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林芝地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西藏林芝地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西藏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管理 题目:西藏旅游发展现状的论文 (张亚辉)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姓名:贡桑顿旦 学号:091411217 2012年10月30

西藏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业支持着西藏经济的发展 神秘的西藏,一个对许多都充满诱惑力的地方。壮观而美丽的雪域风光,危耸的雪峰,恢私的自然造化,旷廖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明湖明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名族风景多彩的名族文化。我们知道面对这么多的旅游风景资源,作为一个藏族青年的我们应该尽情努力地将旅游业作为西藏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旅游业是西藏的特色产业,不仅可以外来的朋友欣赏仙境般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重要的是同时也可以旅游风景资源作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支柱, 西藏旅游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在西藏各产业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西藏旅游发展的突飞猛进已经为足进西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成为推进西藏那个经济结构审计的优势产业,成为西藏经济跨越性支柱。随着歌手韩红歌曲《天路》里唱的那条天路—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业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火热期。西藏现在是中国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风光优美,人文风情特好,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就让我先向你作一个西藏旅游发展状况介绍吧! 拓展西藏旅游发展的战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设两条覆盖全自治区的旅游轴带。这两条旅游发展轴带涵盖了西藏众多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其中包括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阿里神山圣湖和盐井等。以“世界屋脊”和“神奇西藏”为旅游特色的西藏,拥有典型、系统和完整的高原自然资源和藏文化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目前,西藏旅游界正在从旅游战略规划和产品规划等方面着手,力促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走出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旅游发展之路。 摘要: 西藏旅游全新发展:雪域高原的西藏旅游业充满独特魅力,近几年来无数中外旅游者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采矿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世界采矿工业的现状 由于世界上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矿物的需要量逐年在增加,但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品位都在下降,例如:铁矿石平均品位,苏联在65年为40.8%,70年为37.3%,到76年为36.1%;美国51年为49.5%,71年为34%,到77年大部分为20-36%。美国在1900年只开采含铜6%以上的矿石,70年代平均开采品位则为0.7%,80年代开采的斑铜矿平均品位为0.53%,在本世纪(21世纪)预期要降到0.2%,至于边界品位以下的金属资源,回溶浸法生产的铜,已占其年产量的5%,75年美国用此法浸铜,占其年产量的20%,76年开采12,600吨铀,其中用溶浸法的有500吨。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回收矿石中的钼,镍,金和其他有色金属,能够取得很有希望的成果。 另一个增加矿石的来源,是加大开采深度。现在开采较深的一些矿床,主要是有色金属,其开采深度已超过2000米的地下矿山,有美国南达科塔州的铅矿区为2280米和爱达荷州的科马尔德,艾林铅矿区为2340米;加拿大镍矿有的达到2400米;印度科拉尔金矿已到3240米;南非西部底卜斯金矿开拓深度到达3800米,估计到5000米时,在经济上仍为合算,国外许多金属矿露天开采深度都在增大。最深的老矿—美国宾汉姆露天铜矿,深度已到800米。而我国的某些矿山的开采深度也在逐年增加,例如云锡公司的地下开采也将要达到2000米左右。 由于陆地上矿产资源日益枯竭,人类开发海底矿物的时代已经到来。海底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初步探明深海中的锰结核矿石储量约为2-3万亿吨,其中以太平洋的含矿品位较高,约为150亿吨(含锰24%,镍1.06%,铜0.53%,钼0.9%,钴0.35%)磷结核约100亿吨,软泥为1000万亿吨。而且这些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的矿产储量,均属于自生矿物,如锰结核在一年中的自生量,锰可供世界用三年,钴四年,镍一年。由此可见,海洋采矿的发展,前途是十分壮观的。 矿石的产量增加了,可是矿山数目的增加,远不及矿山规模加大来得快,国外已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的年产矿石1000万吨以上或采剥总量超过2000万吨的大型露天矿山,至少有60-70座,仅美国和苏联,就各有20座,其中年产矿石4000万吨或采剥总量8000万吨左右的特大型露天矿,即有20多座,如美国明塔克铁矿为年产矿石600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2千万吨,美国宾汉姆铜矿年产矿石量为3780万吨,矿岩采剥总量1亿6千万吨。至少地下矿山也同样趋向大型化,西方地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金属矿山及一些主要非金属矿山,从69年到79年的10年内,虽然是产量增加了,但矿山个数却保持在590座左右,年产量大于1百万吨的有197座,其中有56个大于3百万吨。目前最大的地下矿山,有超过2000万吨的,如瑞典基律纳铁矿,有超过1000万吨的,如美国圣曼略耳铜矿和来麦格斯铜矿。 由于矿石开采量大和贫矿多,在开采方式上露天矿得到发展,以美国为例,过去20年来,地下开采平均每年只增加矿石量0.36%,而露天开采却每年平均递增采剥总量80%,按金属品种:铁铜,铝,钼等矿石开采,露天矿的比重较大。以铁为例,苏联为85%,美国94%,澳大利亚为100%,加拿大,巴西,利比里亚,南非,智利,委内瑞拉和印度也主要是露天开采,铜矿方面,美国和苏联也分别各占60%和65%。 二、世界采矿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世界采矿工业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 矿山规模的扩大,主要取决于贫矿开采和设备大型化,但大型设备的发展,基本趋向于稳定,现在主要是对已有设备进一步改进,特别是注意节能,适当提高效率,加强预防,维修来延长设备寿命,要求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耐用性,以及提高辅助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这是当前的奋斗目标。 1、露天矿技术装备水平,在穿孔上普遍采用铅头直径为200-380毫米的牙轮钻机,而最大直

