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电视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电视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电视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看到“电视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这个题目时,让我想起了最近引起全球注目的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枪击案。从死伤人数上看,可以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之一。

一个亚裔学生造成的轰动性的血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种族问题和国家关系。但是生成惨剧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杀人者是谁,而是他为什么会用这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来发泄自己的压抑。

我们知道美国人几乎是男女老幼人手一枪。而全美的暴力犯罪中日趋频繁的就是校园枪击案。对于美国的青少年来说,买枪比买啤酒还容易,18岁以上的青年只要没有严重的犯罪前科,就可以顺利地用买一双耐克球鞋买到一支枪。

是什么将这些人格尚未健全的孩子变成了杀人狂魔,您肯定会说是枪,但我却觉得是美国电视文化中的暴力倾向。美国人从孩提时间就对暴力犯罪司空见惯,随着电视、电脑及DVD的普及,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暴力画面。现在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作品充斥的暴力、血腥和打斗情节不是

仍然在继续吗?这对正处于世界观和性格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很不利。美国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追求时髦。一向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等思想观念在大学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暴力环境影响下的美国青少年们极有可能用不正常的方式让自己的所谓的人权、自由、平等得到宣泄。

不可否认电视暴力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问题在其他国家包括我们中国也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只有限制电视节目中的暴力文化才能培养出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人才来,也才能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成为家庭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开阔了其视野,增长了知识,但是看电视过多往往会带来了一些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电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电视;儿童发展;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我国人口控制所带来的特有的“核心家庭”现象——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缺少玩伴,电视逐渐取代父母和玩伴,成为孩子们的主要伴侣。 1992年便有调查显示,城市学前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1.43小时,每天都收看电视的学前儿童达到72.4%。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现有电视机4亿多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周平均看电视时间为18小时左右,看电视在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中位居第二,电视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最佳伴侣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的普及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但是看电视过多在儿童发展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社会交往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电视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对儿童视力的影响 婴幼儿的眼睛正处于发育期,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早且长时间看电视容易给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损害,影响孩子视力及视觉发育,还可能造成屈光不正。所以,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过早看电视。 (二)对婴幼儿听力的影响 电视机音量应该控制在60分贝以下,不然时间长了,将导致婴幼儿听力下降,影响婴幼儿的性格、动作、语言、智力等,导致其精力不集中、性格变的急躁、 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好奇心等。 (三)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008年,阿根廷有5000多名儿童因语言障碍而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立医院就诊。专家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对话和长时间观看电视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语言障碍,例如口吃和发音不准,甚至导致语言缺失。专家认为,导致儿童语言障碍的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电视也对儿童的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让家长们和所有社会上关注的人士不得不重新回过头,认真的审视和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的确,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已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电视进入家庭之前,父母一般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报纸,孩子在知识性、娱乐性和情感方面较多的依赖父母。而当电视家庭化后,五彩的电视荧屏就向孩子们直接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视摧毁了隔离儿童世界与成年人世界的那堵墙。”由于看电视不需要特别的指导、无须思考、而且电视的播出不分观众。电视对儿童轻而易举的“俘获”,使得儿童最终“依附”于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据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30万桩。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 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业主的暴力。在这方面,像美国早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改编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圣斗士》等片,都包含了这种因素。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制作的精良上确实让人佩服。但在其更深远意义上对儿童的教育方面的作用确是让人质疑的、不能信服的。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电视节目中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食品和其他穿戴之类的商品。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

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

The Perils of TV Violence Parents have begun to worry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V violence on their children . The moment mey turn on their TV set, they see nothing but fighting and killing. Studies by experts have shown that programs featuring violence have cast an ill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ehildren, who act violence out in real life. As a result, reports of juvenile delin- quency are not uncommon. Unless proper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ime to regulate current TV programs, our society will some day be left in a state of violence 电视暴力的危险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

