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对策和模式转变

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对策和模式转变

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对策和模式转变
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对策和模式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67702638.html,

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对策和模式转变

作者:朱浴晖

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第25期

[摘要] 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监督部门卫生执法的措施、成效和困难,研讨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辖区实际提出卫生监督对策。民营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有效打击违法行医,需要完善卫生监督机制,改变现有卫生监督方法,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卫生监督部门应以多种手段、多部门联动相结合,强化卫生执法效能,促进卫生监督工作提高质量绩效,确保医疗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

[关键词] 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对策;转变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65—03

公共卫生安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卫生监督的主要职责所在。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依法监督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活动,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1]。当前,正值“十二五”规划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而作为卫生监督重点工作之一的医疗卫生监督,必须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医行为,以多种手段扎实开展医疗机构整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1 当前医疗卫生监督主要任务

2010年初深圳市实施大部制改革职能调整后,食品卫生监督职能从卫生部门移交至市场

监管部门,打击无证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能由辖区街道办移交给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确保医疗市场依法规范发展,成为现阶段卫生监督工作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

福田区卫生系统与计生系统合并成立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简称区卫人局),计生执法纳入医疗卫生监督的重点内容。计生工作与卫生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医疗机构是否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平衡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面对新的形势,福田卫生执法人员必须顺应改革,转变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模式,提升卫生监督效能,维护医疗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2 辖区医疗服务市场现状

多年来,深圳市福田区不断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通过强化监督和抓好服务,促进医疗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在依法经营和规范执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无重大医疗事件发生。但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为攫取利润最大化,漠视法律法规和患者健康权益,非法开展诊疗活动,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无证行医,超范围经营诊疗科目,非执业医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汇编

第一章质量管理制度 一、供货企业审核制度 (1)为确保企业经营行为的合法性,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质量,把好药品(医疗器械)购进质量关,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供货企业,是指与本企业首次发生药品(医疗器械)供需关系的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 (3)医疗机构应对供货企业进行质量审核,确保供货单位和所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的合法性。 (4)首次与供货企业开展业务关系前,采购员应详细填写“供货企业审批表”,连同规定的资料报质量负责人。 (5)审批供货企业的必备资料: ①供货企业应提供加盖企业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 ②与本单位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方销售人员,应提供药品(医疗器械)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供货企业质量认证的有关证明、加盖委托企业原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法人委托书,并标明委托授权范围及有效期; (6)质量负责人对采购员填报的“供货企业审批表”及相关资料进行质量审核后,报机构负责人。 (7)根据本单位实际,供货企业的审核以资料的审核为主。必要时,应向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或实地考查。

(8)供货企业必须经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业务往来,购进药品(医疗器械)。 (9)质量负责人负责收集审核批准的“供货企业审批表”及报批资料,建立质量档案。 二、药品购进管理制度 (1)为严格把好药品(医疗器械)购进质量关,确保依法购进并保证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制定本制度。 (2)在采购药品(医疗器械)时应选择合格供货企业。对供货方的法定资格、履约能力、质量信誉等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货方档案。 (3)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可靠性,并逐步建立所经营药品的质量档案。 (4)对与本单位进行业务联系的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进行合法资格的验证,并建立档案。 (5)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前,应与供货方签订明确质量责任的质量保证协议。 (6) (7)购进药品(医疗器械)应开具合法票据,做到票、帐、物相符,药品(医疗器械)购进票据和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8)购进进口药品要有加盖供货单位质管部门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医疗机构安全检查记录

医疗机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 一、依法执业: (一)机构: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悬挂于明显处所; 2、诊疗范围与实际开展科目、门头牌匾内容及广告标识内容与核准科目一致; 3、是否有伪造、涂改、出卖、转让、出售《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行为; 4、《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否按时校验; (二)人员资格: 1、抽查医生人,护士人,被抽查执业人员持相关资格证上岗了人; 2、聘用非卫技人员(无资质、未注册或超出执业范围等)从事诊疗活动人,如有请填写人员姓名和岗位: 二、一般情况 1、诊疗、处置、治疗、消毒供应、放射等活动应独立进行; 2、医疗设备应基本齐全; 3、医疗机构内应保持整洁明亮,橱柜、墙面、地面不得积有灰尘; 4、工作人员着装应规范,应佩戴标牌; 5、医疗用品应摆放整齐,盛放在标有标识的容器内;

