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

【概述】

间质性膀胱炎常发生于中年妇女,其特点主要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频、尿急、膀胱区胀痛为其主要症状。

【治疗措施】

(1)特殊治疗:对间质性膀胱炎没有特效疗法,相反的可自发缓解,通过治疗有的可使症状减轻,有的也可能无效。

在麻醉或无麻醉下逐步扩张膀胱有时能增加膀胱容量。膀胱内滴注硝酸银,浓度由1:5000逐渐增至1:100可取得较好效果。膀胱粘膜局部损害时电灼可暂时减轻疼痛,Green-berg(1974年)认为经尿道电切局部病灶较电灼效果为好。

Stewat等(1976年)报告以50%二甲基亚砜50ml注入膀胱,每周2次,每次保留15分钟,取得良好效果。Fowler等(1981年)报告了类似的疗效。Messing等报告;在麻醉状态下膀胱内滴注0.4%羟氯唑钠,在10cm水柱压力下用1000ml溶液反复充分扩张膀胱,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注意有膀胱输尿管返流者忌用,以免产生输尿管纤维化。

Parsons等(1983年)对膀胱扩张疗法或膀胱内二甲基亚砜灌注无效患者的膀胱粘膜,发现病人粘膜缺少一层硫酸氨基酸多聚糖层,因硫酸氨基酸多聚糖层可保护膀胱移行细胞免受尿中刺激物质侵蚀,通过给患者口服SP-54(多硫聚戌糖钠)每天4次,每次

50mg,或每天2次,每次100mg,连用4~8周。在治疗的24例病人中,20例80%症状缓解。2例50~80%缓解,另2例无效。

醋酸考的松每日100mg或强的松10~20mg,口服,3周后减量,再服3周,亦可取得效果。亦有人主张以强的松经膀胱镜局部注射。

其他药物如抗组织胺类去敏灵50mg,每日4次,亦可减轻症状。有的主张应用长效肝素钠20000u静脉注射,借以阻断组织胺的作用,对治疗间质性膀胱炎也是值得一用的方法。

对上述治疗无效的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在膀胱严重纤维化,容量很少,可用盲肠或回肠扩大膀胱,而不必施行尿流改道,可取得较好效果。

(2)一般治疗:可使用全身或局部镇静剂,疗效甚差,若全并尿路感染可使用适当抗生素治疗。发现有老年性尿道炎可选择使用乙烯雌酚阴道栓剂。

(3)并发症的治疗:对于输尿管狭窄引起进行性肾积水者,输尿管扩张的方法效果欠佳时,需行输尿管回肠皮肤造口术。

【病因学】

患者尿液均正常,感染并非膀胱壁纤维化的主要病因,有学者认为盆腔外科手术或感染产生的淋巴管梗阻是其病因,而许多患者没有这样的病史。亦有学者提出是由于血栓静脉炎伴膀胱或骨盆内脏器急性感染,或由于精神冲动产生长期小动脉的痉挛所致,还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

目前,大量的证据认为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自体免疫胶原性疾病。Oravisto等研究了54例该病女性患者,发现85%患者中有抗核抗体,且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具有反应素型的过敏反应或对药物的超敏性。这可以通过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高敏可以得到解释。目前,对肥大细胞和膀胱表面氨基酸糖甙在间质性膀胱炎中的作用受到注意,一些研究人员正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病理改变】

在病理学上的发现膀胱壁的深层纤维化,使其容量减少,有时减少相当明显。膀胱粘膜变薄,这在膀胱舒缩最大部位最为明显,有时还可见到小的溃疡或裂隙。在某些严重病例,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处受损,可产生膀胱输尿管返流,甚至产生输尿管肾积水及肾盂肾炎。在显微镜下膀胱粘膜变薄,甚至剥脱,固有层中毛细血管常充血伴有炎症反应存在,肌层中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淋巴管扩张。并有淋巴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渗入。

【临床表现】

对中年妇女出现严重尿频,尿急及夜尿增多伴耻骨上方膀胱区胀痛而尿检查正常者应想到间质性膀胱炎。

(1)症状:患者常有长期进行性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在膀胱充盈时耻骨上区疼痛明显,有时亦可出现尿道及会阴部疼痛,在排尿后得到缓解,血尿偶可出现,在膀胱过充充盈扩张时明显,有的患者在病史中可能有过敏性疾患。

(2)体征:临床检查一般正常,有的患者可出现耻骨上部触痛,在女性患者阴道前壁触诊时可有膀胱区触痛感。

(3)实验室检查:患者尿常规多数正常,可有血尿出现,肾功能检查除非在膀胱纤维化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或梗阻时才有变化。

(4)放射学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一般无异常,合并返流时在造影片上可见肾盂积水、膀胱容量减少表现。

(5)器械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由于膀胱容量缩小,患者甚为痛苦,在施行液体膀胱扩张后可见膀胱顶部小片状瘀斑、出血、有的可见到疤痕、裂隙或渗血。

