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作者:高国力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6期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深

入推进。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

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

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

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方向

和重点,对于以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长江经济带在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经济带包含我国沿长江的11个省份,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0%以上,经济总量和人口规

模占全国的40%以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既有沿江下游东部沿海发

达的长三角地区,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先进的产业体系、密集的城镇体系,科技创新能

力和市场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上海、杭州、南京等一批现代化、

国际化城市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也有沿江中游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区位交通优

势明显,农业生产在全国地位重要,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武汉、长沙、南昌等一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还有沿江上游的成渝地区及欠发达

周边地区,能源资源等原材料富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明显,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

强竞争力,拥有相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环境容量,重庆、成都、贵阳等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

能逐步增强。长江经济带以其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禀赋、雄厚的经济总量、巨大的人

口规模,再加上横贯东中西、串联上中下游、连接干支流等特殊的结构和布局,必然决定了长

江经济带在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承担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功能和分工。

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引领示范功能

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沿线分布多条大小河流、湖泊和湿地,长江流域森林覆盖

率达41.3%,河湖、水库、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20%,水生态环境功能地位重要。长江上游地

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生态涵养功能要求高;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粮食

种植、水产养殖等对于生态环保提出很高要求;下游地区分布着我国最为密集的人口、城镇和

产业,工业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面临较大的压力,对于环境污染综合防

治提出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重庆、武汉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明确强调长江经济

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先

行示范带。目前,国务院已经颁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水资源保护、生

态防护、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的底线和红线,将对沿江生态环保起到有力的指导作用。沿江各

省市相继启动了沿长江干流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搬迁工作,严格控制沿江高排放、

高耗水等重化工企业的布局,大力推进沿江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合理调整优化沿江

城镇和人口布局,科学规划建设生产、生态和生活岸线,统筹协调水、岸、港、产、城等多要

素的融合发展,探索生态环境补偿、流域综合治理、园区升级改造、企业关停并转等方面的路

径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将在绿色循环低碳方面为推动

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长江经济带贯穿流域上下游、东中西的区域协调功能

长江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长江干流

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流域

内分布有众多的支流、湖泊、湿地,也聚集着大量的城镇、人口和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资源

环境、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等发展水平和基础差异很大。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包括东部地区的上海、浙江、江苏3省市,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东中西部省市之间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异大,产业梯度转移和优势互

补的潜力较大。长江经济带连接上下游、横贯东中西的独特优势,为带内产业转移、要素流动、资源整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加强流域上中下游之间分工协作、生态补偿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缩小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

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长江经济带定位为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

展带,这表明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中承担重要的作用,只要长江经济带的建设

实现了上中下游、东中西部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必将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

实施作出重要贡献,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进而在区域协调方面有力支

撑促进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四、长江经济带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统筹功能

长江经济带分布不同等级和类型的城市,城镇等级体系完备,既包括上海、重庆2个直辖市,还包括杭州、南京、武汉、长沙、成都等省会中心城市,也包括南通、九江、宜昌、宜宾

等城市,城市数量占全国城市数量的35%左右,城镇化率超过50%,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2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三大两小”城市群,即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黔中、滇中“两小”城市群,城市群在推进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

挥重要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长江经济带内仍有大量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农业经济占有较

高比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都平原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上游的四川、重庆、贵州等

省市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输出大省,而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则是我国最大的农业人口输入地,“三农”发展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示范

和支撑作用。国家先后提出统筹城乡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党的十九大又首次提出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这些重大战略的实施在长江经济带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示范引领性。长江经济带新型

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互动,特别是以城市群为主体的辐射带动、以特色小镇为代

表的示范引领、以美丽乡村为代表的田园整治,对于全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

重要的支撑和示范功能,从而在城乡统筹方面有力支撑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五、长江经济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协同互动功能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汇集了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一批大运量、高科技的现代工业企业,布局着国家级和省级数百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等各类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外向型园区积极促进了对外