三、医疗文书 1、门诊日志记录:填写是否齐全无漏项,是否有医师签名; 2、处方:是否为标准处方,填写内容是否齐全完整准确,是否有医师手写签名,抗生素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3、紫外线、物表、消毒液、高压灭菌等各类记录是否规范,填写是否完整,操作者是否签名等; 四、传染病报告: 1、是否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组织,是否确定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员,对程序程序、时间等要求是否熟悉; 2、一年内有无传染病报告迟报、漏报现象。 五、医院感染控制: 1、消毒供应人员是否进行了专业进修培训;消毒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悬挂在墙上; 2、是否设有感染性疾病科或预检分诊点,并标示明确; 3、消毒药剂是否按要求配制,标有名称、配制日期、失效日期或者开启使用期限; 4、处置室内是否设有空气物表消毒设施及流动水洗手装置; 5现场抽查的执业人员是否掌握了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 六、医疗废物处理: 1、医疗废物和医疗相关废物是否与具有相应回收资质单位签订了回收协议;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重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 一、近年来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 1.1 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截至2007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已达到3235.32万(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0名),平均每天诊疗人次280人,病床使用率55.1%,病床周转次数17.46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25天,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502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36588人,注册护士20241人。重庆市有卫生机构6237个,有病床床位73093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 2.14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23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 3.05人。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088所、村卫生室10539个,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村有1所卫生室;全市已有40个区县(自治县)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9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65所,服务人口约700万。 1.2 在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方面:1997~2005年,全市卫生总费用从51.10亿元上升到165.86亿元,年均增长15.78%,明显高于同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82%的增幅。其中,1997年至2005年全市财政投入卫生事业费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从3.49亿元增加到14.79亿元。 1.3 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建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点375个,在6个区县启动高危人群禽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监测。建成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和防制体系。全市已有25个区县完成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参公管理。出台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和8个专项预案,全市40个区县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专家库和应急处置队伍。 1.4 农村合作医疗方面:重庆市自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到2007年底,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已全部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达1807万人,参合率为77%。全年筹集基金9.04亿元,共有1737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医药费用补偿,受益率为96.1%。建立了区县间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制度,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互联互补机 制,在5个区县开展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 相关数据见下表: 2007年重庆市人群健康状况指标 粗出生率粗死亡 率 婴儿死亡 率 新生儿死 亡率 5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 新生儿低体 重百分比 平均期 望寿命 全国12.09‰ 6.81‰33‰73岁重庆9.08‰ 5.95‰11.4‰14.6‰73.6岁 2007年重庆市人口学指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构成比 (>65)岁 少年构成比 (<14岁) 年龄中位数 全国12.09‰ 6.81‰33‰ 重庆9.08‰ 5.95‰11.4‰14.6‰

(精选)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渐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我国目前的基本卫生状况。从建国伊始到现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二是婴儿死亡率,三是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目前提高到71.8岁(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7、6l、49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期为200%o,目前下降到25.5%o。(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7%o、30%o、112%o);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期为1500/10万,目前下降到50.2/l0万(美国、印度、尼日利亚分别为8/10万、410/l0万、700/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事业成绩突出。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而不以营利为目的。政府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收入与个人经济利益不挂钩。而且,当时的医疗保障体制基本上能惠及全民。这一时期的不足主要在于:投入有限,医疗卫生服务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收入分配制度僵化。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也开始走向商业化、市场化。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医疗机构之间开始全面竞争,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向追求经济目标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改革的几十年来,政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但与此同时,有关医改的争议也日渐增多,突出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了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间接引起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覆盖全国城乡的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基本上满足了城乡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中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但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 二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投入、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

陈竺新中国成立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精心整理 陈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五大成就 2009年09月08日10:34来源:中国经济网[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陈竺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五大成就。目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一是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0岁,与建国前的35.0岁相比,大幅提升;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由建国之初的1500/10万下降至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00‰下降到2008年14.9‰,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6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控、防治政策,严重威胁万下降到有上世纪60上世纪到3.1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进,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人数达8.33亿,新农合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实惠,对缓解或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年来,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四是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健康权益不断得到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了《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母婴保健法》等11部有关卫生方面的法律;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7部行政法规;卫生部制定印发了《处方管理办法》等200余件部门规章;现行有效卫

医院消防安全检查记录年度月度

消防安全检查记录 单位成都成华珍君仁济医院 填写说明 1、本表作为人民医院进行防火检查的记录。 2、记录应当认真、详细、准确。 3、本记录应当妥善保管,以备公安消防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检查。 检查要求 一、领导小组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二、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1、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2、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3、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4、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5、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6、实验室及其他人员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7、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8、易然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9、消防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10、防火巡查情况; 11、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12、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专项消防安全检查记录