家长们开始担心电视暴力对孩子们的影响了。一打开电视,除了打杀之外,他们什么都看不到。专家研究表明有暴力特征的电视节目对儿童的行为有着不良的影响,这些孩子会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暴力。结果,青少年犯罪就不是个别的现象了。除非及时采取适当的行为规范现在的电视节目,否则将来我们的社会会充满暴力。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内容提要:电视是一种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当儿童成为电视广告的受众群 时,人们普遍地注意到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种种影响。广告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也越来越遭到关注和质疑。电视广告分为两大类: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其中的商业广告如果不好好的分清宣传的内容是高雅的还是注重商业经济的话就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行为、心理能力。电视广告如何让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电视广告的本质和分类及其引起的几个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初步探讨电视广告应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对儿童。 关键词:电视广告、儿童 美国传播学家施瓦茨曾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这个“上帝”通过无数不在的电波向他的信徒,尤其是儿童,传播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广告信息,硬气儿童在语言上、行为上、心理上等方面引起的一系列微妙的变化。①电视广告不仅是在商品促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且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广告的内容会有意识的去记忆,这也可能是出于本能吧。陈家华、麦箴时、陈芳怡(2002)在中国的三个城市北京、南京和成都的调查发现将近三分之一(30.8%)的儿童对电视广告,9.2%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喜欢电视广告,而20.3%的儿童报告他们讨厌电视广告,15.4%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讨厌电视广告。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太度因性别.年龄.城市以及电视收看率不一样而存在着差异。在这三个城市中,对电视广告持较强烈态度(“非常讨厌”和“非常喜欢”)的比例在增长而减少,而持中立态度“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比例在增长。总体而言,北京的儿童比南京和成都的儿童更喜欢电视广告。在南京,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而成都的情况刚好相反,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北京的儿童则没有着方面的差异,认为电视广告所说的是真的,所以儿童会比较喜欢电视广告。②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国儿童经常接触广告媒体,其中儿童认为最重要的媒体是电视〈Mc Neal and ji ,1998〉。事实上,在中国这个以家庭为本的社会中,电视已经诼渐取代父母成为儿童了解新产品的重要的信息渠道〈Mc Neal and ji ,1998〉。 (一) (1)电视广告的概念: 耐斯特姆(Paul.H .Nystrom)对广告的解释是:“所谓广告,乃对所有顾客,都能使其毫无遗憾地获得满足。”毕学帕(Beshop)则作这样解释:“所谓广告,乃通过大众传播,公布广告主的商品及劳务。”里查逊(Richardson)认为:“所谓广告,乃对于可能购买广告商品的消费者,以大家都知道的名称及价格为目的所作的大众传播,简述商品的要点,使消费者铭记于怀。”综上所述,我们将现代商业广告的定义概括为:广告是广告主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媒体将商品和劳务信息传递给大众,而起到促进销售作用的一种非人员推销的信息传递方式。 电视广告被称为是一门视听兼容的综合艺术,它既是固定或运动的生物形象的图像、绚丽的色彩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字幕,又有经典的对白解说、美妙悦耳的的音乐和突出的效果, 注释 ①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②丁俊杰《广告学》二武汉出版社2001年3月

分析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分析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家庭暴力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儿童又是家庭暴力受害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通常,我们一提到家庭暴力,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受虐的家庭妇女形象,往往将那些也同样遭受暴力或躲在角落里亲眼经历家庭不幸的儿童遗忘。这种无形或有形的家庭暴力,它背后隐藏的对儿童的伤害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将于今年3月出台。然而,我国在相关法制制度等方面还是不够完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将这一现象置之不理的理由,更不应该让其成为那些暴力父母惩罚孩子毫不顾忌的借口。 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家暴具有隐密性,而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的场所。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造成影响,继而影响甚至扭曲其成年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家庭暴力对儿童行为造成的影响: (一)攻击性行为 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发展中,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观念被奉为无上家规。然而,这些老朽的育儿观念,折射出了我国家庭及教育之殇。在中国很多家庭中,那些自称为孩子着想的虎妈狼爸们,为自己的暴力行为找到了合理的借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成长期及成年后的攻击性行为与其童年时期遭受的家庭暴力有一定的定

向联系。也就是说,一部分儿童在身体遭受虐待或暴力后,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使儿童从实施暴力的家庭成员身上潜移默化学会了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使儿童把攻击性行为作为与同伴相处时的一种行为规范。受虐儿童,在遭受来自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后,会在心理留下人际间缺乏关心爱护的阴影。 事实上,父母对儿童采取打骂等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儿童不良行为的产生。在一般状况下,按照亲缘选择理论原则:相对于无关的人,个体更倾向于帮助亲属。而对于那些处于受虐家庭中的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更甚至于成年以后,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家人采取冷漠处理,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造成其个体的边缘化生存,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在其日后的衍生家庭中,很多童年期遭受暴力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同样采取暴力手段,最终造成一个暴力的恶性循环。 (二)亲社会行为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其性格和心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期是一个社会人完整与正常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在这期间儿童的心理需求总被忽视,将会造成儿童在人际交往等亲社会行为发生障碍。父母与子女的相处,应该是相互关心、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的关系。一旦语言暴力或身体暴力成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或工具,这不仅是父母在还孩子心中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逐渐丧失,更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促使亲子矛盾激化,加深亲子间的隔阂。儿童在长期接触暴力环境的作用下,使儿童的安全感下降,进而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不