【并发症】

可并发输尿管进行性狭窄、返流及随之发展的肾积水表现。

【鉴别诊断】

膀胱结核也可表现为真性溃疡,常累及结核肾侧输尿管口周围,可有脓尿出现,尿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泌尿系造影可显示肾结核的典型改变。寄生虫病引起的膀胱溃疡类似于间质性膀胱炎的表现,一般男性多发,根据尿中找到虫卵或典型的膀胱病理特征可作出诊断。而非特异性膀胱炎则很少有膀胱溃疡出现,尿中常见脓细胞及感染菌,抗生素治疗很效。

Utz和Zinke(1974年)发现他诊断的男性间质性膀胱炎有20%是癌肿,故强调必须进行活组织细胞学的检查。

【预后】

对于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大多数能通过保守治疗均可取得效果,若无效需行手术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 / BPS)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清楚。因此,没有治愈性治疗,管理的目标是提供症状缓解以达到适当的生活质量。IC / BPS有许多治疗方法,并且没有一种被证明对所有IC / BPS患者有帮助。我们采用逐步方法处理IC / BPS。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治疗计划。 对于一些患者,连续或同时治疗的组合可能是合适的,但是每个治疗应该单独启动以能够监测症状反应并且停止无效治疗。如果在一线和二线治疗的几次试验后没有改善,则应重新考虑IC / BPS的诊断。 个体患者特征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包括:症状特征(严重程度,位置,进展)。以前有效或无效的治疗方法。合并症,对于患有慢性病(例如纤维肌痛,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焦虑症)的IC / BPS患者,需要采用多学科方法进行 最佳管理。患者偏好。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进展以及患者偏好,在某些患者中,快速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是合理的。例如,在症状迅速恶化的患者中,如果对口服药物没有快速反应,可以选择进行膀胱镜检查并进行水分注射和膀胱内治疗。 使用镇痛药,镇痛药可以在IC / BPS患者的任何治疗点使用,目的是尽量减少疼痛和最大化功能。一般来说,止痛药用于短期缓解膀胱疼痛的发作,而不是作为主要治疗。它们的使用应以不利影响和依赖性的风险为指导。在一些IC / BPS 患者中,与其他慢性疼痛病症一样,考虑到副作用和禁忌症,可能需要长期使用口服或透皮镇痛药。尿液镇痛药,尿液镇痛药可以缓解泌尿系统症状。可用的尿液镇痛药在可接受的使用时间上差别很大; 非那吡啶是用于短期使用,而乌洛托品可以长期使用。

-受尽了间质性膀胱炎的痛苦, 直到尝试这种神奇的疗法

受尽了间质性膀胱炎的痛苦, 直到尝试这种神奇的疗法 一、初遇病魔--疾病介绍邱女士,4年前出现轻度尿频,2年前突然出现下腹坠胀性疼痛,常伴尿频、尿急和灼烧样尿痛,无肉眼血尿,白天排尿20次,晚间排尿10余次,这很大程度上干扰了邱女士的工作和生活。二、坎坷寻医路--寻医经历回顾两年内邱女士与家人各处寻医问诊,辗转于当地及外省各大医院,由于医疗设备落后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最初被诊断为尿道梗阻,进行消炎药加扩充灌水治疗,反复住院治疗后依然病情日渐加重,每天去厕所高达32次,每次尿量40-50毫升,无论坐着还是走路膀胱都会出现痉挛疼痛(如同有人用两个指甲掐着膀胱肌肉并用力扭掐的疼痛),同时会阴部疼痛不适,晚上严重失眠。两年内因看病几乎花光了家中的大部分积蓄,但症状非但无明显好转,而是呈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下腹部持续性坠胀痛,憋尿时疼痛明显,尿频、尿痛加重。邱女士每日经受疾病煎熬,家人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邱女士女儿描述:“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生意失败了,母亲白天拉着七百斤的煤板车挨家挨户去送煤块,挣得的苦力钱去替父亲还债,晚上又去做家政为我和哥哥上学赚学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抚养成人。母亲今年六十四岁,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了,但却饱受疾病困扰,苦不堪言。这几年间在医院进行的灌水治疗缓

