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

5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标定和贮存

5.1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5.1.1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

溶解162g氢氧化钠在150mL无二氧化碳水(7.1)中,冷却至室温。通过合格的介质(例如:玻璃毛)过滤,清液贮存于密闭的聚乙烯容器内;或溶液贮存于密闭的聚乙烯容器,放置至上层溶液清澈(放置时间一周),使用时吸取清液。

5.1.2 各浓度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按表1所示,量取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清液(5.1.1),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L,混匀,贮存在带有碱石灰干燥管的密闭的聚乙烯瓶中,防止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表 1 量取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 1L溶液所需配制1L溶液所需饱和氢氧mol/L氢氧化钠化钠溶液(5.1.1)体积ml

0.05 2.0 2.7

0.1 4.0 5.4

0.2 8.0 10.9

0.5 20.0 27.2

1.0 40.0 54.5

5.1.3 标定

5.1.3.1 用玛瑙研钵将10~20g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研碎至粉状,置120℃干燥箱内干燥2h,在干燥器内冷却。

5.1.3.2 酚酞指示液(10g/L)

按8.11配制。

5.1.3.3 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按表2所示,准确称取干燥过的邻苯二甲酸氢钾(5.1.3.1),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入3滴酚酞指示液(5.1.3.2),用氢氧化钠溶液(5.1.2)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为终点。表 2 标定所需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

mol/L g

0.05 0.47±0.005

0.1 0.95±0.05

0.2 1.90±0.05

0.5 4.75±0.05

1.0 9.00±0.05

5.1.4 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式(1)计算:

c(NaOH)=m/0.2042×V (1)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g;

V──滴定用去氢氧化钠溶液实际体积,mL;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5.1.5 精密度

做五次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次平行测定的极差,应小于表3规定的容许差r。

表 3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的容许差r

c,mol/L 0.05 0.1 0.2 0.5 1.0

r,mol/L 0.000 200 0.000 30 0.000 40 0.001 00 0.002 0

5.1.6 稳定性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推荐使用聚乙烯容器贮存,若使用玻璃容器,当怀疑溶液与玻璃容器发生反应或溶液出现不溶物时,必须时常标定溶液。

5.2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5.2.1 各浓度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按表4所示,量取盐酸转移入1L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密闭的玻璃瓶内。

表 4 量取盐酸体积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配制1L盐酸溶液所需盐酸体积

mol/L mL

0.05 4.2

0.1 8.3

0.2 16.6

0.5 41.5

1.0 83.0

5.2.2 标定

5.2.2.1 甲基红指示液(1g/L)

按8.8配制。

5.2.2.2 按表5所示,准确称量已在250℃干燥过4h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溶解,再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5.2.2.1),用盐酸

溶液(5.2.1)滴定至红色刚出现,小心煮沸溶液至红色褪去,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煮沸、冷却,直至刚出现的微红色在再加热时不褪色为止。

表 5 标定所需无水碳酸钠质量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无水碳酸钠质量

mol/L g

0.05 0.11±0.001

0.1 0.22±0.01

0.2 0.44±0.01

0.5 1.10±0.01

1.0

2.20±0.01

5.2.3 计算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式(2)计算:

c(HCl)=m/0.05299×V (2)

式中:c(HC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称取无水碳酸钠质量,g;

V──滴定用去盐酸溶液实际体积,mL;

0.05299──与1.00mL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5.2.4 精密度

做五次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次平行测定的极差,应小于表6规定的容许差r:

表 6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的容许差r

c,mol/L 0.05 0.1 0.2 0.5 1.0

r,mol/L 0.000 200 0.000 30 0.000 40 0.001 00 0.002

5.2.5 稳定性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每月重新标定一次。

5.3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5.3.1 各浓度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按表7所示,量取硫酸慢慢注入600mL烧杯内的400mL水中,混匀。冷却后转移入1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

表 7 量取硫酸体积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配制1L硫酸溶液所需硫酸体积

mol/L mL

0.05 1.5

0.1 3.0

0.2 6.0

0.5 15.0

1.0 30.0

5.3.2 标定

按表8所示,准确称量已在250℃干燥过4h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0mL水溶解,再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5.2.2.1),用硫酸溶液(5.3.1)滴定至红色刚出现,小心煮沸溶液至红色褪去,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煮沸、冷却,直至刚出现的微红色在再加热时不褪色为止。