防止家庭暴力伤害主题班会教案

《防止家庭暴力伤害》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主题班会要学生知道和了解暴力事件发生时逃生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 教学重点: 如何防范和应对暴力伤害。 教学难点: 如何防范和应对暴力伤害,保护自身安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展示昆明暴力事件的图片,引出防范暴力伤害这一主题. 2. 请同学谈一下对昆明暴力事件的看法. 3展示更多暴力事件的图片, 以上这些都是暴力行为,它对我们少年儿童造成很大的伤害。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知道的暴力事件。 2、小结。同学们谈的这些暴力事件都属于暴力伤害。它发生的地点在社会、家庭、校园,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连。这些犯罪行为直接危害着同学们的人身安全。那么我们怎样来进行自我防范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探讨如何防范暴力伤害。 板书课题防范家庭暴力伤害 三、防范社会上的不法侵害 我们先来学习防范社会上的不法侵害。 你们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较差,往往会成为坏人侵害的对象。目前,社会上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现象,主要有偷窃、抢劫、绑架、拐卖、扣押人质等。这些犯罪行为直接危害着未成年人的生存安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当你遇到以上不法侵害时,你应当怎样防范和应对? 集体交流讨论的结果。 四、防范家庭暴力 同学们,你的妈妈打过你吗?打的狠吗?为什么打你?你认为妈妈这样做对不对? 是呀,她是为你好,才这样做的。 你恨她吗? 你心里想过,即使自己错了,妈妈也不应该打你吗?妈妈能不能变个方式告诉你,你哪个地方做错了?那不是更好吗? 老师看的出来,同学们都是很爱自己的妈妈,不想说妈妈的不对。可是,老师今天告请看这几个家庭暴力案例。 同桌说说你怎样防范家庭暴力伤害呢? 全班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怎样防范家庭暴力伤害呢?

家暴案例

二月下旬,一位年近六十的妇女在儿媳的陪伴下,来到援助中心。据自述:X女士与丈夫的关系在十几年前就已破裂,当时曾到法院起诉,但为了年幼的儿子并在法院的调解下,离婚未成。在这十几年来,吵架被打成为了家常便饭,用棍打、用东西砸,甚至是利器的伤害,X女士经常是旧患未愈再添新伤,邻居看了都为其报不平。后来,她丈夫变本加厉,在住处附近找了第三者。丈夫在自己面前与其他女人出双入对,行为亲密,X女士在精神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而且也成为左邻右舍的饭后谈资。X女士多次找她丈夫协商离婚,并找居委会调解均无果。现在她想再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一、家庭暴力的含义及成因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暴力的行为。其形式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其成因主要有: (一)历史思想方面的原因。千年来,我国存在的封建夫权和“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家庭暴力产生的历史原因。封建夫权统治和男尊女卑、歧视妇女的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一些人特别是男性的行为,传统观念将打骂妻子视为丈夫的权利和正当行为。

(二)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每一个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都几乎与经济有关。援助中心接待的案例表明,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情况不佳,或者是男方的收入不如女方,男方便会产生自卑心理,而采用家庭暴力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另一些家庭则是因为经济条件过于优越,男性迷恋金钱和美色,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和道德的自我约束,导致第三者的出现,而多数存在家庭暴力问题的家庭往往出现第三者,这使得家庭暴力成为婚姻家庭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和施暴者达到离婚目的的手段。 (三)法律方面的原因。由于法制宣传教育不够广泛和深入,许多公民没有认识到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并且,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有关的法规只是分散在不同的法条中。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控制乏力是导致家庭暴力升级的重要原因。一是调解家庭矛盾、家庭纠纷的社会调节机制不健全。二是社会舆论对家庭暴力态度暧昧,不能给予及时曝光和谴责,对施暴者没有起到威慑和警戒作用。 (五)当事人的问题。多数施暴者的文化水平偏低,受害妇女由于缺乏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差,加上受“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在受到侵害时,不主动向有关部门或司法机关反映求助,致使家庭暴力行为不断升级。这是原因之一。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电视对孩子的伤害,你想不到的大 看电视不仅妨碍孩子的脑部发展,更会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与想象力……不管什么节目,只要打开电视,就可能伤害你的孩子。 节目开始了。恐龙布偶挺着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现在电视荧光幕上,与一群小孩唱儿歌、玩游戏。还不及电视高的孩子,站在荧光幕前仰着头,不时随着玩偶摇动身体,哼哼呀呀。 也许你心里想着:才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就能跟着电视节目唱歌、甚至学英文,真是愈来愈聪明。这可是大错特错。 「只要在电视荧光幕前坐上半个小时,人的新陈代谢与活动力都下降,智商减少五十。」美国《圣路易邮讯报》报导了曼菲斯几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看电视会使人变得被动与焦虑。 真的吗? 近年针对脑波的研究,让我们透视电视对脑部的影响。 人脑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与类似催眠效果有关;还有贝塔波(beta waves),显示意识、理性思考。研究发现,人在阅读时,脑中产生活跃、快速的贝塔波,一旦转为看电视,脑中立刻就产生大量的阿法波。看电视的时间愈长,脑中的阿法波愈强,贝塔波愈弱,脑部活动力大减,人就像被催眠一样,思考力与注意力都下降。 而长时间看电视造成脑部活动力大减,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澳洲大学的艾莫瑞夫妇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为幼儿自呱呱落地后的前几年,是脑部发展与成长特别重要的时期。美国小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还公布政策,极力主张父母避免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正是有鉴于幼儿在这段时间看太多电视,对脑部发育有负面影响。 只要看电视就有碍发展 《电视对孩童心灵的伤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s Minds)一书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论电视播放什么节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面,对他们就是有害的。」