西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分析

西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分析 摘要:西藏的饮食传统文化丰富而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经济开发价值 关键词:饮食文化、经济、旅游、西藏、开发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西藏地区的饮食文化资源名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浓厚,产品多样而又绿色健康,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西藏是一座文化名城,独特的高海拔自然风景每年都吸引了很多人来此游玩,其中,这里的饮食文化也是别具一格,风味独到。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制及摆席方式很多。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据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采用诸如盘中敬餐、手递敬餐、餐巾敬餐、自主餐等用膳形式,还有素宴、荤宴之别。现代在家庭和集体的庆宴上,一般也像汉式餐,摆热菜、冷菜、汤、主食及零食。其中牛羊肉、酥油、糌粑、茶这四种是最常见的食物,每顿并不是特别丰盛但是很实在简单,藏族人民都离不开它们。这里还是佛教胜地,佛教信仰深深烙印在藏族人的骨子里,他们继承了仁爱仁慈之心,关爱生灵又对自身欲望充满不屑,这样,西藏的饮食文化就极其简单。 西藏地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整年的寒冷不利于一般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主食类的食品比较匮乏,大部分的食品多是肉类和乳品类。当然了既然这里有居民那定会存有抵抗恶劣气候的作物,青稞就是西藏特有的农作物,在艰苦的环境下历经岁月的抗争,坚强的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了为广大牧民提供食物。其中糌粑就是由它制成的便携式食物,制作简单,口味特别,我们可以用手将酥油茶、奶渣搅合在一起,用手抓着糌粑吃,这种看似无厘头的吃法会让初来乍到的游客感到茫然无知不知所措,但是当你真的动手抓着咽入腹中时,特殊的香味便刺激着你的味蕾,忍不住去赞美它。 另外,藏族对牛羊肉特别喜爱,但这不是因为这两种动物的肉是多么的好吃,只是藏族人民在肉食食物方面禁忌颇多,马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是禁吃的,许多海鲜类食品也是禁止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佛教对藏族人民的影响多么的深刻。在吃牛羊肉的方式上一般采用风干后再吃,风干肉肉质口感极佳,质地松脆,醇

2017年西藏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西藏旅游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政策扶持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主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5)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7) 1、与行业上下游关系图 (7) 2、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7) 三、行业发展现状 (8) 1、旅游行业整体概况 (8) 2、西藏地区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11) 四、行业竞争情况 (14) 五、行业进入壁垒 (17) 1、资质壁垒 (17) 2、人才壁垒 (18) 3、资金壁垒 (18) 4、品牌壁垒 (19)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9) 1、有利因素 (19) (1)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19) (2)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的转变 (20) (3)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 (20) 2、不利因素 (21) (1)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21) (2)行业竞争加剧 (21) 七、行业市场规模 (22) 八、行业风险特征 (23)

1、地区政策变化的风险 (23) 2、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24) 3、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 (24) 4、人员流失风险 (25) 5、旅游安全风险 (25)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政策扶持 1、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对旅游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旅游局是我国旅游行业的国家监督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旅游局(委)是地方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旅行社进行监督和管理。作为国务院主管旅游工作的直属机构,国家旅游局的主要职能是:研究拟订旅游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各项旅游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运行;研究拟订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培育和完善国内旅游市场;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研究拟订旅游涉外政策;制订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和等级制度并监督实施等。 中国旅游协会是旅游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是由中国旅游行业的有关社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成的全国综合性行业协会。中国旅游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对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管理体制、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等进行调研,向国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向业务主管部门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向会员宣传政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并协助贯彻执行;组织会员订立行规行