经贸合作。沿江省市拥有大量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创新载体发展态势良好,科研院所、专家人才、产学研融合等创新链条逐步搭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健全,积累了促进产业转

型升级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经验模式,对于全国的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集聚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走廊,积极引导

产业合理有序转移,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承接转移的空间优势,创新“对口合作”“飞地经济”等产业转移新模式。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联合沿江省市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形成一批技术领先、绿色循环、集约高效的先进制

造业基地。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沿江清洁

化企业、智能化园区、智慧型城市。选择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

一批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产业专利联盟,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积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沿江创新创业特色优势走廊。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协同互动,不仅支撑长江经济带实体经济壮大和创新能力提升,而且为全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样板,进而在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方面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六、长江经济带扩大陆海双向内外开放的通道依托功能

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通江达海,具备陆海东西双向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陆路向西开放经长江上中游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通过中欧班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路向东开放经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目前,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等外向型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下游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的外贸依存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批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上中游逐步形成一批内陆开放型高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外向化程度明显提升。从对内开放看,长江经济带借助广阔的腹地空间和便捷的互联互通网络,保持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关中经济区、兰州西宁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哈尔滨长春城市群等重点经济区的合作,相互间要素流动和产业协作日益密切,不同经济区之间的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格局加快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双向开放,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重点发挥下游地区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开放的引领作用,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率先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推动上游地区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加快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促进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加快中游省市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中上游口岸支点布局,支持设立对外开放便利化设施。长江经济带扩大内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不仅可以提升沿江省市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且助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从而在内外开放方面为全国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秀荣)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其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其中,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其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促进其经济发展。 一、长江经济带的概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又是升级改造的主阵地。长江经济带横跨了中国的十个省份,占地面积达到了633万平方公里,拥有着超过 5亿的人口。这个区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地理位置独特,交通、资源、市场等优势明显,可以说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人口等资历的聚居地。 同时,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域经济,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切入口。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推动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长江经济带的优势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其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这里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区位优势。长江经济带处于中国东部地区,拥有10个省份、685个政府单位。这个区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国的环渤海、沿海、长江黄河流域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节点。同时,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廊道相当发达,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道之一,长江沿线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起来,实现了较为便捷的交通体系。

2、资源优势。长江经济带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油气等 独特的自然资源,并且这些资源的分布非常平衡,可以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3、市场优势。长江经济带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其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齐头 并进,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这里的市场行情十分活跃,各种主要产业都能找到市场,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多样性。 三、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需要从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地激发经济活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所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主要应该着重如下几个方面: 1、绿色发展。要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坚持绿色发展 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保障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2、开放发展。开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各 国间贸易合作不断加深,长江经济带要通过全方位的开放合作,以高质量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3、创新发展。创新是长江经济带跃升的重点。长江经济带要了解和发扬“双创”、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引进内部或外部的核心技术,建立与 国际市场接轨的高技术产业,并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4、优化发展。优化就是化“危”为“机”,将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化解为推动发展 的动力。长江经济带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商业行业、优化人才阵容等方式,加强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创造新动力。 四、如何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 展心得体会 一、笃行不怠抓保护 长江经济带因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沿江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扎实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治理短板加快补齐……如今,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保持11类,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碧水东流的美景重回百姓身边。实践证明,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生态环境保护,折射发展思路,照见使命担当。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驰而不息、笃行不怠。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二、一以贯之谋创新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科技资源最富集、最具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

