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课题实施指南

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课题实施指南

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课题实施指南
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课题实施指南

教育部项目批准号: 12YJA1900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

发展的个体、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

纵向研究

课题实施指南

课题简称:“中小学生创造力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景焕

课题实施组组长:罗凡华

课题承担学校名称:山东师范大学

课题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批准文号:教社科司函[2012]36号

课题项目批准号:12YJA190024

批准时间: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中小学生创造力研究”总课题实施组

2012年4月发布

目录

第一部分:课题来源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课题实施规划

第四部分:课题管理办法

第五部分:课题资源介绍

第六部分:申报表格

第一部分:课题来源

关于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通知

教社科司函[201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经我司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共有4476项批准立项,其中,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共3961项,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31项,新疆项目58项,西藏项目11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专项121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162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18项,教育廉政理论研究专项8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项6项。

现将立项结果予以公布。

附件:

1、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立项一览表.pdf

2、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立项一览表.pdf

3、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立项一览表.pdf

4、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藏项目立项一览表.pdf

5、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立项一览表.pdf

6、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项一览表.pdf

7、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立项一览表.pdf

8、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教育廉政理论研究)立项一览表.pdf

9、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立项一览表.pdf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教育部网址:

es/business/html

项目第196页,第2923项,PDF截图: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立项一览表

序号学科门类学校名称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批准号申请人

2923 心理学山东师范

大学规划基金

项目

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

的个体、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机制的纵向研究

12YJA190024 张景焕

关于成立“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规划项目”实施组的决定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创造力测试

工具,在子课题

立项申报批准

后提供电子稿。第三部分:课题实施总体规划

序号项目名称时间段地点说明

1 课题开题会2012年5月云南包括课题研究培训会

2 子课题申报2012年5—12月北京由总课题实施组负责实施

3 课题研讨会2012年7月重庆包括创造力系列比赛

4 课题研讨会2012年11月德国包括国际发明展

2012年12月香港包括金紫荆创造力奖颁奖盛典

5 年度成果交流

2012—2015年商定由实验学校申办

6 研究成果现场

第四部分:课题管理办法

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为保证课题研究科学、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促进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有益结合,使创新教育更好地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特制订“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个体、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纵向研究”(简称“中小学生创造力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总课题实施组由顾问、专家成员、组长、实施组组长和实验区负责人、部分实验学校、研究基地负责人组成,日常管理工作由总课题实施组负责,课题实施组设在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组委会,由北京佳德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管理。

第二条总课题实施组将逐步设立课题实验单位。课题实验单位主要包括课题的实验区、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其中部分单位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

第三条中小学校、职业中专、大专院校、地区教科研机构可以采取申报课题实验单位、申报子课题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工作。实验单位及子课题的申报采取“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竞争中择优立项。

二.总课题实施组主要职责

第四条总课题实施组主要职责

1.制定科研课题及课题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实施指南;

2.制定子课题申报管理办法;

3.接受课题实验单位及子课题申报,组织审批;

4.指导和监督各课题实验单位工作进展,交流研究信息,组织有关学术活动;

5.组织对各实验单位及子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验收,协助优秀成果推广;

6.组织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和奖励。

三.申报条件

第五条课题实验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能认真领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有正确、科学的办学思想,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符合国家教改方向和教育科研发展方向。

2.有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队伍,机构主要领导、干部和教师有较强的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能接受总课题实施组对实验单位的相关管理与服务,并与总课题实

施组配合开展课题的各项工作。

第六条子课题申报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子课题申报单位为上述实验区、实验学校、实验基地之一,并具备独立开展所选子课题研究的教科研力量,子课题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且有相关课题研究经验与业绩。

2.子课题负责人须具有中级教师或同等职称并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四.申报与审批

第七条申报程序

逐项填写实验区、实验学校申报审批书,希望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同时填写子课题申报审批书。文本一律一式四份,寄至总课题实施组,审批通过后,寄回二份给申报单位。

第八条审批程序

总课题实施组每月组织一次对申报材料的审批,(审批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并返还经签批的申报材料供申报单位存档。符合条件者批准成为正式实验单位及子课题承担单位,并选择适当方式公示立项名单。

五.管理与服务

第九条实验单位管理条例

1.实验单位有积极配合总课题实施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义务。

2.实验单位须设专人负责与总课题实施组联系。

第十条子课题管理条例

1.子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管理工作主要有评审立项、开题检查、日常指导、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结题评审等。