西藏太阳能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西藏太阳能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在西藏,每当夜幕降临,广布在西藏广袤土地上数不清的太阳能路灯与璀璨的星空相辉映,照亮雪域的夜空,也点亮人们的生活,太阳能产品和技术应用的背后是生活在西藏这片土地上人们的选择。 世界屋脊,阳光普照。西藏,这块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全世界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在当今世界能源紧缺、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和世界能源结构革新的局面下,开发利用绿色清洁能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屋脊是欧亚大陆的生态屏障之一,太阳能资源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在西藏地区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极其深远的意义,太阳能的充分应用不仅能够减轻西藏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福百姓,而且能够极大地保护欧亚大陆的生态和气候,为全球生态和气候的改善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出特殊的贡献。 一、资源、政策、现实需求:开发利用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西藏的必然选择 (一) 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居全国首位,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区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辐射年均达6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

超过同纬度平原地区一倍左右。同时,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300—3600小时,自东向西呈递增型式分布,直接辐射占总辐射比例全年为56%-78% ,夏季可达71% -78%。曾有人测算过:在拉萨,一辆普通轿车车顶的面积,吸收太阳光一天的能量,可以让100瓦的白炽灯亮10个小时左右,可以让特斯拉电动汽车行驶近6公里。“西藏的太阳能到底有多少?”根据多年监测数据统计,西藏太阳辐射总量折合标煤约3500-4000亿吨/年。这个数据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对比2013年全国标准煤消费总量,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13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7.5亿吨标准煤,换句话说,2013年西藏太阳辐射能折算成标准煤,一年的总量相当于全国能源消费近100年。拉萨一直被誉为“日光之城”,而整个西藏也是名副其实的“日光之域”。 (二) 国家能源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将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到国家能源建设开发战略的优先地位。“十二五”时期,中国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积极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在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和闲散土地资源的地区,以增加当地电力供应为目的,建设大型并网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项目。鼓励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加大太阳能热水器普及力度,鼓励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和制冷、太阳能中高温工业应用。在农村、边疆和小城镇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和太阳房。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一、西藏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西藏旅游业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已发展为西藏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1.1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西藏旅游公司只有一家从事外事旅游,员工不足30人,年接待游客总数不超过1000余人,其后20多年来,西藏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达到31.7%而年均旅游收入增长率高达38.9%,2012年,西藏旅游又进入了大发展一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首度突破1000万人大关,全年旅游收入达到132亿元。 1.2旅游企业不断增多。目前,西藏全区各地,各行业投资兴办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已基本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的旅游接待服务格局,旅游生产力明显提高。 1.3旅游管理体系不断完善。1986年11月,西藏自治区成立,作文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旅游事业的职能机构,它的设立使西藏的旅游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西藏各地相继成立旅游局,在景点比较集中的40多个县也都设立了旅游局或外事旅游局,全区旅游管理基本建立。旅游管理部门结合西藏实际,制定出台了十多个旅游业规章和规定,认真开展旅游质量监督检查和旅游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旅游管理服务网初步形成。 1.4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的促进日益增强。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创汇创作成效显著,成为西藏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西藏旅游业还充分发挥“以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区内一大批相关产业效。许多农牧民通过开展旅游服务增加了收入,开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如普兰县巴嘎乡的康沙村,位于“神山”、“圣湖”景区,过去单一经营牧业,群众生活困难。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通过为旅游者和香客当向导、背夫以及出租牦牛、马匹等,极大地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二、西藏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1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条件仍然较差。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经济相对落后,且山高路险,运输线长,加之狠毒旅游景区公路由于利益分流问题无人管养,致使一些旅游一路颠簸、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制约西藏旅游业等各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西藏现有的旅游饭店主要集中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目前西藏对外开放100多处景区因远离城镇,且无居住设施、使得旅游者只能忙于在城镇——景区——城镇之间奔波。 2.2旅游业引发的破坏生态坏境问题时有发生。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和灌木,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家具、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造成建设性破坏,使一些景区的生态系统失衡,湖泊面积萎缩、水质下降、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下降;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清理,污染环境等。

