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设计

江口小学谢厚春

教学内容:第59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0 30×30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乘法估算

22×18≈

方法一:18≈2022≈20 20×20 = 400(个)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 = 440(个)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 = 360(个)能坐下

教学反思:在数次估算教学中本课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课。两位数乘法的口算难度,为学生自然产生了估算的需要。尽管也有学生尝试口算但是复杂,自然引入估算。学生呈现的方法如同例题中的3种。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个因数都估成相近的整十数。乘法的估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只是对算式进行估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在解决问题中,就让学生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老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更注重培养学生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解决练习十四第8题时,学生出来较多的方法,如下:一、93除以3先求出每行有31棵,再估算12行有多少棵。二、93除以3用估算,得出每行大约有30棵,再12行约多少棵。三、3行93棵,12行里有4个3行,也就是4个93,93乘4估算出结果。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说明,不错。

作业反馈:学生都能正确地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且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少估了多少,或多估了多少。在作业中进行估算时约等号符号的书写经常忘记,写成等号。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养成认真仔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也是理解算理,正确地列竖式计算。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2、教学策略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安排复习铺垫环节。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因为从已有的、众多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这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 (2)问题提出,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小组交流。 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且在学生充分准备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建立在独立思考和准备发言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的质量必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3)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基础。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1.直接写得数。 11×20 70×20 40×30 30×21 30×13 60×20 40×12 11×50 25×10 12×40 2.用竖式计算。 14×26=81×18=94×11=45×34= 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 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最简便列式是(),结果是()。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来进行检验。 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 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8 × 1 4 7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1 8………………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2 5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7、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然后再减去()个35。

8、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张照片。 9、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填:没超载或超载) 二、口算下面各题(16分 )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8×40 = 43×0 = 100-40= 3×190= 40×9 = 270×3= 150×6= 4×28= (2)先口算,再熟记这些口算答案。 25×4= 125×8= 25×6= 125×2= 250×4= 1250×8= 25×8= 125×4= 三、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共28分) 83×26= 33×66= 84×59= 26×47= #54×25= # 21×44= # 66×77= # 19×36= 四、文字题(6分) 1、36的315倍是多少? 2、135个32是多少? 五、应用题(18分) 1、工厂平均每天要用51吨煤,42天共用多少吨煤?

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5分钟)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49 x 64=23 x 78=42 x 45=25 x 52=23 x 48= 4923422523 x 64 x 78 x 45 x 52 x 48 24 x 36=41 x 67=43 x 54=25 x 92=43 x 73= 2441432543 x 36 x 67 x 54 x 92 x 73 36 x 73=94 x 54=62 x 42=50 x 25=94 x 37= 3694625094 x 73x 54x 42x 25x 37 25 x 53=52 x 36=48 x 94=26 x 85=57 x 57= 2552482657 x 53 x 36 x 94 x 85 x 57 72 x 48=54 x 62=29 x 24=32 x 52=35 x 93= 7254293235 x 48 x 62 x 24 x 52 x 93

27 x 64=24 x 78=46 x 35=26 x 23=45 x 28= 2724462645 x 64 x 78 x 35 x 23 x 28 52 x 63=24 x 27=49 x 34=35 x 42=83 x 46= 5224493583 x 63 x 27 x 34 x 42 x 46 26 x 62=48 x 27=92 x 35=49 x 65=64 x 57= 2648924964 x 62 x 27 x 35 x 65 x 57 65 x 23=82 x 26=28 x 74=36 x 65=42 x 57= 6582283642 x 23 x 26 x 74 x 65 x 57 32 x 68=54 x 32=98 x 34=82 x 32=65 x 23= 3254988265 x 68 x 32 x 34 x 32 x 23

三年级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

18×29= 77×67= 37×50= 17×31= 87×74= 15×11= 71×31= 56×41= 59×49= 96×95= 26×83= 17×68= 98×52= 40×26= 61×72= 48×93= 56×25= 49×51=