解疼痛的效果只能维持一到两个月,过后就周而复始地进入一个更频痛的新阶段。2017年10月27日,我与母亲一起吃饭,她坐在餐桌旁,一边跑厕所一边偷偷抹眼泪,后来我感觉不对劲,问她是不是很痛,她说很痛苦,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动力,天天备受煎熬,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当时好害怕,害怕她真的想不开,就告诉她,广东治疗不好,我和哥哥就带她去省外找医生,我会继续打听询问找好医生,当晚我彻夜辗转难眠……”三、看到希望--骶神经调控手术邱女士女儿说:“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就动员朋友们一起查询治疗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张鹏教授的病患交流帖子,有一个患者讲述的症状和母亲非常吻合,而且在他们写给张教授的感谢信中提到了间质性膀胱炎、骶神经调控手术和骶神经刺激器这三个新词汇,我又深入查了下这个疾病治疗涉及的安全有效性和费用问题,看到一个骶神经刺激器的费用高达10万,虽然完全超出了我们目前所能负担经济范围,但我还是下定决心,只要能治好母亲,即使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我把母亲病历整理好发通过好大夫网站发给张教授并打电话咨询,定于11月7日进行第一次面诊。经过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母亲的病症被确诊为间质性膀胱炎。张教授了解到我的家庭状况后提议说清华品驰公司最新研发的骶神经刺激器正在招募测试患者且该骶神经刺激器器很适合母亲的病症,问我们是否有意向。经过慎重考虑我

高压氧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观察及护理

高压氧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为进 一步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8例治疗前进行过膀胱灌注、药物、电灼治疗,但疗效欠佳的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 15~40 次。结 果血尿完全消失15例,转为镜下血尿2例,仍有肉眼血尿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1 例。结论高压氧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合并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的护理计 划和护理措施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关键词】高压氧;出血性 放射性膀胱炎;护理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大 多发生在放疗后6个月~10年,甚至更长时间。反复肉眼血尿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发生膀胱大出血,严重时能危及生命[1]。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高压氧治疗放射 性膀胱炎经济、有效。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组织给氧,可刺激组织血管生成、白细 胞活化、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合成,促进组织再生。2017~2019 年我科采 用高压氧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 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年龄42~70岁,平均54岁。原发病为宫颈癌14 例,均为女性;,前列腺癌2例、直肠癌2例,均为男性。本组病例均经检查证实无 肿瘤复发和膀胱恶性病变,诊断为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 1.2治疗方法 18例患者 均在常规治疗后多次复发的情况下采用高压氧联合抗炎及止血治疗。所有患者同 时行高压氧治疗:0.2 MPa,每次 90 min,每日1次,10 d一个疗程。血尿停止 后继续 2~3个疗程。 1.3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经高压氧治疗,血尿完全消失15例,膀胱镜检,膀胱粘膜正常,随访12 ~24个月未见复发;转为镜下血尿 2 例;1 例仍 有肉眼血尿,但症状较前明显减轻。18例患者均无与高压氧治疗有关的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加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恐惧感,增 强抗病信心[2]。多数患者的焦虑及紧张不安情绪源自担心肿瘤复发,应加强心理疏导,与医生配合,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出血为放疗后并发症,并非肿瘤 复发,从而解除其顾虑。 2.2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入舱前向患者介绍高压氧治疗的 相关知识,说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做好防治气压伤的宣教工作,减轻患者的心 理压力[3]。高压氧治疗加压过程中,通过对讲监视系统严密观察患者的动作、表情,提醒患者做张口吞咽鼓气、口香糖咀嚼等动作,促进耳咽管开张。减压过程中严禁 屏气,防止肺气压伤。出舱后注意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再次询问有无不适感受,如 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由医务人员陪同其回病房观察或做必要处置。放 射性膀胱炎出血较多时容易导致贫血、血容量不足,甚至晕厥、休克,护士应严 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3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坚持做足疗程的高压氧治疗, 以保证其疗效。向病人介绍高压氧治疗成功的案例,强调患者病情的好转,帮助患 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坚持完成治疗。 3讨论放射性膀胱炎会导致患者因膀胱内 血凝块造成尿道阻塞,从而致使排尿困难,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高压氧治疗会 帮助患者神经血管再生以及通过血管收缩来控制出血,提高患者免疫力[4]。高压 氧治疗通过提高病灶组织氧分压、氧含量和氧储备,能有效改善放射性损伤病灶组 织氧的供应,从而刺激组织血管生成、白细胞活化、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合成,促进细胞修复、溃疡愈合。抑制细菌生长、增强抗生素的杀菌抑菌能力,加速 继发性感染的控制和坏死组织的清除。营养及修复功能支配逼尿肌的神经,明显缓 解因放疗而造成的膀胱刺激症状。此外,高压氧治疗对患者身体损伤小,患者膀 胱的功能、结构都不会受到较大影响[5]。总之,高压氧治疗是治疗放射性出血性 膀胱炎有效方法,且副作用小、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护

