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空调与普通空调的区别分析

移动空调与普通空调的区别分析

移动空调与普通空调的区别分析
移动空调与普通空调的区别分析

移动空调与普通空调的区别分析

1、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移动空调与普通空调的使用功率、制冷量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风道循环设计,普通空调的风量循环是针对室内的空气循环,而移动空调是降低室内的空气温度的同时,又吸进室外新鲜的空气,确保与室内的空气的交换,绝不会有“空调病”的发生。这种换新风的风道设计造成了室内的温度不会降得很低。通常外界36℃的情况下,室内的温度大约在28℃左右,局部范围内可达到25℃左右。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要清楚移动空调的最大特点是局部范围内可以降温!

2、由于移动空调为一体式空调,所以噪声比普通空调要大点。美的空调凭借先进的降噪技术,使得机器运行的最低噪音降至48分贝左右,相当于2P柜机的风声。

移动空调主要的优点

1、局部范围内的降温效果比普通空调要快,例如:防止电脑、仪表等设备过热,可以直接把风口调至正面直吹状态,达到冷却效果。

2、不用考虑室外机的安放位置,像风扇一样方便,即插即用。例如:写字楼的加班一族,只需用排风管将热风排到远处,立刻拥有凉爽空间。

3、装有万象轮,可以移动到所要的地方,更加方便实用。例如:不管是客房还是厨房都可以随心而动。

移动空调为无法安装室外机的场所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便利,是中央空调的最佳补充,美的空调作为国内移动空调的领头羊,正不断加大研发的力度,精益求精,开发功率更大的移动空调,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和不同的使用场所。随着市场的发展,相信移动空调将会为更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使用,并能体会移动空调的实用性和价值所在。

型号:KYD-40/WY

类别:冷暖

技术参数:

颜色宝石蓝类别冷暖

额定电压220V 额定制冷量4000W

额定输入功率1100W(水冷)电加热功率1800W

循环风量450M3/h 摆风无

遥控器有噪音45-50dB(A) 净重50.4kg 制冷剂R410/840g 排风管长度 1.5米机器尺寸(高*宽*深) 910*570*465 包装尺寸(高*宽*深) 1100*630*520 适用面积10-28M2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移动支付的定义及分类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二、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4500亿美元,而2016年则预估达6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8%。Apple Pay、Samsung Pay为抢食中国移动支付大饼,皆于2016年初与中国银联合作,透过软件升级即可使用手机上的移动支付服务。 图表2015-2019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2015年中国电子支付业务保持增长态势,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1052.34亿笔,金额2506.23万亿元。其中,网上支付业务363.71亿笔,金额2018.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29%和46.67%;电话支付业务2.98亿笔,金额

14.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5%和148.18%;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三、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2016年2月18日,苹果公司旗下的移动支付产品Apple Pay正式在中国大陆落地,大量商家以及多家银行随即宣布支持Apple Pay支付。 移动支付开启3.0时代。 移动支付发展的这几年,经历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1.0时代”。继而,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社交支付,打破了支付宝一家独大局面,移动支付进入“2.0时代”。以智能硬件为终端的NFC(近场支付)虽已发展10年,但因诸多因素一直不温不火,此次Apple Pay上线是发展NFC支付的一个契机,移动支付有望开启“3.0时代”。 支付宝:或与苹果合作 就线下支付流程而言,Apple Pay的确要比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更加简单。举例而言,消费者在肯德基买一份套餐,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时,要历经拿出手机、解锁屏幕、打开App、点击付款按钮、扫码、输入密码或指纹等过程。而用Apple Pay支付时,连手机屏幕都不需要激活,用户只需要拿出手机靠近收款设备、指纹识别或输入密码即可。 微信和支付宝仍将“死磕” Apple Pay的长处在于支付的便捷,以及由于与银行直联而获得了银行业的支持。假定Apple Pay未来大举抢食支付这块业务,那么微信如果失去了支付,还是微信,但支付宝如果失去了支付,就动摇根基了。因此,支付宝不惜一切代价来拓展社交,既是进攻,也是防守。 微信、支付宝、Apple Pay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毕竟支付业务不是腾讯的全部,如果Apple Pay借助腾讯系的产品孵化并壮大起来,受影响最大的反倒是支付宝。至少未来蚂蚁金服上市时,在描述市场竞争格局时,新增加了一个对手需要阐述如何一打二。 四、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移动网络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商家和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特别是前三者,是主要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 移动支付跨越电信和金融两大行业,是一项创新的、具有打造产业链能力的业务。目前,手机支付产业链上存在基础设备制造和运营服务平台提供两条主线。基础设备制造商主要是发射端可实现远程、近场无线通信的手机制造商、SIM 卡制造商和接收端可实现远程、近场无线通信的销售点终端机制造商。运营服务平台则是金融机构、移动网络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

