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伦佐_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伦佐_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伦佐_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伦佐_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第9卷 第2期

2007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H IT (SO C I AL SC IEN C ES ED IT I ON )

 

Vol .9No .2Mar .,2007

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陈苏柳(1980-),女,吉林吉林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刘松茯(195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生

导师,教授,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饶望(1977-),男,吉林吉林人,建筑设计师,从事建筑设计研究;樊璇(1978-),女,湖北武汉人,城市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伦佐?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陈苏柳1

,刘松茯1

,饶 望1

,樊 璇

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1;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深圳518034)

摘 要:生态的技术观是伦佐?皮亚诺的建筑创作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他在建筑创作中对建筑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将绿色植物、光、声、空气等生态的自然要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和环境之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手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形态和内容。 关键词:伦佐?皮亚诺;自然;技术;植物;无形元素

中图分类号:Tu -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1971(2007)02-0001-06

“上帝、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他

做了大量的精确计算。我们人类用到的结构力学中的一些概念(如剪力、合力、轴力、刚度比、拉应力等…)以及形态,统统都是从大自然、上帝那里偷偷旁听来的。”[1]

伦佐?皮亚诺善于从自然中挖掘各种技术,并把这些自然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创作当中。他认为:“建筑是建立在真正自然之上的第二自然,应该重视建筑的可持续性。谈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就意味着建筑师们应该理解自然,把握好生态的技术观,并且重视空间中无形元素的技术处理以及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他不断地探索多种多样的技术,从建筑空间、建筑形态到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去创新技术,进而将技术的研究投入到建筑的动态过程之中。在设计中,他也时刻不忘记把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移植到建筑之中,体现其生态的技术思想,并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一、建筑中植物要素的交融互动

生态环境的建立是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生态环境中,植物的加入,使建筑与自然交相辉映,犹如加入到了“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1]

的协奏当中。建筑与植物的交融式设计,贯穿的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思想,只要采用的技术手段适宜,就可以达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效果。在伦佐?皮亚诺几十年来的设计中,植物一直是他不可或缺的创作要素,“外部景观化,内部植被化”

被作为其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第一,植物在建筑入口周围的运用,形成了伦佐?皮亚诺突出建筑入口的典型手法,并为人们提供了可伸展的而又令人愉快的入口景观与流线。1981年,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完成的位于美国休斯顿市的曼尼尔收藏艺术馆(The Menil Collecti on )设计之中,植物的加入使其自然平静、

清爽宜人,而又与场地环境有机协调。伦佐?皮亚诺在场地内大范围地布置了与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树木,其中有一些树木被设置在柱廊内,以躲避夏日的炎热和冬季的严寒。而另一些则引导着人流走向位于树木丛中的艺术馆的主入口。这样一来,树木及它们在门廊处形成的轴线一同成为强调建筑主入口的重要元素。这里的树木被修剪成各种形态,高低错落,在建筑物前形成了一种雕塑式的丛林景观。它们没有全部躲避在天棚的遮荫下,而是作为伴随人们路程中可观赏的景色而存在着(见图1,图2)。

图1 曼尼尔艺术馆———顶棚板的设计

与周围植物的有机结合

图2 曼尼尔艺术馆———公共入口柱廊处的植物

同样的入口处理手法在皮亚诺的绝大多数工

程中都可以见到,虽然设计理念相似,但是,由于绿色植物具备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等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随着所处的位置及环境的不同,处理的手法及最终的效果是多种多样而又各有千秋。这样一来,植物自然地成为皮亚诺建筑创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第二,植物在建筑外环境中的运用,能够提高建筑的视觉效果,削弱视觉的冲击感,使建筑处于幽静的自然环境之中。在1991年洛迪信贷银行总部(Banca Popolare di Lodi )的设计中,伦佐?皮亚诺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生态技术思维,将花园上升到了空中,自然成为建筑立面的构成元素,并为建筑增添了大自然的色彩与风貌(见图3)。整个基地由一条机动车道、人行大道和一个位于核心部位的中央步行区域来划分空间,并与外部相连接。而这个升起的花园就被置于中央步行区域中部的一个长形广场东部的上方,这个广场的东部边界由一些矮的围墙所围合。这个花园在基地与周边地区之间形成视觉过渡的区域,并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绿色景观。三个独立式的圆柱形塔楼颇为随意地布置在广场中央,同时还有一个直径更大的圆形建筑,从花园的顶部升起。建筑外观如果没有花园植被的装点,会让人以为这是一个粮仓。“这些塔楼的外形、尺度和相互的位置关系,不禁让人想起了中世纪意大利广场的洗礼

堂和钟楼”[2]

。它们的建筑形象庄严而又具有神秘色彩,在绿色植物的陪伴和映衬下,却显得亲切宜人而又充满活力。植物作为其设计中动态的创新要素之一而一直被关注,并为伦佐?皮亚诺的

建筑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图3 洛迪信贷银行总部升起的花园

第三,植物还可以加入到建筑的内部环境中,

从而为建筑内部静态的空间环境提供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装饰点,并为建筑注入活力和人文色彩。植物景观随四季景观的变幻而产生的不同的姿态、气味、秀影以及绚丽的色彩,使建筑造型和空间环境在一年之中展现出不同的、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进而为建筑增添了非凡的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使人与建筑及自然环境之间产生互动。处身于建筑物中的人们,在植物的陪同下,不但消除了工作中与高科技事物过多接触所带来的麻木和疲惫,还会产生一种漫步于自然之中的感觉。这样,便形成了一种令人向往的人与自然的和悦景象,并给建筑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在巴黎斯格鲁姆伯格(Schlumberger )的再修葺这项工程中,伦佐?皮亚诺为达到将老工业化的消沉特征转化为令人愉快而又有效的现代化办公环境,他将外部环境设计成景观公园的形态(见图4)