AUA慢性膀胱痛的诊断指南

Infection/In?ammation AUA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Philip M.Hanno,*David Allen Burks,J.Quentin Clemens,Roger R.Dmochowski, Deborah Erickson,Mary Pat FitzGerald,John B.Forrest,Barbara Gordon, Mikel Gray,Robert Dale Mayer,Diane Newman,Leroy Nyberg,Jr., Christopher K.Payne,Ursula Wesselmann and Martha M.Faraday From the 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Inc.,Linthicum,Maryland 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BPS?bladder pain syndrome CP?chronic prostatitis CPP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IC?interstitial cystitis RCT?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he complete guideline is available at https://www.doczj.com/doc/6812213711.html,/guidelines. This document is being printed as submitted without independent editorial or peer review by the Editors of The Journal of Urology. *Correspondence:Division of Urology,Hospi-t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3West Perelman Center for Advanced Medicine,3400 Spruce St.,Philadelphia,Pennsylvania19104 (telephone:215-662-2891;FAX:215-662-3955; e-mail:phil.hanno@https://www.doczj.com/doc/6812213711.html,).Purpose:To provide a clinical framework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Materials and Method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using the MEDLINE?database(search dates1/1/83-7/22/09)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peer reviewed publications relevant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nsuf?cient evidence-based data were retrieved regarding diagnosis and,therefore,this portion of the Guideline is based on Clinical Principles and Expert Opinion statements.The review yielded an evi-dence base of86treatment articles after application of inclusion/exclusion crite-ria.These publications were used to create the majority of the treatment portion of the Guideline.When suf?cient evidence existed,the body of evidence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was assigned a strength rating of A(high),B(moderate)or C(low). Additional treatment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as Clinical Principles and Expert Opinion when insuf?cient evidence existed.See text and algorithm for de?nitions, and detailed diagnostic management,and treatment frameworks. Results:Th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statements are provided for diagnosis and overall management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as well as for various treatments.The panel identi?ed?rst through sixth line treatments as well as developed guideline statements on treatments that should not be offered. Conclusions: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is best identi?ed and managed through use of a logical algorithm such as is presented in this Guide-line.In the algorithm the panel identi?es an overall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the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 patient.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ologies can be expected to change as the evidence base grow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ystitis,interstitial T HE purpose of this guideline is to pro- vide direction to clinicians and pa- tients regarding how to:recognize 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 drome,conduct a valid diagnostic pro- cess,and approach treatment with the goals of maximizing symptom con- trol and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while minimizing adverse events and pa- tient burden.The strategies and ap- proaches set forth in this document were derived from evidence-based and consensus-based processes.IC/ BPS nomenclature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for the purpose of clarity the Panel decided to refer to the syn- drome as IC/BPS and to consider these terms synonymous.The Panel https://www.doczj.com/doc/6812213711.html, 0022-5347/11/1856-2162/0Vol.185,2162-2170,June2011 THE JOURNAL OF UROLOGY?Printed in U.S.A.?2011by A MERICAN U ROLOGICAL A SSOCIATION E DUCATION AND R ESEARCH,I NC.DOI:10.1016/j.juro.2011.03.064