93×31= 97×81= 98×25= 18×72= 47×22= 12×38= 78×89= 71×39= 69×54= 64×78= 34×43= 49×15= 33×21= 50×40= 97×76= 77×64= 37×16= 45×37=

63×25= 67×24= 76×23= 19×11= 90×83= 22×95= 58×21= 66×95= 78×50= 62×94= 57×53= 84×26= 60×93= 43×29= 27×76= 64×62= 13×83= 69×74=

41×46= 96×91= 87×20= 95×28= 54×97= 33×34= 72×15= 13×49= 14×76= 12×31= 87×48= 10×29= 23×80= 52×81= 19×48= 10×24= 78×89= 24×34=

55×61= 69×30= 68×41= 66×74= 45×20= 31×42= 60×48= 83×74= 29×12= 92×73= 45×63= 54×43= 36×20= 23×94= 31×58= 50×44= 51×92= 12×54=

16×38= 73×69= 28×65= 30×51= 11×17= 58×60= 86×60= 27×84= 51×28= 49×47= 53×68= 35×37= 27×73= 98×40= 75×32= 67×74= 79×80= 77×47=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 学设计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及答案。(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学生探讨笔算算理; (2)师生共同小结笔算算理: 2 4 × 1 2 —————— 4 8 ……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 4 ……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 8 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如果有300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题200道A4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练习题 11×81= 39×54= 43×23= 22×72= 95×37= 45×86= 98×27= 43×90=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14×21= 94×33= 89×66= 55×91=

12×66= 60×56= 70×60= 41×27= 39×84= 78×88= 72×65= 47×23= 52×61= 88×94= 40×91= 49×66= 97×73= 82×10= 18×14= 21×44=

80×55= 53×21= 25×50= 40×19= 24×55= 11×87= 86×74= 93×91= 96×54= 84×81= 91×82= 84×41= 76×46= 60×62= 43×50= 82×46=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28×29= 77×67= 37×50= 17×31= 59×49= 96×95= 26×83= 17×68=

78×89= 71×39= 69×54= 64×78= 86×39= 61×39= 45×62= 79×78= 54×40= 83×77= 81×96= 18×62= 60×47= 37×97= 38×26= 59×93=

54×37= 35×57= 43×98= 81×22=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6= 84×13= 15×46= 87×20= 95×28= 54×97= 33×34=

小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习题集

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计算练习 98×28= 95×25= 94×34= 47×57=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74×64= 73×23= 72×27= 69×29= 68×48= 67×57= 66×26= 62×42= 59×59= 98×75= 98×24= 98×33= 58×48= 57×27= 56×36= 55×25= 54×34= 53×23= 52×25= 49×29= 48×38= 45×25= 44×24= 43×23= 42×52= 39×29= 97×63= 99×74= 38×58= 37×67= 99×46= 99×35= 35×45= 34×24= 33×74= 32×62= 29×19= 99×19= 92×59= 92×28= 88×37= 88×24= 87×65= 87×44= 28×28= 25×35= 24×34= 24×43= 23×95= 24×95= 24×52= 93×29= 99×18= 99×27= 89×48= 89×26= 83×38= 99×13= 99×32= 98×29= 98×27= 98×26= 86×34= 98×32= 97×29= 97×28= 82×46= 82×28= 97×46= 97×35= 97×44= 78×34= 97×32= 96×49= 98×28= 96×27= 96×45= 96×34= 96×33= 96×22= 49×95= 28×95= 37×95= 36×95= 44×95= 94×29= 94×28= 57×94= 94×37= 56×94= 76×27= 76×2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题(2)