表 8标定所需无水碳酸钠质量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无水碳酸钠质量

mol/L g

0.05 0.11±0.001

0.1 0.22±0.01

0.2 0.44±0.01

0.5 1.10±0.01

1.0

2.20±0.01

5.3.3 计算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式(3)计算:

c(1/2H2SO4)=m/0.05299×V (3)

式中:c(1/2H2SO4)──硫酸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称量无水碳酸钠质量,g;

V──滴定用去硫酸溶液实际体积,mL;

0.05299──与1.00mL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5.3.4 精密度

做五次平行测定。取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五次平行测定的极差,应小于表9规定的容许差r。

表 9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的容许差

c,mol/L 0.05 0.1 0.2 0.5 1.0

r,mol/L 0.000 200 0.000 30 0.000 40 0.001 00 0.002 0

5.3.5 稳定性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每月重新标定一次。

电化学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规律

电化学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规律 【题记】电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两极区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不清,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溶液酸碱性的产生无非是三种情况:①H+的产生或消耗②OH-的产生或消耗③H2O的产生或消耗: 一、H+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H+,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消耗H+,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二、OH-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OH-,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消耗OH-,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三、H2O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H2O,则使溶液浓度降低,原溶液如果是酸,则酸性降低,PH升高;原溶液如果是碱,则碱性降低,PH降低。 消耗H2O,则使溶液浓度升高,原溶液如果是酸,则酸性增强,PH降低;原溶液如果是碱,则碱性增强,PH升高。 【例1】:氢氧燃料电池 (1)如果电解质是H2SO4,正极:O2+ 4e-+ 4H+= 2H2O,消耗H+,则正极区酸性减弱,PH升高;负极:2H2- 4e-= 4H+,产生H+,则负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反应产物是水,则原电池中H2SO4浓度降低,总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2)如果电解质是KOH,正极:O2+ 4e-+ 2H2O = 4OH-,产生OH-,则正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负极:2H2- 4e-+4OH-= 4H2O ,消耗OH-,则负极区碱性减弱,PH降低;反应产物是水,则原电池中KOH 浓度降低,总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 【例2】:电解H2O (1)如果电解质是H2SO4,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酸性减弱,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H2SO4浓度增大,总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2)如果电解质是KOH,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碱性减弱,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KOH浓度增大,总溶液碱性增强,PH升高。 (3)如果电解质是Na2SO4,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Na2SO4浓度增大,总溶液酸碱性不变,PH不变。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溶液的酸碱性和PH试题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试题 (2011天津毕业)6.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如下表所示, 其中显酸性的是( ) 番茄汁 糖水 牙膏 肥皂水 pH 4 7 9 10 A .番茄汁 B .糖水 C .牙膏 D .肥皂水 (2011清远)8.根据右表判断,肉类变质过程中酸碱性的变化趋势是 A .酸性变弱 B .碱性变弱 C .酸性变强 D .酸性不变 (2011青岛)14.不同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所列物质pH 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盐酸 硫酸镁溶液 氯化钠溶液 蒸馏水 碳酸钾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pH 小于7 小于7 等于7 等于7 大于7 大于7 A.pH 小于7的一定是酸溶液 B.pH 大于7的一定是碱溶液 C.pH 等于7的一定是水 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2011娄底毕业)14.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如下: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 .食醋 B .牛奶 C .食盐水 D .牙膏或肥皂水 (2011聊城)19.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 B C D 体液 唾液 血液 胆汁 胃液 pH 范围 6.6~ 7.1 7.35~7.45 6.8~7.4 0.8~1.5 (2011北京)11.小刚测定了下列4种日用品的pH 值,其中呈酸性的是 日用品 A.洁厕灵 B.洗涤灵 C.洗发水 D.消毒液 pH 1 7 9 12 (2011重庆江津区)6.生活中一些食品或用品的近似pH 如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食品或用品 食 醋 泡 菜 牙 膏 草木灰 pH 2~3 3~4 8~9 10~11 A. 牙膏是酸性物质 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吃泡菜 C. 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D. 食醋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2011厦门)6.某课外活动小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 计(测pH 的仪器)每隔5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5.8~6.2 6.3~ 6.6 >6.7

