧數題(林瑞源) 1.楼层小宏与爸爸一起上楼,小宏走得慢,爸爸走得快,小宏上了1层时,爸爸已上了2层,问小宏上到3楼时,爸爸上到几楼? 2.分水果一个小组有10个人,7个人爱吃香蕉,5个人爱吃苹果,问既爱吃香蕉又爱吃苹果的有几个人? 3.小鸭子说稀奇,道稀奇,鸭子队里有只鸡,正着数,它第6,倒着数,它第7,小鸭一共有几只? 4. 找规律填数: ① 5、7、9、11、13、()②0、1、1、2、3、5、8、() 5. 按要求填数: 36、12、45、7、35、23、60、55 ()>()>()>()>()>()>()>() 13、24、15、7、61、25、14、8 ()<()<()<()<()<()<()<() 6、有一个两位数,个为是9十位是4,这个两位数是() 7、有14小朋友排成一队,从左往右数红红排在第4位,从右向左数明明也是排在第4位,那么红红和明明两人之间有多少人? 8、最小三位数的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9、用5、7、4三个数可以排成()个不相同的三位数。分别写出来。 10、要把一根木棒锯成5段需要4分钟,要是想锯成7段需要多少分钟? 11、计算: 3+5+7+9+11+13+15+17+19+21= 5+10+15+20+25+30= 12、有14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有6个小朋友被捉住了,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被捉住啊? 13、、有一个个位数,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零,构成一个两位数,这个两位比原来的数要大36,则原来的各位数是()。 14、按要求填补算式完整: 9+()=21 21—()=19 21—()=18 24+()=43 15、老师让小朋友们植树,先植了10棵桃树,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在每两棵桃树间植一棵梨树,那么一共还可以植多少棵梨树?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一)

小学一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一) 导引题 1、计算(凑十法) 1+2+3+4+5+6+7+8+9+10 2、计算(凑整法) 1+3+5+7+9+11+13+15+17+19 2+4+6+8+10+12+14+16+18+20 2+13+25+44+18+37+56+75 3、计算(用已知求未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5+6+7+8+9+10 4、计算(改变运算顺序) 10-9+8-7+6-5+4-3+2-1 5、计算(带着“+”、“-”号搬家) 1-2+3-4+5-6+7-8+9-10+11 习题 1.计算:13+14+15+16+17+25 2.计算:2+3+4+5+15+16+17+18+20 3.计算:21+22+23+24+25+26+27+28+29 4.计算: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5.计算:22-20+18-16+14-12+10-8+6-4+2-0 6.计算:10-20+30-40+50-60+70-80+90

7.计算:(2+4+6+8+10)-(1+3+5+7+9) 8.计算:(2+4+6+...+20)-(1+3+5+ (19) 9.计算:(2+4+6+...+100)-(1+3+5+ (99) 导引题详解 一、凑十法: 同学们已经知道,下面的五组成对的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计算又快又准。 题1 1+2+3+4+5+6+7+8+9+10 解:对于这道题,当然可以从左往右逐步相加: 1+2=3 3+3=6 6+4=10 10+5=15 15+6=21 21+7=28 28+8=36 36+9=45 45+10=55 这种逐步相加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每一步的结果,但缺点是麻烦、容易出错;而且一步出错,以后步步都错。若是利用凑十法,就能克服这种缺点。