家庭暴力案例一

家庭暴力案例(一) 近年来,新达街道办事处妇联联合司法局受理的家庭暴力投诉案件共15起,而且有些案件施暴情节比较严重,已危害到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将一起典型家庭暴力案例作一粗浅分析,并对今后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提出新方案。 一、家庭暴力典型个案 2007年底,我们接待了一名受丈夫欺凌毒打长达41年之久,现已57岁的老年妇女。自结婚以来,老人经常遭受其丈夫无理殴打,多次被毒打成轻微伤、轻伤,最严重的一次,左腿被打成骨折,花了3万多元治疗费,还落下残疾。而后,又因一小事将其耳膜打破。 老人到妇联上访时,杵着拐杖,拖着跛腿,满身伤痕累累。接访后,我们仔细听完老人的哭诉,掌握到第一手基本情况。鉴于受害人遭受的伤害程度大、时间长等因素,加之其夫是文盲和法盲,我们将此案作为了典型家庭暴力案件办理。先对老人进行心理安抚,讲解有关妇女维权的法律知识;而后,通过社区司法所调解;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耐心细致劝说,男方终于同意不再对老人施暴。法庭上,男方对自己的行为终于有所悔悟,认识到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物,夫妻之间地位平等,应相互尊重、体贴,并虚心的承认错误。最后,在司法所和妇联的劝导下双方和解,夫妻二人都比较满意。

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上述家庭暴力事件只是我众多案例中的一个典型。当前,家庭暴力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产生原因较为复杂,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1、历史方面。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相当数量受害妇女还存在男尊女卑、夫权等观念,认为自己完全附属于丈夫,甘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因此,助长了施暴行为。 2、经济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导致部分妇女经济不独立,没有经济地位,特别是农村妇女、城镇下岗妇女,在经济上的巨大依附性,迫使其长期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 3、思想方面。在社会转型期,部分男性受各种腐朽思想影响,贪图享受,片面追求金钱和美色,家庭责任感缺失,由此导致的家庭暴力就成为达到离婚的重要手段。 4、素质方面。部分女性不同程度存在文化低,性情过于软弱,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不知如何寻求法律保护,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5、社会方面。社会控制乏力是导致家庭暴力升级的重要原因,表现为调解家庭矛盾、家庭纠纷的社会调节机制不健全。 三、家庭暴力的特点 家庭暴力发生于家庭内部,受种种因素影响,受害者往往不愿公开,加之公众的漠视和司法部门的介入不够,使家庭暴力比其它暴力更具隐蔽性、复杂性和持久性。 1、家庭性。家庭性是指暴力行为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及解决策略案例 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中心小学冯艳杰 【案例】 李强是个电视迷,放学回到家里,别的什么事都顾不上做,先打开电视,而且看起来没完没了,动画片一场接一场地看,武打片一集接一集地“观摩”,“忙”得饭顾不上吃,家庭作业顾不上做。爸爸妈妈要是生气把电视关了,他会大吵大闹。李强的妈妈无奈地说:“这个电视迷,可怎么办的哟!” 【案例分析】 随着电视机走上千家万户,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电视是我国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娱乐方式。在很多家长的眼里,看电视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实际上,电视是“面向社会的窗户”,它为儿童提供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和各种生活的模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如下: (一)积极影响 (1)、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外界环境 电视为儿童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媒介。例如:每到节假日,一些电视台会播放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儿童通过观看西游记,可以了解人物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孙悟空有一身高强的本领、善恶分明,忌恶如仇、不畏强权;猪八戒善良、憨厚老实,油嘴滑舌;白骨精阴险、毒辣、残忍。 (2)、促进儿童语言学习,丰富词汇量 幼儿学习语言,词汇量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丰富幼儿词汇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幼儿说话和掌握词汇主要是从模仿开始的。电视承担“大众娱乐者”的角色的同时,也以其集声音、图象、色彩、动作一应俱全的内容吸引着广大幼儿。电视文化的形象性、多样性、通俗性的特点,使之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娱乐