2018-2019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2018—2019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研 究分析报告 一、2018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年度动态 1、政府政策利好不断,互联网+医疗高速发展。

继2014年国家卫计委、药监局相继出台“多点执业”、“线上处方药”、“远程诊疗”等政策方案后,2018年《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为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导向。 2、移动医疗健康投融资风起云涌,资本市场持续升温。 相关资料显示,截止至2018年12月28日,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投融资221起,比2014年增长45.4个百分点。2018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已超过2014年全年总额。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18年11月30日微医集团完成由国开金融、复星医药、高瓴资本、腾讯等共同投资的高达3亿美元的E轮融资,移动医疗领域所获资源和关注又获得了量级的提升。 3、移动互联网下的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加速产业链布局。 医生作为最为重要和稀缺的医疗资源是移动医疗领域重点关注的一环。继万峰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杏香园医生集团、大家医联、中康医生集团、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等医生集团后,2018年6月,作为中国首个基于移动互联网且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移动医生集团——三甲医生集团成立,通过移动健康云协作平台,实现跨地域、跨医院、跨科室的医护协同合作。 4、分级诊疗催生巨大需求,推高医联体智慧平台的搭建浪潮。 2018年9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推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20年全国内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2018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

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状况

《营销管理》课程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公司 营销比较分析报告 前言 本文通过对自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运营行业的市场发展、变化,对两家主要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国联合通信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公司的产品定位、定价情况、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等营销策略,并结合《营销管理》课程所学内容对两公司各自的用户特征和市场细分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通信、营销策略、用户特征分析

目录 一、移动通信行业分析 (1) (一)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概况与趋势 (1) (二)国际市场概况 (3) (三)国内市场概况 (3) 二、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背景介绍及SWOT分析 (6) (一)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介绍 (6) (二)中国联合通信公司介绍 (8) (三)两公司的SWOT分析及总体水平分析对比 (9) 三、两公司目前的营销策略 (15) (一)产品定位 (15) (二)定价情况 (17) (三)分销渠道 (20) (四)促销手段 (21) 四、两公司目前的移动通信用户特征比较 (22) (一)用户基本特征比较 (22) (三)品牌认知度比较 (25) (四)用户满意度比较 (26)

(五)目标用户群描述 (27) 五、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用户分析 (28) (一)消费者偏好分析 (29)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31) 六、参考文献 (35)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公司 营销比较分析报告 一、移动通信行业分析 (一)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概况与趋势 2000年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可谓红红火火。1至8月份,全国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98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319.2万户,移动用户普及率达4.7%。截止2000年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526万户,当年新增用户4197万户,全国用户普及率为 6.7%。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预付费业务成为新亮点 随着今年我国移动市场竞争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国移动运营商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新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驱动力,在这个驱动力下,今年移动通信市场的业务层面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特别是基于智能网技术的预付费业务成为新的亮点。 今年年初以来,基于智能网的预付费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使这一针对低端用户的业务成为移动市场上的新亮

2017家年全国家电行业大数据分析(完美详细版)

2017年家电网购市场展望 ●2017年,家电网购市场仍将高速发展,整体增幅预计为35%左右,总体规模有望达4000亿元。 ●2017年,中国家电网购市场(不含移动终端)的销售额占整体家电市场的比例将超过18%。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电商自身发展战略的驱使下,电商下乡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电商渠道的下乡将给农村家电市场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好天地在农村! ●电商将继续向线下市场渗透,2017年线下为线上导流将成为普遍现象。 ●“网购节”可能遭遇“审美疲劳”,但价格战仍将继续。2017年,家电网购领域的购物节点将更加分散化。 ●2017年的家电网购市场将频繁迎来“品牌日”。 ●营销个性化、定制化、娱乐化趋势将持续。 ●2017年,阿(里)苏(宁)对京东的“追杀”将进入关键一年。 ●阿里(淘宝天猫苏宁易购等)和腾讯京东系(京东、微商等)双寡头垄断的格局不会改变。 ●随着线上产品高端化趋势的加剧,线上线下同(标)价是必然趋势。

