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姓名:郝瑶学号:20110801111 班级:11生工1班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它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质杀虫剂和杀螨剂,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使用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应用鱼藤酮提出建议。

关键词鱼藤酮;杀虫剂;应用现状;存在问题;综述

鱼藤酮 (rotenone) 具有触杀、胃毒、拒食和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对果树、蔬菜、茶叶、花卉及粮食作物上的数百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 ,对哺乳动物低毒,对害虫天敌和农作物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上较为理想的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和园林害虫的防治。为了顺应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鱼藤酮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就鱼藤酮的产品、应用开发现状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综述。

1 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

近年来,鱼藤酮的产品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 9 9 1 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第一个鱼藤酮产品到现在,共有11 家企业登记鱼藤酮产品18 个厂次,其中原药2 个,单剂4 个,复配制剂12 个。这些产品中,2.5%、7.5% 鱼藤酮乳油,3.5% 高渗鱼藤酮乳油,5% 除虫菊素·鱼藤乳油( 除虫菊素+ 鱼藤酮) 、18%辛·鱼藤乳油(辛硫磷+鱼藤酮)和 1.3%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和番茄上的蚜虫;0.2% 苦参碱水剂+1.8% 鱼藤酮乳油桶混剂,25% 敌·鱼藤乳油 (敌百虫+ 鱼藤酮)、1.3% 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和2.5% 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用于防治菜青虫(Pieris rapae),7.5%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和1.8% 阿维·鱼藤乳油 (阿维菌素+鱼藤酮) 用于防治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25% 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 鱼藤酮) 用于防治柑橘上的矢尖蚧 (Prontaspisyanonensis),21%辛·鱼藤乳油 (辛硫磷+鱼藤酮) 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 (Heliothiszea ) 。[2]这些产品主要以鱼藤为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复配产品,防治面积达几千万公顷。经研究表明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混配[ 3 - 4 ]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刺激植物生长,对天敌无杀伤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

2 鱼藤酮的作用机制

早期的研究表明鱼藤酮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是与NADH脱氢酶与辅酶Q之间的某一成分发生作用。鱼藤酮使害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生物体内的ATP水平,最终使害虫得不到能量供应,然后行动迟滞、麻痹而缓慢死亡。许多生物细胞中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丁二酸、甘露醇以及其他物质对鱼藤酮都存在一定的敏感性。Setayria cervi线粒体中从NADPH到NADH这一过程的电子传递可被鱼藤酮高度抑制。并且,丝虫寄生物Setaria digitata线粒体颗粒中的反丁烯二酸还原酶系统的活性对鱼藤酮敏感。鱼藤酮和水杨氧肟酸可抑制Trypanosoma brucei brucei线粒体内膜的电动势(EMT),从而间

接地影响NADH脱氢酶的活性;鱼藤酮还可抑制Trypanosoma brucei brucei线粒体呼吸链中的NADH到细胞色素C和NADH到辅酶Q还原酶的活性。鱼藤酮可抑制Cryptococcusneoformans细胞中甘露醇的合成,可能是影响了甘露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间接地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另外,鱼藤酮可抑制细胞中纺锤体微管的组装,并在体外证明抑制微管的形成,鱼藤酮是以一种可逆的方式联接在微管蛋白上而抑制了微管的形成。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必然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从而可推论鱼藤酮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影响虫体的生长。此外,鱼藤酮处理菜粉蝶幼虫会使虫体体壁蛋白质组成发生改变,使总蛋白的量降低,体壁蛋白的变化必定影响体壁结构。

3 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

3.1 毒鱼剂

几千年以前南美洲的土著居民就知道把含鱼藤酮的尖荚豆属植物作为鱼毒剂,用来获取食物。他们将这些植物在湖和小河中拖动或将这些植物的茎杆和根碾打出的汁顺着小溪流入池塘中,鱼就会变得麻木而易于捕捉,这种方法捕获的鱼人吃了没有什么副作用,因为所含鱼藤酮的量很低。现今菲律宾等东南亚沿海一带,还经常有人在珊瑚礁海域和退潮后海水滞留海域及无法撒网的水域,利用鱼藤根粉捕鱼。鱼藤酮能杀死鱼类和部分水生昆虫,而对浮游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及其休眠孢子不起作用[5] ,是清理鱼塘理想药剂。鱼藤酮对多数鱼类的致死浓度为0.025mg/L,而对虾却可以在含1 0 m g / L 鱼藤酮的溶液中正常生存。例如日本的对虾养殖场,在将种苗移至虾池前,都用市售的鱼藤根粉末驱除虾池中的有害鱼类,以有效地保护幼虾。由于鱼藤酮对鱼类及其它生物具有大面积的毁灭性,因此应对其加以控制使用,以免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鱼藤酮还可用作杀螺剂[6]和捕获观赏鱼类。许多种鱼在鱼藤酮致死浓度的溶液中会很快浮上水面,此时若及时将它们转移至5 ~10mg 浓度的亚甲基盐溶液中,这些鱼便会马上恢复活力。应用鱼藤酮的这一特性,可以捕获到高品质的观赏鱼,这种方法有时也可用于某些科学研究。

3.2 杀虫剂

1 9 世纪中叶就有人把鱼藤当作杀虫剂使用,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对它的生物活性、作用方式、

作用机理、杀虫谱等都研究得比较清楚,并且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鱼藤酮对15 个目,137 科的800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蚜螨类害虫效果尤其突出。适应范围广,包括经济作物、住房、果园、从事农业生产的房屋、狗、猫、兔子、马以及储存的谷物、温室、湖和小溪。Higgs[7]等人用鱼藤酮溶液对绵羊洗浴,9 个月后在绵羊身上找不到虱子 (Bovicola ovis)。Takashima[8]发现鱼藤酮具有很强的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活性 (MIC 1.3μg/ml)。鱼藤根粉的溶剂提取物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拒食和致畸等作用。在美国华盛顿州,用鱼藤酮来控制西红柿和其他作物上的块茎跳甲 (Epitrix tuberis) 和美国马铃薯跳甲 (Epitrixsubcrinita)。胡椒基丁醚 (piperonyl

butoxide) 与鱼藤酮混用可使Perillus bioculat的3龄幼虫产生很高的死亡率。冯春[9]用鱼藤精防治曲房螨类、跳虫 (Poduridae)、谷盗、甲壳虫、木象等害虫效果显著。鱼藤酮和拟除虫菊酯混合后对园林植物常见害虫均有很强杀灭力,而无副作用,能克服当前园林植物害虫对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等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少剂量、高效能、迅速杀灭害虫[10]。1.3%、2.5%、7.5%的氰·鱼藤乳油用于防治蔬菜、水稻、果树和茶叶等多种作物害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有抗性的各种蚜虫、菜青虫 (Pieris rapae) 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1]。0.2% 苦参碱水剂+1.8% 鱼藤酮乳油桶混剂安全无污染,避免了使用常规农药对蔬菜的残留污染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无杀伤作用[3] 。3.5 % 鱼藤酮乳油是以一种特异的植物渗透剂与鱼藤酮配制而成,对番茄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强,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是防治蔬菜蚜虫比较理想的农药品种[12]。2.5% 复配农药吡虫啉· 鱼藤乳油(鱼藤酮+ 吡虫啉) 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降低用药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4]。4 % 鱼藤酮与4 %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混用对甘薯粉虱 (Berrisia tabacim) 有很高的防效[13]。鱼藤酮和氰戊菊酯 (4:1) 以及鱼藤酮和氯氰菊酯 (4:1) 混剂对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citrella)、柑桔全爪螨 (Panonychus citri)、柑桔銹蜘蛛(Phyllocoptruta oleivora) 和柑橘叶刺瘿螨(Phyllocoptesobleivorus) 有很高的防效,且持效期长,还可提高作物产量[14]。