能力的区域之一。只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才能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在湖北,核心部件100%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问世,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在湖南,微型钻头能在1平方厘米的精细印刷电路板上,留下2500个大小一致的钻孔;在江西,数字技术赋能能源绿色转型,努力实现“不让一滴油和一滴超标污水进入长江事实说明,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就有了可靠支撑。 创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惟有初心不改、咬牙坚持才能不断打开新局面。紧盯经济发展新阶段、科技发展新前沿,一以贯之谋创新,坚持不懈求突破,我们定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久久为功促协同 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推动形成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的格局。 各地要增强系统思维,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近年来,从云贵川三省同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到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比较优势,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立足实际、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打造生态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在推动解决共性问题、提升发展质效等方面取得实效。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 促进益阳高质量发展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促进益阳高质量发展 益阳位于湖南省中部,坐落在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地带,地处长江中游的边缘地带。长 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对于益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对接长江经 济带,促进益阳高质量发展对于打造益阳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可以为益阳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 长极之一,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通过对接长江经济带,益阳可以更好 地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推动益阳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积 极对接长江经济带还可以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提升益阳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 力。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可以促进益阳优势产业的发展。益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 的地域优势,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通过与长江经济带 沿线地区合作,可以加强益阳与周边地区的产业链衔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益阳优 势产业发展。益阳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可以 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非金属矿产品开发利用等。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可以促进益阳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其沿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通过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合作,益阳可以借鉴先 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加快城市发展进程,并且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益阳可以加 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可以加强对城市环境的 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吸引力。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可以促进益阳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长江经济带是我国 的生态屏障,保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对于长江经济带和益阳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接长 江经济带,益阳可以借鉴先进的生态保护经验和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益阳可以加大对禁渔区域的保护力度,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可以加强对水污染的 治理,提升水质。益阳还可以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促进益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益阳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 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益阳还 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正在构建一种全新的动能、全新的经济、全新的业态。对于制造业来说,可从两个大的模块来看,一个是产业数字化,制造业生产链条都将处于自动运维的状态,运维更加精准、更加井然有序,而且自动化技术下,能够增加生产链保护、优化数据处理维度,能大大减低人工成本,增加了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精益性,并以数字化致使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另外一个就是数字产业化,围绕数字工程,置办产业,获得新的商业机遇,创新应用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推动市场供给侧结构改革。 一、数字经济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 (一)数字经济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技术融合到企业业务中,挖掘企业、市场的数字化知识与信息,从而,在优化市场一系列的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创造了更大的商业价值,推动了产业结构改革,加快了数字领域产业化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经济提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解释。这两个概念以及相应政策引导也频频在国家相关文件中显现。就数字产业化而言,将数字技术做成产业,即数字技术产业或信息产业,主要在

于互联网行业、电信行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行业、生活类、商业类软件,以及互联网研发、半导体、电子元器件产业、微电子集成电路硬件等,实现产业化发展与升级。如阿里巴巴产业数字化则指的是产业的“决策一一订单一一存货一一制造一一销售一一结算”等一系列环节中,都充分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自动化运维能够让制造业生产链条自动运维,调度、调整等更加方便,并且生产链测控也更加精准。及时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多层面与多链条渗透,加快重构产业链,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实现降本增效、提质赋能,从半自动化制造业向着全自动化制造业甚至智能化制造业发展。也指的是挖掘制造业大数据,紧跟国家宏观调控,推动市场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数字化致使制造业企业效率提升,以数字化创新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1]。 (二)长江经济带制造业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主要对小宗商品而言,这也几乎是中国目前制造业所面临的难题,而经济发展必然要以制造业高端转型为先驱,在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提升竞争力,以佛山市为例,佛山市最出名的就是制造业,而佛山市制造业却呈现为传统低端制造业多,高端制造业少的问题,制造业形态主要集中在陶瓷、家电、纺织服装、家居制品、塑料制品等消费品领域,缺乏高新技术制造业,特点就是佛山市逐年GDP稳定增长,但市场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难点,包括如何凝聚发展共识,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共享发展利益等。只有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重建为前提,克服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才能切实推进长江经济带以及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空间经济格局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9省2市国土面积占全国21.39%,GDP贡献和人口规模超过了40%,产业门类齐全,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多年来,经中央以及地方11省市的努力建设和拼搏发展,长江经济带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产业转型创新持续向好,各项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改善。长江经济带生态资源禀赋优良、生态系统独特、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指引下,一系列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专项行动得以有效开展,其中“4+1”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11月底的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8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干线非法码头已彻底整改1361座,1318万亩土地造林绿化,长江生态屏障得以巩固。 一是要坚持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总体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既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又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按照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发展以生态优先的要求,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约束下的经济发展作为共同目标。只有在共同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统领下,主动转变发展观念,重新凝聚发展共识,才能引领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统筹协调、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 尽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目前来看,长江经济带9省2市之间重复建设和产业趋同现象严重,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和要素流动障碍以及不少行政壁垒,极大地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发挥引领约束作用。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逐步推进实施。 三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带内的区域协作,加强跨省合作。 长期以来,由于9省2市各自发展的基础和经济水平不同,导致各省市之间发展任务、目标和战略差异甚大。跨省合作,一直是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对此,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陈旧观念,用全局的、整体的、长远的眼光看待长江经济带的未来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机制。这包括中央和省市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省市之间的协调机制、省