小学奥数训练题 凑数谜

凑数谜 1.用0~9这10个数码各一次,拼凑出5个自然数,使得第2,3,4,5个自然数分别是第1个自然数的2,3,4,5倍。 2.用1~9这9个数码各一次,拼凑出5个自然数,使第2,3,4,5个自然数分别是第1个自然数的2,3a,4,5倍。 3.用1~9九个数码各一次拼凑三个三位数,要求第二、三个数分别是第一个数的2倍和3倍。你能给出几组解? 4.用1~6六个数码各一次拼凑大、中、小三个两位数,使得这三个数构成等差数列。 5.下图有两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值恰好由4,5,6,7,8,9六个数码组成。求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6.用1~9九个数码各一次,拼凑出尽量多的平方数。 7.用0~9这10个数码各一次,拼凑出一位、两位、三位、四位的平方数各一个。共有几种拼法? 8.用0~9这10个数码各一次拼凑出2个自然数,使它们分别是同一个自然数的平方与立方。 9.求一个四位数的平方数,它的前两位数码相同,后两位数码也相同。 10.求一个三位数,它等于它的三个数码之和的三次方。 11.求一个四位数,它等于它的四个数码之和的四次方。 12.有两个数,它们各个数位上的数码从左至右越来越大,其中一个六位数是另一个数的平方,求这个六位数。 13.一个四位数,它的第一个数码恰好等于这个数中数码0的个数,第二个数码恰好等于这个数中数码1的个数,第三个数码恰好等于这个数中数码2的个数,第四个数码恰好等于这个数中数码3的个数。求这个四位数。 14.在下面表格第二行的每个空格中各填一个整数,使它恰好等于它上方的数字在第二行中出现的次数。 15.一个七位数,它的第一个数码恰好等于这个数中数码0的个数,第二个数码恰好等于这个数中数码1的个数……第七个数码恰好等于这个数中数码6的个数。求这个七位数。 16.用六个连续的一位自然数组成三个两位数,要求每个两位数都能被组成它的两个数码之积整除。求这三个两位数。 17.用六个连续的一位自然数拼凑两个三位数,要求每个三位数都能被组成它的三个数码之积整除。求这两个三位数。 18.求五个自然数,它们的和等于它们的积。 19.求六个自然数,它们的和等于它们的积。 20.求七个自然数,它们的和等于它们的积。 21.用1~9九个数码各一次,最多可以拼凑出几个质数?怎样拼凑? 22.用0~9这10个数码各一次,最多可以拼凑出几个不大于666的质数?怎样拼凑?

(完整版)小学奥数公式汇总

奥数公式 和差倍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 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植树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X总头数-总脚数)宁(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X总头数)宁(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宁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宁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宁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 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X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X短时间牛头数)+ (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二较长时间X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X生长量; 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 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 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平均数:基本公式:①平均数二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二平均数X总份数 总份数二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二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奥数100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竺嬗?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花皮球剩下5个。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个鸡蛋,吃了8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一共买回几个蛋?20.草地上有10只羊,跑走了3只白山羊,又来了7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21.冬冬有5支铅笔,南南有9支铅笔,冬冬再买几支就和南南的一样多? 22.小平家距学校2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又回家去取。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23.马戏团有1只老虎,3只猴子,黑熊和老虎一样多,问马戏团有几只动物? 24.春天来了,小明、小冬和小强到郊外捉蝴蝶,小明捉了3只,小冬捉了5只,他们一共捉了12只,小强捉25.小华和爸爸、妈妈为植树节义务植树,小华植了1棵,爸爸植了5棵,妈妈比爸爸少植2棵,妈妈植了多少26.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个27.小红有2个玩具,小英有3个玩具,小明的玩具比小红多2个,小明有几个玩具? 28.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兴趣小组共29.3个男同学借走6本书,4个女同学借走7本书,他们一共借走多少本书? 30.王老师有12元钱,正好买一支钢笔和2个笔记本,如果只买一支钢笔,还剩6元钱,你知道一个笔记本多31.日落西山晚霞红,我把小鸡赶进笼。一半小鸡进了笼,还有5只在捉虫,另外5只围着我,叽叽喳喳闹哄哄笼?