3.3 兽药、医药及其他

鱼藤酮可治疗“癫皮狗”病和犬疥螨病;1 % 的鱼藤酮软膏可治愈牛螨病;鱼藤精可治愈猪疥癣病。溴化鱼藤酮乳剂治疗疥癣效果较好,且无不良反应。有人报道鱼藤酮能抑制肝细胞增殖,具有抗癌[15]、防癌[16]作用。鱼藤酮可以抑制由tB-OOH 引起的U937 细胞坏死[ 17],并使之增殖。鱼藤酮还具有显著消肿镇痛作用。截耳瓣鱼藤[18](Derris scandens) 的茎可用作祛痰药、利尿剂、抗痢疾药、补益药并治疗恶病质。鱼藤酮还可以当作护肤品,如新肤螨灵霜中就含有鱼藤酮。Lonchocarpusmuehlbergianus 的种子可用来制作食品和饲料[19]。

4 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毒性

鱼藤酮因其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良好的生态效益,并在自然界大量存在,而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害虫的防治。但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20],尤其是对人体神经系统毒性,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21] 。

4.1.1 细胞毒性

鱼藤酮是一种细胞毒性化合物,其主要生化效应是抑制细胞呼吸链对氧的利用,造成内呼吸抑制性缺氧[22],从而产生细胞毒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鱼藤酮长期低剂量静脉或皮下[23 ,

24]注射大鼠,其中脑多巴胺 (DA)神经元内出现典型的Lewy 小体,黑质纹状体和前额皮层的

D A 神经元退行变性,黑质纹状体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活性降低,出现类似引起帕金森病的

神经化学物质、神经病理学特征以及行动呆滞、僵住症等帕金森病样临床症状[25]。Thiffault[26]等证实大剂量急性用药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效应,其对中枢D A 系统的选择性损伤难以表现出来;小剂量长期持续用药,在不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情况下,D A 系统损伤才会表现出来。鱼藤酮既可增强D A 细胞对其它毒害因素的敏感性,也可直接诱发D A 细胞凋亡,还可以促进D A神经元释放D A ,D A 经自身氧化而反过来损伤D A 神经元[27]。Bashkatova[28]还证实长期暴露于鱼藤酮中的大鼠脑中的氮氧化物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增加。据A l a m [ 2 9 ]最新报道,鱼藤酮所导致的上述这些症状可以用治疗帕金森病药物L-DOPA 逆转。鱼藤酮虽然会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症状,但必须长期小剂量接触才会发生。鱼藤酮的稳定性差,持效期短,施于作物表面后1~3d 就降解为低毒甚至无毒的物质,人们根本就没机会长期接触到。

4.1.2 急性毒性

鱼藤酮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剂,中毒后引起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的麻痹。鱼藤对人的致死量为3.6g~20g[30]。误食大剂量的鱼藤酮将导致严重的抽搐、昏迷、呼吸衰竭及心、肝、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鱼藤酮虽属中等毒,但不小心很容易引起中毒事件。因此施药人员要科学、合理用药,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2 资源

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厂家生产的鱼藤酮是从鱼藤属等豆科植物的根部提取的。这些植物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鱼藤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尖荚豆属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灰叶属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鱼藤生长2 ~ 3 年根中的鱼藤酮含量才达到最高,而一旦根部被挖,又要重新栽种,这样循环的周期太长。生产极大的受到资源、地区和成本的限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鱼藤酮,首先就应该满足产品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寻找高鱼藤酮含量的植物品种,利用扦插、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迅速建立种植基地。采集原料时,应根据植物的取用部位合理使用。如非洲山毛豆叶中的鱼藤酮含量较高就采集树叶;鱼藤根中的鱼藤酮含量较高就应挖取根部,同时可以利用荒山荒地,房前屋后等空闲地进行人工栽培。我国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省,有丰富的品质优良的鱼藤植物资源,含酮量达13% ,且民间还有种植鱼藤的习惯。在广东、云南、广西等省已建有大面积的鱼藤种植基地。1998年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从坦桑尼亚和菲律宾成功引进了一种鱼藤酮的新资源-非洲山毛豆,它属于豆科的一种优秀的杀虫植物。整个植株中都含有活性成分,其中尤以叶片中的含量最高。叶子采摘后又可以发出新叶,有利于资源的重复再生,具有其他鱼藤酮资源植物不可比拟的优点。今后还将筛选出鱼藤酮的抗寒品种,往北引种,扩大鱼藤的种植面积。借鉴植物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对鱼藤离体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找出最佳生长所需的培养温度及含鱼藤酮植物细胞培养的优良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大量培养、获得高产量的鱼藤酮做准备。

4.3 其他方面

鱼藤酮的工业化生产一般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其废弃的溶剂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提取方法传统,大部分还是用冷浸法,其提取率低,周期长,在加热的过程中很容易氧化和变性,条件很难控制,有效成分的回收率很低,造成大量原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升高,提取后的废渣成为污染源,生产出的产品大多为浓缩物,竞争力不强,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注册登记的鱼藤酮产品皆为乳油,乳油制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容易污染环境。鱼藤酮施到作物表面后,在日光的照射下其半衰期仅1 d 左右,过短的持效期影响其防效,使得用户增加施药次数,提高生产成本。鱼藤酮的分子结构复杂,难于进行人工合成。鱼藤酮在空气中不稳定,易光解氧化、制剂浓度不稳定,使用时不易标准化等,极大的影响推广使用。直接利用自然植物资源生产加工植物质杀虫剂,如不引导得法,将会与保护植被、绿化和水土保持等方面产生矛盾。鱼藤酮对鱼的毒性大,施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污染水域。