性,这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差尤其是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传播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经研究证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之中,看电视较多的儿童他们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要明显的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3)、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角色、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儿童主要是通过在游戏中模仿社会角色来体验各种行为规范的。老师们创设各种区角活动:邮局、银行、理发店、医院……让幼儿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消极影响 (1)给儿童的智力带来危害 玛丽·温女士用了8年时间,研究持续看电视数个小时,对儿童大脑的影响。她在谈到大脑的发展原则时说:人的左半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她说,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为言语而迟钝,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2)给儿童大脑、眼睛有危害 儿童年龄小,若没有充足的睡眠,根本就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工作,而长时间的看电视会使大脑长时间的处于思考紧张的状态;现在的很多儿童小小年纪,就戴上了一副大眼镜,我们不排除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以及正确的坐姿,但是我相信:更多的原因还是在电视。孩子的眼睛是很脆弱的,但电视却呈现给孩子们连续不断的,新颖别致的画面。时刻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的眼睛一刻也得不到休息。我们大人有时候看电视久了,还感觉到眼睛酸胀难受,更何况孩子稚嫩的眼睛呢?现在城市中许多小学生就开始戴深度眼镜,一个个小博士似的。纠其原因,电视恐怕“功不可没”! (3)给幼儿造成攀比的心理 我们在广告中常会听到这些用语:“妈妈,我要喝……”、“今天你喝了吗?“我有,你有吗?”此类广告灌输的是消费攀比心理,助长了儿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广告中过度物欲的宣传,难免导致儿童对物质消费的过分追逐,形成儿童拜物主义和消费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念以及使儿童产生自私心理。消除广告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关键在于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广告教育。

家暴十大案例

家暴十大案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综合新闻】全国妇联发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2015-12-04 最高人民法院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全国妇联在京召开“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会,首次发布了林某某申请人身保护案、于某某与梁某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民政局申请撤销邵某监护人资格案、高某诉某公司劳动争议案等涉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人身权利、就业权益、土地及相关财产权益,以及儿童监护、性侵儿童犯罪的十个典型案例。 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高莎薇介绍,这十个案例,由全国妇联联合中国女法官协会、中国女检察官协会和全国律协女律师协会推选而出,不仅在妇女儿童权益类型上具有代表性,更在案件办理过程和效果上具有代表性,参与办案的人员无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妇联干部,都尽职尽责,主动收集和有效运用证据材料,办案思路清晰,法律适用准确,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儿童视角,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作用显着;同时在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协同上具有代表性,充分体现了办案机关、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相互之间协调联动,对受侵害的妇女儿童给予及时的法律救济、有力的帮扶救助和长久的跟踪支持。 “推选和发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是全国妇联‘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目前妇女儿童维权的重点难点,体现了各级司法机关与妇联组织的协调配合,展示了近年来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今后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类似案件处理提供了示范指引。”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谭琳指出发布十大案例的重要意义,同时希望各级妇联及其团体会员、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利用这些案例激励更多办案人员创新实践,更加有效地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将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落到实处。她表示今后全国妇联将持续开展“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推选活动。附案例:

暴力电视与儿童

本期专题 试析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日期:2014-02-24 作者:曹华王雅春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摘要:电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直以来对受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电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们提高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充斥于电视中的不利于青少年收看的内容又在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此,本文在考察目前我国电视节目中电视暴力信息的呈现频率与方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电视暴力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影响,并试图从媒介素养教育角度提出几点可行性策略以减轻这种消极影响。 关键词:电视暴力;青少年;影响中图分类号: 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508( 2010)011-0014-04 自电视机诞生以来,就以其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生动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世人青睐,并迅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成员”。即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的今天,人们依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电视机的性能,提升电视信息传播的速率与质量。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更是把电视机变为多媒体信息终端,拓宽了人与电视信息的互动空间。如今,电视不仅作为一种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电视:青少年成长的亲密伙伴