中国金属采矿业发展现状

?矿业工程? 中国金属采矿业发展现状 张 强 李夕兵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 100044) (中南工业大学 长沙 410083) 摘 要 概述了我国有色、钢铁矿藏资源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有矿业的开采方法、开采设备及矿业理论研究发展现状,也简要介绍了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海洋采矿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国采矿 资源特点 开采研究 现状 1 我国金属矿藏资源现状及前景预测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世界95%的能源以及80%的工业原料来自矿物原料。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以及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在世界已发现的200余种矿产中,我国就发现了约16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位于世界第三位,其中20种重要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位于世界第80位。在主要的矿产资源中,只有锑超过世界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50%的有铁和锡,其它均低于世界人均值的1 5。其资源特点是分布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铜在我国自给率为6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铜进口国。主要受铜资源制约,我国铜矿山发展缓慢。预计十几年以后大部分矿山将陆续闭坑,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进口量将有加大趋势。我国铜资源特点是,大型铜矿少,中小型铜矿多。全世界探明金属储量超过500万t的巨型铜矿54座,而我国只有江西德兴铜矿和西藏玉龙铜矿两座。我国德兴铜矿正在开发,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铜14万t。玉龙铜矿由于外部建设条件较差,至今尚未开发利用。 我国铝的生产量增长较快,进口铝明显减少,还出口一部份。我国铝土矿资源虽然丰富,但质量不理想, 98%的铝土矿属于高铝硅低铁的难溶矿石,溶出性能差,只能采用流程长、工艺复杂、能耗高的方法进行处理。其次氧化铝厂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而且达产期长。虽然冶炼铝能耗较高,建设投资较大,经济效益不很理想,但丰富的铝资源为铝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铅锌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其品位特点为锌高铅低,符合市场需要。近年来,产量激增除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外,还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钢铁已达到1亿t的生产能力,国产铁矿石的自给率为75%左右。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铁矿平均每年消失300万t矿量,到2000年,我国铁矿石的自给率将下降为65%。其新增钢铁产量所需铁矿石将主要依靠进口来解决。 2 我国矿业发展现状 2.1 露天开采技术、设备现状 在世界固体矿物年开采量中,露天占75%以上,而且还在逐渐增大。我国1993年产量在露天开采中占96%;有色金属矿石产量中露天开采中占50%;化工原料约占70%;建材近100%和煤占4%。随着市场经济的矿石价格竞争,低成本的大型露天开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矿石开采方式。而在强化露天开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过程中,其主要手段是采用高效、大型的露天设备。 我国已研制成功千万吨级露天采矿成套设备,大型矿山斗容4m3~13m3电铲配用载重量30t~256t以下的汽车为主,但辅助设备规格小、数量少。穿孔设备为牙轮钻,采用直径为125mm~350mm钻头穿孔。钻机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设备可靠性,穿孔过程自动化,以及缩短安卸钻杆和穿孔定点辅助作业时间等方面。 由于汽车运费上涨和矿岩运输量的增大,出现了汽车—破碎机—胶带运输机这种间断连续的运输工艺。由于铁路运输费用低廉,能耗较少,而可靠性又较高,因此到21世纪初单一铁路运输或汽车—铁路联合运输,其合理深度可达360m左右。 在爆破技术上,露天矿已趋向于采用大区多排微差爆破技术,以增加每次爆破的矿岩量,减少爆破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爆破质量。 露天生产工艺,是随着所采用的设备和爆破工艺而变化。其主要工艺有:间断—连续运输工艺、陡帮开 47W est2Ch ina Exp lo rati on Engineering V o l.11№4 Ju ly.1999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陈贝贝陈聪陈智敏 程春林丛茜丁胜男高玲玲 高咪郭先慧姜彬蒋慧珏 实践主题: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 2014年11月28-29日 实践地点:网络、学校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藏以其古老的历史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圣地,有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拉萨河、八角街、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等等。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这也是吸引我们小组做本主题调查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西藏旅游的现状,思考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我们对西藏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二、调查结果的基本概况 通过我们小组成员调查统计,具体分析如下: 调查问卷客观数据显示,利用寒暑假前往西藏旅游的人较多,因为此次调查对象以大学生居多;40%的被调查者的经济水平低于中等经济水平,一般人群的月收入大约在1500-5000元,只有近10%的被调查者的收入大于5000元。多数被调查者的出游频率在每年1-3次左右且旅游动机大多为休闲度假与观光;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的旅游动机为增长知识、探亲访友和公务出差。同时,火车仍然是人们出游西藏的首要选择。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过程中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近50%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朋友推荐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资源基础 西藏的畜牧业独具特色,源远流长。西藏具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有各类天然草场QS 亿公顷,占全国天然草场总面积的l / 5 左右。其中,有人区067 亿公顷,无人区013 公顷。可利用草场053 亿公顷,占全区草场面积的663 %。西藏天然草场面积占西藏总土地面积114 亿公顷的712 %。草地面积在各类土地面积中所占比例之高,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西藏拥有的草地资源丰富多彩,其中高寒地类型是草地的主体,面积为076 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49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除牧区有天然草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外,农区可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人工饲草饲料。 西藏发展畜牧业,优势是拥有辽阔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气温适宜。但是,西藏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家畜种资源远不及新疆、内蒙古等其他地区丰富,但却具有独特的生产性能和开发价值,耗牛、羊、马为主要牲畜,除此之外,还有黄牛、驴、骡、猪等牲畜。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鸡、鸭、鱼等的饲养量也开始增加。 目前,西藏的畜牧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直到今天,传统的畜牧业仍在西藏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产品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贡献非常大,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8 亿多元,西藏75 %以上的外贸出口商品是畜牧产品或以畜牧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成品。畜牧业累计对城镇经济和二、三产业提供的原始积累已达15 亿元