5 展望

鱼藤酮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植物质杀虫剂,既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又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无害,而且在杀虫的毒性上并不亚于化学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至今鱼藤酮的开发利用还不够普遍,只限于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等某些局部地方使用。为了进一步开发应用鱼藤酮,首先就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改进鱼藤酮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现在有许多的方法可应用于鱼藤酮的提取,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索氏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超声波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比冷浸法的提取率高,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降低了成本。提取后的废渣采用先进的生化技术,生产出具有重大环保意义的生物杀虫肥。通过改变鱼藤酮的剂型来提高鱼藤酮的持效期和稳定性。目前已有人研究出鱼藤酮的纳米和微胶囊剂型,还申请了专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复配,这样既起到增效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延长残效期,降低用药量,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谷文祥, 曾鑫年, 谢建军. 不同温度对毛鱼藤和西非灰毛豆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0(4): 125-126

[2] 胡楫, 潘志荣. 无公害杀虫剂- 高效鱼藤氰的研制及工厂化生产[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2: 42-44

[3] 周训芝, 王进, 戴爱国. 2% 绿之宝防治甘蓝菜青虫效果[J].农药, 1998, 37(10): 30

[4] 刘丽芬, 吴永凤. 2.5% 复配农药吡虫啉·鱼藤酮乳油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

广州化工,2002,30(1):22-24

[5] 武艳玲. 常用药物清塘的方法及效果[J]. 河北渔业, 1996,3: 41-42

[6] 彭飞, 黄琼瑶. 植物杀螺剂的研究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2010, 7(3): 240-241

[7] Higgs A R B, Love R A, Morcombe P W. Efficacy againstsheep lice (Bovicola ovis) and

fleece wetting of six shower dippreparations[J]. Austr Vet J, 2014, 71(7): 207-210

[8] Takashima J. 马来鱼藤中一新的鱼藤百类化合物及相关成分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 J ] .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3, 18(1): 21

[9] 冯春. 曲房病虫防治药剂及其使用方法[J]. 酿酒, 2011, 5:12-15

[10] 韦星船, 雷雨. 鱼藤酮、拟除虫菊酯复配杀虫剂[J]. 广州大学学报 (综合版), 1999,

13(4): 61-64

[11] 王运浩, 章志芳, 胡辑. 鱼藤氰在叶菜中残留降解动态[J].农业环境保护, 1995,

14(5): 216-218

[12] 胡国. 3.5% 高渗鱼藤酮乳油防治番茄蚜虫效果好[J]. 吉林蔬菜, 2000, 3: 40

[13] 徐汉虹, 黄继光. 鱼藤酮的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3(2): 140-143

[14] 莫美华. 鱼藤混剂对柑桔害虫药效的研究[J]. 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4, 1:

13-17

[15] Cunningham M L, Soliman M S, Badr M Z, etal.Rotenone,ananticarcinogen, inhibits cellular

proliferation but not peroxisomeproliferation in mouse liver[J]. Cancer Lett, 1995, 95(1-2): 93-97

[16] Stael von Holstein C, Eriksson S, Huldt B, et al. Endoscopicscreening during 17 years for

gastric stump carcinoma[J]. ScandJ Gastroenterol, 2011, 26(10): 1020-1026

[17] Sestili P, Brambilla L, Cantoni O. Rotenone and pyruvateprevent the

tert-butylhydroperoxide-induced necrosis of U937cells and allow them to

proliferate[J]. FEBS Lett, 1999, 457(1): 139-143

[18] Sriwanthans B. 截耳瓣鱼藤体外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增殖及对正常人和HIV — 1 感染

者天然杀伤细胞的影响[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12, 17(3): 117-118

[19] Vallilo M I, Tavares M, Aued P, et al. Partial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of Lonchocarpus

muehlbergianus seeds[J]. RevistaInstituto AdolfoLutz, 2001, 60(1): 17-22

[20] Trojanowski J Q. Rotenone neurotoxicity: a new window onenvironmental caus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related brainamyloidoses[J]. Exp Neurol, 2003, 179(1): 6-8

[21] 刘祯, 李卫红, 张杰, 等. 鱼藤酮对神经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 环境与职

业医学, 2013, 209(2): 73-75

[22] Ferrante R J, Schulz J B, Kowall N W, et al. Systemic administrationof rotenone produces

selective damage in the striatumand globus pallidus, but not in the substantia nigra[J].Brain Res, 2011, 753(1): 157-162

[23] Alam M, Schmidt W J. Rotenone destroys dopaminergic neuronsand induces parkinsonian

symptoms in rats[J]. BehavBrain Res, 2002, 136: 317-324

[24] Sherer T B, Kim J H, Betarbet R, et al. Subcutaneous rotenoneexposure causes highly

selective dopaminergic degenerationand alpha-synuclein aggregation[J]. Exp Neurol, 2003, 179(1): 9-16

[25] Fleming S M, Zhu C, Fernagut P O, et al. Behavioral andimmunohistochemical effects of

chronic intravenous and subcutaneousinfusions of varying doses of rotenone[J]. ExpNeurol, 2004, 187(2): 418-429

[26] Thiffault C, Langston J W, Di Monte D A. Increased striataldopamine turnover following

acute administration of rotenoneto mice[J]. Brain Res, 2000, 885(2): 283-288

[27] 董兆君, 乐卫东. 鱼藤酮的多巴胺神经元毒性与帕金森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

经外科学分册, 2001, 28(5): 357-360

[28] Bashkatova V, Alam M, Vanin A, et al. Chronic administrationof rotenone increases levels

of nitric oxide and lipidperoxidation products in rat brain[J]. Exp Neurol, 2004, 186(2):

235-241

[29] Alam M, Mayerhofer A, Schmidt W J. The neurobehavioralchanges induced by bilateral

rotenone lesion in medial forebrainbundle of rats are reversed by L-DOPA[J]. Behav

BrainRes , 2004, 151(1-2): 117-124

[30] 邝贺龄主编. 内科急症治疗学[M]. 第3 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8. 437

姓名:郝瑶

学号:20110801111班级:11生工1班指导老师:李同祥

药学生化期末重点讲解

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 肽键: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氨基经脱水缩合后形成的酰胺键。 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分子电离后带有相等正、负电荷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蛋白质复性:轻度变性的蛋白质在去除变性因素后,可恢复原有的构象和生物学活性。 Motif基序:基序又称超二级结构、模体或模序,是指在多肽内顺序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常常在空间折叠中靠近,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律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聚集体。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透析、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盐析,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简述Watson和Crick双螺旋结构特点。 (1)DNA分子由两条走向相反且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共同围绕同一中心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2)磷酸与戊糖相间排列形成螺旋的骨架居于外侧,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配对,即A =T,G=C,配对的碱基处于同一平面,相邻的两个碱基平面距离为