几种标准溶液配置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的一般规定: 1.配制及分析中所用的水及稀释液,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系指其纯度能满足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 2.工作中使用的分析天平砝码,滴管,容量瓶及移液管均需较正。 3.标准溶液规定为20℃时,标定的浓度为准(否则应进行换算)。 4.在标准溶液的配制中规定用“标定”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时,不要略去其中任何一种,而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之相对误差不得大于0.2%,以标定所得数字为准。5.标定时所用基准试剂应符合要求,含量为99.95-100.05%,换批号时,应做对照后再使用。6.配制标准溶液所用药品应符合化学试剂分析纯级。 7.配制0.02(M)或更稀的标准溶液时,应于临用前将浓度较高的标准溶液,用煮沸并冷却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8.碘量法的反应温度在15-20℃之间。 (二)1C(HCl),0.5C(HCl),0.2C(HCl),0.1C(HCl)及0.02C(HCl)盐酸标准溶液配制 1.配制 0.02NHCL溶液:量取1.8毫升盐酸,注入1000mL水。 0.1NHCL溶液量取9毫升盐酸,注入1000mL水。 0.2NHCL溶液量取18毫升盐酸注入1000mL水。 0.5NHCL溶液:量取45毫升盐酸,注入1000mL水。 2.标定 (1)反应原理:Na2CO3+2HCl→2NaCl+CO2+H2O 为缩小批示剂的变色范围,用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使颜色变化更加明显,该混合指示剂的碱色为暗绿,它的变色点pH值为5.1,其酸色为暗红色很好判断。 (2)仪器:滴定管50mL;三角烧瓶250mL;135mL;磁坩埚;称量瓶。 (3)标定过程 基准物处理:取预先在玛瑙乳钵中研细之无水碳酸钠适量,置入洁净的磁坩埚中,在沙浴上加热,注意使运动坩埚中的无水碳酸钠面低于沙浴面,坩埚用磁盖半掩之,沙浴中插一支360℃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与坩埚底平,开始加热,保持270-300℃1小时,加热期间缓缓加以搅拌,防止无水碳酸钠结块,加热完毕后,稍冷,将碳酸钠移入干燥好的称量瓶中,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 称取上述处理后的无水碳酸钠(标定0.02N称取0.02-0.03克;0.1N称取0.1-0.12克;0.2N称取0.2-0.4;0.5N称取0.5-0.6克;1N称取1.0-1.2克称准至0.0002克)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0.02N加20mL;0.1N加20mL;0.2N加50 mL;0.5N加50mL;1N加100mL水)定溶,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待标定溶液滴定至溶液成暗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 3.计算 N=G/V*0.053 式中:G——碳酸钠重量(克); V——滴定消耗HCl mL数; 0.053——每毫克当量碳酸钠的克数。 4.注意事项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样本

授课计划

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实验四~~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预习提要: 1、酸碱标准溶液常见什么基准物质标定?各选用何种指示剂?为什 么?分别写出反应式。 2、回答P62、P64的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的标定原理方法; 2 ?练习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3. 进一步熟练掌握滴定操作; 4. 进一步熟悉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及观察。 二、实验原理 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其配制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法 和标定法。 (一)直接法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物质经溶解后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稀释至 刻度,摇匀。根据称取物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即可算出该标准溶液的准 确浓度。适用此方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必须是基准物质。 (二)标定法 大多数物质的标准溶液不宜用直接法配制,可选用标定法。即先配成 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或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其准确 浓度。HCI和NaOH标准溶液在酸碱滴定中最常见,但由于浓盐酸易挥 发,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故只能选用标定法来配制。 其浓度一般在0.01?1mol L-1之间,一般配制O.lmol『的溶液。 1、标定碱的基准物质 常见标定碱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有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等。 (1)邻苯二甲酸氢钾,它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容易保存, 摩尔质量较大,是一种较好的基准物质,标定反应如下: U-CO O K + NaOH COOK + H2O 小结

教学内容 小结点,平行滴定三份,计算HCI标准溶液的浓度。其相对平均偏差不得大于 0.3%。 五、数据纪录与试验报告示例 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 思考题: 1 ?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 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 的体积应在20~25mL(若用50mL滴定管,可在20~30mL)之间,此时, 由于滴定管计数带来的相对误差小于0.2%。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计算成本:

