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奥数全集

小学奥数全集

小学奥数全集
小学奥数全集

第二讲 分数的大小比较

思路分析: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数学课本中介绍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第二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较大。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那么或者统一分母,或者统一分子,再进行比较,有时就需要另辟径,例如相减比较,如果差大于零,减数就小;相除比较,若商是真分数,则被除数小于除数,若商是假分数,则被除数大于除数;交叉牙相乘比较,分数a b 和d c

,如果,ad cb >那么;a d b c

>倒数比较,倒数大的分数小于倒数小的分数;化为小数或循环小数比较等等。

典型例题精选:

1、 将

98765987698798,,,98766987798899

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 比较下面四个算式的大小:

11111111,,,1133122913251421

++++

3、 】

4、 用“>”或“<”填空;

2222242144444844 22222341,44444684 2222242122222341 4444484444444684

5、 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问有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

第三讲分数应用题(一)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指用分数表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分析解答时需要弄清量率

对应的关系,尤其当单位“1”确定之后,如何建立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量率对应的关系,对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在分析解答分数问题时,为了清晰地体现对应思想,常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使量率间的对应关系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在解答逆向运用量率对应关系的分数问题时,常常将表示单位“1”的量设为“x”,列方程解答,以使化逆为顺。

典型例题精选:

1、,

2、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一张门票降价

是多少元

3、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3

5

,王用了自己钱数的

3

4

,李用了自己

钱数的$\frac{2}{3}$,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4、甲有若干本书,乙借走了一半加3本,剩下的书,丙借走了1

3

加2本,再剩下的书,丁

借走了1

4

加1本,最后甲还有2本书,问甲原来有多少本书

4、一条绳子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1

2

,第三次剪掉1米,第四次剪掉剩

余部分的2

3

,第五次剪掉1米,第六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3

4

,这条绳子还剩下1米,这条绳

子原长多少米

第四讲分数应用题(二)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参加数学竞赛必备的知识,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了出“量”与“率”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分数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路宽,它既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学好分数应用题对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典型例题精选:

1、甲、乙两人在相距200米有的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

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3

5

,那么两人在第10次相遇(包括迎面与追及两种情况)的地点距A

地多少米

2、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一样长的路,一条是平路,另一条的一半是上坡路,一半是下坡

路,小明上学两条路所用时间一样,已知下坡的速度是平路的3

2

倍,那么上坡的速度是平

路速度的多少倍

3、同学们乘汽车外出春游,开始时上第一辆汽车的同学比上第二辆汽车的多8人,后来调

走13个同学上第二辆汽车,这时第一辆汽车上的同学的人数是第二辆汽车上同学人数

7

10

,参加这次春游活动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

4、甲、乙、丙、丁合做一批零件,甲做的个数是其他三个人工作总量的一半,乙做的个数是其他三个人工作总量的

13,丙做的个数是其他三人工作总量的14

,丁做了390个,求四个人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小升初分班考试分类试题

一、分数的大小比较

$

思路分析: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数学课本中介绍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第二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较大。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那么或者统一分母,或者统一分子,再进行比较,有时就需要另辟径,例如相减比较,如果差大于零,减数就小;相除比较,若商是真分数,则被除数小于除数,若商是假分数,则被除数大于除数;交叉牙相乘比较,分数a b 和d c

,如果,ad cb >那么;a d b c

>倒数比较,倒数大的分数小于倒数小的分数;化为小数或循环小数比较等等。

典型例题精选:

6、 将

98765987698798,,,98766987798899

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

7、 比较下面四个算式的大小:

11111111,,,1133122913251421

++++

8、 用“>”或“<”填空;

%

22222421 4444484422222341

,

44444684

22222421

22222341

44444844

44444684

9、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问有几个大和尚,

几个小和尚

二、分数应用题(一)

.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指用分数表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分析解答时需要弄清量率

对应的关系,尤其当单位“1”确定之后,如何建立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量率对应的关系,对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在分析解答分数问题时,为了清晰地体现对应思想,常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使量率间的对应关系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在解答逆向运用量率对应关系的分数问题时,常常将表示单位“1”的量设为“x”,列方程解答,以使化逆为顺。