图4 斯格鲁姆伯格内景

?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 

让公园的景色伴随着工作人员进入流通中心,并一直延续到办公室和研究区。建筑内部根据植物季节颜色的变化来选择摆放的位置,并采用一些生态技术的处理手段来保证有益于植物生长的内部条件,如空调、采光设备,以使内部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温湿状态。建筑内部环境中一年四季都充满着常青的植物,这样一来,不仅点缀了室内的景观,而且为封闭内向的空间增加了透明感和层次感。春夏秋冬景色有所不同,随着天气状况色彩各有变化,细心去分辨和注意每一点色差,都会得到另外一种不同的感受。这样美丽的动态景色能够使人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与建筑和植物之间的融合与互动。

二、空间中无形元素的动态引入

意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蕴、繁荣的艺术、丰厚的历史遗韵及其家乡热那亚绚丽的美景,都是伦佐?皮亚诺思想得以滋养的源泉。“轻盈、透明”的创作主题以及对不断变幻的“光”、“声”、“空气”等自然界中无形的元素的喜好,正是来自家乡波澜的大海以及幻妙的自然美景的激发和启迪。正是这块富饶丰裕、气候温和的地中海区域独有的欢快明朗的传统气质,以及善于创造的精神文化才促成了许许多多诸如伦佐?皮亚诺这样的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他们以思想和作品源源不断地为世界提供灵感。伦佐?皮亚诺运用技术将光线、声音、空气等空间中的无形元素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不但有效地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达到了建筑节能的目的,而且还将这些元素作为建筑中的活动因子,从而使他的建筑作品获得了十足的动感。

1.光的摇曳

自然光通常是伦佐?皮亚诺设计工作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中心课题。光,不仅仅是亮度,强弱的变化,还有摇曳不定性,这些性质可以影响到建筑的效果。通过技术处理,光可以使平面的东西产生三维的效果,使光滑材质的表面肌理突显,也能使平静的建筑在光与影的变化中摇曳。

伦佐?皮亚诺对于建筑光线的追求,主要是受20世纪中叶加利福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纽伊特拉(R ichard Neautra)、伊姆斯(Charles Ea mes)、富勒(B ruck m inster Fuller)等人的影响及勒?柯布西耶、路易斯?康的灵感激发。创造既光线充足又显得轻巧的建筑是伦佐?皮亚诺本人的设计理念,对技术的纯熟运用,使得他在设计中对光线的控制游刃有余。他在设计中对于光的处理主要体现在屋顶采光及其造型的变化上。他很喜欢建筑中以及外立面上无穷变换而又摇曳不定的光影效果,由此带给建筑变幻多姿的造型与动态的感觉。

塞?托姆布里美术馆(The Cy T wombly Galler2 y)被用来作为永久展示塞?托姆布里的作品(见图5)。这个建筑是伦佐?皮亚诺以经过四种不同材质组合而成的屋顶过滤的自然光作为主要光源来进行建筑的光学设计。他对建筑的设计是基于建立一组3英尺乘3英尺的结构网格,每边3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被设计成一个独立的画廊。除了最中间的画廊外,所有的画廊都是由透过屋顶的自然光来照明。屋顶采用的是具有一系列有纹理的复合层来过滤阳光(见图6)。最亮的部分是金属光栅,最暗的部分是由织物组成。外面百叶窗式的天棚为建筑物覆上了一层光环,

并为有

图5 塞?

托姆布里美术馆

图6 塞?托姆布里美术馆———遮阳天棚和玻璃屋顶

斜脊的玻璃顶遮荫。玻璃顶棚下面的天花板对光线产生了漫射。在这两层之间是一格格的阳光反射装置和玻璃的固定天窗。所有的开关和调节阳光反射的系统都是由电脑控制,以确保得到最理

?

3

?

第2期陈苏柳,等:伦佐?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想的光照水平。另外,在塞?托姆布里美术馆里

的展品是永久展出的,所以展品非常容易受到光线的损害。通常情况下照明水平比较低而且恒定:300勒克斯,而不是博物馆所采用的1000勒克斯。另外,天然的木地板也反射了大量的光线,引起了更多的漫反射。这样一来,就使得展品达到了最佳的展示效果并得到了最好的保护(见图7,图8)。

图7 塞?托姆布里美术馆———

西边的中心陈列室

图8 塞?托姆布里美术馆———人工照明的展览空间

在伦佐?皮亚诺的创作中,运用光线最理想的题材是各类博物馆建筑。光线在博物馆建筑里不仅为形体创造了丰富性,更重要的是依据地区的不同,业主要求的不同,以及建筑规模和展品性质的差异调整光线,可以使展品的展示效果有所不同,仔细观察就可以领会到其中变化无穷的奥妙。

2.声的舞动 “声音”是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一些音乐厅、体育馆、大礼堂以及一些大空间的设计当中,声音可以影响到建筑的方方面面。