标准溶液的配制

ICS 77.120. H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行 YS/T XXX—XXXX 氟化镁 Magnesium Fluoride (预审稿)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氟化盐工业多年来生产经验总结、生产技术成果和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 根据化学成分标准分为特级、一级两个级别。 2 附录A:氟化镁化学分析方法。 3 附录A为本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湖南湘铝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焦作多氟多化工有限公司、白银氟化盐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氟化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氟化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氟化镁主要用于电解铝的添加剂、冶炼金属镁的助熔剂,也可用作光学透镜镀膜、钛颜料的涂饰剂、阴极射线屏的荧光材料。还可用于高级陶瓷、玻璃及氟化工原料等高技术领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年代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应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年代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应于本标准。 GB/T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3 要求 3.1氟化镁按化学成分分为一级、特级二个等级。 3.2氟化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氟化镁化学成分 3.3外观:氟化镁为白色、灰白色或粉红色。 3.4氟化镁中不得混入外来杂物。 4 试验方法 氟化镁的分析按附录A进行。 5 检验规则 5.1 检查与验收

实验二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

实验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比较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滴定管的使用,学习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2.掌握NaOH、HCI标准溶液的配制、浓度的比较滴定。 3.初步掌握半滴操作和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 4.掌握滴定结果的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中常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和二氧化碳,不符合直接法配制的条件,因此只能用间接法配制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即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也可用酸碱溶液中已知其中之一的准确浓度,通过滴定得到它们的体积比,然后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另一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 强酸和强碱相互滴定,其pH突跃范围为 4.30~9.70 (化学计量点时 pH=7.00),因此甲基橙(3.1~4.4)、甲基红(4.4~6.2)、中性红(6.8~8.0)、酚酞(8.0~9.6)等指示剂都可指示终点。当指示剂一定时,用一定浓度的HCl 和NaOH相互滴定,指示剂变色时,所消耗的体积比V HCl/V NaOH不变,与被滴定溶液的体积无关。借此可检验滴定操作技术和判断终点的能力。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1.HCI溶液:6mol.L-1。 2.固体NaOH 。 3.甲基橙指示剂:1g.L-1。 4.酚酞指示剂:1g.L-1 90%乙醇溶液。 5.500 ml试剂瓶2个(一个带玻璃塞, 另一个带橡胶塞)。 6.酸、碱滴定管(50ml),锥形瓶等 四、实验步骤 1、0.1 mol.L-1HCl溶液(500ml)的配制 用10 ml的洁净量筒量取约6 mol.L-1HCl ml,倒入盛有400 ml水的试剂瓶中,加蒸馏水至500 ml,盖上玻璃塞,充分摇匀。 2、0.1mol.L-1NaOH溶液( 500ml)的配制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吴心悦 (环境工程163班宁波19) 摘要(1)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间接配制法和浓度的比较滴定。 (2)掌握滴定操作,初步掌握准确确定终点的方法。 (3)学会滴定分析中容量器皿的正确使用。 (4)熟悉指示剂变色原理和终点颜色的变化,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关键词酸碱平衡; 指示剂;酸碱标定。 1. 引言 配制酸碱标准溶液和研究酸碱平衡时的状态。 2. 实验部分 实验原理 在酸碱滴定中,HCl和NaOH是最常用的滴定剂,常用以配制浓度为L的酸碱标准溶液。浓盐酸易挥发放出HCl气体而浓度不定,NaOH试剂常吸收CO2和水蒸气,试剂纯度也不确定,因此,HCl和NaOH标准溶液不能通过准确移取浓盐酸体积或准确称取NaOH质量的方法来直接配制,通常先配制成近似L浓度的溶液,再通过比较滴定和标定来确定它们的准确浓度。 NaOH溶液对HCl溶液的比较滴定是一个强碱滴定强酸的实验,化学计量点时的pH为,滴定的突越范围为~,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粉色即为滴定终点。 仪器与试剂 1.仪器设备 FA1104N 电子天平,托盘天平,移液管(20mL),碱式滴定管(25mL ),玻璃塞细口试剂瓶(1000mL ),橡皮塞细口试剂瓶(1000mL ),容量瓶(100mL ),烧杯(250mL ),量筒(10mL ),锥形瓶(250mL ),称量瓶,玻棒,称量纸,滤纸。 2.试剂 NaOH (AR ),浓盐酸(AR ),%酚酞,%甲基红。 实验方法 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 (1)配制LHCl溶液 用洁净量筒量取浓盐酸,倒入装有约500mL蒸馏水的试剂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1L,盖上玻璃塞,充分摇匀,贴上标签备用。 (2)配制LNaOH溶液 在托盘天平上快速称取固体NaOH4g于烧杯中,立即用新煮沸并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使之溶解,稍冷后转入试剂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L,瓶口用橡皮塞紧,充分摇匀,贴上标签备用。 2.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1)用L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次,每次用5~10mL,然后将溶液倒入滴定管中,排除滴定管管尖部分的气泡,再使滴定管中溶液体积读数在0~1mL。 (2)用20mL移液管移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L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并保持30s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NaOH溶液体积读数。平行测定3份(每次测定均