小学数学奥数练习题.doc

奥数练习题 班级( ) 姓名( ) 做对( )题 1. 100-98+96-94+92-90+……+8-6+4-2= 2. 1001×1001-1001= 3. 两个数的和是68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 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4. 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其中的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平均为78,去掉的 数是( )。 5. 2、4、6、8、10,这些数都是双数,比101小的所有的双数的和是( )。 6. 在一条长360米的公路两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头都要种,一共要种( ) 棵树。 7. 小明和小亮各拿出同样多的钱一起去买若干支同样价钱的钢笔,已知小明比小亮少 得30支钢笔,得到小亮还给小明的钱是180元。这种笔每支( )元。 8. 56个荔枝与48个杏子重量相等,每个杏子比荔枝重5克。每个杏子重( )克, 每个荔枝重( )克。 9. 两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共16元,一支钢笔和两支圆珠笔共11元。那么一支钢笔是 ( )元。 10. 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61人,甲比乙班多2人,乙班比丙班多6人,乙班有 ( )人。 11.两筐同样重的水果,第一筐卖出31千克,第二筐卖出19千克后,第二筐是第一筐 的4倍,则每筐原有水果( )千克。 12. 把99只棋子分放在大小不同的两种盒子里,每个大盒子可装12只,每个小盒子可 装5只,这样恰好装完。已知两种盒子的总数大于10,那么大盒子有( )个,小盒子有( )个。 13. 小明、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去钓鱼,数一数他们钓的鱼,发现小明钓的鱼是小红 钓的3倍,小红钓的鱼比小青少7条,小青钓的鱼比小明少9条,小明钓到( )条鱼。 14. 甲、乙、丙、丁四人加工零件。已知丁比丙加工的多,甲、乙二人加工的总数比甲、 丁二人加工的总数多,丙、丁二人加工的总数比甲、丁二人加工的总数多,则这四

(完整)小学一年级奥数100题汇集

小学一年级奥数100题汇集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竺嬗?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花皮球剩下5个。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个鸡蛋,吃了8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

最新小学一年级奥数题试题及答案

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图形的变化规律在下图的一组图形中,"?"处应填什么样的图形? 1. 2. 2.图形的等份划分在右图中画一条直线,把图形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3.找数字规律按规律填数:15、11、13、13、11、15、9、17、7、()、()、21、3 4.4.猜猜他几岁?小亮今年7岁,爸爸比他大30岁,三年前爸爸是多少岁? 5.填数字计算在下面的○中填上数字,使得每一条线上的三个○中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15 6.找规律画图试一试,把图中的形状继续画下去○△□□□○△□□□ 7.数线段 8.分组与组式如下图所示把1、2、3、4、5、6、7、8、9九个数字分成两部分,再组成两个数,填入下面的两个方框里,使两个数的和等于99999 9.奇与偶傍晚开电灯,小虎淘气,一连拉了7下开关。请你说说这时灯是亮了还是没亮?我们还不妨接着问,拉8下呢?拉9下呢?拉10下呢?甚至拉100下呢?你都能知道灯是亮还是不亮吗? 10. 11. 10.对于大的数,比如说拉100下,可知灯不亮。因为100是个偶数。判断下列说法的对与错: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3)既有一个直角,又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直角等腰三角形或叫等腰直角三角形。

11.填空格如下图所示。在正方形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一横行、竖行、斜行的四个数相加都得34。 12.速算在1、2、3、4、5、6、7之间放几个"+"号,使它们的和等于100,试试看。 1 2 3 4 5 6 7 =100 13.分组与组式某公园里有三棵树,它们的树龄分别由1、2、3、4、5、6这六个数字中的不同的两个数字组成,而且其中一棵的树龄正好是其他两棵树龄和的一半,你知道这三棵树各是多少岁吗? 14. 15.速算计算1+2+3+4+5+6+7+8+9+10 16. 17. 15.区分图形下图中的两个图形,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请你仔细观察、分析。 16.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正方形、几个等边三角形、几个圆? 17.时间问题汽车每隔15分钟开出一班,哥哥想乘9时10分的一班车,但到站时,已是9时20分,那么他要等()分钟才能乘上下一班车。 18.抽屉问题把16只鸡分别装进5个笼子里,要使每个笼子里鸡的只数都不相同,应怎样装?请把每只笼子里的鸡的只数分别填入下面五个方框中。 19.数一数环形跑道上正在进行长跑比赛。每位运动员前面有7个人在跑,每位运动员后面也有7个人在跑。跑道上一共有()个运动员?