1、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一张门票降价

是多少元

2、…

3、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3

5

,王用了自己钱数的

3

4

,李用了自己

钱数的2

3

,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4、甲有若干本书,乙借走了一半加3本,剩下的书,丙借走了1

3

加2本,再剩下的书,丁

借走了1

4

加1本,最后甲还有2本书,问甲原来有多少本书

'

4、一条绳子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1

2

,第三次剪掉1米,第四次剪掉剩

余部分的2

3

,第五次剪掉1米,第六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3

4

,这条绳子还剩下1米,这条绳

子原长多少米

三、分数应用题(二)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参加数学竞赛必备的知识,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了出“量”与“率”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分数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路宽,它既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学好分数应用题对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典型例题精选:

1、甲、乙两人在相距200米有的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

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3

5

,那么两人在第10次相遇(包括迎面与追及两种情况)的地点距A

地多少米

2、等候公共汽车的人整齐地排成一排,小明也在其中,他数了数人数,排在他前面的人数

是总人数的2

3

,排在他后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

1

.

4

小明排在第几个

小学经典奥数题目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5、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6、一件工作,若由甲单独做72天完成,现在甲做1天后,乙加入一起工作,合作2天后,丙也一起工作,三人再一起工作4天,完成全部工作的1/3,又过了8天,完成了全部工作的5/6,若余下的工作由丙单独完成,还需要几天? 7、股票交易中,每买进或卖出一种股票都必须按成交易额的1%和2%分别交纳印花税和佣金(通常所说的手续费)。老王10月8日以股票10.65元的价格买进一种科技股票3000股,6月26日以每月13.86元的价格将这些股票全部卖出,老王卖出这种股票一共赚了多少钱?

8、某书店老板去图书批发市场购买某种图书,第一次购书用100元,按该书定价2.8元出售,很快售完。第二次购书时,每本的批发价比第一次增多了0.5元,用去150元,所购数量比第一次多10本,当这批书售出4/5时出现滞销,便以定价的5折售完剩余图书。试问该老板第二次售书是赔钱还是赚钱,若赔,赔多少,若赚,赚多少 9、一件工程原计划40人做,15天完成.如果要提前3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10、育才小学原来体育达标人数与未达标人数比是3:5,后来又有60名同学达标,这时达标人数是未达标人数的9/11,育才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小学四年级奥数应用题讲解

小学四年级奥数应用题讲解 应用题(一) 专题简析: 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较复杂的典型问题,如平均数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往往需要通过适当的转化,使数量关系明朗化,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例1:甲、乙、丙三个公司到汽车制造厂订购了18辆汽车,按合同三个公司平均分配,付款时丙没有带钱,甲公司付出10的钱,乙公司付出8辆的钱,丙公司应付款90万元。甲、乙两公司应收回多少万元?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把18辆汽车平均分给三个公司,每个公司应得18÷3=6辆。丙公司6辆汽车付款90万元,每辆汽车应是90÷6=15万元。因为甲公司多付出10-6=4辆的钱,所以,甲公司应收回15×4=60万元;乙公司多付8-6=2辆的钱,应收回15×2=30万元。 练习一 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12个面包平分着吃,甲拿出7个面包的钱,乙付了5个面包的钱,丙没有带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4元钱。甲应收回多少钱? 2,王叔叔和李叔叔去江边钓钱,王叔叔钓了7条鱼,李叔叔钓了11条鱼。中午来了位游客,王叔叔和李叔叔把钓得的鱼烧熟后平均分成3份。餐后,游客付了6元钱给王叔叔和李叔叔两人。问:王叔叔和