以上。历史悠久的传统畜牧业仍然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 西藏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仍束缚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西藏高原草的脆弱性,限制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放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这种拯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在西藏的大部分牧区沿袭至今。无论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还是经营思想上,都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规律长期作用下,西藏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者商品经济观念淡薄,轻商、鄙商观念浓厚,历来不重视商品的价值形态,而把牲畜、畜产品等这些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财富的象征。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牧民中普遍存在滞后的商品经济意识,从而影响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并使其失去了与其他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这些传统观念影响下,畜牧业很难彻底摆脱自然经济下的落后状态,而牧民确立商品经济意识还须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目前,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否认生产商品为主要目标,寻求自然发展,并以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为主的自然经济特征,在广大牧区仍十分突出。 牧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破坏和浪费严重 从西藏过去四十余年牧业外延扩张的过程来看,普遍存在对牧草资源的可再生性认识不足、深度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致使畜牧业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在草资源的利用上,忽视草地的可再生性和生态作用,无限制扩大对天然草场自然

西藏旅游林芝必去景点介绍

《西藏旅游林芝必去景点介绍》 西藏林芝旅游https://www.doczj.com/doc/669238478.html,/ ?1、心理准备:西藏虽然神圣,但也不是什么禁区,与去其它地方旅游最不同的是,西藏是高原,而且是主要有藏族人居住的高原,首先不要对高 原有恐惧心理,对一般正常人来说,去西藏无非是去高原旅游一次,就算 是有高原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般不会导致生命危险,况且现在 西藏的医疗条件比过去有极大的改善,缓解并治疗高原反应不过是一件小 事。所以,如果您没有什么心、血、肺、脑等方面的疾病,你可尽管前往。 ?2、物质准备:这也是一个进藏旅游的人经常问到的问题,好像进西藏是到了什么无人区一样,要事先准备很多很多的物品才能保障自己在西藏的 需求,其实,西藏现在已很发达了,基本上内地能买到的东西再西藏都能 买到,而且由于交通的改善及商业的发展,价格也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很贵,所以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即使什么也不带,带上钱包,您就可以 在西藏生活得很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您不需要带任何物品,只是说,去西藏,您可像去其它 地方一样,带上您应该带的东西(如,去高原,应该带上防晒霜、唇膏、 眼镜等防晒物品) ?3、关于药品:一般药品西藏都能买得到,特别是治高山反应的药物,应该说西藏的更多更好,但根据个人的习惯,可带上感冒药、晕车药、止痛 片、葡萄糖、肠胃药等,另外比较专业的药品有氨茶碱,氯丙嗪、复方阿斯匹林,维生素C,E,B1,B6等对症药品。 如果要服用防高山反应的药,要在去西藏前提前几天服用(尽管用处不是 很大)。 西藏林芝旅游推荐 1.巴松措湖 巴松措湖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有西藏九寨沟之美誉, 是红教的著名神湖,长约12公里,最深处60多米,总面积6000多亩。湖的形状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轮新月,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 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湖心扎西岛上有错宗工巴寺,建于唐代末年,岛上的礁石均雕刻成了别致的 动物形象以及佛像。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供奉强巴佛、千手观 音和金童玉女。错宗工巴寺寺僧与信众们都乘独木舟进行往来。扎西岛其 实离湖边不过50余米,当地有渡船搭乘游客前往,每人2元。 门票:110元(包括景区内环保车,到扎西岛的木筏和扎西岛),游艇票80元(3小时),学生证半价。 最佳旅游时间:秋天是错高湖最美的时候,湖边均是层叠的金色和火红的秋叶。错