它不但影响到了建筑空间的造型设计,而且也决定了空间中材料及设备的选用等一些细节的设计。声音同其他的无形元素一样具有不定性,它们都是建筑中的活动因子。以动态的元素作为依据,去确定那些固定的部分,使声音融于建筑之中,同时使建筑随着声音而舞动,这正是伦佐?皮亚诺建筑创作实践和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长期以来,罗马城一直没有一个与其重要地位和城市规模相称并能够举行古典音乐演奏的音乐厅。伦佐?皮亚诺于1994年开始设计的罗马音乐厅,这个综合体为罗马城填补了这个空白,增加了罗马的文化财富。他在设计中,为了保证最大的灵活性,同时又不损失声音质量,伦佐?皮亚诺将三个音乐厅分别放在三个独立的建筑里,并引入了一个新奇的元素———音乐盒子(见图9)。即:

将每个音乐厅都做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盒子并

图9 罗马音乐厅

用茂密的植物将其环绕起来,这些繁茂的植物也起到了把建筑和附近的韦拉?哥洛里(V illa Gl o 2ri )公园联系起来的作用(见图10)。三个音乐厅中间围出了一个开放的阶梯广场,这是一个中心的聚集点,同时也是第四个大厅,一个可容纳三千人的完全开敞的室外演出场地(见图11)

图10 罗马音乐厅鸟瞰

?4?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 

图11 罗马音乐厅俯视图

这些巨大的音乐盒子由于声学的原因而具有独立

的结构、不同的建筑空间以及声学特征。在那个有700个座位的大厅里,可以举办音乐歌剧、巴洛克音乐、室内音乐和戏剧表演,因为可移动的墙体使得开放舞台成为可能,并且在改变舞台布置的形式后,也可以作为交响乐演出的场地;那个有1200座的音乐厅主要以声学、舞台和坐席更加灵活的布局为特点。因此,它不仅能为大型管弦乐和合唱提供场地,也能用来作为芭蕾舞和现代音乐表演的场所(见图12);有2800座的那个音乐厅设计达到了自然声学、良好的听觉质量和声聚焦的最大极限,是用来进行大型的管弦乐和合唱演出的。它的内部空间中灵活布置的舞台位于中心,以保证最好的观赏和视听效果(见图13)

图12 

罗马音乐厅剖面图

图13 罗马音乐厅内景

为了获得最好的声音条件,音乐厅内都采用了可

移动的元素和声幕,以便可以作最大可能的调整,获得最好的混响时间,进而在不同角度得到相似的音乐效果。为了模仿不同演奏厅的声学特点,工作室的声学顾问首先建立了表面反射的模型,使用激光来跟踪反射的路线,得到的数据被输入电脑并用来模拟声波的反射,再反馈到建筑、内部家具以及各装饰元素的造型、布局形式和材料等诸多方面的设计上。通过这个实例,可以感受到声音在伦佐?皮亚诺建筑创作中起到的巨大作

用。它以动态的方式引导着设计的每一个部分,任意地在建筑中游走,使整个建筑随着这种旋律尽情地舞动。在他的作品当中,对声音效果有特殊要求并将其作为设计要素的建筑类型主要有音乐厅、会议中心、体育馆以及其他的一些大型的空间等建筑。 3.风的游移 风也可以称之为空气,是决定建筑形式并使建筑有机化的主要条件。伦佐?皮亚诺认为:“风在建筑中循环的自然路径、空气回转,如同在软管中的水流,而结构正是因循这条曲线。”[3]

这种设计体现的正是“不是自然界的形式而是形式的自

然”[3]

,下面的两个建筑实例最终的艺术效果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利用风在建筑中游走的路径来确定建筑形态的。

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日本关西国际机场航站楼那超环形曲面的屋顶造型和动态的内部空间至今仍令人为之赞叹不已(见图14),这是一个由引导自然风的流动系统决定建筑形态的典型实例

图14 关西国际机场鸟瞰图

自然风由航站楼一侧的陆地进入建筑,沿着天花板的曲线流动,并在此过程中完成与室内空气的

交换,从而达到调整室内微观物理环境的目的。 天花板的形状正是根据减速进入室内的自然

?

5?第2期陈苏柳,等:伦佐?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空气流动的曲线而定,因此而产生了一个顺着曲

线行走的主体桁架拱,从而使结构的方向性变得非常明确(见图15)。这种经过空气动力学研究产生的结构外形,不需要封闭管道就可以引导气流从机场候机大厅吹向跑道那边。

皮亚诺把风的

图15 关西国际机场内景

流动、人的流动、车的流动、飞机的流动,及时代的

流动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并将其有机地组织到建筑的实体及空间中。正如铃木博之所说:“这栋建筑是把不可见的流动可视化的结果”[4]

。建筑因此达到了形式、功能和技术的高度统一。这正是伦佐?皮亚诺美好愿望之所在,如今人们已经可以真切地感受着这美好的一切。 伦佐?皮亚诺对于光、声、空气等空间中无形元素的有效及创新的运用,不但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手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形态和内容,使建筑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姿和魅力。

三、结 语

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光、声、空气等生态的自然要素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建设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如何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使它们更好地融入到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是当今建筑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伦佐?皮亚诺对这个变化世界的,建筑的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理解自然,同时也擅长技术。伦佐?皮亚诺通过其作品向人们诉说着一个道理:生态化的建筑是由技术来创造的,而技术本身又来源于自然,要么是在形式上,要么是在性能上。他一直坚信充分利用植物

要素以及光、声、空气等空间中非物质元素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并以此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建筑杰作,为人类创造生态的适宜环境做出了示范。参考文献:

[1]赵鑫珊.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天?地?人:上

[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45.