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形成 袭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在更大空间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形 成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支撑带。 二是有利于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好 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挖掘沿岸地区经济 发展潜力,扩大内需,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从而构建东、中、西联 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三是有利于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坚持“引 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开放型经济 发展新优势,形成开放新局面。四是有利于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 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绿色生态 的新路。 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三大转变,主要包括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举措是创新驱动战略。另外,长江经济带还需 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长江经济带经 济质量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战略支撑”。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通过创新获得新的增长动力源泉。为此,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技术创新推动和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 量发展。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经济一体化有助于释放经济活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长江经济带 “经济一体化”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从本质上讲,经济一体化是通过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人为因素,通过机制创新,政策协调创造和谐的空间经济结构。从国家之间看,一体化存在多重境界,如,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不同程度的一体化。就国内地区之间关系而言,一体化可分三种形态:合作、协调(协同)、融合。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认为:如果一体化鼓励利用研究和开发的报酬递增效应,任何一种形式的一体化都可以提高长期增长率。事实上,欧盟成立后,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如,1995年至2000年间欧盟内经济增速达3%,从而使一体化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一体化”的核心是分工和开放,其中,分工包括所有形式分工,如,产业分工、价值链分工、地区分工等,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随着中国经济由传统的数量型增长迈向以效率和质量驱动发展的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正确处理自身发展和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转变发展观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现代化的铁路、航空和公路交通网络,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强化地区之间、城市群之间、城市之间产业链、价值链分工,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经济协调和融合发展,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和更强大、机制更有效、质量更高的经济增

长带。 2、以长三角一体化为龙头,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有助于打造强大国内市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理论上讲,经济一体化存在显著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率。宏观上看,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政策协调,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微观上看,经济一体化好处包括:通过更统一的价格改善居民福利改善、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改善营商环境、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竞争强化提升规模经济和资源配置效率。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 支持政策的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财政部 •【公布日期】2021.09.02 •【文号】财预〔2021〕108号 •【施行日期】2021.09.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预算、决算 正文 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 案》的通知 财预〔2021〕108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财政部 2021年9月2日附件 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为贯彻落实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支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就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横向和纵向财政体制,调动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支持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二、完善财政投入和生态补偿机制,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1.更好发挥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作用。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逐步增加转移支付资金规模;考虑财力情况、生态保护区域面积等因素,加大对沿江省市的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完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体系,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直接补偿力度。健全均衡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统筹考虑沿江省市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带来的财政减收增支情况,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加大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加强污染防治,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等对沿江省市倾斜力度,支持落实长江保护修复相关任务。支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农业节水促减排。推动沿江省市加强城镇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固体废物特别是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长江船舶污染、尾矿库污染等防治工作。完善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处置政策,深化危险废物移出地与接受地合作。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开展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监测、绿色发展示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等项目。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稿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稿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的重大要求,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作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的指引下,充分展现出了黄金经济带的活力和潜力。截至2022年底,看水道,长江干线港口吞吐量提高至35.9亿吨;看铁路,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L81万公里;看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0万公里……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目前,长江沿线形成了3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800多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30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GDP占全国比重上升至46.3%o 长江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当前国民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