清解通淋汤加西药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22例

清解通淋汤加西药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22例 发表时间:2013-08-28T14:25:35.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金文军 [导读] 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8例,占36.3%;好转12例,占54.5%;无效2例,占9%;总有效率90.8%。 金文军 (甘肃武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甘肃武威 733000) 【摘要】目的: 观察清解通淋汤配合西药膀胱灌注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清解通淋汤并配合西药膀胱冲洗治疗。结果:治疗1~2个疗程(12天为一疗程)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8%。结论: 清解通淋汤加西药膀胱灌注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清解通淋汤膀胱灌注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167-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n radiocystitis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Qingjie Tonglin Decoction and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Method: 22 cases were performed bladder irrigation with combination of Qingjie Tonglin Decoction and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Result: 12 days as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After 1 to 2 courses of treatment cure occurred in 8cases,improvement in 12 cases and ineffectiveness in 2 cases.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0.8%. Conclusion: In treatment of radiocystitis, combination of Qingjie Tonglin Decoction and Intravesical instill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has good effect 【Key words】radiocystitis Qingjie Tonglin Decoction instillation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均有明确的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史,如子宫颈癌、直肠癌等的放射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临床以突发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起始,表现为持续或反复、难以控制的肉眼血尿,多伴发尿频、尿急、下腹坠胀,部分因伴感染而尿痛,耻骨上膀胱区触痛为常见体征。主要原因是放射线引起的尿路移行上皮剥脱、黏膜溃疡、固有层内急性炎症反应、血管内血栓形成、小血管闭塞,病变晚期可有膀胱壁纤维化,黏膜水肿以致形成溃疡或合并感染。放射性膀胱炎临床发病率不高,文献报道一般不超过5%[1],其发生与放疗总剂量、设备性能、放疗技术、个体放射耐受性差异等因素有关。2008~2012年,我们用自拟清解通淋汤配合西药膀胱冲洗治疗放射性膀胱炎2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2例中,男6例,年龄42~65岁;女16例,年龄40~69岁。直肠癌8例,宫颈癌14例。放射性膀胱炎最早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个月,最迟发生在盆腔放疗后5年。有18例曾接受盆腔照射剂量60~70GY,4例曾接受盆腔照射剂量55~60GY。 轻度15例(男5例,女10例),仅有尿频、尿急、尿痛、尿灼热感、小腹坠胀,尿常规检查可见镜下少许红白细胞,膀胱镜检查见黏膜混浊、充血、水肿。中度6例(男1例,女5例),除下尿路刺激症状外,还反复出现淡红色肉眼血尿,尿常规可见到大量红白细胞,膀胱镜检查可见溃疡形成,常在膀胱三角区后壁。重度1例,女性,除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外,有膀胱阴道瘘形成。 2 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用清解通淋汤加减。麦冬、石斛、花粉、玄参、车前子(包)各9g,滑石先下15g,木通、大黄、栀子各6g。兼气虚者加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兼气滞者加乌药12g,王不留行9g;兼血瘀者加当归15g,田三七6g,丹参15g;阴虚内热者加地骨皮20g,鳖甲15g,银柴胡10g;血尿甚者加仙鹤草30g,茜草18g。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早晚分服,12天为一疗程。 西药膀胱冲洗:生理盐水100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冲洗膀胱,每日1次, 12天为一疗程。疼痛剧烈者,可临时加入2﹪利多卡因10ml冲洗。发热明显,或有菌尿者,酌情使用抗生素3~5天静滴或口服。 3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正常,膀胱镜检查未见异常。好转:症状体征好转,尿常规改善,膀胱镜检查黏膜病变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4 治疗效果 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8例,占36.3%;好转12例,占54.5%;无效2例,占9%;总有效率90.8%。 5 讨论 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与其他疾病引起的下尿路刺激症状相似,易误诊且单行西药抗感染治疗无效,但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膀胱镜检查后,多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并得出正确诊断。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性治疗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最低为2.1%,最高为8.5%。发生时间多数在放射治疗后2~3 年,短则数月,长则10~20 年。本组放疗结束后出现血尿时间为1个月~5年,平均2.5年。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粘膜溃疡伴出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萎缩或增生。一般认为,膀胱组织对射线的耐受量为60 Gy,超过此剂量易发生放射性膀胱炎,膀胱过量照射是导致放射性膀胱炎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膀胱照射剂量可以减少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如腔内照射不超过50 Gy,放疗时给予适当填塞以保护膀胱可避免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3]。 放射性膀胱炎按中医理论属血热毒盛,认为放射线为毒热之邪,可以伤阴耗气,消灼阴液, 灼伤脉络,损伤脏腑功能,影响气血生化之源,从而使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当放射到膀胱时就会使膀胱气化失常,湿热内蕴,肾失开阖,水道不利,因而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隐疼,腰疼等症状。方中木通、车前子、滑石清热利湿、寒凉通窍,利尿通淋;麦冬、石斛补阴、生津、除热、明目、强腰;栀子清热泻火,利湿解毒;玄参清热火,养阴生津,解毒散结、凉血;大黄除热通便, 泻火凉血,逐淤通经,泻湿热,破积滞,行淤血;花粉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促进细胞生长,防治贫血,抗辐射,提高免疫力作用。诸药共用,共奏清热化湿,利尿通淋,养阴生津,解毒散结,泻火凉血,抗辐射之功效。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西药膀胱冲洗,有缓解痉挛、消肿止痛、控制炎症作用,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受损膀胱粘膜局部,迅速缓解病人尿痛、腹痛症状,不仅疗效好见效快,而且全身副作用小,用药方便经济。放射性膀胱炎目前仍是一种临床少见而较难治疗的放疗并发症,治疗方法无统一标准。为减少患者痛苦,除防止过量照射、避免辐射损伤外,仍需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轻、中度患者采用清解通淋汤加西药膀胱灌注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Crew JP, Jephcott CR, Reynard JM. Radiation-induced hemorrhagic cyctits[J].Eur Urol,2001,40(2):111-123.

间质性膀胱炎(IC)之最新治疗现况

間質性膀胱炎(I.C.)之最新治療現況 李明輝 衛生署台中醫院泌尿科主任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醫學中心研究醫師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會員 美國泌尿醫學會會員 教育部部定講師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簡稱I.C)。廣義的來說指的是一症候群(膀胱疼痛症候群),包括頻尿、骨盆腔疼痛(恥骨上部或下腹部、會陰等)、尿急、夜尿等。其中的頻尿、疼痛是診斷上的兩大要素。1987, NIDDK定出一套診斷依據,其目的是要作研究時有一依循的準則,以確保病人條件的一致性,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其規定在臨床上使用太嚴格,因而在1988再次修訂(1),但要再強調的是,此標準只是針對研究目的所訂,臨床上的診斷則需視情況而有彈性的應用。 目前並沒有I.C.的特殊病理發現,因此大部分的診斷建立於臨床的症狀表現及去除引起症狀的確定病因後所得到的臨床診斷。雖然有人提出某些特殊的檢查,可幫助治療的選擇及推測預後,但仍有人持不同的看法。 診斷 病史: 90%的病人是女性,症狀出現的年齡多在30-50歲,典型的症狀是頻尿、尿急