1.直接写得数。 11×20 70×20 40×30 30×21 30×13 60×20 40×12 11×50 25×10 12×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了。 1 4 1 2 7 3 × 2 5 ×1 7 ×2 4 5 6 7 4 2 9 2 28 1 2 1 4 6 8 4 1 9 4 1 6 6 2 3.用竖式计算。 14×26=81×18=94×11=45×34= 4.实践应用。 (1)一辆客车可以乘坐48人,28辆这样的客车可以坐多少人? (2)学校每天中午用去大米50千克,晚上用去大米45千克,连续两周共用去大米多少千克?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试卷】 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 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最简便列式是(),结果是()。 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来进行检验。 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 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8 × 1 4 7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1 8………………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2 5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7、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然后再减去()个35。 8、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张照片。9、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填:没超载或超载) 二、口算下面各题(16分 )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8×40 = 43×0 = 100-40= 3×190= 40×9 = 270×3= 150×6= 4×28= (2)先口算,再熟记这些口算答案。 25×4= 125×8= 25×6= 125×2= 250×4= 1250×8= 25×8= 125×4= 三、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共28分) 83×26= 33×66= 84×59= 26×47= #54×25= # 21×44= # 66×77= # 19×36= 四、文字题(6分) 1、36的315倍是多少? 2、135个32是多少? 五、应用题(18分) 1、工厂平均每天要用51吨煤,42天共用多少吨煤? 2、初步调查:我班同学平均每人的压岁钱是85元,那么我班共53名同学的压岁钱共有多少元? 3、新亚文具柜一天卖出18盒钢笔,每盒12枝,一共卖出多少枝? 七、思考题(20分) 1、观察例题,再计算; 例题: 24×11=240+24=264 , 47×11=470+47=517 计算 35×11=()+()=(),78×11=()+()=()。 2、爱民小学30位老师带领14个班的同学去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平均每班有同学48人。公交公司开来的汽车共有700个座位。这些汽车的座位够不够?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六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容: 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 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3= 12×10= 12×13=? 师:前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第三道题学过吗? 生:没有。但是我们可以用前两道题的结果算出第三道题目。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 生:把13分成3和10,12×13就分成了12×3和12×10。再把两次、结果相加。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什么方法呢? 生:先分后和。 师:不错,利用先分后和的方法我们解决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难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探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练习题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练习题 乘法竖式计算练习题(一) 38×58= 37×67= 99×46= 99×35= 35×45= 34×24= 33×74= 32×62= 29×19= 99×19= 92×59= 92×28= 88×37= 88×24= 87×65= 87×44= 98×28= 95×25= 94×34= 47×57= 406×16= 193×35= 901×60= 218×1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74×64= 73×23= 72×27= 69×29= 68×48= 67×57= 66×26= 62×42= 121×52= 198×25= 408×24= 248×23= 58×48= 57×27=

乘法竖式计算练习题(二) 56×36= 55×25= 54×34= 53×23= 52×25= 49×29= 48×38= 45×25= 44×24= 43×23= 42×52= 39×29= 97×63= 99×74= 28×28= 25×35= 24×34= 24×43= 23×95= 24×95= 24×52= 93×29= 99×18= 99×27= 89×48= 89×26= 83×38= 99×13= 99×32= 98×29= 98×27= 98×26= 86×34= 98×32= 97×29= 97×28= 82×46= 82×28= 97×46= 97×35= 97×44= 78×34= 97×32= 96×49= 98×28=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课外书啊?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很爱学习的好孩子,最近,图书室的阿姨准备购买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2、回顾旧知: 过渡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每本书24元) 师:她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一:买2本书要多少元?谁会口算? (列式:24×2=48(元))。 问题二:买10本书,又要多少元呢? (列式:24×10=240(元)), 问题三:如果要买12本这样的书,又要多少元呢?我们该如何列式计算? (列式:24×12=)。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 3、引出新知: 对比前面两题,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二:算法探究 1、估算: 24×12虽然我们不会计算,但是我们能不能估算出它的得数呢? 估一估,24×12大约是多少?预计如下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易错题) 班级:姓名: 一、计算 1.口算 36×60= 95×0+75= 30×30= 100×0= 2.用递等式计算 500-32×15 45+38×20 32×(86-41) 二、填空 1.20×12= 3×12= 23×12= 31×23= 64×15= 2. 2 3 4 5 × 3 1 × 2 6 2 3 ()×()的积 2 7 0 ()×()的积 6 9 ()×()的积 9 0 ()×()的积 7 1 3 ()×()的积 1 1 7 0 ()+()的和 3.如果 0×80的末尾有3个0, 里应该填的一位数是()。 4.按规律写算式。 1×19=19 6×14=84 2×18=36 3×17=51 4×16=64 5×15=75