扎实推进,经济内生动能有所增强,但外部压力依然较大,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为此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在扩大内需上要统筹抓好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在对外开放上要更好发挥沿江省市自贸试验区作用,积极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领域、新渠道。同时还要支持引导沿江省市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湖北,“一企一策”“关改搬转”460家沿江化工企业,精细化工占比由2017年的30%提升到2022年的40%;在江苏,今年1月至7月,常州新能源制造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超4000亿元,同比增长23.3%;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2022年人均纯收入跃升至2.35万元,是脱贫人口平均水平1.64倍……实践充分证明,朝着既定的目标行进,按照擘画的蓝图施工,长江经济带就一定可以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心得 5月6日至7日,全国政协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 谈会”,探讨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和建议。座谈 会上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等各行各业的代表,就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共同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思路和措施。作为政府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代表,我在座谈会上倾听了来自各方的声音,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涵盖11 个省份,支撑着全国四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人口。随 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长江经济带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环境保护、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 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座谈会上,代表们就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代表们强调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涵盖了许多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切实保护好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机制,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代表们强调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

要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和合作,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协调发展。例如,长江流域中,若干道峡谷就是一个良好的产业配合区,可以发展有特色的旅游、生态、文化产业,从而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 第三,代表们强调完善城市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组成部分,要加强城市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强长江经济带交通建设,建立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加强扶贫开发,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最后,代表们强调加强政策支持。要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的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促进各类产业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政府还要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参加此次座谈会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长江经济带发展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研讨发言:坚持以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科学论断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深刻逻辑

研讨发言:坚持以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科学论断引领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深刻逻辑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代表们: 很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研讨如何更好地保护长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我认为,作为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保护长江,以及长江造福人民科学论断,这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深刻逻辑。 首先,保护长江不仅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对人民负责的表现。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它的流域面积广大,流经人口密集区,它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亿万人民的饮水、农业灌溉以及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守护长江的生命线,让人民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长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它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江经济带不仅有良好的物流和资源优势,还孕育了许多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来实现长江经济带的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福利保障。 最后,我们还应该倡导一种生态文明的价值观。长江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善待人民的行动,也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明智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能够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我们应该思考长江的未来,站在人民的角度出发,注重环

境、生态和社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 总之,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保护长江,以及长江造福人民科学论断,来引领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让长江经济带为我国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幸福作出更多的贡献。谢谢大家。长江流经18个省市,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 发源地和繁华之地。在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长江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日益枯竭、水质受到污染等问题。因此,保护长江不仅是当前中央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为指导思想,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长江 生态环境,使长江水质恢复到良好水平是非常必要的。要抓好水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完善城市和农村污水排放体系,重点治理重点流域和突出水质问题的城市河道和污染企业。同时,要促进水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长江流域跨省市、跨行业的水资源调度、保护和管理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管理,使水资源实现优化分配和高效使用。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区域,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要用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发挥这一地区产业集聚、技术密集的优势,不断推进长江经济带现代

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影响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与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有效手段之一。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实施,省内寄予了进一步优化安徽省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期望,但该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项目实施前后对区域经济结构改变较大,因此系统研究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重大基础设施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入手,研究了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省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即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分析研究引江济淮工程助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不仅对目前正在建设实施阶段的引江济淮工程提供一些趋利避害的解决方案,同时对日后其他重大基础工程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引江济淮工程安徽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重大基础设施概述 (一)重大基础设施的定义 重大基础设施是指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各类资产、系统和网络,如果其功能丧失或遭到破坏,会对国家安全、国家公共卫生、经济命脉及社会秩序产生破坏性的不利影响。重大基础设施的行业属性及功能特征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对国家基本服务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设施分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传输四大类。重大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脉,是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根本保证,其安全状况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重大基础设施的特点