西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中,青藏高原成为人类发祥地之一,而藏族则是青藏高原的最先开拓者。由此可知藏族是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同时也是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历史民族。然而,在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认识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表现的突出起来。任何地域、任何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都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即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问题。任何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具有传承性,文化现代化也是文化传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必然。继承传统文化,推进现代文化,是西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现实命题。毫无疑问,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以有力地推进现代化,是摆在每一位关心、热爱、建设西藏的志士仁人面前的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紧迫问题,要回避是不可能的。通过对西藏传统文化的了解及改进,推进西藏文化的发展,即现代化,让西藏文化更具魅力,永久传承。 关键字:西藏传统文化形成和结构传承与发展现代化建设 正文: 一.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 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历史证明,早在5—3万年前,西藏高原已经有土著人活动,他们创造了西藏高原原始土著文化,这就是西藏文化的黎明期。大约距今5—4千年前,西藏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70年代以来,相继发现卡若文化、曲贡文化和藏北细石器文化,这三种文化共同构成了西藏高原原始文化三元格局,奠定了以后西藏文明基本格局的雏形。西藏新石器文化时期是西藏文化的奠基期。约在公元前千年,西藏进入金属时代,此时部落林立,战争连绵,所谓“小邦时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象雄部落联盟形成,象雄文明最早发达起来,突出标志就是本教兴起。继而,以牧为主的藏北高原的苏毗部落联盟产生。分布在山南的雅隆河流域的雅隆部落联盟崛起,到松赞干布时,终于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吐蕃王朝。及至9世纪,西藏文化大规模地、全方位地东向发展,加速度地与中原文化互通融合。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自此直到13世纪近400年间,西藏处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时期,是西藏古文化第二次转型期。这一时期,西藏陷入地方财政权割据和分裂状态,战争连绵,社会发展缓慢。但在文化史上却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西藏文化与宋、辽、金、夏等五朝的各方面联系加强,另一个即是藏传佛教在文化撞击和抉择中逐步形成,

浅析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西藏以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人文景观和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西藏旅游业从无到有,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西藏的支柱产业。青藏铁路的开通消除了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交通不便,本文以这一大背景为前提,通过分析西藏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促进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青藏铁路西藏旅游业突出问题发展对策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 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影响力,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显著。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收入乘数高达4.3,即旅游业每直接收入一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西藏历届政府也都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将旅游业作为西藏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西藏旅游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功能齐全、配套协调的产业体系。但由于交通闭塞,可进入性不强,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较慢,旅游业发展缓慢。 随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的正式通车,这一铁路大动脉结束了我国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将西藏旅游业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其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据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洛桑江村介绍,在由青藏铁路通车刺激起来的新的“西藏旅游热”大背景下,航空客运、汽车客运,以及自驾车进藏游的人数都在较大幅度增长。目前每天通过火车进出藏的旅客一直保持在3400人左右,截至7月31日,由北京、重庆、成都、兰州、西宁5城市往返拉萨的3对列车已运营11.8万名进出藏旅客。而据预测2010年到西藏旅游的人数有望达到528万人左右,旅游产业直接收入可达58亿元。大量的游客涌入,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厚的利润, 但是也凸现了该地旅游产业的各种弊端和问题。 二、当前西藏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般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四个条件:进入条件、接待能力、景区景点建设、执业队伍。青藏铁路只是提供了一个初步的进入条件,其他方面能力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点: ㈠旅游发展环境严重滞后。从旅游发展软环境上讲,首先西藏区域开放面太窄。时至今日西藏开放面仅占全区县市对外开放的16%。同时,外国游客办理《旅藏确认函》后,按照旅游线路安排,需途经非开放地区或在非开放地区参观景点时,还须前往自治区外办、西藏军区、公安办理3个审批手续。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时间的机会成本,带来了出游的不便,也束缚了本地旅游产业的手脚。

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成思远 2011413102 委托方:林芝地区旅游局 策划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2014年2月28日

前言 这份策划书包括林芝桃花节的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主要项目以及活动的预算估计。当远方的雪山还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时候,如绯云红霞般的野桃花早已挂满枝头。高大的野桃树一棵连着一棵让密密匝匝的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桃花云。林芝桃树属于毛桃类,花朵虽小,却粉得娇艳、红得诱人,虽不如碧桃和降桃的花形大,但密度高,花朵交织在一起,呼啦啦成千上万铺向远方。整个尼洋河畔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游客们在林芝不仅可以赏桃花、探秘“桃花源”,欣赏“雪域江南”那独特的旖旎风光,更能领略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