李叔叔各应得多少元? 3,小华、小明和小强三人合用一些练习本,小华带来8本,小明带来7本,小强没有练习本,他付出了10元。小华应得几元钱? 例2:两个数的和是94,有人计算时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0漏掉了,结果算出的和是31。求这两个数。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正确算式中的一个加数是错误算式中的一个加数的10倍,即比它多9倍。而两个结果相差94-31=63,因此,误加上的数是63÷9=7,应该加的数是7×10=70,另一个加数为94-70=24,所以,这两个数分别是24和70。 练习二 1,楠楠和锋锋同算两数之和,楠楠得982,计算正确;锋锋得577,计算错误。锋锋算错的原因是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的0漏掉了。两个加数各是多少? 2,小龙和小虎同算两数之和。小龙得2467,计算正确;小虎得388,计算错误。小虎算错的原因是将其中一个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两个0漏掉了。两个加数各是多少? 3,小梅把6×(□+8)错看成6×□+8,她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的答案相差多少? 例3:学校三个兴趣小组共有学生180人,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比科技兴趣小组和美术兴趣小组人数的总和还多12人,科技兴趣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兴趣小组多4人。三个兴趣小组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答: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可求数学兴趣小组有(180+12)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 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 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 5.师徒俩人加工同样多的零件。当师傅完成了1/2时,徒弟完成了120个。当师傅完成了任务时,徒弟完成了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答案为300个 120÷(4/5÷2)=300个可以这样想:师傅第一次完成了1/2,第二次也是1/2,两次一共全部完工,那么徒弟第二次后共完成了4/5,可以推算出第一次完成了4/5的一半是2/5,刚好是120个。 6.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答案是15棵算式:1÷(1/6-1/10)=15棵 7.一个池上装有3根水管。甲管为进水管,乙管为出水管,2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丙管也是出水管,30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先打开甲管,当水池水刚溢出时,打开乙,丙两管用了18分钟放完,当打开甲管注满水是,再打开乙管,而不开丙管,多少分钟将水放完?答案45分钟。 1

六奥数经典题难题集粹华杯赛难度—附详细解答

六年级奥数经典题、难题集粹(华杯赛难度)—附详细解答 一、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归纳 同学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完整版)小学奥数全集

第二讲 分数的大小比较 思路分析: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数学课本中介绍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第二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较大。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那么或者统一分母,或者统一分子,再进行比较,有时就需要另辟径,例如相减比较,如果差大于零,减数就小;相除比较,若商是真分数,则被除数小于除数,若商是假分数,则被除数大于除数;交叉牙相乘比较,分数 a b 和d c ,如果,ad cb >那么;a d b c >倒数比较,倒数大的分数小于倒数小的分数;化为小数或循环小数比较等等。 典型例题精选: 1、 将 98765987698798 ,,,98766987798899 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 比较下面四个算式的大小: 11111111,,,1133122913251421 ++++ 3、 用“>”或“<”填空; 2222242144444844 22222341,44444684 2222242122222341 44444844 44444684 ; 4、 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问有几个大和尚, 几个小和尚?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指用分数表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分析解答时需要弄清量率 对应的关系,尤其当单位“1”确定之后,如何建立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量率对应的关系,对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在分析解答分数问题时,为了清晰地体现对应思想,常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使量率间的对应关系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在解答逆向运用量率对应关系的分数问题时,常常将表示单位“1”的量设为“x”,列方程解答,以使化逆为顺。 典型例题精选: 1、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一张门票降价 是多少元? 2、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3 5 ,王用了自己钱数的 3 4 ,李用了自己 钱数的$\frac{2}{3}$,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3、甲有若干本书,乙借走了一半加3本,剩下的书,丙借走了1 3 加2本,再剩下的书,丁 借走了1 4 加1本,最后甲还有2本书,问甲原来有多少本书? 4、一条绳子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1 2 ,第三次剪掉1米,第四次剪掉剩 余部分的2 3 ,第五次剪掉1米,第六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3 4 ,这条绳子还剩下1米,这条绳 子原长多少米?

小学奥数火车过桥问题典型例题教程文件

火车过桥问题 1.某列火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 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 2.一条隧道长360米,某列火车从车头入洞到全车进洞用了8秒钟,从车头入洞到全车出洞用了20秒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3.一人以每分钟120米的速度读沿铁路边跑步,一列长288米的火车从对面开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 秒钟,求列车的速度 4.铁路旁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汽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时,汽车 人速度为10.8千米/时,这是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汽车人用26秒钟。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 5.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02米,每秒行20米,一列长120米,每秒行17米,两车同向而行,从第一列 车追击第二列车到两车离开需要多少秒? 6.某人步行的速度为每秒2米,一列火车从后面在开来,超过他用了10秒,已知火车长90米,求火车 的速度。 7.现有两列火车同时同方向齐头并进,行12秒后快车超过慢车,快车每秒行18米,慢车每秒行10米, 如果这两列火车车尾相齐同时同方向行进,则9秒后快车超过慢车,求两列火车的车身长。