尽管现在的青少年学业繁忙,可利用的课余时间不多,知晓信息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但看电视仍然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他们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比如,刚放学、吃饭时,甚至借着写作业去卫生间的间隙,看一会儿电视。在假期,电视更是他们的亲密伙伴。青少年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是相当惊人的。在美国,一个孩子从5岁长到18岁,他在学校受教育的总时数为15000小时,而看电视的时间竟高达18000小时,折合每周看电视时间约为27小时。欧洲共同体各国的青少年平均每周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为26-28小时。香港AC Nielson(尼尔逊)国际媒介公司的调查表明,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孩子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为20小时。在我国,卜卫在2002年所做的关于“中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调查”中发现,中国城市儿童日接触电视时间是40分钟左右(不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周看电视时间约为5-7小时,而在广大农村这个数字要高出许多。 笔者自2007年以来,以《电视文化对青少年的涵化作用研究》为课题,系统地对电视文化与青少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对吉林省495名中小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电视在青少年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超过96%的青少年喜欢看电视,平均每周看4.24天,而且,超过1/3的青少年每天都要看电视。周六、周日是他们看电视的“黄金时间”,他们平均要看2.33小时电视,甚至有1/5的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超过4小时。即使在平时(周一至周五),也有86.67%的青少年看电视,只是看电视的时间有限,平均1.33小时,但也有1/3的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尽管这些数据大大低于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的青少年看电视时间,但对于业余时间极为有限的中国青少年来说,看电视仍然是他们最主要的课余休闲方式。为此,很多学者把他们称作“电视的一代”。青少年在电视机前消磨了时光,电视中传播的信息也对青少年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电视暴力:电视节目中普遍存在 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等人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随着电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电视新闻、电视剧、电影、动画片到五花八门的广告、各种综艺娱乐节目,电视呈现的多元信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为受众了解、认识外界,娱乐休闲消费,带来极大方便。与此同时,很多暴力信息也悄然进入受众的视野。不夸张地说,暴力已成为电视节目所表现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 1、电视暴力的界定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格伯纳(Gerbner)将暴力定义为“有意伤害或杀害的公然武力的表现”。这个定义只包括行为暴力,排除了心理暴力、口语威胁和对财物的暴力。1988年,新加坡大众传播研究与情报中心对亚洲8国电视节目进

疯狂猜图答案

图片就不截取了,可以根据分类以及提示文字来查找!还有几十个应该比较简单忘了记下来了! 1 城市巴黎 2 城市巴塞罗那 3 城市柏林 4 城市比萨 5 城市德国 6 城市东京 7 城市华盛顿 8 城市加拿大 9 城市拉斯维加斯 10 城市里约热内卢 11 城市罗马 12 城市莫斯科 13 城市台北 14 城市威尼斯 15 城市悉尼 16 城市香港 17 城市雅典 18 电影&电视127小时 19 电影&电视lost 20 电影&电视阿凡达 21 电影&电视阿甘正传 22 电影&电视爱丽丝梦游仙境 23 电影&电视沉默的羔羊 24 电影&电视达芬奇密码 25 电影&电视大卫科波菲尔 26 电影&电视盗梦空间 27 电影&电视丁丁历险记 28 电影&电视独立日 29 电影&电视断背山 30 电影&电视二十八天后 31 电影&电视飞屋环游记 32 电影&电视绯闻女孩 33 电影&电视风云 34 电影&电视功夫梦 35 电影&电视功夫熊猫 36 电影&电视国王的演讲 37 电影&电视憨厚先生 38 电影&电视汉尼拔 39 电影&电视黑客帝国 40 电影&电视黑夜传说 41 电影&电视黑鹰坠落 42 电影&电视机器战警

43 电影&电视剪刀手爱德华 44 电影&电视角斗士 45 电影&电视金刚 46 电影&电视惊声尖叫 47 电影&电视老友记 48 电影&电视雷神 49 电影&电视里约大冒险 50 电影&电视绿灯侠 51 电影&电视马达加斯加 52 电影&电视霹雳娇娃 53 电影&电视千与千寻 54 电影&电视三个傻瓜 55 电影&电视闪电侠 56 电影&电视神奇四侠 57 电影&电视生活大爆炸 58 电影&电视狮子王 59 电影&电视史密斯夫妇 60 电影&电视特洛伊 61 电影&电视天使爱美丽 62 电影&电视铁甲钢拳 63 电影&电视小羊肖恩 64 电影&电视星际迷航 65 电影&电视星际争霸 66 电影&电视驯龙高手 67 电影&电视艺妓回忆录 68 电影&电视异形 69 电影&电视音乐之声 70 电影&电视勇敢的心 71 电影&电视欲望都市 72 电影&电视珍珠港 73 电影&电视拯救大兵瑞恩 74 电影&电视指环王 75 电影&电视最后的武士 76 国家阿根廷 77 国家爱尔兰 78 国家巴西 79 国家克罗地亚 80 国家日本 81 国家沙特阿拉伯 82 国家希腊 83 国家意大利 84 国家智利 85 名人&明星阿拉法特 86 名人&明星艾弗森