一、活动主题 这一刻爱吧 二、活动背景 林芝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与横段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2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全县总面积1023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7万。 林芝县风景秀丽,景点密布。主要景区有尼洋河风光带,世界柏树王园林、措木及日森林公园、公众村古生态援、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鲁朗林海、古桑树王、比日神山、苯日神泉、东久温泉以及喇嘛岭寺。 这里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以及登人、夏尔巴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风,传统的民俗,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神秘的色彩。 古老的传统的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并盛行的苯教,使这里拥有了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观与鲁朗林海、措木及日森林公尼洋河风光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从2000年至今,林芝桃花节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桃花文化旅游季活动遵循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环保上下功夫、在富民上见实效”的要求,不仅丰富了西藏旅游者体验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支持、参与旅游的意识和热情。作为林芝最大规模的节庆活动,桃花节已经成为林芝县节庆活动的知名品牌。林芝节庆旅游成为林芝靓丽的名片和外向经济的助推器。 林芝嘎啦桃花村是欣赏桃花的首选之地。在尼洋河两岸的山坡上,桃林与麦田交相辉映;三面环山的林芝桃花沟,溪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涧边长满了野生桃树,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玩,都让人回味无穷。在雪山的环抱之下,怒放的桃花延绵数里,犹如红色云海。桃花节上更有品不完的酥油香茶、喝完了青稞美酒、跳

西藏的发展历程

平顶山市中学生纪念祖国建国60周年征文 学科:历史 西藏的发展历程 西藏是中华民族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员。西藏领土是中华民族版图的一部分。西藏的发展历程突出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与其他55个民族一样,都在经历了不同的灾难后,重获了新生。西藏人民与中国人民一起建立了和谐发展的今天,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西藏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 政教合一的农奴制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其黑暗与中世纪西欧农奴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是农奴,农奴只拥有两样东西;我们的肚子和身后的影子。”—西藏农奴中的谚语 是呀!在这种农奴制,人性、人格、人权、人道都受到摧残。人的高贵价值沦为领主权和神权的祭品。 在西藏,农奴主主要是管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他们人口不到西藏人口总数的5%,却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及大部分牲畜。据17世纪(清朝初年)的统计,当时西藏实有耕地300多万克(15克相当于1公顷)其中管家占30.9%,贵族占29.6%,寺庙和上层僧侣占39.5%。1959年民主改革前,全西藏有世袭贵族197家,大贵族25家,其中最大的贵族有七八家,每家有几十个庄园,几万克土地。 而农奴的数量超过旧西藏人口的90%,藏语叫“差巴”(即领种份地,向农奴主支差役的人)和“堆穷”(即小户人家)。他们不占有土地,没有人身自由,都依附于某一领主的庄园主为生。此外还有5%的“朗生”,他们是世代家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也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每一个农奴自出生开始就被农奴主所占有,农奴主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并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或交换。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将人分成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平等。 在封建农奴制中,神权对公众精神进行控制与禁锢,在剥夺了农奴人身自由之外,又剥夺了普通百姓思想的自由。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西藏很多百姓信奉佛教,相信来生转世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 23 3: 301,305 J 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 25692 20060320301205 1000文章编号 :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 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张敏 ()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 西藏林芝 860000 摘要 :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 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 全、特色突出、品位高和组合条件好的基本特征 , 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国际、国内和省内吸 引向性 , 并根据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景区资源独特性、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以及旅游客 源市场分析 , 提出了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模糊分级。结合实际 , 建议林芝 地区的旅游开发要立足国际市场 , 以开辟 1,2 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 , 以及创建国家级乃至 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旅游者到林芝地区观光旅游。图1 表 2 参 15 关键词 : 生态旅游资源 ;资源特征 ; 吸引向性 ; 林芝地区 中图分类号 : S7205 ; F592 文献标识码 : A