[2][美]彼得?布坎南.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作品集:

第4卷[M ].蒋昌芸,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38.

[3]单军.日本关西国际机场[J ].世界建筑,1991,(1).[4]吴耀东.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候机楼[J ].世界建筑,

1996,(3).

The D ynam i c Na ture Elem en ts i n Renzo P i a no ’s Arch itecture D esi gn

CHEN Su Οliu 1

,L I U Song Οfu 1

,RAO W ang 1

,FAN Xuan

2

(1.School of A rchitecture,Harbin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Harbin 150001,China;2.China Acade my of U 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henzhen,Shenzhen 518034,China )

Abstract:The concep t of ecol ogical technol ogy is very i m portant in Renzo Piano’s architecture design .He attaches i m por 2

tance t o the adap 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architecture .Thr ough studying the vari ous technique,he induce the green p lants,light,s ound,air and other ele ments int o the natural ecol ogical envir on ment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Such as,he supp ly us a l ot of ne w ways and means of design,and enriches f or m and content of the building .

Key words:Renzo Piano;Nature;Technol ogy;Plant;I m materiality Ele ment

[责任编辑 袁晓霞]

?6?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 

伦佐皮亚诺建筑设计思路的探讨

伦佐皮亚诺建筑设计思路的探讨 摘要: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自由,通过对他作品的分析,来看他如果对技术的运用,对场所的尊敬和对自然的结合。 关键词:伦佐·皮亚诺技术场所自然 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建筑大师,从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到关西国际机场,芝贝欧文化中心,波茨坦广场,热那亚地铁,以及豪华体育场,他的作品种类的繁多,设计风格的多样,涉足领域的广阔,无不体现出他的自由和活力。 伦佐·皮亚诺是一个极具时代性的建筑师, 他的作品强烈地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世纪的不朽之作。法国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 南太平洋新卡里多尼亚岛的努美阿芝贝欧文化中心, 以及皮亚诺目前的办公室位于热那亚附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实验室, ,使得皮亚诺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这些作品反映了技术、传统和自然三者之间的一种真正的和非凡的结合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细部的精细把握、对场所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真正的自然化建筑的不断追求使其成为高技派建筑的领军人物。他以时代与场所、技术与自然为主题的创作理念和设计手法对我们这个世界正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一、以技术把握时代特性 当普利茨凯奖的评委们称赞皮亚诺的作品是“特有的将艺术、建筑与工程相融合”时, 他认为不仅是“工程”、更是“构造’。这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 皮亚诺出生于热那亚一个建筑商的家庭, 毕业于米兰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在学期间就参与父亲的工作, 并受到多位注重实践的建筑师的影响。他的成长伴随着在构造中获得的愉悦。长期以来对构造方式的关注使皮亚诺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性思维” , 即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 捕捉结构、构造和设备技术与建筑功能、建筑造型的内在联系, 寻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将一业技术及高度复杂的“软技术”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一了两点, 其一,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皮亚诺认为, “新技术使人群间和文化间的联系进人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对于当代表现形式的探索, 不能与技术革新相分离, 也许这才是我们时代文明的显著特色和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建筑师应该使用时代赋予他们的工具, 拒绝使用当代材料完全

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一、园林围墙 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1 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 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 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才用封闭的围墙。 4 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围墙的构造有竹木、砖、混凝土、金属材料几种。 5 竹木围墙:竹篱笆是过去最常见的围墙,现已难得用。有人设想过种一排竹子而加以编织,成为"活"的围墙(篱),则是最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墙垣了。 6 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7 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8 金属围墙: 1)以型钢为材,断面有几种,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 2)以铸铁为材,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 3)锻铁、铸铝材料。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4)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细微处用锻铁、铸铝。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墙柱,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二、园亭 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 园亭的位置选择 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

景观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要素 毛文正(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陈莺娇著2009-10-20 福建美术出版社 07.5版 第一章从古典园林到景观 第一节园林是个动态的概念 景观设计:在一定地段内,利用或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按照富有诗意的主题设计,并结合植物的栽培或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观赏、休憩、居住的环境。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 第三节日本园林 第四节西方园林简介 第二章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景观设计师职业定位 第二节景观的含义 工作范畴(景观设计师) 1、城市与区域规划: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交通、城市; 2、城市设计: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界定城市形态; 3、风景旅游地规划:包括景地规划和设计,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 4、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如湿地、森林等; 5、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6、校园和厂区的设计; 7、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8、陵园设计; 第三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景观设计基本理论 二、景观设计方法**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配合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需要考虑建筑、交通、水电、绿化、管网等各个技术领域,同时涉及多项法则法规。 景观设计中一般是以道路或者水景为网络,以景观建筑或小品为节点,以绿化、广场为面,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设计方法:包括构思、构图、对景与借景、添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渗透和延伸、尺度与比例、质感与肌理、节奏与韵律。 1、构思-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是构图的基础; 平面构图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 2、构图比例准确的表现出来。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伦佐皮亚诺读后感