0.34nm,螺旋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螺旋直径为两2nm,角度为36°。(4)氢键维持双螺旋的横向稳定,碱基堆积力维持双螺旋的纵向稳定。 (5)双螺旋结构上有两条螺旋凹沟,一条较深称为深沟(大沟),一条较浅称为浅沟。 tRNA二级结构有何特点。 (1)tRNA是分子最小,但含有稀有碱基最多的RNA,其稀有碱基的含量可多达20%。 (2)tRNA是单店核算,但其实分子中的某些局部也可形成双螺旋结构,形成茎环结构。 (3)tRNA的结构上有一反密码环,中间有一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配对。 (4)tRNA的3'末端有一柄部结构—CCA-OH,可携带氨基酸。 简述三种RNA的功能。 (1)mRNA的功能是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2)tRNA的功能是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搬运氨基酸作用。 (3)rRNA的作用是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场所。 真核生物mRNA与原核生物mRNA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1)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称poly(A)n 尾巴,原核生物没有 (2)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m7GpppN,原核生物没有(3)真核生物mRNA分子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原核生物没有

格列苯脲发展史

格列苯脲发展史 格列苯脲中文名称:格列苯脲中文别名:优降糖;达安疗 ;达安宁;乙磺己脲;优格鲁康;氯磺环己脲; 英文名称:Glibenclamide 英文别名:glybenclamide glyburide usp Glibenclamide Glyburide CAS号:10238-21-8发现史 1942年,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医院感染科医生Janbon在应用磺胺药物治疗斑疹伤寒时,偶然发现某些患者可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从而开启人们对磺胺药物可能存在降低血糖的化学结构的认识。随后,第一个SUs,即VK 57 或2254 RP由人工合成,随之进行的动物实验证实SUs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1955年,德国Franke 及Fuchs发现了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氨磺丁脲(Carbutamide,BZ55),但是因副作用太大而未能获得广泛临床应用。 1956年他们成功合成了成功用于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的第一代SUs,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 D860),从此开始了SUs治疗糖尿病的新时代。 1966年以格列本脲为代表的第二代SUs被成功合成,之后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被陆续合成,并先后应用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至今。至上世纪90年代,格列美脲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新一代SUs的诞生,现已广泛地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磺脲类降糖药的发展随着磺脲类药物降糖药作用的发现,糖尿病治疗进入了口服给药方式控制血糖的时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磺脲类降糖药已经发展成为种类众多,应用最为广泛的降糖药物之一。磺脲类降糖药亦经历副作用多、用药安全性差的第一代,到种类众多、应用广泛的第二代,目前,以格列美脲为代表的第三代口服降糖药亦已普遍使用,其用药安全性、作用方式均发生了巨大改进。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磺胺类抗生素的降糖作用被发现后不久,氨磺丁脲、甲苯磺丁脲等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便相继问世,作为非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的新治疗模式,第一代磺脲类药物曾经被广泛使用。然而,多年的临床应用表明,由于其与磺脲类受体亲和力低,脂溶性差,细胞膜通

《药剂学》-罗红霉素的剂型设计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 《药剂学》 主讲教师:卢亚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硝苯地平 2、奥美拉唑 3、酮康唑 4、阿昔洛韦 5、氟比洛芬 6、罗红霉素 7、泮托拉唑 8、二甲双胍 9、双氯芬酸钠 10、酮洛芬 二、论文写作要求 在给定的几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用途的药物中选择一种药物,查阅文献,尽可能的例举出所有该药物的相关剂型,这些剂型的特点。综合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自行设计制成片剂、软膏剂、栓剂和注射剂等任意一种剂型,再根据文献资料拟定出基本处方、制备工艺。 重点讨论内容包括: 1.剂型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2.辅料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3.你设计的实验的有何特点?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要有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组成;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罗红霉素的剂型设计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英文别名为Claramid、Rulid,西医药物,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其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类似,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 一、罗红霉素的常见类型 (一)罗红霉素分散片 适应于敏感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生殖器感染(淋球菌感染除外)、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军团病等。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ALT及AST升高)、外周血细胞下降等。 片剂是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也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阴道片、速释或缓释或控释片与肠溶片等。一是通常片剂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丸剂好。二是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三是质量稳定,片剂为干燥固体,且某些易氧化变质及易潮解的药物可借包衣加以保护,光线、空气、水分等对其影响较小。四是服用、携带、运输等较方便。五是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卫生标准容易达到。 (二)罗红霉素颗粒剂 罗红霉素颗粒剂是一种药,主要用于皮肤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喉炎,附件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支原体肺炎,军团菌病。本品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4.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1.3%)、呕吐、腹痛(1.2%)、腹泻(0.8%)等。偶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头痛、头晕、便秘、皮疹、药物热、嗜酸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如丙氨酸氨基

老龄化时代的帕金森病

2013-04-19 10:17:14来源:南方周末 2010年4月7日,来自湖北省襄樊市近100名帕金森病患者,走进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该市第三届帕金森病病友联谊会。(CFP/图) 帕金森病是一类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导致的社会负担也将日益严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也节节攀升。这类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等中枢系统神经元逐步丢失,且此过程不可逆。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是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 据预测,到2040年,在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号杀手,仅次于癌症。 帕金森病得名于英国医生詹姆士·帕金森,他于1817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六个病人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而缺乏控制力、行动迟缓、佝偻蹒跚等。由于帕金森的论文,该病开始被医学界广泛关注。鉴于此,

后世医者遂将这类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而他的生日,4月11日,也被定为世界帕金森日。有趣的是,在帕金森论文发表之后很长时间,不少西方医学史学者认为帕金森病是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他们的理由是西方经典医学文献中,没有关于该疾病的记载。 其实,世界各国古文献中对帕金森病的描述,不绝于缕。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就记载了一种名叫“Kampavata”的疾病,即帕金森病。他们还使用了一种热带豆荚类草药治疗Kampavata。最近的一些临床和动物学试验发现,此草药富含左旋多巴(目前帕金森治疗的经典用药),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在中国,《黄帝内经》、《中藏经》(华佗著)等医学典籍也对帕金森病症状有生动描述。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其《证治准绳》中,除了详细论述帕金森病的病机外,还写道:“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明确指出该病年龄特征。近世学者发现,《圣经》中亦有对帕金森症状的零星描述,如《旧约·传道书》中提到了两个主要症状“不自主震颤”和“肌肉强直”:“When the guardians of the house tremble, and the strong men are bent(屋子的看守颤颤巍巍,当年的壮士弓腰佝背)(冯象译)。” 发病人数上升 帕金森病在老年人中高发,世界范围内来说,约1%-2%的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帕金森病,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到4%。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Dorsey等人2007年发表在《神经学》上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在全世界15个人口最多的东西方国家55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病人数达460万。 中国研究人员对了解中国帕金森病的患病情况也做了大量工作。如2000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乔友林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对河南林县地区16,488名5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居民进行了详细的神经学检查,发现289名(1.75%)帕金森病人。其后协和医院张振馨等人对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29454名年龄5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1.1%患有帕金森病,而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是1.7%。他们据此推算中国目前有190万帕金森病人,此研究报告发表于2005年的《柳叶刀》。 Dorsey等人还预测了世界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未来患病人数。他们推算,帕金森病人数在2030年会翻番,达930万。而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至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人数约五百万人,占全世界病人数的57%。 没有客观指标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凭借病人主诉症状(静止震颤、肌肉强直、步态不稳等)、对左旋多巴药物的反应,以及各项神经功能测试评分。目前还无法像糖尿病、癌症的疾病一样,通过客观检测指标来明确诊断。因此,医生的专业训练和经验非常重要,误诊时有发生。故建议病人去神经专科医生处寻求诊断。如果有可能,在被某个医生诊断后,应尽量再去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处就诊,看是否有相同诊断。