(完整版)小学奥数练习题汇总1-18

小学奥数练习题,工程问题(一) 1、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12天,乙单独完成需要9天,若甲先做若干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 2、一件工作,甲5小时完成了全部工作的1/4,乙6小时又完成剩下任务的一半,最后余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还需几小时? 3、一项工程,甲独做需12小时,乙独做需18小时,若甲先做1小时,然后乙接替甲做1小时,再由甲接乙做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问完成任务时共用多少小时? 4、一项工程甲队独做24天完成,乙队独做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作8天后,余下的由丙队做,又做了6天才完成。这个工程由丙队单独作需几天完成? 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20天完成,乙队独做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两队一起做,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若干天,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6天,问乙队休息了多少天? 6、修一段公路,甲队独做要用40天,乙队独做要用24天,现在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结果在距中点750米处相遇。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7、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12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15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问由甲乙丙三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8、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作24天可以完成,现在由甲先做16天,然后乙再做12天,还剩这批零件的2/5没有完成,已知甲每天比乙多加工3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9、一件工作甲先做6小时,乙接着做12小时可以完成;甲先做8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先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10、甲乙丙三人合作完成一件工程,共得报酬1800元。三人完成这项工作的情况是:甲乙合作8天完成工程的1/3;接着乙丙又合作2天,完成余下的1/4;以后三人合作5天完成了这项工程。按劳付酬,各人应得报酬多少元? 11、制造一批零件,甲车间独做要10天完成,若甲车间与乙车间一起做则要6天完成,而乙车间与丙车间一起做需8天才能完成,现在三个车间一起做,完工时发现甲车间比乙车间多做2400个,问丙车间做了多少零件? 12、一件工作,一个技工与3个学徒工完成需要4天,2个技工与1个学徒工完成需要3天,那么1个学徒工完成这件工作需要多少天? 13、甲、乙两项工程分别由一、二队来完成。在晴天,一队完成甲工程需要12天,二队完成乙工程需要15天;在雨天,一队的工作效率要下降40%,二队的工作效率要下降10%。结果两队同时完成这两项工程,那么,在施工的日子里,雨天有多少天?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 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题目一般用“照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 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一年奧數題(最新编辑教材) 1.楼层小宏与爸爸一起上楼,小宏走得慢,爸爸走得快,小宏上了1层时,爸爸已上了2层,问小宏上到3楼时,爸爸上到几楼? 2.分水果一个小组有10个人,7个人爱吃香蕉,5个人爱吃苹果,问既爱吃香蕉又爱吃苹果的有几个人? 3.小鸭子说稀奇,道稀奇,鸭子队里有只鸡,正着数,它第6,倒着数,它第7,小鸭一共有几只? 4. 找规律填数: ① 5、7、9、11、13、()②0、1、1、2、3、5、 8、() 5. 按要求填数: 36、12、45、7、35、23、60、55 ()>()>()>()>()>()>()>() 13、24、15、7、61、25、14、8 ()<()<()<()<()<()<()<() 6、有一个两位数,个为是9十位是4,这个两位数是() 7、有14小朋友排成一队,从左往右数红红排在第4位,从右向左数明明也是排在第4位,那么红红和明明两人之间有多少人? 8、最小三位数的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9、用5、7、4三个数可以排成()个不相同的三位数.分别写出来. 10、要把一根木棒锯成5段需要4分钟,要是想锯成7段需要多少分钟? 11、计算: 3+5+7+9+11+13+15+17+19+21= 5+10+15+20+25+30= 12、有14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有6个小朋友被捉住了,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被捉住啊? 13、、有一个个位数,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零,构成一个两位数,这个两位比原来的