同時併有膀胱脹時的上恥骨痛或壓迫感,此種疼痛在解完尿後會得到緩解,少數人則會感到解尿後的刺激感。夜尿則是另一常見的症狀。性交時疼痛較常見於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則較常見有會陰部、陰囊、鼠蹊部不舒服感。 症狀通常是慢慢發作,有些則會合併某些特殊情況同時發作,如尿道感染、骨盆腔發炎,因為其症狀和急性下泌尿道發炎相似,很多病人因而被當作感染治療,時好時壞。一般說來病人可能經過3-5個醫師及3-7年的困擾才得到正確診斷。此病的特徵是有一段時期症狀突然惡化然後好轉,惡化的原因可能因壓力、不當飲食、某種疾病(如感冒)或原因不明。 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婦科及腸胃疾病似乎較常見於I.C.病患。I.C.的發生率和婚姻狀態、性伴侶數、懷孕次數並無明顯關連。很多病人發現其症狀的起伏和月經的週期有關,至於懷孕對I.C.症狀的影響則沒有固定模式,有些懷孕後症狀好轉,有些則變壞。 身體檢查: 女性患者施行陰道檢查時,會有膀胱底或尿道口壓痛的現象,但必須去除陰道炎、尿道憩室、女陰部炎、會陰部疼痛的可能。 實驗室檢查: 依據定義,尿液培養必須是無菌性,血清學檢查對於I.C.的診斷無法提供幫忙。影像學檢查: 除非要找出同時合併的疾病,否則影像學檢查對於I.C.的診斷無任何助益。

体外短波治疗仪

CRS超导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的核心是大功率兆波主机和带监测盒的系统。它以远大于体内微波和体内射频的功率,以非介入方式,采用不接触人体的容性加热治疗患部。由于热疗使炎症组织的通透性增加,药物更易扩散,组织的吸收及代谢更好,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炎症的目的。临床反映对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这种利用生物物理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非手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几乎不对患者构成损伤和痛苦。低损伤和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极力提倡的,他代表了当今医疗和康复器械的发展方向。 ] 设备:CRS--精锐型体外短波治疗仪 介绍:电场热疗系统以远大于体内微波和体内射频的功率,以非介入方式,采用不接触人体的容性加热电极,加热治疗患部。由于热疗使炎症组织的通透性增加,药物更易扩散,组织吸收及代谢更好,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炎症的目的。该治疗系统利用生物物理的方式原理,达到治疗目的。非手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不对病人构成损伤和痛苦。对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盆腔炎、附件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CRS 2280D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应用13.56MHz的高频振荡电流,通过一对体外容性电极作用于人体,产生既有交变电场又有交变磁场的“聚积式”电磁场。电磁场的能量被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达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降低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张力、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机体组织的亚急性、慢性炎症和肿瘤疾病的目的。 适用范围: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盆腔炎、附件炎等。临床扩展:膀胱癌、放射性膀胱炎、其他恶性肿瘤、痔疮和椎间盘突出症告等。 CRS 2280D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不住院、不开刀、不注射、不电灼、不插管、不侧卧、无创伤、无痛苦、安全舒适、随治随走的治疗方式,深受患者欢迎,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极力推广的“非介入、无痛、无创“的治疗方式,代表了当今医疗和康复器械的发展方向。 CRS 2280D(精锐型)体外短波电容场热疗系统应用13.56MHz的高频振荡电流,通过一对体外容性电极作用于人体,产生既有交变电场又有交变磁场的“聚积式”电磁场。电磁场的能量被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达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降低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张力、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机体组织的亚急性、慢性炎症和肿瘤疾病的目的。 适用范围: 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盆腔炎、附件炎等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扩展: 膀胱癌、放射性膀胱炎、其他恶性肿瘤、痔疮和椎间盘突出症告等。

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有哪些措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有哪些措施 导语:当大家受到放射性膀胱炎的威胁与困扰之后,还是不要气馁的,一定要抓紧时间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当然了生活中的防护措施也是很重要的,毕 当大家受到放射性膀胱炎的威胁与困扰之后,还是不要气馁的,一定要抓紧时间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当然了生活中的防护措施也是很重要的,毕竟很多危险因素都来自于生活中,防治结合的治疗原则还是必须要遵守的,那么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有哪些措施? 多饮水,勤排尿,起到膀胱自洁作用,有合并感染时应及时应用相关药物以缓解症状。减少代谢产物的浓度及与膀胱接触的时间。膀胱药物灌洗,减少出血,如可使用1%硝酸银溶液、1%明矾溶液、4%或10%甲醛溶液等。冲洗液可加去甲肾上腺素,以助止血。 早期的放射性膀胱急性炎症反应多可控制,能够使患者耐受放疗,待放疗结束后可逐渐自行恢复正常。后期的放射性膀胱炎性损伤,多不易短期内解除症状,患者朋友应到正规医院接受长期的治疗。全身用止血药物。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等。出血严重时可考虑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或结扎术,需要时行膀胱切除术。 轻度常表现为突发性血尿,亦可伴有尿频、尿急,膀胱镜下可见粘膜苍白、变薄,膀胱容积缩小,小血管变脆,有时可见破裂的小血管出血。发生血尿时往往有诱因,如劳累、憋尿。可以不治自愈,亦可用止血剂,血尿量多时,可膀胱镜下电灼,激光止血。 对轻、中度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主要采用保守疗法,如抗生素消炎、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症状。药物可全身使用,方法与一般的膀胱炎相似。亚急性期溃疡首先给予保守疗法,同急性期。失血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经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分析