植物性农药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植物化学保护 题目:浅谈中国植物性农药的现状和进展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植物保护 姓名:张艳荣 学号:13044010 完成日期:2012 年06 月29 日

浅谈我国植物性农药的现状和进展 摘要:植物性农药是指利用植物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各种植物性农药通常不是单一的一种化合物,而是植物有机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有机物质,成分复杂多变,但一般都包含在生物碱、糖苷、有毒蛋白质、挥发性香精油、单宁、树脂、有机酸、酯、酮、萜等各类物质中。由于植物性农药物质性质的特殊性,有害生物难以对其产生抗药性。另外,植物性农药对受体植物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更不容易造成药害,而且也容易与环境中其他生物相协调。植物性农药是非人工化学结构的天然化学物质,一般在自然界有天然的微生物类群对其进行自然分解,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大大优于化学农药,特别是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我国植物性农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同时介绍几种应用前景比较好的植物性农药 关键字:植物性农药;合成化合物;杀虫植物 1植物性农药研究发展概况 1.1植物性农药的发展历史 植物性农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早就用菊科艾属的艾蒿茎、叶熏蚊蝇,一直流传至今。公元前7-5世纪的古籍中已有用嘉草、莽草、枚菊杀虫的记述。在《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中都不乏用植物性农药杀虫、防病的记载。17世纪后,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杀虫力较强的药用农药,其中最著名的是烟草、鱼藤、除虫菊。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早已发现楝科植物中的印楝、苦楝、川楝等具有抑制昆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活性,人们还先后发现卫茅科雷公藤,豆科槐属的苦参、大戟科的乌柏、茄科茄属的龙葵等植物均具有杀虫活性。 1.2植物性农药的发展现状 目前,对植物性农药的研究面窄、深度不够,缺少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指导。在研究内容方面,作为杀虫剂研究的较多,杀菌剂则较少,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研究的更少。基本研究模式是发现有某种生理活性的植物后,先分离出活性有效成分,确定化学结构,再以活性化合物结构作为靶标,合成该化合物,开发农药品种。如以除虫菊和毒扁豆碱为先导,开发出的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系列农药,但通过仿生合成的这些农药,实际则属于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性农药的应用现状则是发现有生物活性的植物不少,但以植物为原料开发应用的却不多。现在农药的主导仍然是化学合成农药,生物农药只占整个农药的2%~3%,而植物性农药所占的比重更小。植物性农药的发展现状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与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的存在显然是不相称的。

中药化学问答题

1.木脂素: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即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数 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 2.氰苷:主要指具有α-羟基腈的苷。 3.酚苷:是苷元分子中的酚羟基与糖的端基碳原子缩合而成的苷。 4.萜: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 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5.双皂苷: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30个碳原子构成的,组成的糖既有中性糖也有酸性 糖,组成的糖含有两条糖链的苷类化合物。 6.香豆素:香豆素是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 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 7.甾体皂苷:是一类螺旋甾烷及其生源相似的甾族化合物的低聚糖。 8.鞣质:指植物界存在的一类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淀的结构复杂的多元酚 类化合物。 简单题: 1.如何预试某中药中是否含有脂溶性生物碱? 答:利用吸附薄层色谱法检识是否含有脂溶性生物碱。因为硅胶和氧化铝薄层色谱适用于分离和检识脂溶性生物碱。尤其是氧化铝的吸附力较硅胶强,更适合于分离亲脂性较强的生物碱。 2.鞣质可分为哪些类型?分类依据是什么? 答:(1)可水解鞣质(2)综合鞣质依据是它们的水解情况。 3.如何用化学反应鉴别3-羟基黄酮与5-羟基黄酮? 答:锆盐-枸橼酸反应:加2%二氯氧锆(ZrOCl)的甲醇溶液到样品的甲醇溶液中,若出现黄色,说明有3-OH或5-OH与锆盐生成络合物,再加入2%的枸橼酸的甲醇溶液,黄色不退,示有3-OH,如果黄色减退,加水稀释后转为无色,示无3-OH,但有5-OH。

内分泌临床药物治疗学复习题 (1)

内分泌临床药物治疗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 糖尿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和。 2. 糖尿病管理的五架马车是、、、和。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三大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和。 5. 低血糖典型表现(Whipple三联征),即____ ______、___ _ __ _ ___、____ _ _____。 6. 骨强度反应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和。单选题: 1.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共同主要标志是(D)A多饮、多尿、多食B乏力C尿糖阳性D高血糖E消瘦 2. 若诊断临床糖尿病,应选择下述哪项检查(D) A尿糖B空腹血糖C空腹胰岛素测定D口服糖耐量试验E糖化血红蛋白 3. 根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标准是(D) A≤10mmol/L B≤7mmol/L C 3.0mmol/L-7.8mmol/L D 4.4mmol/L-7.0mmol/L E≤3.9mmol/L-6.1mmol/L 4. 根据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合并有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LDL的控制标准是(C)

A≤3.10mmol/L B≤2.1mmol/L C≤1.8mmol/L D ≤2.6mmol/L E≤1.0mmol/L 5. 双胍类降糖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为(D) A乳酸性酸中毒B低血糖C过敏性皮疹D胃肠道反应E肝功异常 6. 为了减轻二甲双胍副作用,服用方法最好是(E) A 饭前B空腹C晨起D 睡前E饭中或饭后 7. 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B) A恶心,呕吐B低血糖反应C肝功能损害D白细胞减少E皮肤瘙痒 8. 下列哪种磺脲类药物可用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D) A 格列本脲 B 格列吡嗪C格列吡嗪D格列喹酮 E 格列美脲 9. 根据磺脲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宜服用该类药物的时间是(D) A 空腹 B 饭后 C 饭前1小时 D 饭前15~30分钟 E 饭中 10. 根据格列奈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宜服用该类药物的时间是(B) A 空腹B饭前15分钟C 饭前1小时D饭后E 饭中 11. 下列哪类药物与胰岛素合用最易发生水钠储留(C) A 双胍类 B 磺脲类 C 噻唑烷二酮类 D DPP-4抑制剂 E α-糖苷酶抑制剂 12. 下列哪种DPP-4抑制剂使用不受肝肾功能影响(B) A 阿格列汀B利格列汀C 维格列汀D西格列汀E 沙格列汀 13. 下列哪类降糖药物在降糖的同时降低体重更明显(A) AGLP-1类似物B DPP-4抑制剂C双胍类

