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六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容:

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

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3= 12×10= 12×13=?

师:前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第三道题学过吗?

生:没有。但是我们可以用前两道题的结果算出第三道题目。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

生:把13分成3和10,12×13就分成了12×3和12×10。再把两次、结果相加。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什么方法呢?

生:先分后和。

师:不错,利用先分后和的方法我们解决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难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探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周末,老师和饶岚一起去书店给同学们买课外书。何老师买了12套,1套14本,你能帮老师算一算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吗?

1、怎样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了,能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吗?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点子图,利用点子图来帮助你们计算。(介绍点子图)

三、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借助学具完成。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学生汇报。(预设)

生:利用点子图,可以把12行分成2个6行,先算一个6行是14×6,再乘2.(学生汇报同时教师在ppt上演示)

生:可以把12行分成10行和2行,分别算14×2和14×10再把两次结果相加。

生:可以把14列分成2个7列。用12×7×2.(对能想到独特分法的同学给予鼓励)

......

刚才同学们利用点子图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不管你们利用哪种方法,用到的数学思想都是先分后合。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有2步或者3步计算。如果每一次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都这样做,大家觉得麻烦吗?有没有比这书写起来要简单的做法了?

生:用列竖式的方法。

师:对了,这位同学已经提前预习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四、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竖式 1 4

×1 2

师:在刚才的点子图部分同学把12分成了10和2,现在我们把12分成1和2,1在十位上,表示一个十。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24。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先将1遮住,竖式就变成了

1 4

× 2

师:这个竖式大家熟悉吗?(生答)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用2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4和2。

(课件同时出示点子图,14×2表示先算前2行的点子数。)

师:十位上的1怎么去乘呢?先想这个1在点子图中表示后面10行的数量,14×10=140,所以再用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4和1,结果是14。

(教师故意将14末尾的4和上面积的末尾对齐,引出疑问)

生:数位对错了。

师:怎么错了呢?

生:十位上的1×14表示14个十,而不是14个一,所以4要和第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14后面的0要写吗?

生:不需要。

(课件先特殊字体出示末尾的0,再强调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课件删掉0。)

师:我们已经分两次乘了,结果出来了吗?(没有)

师: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结果再相加。也就是说老师一共买了168本书。

教师在黑板上再次板书竖式,边说边写。强调每一次乘的过程和其中一种分点子图的道理是一样的,借此强调竖式计算是把以前学过的旧知识统一到一个竖式中,且这样更加简便计算。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感受新知识的简洁性。

2、学生回顾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教师引导。

3、比较今天学的新知识和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四、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小小神算家。

让我们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到“智慧岛”上玩一玩吧。课件出示教材46页做一做4道笔算题目,分别请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

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习题,指出错误。

4、有几棵大树生病了,谁愿意当医生帮它们治一治了?

课件出示教材47页第三题3道改错题。分别请同学汇报。

大树爷爷病好了,它要组织大家打打羽毛球锻炼身体,可是它遇到了个数学问题,你能帮帮它吗?

3、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47页第4题。

五、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请大家谈一谈在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重点明确: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先从个位乘起,当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时,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六、作业设计:

1、做书本P47 第

2、5两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14×12=1688(元)

1 4

× 1 2

2 8 (2)×(14)的积

1 4 (10)×(14)的积

1 6 8 (28)+(140)的和

答:一共买了168套书。

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构建了新旧知识的大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循序渐进而不是凭空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但是这个过程学生刚开始不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花费了较长的时间,使得留给同学们的练习时间比较少,不能暴露学生的更多问题,这也是本节课不到位的地方。在涉及到这样的活动时教师可以多加提示,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让学生能很快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同时,在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要从个位算起时,没有强调第二个因数中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同样要从个位算起,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十位乘十位积写在十位上,十位乘个位后积写在个位或百位的错误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