8.一列火车通过530米的桥需要40秒,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米的山洞需要30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与车身长各是多少米 9.两人沿着铁路线边的小道,从两地出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而行,一列火车开来,全列车从甲身边开 过用了10秒,3分后,乙遇到火车,全列火车从乙身边开过只用了9秒,火车离开乙多少时间后两人相遇? 10.两列火车,一列长120米,每秒行20米,另一列长160米,每秒行15米,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 遇到车尾离开需要几秒钟? 11.甲乙二人沿铁路相向而行,速度相同,一列火车从甲身边开过用了8秒钟,离开甲后5分钟又遇见乙, 从乙身边开过,只用了7秒钟,问从乙与火车相遇开始再过几分钟甲乙二人相遇? 12.快车长182米,每秒行20秒,慢车长1034米,每秒行18米,两车同向并行,当快车车尾接慢车车 尾时,求快车穿过慢车的时间? 13.一列火车长600米,它以每秒10米的速度穿过长200米的隧道,从车头浸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 要多少时间?

小学奥数常见问题总结

行程问题 一【知识点导航】 行程问题从运动形式上分可以分为五大类: 二【典例解析】 1. 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 只要涉及到速度和、路程和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一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追及; 而只要涉及到速度差、路程差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二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相遇。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某重点中学2007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其实里面暗藏了路程差的关系,就在条件"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这句话中。 【变式】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例2】两名游泳运动员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某重点中学2006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相遇次数与两人的路程和有关.如下图所示 【变式】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离A站有90千米,然后各自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出发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A站的距离占AB两站全长的65%。求AB两站的距离。 2.火车过人、过桥与错车问题 在火车问题中,速度和时间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特殊的地方是路程。因为此时的路程不仅与火车前进的距离有关,还与火车长、隧道长、桥长这些物体长度相关。就拿火车过桥来说,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过桥的整个过程,那么就应该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等于"车长桥长";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停留在桥上的过程,那就应该从"车尾上桥"到"车头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应该是"火车车长桥长".具体如下所示: 【例3】一列客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已知在客车的前方有一列行驶方向与它相同的货车,车身长为320米,速度每秒17米。求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所用的时间。(仁华学校2005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本题包含了两个基本类型的火车问题,一是火车过隧道问题,二是火车错车问题。而这两者之间最关键的是第一个过程的分析,分析方法就是前面所说的四大方法中的第三点——"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进行对比分析":250米的隧道比210米的隧道多40米,从而使得客车通过前者的时间比后者多了秒,由此即可得出客车的速度。有了客车速度,再求客车长度以及错车时间就非常容易了。 【变式】列车通过一座长27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3分钟。已知列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000米,列车车身长多少米? 3.多个对象间的行程问题 虽然这类问题涉及的对象至少有三个,但在实际分析时不会同时分析三、四个对象,而是把这些对象两两进行对比。因此,求解这类行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与其它对象有关的结论。 【例4】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008"港澳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试题) 【解析】本题最关键的一段路程,就是甲、乙相遇之后6分钟内,甲、乙两人的路程和。这

(完整版)小学奥数排列

排列 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要把一些事物排在一起,构成一列,计算有多少种排法.就是排列问题.在排的过程中,不仅与参加排列的事物有关,而且与各事物所在的先后顺序有关. 前提测评 1、在1~500的自然数中,不含数字0和1的数有多少个? 2、十把钥匙开十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问:最多试开多少次,就能把锁和钥匙配起来? 例如某客轮航行于天津、青岛、大连三个城市之间.问:应准备有多少种不同船票? 为叙述方便,我们把研究对象(如天津、青岛、大连)看作元素,那么上面的问题就是在三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两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的问题.我们把每一种排法叫做一个排列(如天津——青岛就是一个排列),把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排列数.那么上面的问题就是求排列数的问题. 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出m个(m≤n)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由排列的定义可以看出,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要求这两个排列中的元素完全相同,而且各元素的先后顺序也一样.如果两个排列的元素不完全相同.或者各元素的排列顺序不完全一样,则这就是两个不同的排列.