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数的几倍,积()。 三、判断 1.计算25×30时,先算25×3=75,这里的75表示75个十。() 2.34×54<43×45。()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 四、选择 1.花皮球48元/个,买这种同样价钱的花皮球19个,大约要()元才能买回。 A、600 B、800 C、1000 2.小区里有一条直跑道长80m,妮妮每天要沿这条跑道5个来回。他每天跑()米。 A、400 B、800 C、1600 3.笔算24×39时,用因数39十位上的3去乘24个位上的4,乘得的积的末位应和()位对齐。 A、个 B、十 C、百 五、解决问题 1.学校图书室买来3包《数学文化读本》,每包《数学文化读本》有24本,每本8元。学校图书室买这些《数学文化读本》一共要付多少钱?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3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分,掌握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只是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案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 跟学生在聊课外书的时候,引入购书的数学知识。 2、出示情境图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2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24×2=48)(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如果买10本这样的课外书,又应付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24×10=240)(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d、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 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24×12(板书:算式) 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本63页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最后算什么。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 (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4、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 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四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 列竖式并验算 98×28= 95×25= 94×34= 47×57=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74×64= 73×23= 72×27= 69×29= 68×48= 67×57= 66×26= 62×42=

58×48= 57×27= 56×36= 55×25= 54×34= 53×23= 52×25= 49×29= 48×38= 45×25= 44×24= 43×23= 42×52= 39×29= 97×63= 99×74= 38×58= 37×67= 99×46= 99×35= 35×45= 34×24= 33×74= 32×62= 29×19= 99×19= 92×59= 92×28=

28×28= 25×35= 24×34= 24×43= 23×95= 4×95= 24×52= 93×29= 99×18= 99×27= 89×48= 89×26= 83×38= 99×13= 99×32= 98×29= 98×27= 98×26= 86×34= 98×32= 97×29= 97×28= 82×46= 82×28= 97×46= 97×35= 97×44= 78×34=

96×45= 96×34= 96×33= 96×22= 49×95= 28×95= 37×95= 36×95= 44×95= 94×29= 94×28= 57×94= 94×37= 56×94= 76×27= 76×25= 35×94= 23×94= 94×32= 78×46= 93×48= 93×27= 93×36= 93×25= 59×12= 89×24= 89×35= 89×23=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杨惠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昨天去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那么买3套有多少本?生:14×3=42(本) 师:那老师如果买10套书,又有多少本?

生:14×10=140(本) 师:3套书,10套书,同学们都能用所学的知识很快的计算出来。那现在老师增加难度,买了12套书,有多少本呢?该怎么列式?生:14× 12 二、探索新知,明确算理: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列? 生:要求有多少本书,也就是要求 12 个 14 是多少。 师:说的真不错,请同学们估算一下,14× 12大约得多少? 生1:我把12估成10,大约是140本。 生2:我把14估成10.大约是120本。 生3:我把14和12都估成10,大约有100本。 师:如果我把书看成1个点,那么1套书就是14个点,那14套书就组成这样的一幅点子图。老师把刚才你们估算的结果在点子图圈出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都是估小的。 2、师:14× 12 到底得多少,你能算出准确的答案吗?下面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点子图,用黑笔试着在纸上用我们