读《伦佐﹒皮亚诺》有感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有成就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许多作品已成为不朽之作。法国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美国休斯顿的曼尼尔博物馆、南太平洋新卡里多尼亚岛的特吉巴欧文化中心,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皮亚诺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名字。 了解了他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对时代与场所、技术与自然为主题的建筑设计理念,他推崇技术与艺术结合,对材料有极高的悟性。他的作品更是以表现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技术模式”为其主要特征。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他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生态环境。 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这是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 他提出的所谓的“技术模式”的概念是从技术的多重属性的角度加以界定的,是经过科学思维方法的分析与论证进行合理的整合,是分层次而且尽量客观的阐述。并能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造性的利用与发展。是“适用技术”及“全面技术”观的综合体现。即“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寻求具体的整合途径,对多种技术加以综合利用、继承、改进、创新”。 皮亚诺的技术属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属性: 1、是从自然属性出发,皮亚诺着眼于生态人居环境的创造,用技术解决生态问题,有效的利用能源,美化城市环境,使建筑能够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共处。 2、是阐释文化属性的一面,皮亚诺注重技术与地域文化的结合还有和当地文化背景的结合。 3、是从艺术属性出发,以多种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艺术形式,具有比以往任何传统建筑更大的可塑性,为建筑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余地。 面对当今建筑形式趋同的现象,皮亚诺在技术上的应用上独具特色,结合了生态的、人文的、地域的、经济的等诸多观点,建构了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整合的技术模式。 皮亚诺一直在试验和探索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潮流中探索到现代建筑与历史传统、场所环境之间的连接因素以及解决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的方法。皮亚诺在探索期间为此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一种全面技术模式的创作理念。 皮亚诺的全面技术模式及理念的形成的四个探索时期: 1、对原型化技术的探索时期:主要是对轻质结构在建筑中的运用的探索,他主要致力于轻质结构在建筑上的应用,体现“自由化”的思想,追求“轻巧、透明、自由”的建筑思想和创作理念。 1966年罗马的一家硫磺提取工厂是皮亚诺设计的第一个项目,他将研究的轻质结构应用其中。

伦佐_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第9卷 第2期 2007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 RNAL O F H IT (SO C I AL SC IEN C ES ED IT I ON )   Vol .9No .2Mar .,2007 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陈苏柳(1980-),女,吉林吉林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刘松茯(195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生 导师,教授,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饶望(1977-),男,吉林吉林人,建筑设计师,从事建筑设计研究;樊璇(1978-),女,湖北武汉人,城市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伦佐?皮亚诺生态建筑创作中动态的自然要素 陈苏柳1 ,刘松茯1 ,饶 望1 ,樊 璇 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01;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广东深圳518034) 摘 要:生态的技术观是伦佐?皮亚诺的建筑创作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他在建筑创作中对建筑的适宜性和可持续性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将绿色植物、光、声、空气等生态的自然要素融入到建筑设计和环境之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手法,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的形态和内容。 关键词:伦佐?皮亚诺;自然;技术;植物;无形元素 中图分类号:Tu -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1971(2007)02-0001-06 “上帝、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他 做了大量的精确计算。我们人类用到的结构力学中的一些概念(如剪力、合力、轴力、刚度比、拉应力等…)以及形态,统统都是从大自然、上帝那里偷偷旁听来的。”[1] 伦佐?皮亚诺善于从自然中挖掘各种技术,并把这些自然的技术应用到建筑创作当中。他认为:“建筑是建立在真正自然之上的第二自然,应该重视建筑的可持续性。谈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就意味着建筑师们应该理解自然,把握好生态的技术观,并且重视空间中无形元素的技术处理以及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他不断地探索多种多样的技术,从建筑空间、建筑形态到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去创新技术,进而将技术的研究投入到建筑的动态过程之中。在设计中,他也时刻不忘记把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移植到建筑之中,体现其生态的技术思想,并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一、建筑中植物要素的交融互动 生态环境的建立是生态建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生态环境中,植物的加入,使建筑与自然交相辉映,犹如加入到了“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1] 的协奏当中。建筑与植物的交融式设计,贯穿的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思想,只要采用的技术手段适宜,就可以达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效果。在伦佐?皮亚诺几十年来的设计中,植物一直是他不可或缺的创作要素,“外部景观化,内部植被化” 被作为其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第一,植物在建筑入口周围的运用,形成了伦佐?皮亚诺突出建筑入口的典型手法,并为人们提供了可伸展的而又令人愉快的入口景观与流线。1981年,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完成的位于美国休斯顿市的曼尼尔收藏艺术馆(The Menil Collecti on )设计之中,植物的加入使其自然平静、 清爽宜人,而又与场地环境有机协调。伦佐?皮亚诺在场地内大范围地布置了与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树木,其中有一些树木被设置在柱廊内,以躲避夏日的炎热和冬季的严寒。而另一些则引导着人流走向位于树木丛中的艺术馆的主入口。这样一来,树木及它们在门廊处形成的轴线一同成为强调建筑主入口的重要元素。这里的树木被修剪成各种形态,高低错落,在建筑物前形成了一种雕塑式的丛林景观。它们没有全部躲避在天棚的遮荫下,而是作为伴随人们路程中可观赏的景色而存在着(见图1,图2)。 图1 曼尼尔艺术馆———顶棚板的设计 与周围植物的有机结合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一)要点

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研究(一) 1.引言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大到绵延几十公里的风景区规划,小到十几平方米的庭院设计,都属于景观设计的范畴。本文的景观设计定位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层次上,选择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从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设计要素和方法,是比较适宜的。近年来,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的广场绿地、商业步行街、主题公园、街头小品出现在我们的视觉以内,影响着我们的感观和行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区都以景观优美的园林作为卖点,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购买心理。景观设计已经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我们的周围,走近了我们的身边,并对我们施展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术馆去欣赏艺术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环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区的环境中活动,它的景观视觉美感、造型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在阳光下灯光下呈现出来的效果,时时会刺激你的目光,影响你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一个有良好景观的城市环境、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景观设计正式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位,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什么是景观,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观是人类的栖息地,景观是人类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我们可以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与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来认识景观。 2.1 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观作为城市景象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创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义,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了乡村,是乡村也成为景观”。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得人如母亲襁褓之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的城市,同时不断的向