重大基础设施的特点:一是项目投资总额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 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实施周期或建设工期长,工期时长往往超过三年;三是 项目实施前后对所在区域的经济结构、群体利益格局以及社会结构等影响大;四 是项目对生态与环境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五是项目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较 大影响;六是项目对区域或国家近期甚至长期财政收支具有较大影响;七是项目 可能导致技术进步和技术重大转变,引发关联产业和新产业群体发生变化;八是 项目的投入或产出对区域GDP影响大。 (三)重大基础设施的作用 重大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 等作用。基础性体现在基建投资的增加,奠定了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基础,推进基 建投资建设是实现跨周期调整的重要抓手,短期来看,有助于稳定增长和就业, 长期来看,有助于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有效提升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和实力; 先导性体现在不同类型的基建建设,对区域经济内发展不同的产业具有引导作用,处于引导产业链的上游,促进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有机结合基建短板调整区域 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断加大基础投资稳定增长基础,真正发挥有 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战略性体现在重大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生存、发展、壮大有 重大的影响作用,及早研判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前规划有利于对冲经济 下行压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对持续保持区域经济高质量稳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 意义。综上,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 二、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影响 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都市圈和中 原经济区三大区域,工程范围涉及皖豫2省15市55县市区,受水区总面积7.06 万km2,现有人口4132万人,已被列入国家加快推进的重点水利工程中。该工程 实施运行后,可有效的缓解淮北地区较长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完善江淮 综合运输体系,缓解巢湖及淮河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对促进该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建成后对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有利影响如下。

协同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协同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经济增长动力转换,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需要以协同创新为重要抓手,寻求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长江经济带在关键领域开展协同创新 一是在绿色环保领域加强协同创新。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议立足构建长江黄金水道绿色运输体系的重大需求,围绕绿色安全技术、航道绿色建养、绿色船舶设计等关键问题,鼓励流域内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开展黄金水道绿色交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污染综合治理等问题,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之间的协作网络,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共享机制。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及其他创新资源集聚区域的引领辐射与源头供给作用,促进绿色环保领域科技成果在长江经济带转移转化。完善梯度技术转移格局和开展区域试点示范,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承接绿色技术转移转化的差异化支持力度,推动流域内环保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二是在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协同创新。《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提出,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5大重点产业领域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亟待突破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材料等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2017年11月,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武汉建设国家信息光

电子创新中心,该中心承载我国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的战略任务,着力破解我国信息光电子“缺芯”的局面。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通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组建若干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服务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议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大力支持流域内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加大产业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突破核心基础芯片、智能制造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 二、充分发挥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目前,上海重点打造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等研发功能型平台,面向重大科技发展方向、重点产业创新领域和重要成果转化环节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同时着力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非研发功能型平台建设,以增强科技公共服务供给。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提供技术交易、科技金融、产业孵化全链条服务,并在安徽、浙江等地设立分中心,打通长三角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二是推进上海、安徽(合芜蚌)、四川(成德绵)和武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

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作者:孙长学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7期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长江经济 带考察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明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等重要论断和要求,这是习近 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 要以此为根本遵循,从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走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代表和典范。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长江经济带战略起步于2013年,其最早初衷在于推动沿江产业转移。长江经济带具有典型特征,很早以前就有学者从经济、地理、交通、流域等角度,多次提出过相关的战略构想。2013年前后,我国产业转移呈加快趋势,沿江沿海地区一部分产业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东南亚 地区,这一苗头对我国经济将产生中长期不利影响。有鉴于此,国务院有关领导作出批示,依 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长江经济带的初期战略导向在于打造黄金水道。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 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 水道”。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并同时公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在“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 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表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彻 底扭转了长江破坏性开发的冲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 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当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社会普遍 共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被进一步提升至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沿江进行三天考察之后,在武汉召开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要加 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明显,但大保护的压力依然巨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并在2016年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顶层设计不断健全,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以纲要为统领,我国 编制实施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10个专项规划、沿江各省市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为支撑的规划政策体系。