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

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1.1配制 称取110 g氢氧化钠,溶于100 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注人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按表1的规定,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 000MI,摇匀。 表1 1.2 标定 按表 2 的规定称取于 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液(10 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 s。同时做空白试验。 表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Na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 L)表示,按式(1)计算: m×1000 c(NaOH)= ------------- ( V1-V2)M 式中 :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9); V1 —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2 一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一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KHC8H4O4)= 204.22 】 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2.1配制 按表3的规定量取硫酸,缓缓注人1 000 mL水中,冷却,摇匀。 表3 2.2标定 按表4的规定称取于270℃—30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溶于50m l.水中,加5甲基红—亚甲基蓝指示剂(或滴澳甲酚绿一甲基红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色(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 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紫色(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表4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1/2H2SO4)],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 m×1000 c(1/2H2SO4)= ------------- ( V1-V2)M 式中: m—无水碳酸钠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 V1—硫酸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值 结合下表,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酸或碱对水的电离有何影响?在纯水中溶入下列物质后,分析各项变化情况: 交流研讨: 下表给出了室温下一些水溶液的[H + ]或[OH - ],请填上空缺的数据。 1、溶液的酸碱性 在酸性溶液中也存在OH -,只是H +的浓度比OH -的浓度 ;在碱性溶液中也存在H + ,只是OH - 的浓度比H + 的浓度 。 水溶液的酸碱性与 [H +]与[OH -] 的相对大小的关系: 常温(25℃) 中性溶液:[H +] [OH -] [H +] 1×10- 7 mol/L 酸性溶液:[H +] [OH -] [H +] 1×10-7 mol/L 碱性溶液:[H +] [OH -] [H +] 1×10- 7 mol/L 2、溶液的pH : 人们常用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pH= 范围:广泛pH 的范围为 。 注意:①当溶液中[H +]或[OH -]大于1mol/L 时,不用pH 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3、归纳: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25℃时) 4、溶液pH 的测定方法 (1)酸碱指示剂法 说明: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甲基橙、酚酞试液。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

(2)pH试纸法 使用方法: (3)pH计法(了解) 5、有关pH的简单计算 例1、分别求0.05mol/LH2SO4溶液和0.05mol/L Ba(OH)2溶液的PH值。 例2、求PH=2的H2SO4溶液中H2SO4的浓度;求PH=10的NaOH溶液中NaOH的浓度。 [巩固练习] 1、pH=2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体积扩大10倍,则C(H+)或C(OH-)的变化() A、C(H+)和C(OH-)都减少 B、C(H+)增大 C、C(OH-)增大 D、C(H+)减小 2、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KHSO4固体(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A、pH值升高 B、C(H+)和C(OH-)的乘积增大 C、酸性增强 D、OH-离子浓度减小 3、100℃时,Kw=1×10-12mol-2?L-2,对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6显弱酸性 B、C(H+)=10-6mol/L,溶液为中性 C、Kw是常温时的10-2倍 D、温度不变冲稀10倍pH=7 4、在pH=1的硫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为() A 、0 B、0.1 mol.L-1 C、10-7 mol.L-1 D、10-13 mol.L-1 5、将pH=5的盐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为() A、等于8 B、等于7 C、接近7又小于7 D、大于7而小于8 6、将纯水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大、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7、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H+ ][OH- ]乘积不变 B、pH增大了 C、[OH- ]降低了 D、水电离出的[H+ ]增加了 8、常温下,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 A、pH=4 B、[H+ ]=1×10-3mol·L-1 C、[OH- ]=1×10-11mol·L-1 D、[H+] ·[OH- ]= 1×10-14 mol-2?L-2 9、下列试纸使用时, 不宜先用水润湿的是()。 A、pH试纸 B、红色石蕊试纸 C、淀粉碘化钾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10、某酸溶液的pH=3,则该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一定大于0.001 mol·L-1 B、一定等于0.001 mol·L-1 C、一定小于0.001 mol·L-1 D、以上说法均欠妥 11、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c)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Kw和Kc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配置标准溶液