生理学考题

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改变?P14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是多阶段的。发生凋亡的细胞,形态上首先变圆,并逐步与周围细胞脱离,表面微绒毛消失。胞浆凝缩,胞膜迅速发生空泡化(blebbing),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出现固缩(condensation)。然后内质网变疏松并与胞膜融合,形成膜表面的芽状突起,称为出芽(budding)。晚期核质高度浓缩融合成团,染色质集中分布在核膜的边缘,呈新月形或马蹄形分布,称为染色质边集(margination)。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这是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凋亡小体形成后迅即被周围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吞噬、降解(图8-2)。整个凋亡过程中胞膜保持完整,没有细胞内容物的外漏,因而不伴有局部的炎症反应。 图2-2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比较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

细胞凋亡过程中可出现各种生化改变,其中DNA的片段化断裂及蛋白质的降解尤为重要。 1.DNA的片段化细胞凋亡时DNA链的断裂有三种方式。最多见的一种断裂方式是核小体间DNA链断裂,是内源性核酸内切酶(endogenous nuclease)被激活所致。 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核小体之间的连接区易受内切酶的攻击而发生断裂。DNA链上每隔200个核苷酸就有1个核小体,当内切酶在核小体连接区切开DNA时,即可形成180~200bp 或其整倍数的片段。这些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可呈特征性的“梯”状(ladder pattern)条带,这是判断凋亡发生的客观指标之一。因此,DNA片段化断裂是细胞凋亡的关键性结局。 2.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及其作用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执行染色质DNA切割任务的是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这导致DNA断裂成核小体倍数大小的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出现典型的阶梯状DNA 区带。内源性核酸内切酶多数为Ca2+/Mg2+依赖的,但Zn2+可抑制其活性。 3.Caspases的激活及其作用Caspases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细胞凋亡执行者。这是一组对底物门冬氨酸部位有特异水解作用,其活性中心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酶,全名为含半胱氨酸的门冬氨酸特异蛋白酶。目前已发现该蛋白酶家族有10多个成员,第一个被发现的caspase是ICE(interleukin-Iβconverting enzyme,ICE),即caspase-1,随后又发现了一系列的caspase,曾被分别给予了不同的

鱼藤酮的研究进展

第23卷第2期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V ol.23,N o.2 2001年4月Journal of S 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pr.2001 文章编号:1000-2642(2001)02-0140-04 鱼藤酮的研究进展 ① 徐汉虹,黄继光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该文对鱼藤酮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在鱼藤酮类似物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关 键 词:鱼藤酮;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 482.3+9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I N THE RESE ARCH OF ROTE NONE XU H an -hong ,HUANG Ji -gu ang (Laboratory of Insect T oxicology ,S 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 uangzhou ,G uangdong 510642,China )Abstract :A detailed review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of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bioactivity ,pest -controlling mechanisms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of rotenone ,a broad -spectrum insecticide ,and its analogs.K ey w ords :rotenone ;advance in research 鱼藤酮是早期人们从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有杀虫活性的物质,是3大传统植物性杀 虫剂之一。它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特别是在鱼藤属和灰叶属等植物中,且研究比较深入。其结构式如下: 鱼藤酮的作用方式较多。它对菜粉蝶幼虫等昆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对日本甲虫有拒食作用,对某些鳞翅目害虫有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2],鱼藤提取物能抑制某些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或阻 止病菌侵入植株。 1 鱼藤酮的生物活性 鱼藤对15个目,137科的800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作用谱广,尤其对蚜螨类害虫效果突出。Nawrot 等[3]在室内测定了鱼藤酮及其5种衍生物对谷象(Sitophilus granatius )和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 2f usum )成虫以及杂拟谷盗和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 )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鱼藤酮对储 粮害虫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当温度为26℃,相对湿度(RH )为64%时,发现鱼藤酮对这3种害虫的拒食活性最高,其类似物的拒食活性不如鱼藤酮本身,但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Bloszyk 等[4]用6种拒食活性较高的化合物作为食品包装物,以防治贮粮害虫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和谷象的危害,发现鱼藤酮对谷蠹的拒食活性比其他几种药剂都高。 斯里兰卡有一传统的植物药物“Pilamul ”,就是 ①收稿日期:2000-09-04 基金项目: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人才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30841)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徐汉虹(1961-),男,湖北仙桃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性杀虫剂和农药学研究。

2018年度滨州科学技术奖拟评审项目

2018年度滨州市科学技术奖拟评审项目 一、自然科学奖(5项) 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所属县区1 瘦素受体信号在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郭明,赵娣,胡凤爱,柳敦江市直 2 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nesfatin-1测定及其对颗 粒细胞的影响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王雁林,李清春,李明娥,王梅林,刁兴华, 何秀香,李学峰,马鹤,孙静,雷聪 市直 3 功能性磁共振在胶质瘤的应用:动物实验与临床 研究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姜兴岳,谢庆芝,郭兰田,许昌,王山山市直 4 高容量长寿命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的应用基础 研究 滨州学院,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高志杰,张会明,郑晓冬,张素卿市直 5 酵母菌油脂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滨州职业学院赵春海,王致鹏,池振明市直 二、科技进步奖(98项)