学过的方法来,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把14× 12的结果写出来。 生:独立思考后在纸上写出得数。 4 、师巡视,拿出几个同学的做法并投影。 生 1 :14× 4=56(本)56× 3=168(本)师:先把12分成3个4,再算12乘4,最后算56乘3,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 2 :14 × 6=84(本) 84×2=168(本) 师: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3:14 ×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先分后和的方法,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都积极动脑思考了,真棒。 师:刚才我们利用点子图来计算14× 12 准确值,那是不是我们所有的计算都要用点子图来计算,这样子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二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题 1.直接写得数。 11×20 70×2040×30 30×2130×13 60×2040×1211×502 5×1012×40 3.用竖式计算。 14×26=81×18 =94×11=45×34=4.实践应用。 (1)一辆客车可以乘坐48人,28辆这样的客车可以坐多少人 (2)学校每天中午用去大米50千克,晚上用去大米45千克,连续两周共用去大米多少千克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试卷】 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 ()。 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最简便列式是(),结果是()。

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来进行检验。 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 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8 × 14 7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1 8……………… 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2 5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7、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然后再减去()个35。 8、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张照片。 9、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 ()。(填:没超载或超载) 二、口算下面各题(16分)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8×40 =43×0 =100-40= 3×190= 40×9 = 270×3=150×6=4×28=(2)先口算,再熟记这些口算答案。 25×4=125×8=25×6= 125×2= 250×4=1250×8=25×8= 125×4= 三、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共28 分) 83×26=33×66= 84×59=26×47= 54×25=#21×44=#66×77=#19×36= 四、文字题(6分) 1、36的315倍是多少 2、135个32是多少 五、应用题(18分) 1、工厂平均每天要用51吨煤,42天共用多少吨煤 2、初步调查:我班同学平均每人的压岁钱是85元,那么我班共53名同学的压岁钱共有多少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靖边县第十一小学张晓霞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3.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二、教学设计思路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因此,教学时把教材设计的电影院的情景,改为“学校多功能大厅能坐多少人”的情景。 2.重视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等系列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在学生交流算法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探索估算与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产生交流的渴

望,在交流各自估算策略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提倡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的教学既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难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 1、竖式计算。通过学生的计算来说说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的地方。(例如数位对齐问题,及书写的问题。以及进位的问题) 2、让学生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的积加起来。)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题

1.直接写得数。 11×20= 70×20= 40×30= 30×21= 30×13= 60×20= 40×12= 11×50= 25×10= 12×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了。 1 4 1 2 7 3×2 5 ×1 7 × 2 4 5 6 7 4 2 9 2 28 1 2 1 4 6 8 4 1 9 4 1 6 6 2 3.用竖式计算。 14×26=81×18=94×11=45×34= 4.实践应用。 (1)一辆客车可以乘坐48人,28辆这样的客车可以坐多少人? (2)学校每天中午用去大米50千克,晚上用去大米45千克,连续两周共用去大米多少千克?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试卷】 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 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最简便列式是(),结果是()。 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来进行检验。 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 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8 ×1 4 7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1 8………………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2 5 2 ……………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7、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然后再减去()个35。 8、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张照片。