林芝地区是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 , 其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 更兼 有因其地域特点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我们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 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 结合区域特点 , 将林芝地区所查明的 645 个旅游资源单体划分为 8 个主类 , 29 个亚类和 131 个基本类型。除个别自然保护区暂不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外 , 大多数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 良好条件。 1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分析 111 旅游资源数量丰富 , 类型齐全 林芝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 地势南低北高。印 度洋暖流北上 , 与北方寒流在此汇合 , 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并 存的特殊气候。独特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条件 , 占形成了林芝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林芝地区境内旅游资源有 645 处 , 其中地文景观类 79 处 , 占 1213 % ; 水域风光类 75 处 , 占 1116 % ; 生物景观类 97 处 , 占 1510 % ;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25 处 , 占建筑与设施类 160 处 , 占 2418 % ; 旅游商品类 98 种 ,318 % ; 遗址遗迹类 17 处 , 占 216 % ; 1() 表 1 ,图 1。可见 , 林芝地区旅游资源数量丰富 , 类型齐全。1512 % ; 人文活动类 94 处 , 占 1417 % 长期的地质变迁在林区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地质地貌遗迹 , 有雪山冰川、地热 喷泉、奇峰怪石、江河湖泊、峡谷瀑布等。林芝地区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在地貌构造上 , 北部是念青唐古拉山 , 南部属喜马拉雅山东段 , 西北部是冈底斯山余脉 , 东部为横断山脉。前者为东西走向 , 后者多为南北走向。

浅谈会计在西藏的发展前景

浅谈会计在西藏的发展前景 摘要 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以及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极度落后,人口增长过快,教育落后,高素质人才匮乏,贫困现象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同全省、全国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会计事业发展相对落后。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出现了众多带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并且成为了整个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占有的全国总人数比重较低,但是分布地域广,尤其是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还关系到我国的国防问题,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的安定与繁荣,必须改善少数民族人群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下,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市场竞争力的问题不断凸显,这要求国家采取针对性的财政政策予以帮扶。关键字:会计西藏经济发展

浅谈会计在西藏的发展前景 一、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会计事业现状 西藏是个边疆、贫困、民族众多“三位一体”的欠发达的省份,会计管理工作虽然早已经存在,但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少数民族众多、人才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层次上还不够高,管理手段软化,社会各界协调不畅,导致会计工作效率低下,基本上只能做到对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很难做到发展和提高。 就西藏省会计队伍来说,截至2009年末,全省会计从业人员33.66万人。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及以上学历4.7万人,占13.97%,大学专科12.63万人,占37.52%,中专及以下学历16.33万人,占48.51%,总体学历结构偏低;从职称结构上看,初级职称有6.23万人,占18.52%,中级职称资格以上的有1.97万人,占5.85%,无专业技术资格的达25.36万人,占75.34%,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会计从业人员较少。而在少数民族会计中大多是初级人员,与内地发达省份相比,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民族经济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陈旧的经济观念,封闭、落后的民族经济心理与现代商品经济存在的巨大反差,残存的自然经济观念形成的坚固壁垒,阻碍了民族自身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伍于其他地区。加之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贫乏,地处山区,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民族工业起步较晚,政府财力支持有限,经营管理不善,科学技术落后。原有的国有工业纷纷关闲,民族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就业率很低,没有给会计事业带来充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地方政府重生产轻管理 《会计法》规定,会计的主管部门是各级财政部门,而主抓生产经营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税务只管征税工作,各行政管理部门往往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近年来财政部门主抓了会计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工作,而对会计工作质量问题,却很少进行监督检查,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或流失多少,或流失去向,谁也无法知道。政府只管投入要效益,效率高低好坏无从评价。西双版纳州康瑞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在拍卖昆曼公司32%的国有股权过程中,因监管不力而出现公司股东两次放弃优先购买权。 3.企业规模小,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滞后 民族地区各行业很少有上规模的大型企业,很多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都有无账先开张营业的习惯,前期生意非常火爆,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后,要交税了,要分红了,要贷款了,才知道账目不明。家底不清,结果是一堆乱麻,才急聘会计和出纳。而新聘的会计到了单位后,很难开展会计工作,很多账没有原始单证做依据,有时只能根据业主的回忆、口述做账。这样的账目水分重,问题多,会计工作质量不高,也没有真正起到核算和监督作用。 4.高素质会计人才严重缺乏 虽然西藏省几十所高校均开设财会专业,而一些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民族中专也开设会计专业,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不下5000人。2010年全省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者高达7万余人。由此说明我省的会计人力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大多数毕业生或者拿到会计证的学生大多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城市或者留在昆明,边疆地区用人单位少、待遇低,没有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现在民族地区企业的会计人员职称大多是会计员、助理会计师,每年能考取会计师的凤毛麟角,而且一旦取得中级资格证,就会上调高一级单位或者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不住人才。 5.企业单位领导不重视会计工作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单位领导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上。很多领导认为会计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落到经济效益的指标上,会计基础工作做得怎么样,没有什么关系。还有部分领导认为会计捆住了他们的手脚,为什么国有企业竞争不过私有企业呢?就是因为私有企业老板说了算,用钱大方、自由,很多项目被私企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