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经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32例,对比同时期20例常规保守止血治疗患者。治疗一年后,以尿常规检测红细胞下降到(+/HP)为有效。结果:膀胱透明质酸钠组,28例有效,有效率87.5%,17例伴尿路刺激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保守治疗组8例有效,有效率40%。结论: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重复性强,尤其适用于伴有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对于重度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建议先行经尿道膀胱内电灼止血后,再开始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 关键词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bladder perfusion sodium hyaluron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Methods: Using bladder perfusion hyaluronic acid sodium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32 cases, compared with 20 patients with routine conservative hemostatic treatment. Treatment after one year, in the routine urine test red blood cells decreased to (+ / HP) was effective. Resulis: Sodium hyaluronate infusion group, 28 cases were effective, effective rate was 87.5% , 17 cases with urinary irritation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8 cases of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effective. effective rate was 40%. Conclusion: bladder perfusion hyaluronic acid sodium treatment of h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non-toxic side effects, strong repeatability,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irritation symptoms.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cystitis, advice first to transurethral bladder electric bright hemostatic, then start sodium hyaluronate infusion treatment. Keywords Hemorrhagic radiation cystitis Hyaluronic acid sodium Bladder perfusion 1 资料与方法 1.1 放射性出血性膀胱炎诊断入选标准 ①盆腔肿瘤患者有膀胱区放射治疗史。②以肉眼血尿为主,大部分可见血块排出,血块堵塞时有排尿困难、腹痛腹胀。可伴尿急尿痛症状。③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3+/HP以上,白细胞0~+/HP。④膀胱镜检查见三角区和两侧壁膀胱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血管扩张、迂曲,可见散在的活动性出血点以及部分黏膜溃疡坏死,必要时做活检排除肿瘤。 1.2临床资料 2004~2012年收治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52例,宫颈癌术后42例,直肠癌术后7例,前列腺癌术后3例;男性8例,女性44例;年龄48~78岁,平均65±8.3岁;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13例。放疗结束后出现血尿最短2周,最长9年,平均2.3±0.9年。血红蛋白57.0~122.0g/L;17例患者有严重的尿路刺激症状;4例患者有膀胱大出血、血块堵塞;凝血功能均基本正常。 1.3 治疗方法:20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予止血、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必要