2.检查和抽查内容包括:队伍建设、档案、经常性活动、简报、成果转化等。

3.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时,应接受总课题实施组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成果鉴定必须准备的文件有:开题报告、研究工作(实验或调研)报告、成果证明及必要的附件、子课题申请书复印件、成果被决策部门采纳或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推广情况介绍等。

第十一条总课题组提供的基本服务

1.资质认定

所批准的课题实验单位由总课题组颁发“实验区(学校、基地)”资质牌证。

2.咨询服务

提供课题涵括内容的咨询服务以及共性指导方案。

3.信息服务

通过简报、网络等形式,搭设各实验单位交流平台,提供国内外发明创新教育研究动态信息。

4.科研指导

总课题实施组对实验单位给予理论指导,组织实验单位和课题研究人员的交流、培训活动,帮助实验单位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

5.总结评价

每年组织课题年会,进行总结、评优、成果交流,通过主流教育媒体报道或推广研究和实践成果。

六.经费管理

第十二条科研费

子课题申报获得批准立项后,研究经费自筹,自行管理使用。

总课题实施组不收取如何课题管理费。

申报实验学校、研究基地和实验区的单位需根据个性化服务指导内容,与总课题实施组协商具体合作事宜,按合作协议实施。

第十三条经费使用原则

自筹科研经费用于实验单位的专家咨询指导、共性指导方案提供、部分资料提供;总课题实施组为实验单位服务所需的必要的资料搜集、专项研讨等。不得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和参观旅游等。

第十四条实验单位开展实验、子课题研究工作所需费用自筹。

七.终止与中止

第十五条终止

科研实验工作结束或实验期满,由总课题实施组对各单位的实验成果及子课题成果组织评估(评估所需费用由各实验单位承担),凡达到预期目标者,由总课题实施组颁发荣誉证书及结题证书,撤除资质牌证,该项实验即告终止。

第十六条中止

如实验单位长时间未能按计划开展实验活动或不能为实验开展提供条件,总课题实施组有权宣布中止该实验单位,并给予书面通知;实验单位也有权自行中止实验,应书面通知总课题实施组。

第十七条备注

各级实验单位应自觉维护总课题的声誉,如有损害行为,总课题实施组将撤消其实验单位资格,并视情节轻重追究当事人责任。

本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5年12月31日终止。

总课题实施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北里101号世奥国际中心B 座2602室

邮编:100029,电话:,传真:

邮箱:,网址:中国创意网

官方QQ群:创造力大赛群(154186087)

第五部分:课题资源介绍

“中小学生创造力研究”总课题实施组成果(教学资源)介绍

一、《教育心理学》张景焕主编

《教师教育书系》图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35元/册,课题研究培训课程教材。

二、《创造型教师——心理特征及成长历程》张景焕、初玉霞等著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成果、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丛,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33元/册,课题研究培训课程教材。

三、《中国知识产权教育活动与国家专利发明课程》罗凡华编著

《中国知识产权教育成果丛书》第一册,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98元/册,课题研究培训课程教材。

适合各级知识产权局、教育局、学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订阅,可作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活动与创造力课程教材,欢迎社会各界订购。

单价:35元/册《教育心理学》张景焕主编订购数量:

单价:33元/册《创造型教师——心理特征及成长历程》张景焕、初玉霞等著订购数量:

单价:98元/册《中国知识产权教育活动与国家专利发明课程》罗凡华编著订购数量:

邮购运费10元/册,订购10册以上免收邮购运费。

合计总金额大写:合计总金额小写:元订购单位

收货地址

第六部分:申报表格

教育部项目批准号: 12YJA1900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影响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个体、环境因素

及其作用机制的纵向研究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论文-欺凌

浅谈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论文:欺凌 【篇一】 校园欺凌长期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几年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愈发频繁,深深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脉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场所,打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学校的高围墙阻挡了外界社会上的一切危险,似乎所有人都认为学校再无威胁学生发展的因素存在,殊不知校园欺凌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发严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谐、安全的环境,建造和谐安全的環境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外来伤害上,还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内部伤害。甚至中小学校园欺凌早已进入国家治理的视野之中,在20XX年5月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的各个中小学加强对于校园欺凌的治理,建造和谐安全的成长学习环境。 一、中小学校园欺凌特点 中小学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外,个体或者群体进行反复、持续和有意的伤害行为。了解其行为特点,对于减少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十分重要。 (一)普遍存在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较为普遍,不同地区和学校都存在着校园欺凌现象,并且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现象更胜于中学阶段,语言欺凌居多。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各个媒