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暴力 电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直以来对受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电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们提高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充斥于电视中的不利于儿童收看的内容又在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格伯纳(Gerbner)将暴力定义为“有意伤害或杀害的公然武力的表现”。这个定义只包括行为暴力,排除了心理暴力、口语威胁和对财物的暴力。目前,我国的媒介研究者还没有提出过专门的电视暴力定义。高兵在其硕士论文《电视暴力及媒介教育探究》中将电视暴力分为动作的暴力和语言的暴力。将电视节目中的屠杀、打斗、体罚、绑架、关押以及限制自由等场面当作是动作暴力的典型场面。将骂人、攻击性的言语等作为典型的语言的暴力。许多研究证实电视或影片观赏是学习攻击行为的最佳媒介,且影响长远。根据实验表明,暴力电视会使儿童模仿暴力影视的行为上升。 在我国,有关电视暴力的系统调查还不多见。龙耘在2001年对全国省级以上34家卫星电视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抽样调查发现,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的影视剧中,武打、警匪、战争等直接涉及暴力内容的片子占四成以上,平均每小时,暴力动作出现的次数约为65次。 研究发现,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如果超过1小时,其成年后产生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将增加1倍。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按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在个体的行为表现基础上,经由奖励或惩罚等外在控制而产生的,即学习是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的。班杜拉(A.Bandura)则认为,这种观点对动物学习来说也许成立,但对人类学习而言则未必成立。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总之,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使我们超越经由赏罚控制来学习直接经验的限制,而且可以使我们超越事先设计的学习情境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人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所以,观察学习对我们进行社会规范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电视暴力是现实生活中暴力和性犯罪的诱因,虽然不是惟一原因,却是一个起作用的因素。部分原因是因为电视具有影响青少年观众行为方式的能力,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反复出现,儿童头脑中便会形成他们行为的蓝图,而这种蓝图教给他们解决问题可以采取的一系列步骤。”也就是说,电视暴力就如同“使用暴力给儿童上了生动的一课”,电视暴力中对暴力行为的细节化“曝光”越具体,受众的反映越强烈,模仿行为越普遍。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三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消极影响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舒适的环境中,边吃美食边看电视,放松而惬意。而在电视中大量呈现的电视暴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对受众,特别是对正处于社会化进程中的儿童,产生了强大的适应力,也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从开始的憎恶、反感到默认和接纳。玛格丽特?托马斯等人研究发现,长期观看暴力电视,使一些孩子对攻击和暴力行为的容忍心更强,唤醒水平更低,即产生去敏感化。我国社会心理学家时蓉华也提出,过多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不仅导致儿童情绪淡漠,缺乏同情,同时也降低对他人的信任感。儿童长期在电视上看到大量的暴力场面会渐渐感到麻木,习以为常。不仅是电视的暴力内容会使青少年产生暴力倾向,长期沉迷于电视还会影响儿童的交往能力,以至于当他们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能妥善处理。他们不知道除了大打出手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我国河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在对石家庄监狱和河北省少年管制所对100名少年犯的调查发现,80%的少年犯对电视犯罪节目中的一些细节的内容津津乐道。一些少年犯就是在犯罪细节的模仿当中走上犯罪道路的。由此可见,电视暴力的频繁呈现给儿童的认知及行为造成了一系列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建议 1 家长 在通常情况下,儿童看电视的行为是在家庭中发生的。为此,家长应担当起对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责任,帮助儿童正确评价电视中的暴力信息,在教育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及时了解儿童对电视节目的理解程度。通过陪同孩子一起观看,观察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发现其收视兴趣,通过对话了解他们对节目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二,引导儿童分辨电视信息与现实生活的差异。特别对年龄小的儿童要注意帮助他们分析科幻、神话故事与现实的区别,对死亡、暴力、鬼怪、超能力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第三,与儿童一起选择电视节目。有意识地鼓励他们看知识、教育类节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影视剧,特别是暴力行为多而积极行为少的节目。 第四,与儿童讨论电视内容。要关注他们理解水平的变化,发现电视对其产生的影响,及时引导,善抑制恶。在有意外暴力影视片段出现的时候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时错误的,是不为社会,家庭和道德所允许的,也简单告诉孩子这样的暴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 学校 对于学校而言,教师应帮助儿童逐步意识到电视中传播的信息与真实生活的异同,引导他们选择适当的电