配置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的配置 1、钙(Ca) (1)称量1.249g于105-110℃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碳酸钙,少量水润湿,再加(1+3)盐酸溶液50ml,煮沸除去二氧化碳,冷却,全部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称量1.834g氯化钙(CaCL2.2H2O),溶于水,全部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钾(K) (1)称量0.953g于500-600℃灼烧至质量恒定的氯化钾,溶于水,全部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称量1.293g硝酸钾,溶于水,全部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3、金(Au) 称量0.100g高纯金属金,加10ml盐酸、5ml硝酸溶解,在水域上蒸发近干溶于水,全部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4、锂(Li) 称量2.661g碳酸锂,加50ml水及25ml盐酸溶解,全部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5、铝(AL) (1)称量8.797g硫酸铝钾【AlK(SO4)2.12H2O】,溶于水,加(1+3)硫酸溶液50ml,全部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称量0.100g高纯金属铝,溶于(2+1)盐酸溶液中,全部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6、镁(Mg) (1)称量0.829g于800℃灼烧至质量恒定的氧化镁,溶于10ml盐酸及少量水中,全部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称量5.070g硫酸镁(MgSO4.7H2O),溶于水,全部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训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应方程式:2NaOH + CO2→ Na2CO3+ H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W/W),由于Na2CO3在饱和NaOH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待Na2CO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此外,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6H4COOHCOOK + NaOH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A.R)、10g/L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20g固体NaOH,加100mL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5.6mL到100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贴上标签。

实验九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

实验九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比较滴定 一、试验目的 1. 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3. 学习滴定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滴定中,常用的酸碱溶液是盐酸和氢氧化钠,由于它们都不是基准试剂,因此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即先配成近似浓度,然后再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2H OH H O +-+= 当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用去的酸与碱的量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对于以NaOH 溶液滴定HCl 溶液,这种关系是 HCl HCl NaOH NaOH c V c V ?=? HCl NaOH NaOH HCl c V c V = 由此可见,NaOH 溶液和HCl 溶液经过比较滴定,确定它们完全中和时所需体积比,即可确定它们的浓度比。如果其中一溶液的浓度确定,则另一溶液的浓度即可求出。 本实验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HCl 溶液,当指示剂由无色变为微红色时,即表示达到终点。 三、仪器与药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500ml 烧杯、小量筒。 2.药品:浓盐酸、氢氧化钠固体、0.2%酚酞、0.2%甲基橙。 四、实验步骤 1.0.2mol ·L -1酸碱溶液的配制 用洁净的小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浓盐酸(自己计算体积),倒入500ml 试剂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 ,盖上玻璃塞,摇匀,贴上标签备用。 在台秤上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氢氧化钠(自己计算质量),置于500ml 烧杯中,