●2017年将重掀智能家电高潮,线上会根据C2B定制优势,找到比较能落地的智能家电产品。 ●不会再有对电商持怀疑态度的企业,只可能有亲近谁疏离谁摇摆不定的立场,各家电企业对线上销售渠道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出口成为家电行业的又一个海外机会。 ●移动网购渠道的下单量还将激增,移动电商时代已经到来,最终个人网购行为将全面归属移动互联网。 ●电商对竞争力的追求将进一步回归到商业本身,即追求产品的竞争力、价格的竞争力、服务的竞争力。 2016年中国家电网购分析报告 2016年,从《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到《“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稳居世界第二。2016年全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8万亿元,其中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移动通信差不多成为通信领域中最活跃得力量,它得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固定通信.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5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得潜在移动通信国家,当年用户规模为4324万,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新世纪,我国移动通信将持续高速进展,到2000年6月,我国移动用户已达6000万,今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国家.我国移动通信乃至整个通信事业得进展,得益于通信产业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得宏观决策,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进展,还得益于信息产业政策得扶持和引导.移动通信运营业和制造业得协同进展,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得局面. 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现状分析 1进展状况 近十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得到高速进展.截止到2000年6月,gsm网规模达到8297万门,移动电话用户接近6000万,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46%,移动通信网将在本年内进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网.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得挂牌成立,该运营市场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通为主体得竞争新格局. (1)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得竞争 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联通得到了政府和信息产业部得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歪,其竞争实力逐步提高,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家综合业务提供商,中国联通得业务进展重点仍是移动通信,并获得了cdma经营许可证. 中国移动已退出与长城电信网得合作,长城电信网独立运作.据预测,长城cdma网也将并入中国联通,如此中国联通得综合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国联通已构成对中国移动得强劲竞争.两者得实力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截止到2000年6月. (2)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之间得相互渗透和相互竞争

2019Q4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数据发布

2019-2020年Q4 第三方移动支付研究报告

2019Q4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2019Q4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9.8万亿元 2019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9.8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3.4%。 2018年第1季度以来,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的同比增速持续放缓。艾瑞分析认为,伴随着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建立以及移动支付场景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经结束了快速增长期,进入到了稳步增长阶段。 2018Q1-2019Q4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95.7% 65.2% 54.0% 35.4% 24.7% 22.6% 15.2% 13.4% 44.4 44.8 48.6 52.7 55.4 55.0 56.0 59.8 2018Q1 2018Q2 2018Q3 2018Q4 2019Q1 2019Q2 2019Q3 2019Q4 交易额规模(万亿元)同比增长率(%) 注释:1.自2016年第1季度开始计入C端用户主动发起的虚拟账户转账交易规模,历史数据已做相应调整; 2.统计企业中不含银行,仅指规模以上非金融机构支付企业;3.艾瑞根据最新掌握的市场情况,对历史数据进行修正。 。

2019Q4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结构 线上线下同时放量,移动消费板块表现亮眼 2019年第4季度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伴随着主流电商的发力,线上消费类交易规模增速冲高。同时,由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联动营销效应,线下消费增速亦出现明显回升。这带来了移动消费板块整体的亮眼表现,板块占比由上季度的22.2%增加至24.5%,移动消费类板块占比明显提升。 2018Q1-2019Q4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结构 100% 60% 40% 20% 0% 个人应用移动金融移动消费其他 注释:1. 自2016年第1季度开始计入C端用户主动发起的虚拟账户间转账交易规模,历史数据已做相应调整;2. 艾瑞根据最新掌握的市场情况,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3. 移动消费包括 移动电商、移动游戏、移动团购、网约车、移动航旅和二维码扫码,移动金融包括货币基金、P2P和其他口径内移动金融产品,个人应用包括信用卡还款、银行卡间转账、银行卡至虚拟 账户转账、虚拟账户间转账,其他包括生活缴费、手机充值和其他口径内交易。

九安医疗研究报告

篇一: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移动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移动医疗app报告) 龙文价值管理研究中心 2015年1月14日 第一章移动医疗行业概况 1.1行业定义 1.2行业分类 第二章移动医疗行业发展特性 2.1移动医疗是趋势不是主题 2.2行业成长空间广阔老龄化加剧监测市场扩容 2.3产业链焦点在移动app和可穿戴设备2.4 盈利模式日渐清晰:药企付费市场比个人付费市场空间大 2.5 线上竞争注重用户体验,线下竞争重医疗资源整合 2.6 商业模式为王,细分领域深耕垂直整合模式优势更明显 2.7 移动医疗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三章移动医疗app公司竞争格局分析 3.1 移动医疗app需求与供给分析 1)移动医疗app主要分为四大类 2)保健养生类app为用户第一诉求 3)综合类、保健类、药品信息类app下载最多 4)行业先发优势效应明显,投资正当时 3.2移动app行业先发优势竞争者分析 3.3 移动医疗app估值方法 1)市盈率价值法 2)app活跃用户估值法 3)apptopia估值工具 3.4 互联网大佬来势汹汹涌入移动医疗第四章移动医疗风投正劲 4.1 移动医疗一级市场风投偏好 4.2 上市公司移动医疗布局第一章移动医疗行业概况 1.1行业定义 移动医疗(mhealth,mobile health):通过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智能手环、无线植入式器械、检测器以及可穿戴医疗设备等和卫星通讯提供医疗或健康信息和服务. 图:移动医疗示意图 数据来源:互联网,龙文金融 1.2行业分类 目前,移动医疗服务主要是针对于周边医疗服务所开展的,不具备“硬实力”,未来想要实现核心医疗服务的移动化还需要包括智能设备和移动交互等技术的长久发展。硬件、软件、数据构成了移动医疗的闭环,行业的核心是数据,入口可以是软件方案,也可以是硬件方案。图:移动医疗不同入口与优劣势和细分类资料来源:龙文金融 软件方案主要包括:信息化系统和个人用户平台。 信息化系统: 目前,医院管理系统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未来发展空间受限,不过未来基于医院获得的大数据优势会使得相关公司在数据服务领域拥有较大的优势,如东软集团、卫宁软件的先发优势将进一步巩固。个人用户平台: 该类平台中多为app为载体的创业公司,盈利模式是首先将产品在用户中进行推广,获得用户粘性之后,对其提供的资讯以及连接服务、数据衍生的服务进行收费。主要分为连接型用户平台和自用型用户平台。连接型用户平台:为连接医患的平台,这类软件目前还没有与数据对接的服务,主要是针对连接服务进行收费,同样可以做成社群商业模式。自用型用户平台:为医生以及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指导的平台,不需要在多方之间构成连接,这类软件发展较快,目前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多为广告),而这类非连接型的软件平台未来的出路在于构建“社群商业”。 硬件方案:

移动通信行业客户流失分析

思达商智(北京)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机密 移动通信行业客户流失分析 Inetsoft 对待客户流失的观点 在进行客户流失分析之前,有必要先阐述一下Inetsoft 对于客户流失这个现象的一些观点: 1. 流失在所难免,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消除客户流失,而是确保流失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2. 移动通信行业公司的运营支撑等系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信息,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内 部信息系统,定期分析客户流失情况。 3. 通过仔细分析客户流失原因,有利于我们采取相应策略来降低有价值客户的流失率, 真正的提高成本收益比。 4. 我们认为许多客户是可以挽回的,准确的分析可以提供正确的挽回措施。 5. 对于不值得挽回的客户,彻底放弃。这些客户包括低价值客户(挽回成本超过所能 获得的收益的客户)和声望太差的客户(恶意欠费的客户等)。 这些观点是Inetsoft 在进行客户流失分析时的指导思想,也代表了在这类CRM 分析中的基本世界观。 为什么要关注客户流失? 移动通信行业的现有企业中,一般情况下客户月流失率在3%左右,如果静态计算,则所有客户会在 2 - 3 年内全部流失。 在降低客户流失率方面,哪怕仅仅降低 1 %就意味着你至少可以有百万元的收入增长!客户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保持客户并增长客户就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同是又是很困难的一项任务。 在2011年底,中国的人口已达1347350000,同时手机量达到1006923000,也就是说中国的手机普及率差不多达到了75%,现有的用户数几乎已经接近人口总数。在一个如此成熟和饱和的市场中,开拓新用户的难度可想而知。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顾客满意手册的统计数据表明,吸引一个新顾客所耗费的成本大概相当于保持一个现有客户的5倍,而且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移动通信行业保留旧客户利润率为开发一位新客户之16 倍,尤其对于剩余客户市场日渐稀疏的移动通信市场来说,减少客户流失就意味着用更少的成本减少利润的流失,这点已经为运营商所广为接受。 由此可见客户保持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保留旧客户比开发、吸收新客户更重要。在成熟期的产品市场中,要开拓新客户很不容易。客户的忠诚度应该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最大资产之一,拥有忠诚度的客户,会因客户有学习的效果,而使企业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来服务客户,降低了公司在服务成本上的支出,而且忠诚的客户也会宣传正面的口碑效应以作为他人的参考,进而替企业创造新的交易。一旦企业无法留住客户,将因客户的

移动支付市场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无现金社会”趋势明显 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合计达到1251亿笔,同比增速32.6%,支付金额规模达到3687万亿元,从2015年开始占整个支付系统金额比例已经处于70%水平。非现金支付主要包括电子支付、票据、银行卡以及贷记转账等形式,其中电子支付2016年占比68%,约2500万亿。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仍以网上支付为主,但移动支付成为增速最快的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主要包括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和电话支付三种形式。2016年网上支付规模约2085万亿,同比增速仅3.3%,在电子支付中占83.6%;移动支付158万亿,约占6.3%。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移动支付行业用户规模将突破6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7亿人,与2015年的3.6亿人,增长30.6%。随着用户支付习惯逐步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第三方移动支付迅速崛起,支付宝与财付通两大巨头地位逐步确立,预计2017年用户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将达到6亿人,增长率为27.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移动支付行业交易规模高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6年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090万亿元,较2015增长3.5%,2016年移动支付规模达到158万亿元,较2015增长50%。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趋势