家暴十大案例

【综合新闻】全国妇联发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2015-12-04最高人民法院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全国妇联在京召开“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会,首次发布了林某某申请人身保护案、于某某与梁某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民政局申请撤销邵某监护人资格案、高某诉某公司劳动争议案等涉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人身权利、就业权益、土地及相关财产权益,以及儿童监护、性侵儿童犯罪的十个典型案例。 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高莎薇介绍,这十个案例,由全国妇联联合中国女法官协会、中国女检察官协会和全国律协女律师协会推选而出,不仅在妇女儿童权益类型上具有代表性,更在案件办理过程和效果上具有代表性,参与办案的人员无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妇联干部,都尽职尽责,主动收集和有效运用证据材料,办案思路清晰,法律适用准确,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性别意识和儿童视角,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作用显着;同时在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协同上具有代表性,充分体现了办案机关、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相互之间协调联动,对受侵害的妇女儿童给予及时的法律救济、有力的帮扶救助和长久的跟踪支持。 “推选和发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是全国妇联‘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目前妇女儿童维权的重点难点,体现了各级司法机关与妇联组织的协调配合,展示了近年来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创新发展,为今后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类似案件处理提供了示范指引。”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谭琳指出发布十大案例的重要意义,同时希望各级妇联及其团体会员、司法机关等相关部门利用这些案例激励更多办案人员创新实践,更加有效地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将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落到实处。她表示今后全国妇联将持续开展“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推选活动。

疯狂猜图答案 (2)

1 城市巴黎 2 城市巴塞罗那 3 城市柏林 4 城市比萨 5 城市德国 6 城市东京 7 城市华盛顿 8 城市加拿大 9 城市拉斯维加斯 10 城市里约热内卢 11 城市罗马 12 城市莫斯科 13 城市台北 14 城市威尼斯 15 城市悉尼 16 城市香港 17 城市雅典 18 电影&电视127小时 19 电影&电视lost 20 电影&电视阿凡达 21 电影&电视阿甘正传 22 电影&电视爱丽丝梦游仙境 23 电影&电视沉默的羔羊 24 电影&电视达芬奇密码 25 电影&电视大卫科波菲尔 26 电影&电视盗梦空间 27 电影&电视丁丁历险记 28 电影&电视独立日 29 电影&电视断背山 30 电影&电视二十八天后 31 电影&电视飞屋环游记 32 电影&电视绯闻女孩 33 电影&电视风云 34 电影&电视功夫梦 35 电影&电视功夫熊猫 36 电影&电视国王的演讲 37 电影&电视憨厚先生 38 电影&电视汉尼拔 39 电影&电视黑客帝国 40 电影&电视黑夜传说 41 电影&电视黑鹰坠落 42 电影&电视机器战警 43 电影&电视剪刀手爱德华 44 电影&电视角斗士

45 电影&电视金刚 46 电影&电视惊声尖叫 47 电影&电视老友记 48 电影&电视雷神 49 电影&电视里约大冒险 50 电影&电视绿灯侠 51 电影&电视马达加斯加 52 电影&电视霹雳娇娃 53 电影&电视千与千寻 54 电影&电视三个傻瓜 55 电影&电视闪电侠 56 电影&电视神奇四侠 57 电影&电视生活大爆炸 58 电影&电视狮子王 59 电影&电视史密斯夫妇 60 电影&电视特洛伊 61 电影&电视天使爱美丽 62 电影&电视铁甲钢拳 63 电影&电视小羊肖恩 64 电影&电视星际迷航 65 电影&电视星际争霸 66 电影&电视驯龙高手 67 电影&电视艺妓回忆录 68 电影&电视异形 69 电影&电视音乐之声 70 电影&电视勇敢的心 71 电影&电视欲望都市 72 电影&电视珍珠港 73 电影&电视拯救大兵瑞恩 74 电影&电视指环王 75 电影&电视最后的武士 76 国家阿根廷 77 国家爱尔兰 78 国家巴西 79 国家克罗地亚 80 国家日本 81 国家沙特阿拉伯 82 国家希腊 83 国家意大利 84 国家智利 85 名人&明星阿拉法特 86 名人&明星艾弗森 87 名人&明星奥巴马 88 名人&明星奥尼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