加50ml水使之全部溶解,转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水稀释到500ml。用橡皮塞塞好瓶口,充分摇匀,贴上标签备用。 2.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用0.2mol·L-1盐酸溶液荡洗已洗净的酸式滴定管,每次5~10ml溶液,从滴定管嘴放出弃去,共洗三次,以除去沾在管壁及旋塞上的水分。然后装满滴定管,取碱式滴定管按上述方法荡洗三次并装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橡皮管下端的空气泡。 调节滴定管内溶液的弯月面在刻度零处或略低于零的下面,静止1min,准确读数,并记录在报告纸上,不得随意记录在纸片上。 由酸式滴定管放出20~30ml盐酸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准确记下体积数),加入50ml去离子水稀释,再加入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且30s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重新把滴定管装满溶液,按上法再滴定两次(平行滴定,每次滴定应使用滴定的同一段体积),计算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体积比。 五、思考题 1.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采用什么量器量取浓盐酸?为什么? 2.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时用什么容器称取固体氢氧化钠?可否用纸做容器称取固体氢氧化钠?为什么? 3.滴定管在使用时,记录应记准几位有效数字? 4.在做完第一次比较实验时,滴定管中的溶液已差不多用去一半,问做第二次滴定时继续用剩余的溶液好,还是将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添加至零刻度附近再滴定为好?说明原因。 5.既然酸、碱标准溶液都是间接配制的,那么在滴定分析中所使用的滴定管、移液管为什么需要用操作液润洗几次?锥形瓶和烧杯是否也需要用操作液润洗?为什么?

标准溶液配置注意事项(仅供参照)

溶液配制通则 5.1分析实验所用的溶液应用纯水配制,容器应用纯水洗三次以上。特殊要求的溶液应事先作纯水的空白值检验。 5.2所用试剂的纯度应为分析纯或分析纯以上,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合理选用相应级别的试剂。 5.3为保证试剂不受污染,应用清洁的牛角勺从试剂瓶中取出,绝不可用手抓取。 5.4试剂结块可用洁净的粗玻璃棒或瓷药铲将其捣碎后取出。 5.5打开易挥发的试剂瓶塞时不可把瓶口对准脸部。夏季由于室温高,试剂瓶中很易冲出气液,最好把瓶子在冷水中浸一段时间再打开瓶塞。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应该用蜡封口。 5.6若嗅试剂气味,可将瓶口远离鼻子,用手在试剂瓶上方扇动,绝不可用舌头品尝试剂5.7所用天平的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均需定期校正。 5.8配制硫酸,磷酸,盐酸等溶液时,都应把酸倒入水中。对于溶解时放热较多的试剂,不可在试剂瓶中配制,以免炸裂。 5.9配制硫酸溶液时,应将浓硫酸分为小份慢慢倒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必要时以冷水冷却烧杯外壁。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时,大量放热,也必须在耐热容器中进行。 5.10 用有机溶剂配制溶液时,有时有机物溶解较慢,应不时搅拌,可以在热水浴中温热溶液,不可直接加热。易燃溶剂使用时要远离明火。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都有毒,应在通风柜内操作,为避免有机溶剂不必要的蒸发,烧杯应加盖。 5.11不能用手接触腐蚀性及有剧毒的溶液,剧毒废液应作解毒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5.12 溶液要用带塞的试剂瓶盛装,见光易分解的溶液要装于棕色瓶中,挥发性试剂例如用有机溶剂配制的溶液,瓶塞要严密,见空气易变质及放出腐蚀性气体的溶液也要盖紧,长期存放时要用蜡封住。浓碱液应用塑料瓶装,如装在玻璃瓶中,要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磨口塞。 5.13 每瓶试剂溶液必须有标明名称、规格、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及配制人的标签。 6.1.应用纯水配制. (应符合GB-6682《实验室用水规格》中三级水的规定。 6.2除高氯酸外,均指20℃时的浓度。在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若温度有差异,应要求补正。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所用分析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均须定期校正。 6.3标定时所用的基准试剂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试剂;制备标准溶液时所用的试剂为分析纯以上试剂。 6.4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标准温度20℃时的浓度,温度有差异需补正. 6.5.“标定”或“比较”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俩人各做4平行,4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行值之比不得大于0.1%.结果取平均值,浓度取四位有效数字. 6.6. “标定”和“比较”法测浓度时,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之差不得大于0.2%,