间质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间质性膀胱炎治疗【专业知识】

间质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间质性膀胱炎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间质性膀胱炎(intetitial cystitis,IC)又称Hunner’s溃疡,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特殊类型的慢性膀胱炎,常发生于中年妇女,其特点主要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以尿频、尿急、膀胱区胀痛为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痛性膀胱疾病,症状多持续1年以上。病变累及膀胱全层,黏膜肿胀、充血并可发生裂隙或溃疡,溃疡常位于膀胱前壁和顶部。病期多在3~5年,典型表现为疾病开始快速发展,以后很快稳定下来,既使没有进行治疗,也无明显恶化的表现。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有以下假说:①血管、淋巴管阻塞,曾设想膀胱纤维化是由于盆腔手术或感染引起膀胱壁内淋巴管阻塞和引起栓塞性脉管炎或由于血管炎所致持久性小动脉痉挛所致,但缺乏足够的证据。②感染,曾提出过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是IC的病因,但还没有在IC 患者中检出上述3种病原体的报道。③神经体液因素,肥大细胞在IC病人膀胱固有膜和逼尿肌中增多,寒冷、神经肽、药物、创伤、毒素等可活化肥大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可致敏感觉神经元,后者进一步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或神经肽活化肥大细胞;肥大细胞也可直接引起血管扩张或膀胱黏膜损害引起炎症。④免疫因素,该病对皮质醇治疗反应良好,部分病人血中可检测到抗膀胱黏膜抗体,不少学者还发现对血管抗原产生的自身免疫性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参与了IC发病。⑤黏膜通透性,推测IC是由膀胱上皮的功能不良引起,其通透性增加并使尿液通过移行上皮漏入到膀胱壁,引起膀胱炎症。有人证实IC病人膀胱表层上皮内TH蛋白增多,提示黏膜的通透性增加。 二、发病机制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12213711.html,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作者:王伟等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5年第08期 【摘要】目前对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尚无系统的明确诊断标准,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进一步总结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概述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指在膀胱镜下具有典型的膀胱点状出血、膀胱壁Hunner溃疡[1]以及相关组织学特征的一种疾病。2010年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ICI)将IC归为膀胱疼痛综合征(BPS)。国际尿控协会 (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将其定义为:与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区疼痛,同时伴有其他泌尿系症状,如白天和夜间尿频,同时除外下尿路感染及其他病理改变的证据[2]。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目前IC/BPS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病因学有多种假说,但十分肯定的尚缺乏,如尿路上皮功能失调/葡萄糖氨基聚糖(GAG)层缺损、亚临床感染、肥大细胞激活、神经性炎症、自身免疫疾病、膀胱感觉神经功能上调、遗传及NO代谢异常等[3],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的是GAG层缺损理论。 研究发现IC/BPS发病率与种族、年龄及性别有关,据美国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女性的发病率为2.7%~6.5%,以30~50岁女性患者居多,其中白种人占 90%以上[4]。目前国内缺乏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资料,尚无发病率研究数据。 二、诊断 2010年ICI提出了BPS的诊断标准,即出现与膀胱有关的疼痛,同时伴有至少一种其他 泌尿系症状(如尿频、尿急),并能排除其他泌尿系疾病,就可以诊断为BPS[5]。IC/BPS患者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上很难做出明确诊断,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IC/BPS最常见的症状是尿频,其次是尿急,临床需要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相鉴别。另外需排除患者因进食某些食物后出现症状加重,如咖啡、酒精饮料、酸味水果及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由于 IC/BPS涉及膀胱壁受刺激,所以体检时出现阴道前壁触痛是一个比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6]。

间质性慢性膀胱炎中药怎么治疗

间质性慢性膀胱炎中药怎么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膀胱炎,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患此病的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尿频(通常十分钟一次)、尿急、膀胱区或骨盆区胀痛。由于此病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所以目前西医尚无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它,因此很多患者想知道中药是否能够有效地治疗此病?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对于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中医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要消除患者不适的症状,二是要祛除膀胱壁的纤维化。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尿频、尿急、膀胱区及骨盆区胀痛的症状来看,根据中医理论可知,尿频、尿急是中医“淋症”的表现,需要利尿通淋功效的药物来治疗;而膀胱区及骨盆区胀痛的症状则多是由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需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的药物来治疗,此外,结合西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有关,所以在治疗时还要考虑抗炎的效果。而对于膀胱壁出现的纤维化的问题,则在治疗时就需要药物具有抗纤维化、抗钙化和抗增生的功效。因此要想通过中药来将间质性膀胱炎治好,那么就需要此中药必须具备利尿通淋、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和抗炎、抗纤维化、抗钙化、抗增生的功效,而由武汉李小平中医发明的专利中药利尿消炎丸就完全具备了以上的治疗功效。 专利中药利尿消炎丸是由车前子、滑石、瞿麦、萹蓄、红花、当归、桃仁、王不留行等五十几味中药成分组成的,其不但解毒药的运用已经完全达到了西药广谱抗菌素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杀菌消炎,而且还具备了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止痛和利尿通淋的功效,因此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出现的尿频、尿急、膀胱区及骨盆区胀痛的症状。此外,方中的桃仁、王不留行配合解毒的天丁、地丁、金银花,还使其具备了抗纤维化、抗钙化、抗增生的功效,因此能够针对性的治疗膀胱壁出现的纤维化的问题。 由此可见,中药是能够治好间质性膀胱炎的,并且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利尿消炎丸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地服用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间质性膀胱炎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是指无明确原因的一种膀胱壁炎性反应状态,表现为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及膀胱或盆腔疼痛。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间质性膀胱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治疗上都很棘手,临床上均以缓解症状为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辨证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发现两者可能为同一类型疾病或存在相同的致病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间质性膀胱炎与支气管哮喘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点。为了理解事物,就要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并且用矛盾分析法揭发各个矛盾及矛盾各方面的地位,确定本质、最有决定性的方面,分清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对事物的复杂性和具体性的认识,比较分析各个方面在当前于对象的考察起一般性(普遍性)的作用,哪些方面是特殊性、个别性的作用,了解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哪些方面只是偶然的次要的作用,那些方面则起必然的主要作用。 1 流行病学 1.1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患病率约1%~5%不等,半数在12岁以前发病,成人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约20%的患者有家族史。 1.2 间质性膀胱炎主要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约为1:9。不同国家的发病率相差较大,不同的种族发病率不同,白种人明显高于其他种族,黑种人罕见发病,确诊时平均年龄44岁,但25%年龄<30岁,小孩也可发病,常伴发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类风湿、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