国内外移动医疗现状及前景

国内外移动医疗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移动医疗;医疗模式;移动互联网;医疗信息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崛起,电子科技融 入到医疗领域,电子医疗的雏形开始逐渐形成。顾名思义,电子医疗 就是在借助信息通讯技术及电子科技通过网络、语音、视频等远程方 式来交换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意见的一种远程治疗模式。近年来,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智慧电子产品的 出现,作为电子医疗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移动医疗逐渐进入了 大众的视野。借助手机完成疾病资料的管理、对话医务人员获取信息 咨询等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移动医疗的优势得到更加彰显,例如在一些慢性疾病的监测、临床信 息的收录、健康咨询的管理等方面开始崭露头角。移动医疗的意义不 但仅是医院内部借助智能电子产品协助医生、护士等展开临床作业, 更重要的是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了远距离医疗信息传递、远距 离健康情况监测、远距离医患辅导等非普通型医疗服务。医院、医生、患者都能够从中获取便利,使在中国本就不富裕的医疗资源能得到充 分利用。2013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水平建设 规划》,明确提出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这标志着移动医疗健康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1]。 1移动医疗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远程医疗这个词汇便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美国学者首先将双向电视系统用于医疗,远程医疗的出现给落后地区 的医院带来希望和曙光,形成了以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医院相帮互助 为基础的服务模式[2]。设施先进、人才雄厚的大型医院借助电话、电视视频交流等通讯方式给偏远地区医院提供临床、影像诊断服务, 以实现患者能够在就近医院享受到与大型医院一样的诊断治疗服务, 从而大大提升了基层医院的诊治率。既节约了患者就诊的时间与花销,也增强了各个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能接触更 多的病例,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医生的执业水平。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 迅速崛起及智能通讯设备的异军突起,远程医疗也逐渐摆脱了最初的 单一服务模式,众多交流方式的拓展、应用软件的诞生使远程医疗获 得了新的发展之春,移动医疗的概念也随之诞生。移动医疗作为一个 新兴概念,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远程医疗协会及欧洲远程健康信息协 会等权威远程医疗组织尚未对其有固定权威的定义,衡量其相关信息 也未形成统一标准[3]。当前采用最广、认知度最高的定义是国际 医疗卫生组织对移动医疗的定义,即借助移动通信工具提供医疗服务 和信息,包括远程患者监测、视频会议、在线咨询、个人医疗护理等[4]。2007年,苹果之父乔布斯发布智能手机Iphone, 手机不再局限于短信和电话功能,移动化新纪元由此诞生。一部小小 的手机将通讯、网络、计算机等功能整合,大众消费者能借助手机随 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及通过其与他人实行交流。随后,三星、华为等 多个知名企业开始了智能手机的研发与推广。智能移动设备的出现不 但是通讯领域的里程碑,更是给众多科技领域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 智能移动设备、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三者结合,将医疗健康 服务由单一地点化模式转化成为随时、随地、随身的服务模式,开启 了移动智慧医疗的发展,实现了医患服务新模式[5]。

2018年移动支付趋势分析

2018年移动支付趋势分析 对于支付行业来说,大起大落的2017年已经过去,迎来了惊心动魄的2018年。开年大戏,就是各方解读央行圣诞节发布的296和242号文,规范条码支付,当然还有281号文,强调断直连,规范创新支付业务。以如此方式开年,注定了2018年对于支付行业来说,也不是平凡的,那么在2018年将会发生怎样的事呢?不妨大胆的猜测一番。 关注监管带来的产业新机遇 在强监管之后,支付机构们大呼业务开展愈加困难。然而强监管之下,是另一种生机。296号文规定,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 应不超过500元。央行的限额,让支付巨头有些措手不及,对于固态码收单是较大的打击,但是这也促进了动态条码显示设备、智能POS等设备的产业发展。 另外,在288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银行必须强化企业开户管理和风险控制,在2017年的监管中,不少银行因反洗钱不力被罚,其中对企业开户风险控制不足是一大原因。但文件同时也鼓励银行将人脸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嵌入开户业务流程,作为读取、收集以及核验客户身份信息和开户业务处理的辅助手段。此外,在2018年,最热门的话题

应该是断直连了,央行要求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支付机构和银行需要接入网联。296和281文件也重复要求不得直连银行,不得支付机构互转。直连的生意做不了,网联和银联的辉煌时代要到了。 第三方支付账户的金融属性将增强 银行账户拥有较高的金融属性,可以在除了大众支付场景以外的场景使用,比如ATM提现、公司对公账户。而第三方支付账户,其实更多只是一个用于消费的账户,央行对此限制较多。2017年,对于第三方支付账户的使用界线,爆发了一次标志性事件——兰州银行微/支二维码ATM提现业务被叫停。兰州银行试图通过微信和支付宝直接进行ATM提现,这样方便了普罗大众,但违规就是违规,不能以任何理由得到宽恕。未来,第三方支付账户的金融属性将会逐渐增强,首先是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正在逐渐增强,银行账户功能强大是国家对银行的监管足够强,必要时候可以通过银行进行国家金融调控。从用户角度来说,银行账户拥有身份证、U 盾、当面开户等各种安全保障,安全等级跟上的情况下,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在这方面,2017年5月,支付宝和财付通被央行罚3万,“罪名”就是账户实名制不达标。在第三方支付账户监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其可拓展的场景也将提升。 其次,2017年支付行业最为关注的事应该是网联的进展了,