例2有五面颜色不同的小旗,任意取出三面排成一行表示一种信号,问:共可以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例3用1、2、3、4、5、6、7、8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例4幼儿园里的6名小朋友去坐3把不同的椅子,有多少种坐法? 例5幼儿园里3名小朋友去坐6把不同的椅子(每人只能坐一把),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例6有4个同学一起去郊游,照相时,必须有一名同学给其他3人拍照,共可能有多少种拍照情况?(照相时3人站成一排)

小学奥数30个经典知识点汇编大全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编大全(含30个经典知识模块)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

小学奥数九大经典题型精讲

(一)行程问题三大类 1、倍数类(以“行”定比) 例: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去B 地。甲行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 地还有54km 。当甲到达B 地时,乙已经行了全程的80%。求A 、B 两地的路程是( )km 。 解析:首先可以列出一个关系: 甲行一半( 2 1 ), 乙行 ? 甲行全程(1 ), 乙行 80% 由上、下来看,甲行全程是行一半的2倍,同理在相同时间内,乙行的路程也应该是2倍关系,可得?=80%÷2=40%,则剩1-40%=60%,全程为54÷60%=90km 。 2、行程问题正反比类(往返、相遇、追及) 例:王师傅用3.2 小时在家和工厂之间往返了一次,去时每小时25 千米,返回时减速5 2 ,求他家到工厂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往返类问题属于路程不变,首先能确定时间与速度的反比关系,并且依据题目能得出:去和回的速度比为5:(5-2)=5:3,依据反比得出去和回的时间比为3份:5份。 路程 =速度×时间 去: 不变 5 3份 回: 不变 3 5份 1份=3.2÷(3+5)=0.4(时) 去的时间为:3×0.4=1.2(时) 路程:25×1.2=30(千米) 3、行程问题份数类(一个到,一个未到) 例:甲、乙两人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行,甲又用了3小时到达B 地,此时乙离A 地还有18千米。问: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甲5时乙5时 A B 乙3时甲3时 ①从后段路程来看,甲3时走的路程与乙5时走的路程一样,依据反比关系得甲速与乙速之比为5:3, ②再从整体考虑,当甲走完全程5份的路程时,乙走完3份的路程。则B离A地距离为5-3=2份,1份=18÷2=9km,全程为5×9=45km。 注:此类未变速问题可用一个小公式解决问题→路程=剩余路÷(大数-小数)×大数,如上题可直接列式为18÷(5-3)×5=45km,特别提醒,这种解法只限于未变速情况。 (二)盈亏问题三大类 盈亏问题有三类,分别是盈亏问题,假设法问题,牛吃草问题。三类问题本属独立问题,但解法大同小异,下面就三类问题的解题方式来区分异同,方便大家更好掌握三类问题。 首先确定一个关系→找差量:说法相同用“-”,说法不同用“+” 1、盈亏问题 例:四年级二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①找2个差量:盈亏差=7+2=9块,分配差=5-4=1块 ②盈亏差÷分配差=每后面的字 9 ÷ 1 =9(人) ③以两句话算总量:一句:4×9+7=43块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完整版

幻灯片1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 完整版 幻灯片2 解题方法1--分类 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特别是在计数、数个数的问题中,分类的方法是很常用的。 幻灯片3 可分为这样几类: (1)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共4条,分别是: AB,AC,AD,AE; (2)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共3条,分别是: BC,BD,BE; (3)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共2条,分别是:

CD,CE; (4)以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1条,即DE。 一共有线段4+3+2+1=10(条)。 幻灯片4 还可以把图中的线段按它们所包含基本线段的 条数来分类。 (1)只含1条基本线段的,共4条: AB,BC,CD,DE; (2)含有2条基本线段的,共3条: AC,BD,CE; (3)含有3条基本线段的,共2条:AD,BE; (4)含有4条基本线段的,有1条,即AE。 幻灯片5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 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 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 角形。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 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 的三角形? 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 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 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 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 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幻灯片6 1、11 一种 2、11 2、10 二种 3、11 3、10 3、9 三种 4、11 4、10 4、9 4、8 四种 5、11 5、10 5、9 5、8 5、7 五种 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 7、11 7、10 7、9 7、8 7、7 五种 8、11 8、10 8、9 8、8 四种 9、11 9、10 9、9 三种 10、11 10、10 二种 11、11 一种