数要大36,则原来的各位数是(). 14、按要求填补算式完整: 9+()=21 21—()=19 21—()=18 24+()=43 15、老师让小朋友们植树,先植了10棵桃树,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在每两棵桃树间植一棵梨树,那么一共还可以植多少棵梨树? 16.分糖块三个小朋友分5块糖.要求每人都分到糖,但每人分到的糖块数不能一样多,你能分吗? 17.树的年龄公园里有三棵树,它们的树龄分别由1、2、3、4、5、6这六个数字中的不同的两个数字组成,而其中一棵的树龄正好是其他两棵树龄和的一半,你知道这三棵树各是多少岁吗? 18.奇偶问题;; ①把10个球分成三组,要求每组球的个数都是奇数,怎样分? ②②把11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得偶数个苹果,怎样分? 19:春游;,小莉是第12个,问小刚和小莉中间有几个人? 20:报数; 排好队,来报数, 正着报数我报七,倒着报数我报九,一共多少小朋友? 21:排队; 小朋友排队,小红前面4个人,后面3个人,问这队共有几个人?. 22:人数问题; 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张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的有多少个小朋友? 23:等式 把2、3、4、5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24:排队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多少个人?

小学一年级奥数练习题100题及答案

1.哥哥4 个苹果,姐姐有3 个苹果,弟弟有8 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 个后,弟弟吃了 3 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 岁,小强今年4 岁,2 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 个人,后面有4 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 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 页,第 4 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 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 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 2 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 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 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 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 个沙包就差1 个,老师

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 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 本,小明借去2 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按照身高的高低排队,李平前面有8 个学生比他高,后边 5 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11.小林吃了8 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 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12.哥哥送给弟弟5 支铅笔后,还剩6 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13.第二中队有8 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 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 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 条鱼,给小花4 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 条,它们还有几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 只,二班借了6 只。体育馆

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 个白皮球和5 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 个,花皮球剩下 5 个。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 朵花,晶晶做了8 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 个鸡蛋,吃了8 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一共买回几个蛋? 20.草地上有10 只羊,跑走了3 只白山羊,又来了7 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21.冬冬有5 支铅笔,南南有9 支铅笔,冬冬再买几支就和南南的一样多? 22.小平家距学校2 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 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又回家去取。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 23.马戏团有1 只老虎,3 只猴子,黑熊和老虎一样多,问马戏团有几只动物?

小学一年级奥数100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9题) 1+3+5+2+4+6+3+5+7=( ) 1+10-9+8-7+3-4+5=( ) 答案:36 7 3. 1,1,2,3,5 ,( ),13,21,34 答案:&后一项为前两项之和 4. 2只小鸭=4只小鸡3只小鸭=6只小鹅1只小鹅=( )只小鸡 答案:1 5. 方框中应该填什么数呢? 3+( )+4-5+10=15 答案:3 6. 找出下面的数列的规律并填空 . 1,1,2,3,5, 8,13, ( ),( ),55, 89 答案:21 34 7. 黑兔、灰兔和白兔二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 "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 说说,(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答案:灰兔白兔 2( 答案:0 2 4 6 8 9. 10、20、11、19、12、18、( )、( )、(——- "请你 8.在( )里填数字,使下面的两位数都是双数 3( )8( ) 6( )1( ) 个? )