移动空调风道选型设计

移动空调风道选型设计 发表时间:2018-08-13T14:52:44.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张博翔[导读] 摘要:本文提出静音风道技术应用于移动空调产品的风道设计,通过对风道曲线和相应风轮的优化设计,针对蜗舌导流部分优化设计,以及改进风道进风口的位置,改善气流场分布等,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整机风量,提高整机的性能及能效,同时为整机降噪提供可行性方案。 TCL德龙家用电器(中山)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27 摘要:本文提出静音风道技术应用于移动空调产品的风道设计,通过对风道曲线和相应风轮的优化设计,针对蜗舌导流部分优化设计,以及改进风道进风口的位置,改善气流场分布等,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整机风量,提高整机的性能及能效,同时为整机降噪提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移动空调;水轮;噪声;水泵 1 前言 移动空调是一种集室内与室外侧于一体的整体式空调器,因其使用的便利性而广泛应用与欧美、东南亚等家庭,主要用作局部制冷的家用电器。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整机的噪音问题也日益突出,现阶段移动空调运行时的整机噪音一般在53~56分贝,整体高于现有环境噪声基本标准(城市1类环境标准:白天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的要求。 为此提出低噪音移动空调的需求,结合移动空调产品的风道特点,一般采用离心风道设计,而针对离心风道的风道曲线和相辅配的离心风轮结构设计方面,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沉淀和经验,本文仅就分析方法和技巧做简要分析,而重点介绍静音风道技术中蜗舌的结构形式及进风口位置对离心风道系统的影响,以及在移动空调产品风道设计中的应用与测试情况。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风道曲线和风轮优化设计 针对风道曲线和风轮的优化设计,我司已有专职的风道研究人员,已有相当成熟技术沉淀和经验,本文不做赘述,仅将优化方案做简单介绍。基于现有移动空调内外侧风道系统进行摸底测试,由于室内外侧风道一般以离心风道为主,以其中一个离心风道的风道曲线做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一般分为两步走,逐步来分析。 第一步,以现有同一个离心风轮,在不同风道曲线中的比较。通过对比测试,同一风轮在不用风道曲线中测试结果。从结果不难看出,在风量一定的情况下,新设计的M曲线在前、后测试声压级噪音,功率及转速方面均优于现有P曲线和新设计的N曲线,故而优选新设计的M曲线作为下一步进行优化研究的对象。 第二步,以同一风道曲线,对不同叶形相同直径风轮做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测试,同直径不同叶型风轮在同一风道曲线中的测试结果。 从测试结果不难看出,两个不同的风轮,在同一风道曲线中测试,前侧噪音均降低为1.0dB左右,但采用现有K风轮时的功率较低,优选现有K风轮。 2.2 蜗舌结构形式的优化设计 风道蜗舌,可以说是一个风道系统的咽喉,对系统的风量和噪音有直接的关联和影响,由于叶轮出口气流对蜗舌的冲击非常剧烈,使得蜗舌区域成为主要的噪声源。蜗舌部位对叶轮机械气动性能及噪声特性影响非常明显,蜗舌形状和安装间距的微小变动就会引起风机性能及噪声的很大变化,据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斜蜗舌对离心风道噪音改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为此特在移动空调产品离心风道上应用倾斜蜗舌结构形式进行实验研究。 结合上述风道曲线和风轮的优化设计,优选新设计的M曲线和现有的K风轮,在此基础上将M曲线的风道蜗壳设计成斜蜗舌,与常规蜗舌做对比测试。 采用斜蜗舌后,进行对比测试。 经频谱分析发现,斜蜗舌使噪音频率错开,避免相互干涉,起到降噪和改善音质的作用,同时斜蜗舌设计关键在于风轮与蜗舌等间隙设计(区别于常规斜蜗舌设计),增加蜗舌倾角,有利于错开噪音频率降低噪音,增加蜗舌间距,有利于减小了气流对蜗舌的冲击,从而降低了噪音。为此应用斜蜗舌后,同比噪音降低了约1dB。 2.3 偏心进气口结构设计 进气口的大小及分布对风道的出风量和噪音有较大影响,有文献5]分析,针对离心风道的进风口偏心设计对改善风道内气流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结合移动空调风道特点,特选进气口30°偏心和180°偏心各10mm进行对比测试。 经过对比测试结果,两种偏心设计的进气孔形式均对降噪有利,可能与结构布局和风道流场特征有关,为此接下来将结合斜蜗舌与进气口偏心设计综合考虑。 2.4 斜蜗舌+偏心进气口结构设计 为进一步探究离心风道斜蜗舌和偏心进气口对整机风量和噪音的影响,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增加斜蜗舌设计,同样选取进气口30°偏心和180°偏心各10mm进行对比测试。通过实验结果,显而易见偏心进气孔和斜蜗舌的降噪效果叠加,其中偏心180°进气口与斜蜗舌结构的结构效果更佳,优先偏心180°进气口与斜蜗舌结构的结构,对比优化前声压级噪音,同比优化后前后侧声压级噪音降低约4.5~5.0dB。 2.5 仿真分析 通过离心风道的模拟仿真分析。