小学奥数全集.doc

第二讲 分数的大小比较 思路分析: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数学课本中介绍了两种基本方法, 第一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第二种是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较大。如果分 子、分母都不相同,那么或者统一分母,或者统一分子,再进行比较,有时就需要另辟径,例如相减比较,如果差大于零,减数就小;相除比较,若商是真分数,则被除数小于除数, 若商是假分数,则被除数大于除数;交叉牙相乘比较,分数 a 和 d ,如果 ad cb, 那么 b c a d ; 倒数比较,倒数大的分数小于倒数小的分数;化为小数或循环小数比较等等。 b c 典型例题精选: 98765 9876 987 98 1、 将 , , , 这四个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 比较下面四个算式的大小: 1 1 1 1 1 1 1 1 11 , , , 21 33 12 29 13 25 14 3、 用“ ”或“ ”填空; 22222421 22222341, 22222421 44444844 ; 44444844 44444684 22222341 44444684 4、 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馒头, 大和尚一个人吃三个, 小和尚三个人吃一个, 问有几个大和尚,几 个小和尚

思路分析: 分数应用题是指用分数表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分析解答时需要弄清量率 对应的关系,尤其当单位“ 1”确定之后,如何建立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量率对应的关系,对 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在分析解答分数问题时,为了清晰地体现对应思想,常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使量率间的对应关系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在解答逆向运用量率对应关系的分数问题时,常常将表示单位“ 1”的量设为“x ”,列方程解答,以使化逆为顺。 典型例题精选: 1、足球赛门票15 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一张门票降价是 多少元 2、张、王、李三人共有54 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3 ,王用了自己钱数的 3 ,李用了自己5 4 钱数的 $\frac{2}{3}$,各买了一支相同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剩下的钱共有多少元 3、甲有若干本书,乙借走了一半加 3 本,剩下的书,丙借走了1 加2本,再剩下的书,丁3 借走了1 加 1 本,最后甲还有 2 本书,问甲原来有多少本书4 4、一条绳子第一次剪掉 1 米,第二次剪掉剩余部分的1 ,第三次剪掉1米,第四次剪掉剩2 余部分的2 ,第五次剪掉1米,第六次剪掉剩余部分的 3 ,这条绳子还剩下1米,这条绳3 4 子原长多少米

小学奥数经典教材

小学奥数经典教材 来源:鼎杰教育 1.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俗称“课本”,一共六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这套书写的非常详细,把小学奥数基本内容都涵盖了,而且内容不太复杂,非常适合让孩子自学!。如果孩子不太自觉,那可以报一个班儿,让老师来教,监督孩子扎实地掌握里面的内容。里头每一讲都既有例题又有练习,而且练习不光有答案,还有解答。大家可以学完例题,然后做练习。注意,练习一定要做,而且要一道不落!因为光看是绝对学不会数学的!三年级孩子比较适合从这套书入手开始奥数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这套书一二年级两本书编排的相对差一些,比如二年级很多计算学校课堂还没有学,但是题目中却经常出现(这对孩子理解会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二年级仁华课本中经常有枚举类问题(比如整数拆分问题等等),这类问题逻辑严谨性很高,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难,但是课本中很前面就出现了。所以我们建议如果低年级学生学习该课本时,应该在相应章节讲之前补充适当的基础知识,一些较难的章节应适当放在后面学习。 另外,这套书成书较早,很多内容相对简单。作为基础教材,必须有一个超前使用的意识。比如三年级的孩子,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习三年级的课本,很多四年级课本的知识也可以给孩子学,比如整数的简便运算,四年级课本里就有,但三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一般到了五年级,在接触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学习六年级课本里的绝大多数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了,所以五年级的孩子就应该当六年级的孩子来看待了。不过话说回来,超前学是一方面,无论如何学踏实是一定要有的,绝对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学得囫囵吞枣。 2. 《仁华学校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俗称“导引”,一共两册,三、四年级一册,五、六年级一册) 这套书是其实就是习题集,而且是难题集。里面的大多数题目都有一定难度,有的甚至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而且,里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按题目难度来编排的,而是根据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这会导致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那就是:一道题目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可能很简单,也许只需要三年级孩子都会的整数四则运算,但题目的思考难度却远远不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所能承受的。所以,这套丛书的三、四年级分册一定要慎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比如三年级,如果一上来就学思维导引,大多数孩子都会感到“很”吃力,而且由于题目难度太大,学得半懂不懂,往往收效甚微。有些思维导引里三年级的题目,到了五年级之后才能给孩子们讲懂,甚至不少孩子到了六年级了还未必完全搞懂。 另外,这本书是习题集,没有例题,可以拿来当课下练习使用。但这是一本难题集,里面的大多数题目都是难题,所以拿它来作为课下训练,孩子本身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光啃难题,学习效率太低,往往效果不大。 这本书中对每道题目都作了难度分级,凡是三星或三星以上的题目都属于较为难的题目。都需要动动脑子才能想出来。至于五星难度的题目,基本上没几个孩子能真正做出来,至于能搞懂的也没几个,所以不必盲目追求做出五星题来。把四星或四星以下的题目完全搞懂就不错了。 3.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俗称题库作者:刘京友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京友题库》因其作者为刘京友而得名,其实,书的正名应该为《奥林匹克训练题库》。这是一本融合了许多竞赛试题的习题集。 适用对象:有一定奥数基础的孩子。 本书优势:《刘京友题库》中的题目被许多重点中学考试选拔中选用,使用过本书的孩子在重点中学的考试中都感到比较轻松,占了很大优势。 本书特点:题型比较好,融会了大量杯赛真题;题量大,统计共有二千多道题目;本书中的习 1 / 2