检查负责人(签名)被检查部门负责人(签名) 消防安全年度检查记录

检查负责人(签名)被检查部门负责人(签名) 消防安全季度检查记录

检查负责人(签名)被检查部门负责人(签名) 消防安全月检查记录 单位成都成华珍君仁济医院 填写说明 1、本表作为人民医院进行防火巡查的记录。 2、记录应当认真、详细、准确。 3、填写时应当使用钢笔或签字笔。 4、本记录应当妥善保管,以备公安消防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检查。 巡查要求 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性质和火灾危险性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二、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3、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4、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8-06-12 2017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从2016年到2017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76.5岁提高到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7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6649个,比上年增加3255个。其中:医院3105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302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9896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91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650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970个(由于机构职能调整和资源整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减少4965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2297个,民营医院18759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340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360个),二级医院8422个,一级医院10050个,未定级医院10244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8737个,100-199张医院4547个,200-499张医院4223个,500-799张医院179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751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652个,乡镇卫生院36551个,诊所和医务室211572个,村卫生室632057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044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7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12个、县(区、县级市)级2773个。卫生计生监督机构299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5个、县(区、县级市)级2523个。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地处成都市的东郊,距离成都市中心10公里,与锦江区的三圣乡、龙泉驿区的大面镇、柏合镇、高新区的中和街办以及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白沙镇、万安镇等相邻。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核心枢纽,承担着农村一半以上的门诊服务量和住院服务量,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承担着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提供防疫、保健等服务的职能。乡镇卫生院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设立7个行政村、1个社区,辖区人口31702人,建有7个村卫生站,共 有乡村医生7人,其中村医生4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执业医师2人,卫生覆盖率87%。镇卫生院于2012年4月迁至***凉水村5组,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开放床位50张,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型乡镇卫 生院,承担着全镇三万多人口及周边乡镇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卫生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中医生22人,护士8人,药剂师4人,放射医师1人,检验医师2人,后勤2人。取得本科以上学历2人,占职工总数7%,大专以上学历22人, 占职工总数65%,中专学历9人,占职工总数27%,中专以下学历4人,占职工 总数8%。 卫生院开设了公共卫生科和中西医结合科、内科、妇科、儿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为辖区群众提供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年门诊人次4万人次以上,住院500人次左右,辖区7个村卫生站均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签订了服务外包合同。 与五年前相比,可以说卫生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健康保障。 但是,作为分管卫生的负责人,我也清醒的看到,目前的乡镇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等要求还相差甚远,甚至连满足老百姓最根本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卫生院工作的重点应向何处转移、怎样在新医改形势下发展乡镇卫生事业,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基层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影响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政府投入严重不足;2,经营状况急剧衰退;3,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内容

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内容 1.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 处罚种类:责令停止执业、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2.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 处罚种类: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逾期不校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仍从事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办校验手续;拒不校验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处罚种类: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 处罚种类:警告、责令改正、罚款。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5.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 处罚种类:责令改正、罚款、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证可证》。 6.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7.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⑴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百姓健康幸福,反映群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卫生事业发展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根据县政协常委会____年工作安排,7—9月,县政协组成课题组,围绕卫生事业发展主题,先后到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单位开展座谈走访,同时赴省内部分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基本掌握了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XXX家,其中:公立综合医院2家(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71张,卫生技术人员XXX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XXX人,执业护士XXX人。全县平均千人拥有病床2.61张、卫生技术人员2.8人、执业(助理)医师1.XXX人、执业护士1.XXX人。全县共有规范化乡村卫生室XXX个,持证乡村医生XXX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联系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科技兴医和人才发展战略,围绕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____0年我县制定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利药品差价达4XX.X 万元。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XXX个,实施公共卫生单位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调动了基层卫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从____1年的XXX元提高到____3年的XXX元,全县共有95.XXX万参合农民受益,受益金额达XX.X亿元。制定出台《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社会资本在我县办医的用地、税收、审批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医疗机构,目前,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已进入选址环节。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逐步建立起“省县乡村”四级双向互动网络,为患者及时接受专家诊治、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创造条件。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累计投入XX.X亿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先后对新昌、白石、宋畈等XXX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和XXX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实施城乡医疗机构设备技改项目,县人民医院先后引进了1.5t核磁共振、腹腔镜、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料