景观设计要素专业术语 英文大全

景观设计要素专业术语英文大全(喜欢请转) 来源:邓卓迪的日志 2.0001 园林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arden ar-chitecture 2.0002 造园学 garden making, landscape garden-ing 2.0003 环境园艺学 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e 2.0004 观赏园艺学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2.0005 园林艺术 garden art 2.0006 园林美学 garden aesthetics 2.0007 园林建筑学 garden architecture 2.0008 园林建筑 garden building 2.0009 园林工程 garden engineering 2.0010 园林植物 landscape plant 2.0011 观赏植物 ornamental plant 2.0012 盆景 miniature landscape, penjing 2.0013 园林 garden and park 2.0014 园林学史 history of garden architecture 2.0015 园林规划 garden planning, landscaping planning 2.0016 园林设计 garden design 2.0017 园林机具设备gardening machine 2.0018 园林管理 garden management 2.0019 园林生态 landscape ecology 2.0020 绿化 greening, planting 2.0021 环境绿化 environmental greening 2.0022 绿地面积 green area 2.0023 绿地率 ratio of green space 2.0024 城市绿化覆盖率urban green coverage 2.0025 工厂绿化 factory greening, factory garden-ing 2.0026 街道绿化 street greening, street planting 2.0027 车行道绿化driveway greening 2.0028 分车带绿化dividing stripe greening 2.0029 人行道绿化sidewalk greening 2.0030 群众绿化 mass planting movement 2.0031 郊区绿化 suburban greening 2.0032 公路绿化 highway greening 2.0033 铁路绿化 railway greening, railway planting 2.0034 堤岸种植 bank planting 2.0035 阳台绿化 balcony greening 2.0036 窗台绿化 window-sill greening 2.0037 屋顶绿化 roof greening 2.0038 垂直绿化 vertical greening 2.0039 攀缘绿化 climber greening 2.0040 桥头绿化 bridgehead greening 2.0041 花园 garden 2.0042 专类花园 specified flower garden

(精品)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要点

【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 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 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旋转、继承——Laagland 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 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 公司遗址公园

1998年伦佐·皮亚诺(意大利)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A view of Centre George Pompid A view of Centre George Pompid

Aerial View of the Kansai Air The Beyeler Foundation Museum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简介: 1937年9月14日,伦佐·皮亚诺出生在热那亚一个建筑商家庭。1964年他毕业于米兰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校。1964年—1970年间主要在米兰从事建筑设计。 1970年起他开始了与里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s)的合作,成立了皮亚诺·罗杰斯(Piano & Rogers)设计事务所,并成功的完成了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工作。这是皮亚诺建筑设计的第一成熟期,也是他第一风格的顶点和终结。与此同时,他开始了与彼德·雷斯(Peter Rice)的合作,1977年,成立了称为皮亚诺·雷斯(Piano & Rice)设计事务所。1980年以后,他的事务所改称为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并在巴黎和热那亚设立常驻办公机构。1998年,皮亚诺荣获普利兹建筑奖(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工作涉及到人文学科以及现代技术的大部分领域。他的建筑思想严谨又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面,大胆创新又勇于突破。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实现与先辈大师诸如达·芬奇、米开朗杰罗同样深远的理想——人、建筑与环境完美的统一。并以热诚的态度关注着建筑的可居住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以及空港和大桥。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这是本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至。这种敏感,可以说来自于工匠世家深厚的家学和传统,来自于天性和勤奋。他没有继承父辈们所从事的家族事业,而是意无反顾地投身于他所热爱的建筑设计工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事业却实现了他家族长久以来无法实现的梦想。 皮亚诺十分重视各种技能的发挥,不仅仅是徒手制图技能,还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更重要的是他重视实际动手的模型制作能力。而他工作室中的模型车间更是集中体现其重视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实际作法。 从业三十余载的皮亚诺,就是这样孜孜不倦,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全身心地投入他的建筑设计事业中,并在不断继承、不断打破传统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他的建筑实践中,发明、创新、突破始终是他向空间“维度”探索的法宝,在梅尼博物馆的设计中,他以单纯的形式唯美的比例,将建筑的美回复到功能主义的设计理想中,并发明了可以让阳光永驻的太阳能采光装置,将非物质的成分例如阳光引进建筑之中,并成为建筑的组成部分。在蓬皮杜中心的建造过程中,他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钢索结构部件,在这种部件被全法国的钢铁公司公宣部为无法实现后,而他仍然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设计,最终

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要点

一、园林围墙 园林围墙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1 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 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 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才用封闭的围墙。 4 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围墙的构造有竹木、砖、混凝土、金属材料几种。 5 竹木围墙:竹篱笆是过去最常见的围墙,现已难得用。有人设想过种一排竹子而加以编织,成为"活"的围墙(篱),则是最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墙垣了。 6 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7 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8 金属围墙:1)以型钢为材,断面有几种,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2)以铸铁为材,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3)锻铁、铸铝材料。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4)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细微处用锻铁、铸铝。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墙柱,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二、园亭 这里的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 园亭的位置选择