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所属县区 1 机采棉播种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应用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张爱民,孙冬霞,李伟,刘凯凯,禚冬玲,宫建勋,李明 军,廖培旺,曹龙龙,郝延杰,王成,宋德平 市直 2自走式棉秆收获打捆机的研发与关键技术 研究 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南京农 业机械化研究所 刘凯凯,廖培旺,宋德平,张爱民,禚冬玲,陈明江,曹 龙龙,孙冬霞,李伟,刘玉京,宫建勋,王振伟 市直 3 食用菌轻简化栽培及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 与应用 滨州市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山东农业工程学 院,滨州市福哲思蕈菌有限公司,山东惠民春 生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刘善勇,王继堂,张国顺,韩莉莉,牛贞福,李东起,赵 永红,单宝强,刘振霞,董洪新 市直 4 可追溯冬枣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 范 滨州市农业科学院,滨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 究所,滨州市植物保护站 张路生,高曙光,刘俊展,李占俊,王晓亮,李景茹,李 占辉,范晓明,刘长明,刘树泽,常慧红,冯松魁 市直 5 高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处理工业有机废 水技术研究 滨州学院商希礼,段永正,李跃金,杜平,郑晶静市直 6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地震损伤 控制创新技术 滨州学院,同济大学,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规 划建设局 郑建波,蒋欢军,杨滨斌,陈林之,邢雪阳,马辉市直 7 应变岩爆发生机理重要影响因素滨州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山东瑞祥路桥 工程有限公司 杜帅,赵菲,郑建波,王洪建,邢雪阳,张茜茜,郎东莹, 王志鑫,秦朝辉 市直 8 新型高效廉价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 能研究 滨州学院李晶,贾冬梅,李跃金,商希礼,刘元伟,刘国霞市直 9 现场可编程控制器仿真调试仪的研究与实 现 滨州职业学院 曹艳艳,崔立功,吕茜,郭洪强,张利建,王春鹏,李丽, 郭涛 市直 10 蔬菜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市蔬菜生产办公室,山 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董霞,杨晓东,国淑梅,刘善勇,范小滨,范海波,刘悦 上,张峰,梅红星,魏德军,刘芳,柴青山 市直 11 封闭式无菌全自动微量加液控制系统的研 发 滨州职业学院 张利建,林娜,韩玉霞,崔海娜,郭洪强,林媚,张金兰, 张泽礼 市直 12 少水节能生态染整关键生产技术研发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王力民,罗维新,刘水超,李春光,闫英山,吕建品,刘 跃霞,杨玉华,王海花,孙臣,楚云荣,贾洪斌 滨城区 13 纯棉织物短流程低水耗印染新技术开发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王力民,罗维新,闫英山,李春光,吕建品,刘跃霞,楚 云荣,刘宁宁,孙红玉,杨玉华,赵海青 滨城区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3结构域 4蛋白质的四 级结构 5蛋白质的等电点 6蛋白质的变性 7肽单元 8肽键 9模体10 16酶 26 循环 41ATP 51酶的区 72转录基因 95回文结构10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03基因组文库104质粒105转化106转导107PCR 108 克隆109DNA重组110受体111G蛋白 112第二信使113蛋白激酶114自身磷酸化115小G蛋白 问答: 1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2简述α-螺旋结构特征3简述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4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和功能5哪些因素影响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形成或稳定6简述细胞内主要的RNA及主要功能7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8简述B-DNA的结构要点9简述Chargff规则10什么是单纯酶?什么是结合酶?酶辅助因子有几类?11何为酶的特异性(专一性),举例说明酶的特异性有几种?12何为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13何谓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14什么是同工酶及同工酶的生物学意义?15试说明酶变构调节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16什么是酶的化学

修饰调节?有何特点?17什么是酶的可逆抑制,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18简述糖酵解的关键酶反应19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20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21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22写出三羧酸循环中的脱氢酶促反应23简述糖异生的关键酶反应24简述乳酸循环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意义25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糖代谢中的作用26比较糖的有氧氧化与无氧氧化的特点27 6-磷酸葡糖糖在肝脏的代谢去路有哪些?28简述酮体的生成过程29简述血浆脂蛋 白的分类,来源及主要功能 30简述磷脂酶的种类及其作用特点31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多少分子ATP?请写出计算依据32乙酰CoA在脂类代谢中的来源与去路33简述呼吸链的组成及各复合体的主要作用34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分哪几类?请举例分别说明其作用特点35简述NADH氧化呼吸链,如果鱼藤酮错在时其结果如何?36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述其主要作用37胞浆中NADH是通过何种机制转运而进入线粒体的? 以肝细胞为例,说明其转运过程 38 40 43 作用 48 平? 56 58 60 6466试述参与聚合 70 73 76 的特点 作用特点84 8789简述外源性基因与载体的主要连接方式90一种可靠的DNA诊断学方法应符合哪些条件91简述基因位点特异性重组与同源重组的差别92什么是质粒?为什么质粒可作用基因载体 93简述原核表达体系和真核表达体系的优缺点94已知有一mRNA分子,怎样能使它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简述其过程。95叙述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机制96试述胰高血糖使血糖升高的机制97说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98简述细胞内小分子第二信使的共同特点99简述Ca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的信号转导过程100简述受体与配体的结合特点101简述G蛋白的结构特点,分类及作用机制102简 述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机制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姓名:郝瑶学号:20110801111 班级:11生工1班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它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质杀虫剂和杀螨剂,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使用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应用鱼藤酮提出建议。 关键词鱼藤酮;杀虫剂;应用现状;存在问题;综述 鱼藤酮 (rotenone) 具有触杀、胃毒、拒食和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对果树、蔬菜、茶叶、花卉及粮食作物上的数百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 ,对哺乳动物低毒,对害虫天敌和农作物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上较为理想的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和园林害虫的防治。为了顺应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鱼藤酮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就鱼藤酮的产品、应用开发现状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综述。 1 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 近年来,鱼藤酮的产品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 9 9 1 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第一个鱼藤酮产品到现在,共有11 家企业登记鱼藤酮产品18 个厂次,其中原药2 个,单剂4 个,复配制剂12 个。这些产品中,2.5%、7.5% 鱼藤酮乳油,3.5% 高渗鱼藤酮乳油,5% 除虫菊素·鱼藤乳油( 除虫菊素+ 鱼藤酮) 、18%辛·鱼藤乳油(辛硫磷+鱼藤酮)和 1.3%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和番茄上的蚜虫;0.2% 苦参碱水剂+1.8% 鱼藤酮乳油桶混剂,25% 敌·鱼藤乳油 (敌百虫+ 鱼藤酮)、1.3% 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和2.5% 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用于防治菜青虫(Pieris rapae),7.5%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和1.8% 阿维·鱼藤乳油 (阿维菌素+鱼藤酮) 用于防治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25% 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 鱼藤酮) 用于防治柑橘上的矢尖蚧 (Prontaspisyanonensis),21%辛·鱼藤乳油 (辛硫磷+鱼藤酮) 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 (Heliothiszea ) 。[2]这些产品主要以鱼藤为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复配产品,防治面积达几千万公顷。经研究表明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混配[ 3 - 4 ]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刺激植物生长,对天敌无杀伤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 2 鱼藤酮的作用机制 早期的研究表明鱼藤酮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是与NADH脱氢酶与辅酶Q之间的某一成分发生作用。鱼藤酮使害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生物体内的ATP水平,最终使害虫得不到能量供应,然后行动迟滞、麻痹而缓慢死亡。许多生物细胞中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丁二酸、甘露醇以及其他物质对鱼藤酮都存在一定的敏感性。Setayria cervi线粒体中从NADPH到NADH这一过程的电子传递可被鱼藤酮高度抑制。并且,丝虫寄生物Setaria digitata线粒体颗粒中的反丁烯二酸还原酶系统的活性对鱼藤酮敏感。鱼藤酮和水杨氧肟酸可抑制Trypanosoma brucei brucei线粒体内膜的电动势(EMT),从而间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2016简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 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 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α-苷、β-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 9*简述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 答: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 10*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 答:三种样品分别做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斐林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11*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储存两年以上才可药用?