介充斥着价值信息需要我们进行判断,但是中小学生的价值判断处于基础学习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中暴力行为将导致校园欺凌成为普遍的现象。 (二)形式多样 校园欺凌形式多样,包括心理的、身体的和语言的,并且随着多媒体信息的发展,网络欺凌也愈发普遍。其中众多学生排斥某个同学,导致其融入群体困难属于心理校园欺凌;众多同学聚在一起殴打同学,群体力量大于个人属于身体校园欺凌;学生之间用语言攻击同学,比如造谣言说某人坏话属于语言校园欺凌,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欺凌具有方便、快捷,传播快和广的特点,在当前校园欺凌现象中占据着较大比重。 (三)行为隐蔽 中小学校园欺凌不像是其他危害学生安全的行为,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固定的,并且不会造成直接性的危害,一般难以发现。甚至受到欺凌的学生可能由于保护自尊心,当自己受到欺凌的时候不会选择告诉老师或者家长自己的遭遇,选择独自一人承受后果。并且,校园欺凌是在学生同伴之间发生,家长和老师不经过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其存在。 (四)持续发生 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是由于一方的力量大于另一方而存在,如果发生了这种现象不加以制止,那么这种欺凌将会长期发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应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 产品的智力本质。****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谈 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培养出的孩子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而养成了只能在家长或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内运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进行创新的习惯。家长和教师教育时还提出什么“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致使学生过于严谨,尊崇权威,定势思维强,创造性思维薄弱。学生被动学习,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忽略了主动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化学事实的发现、发明;科学家的事迹和有关资源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

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激励他们树立为国家和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人类生存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环境污染、能源开发等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教师可充分应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教育。 3、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是整个化学教材的逻辑组成部分,教材中有与知识内容紧密联系的演示实验,有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生实验,有重在培养兴趣创造性的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这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好教材。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实践中,要求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学生这些方面的品质。 4、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包括培养学生由微观到宏观,由抽象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化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归纳

个性化教育测评系统

个性化教育测评系统 概述 个性化教育测评系统在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和领先性的个性化教育测评系统主要是以平盟教育会诊式辅导为代表,已经并继续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育特色的测评体系之路。 一、定义 所谓个性化教育测评系统(Personalized Education Assessment System),就是指根据被教育对象的特点制订诊断内容并从而分析诊断结果的教育技术系统。 二、目的 为教育者提供科学诊断报告,教育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有效的教育目标和培训方法,从而有利于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达到望闻问切、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三、内容 以家长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体现出个性化教育观的要求。个性化教育测评系统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一)家长 (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认知水平、父母角色定位程度、父母管理类型、父母教子方式、家庭教育现状、家长焦虑症诊断、家庭教育成功指数、理想家教环境、(三)亲子关系孩子的了解程度、孩子对家长的依恋类型、亲子关系融洽程度、亲子关系的科学性、理想的亲子关系、

(四)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人身体素质、爱好特长、意志品质、道德培养、理想目标的影响。 (二)学生 1、学能学习动机、注意力、智力测评、学习态度与风格、学习习惯与类型、课堂听讲、自学方法、复习考试、应试作答技巧、考试焦虑程度与心理控制能力、 2、心理心理健康程度、逆反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学习压力承受、情绪稳定性、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心理适应性、人际关系、 3、学科 四、个性化教育的两层含义: 1、是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的个性,突出孩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2、是指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包括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等。 五、个性化教育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 1、时代呼唤个性化教育。 2、个性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素质教育本质特征决定中小学教育更应注重个性化教育。 4、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决定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5、共性教育化的弊端决定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67244596.html,

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美术教师应该成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美术教材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美术教师应该成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美术教材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什么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把课程资源认为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重视校内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各种场所和设施,操场、黑板报、各种字体的标语、墙报、教室的布置、图书馆、实验室、专用信息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在书法、绘画、剪纸、泥塑等方面有专长爱好的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与教学