小学奥数 归一问题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本讲主要学习归一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归一问题的类型,以及解决归一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并会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一些实际问题中. 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是一类典型应用题,这类问题是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个单位的数值(单一量)之后,再求出题目所要求解的问题,解答归一问题的方法叫做归一法。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求总量的,求出一个单位量之后,然后利用乘法求出结果,这种问题叫做正归一问题(也称正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几个单位数量是多少;另一种是求份数的,求出一个单位量后,再用包含除法求出所求的结果,这类问题叫做反归一问题(也称反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位数量,再求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数量?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 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有的问题一次归一不能解决,需要两次归一或与倍比相结合才能解决。 归一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份数 (正归一) 份数=总工作量÷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 (反归一) 每份的工作量(单一量) =总工作量÷份数 模块一、简单的归一问题 【例 1】 某人步行,3小时行15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 【考点】简单的归一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153735÷?=(千米) 。 答:7小时行35千米。 【答案】35 【巩固】 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归一问题

(完整版)小学奥数解方程

解方程 知识导航 1、基本概念 等式:用等于“=”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得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2、重要公式 加法: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乘法:乘数×乘数=积乘数=积÷乘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常用思想 整体思想移项合并思想 经典例题 题型一:最简方程 对于这类方程我们应该先根据运算律,把能够计算出来的先计算出来 6x+7+5x=18 12x-6-3x-5=7 50%x-0.3+1 5 x=0.4 变式练习 10x-8+4x=10 9x-9-7x=7 5x+6+4x-3=16 题型二:有括号的方程 对于有括号的题,我们一般来说先去掉括号,然后按上面的方法进行计算 1 x-3+(2x-5)=17 1.8x+6-(1.5+0.4x)=8.7 4 5x+0.2-( 1 2 x-1.2)=2.6

变式练习 6x+(4x-6)=14 12-(6-4x)=14 55%x-(0.25x+0.6)=0.6 题型三:使用分配律的方程 先运用乘法分配律,然后去括号 4x-5-3(x-2)=3 2 3(x+9)+1 2 (x-4)=17 3(x+2)-2(x-3)=16 1 2x+3(1 3 x+0.5)=3.5 变式练习 6x+2(x+4)=24 3x+50%(30-x)=35 5 6x-1 2 (2 5 -1 6 x)=6.4 题型四:左右两边都有x的方程 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一边的x 消掉,然后根据上面讲过的步骤进行6x+7=5x+9 54-5x=72-8x 5x-5=6-3x 4(x-4)=3(x+3) 变式练习 18x-9=24x-15 6.3-2.5x=3x+0.8 56-7x=80-19x

小学奥数典型50道经典题型

小学奥数典型50道经典题型(附解题思路)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 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 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