实验报告_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一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 掌握滴定法定量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熟悉滴定管、移液管的准备、使用及 滴定操作。 3. 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确定。 实验原理 酸碱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一般能与酸或碱直接(或间接)发生酸碱反应的物质大多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他们的浓度。 按酸碱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酸与碱完全中和时的pH 值称为化学计量点,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应满足如下基本关系: B B B A A A V c V c υυ= 式中,A c 、A V 、A υ分别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B c 、 B V 、B υ分别为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化学计量系数。其中,酸、碱的 化学计量系数由酸碱反应方程式决定。 由于酸、碱的强弱程度不同,因此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在pH=7处。通常,酸碱溶液为无色,酸碱中和是否完全,需用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指示剂往往是一些有机的弱酸或弱碱,它们在不同pH 值条件下颜色不同。用作指示剂时,其变色点(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的pH 值称为滴定终点。选用指示剂要注意:①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尽量一致;②颜色变化明显;③指示剂用量适当。 酸碱滴定中常用HCl 和NaOH 溶液作为标准溶液,但由于浓HCl 容易挥发,NaOH 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H 2O 和CO 2,直接配成的溶液其浓度不能达到标准溶液的精度,只能用标定法加以标定。基准物质H 2C 2O 4的分子式确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脱水或吸水,可以准确称量,所以,本实验采用(H 2C 2O 4·2H 2O ,摩尔质量为126.07g ·mol -1) 为基准物质,配成H 2C 2O 4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与习题(含答案)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 醋 酸果 汁 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 水 食盐 水 蔗糖水 滴加紫色 变 红变红变红变 蓝 变蓝变 蓝 变 蓝 紫色紫色 石蕊试液 滴加无色 无 色无色无色变 红 变红变 红 变 红 无色无色 酚酞试液 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 结论: 中性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 称为酸碱指示剂注意: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 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过氧乙酸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 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 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 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 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 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各种化学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

常用试剂的配制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1、硫酸(H 2SO 4 )溶液的配制: 1000mL浓度c(1/2H 2SO 4 )=0.1mol/L,即c(H 2 SO 4 )=0.05mol/L的硫酸溶液的配制: 取3mL左右的浓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新配制的硫酸需要标定,其标定方法如下: 称取于270-30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0.2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取50mL水,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同样用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计算公式为: 式中: m: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 1 :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V 2 :空白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M:无水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g/mol,[M(1/2Na 2CO 3 )=52.994)]。 测定氨氮时,氨氮含量的计算: 式中: 氨氮:氨氮含量,mg/L; V 1 :滴定水样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V 2 :空白滴定时所用的硫酸的体积,mL; M:硫酸溶液的浓度,mol/L; V:水样的体积,mL。 2、重铬酸钾(K 2Cr 2 O 7 )溶液的配制 1000mL浓度c(1/6K 2Cr 2 O 7 )=0.2500mol/L,即c(K 2 Cr 2 O 7 )=0.0417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的配 制: 称取12.258g于120℃下干燥2h的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并移入容量瓶中,定容至1000mL,摇匀,备用。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配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 1.各种杂质离子标准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mL0.1mg/mLNa标液为例 准确称量已恒重的基准氯化钠0.1271g,称准至0.1mg,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溶解,溶解后全部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3/4时,平摇几下(此时不可盖塞子),做初步混匀,继续加纯水至刻度,盖上塞子,摇匀,即为0.1mg/mLNa标液。 2. 0.1mg/L联氨标准溶液的配制 先将0.1mg/mL联氨标准溶液稀释100倍,制成浓度为1μg/mL联氨标准溶液,最后将1μg/mL 联氨标准溶液稀释10倍,即得到0.1mg/l联氨标准溶液。 3. 0.1mg/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的配制 先将0.1mg/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稀释100倍,制成浓度为1μg/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最后将1μg/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稀释10倍,即得到0.1mg/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 4. 0.23mg/L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2.3mL0.1mg/mLNa标液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为2.3mg/L钠标准溶液,再将此溶液稀释10倍即为0.23mg/L钠标准溶液。 5.pH=4.00,pH= 6.86,pH=9.18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 配制pH=4.00,pH=6.86,pH=9.18标准缓冲溶液的试剂为独立包装的袋装试剂,一袋配制250mL,将试剂倒入小烧杯中,溶解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可。 pH=4.00的缓冲溶液是邻苯二甲酸氢钾,pH=6.86的缓冲溶液为混合磷酸盐,pH=9.18的缓冲溶液为硼砂。 6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6.1 配制 称取1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按表1的规定,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6.2 标定 按表2的规定称取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同时做空白试验。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NaOH)],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式(1)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