答案:13 17 14 16 二、计算题。(共29题) 1. 汽车总站有13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答案:13-3=10(辆),所以还有10辆 2. 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 答案:5+4=9(个),所以一共有9个梨 3. 小明和小亮想买同一本书,小明缺1元7角,小亮缺1元3角。若用他们的钱合买这本书,钱正好。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他们各带了多少钱?小明带了3元-1元7角=1元3角小亮带了3元-1元3角=1元7角 答案:1元7角+1元3角=3元 4. 小明出去玩的时候,看了一下钟,时针在2和3之间,分针指向6,他回来的时候时针 在6和7之间,分针指向6,小明一共外出了几小时? 答案:出去的时候:2:30,回来的时候6:30, —共出去4个小时。 5. 学校要把12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7箱,还要送几箱? 答案:12-7=5(箱),所以还要送去5箱 6. 学校开运动会,一年级同学站成一排,昊昊往左数了数,自己左面有10个人;往右数了数,自己右面有8个人。老师问昊昊这排有多少人?聪明的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答案:根据题意,这排不含昊昊有10+8=18人,所以一共有18+1=19人。 7. 在一个箱子里面,乱七八糟的放着4只红色袜子和4只白色袜子。现在小红把手伸进去 摸,请问至少摸几只就能保证拿到相同颜色的袜子? 答案:2+仁3(只),至少摸3只就能保证拿到相同颜色的袜子 8. 数一数共有多少个角? A B C D E F G 答案:共有3个角 9. 小青两次画了17个,第一次画了9个,第二次画了多少个? 答案:17-9=8(个),所以第二次画了8个 10. 0、3、6、9、12、()、() 答案: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3,所以0、3、6、9、12、(15 )、( 18 ) 11. 花园里有兰花40盆,菊花60盆,兰花再种多少盆就和菊花同样多? 答案:20 12. 天色已晚,妈妈叫小明打开房间电灯,可淘气的小明一连拉了9下开关。请你说说这 时灯是亮还是不亮?拉20下呢?拉100下呢?【小结】初步认识奇偶数的概念。

小学奥数公式汇总汇总

奥数公式 和差倍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植树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小学奥数数学课本一年级打印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上册下册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 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第三讲认识图形(三)第三讲数数与计数(一)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 第四讲数一数(一)第四讲数数与计数(二)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第五讲数一数(二)第五讲数数与计数(三) 第六讲动手画画第六讲数数与计数(四)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 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第七讲摆摆看看第七讲填图与拆数(一)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 以一横一竖摆。 第八讲做做想想第八讲填图与拆数(二)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 第九讲区分图形第九讲分组与组式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第十讲自然数串趣题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第十一讲不等与排序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第十二讲奇与偶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第十三讲是与非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一)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第十五讲火柴棍游戏(二)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第十六讲火柴棍游戏(三)哪两条直线相交 哪两条直线垂直 哪两条直线平行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附:第一讲点、线、角 附:第二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 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附:第三讲多边形和扇形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 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附:第四讲立体图形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题汇总

奥数题1 光明小学举办数学知识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不答得0分。小丽得了79分,她答对几道,答错几道,有几题没答? 分析:根据题意,20题全部答对得100分,答错一题将失去(5+3)分,而不答仅失去5分。小丽共失去(100-79)分。再根据(100-79)÷8=2(题)……5(分),分析答对、答错和没答的题数。 解:(5×20-79)÷8=2(题)……5(分) 20-2-1=17(题) 答:答对17题,答错2题,有1题没答。 奥数题2 水泥厂原计划12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水泥4.8吨,结果10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 分析:由题意知,实际10天比原计划10天多生产水泥(4.8×10)吨,而多生产的这些水泥按原计划还需用(12-10)天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原计划(12-10)天能生产水泥(4.8×10)吨。 解:4.8×10÷(12-10)=24(吨) 答: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24吨。 奥数题3 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分析: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解:15×5÷(5-2)=25(千克) 答:原来每桶油重25千克。

奥数题4 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析】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奥数题5 小象问大象妈妈:“妈妈,我长到您现在这么大时,你有多少岁了?”妈妈回答说:“我有28岁了”。小象又问:“您像我这么大时,我有几岁呢?”妈妈回答:“你才1岁。”问大象妈妈有多少岁了? 小象10岁,妈妈19岁。 (28-1)÷3+1=10(岁)。 奥数题6 早晨,小张骑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下午1点,小王开车也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下午2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是15千米,下午3点时,两人之间的距离还是15千米,下午4点时小王到达乙地,晚上7点小张到达乙地.小张是早晨()出发。 【答案】10 【解析】 由题意容易推断出,14点时小王落后小张15千米,15点时小王领先小张15千米,1小时内小王比小张多行了30千米,即两人的速度差为30千米/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