论述鱼藤酮的杀虫机理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前言 (1) 2 应用开发现状 (1) 2.1 资源 (1) 2.2 化学成分 (1) 2.2.1 酚性类成分 (2) 2.2.2 萜类化合物 (2) 2.3 检测现状 (2) 3 杀虫机理 (2) 3.1 毒理学性质 (2) 3.2 致死过程 (3) 3.3 导致细胞凋亡 (4) 4 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4) 4.1 对人有致死性 (4) 4. 2 造成环境污染 (4) 4.3 对健康的危害 (4) 参考文献: (5)

论述鱼藤酮的杀虫机理 XXX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杀虫剂,本文论述了鱼藤酮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化学成分,主要论述了其杀虫机理,也辩证的讨论了鱼藤酮对人类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鱼藤酮杀虫机理农药 1 前言 鱼藤酮目前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具有对害虫的广谱作用大,对天敌干扰少,在环境中易于降解,资源丰富等特点。且可防治的有害生物种类多[1]。对果树、蔬菜、茶叶、花卉及粮食作物上的数百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哺乳动物低毒,对害虫天敌和农作物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上较为理想的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和园林害虫的防治。其市场发展空间极其广阔,为了顺应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鱼藤酮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2]。目前市场中销售制剂中大多是乳油,也有少数是可湿性粉剂。本文就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进行了论述,主要论述了鱼藤酮的毒理学性质,以及在及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对人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2 应用开发现状 2.1 资源 鱼藤酮的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总共有68种豆科植物含有鱼藤酮,主要分布于鱼藤属、尖荚豆属和灰叶属植物中。生长于东南亚各国的豆科鱼藤属植物毛鱼藤,毛鱼藤的根、茎中的鱼藤酮含量都很丰富。是目前我国鱼藤酮相关产业的主要原料。此外,生长于非洲的山毛豆是鱼藤酮的一种新资源。其植株的叶片、豆荚、根、种子、茎秆等多个部位都含有活性成分,是豆科植物中一种优秀的杀虫植物,对很多害虫具有生物活性。对这种植物有许多地方进行了栽培,比较成功的有秘鲁尖荚豆属植物基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3]。 2.2 化学成分 据很多国内外的文献报道,鱼藤酮的化学成分主要以黄酮、异黄酮,鱼藤酮为主,还有萜类,单苯环类和脂肪族类化合物。

生物化学答案

6.用Lineweaver-Burk作图法,即双倒数作图法测定酶促反应的Km和Vmax,其纵轴截距为( ) ,斜率为( ),横轴截距为( ) 。 9.在生理条件下,一般球状蛋白的构象是( )侧链在外面,( ) 侧链在内部;而非极性环境中,如膜蛋白在呈折叠状时,是( )侧链在外面,而( ) 侧链由于内部相互用,呈中性状态。 单项选择题 1.热变性后的DNA:( ) a.紫外吸收增加b.磷酸二酯键断裂c.形成三股螺旋d.(G-C)%含量增加 2.下面关于核酸的叙述除哪个外都是正确的:( ) a.在嘌呤和嘧啶碱之间存在着碱基配对 b.当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时,由于甲基阻止氢键形成而导致碱基配对效果下降 c.碱溶液只能水解DNA,不能水解DNA d.在DNA分子中由氢键连接的碱基平面与螺旋平行 3.假尿苷(ψ)中的糖苷键连接方式为:( ) a.C-C b.C-N c.N-N d.以上都不对 4.DNA的Tm与介质的离子强度有关,所以DNA制品应保存在:( ) a.高浓度的缓冲液中b.低浓度的缓冲液中c.纯水中d.有机溶剂中 5.分离出某病毒核酸碱基组成为:A=27%,G=30%,C=22%,T=21%,该病毒为:( ) a.单链DNA b.双链DNA c.单链RNA d.双链RNA 6.下列哪种氨基酸在生理pH下带一个正电荷?( ) a.Cys b.Glu c.Lys d.Trp 7.下列氨基酸中不引起偏振光旋转的是:( ) a.Ala b.Gly c.Leu d.Ser 8.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 a.活性中心学说b.诱导契合学说c.锁匙学说d.中间产物学说 9.酶的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征是:( ) a.Vmax不变,Km增加b.Vmax减小,Km不变 c.Vmax增大,Km不变d.Vmax不变,Km减小 10.关于同工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工酶的结构、组成不尽相同b.不同的同工酶Km值不同 c.同工酶在电泳中迁移率不同d.同工酶的功能不同 11.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中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12.下列核酸中稀有碱基或修饰核苷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DNA b.rRNA c.tRNA d.mRNA 13.下列有关酶的论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 b.有的RNA也具有催化活性,称为核酶(ribozyme) c.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高的催化效率和可调控性 d.酶的底物全都是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14.在琥珀酸脱氢酶反应体系中加入丙二酸,Km增大,Vmax不变,丙二酸应当属于琥珀酸脱氢酶的什么抑制剂?( )

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本文对鱼藤酮的来源分布、杀虫活性及其在防治害虫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鱼藤酮;杀虫活性;应用研究 Abstract:Is a broad spectrum insecticide rotenone,resistance to pests is efficientand easy.This paper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s of rotenone,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st status,problems and prospects,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rotenone;insecticidal activity;applied research 前言 鱼藤酮主要来源于豆科的鱼藤属、灰毛豆属、合生果属、鸡血藤属、紫槐属、黄檀属、毒鱼豆属和蝶豆属等植物,迄今已发现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在74种以上[1]-[3]。鱼藤酮是一种抑制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选择性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良好的生态效益,并在自然界大量存在,而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害虫的防治[4]。 1 鱼藤酮的来源与分布 鱼藤,别名毒鱼藤。为豆科鱼藤属(Derris Lour.)豆科蝶形花亚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东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等地。我国有20多种,产于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南部。它是我国三大传统杀虫植物之一,其根部含有鱼藤酮,是主要的杀虫成分[5]。 2 鱼藤酮的产品和应用范围 近年来,鱼藤酮的产品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991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第一个鱼藤酮产品到现在,共有11家企业登记鱼藤酮产品18个厂次,其中原药2个,单剂4个,复配制剂12个。这些产品中,7.5%氰·鱼藤乳油(氰戊菊酯+鱼藤酮)和1.8%阿维·鱼藤乳油(阿维菌素+鱼藤酮)用于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25%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鱼藤酮)用于防治柑橘上的矢尖蚧(Prontaspis yanonensis),21%辛·鱼藤乳油(辛硫酸+鱼藤酮)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Heliothiszea)。这些产品主要以鱼藤为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复配产品,防治面积达几千公顷[6]。经研究表明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混配[7]-[9]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刺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