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实验学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的、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成奢谈。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是新世纪人才规格的特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问题,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和不断深入,教育创新改革向纵深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是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客观条件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活动,有利于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创新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着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内容已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此可见,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国内外在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在学校里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次所确定的研究课题是在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为目标;结合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而产生的。它全面概括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实施策略和指导方法。通过研究,旨在使青少年学生坚定科技兴国信念、初步养成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广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创新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①探索一套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策略,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②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最新个性化测评试卷

个 性 化 学 习 测 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制

学习情况个性化测评问卷 姓名:_____ 性别:_____ 年级:_____所在学校:__________测评日期:_______电话:_____ 为了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向你提供最佳学习解决方案,请你在选择答题时,尽可能做到真实、准确、客观。这一点十分重要。 请不要为你的表现担心,这不是考试,无所谓对与错。我们只是要求问题的答案能够反映你的真实现状,以利于我们向你提供最佳方案。可以说,检测结果越真实,你得到的学习解决方案越科学,越有利于你学习成绩的提高。我们非常需要你与我们之间的互相信任和配合。你即将开始的是一段神奇的自我探索之旅,非常轻松,又十分有趣。让我们开始吧! 一、学习风格 (一)天赋评价: 在下述每一题目中,选择你所擅长的项目(多选题),在前面的方框中打对勾。 1.()在心中演奏音乐()演奏乐器()吹口哨或哼小曲()保持旋律和节奏 ()唱歌()学习演奏新乐曲()收集唱片和磁带 ()记忆歌曲()编写歌曲()作曲 2.()运用数字()下象棋或国际象棋()科学或数学项目 ()擅用金钱()用电脑()做实验 ()解逻辑迷津()用计算器()解数学题()在心中玩数字游戏 3.()推测故障原因()安装东西()拆卸组装()发明 ()开机器()保养车子()做东西()了解工作原理 ()在手边放着工具()做日常家用修理 4.()拼写()阅读()谈话()编写或讲述故事 ()记忆名字和故事()猜字迷()用词语思考()写计划和提纲 ()解释想法()阅读时获得要点 5.()绘图或复制图形图样()形象思考()玩拼图或迷宫 ()记忆看到的事务()看地图或图表()知道东西放置的地点 ()有方位感(认路)()绘画()随意写画 ()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 6.()排球,篮球或网球()跳舞()骑车,滑冰,户外活动 ()打字或缝纫()徒步走或跑步()打锤或拉锯 ()做模型或手工()滑水板,滑雪板,滑雪 ()游泳或冲浪()工工整整地写字 7.()独自一人待着()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持独立 ()注意自己的优点()照顾自己()有嗜好()有主见 ()自己做事()思考自己的生活()为自己要做的事做计划 8.()交朋友()帮助别人()集体游戏或小组活动 ()公平()照看小孩()平息争论()理解别人 ()与人相处融洽()解决人际矛盾()主持会议或领导小组活动 (二)兴趣评价: 兴趣优先顺序量表:按照优先顺序列出您的兴趣,包括生活中所有您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填入下列顺序量表中,按照降序排列。3表示最有兴趣的事情。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你对各科的学习兴趣并分别写出相关原因。 你觉得你学习成绩不高的原因在哪里?你觉得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 写出你所在学校(班级)的学习氛围对你的影响。 (三)感知模式评价: 第一部分: 下列每一题目中,把符合自己情况的字母填入()里(单选)。 1.我喜欢() A.听故事 B.看电影C.户外活动 2.我最好的记忆方式()A.对自己反复地说B.在脑海里构思图像C.动手做 3.我能较好地理解说明书,当……()

2020年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范本)

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 区属各校(单位),乡镇(街道)小学,民办学校,局机关各科(室):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推进我区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建立健全我区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学生欺凌事件,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XX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和XX市教育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XX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专项行动的通知》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决定开展全区中小学生欺凌防治专项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区、校级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形成学生欺凌防治部门齐抓共管、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健全、预防措施有效、处置程序规范的工作局面。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优化校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 全区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 三、治理内容