离心风道蜗壳的主要噪声位置集中在一、四象限的渐扩段,如果风道蜗壳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蜗壳在轴向做渐变的倒圆角处理,从出风口蜗舌处逐渐加大圆角,有利风道内气流排出,从而达到消音降噪的效果 3 结束语:通过对风道曲线和相应风轮的优化设计,并对蜗舌导流及风道进风口偏心的研究测试,静音风道技术应用与研究结论如下:(1)风道曲线和相应风轮的优化设计,是离心风道降噪的常用技术与应用手段;(2)斜蜗舌和偏心进气口对离心风道的降噪具有显著效果,两者叠加效果更明显,此技术应用不仅对风道风量有所提高,而且成本保持不变;(3)如果风量足够的情况下,从降噪的角度考虑,进风口偏心应向噪声源反方向偏心;(4)如果风道蜗壳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蜗壳在轴向做渐变的倒圆角处理,从出风口蜗舌处逐渐加大圆角,有利于消音降噪。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2004-08-17 09:13:09 论文吕清华点击: 1924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全国通信运营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中国移动通信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 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必须详细的分析市场环境,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确定出独特而完整的营销策略;同时继续积累客户资本,打造核心营销能力,以保证未来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结合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理论,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应具体如下: 1、产品/服务策略(product/service policy) 2、价格策略(price policy) 3、分销渠道策略(place policy) 4、促销策略(promotion policy) 关键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策略、客户资本、核心营销能力 Abstract:In today’s dynamic chaotic world of global tele petition, the market petition situation that China Mobile faces is more severe. For improving the petitiveness, China mobile must careful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sumers and the petitive marketing and determine the unique and intact marketing policise. At the same time,China mobile should continue to accumulate customer capital and core marketing capability in order to guarantee future enterprise lasting, healthy development.bining Philip.kolter’s marketing theory, the marketing polcy of China Mobile should be concrete as follows: 1、product/service policy 2、price policy 3、place policy 4、promotion policy Key words: China Mobile Marketing Policy Customer's Capital Core Marketing Capability 序言 经过近几年中国电信业连续的分割重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已经成为实力最为雄厚、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市场占有率居首位的运营商。伴随着全球移动通信需求的飞速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移动也加快了自身发展的步伐,一方面不断推出新业务,创建新品牌;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吸引、留住用户,积累客户资本,打造核心营销能力,因此针对移动通信市场的营销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 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所指出:今天的电信业存在着前所未有的创造价值的机会,但是许多尝试利用这些机会的公司正在遇到很大的挑战。一些公司在追寻新机会时,试图从它们已有的市场地位和业务组合中获取最大价值。另一些公司在集中优势创造强劲增长方面取得初步成功,并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这两类公司都发现,为了在激烈动荡的环境中取得成