轻飘飘的建筑——伦佐·皮亚诺的建筑世界

轻飘飘的建筑——伦佐·皮亚诺的建筑世界 IBM的主管们疑虑重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极具创造性的巴黎办公室模型看起来是如此不堪一击。毕竟,它是作为公司新的巡回展示厅的建筑模型,而不是马戏团帐篷。幸好,皮亚诺对此早有准备。像一个快乐的嬉皮士,蓝色的眼睛在金属镜架后面闪烁着光芒,这位黑胡子建筑师将模型放在地板上,然后拿出一把长柄大锤,朝它重重地一击。模型纹丝不动。第二天,皮亚诺接到他所设计的展示厅已被通过的消息。 那是1983年的春天,这位热那亚建筑师45岁,正是喧哗与骚动的年龄。现在,16年过去了,皮亚诺沉静了许多,却依然倔强。他是1998年建筑业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奖的获奖者,但他很少借用这种戏剧性的场面来证明自己。

最近,这位建筑师又在他坐落在意大利海滨的Punt Nave工作室里主持了一次盛会。主顾、建筑师、工程师以及施工员们都集中在这儿,讨论悉尼一幢38层的办公大楼的设计方案。这幢大楼将被包在一张巨大而透明的“帆”中。这一极富戏剧效果的新颖设计具有双重意图:享受来自海湾的微风,同时回荡2600英尺以外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帆状屋顶所发出的美妙音乐。这就是典型的皮亚诺风格:一个高妙的建筑作品应该去完成而非抢占既存天空的自然之美。 世界性的声誉 1977年,皮亚诺与他的英国搭档理查德·罗格斯以乔治·蓬皮杜中心震惊了整个建筑界,这座高科技戏仿品矗立于巴黎18世纪时的市中心。自那以后,皮亚诺处处显得与众不同。活泼靓丽、五彩缤纷的通道,加上晶莹透明、蜿蜒曲折的电梯,使得蓬皮杜中心成了巴黎公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上下五层、占地近百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包括专门收藏现代艺术的博物馆、临时展厅、电影院、音乐厅、多媒体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壮观的观景屋顶。每天25万游人使蓬皮杜中心立即成了这座城市里最受欢迎的建筑物。为了迎接新的千年,它作了全面整修和彻底翻新。 在皮亚诺的监理下,洞穴般的入口大厅代之以新的咖啡厅和新闻中心,图书馆入口的候书长廊被缩短,顶楼简陋的饭馆被装修成别具一格的全方位服务餐厅。中心于千年盛典之际重新开放。

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素

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素 摘要: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这里谈的地形,是指景观绿地中地表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在规则式景观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景观中,往往因为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通常一般的景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是后一部分内容。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景观,硬质,软质,设计 一、引言 景观设计主要分为硬质景观(人造景观)和软质景观(自然景观)。所有的景观都是通过景观要素来体现的,景观设计的素材和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 二、硬质景观 1.道路设计 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

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景观道路分类 一般景观的景观道路分为三种: (1)主要道路。贯通整个景观,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宽7-8米。 (2)次要道路。沟通景区内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宽3-4米。 (3)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4)休闲小径、健康步道。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1.0米。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既达到健身目的,同时又不失为一个好的景观。 2.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交通视线诱导(包括人流、车流)。这里植被设计被再次提起,使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无论是运用何种素材进行景观设计,首要的目的是满足设计的使用功能。地面铺装和植被设计在手法上表现为构图,但其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提高对环境的识别性。在明晰了设计的目标后,可以放心地探讨地面铺装的作用、类型和手法。 考虑因素:

景观设计要点.doc

植物配置要点 植物配置种植,实际上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问,从乔木到花卉、地被,不同的组合和位置选定直接影响景观效果,在这我们谈谈,景观中植物种植施工的一些要点。 实际上,种植效果的关键在于地形的充分营造,苗木甄选,种植方案的连贯性,进度的合理安排,施工养护技巧的成熟度及执行力。 1 | 乔木种植 乔木种植需要较好的空间感,通过种植乔木营造整个场地的骨架。 另外,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手法,但是大部分采用V,倒V、 W、M、C字型和五饼型。部分精品特选苗孤植、对称、阵列种植。 ▌V字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先定点主视角线上的第一棵,再定主视角近端一棵,最后是远端。角度根据坡型适当平行打开,避免直角、等边。主视角前方选择矮胖型植株(红色虚线为可参照的林缘线条)。▌C字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以坡地高点为圆心,选定主视角线上第一棵,并以圆心与此点之间距离为半径,基本平行于地形的外围弧线做圆,在圆弧上选取合适的第二和第三点(红色虚线为可参照的林缘线条)。

▌单骨架混搭二乔种植图 定位技巧:选取坡地高点种植单棵骨架乔木,其体量要明显大于二乔,结合实际在其外围使用V字型或C字型搭配二乔。 优点:混搭手法弥补了V、C字型种植的弱点,视觉上重心明显,天际线饱满,减少了大乔苗木数量和整体造价,符合以中小乔木为主造景的发展趋势。 缺点:组团的体量、气势和年代感要弱于V、C组团。 ▌倒V字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选取主视角上的坡位高点(不一定是坡地最高点)为W(或倒V)的中心点,W走势与外围弧度保持一致。中心点选择体量最大的一棵,高度冠幅最大。 优点:骨架饱满有气势,层次感强,没有大的视角弱点,重心稳。天际线成伞形,自然美观,组团的时间、空间跨度感大,容易形成好的、厚重的景观品质。 缺点:内凹区需要大灌木或二乔补充,种植层次多,耗时间,搭配容易重复,成本造价偏高。▌M字型双坡造型种植图 定位技巧:选取两坡的最高点为发起点,两坡大小相差较大时,采取四六分的原则,中间过渡位置向大坡偏移,高差较大时同样适用。若出现小坡高于大坡且大小区分明显时,以大为参考原则。树的大小选择时有一定灵活性,中间过渡株选择最小棵,其余通常遵循在主视角上近低远高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和内容