9、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填:没超载或超载) 二、口算下面各题(16分)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8×40 = 43×0 = 100-40= 3×190= 40×9 = 270×3= 150×6= 4×28= (2)先口算,再熟记这些口算答案。 25×4= 125×8= 25×6= 125×2= 250×4= 1250×8= 25×8= 125×4=三、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共28分) 8 3 ×2 6 = 3 3 ×6 6 = 8 4 ×59 = #54×25 = #21×44= #66×77= 四、文字题(6分) 1.36的315倍是多少? 2. 135个32是多少?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98×28= 95×25= 94×34= 47×57=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74×64= 73×23= 72×27= 69×29= 68×48= 67×57= 66×26= 62×42= 59×59= 98×75= 98×24= 98×33= 58×48= 57×27= 56×36= 55×25= 54×34= 53×23= 52×25= 49×29= 48×38= 45×25= 44×24= 43×23= 42×52= 39×29= 97×63= 99×74= 38×58= 37×67= 99×46= 99×35= 35×45= 34×24= 33×74= 32×62= 29×19= 99×19= 92×59= 92×28= 88×37= 88×24= 87×65= 87×44= 28×28= 25×35= 24×34= 24×43= 23×95= 24×95= 24×52= 93×29= 99×18= 99×27= 89×48= 89×26= 83×38= 99×13= 99×32= 98×29= 98×27= 98×26= 86×34= 98×32= 97×29= 97×28= 82×46= 82×28= 97×46= 97×35= 97×44= 78×34= 97×32= 96×49= 98×28= 96×27= 96×45= 96×34= 96×33= 96×22= 49×95= 28×95= 37×95= 36×95= 44×95= 94×29= 94×28= 57×94= 94×37= 56×94= 76×27= 76×25= 35×94= 23×94= 94×32= 78×46= 93×48= 93×27= 93×36= 93×25= 93×44= 93×32= 92×23= 92×54= 92×45= 92×26= 59×28= 47×59= 92×17= 89×29= 89×27= 56×38= 59×12= 89×24= 89×35= 89×23= 89×22= 88×38= 88×26= 88×35= 88×43= 88×52= 85×29= 27×74= 87×29= 87×26= 87×33= 87×22= 86×29= 86×28= 77×28= 54×59= 86×27= 86×25= 82×33= 82×25= 86×73= 86×52= 85×68= 85×47= 85×26= 85×34= 85×22= 85×33= 84×29= 84×38= 84×37= 84×26=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2.在 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道理。3.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教学前侧,在交流中初步掌握算法 1.从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教师:从下面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读取主题图获得信息:每本12 元,买14 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2.列式解决问题师:怎样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啊?学生:每本书的价钱是12 元,12 是每份数,买一样的书14 本就表示有这样的14 份,求一共是多少元?就是求14 个12 元是多少?3.研究竖式计算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一人板演,师巡视寻找不同的算法)由板书同学介绍竖式计算方法。教师:在她说的计算过程中,我听到了几句乘法口诀,谁知道说的是那几句口诀?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最后他还说了一句,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68(教师画箭头,引导学生打手势,并板书算式)。接着教师展示学生出现的错例:如12×14=60;12×14=188;12×14=1248。质疑“到底谁做得对啊?”4.学生采用估算的方式排除不正确的结果。学生:12×14 不可能得60,因为12×10=120,12×14 的积一定大于120,证明60 是错误答案。学生:12×14 不可能1248,因为12×100=1200,12×14 的积怎么会大于1200 呢?显然1248 是错误的。学生对12×14=118 也提出质疑,证明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建议再用计算器验证一下12×14 的计算结果吧。教师:我们用计算器验证12×14 的计算结果是168,我们又听了刚才板演学生的发言,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教师等待学生的反应)大家既然已经认可了,那咱们是不是就可以下课了?(学生反映不能下课,表现出与问题要研究)不下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啊? 二、借助模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 1.让学生说出心中的疑问学生:我早就会计算这样的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计算过程。教师:问得好,做题做事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学生:数学家怎么发现这样计算的?是谁发明的?教师:你不仅知道方法,还要了解方法背后的道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除了计算器,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教师:你思考问题很严谨,判断计算的方法是否正确,还需要其他方法证明。学生:?? 教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想到了一点,刚才的错题到底错在哪了?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都值得我们来深入的研究。那我们就再次借助这个示意图来进一步研究,看看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2.利用点子图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1)借助点子图研究算法教师:把一元钱看作一个点。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在点子图上分一分,算一算、利用它再次寻找计算的道理。同桌互相交流。(2)学生用点子图汇报解释问题。出现以下情况:12×7×2;14×6×2;14×4×3;14×2×6;12×10+12×4;12×5+12×5+12×2 师:这么多的解答方法都验证了结果是正确的,这些方法虽各有不同,但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3)梳理思路在学生发言中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方法:12×7×2、14×6×2、14×4×3、14×2×6 都是把12 或者14 分成了若干个份之后进行计算。例如,12×7×2 表示把12 看成每份数,先求这样的7 份是84,然后把84 看成每份数,再求这样的2 份是168。这里面有份总关系。12×10+12×4 和12×5+12×5+12×2,分别求几个几(份总关系),最后把积相加(整体部分关系),既有份总关系,又有整体部分关系。不论哪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