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艾瑞:201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5亿人】市场规模1060.3亿。发展原因:1、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增速推动;2、3G/4G大流量消费时代,催熟商业化环境;3、移动应用探索商业化,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移动购物占比过半,移动营销稳步提升。移动互联网之争逐渐深入到内容层。用户全天在多屏之间切换。

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尚贤达猎头顾问从工信部网站获悉,据《2013年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03亿户。工信部发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和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自3月突破100M后,4月继续保持37.1%的高速增长,达到121.0M;据估计,到2020年,每人每天将消耗1GB的流量。预计未来1至2年,电信运营商将不断完善3G网络覆盖,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市场的普及进程将加快,3G上网用户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上网用户中的占比可能在2014年突破50%。 移动互联网是一套极其庞大的体系,移动应用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丝毫不逊色于PC端,淘宝客户端、支付宝客户端、微博客户端、QQ客户端、微信、导航、手游、各种行业移动应用等,已经在手机上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移动生态体系,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更深入、更全面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二、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随着无线互联网业务的极速发展,无线互联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正喷薄而出。移动互联网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日益紧俏,无线互联网猎头职位日渐增多。 据尚贤达猎头公司2013年4月针对30家上规模无线互联网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纳入统计范围的无线互联网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整体同比上升了23%,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需求同比上升了25%;在年度招聘总需求中,技术类人才招聘占比为51%,营销类人才招聘占比为33%。3-4月份,尚贤达猎头公司无线互联网行业接到的猎头职位委托量同比增长了28%。据估计,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移动互联网人才要求整体较高 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移动互联网人才一般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特征呢?尚贤达公司移动互联网高级猎头顾问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1、勇于创新精神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创新是其生命力。时刻面临新的产品、新的应用、新的技术、新的盈利模式、新的营销模式、新的客户需求等等。相对而言,移动互联网行业没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借鉴。恐怕再也没有哪个行业或者哪个时期能够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一样开放和包容,鼓励一切创造性甚至是颠覆性的创新。创新能力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的最大特征和基本要求。 2、跨界复合能力 移动互联网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并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多样化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最好具有复合、跨界行业的能力,具有多向思维,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如研发人才,有时既要熟悉手机平台,又要熟悉互联网编程,C、Java等语言都要懂,甚至PHP等都要懂一点。营销人才如果能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复合能力将是非常重要。小米公司“不想做产品经理的销售不是好设计师”的理念,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移动互联网人才要勇于尝试一切新鲜技术和手段,需要跨界眼光、跨界思维和跨界方法。 3、学习适应能力 互联网行业本身是一个极富变化、日新月异的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变化性推向极致。一个新的应用,可能很快得到普及,也很可能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不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和产品一日千里,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 4、捕捉和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

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和发展分析

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和发展分析 莫淑1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移动支付市场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情况。首先对移动支付的相关概念和分类进行了梳理,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的构成者及其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归纳总结了目前移动支付的四类运营模式;其次从规模和业务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现状;最后分析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探讨移动支付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现状发展 1女,1985- ,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收付账务部

一、移动支付概述 (1) (一)移动支付概念及分类 (1) 1、概念 (1) 2、分类 (1) (二)移动支付产业链分析 (1) 1、产业链构成 (1) 2、产业链构成者之间利益分析 (2) (三)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析 (2) 1、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3) 2、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3) 3、以第三方支付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4) 4、金融机构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4) 二、移动支付市场现状分析 (5) (一)规模现状分析 (5) 1、市场规模分析 (5) 2、用户规模分析 (5) (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6) 1、业务发展总体分析 (6) 2、第三方支付企业移动支付业务现状分析 (7) 3、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分析 (8) 4、传统银行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分析 (9) 三、移动支付发展分析 (10) (一)移动支付发展趋势分析 (10) 1、我国移动支付具有很大的潜力 (10) 2、将形成全面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10) 3、支付额度将向大额领域延伸 (10) (二)移动支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1、消费支付习惯尚未养成 (11) 2、产业链内合作力度不强 (11) 3、支付安全性问题 (12) (三)移动支付发展的对策建议 (12) 1、增加用户的可接受程度 (12) 2、加强产业链的构建和整合 (12) 3.提高自身技术优势 (13) 参考文献: (14)

移动通信公司与联合通信公司营销比较分析报告

移动通信公司与联合通信公司营销比较分析报 告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营销管理》课程报告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与中国联合通信公司 营销比较分析报告 指导教师:胡佐浩(博士) 作者:PMBA 002——第16组 陈峰(009282) 吴志雄(009255) 黄晓霞(009286) 韩劲红 刘艳霞(009284) 执笔:刘艳霞(009284) 2000.4.

前言 本文通过对自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运营行业的市场发展、变化,对两家主要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国联合通信公司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公司的产品定位、定价情况、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等营销策略,并结合《营销管理》课程所学内容对两公司各自的用户特征和市场细分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移动通信、营销策略、用户特征分析

目录 一、移动通信行业分析.............................................. (一)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概况与趋势....................................................................... (二)国际市场概况............................................................................................. (三)国内市场概况............................................................................................. 二、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背景介绍及SWOT分析 ....... (一)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介绍 ................................................................................ (二)中国联合通信公司介绍 ................................................................................ (三)两公司的SWOT分析及总体水平分析对比...................................................... 三、两公司目前的营销策略 (7) (一)产品定位................................................................................................... (二)定价情况................................................................................................... (三)分销渠道................................................................................................... (四)促销手段................................................................................................... 四、两公司目前的移动通信用户特征比较 ..................... (一)用户基本特征比较 . (10) (三)品牌认知度比较 ......................................................................................... (四)用户满意度比较 ......................................................................................... (五)目标用户群描述 ......................................................................................... 五、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用户分析............................... (一)消费者偏好分析 .........................................................................................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 六、参考文献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