景观设计的素材或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体,铺地和景观小品。其中,地形地貌是设计的基础。其余是设计的要素。 一、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地形地貌总体上分为山地和平原。进一步可以划分为盆地、丘陵,局部可以分为凹地、凸地等。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较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 在具体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GIS新技术,如VR仿真技术手段进行三维地形的表现,以便真实地模拟实际地形,表达景观设计后的场景效果,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 二、植被设计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 植被的功能包括视觉功能和非视觉功能。费视觉功能指植被改善气候、保护物种的功能;植被的视觉功能指植被在审美上的功能,是否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通过视觉功能可以实现空间分割,形成构筑物,景观装饰灯功能。 Gary O. Robinette 在其著作《植物、人和环境品质》中将植被的功能分为四大方面:建筑功能、工程功能、调节气候功能、美学功能。 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简言之,即空间造型功能。 工程功能:防止眩光、防止水土流失、噪音及交通视线诱导。 调节气候功能: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住区的识别性,使住区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2012-07-12 18:43:20 地形 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2)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 3)所有等高线总是各自闭合,决无尽头。 4)等高线决不会交叉。每一条等高线其一侧是较高点,而另一侧是较低点。较低点决不可同出现在一条等高线的两侧。 5)除了要表示一座固有的桥梁或某一挑悬物,等高线是不能互相交叉的。等高线也不应在一幅没有围墙或伸出物的土质园址平面图上交叉出现。但是,如确有围墙的存在,那么等高线将相互重叠,从而在平面图上形成一条单一的直线。10. 在对某一标高点使用插入法时,首先应确定制图比例尺和等高距离比例。第二步是测量水平距离的比例。标高点距离等高线和低等高线的比例,这样便建立了这两个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11. 修建居民住宅坡度分析:0-1%斜坡,,太平坦不利于排水;1-5%斜坡,理想的地形条件,只需最小程度的挖方;5-10%斜坡,适于楼房建造,但需在坡度较高范围内更仔细地选址;10-15%斜坡,住宅单元需呈错层状,并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少挖填土方量,同时还需建造挡土墙;15%以上的斜坡,住宅需采用特殊建

景观设计管控要点

景观设计管控要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1-景观设计管控要点 一、基本要求 1. 设计院应严格按照限额设计的指标要求,必须清晰单方成本控制指标所采用的计算方式,并确定合理的硬景面积比例。公司专业负责人与合约部充分沟通,做到发招标图纸前的初步核算成本可控。 2. 景观总体布局满足规划、绿化、消防部门各项指标(率、集中绿化率、停车位数量与位置、消防通道要求、消防登高面要求、一级道路宽度等),景观最终总图应有建筑设计院项目负责人会签。 二、场地设计 1. 现场实测标高要与方案设计高差合图。 2. 景观地形垂直落差大于 700mm,应考虑安全防护措施。 3. 室外临空处高差大于等于时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从可踏面起算不应小于。 4. 基础构造设计考虑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不同承载到要求。 5. 建筑单体散水、勒脚部位的景观堆坡(或覆土)高度严禁超过室内±标高线。 6. 地下室采光井、风井、排烟井景观处理后的采光和通风面积符合规范要求。 7. 室外场地排水坡度控制在小于 3%大于 1%。避免场地积水。 8. 景观工程绿化堆坡与铺装之间应设置有组织排水系统。 9. 有屋顶美化的区域需要考虑排水方式。 10. 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房等部位应设置有污水排放系统。

三、硬景设计 1. 铺装与绿化的比例,尽可能满足规划设计要求,普通住宅项目景观硬景(包括水体)的面积不得超过景观总面积的 30%。 2. 设计材料封样符合成本需求。 3. 不同材料衔接应表明具体工程做法。 4. 小区大门、门卫、围墙(包括底层花园分隔墙)如由景观设计,大门、门卫、围墙的位置变化修改平面图应由建筑设计院项目负责人会签。同时应充分考虑上述构筑物与建筑立面的协调性,并核查满足使用功能的机电容量是否已预留。 5. 建筑各主入口重点处理考虑铺装、材料变化。 6. 公共活动集中区域的地面铺装材料必须考虑到防滑设计。 7. 小区内应考虑设置供不同年龄层活动的功能性场地,如带游戏设施的儿童活动场地,供年轻人使用的篮球场或网球场。 8. 硬质铺装中应设置足够的雨水收水口,防止暴雨积雨。 9. 硬景材料规格必须符合模数和对缝要求,重点区域需要事先排版设计,现场制作小样进行推敲。 10. 注意铺装与建筑立面交接处及局部半室内空间的处理。 11. 禁止玻璃幕墙与地面收口节点直接覆土,要求有硬质及排水节点设计。 12. 围墙、挡土墙、下沉式花园墙体等有压顶石的部分应设置滴水线(槽),防止雨水流挂现象发生。 13. 泳池、水景(系)内马赛克等饰面材料铺贴应采用专用粘结剂,基层防水应采用水泥基防水砂浆,泳池内侧严禁使用柔性防水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