结合新学期开学阶段,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队)会等契机,通过邀请法治副校长以案说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集中对学生开展一次欺凌防治专题教育;要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学生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广大家长的教育,提高家长和监护人预防学生欺凌的意识和处理能力;重新修订完善校纪校规,明确不同程度欺凌情形的触犯规定。各校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要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学生欺凌防治知识和反欺凌技能。相关教育培训要有详实记录。重点要落实好:进行一次法制、安全教育;进行一次校园“三防”建设、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接入公安机关情况、紧急报警装置完好情况、学校与属地派出所应急联动情况的全面排查;进行一次校园矛盾排查;进行一次问题学生心理集中摸排和疏导;完善一批“校园欺凌”防治制度;教育局开展一次“校园欺凌”专项督导活动等工作。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8月—9月底 (一)高度重视,迅速部署 各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迅速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制定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部署。 (二)宣传教育,营造氛围 1.广泛宣传。各校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如电子屏幕、校园网、黑板报、橱窗、宣传语、广播等向师生、家长广泛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宣传。宣传有关法制知识和典型案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友善的要求和处理人际关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你清楚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 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 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 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

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 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 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 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 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的、更有说服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精修订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创造力的培养 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2.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 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4.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 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着的特征。有目的地

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5.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6.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 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7.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8.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 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赞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或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教师会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 知 教体艺[2015]5号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覆盖到全体学生。 第三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 第四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见附表)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第五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校可分年级段组织实施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应及时汇总、整理、存档、上报。 第七条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八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表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试行)

小学教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教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够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而要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如何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近两年来,在竭力品读新课型、新课标之余,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尝试,我认为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者,更应当注重感情的交流。教师温和亲切的微笑,充满信任的目光,热情洋溢的鼓励,往往能形成无可比拟的教育优势,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让创造的火花在他们活跃、敏捷的思维中迸发。在学生畅所欲言时,教师要始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不但尊重他们含苞欲放的智慧、情感和志趣,也要尊重他们可爱的单纯和烂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也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尊重是一种情操,它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感情的桥梁,也是创设宽松、温馨课堂气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以尊重,让他们感到师生人格的平等对他们未来的影响,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安排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通过读,从语言文字中发现、选择、摄取信息,从而打破叶圣陶所批评的“不闻学生书声琅琅,只闻先生串讲分析忙”的局面。不可否认,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质疑”、“思疑”、“释疑”。必要时,从思路、方法上给以正确的点拨。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 创造性实践能力是将思维意识和设计转化为行动,把精神转化为现实的能力。教师应大胆地把学好语文的主动性教给学生,发挥他们的内因作用。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每天讲一句名言。让学生先口头表达自己对这句名言的感受,然后由两个同学给其评分,其余同学可挑错,让每个同学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因大家很乐意挑错,并能从中享受着表现“自我”的欢乐。 以课文为依据,运用多种方式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凡是刻画人物外表形象的课文,如《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心声》等,可让学生给主人公画幅肖像,并告诉他们光画外貌还不够,还需要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画出来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同学们在画画中不仅得到审美愉悦,而且,还深入分析了课文,还可以用给主人公写自传或传艺的方式,深入挖掘任务的内心世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 条》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教委青[2017]22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09.06 【实施日期】2017.09.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布《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的通知 (沪教委青〔2017〕22号) 各区教育局: 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对中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较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目前,上海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可控,中小学校园欺凌情况总体平稳,但基于互联网而出现的网络欺凌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有关工作要求和市领导批示精神,我委在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区教育局要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落实到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

(含中等职业学校),并以此为切入点,针对中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二、各区教育局要指导区域内中小学校成立“学校预防与处置校园欺凌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设置举报与投诉电话,建立校园欺凌发现、举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三、对于《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区教育局要认真研究,并及时反馈至市教委青保处(联系人:张大飞,电话:23116613,传真:23116802)。 附件: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7年9月6日附件 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欺凌指南30

语文教学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语文教学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创造性教育是现阶段性兴起的一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新学科,创造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提出相关个人看法。 标签:创造力培养;小学语文;培养策略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修养和读写能力,重视书本教材的教学,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同时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其未来的综合发展。创造力培养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辨证的思维能力,结合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的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人格 (一)尊重小学生的好奇心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发现,好奇心与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好奇心是创造性的基础,是一切创造和发明的源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尊重和鼓励。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成熟,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畏惧,害怕自己的疑问而引发其他同学的嘲笑而闭口不言,这对其创造性和好奇心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师需要尊重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将自己的疑问提出[1]。 (二)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物学习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和模仿欲望强,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学习爱迪生、达尔文以及居里夫人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不断受到其感染,提升自己的独立意识。 二、合理利用教材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小学教学中插图教学比较常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如的作用,鼓励学生仔细看图,并且可以从图片中有效获取信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的插图也并不是对课文的衬托,而是教材编著人员智慧的结晶,能够合理的、巧妙的、科学的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