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学习体会感想

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学习体会感想 在第四次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这与第三次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可谓一脉相承。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是长江文化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山、水、人、城所对应的要素往往是区域发展软实力的内容,正好映射了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层面要求,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人文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实现各要素间的和谐共融,才能从整体上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乡建设。城市和乡村是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城乡建设绝不只是一个经济行为,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保护的意识。山水人城和谐交融是把长江文化融入城乡建设,要求坚决摒弃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的做法,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开展长江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建设工程。在上海、常熟、镇江、南京、安庆、九江、武汉、荆州、重庆、宜宾等滨江历史文化名城内,保护与长江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码头、历史港口、历史街巷和历史道路,串联长江沿线历史文化遗产,

系统展示人文特色。保持村落原有肌理,优化村庄建设风貌,彰显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皖南徽派民居、湘赣鄂等地瓦屋天井民居和湘川云贵民族村寨的可辨性,加强乡村全域全要素风貌品质引导,建设江南水乡、川西林盘、皖南徽州、浙南丘陵等传统聚落文化意象展示区,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绣出城市魅力和乡村韵味。 二是构建山水城和谐统一的城市风貌和格局。建立以城市设计为核心的精细化建设管控和引导机制,健全城市设计编制、技术标准、实施机制等全流程管控体系。加强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景观敏感等重点地段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沿江山地城市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背景山体的协调关系,优化城市天际轮廓线,形成山江城融合的山城风貌。沿江平原城市加强建设管控,保护河网水系格局,形成水城相融的江城风貌和水乡风貌。塑造开放、连续、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加强城市沿江、滨湖、环山等重点地区的品质提升和建设管控,促进城市与山水环境交融渗透,总结推广上海一江一河、苏州环城河、杭州大运河、武汉滨江、重庆两江四岸等滨水空间建设经验,推进岸线贯通与功能提升,建设高品质生态文化滨水区,营建活力多元、亲水便民的滨水空间。加强区域村庄风貌的整体策划、系统引导和风貌协调,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景观、村宅院落、道路门户、设施场地等建设,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保持村庄固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下的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下的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湖南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省份之一,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是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探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下湖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应当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培育新的增长动能。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水平,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湖南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培育,搭建创新平台,吸引和孵化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二、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 湖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湖南可以依托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捷,加强与其他省份和地区的产业合作,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升湖南的产业链水平。要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能力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就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交通运输的能力。在这方面,可以加大对铁路、公路和水路等交通网络的投资,完善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效率,提升湖南的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湖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湖南可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大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要加强湖泊和湿地等重要生态保护区域的保护,提升湖南的生态环境质量。 五、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下,湖南可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对外开放,推动湖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吸引外商来湖南投资兴业,推动湖南的国际化进程。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拓宽湖南的对外合作领域,提升湖南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稿

科技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发言稿 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迈上新台阶?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前不久召开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围绕“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在新征程上以科技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2016年以来,正是在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引下,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起势。近年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一批跨界区域率先突破;成渝两地共建西部科学城,启动建设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批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形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入澎湃动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59万亿元,在全国占比46.8%,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以创新引领发展,关键就是要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富集、最具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在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上具有独特优势,理应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要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加强科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技创新协同配合,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

产业链现代化,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攻关。另一方面,要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吸引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创新引领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近年来,从上海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到安徽合肥聚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再到江西南昌的VR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落子布局……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深耕新领域新赛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长江经济带省份产业发展的持续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面向未来,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就要接续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我国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不仅是对长江经济带的明确要求,也是全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牢牢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