勇于改革开放,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摘录) 严祥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简要回顾近三十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兰大一院发展道路的足迹,使我深深感到,在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发展思路和落实措施等方面需要不断地创新思维真抓实干,才能促进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医疗卫生改革三十年的回顾 在座各位同志长期耕耘在教育战线,对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有关医疗卫生改革的讨论非常多,说法不一,就不再引述了。近三十年来,医疗卫生改革依附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国策确定下来。卫生部门的负责人开始提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政府逐步减少投入,医院逐步独立经营。1980年开始,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1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将已实施近三十年的“全额管理、差额补助”的医院财务管理办法改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新办法,鼓励医院增收节支。在同期其他商品逐步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实行严格控制,造成医院亏损增大,1979年全国医院亏损5.8亿元。 1983年,医疗系统开始实施“两种收费标准”,即自费病人价格不变,公费和劳保病人的部分项目按成本收费。未能实现医院从根本上扭亏。1984年全国医院亏损达9.5亿元,形成卫生部门提供服务越多,亏损越严重的状况。 1985年,国家允许医疗机构对某些高新技术实行按成本定价,之后相应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进行了调整。各级医疗机构开始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医疗收支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1989年,国家对医院实行“定额投入,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允许医院通过扩大服务范围获得更多的收入,收入在一定比例内可用作职工福利或奖金。 这些重大卫生政策的实施,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各级医院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同期医疗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留下了隐患,如在卫生资源配置、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卫生事业公益性等。 第二阶段(1992-20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实行部分的市场化运作。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卫生事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并指出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了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指导方针,认识到了卫生投入不足,但未对卫生经费不足及医疗机构补偿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划。医疗体制改革的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 (201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卫生基本状况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五、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护 六、中医药发展 七、卫生国际合作 结束语 前言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围绕宪法,中国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多年来,中国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过不懈努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 为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卫生基本状况 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从反映国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8岁,其中男性72.4岁,女性77.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51.3/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6.1/10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29.2‰下降到2011年的1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34.9‰下降到2011年的15.6‰,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检查表

上海市医疗机构消防安全检查表 检查人员:检查日期:被检查单位: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序号检查内容符合情况具体不符合项说明1.法规、标准与制度 1.1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对相关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进行了收集,形成本医疗机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清单 符合□不符合□ 1.2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对收集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中的条 款逐一辨识,并形成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条款辨识清单 符合□不符合□ 1.3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将辨识的相关法规、行业标准条款转 化成本单位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形成系统性的消防安全规 章制度 符合□不符合□ 2.责任落实 2.1 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形 成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清单 符合□不符合□ 2.2 落实主体消防安全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 度,签订各层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书和员工消防安全承诺 书 符合□不符合□ 2.3 明确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 人。 符合□不符合□ 2.4 设立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明确该部门职责,职责内容应涵 盖:1负责制定和落实年度消防工作计划,2组织开展防火 巡查、检查和隐患排查,3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应急疏散演 练 符合□不符合□ 2.5 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负责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各 项工作。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医疗机构有明确的消防 符合□不符合□

安全管理人员。3.日常巡查 3.1 明确巡查人员和重点巡查部位,形成日常巡查人员名单和 巡查部门台账。 符合□不符合□ 3.2 开展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巡查次数要求 如下:住院区及门诊区白天至少2次,住院区及急诊区夜 间至少2次,其他场所每日至少1次 符合□不符合□ 3.3. 应做好如下重点内容的巡查: 1.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识、 应急照明系统是否完好; 3.消防报警、灭火系统和其他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 防安全标识是否完好、有效,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关闭,防 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 4.消防控制室、住院区、门诊区、药品库房、实验室、 供氧站、高压氧舱、胶片室、锅炉房、发电机房、配电房、 厨房等重点部位人员是否在岗; 5.医疗机构内施工场所消防安全情况。 符合□不符合□ 3.4 消防控制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应确 保自动消防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符合□不符合□ 3.5 消防值班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取得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 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符合□不符合□ 4.隐患排查 4.1 每月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和消防设施联动运行测试,并 做好检查和测试记录; 符合□不符合□

“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市卫生改革与发展,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素质,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XX省卫生现代化建设纲要(2001~2020年)》、《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XX市卫生强市建设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一、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群众的健康状况得以明显改善,卫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进一步彰显,为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十二五”期间,反映人群主要健康水平的三大指标有了较大提升,一是孕产妇死亡率为1.94/10万,比“十一五”下降了4.86个十万分点;二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6‰,比“十一五”下降了3.25个千分点,三是2015年的全市人均期望寿命79.27

岁,比2010年提高了2.28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上收入国家水平。 (二)医疗卫生体制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我市先后启动了卫生部的统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市、五县两区列为省农村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唯一试点市三个层次的改革试点。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为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努力开展统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一个由政府引导、集体资助、居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协调发展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和新居民的“医保”全覆盖。全市合作医疗政策实行“十一个统一”(注1)[1],建立了筹资动态增长机制,从政策措施上确保到2015年全市合作医疗人均总筹资额在300元以上,筹资额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以上的目标,5年全市总筹集资金21.84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4.16亿元,政府投入比重从2010年的54.55%提高到2015年的64.5 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从2010年的90.84%提高到2015 年的97.97%,5年总补偿金额22.4亿元,累计有3003.25万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偿。对参保农民开展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工作,2015年开始的第三轮农民健康体检参检人数106.79万人次。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及住院补偿率、住院结报率、门诊结报率三项指标列全省前茅。

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监督管理手册

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 阳光采购监督治理方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建立规范的药品采购工作机制,加强对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活动(以下简称“药品阳光采购活动”)的监督治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参与药品阳光采购活动的医疗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药采购服务机构必须遵守本方法。 第三条药品阳光采购活动实行省、市、县(县级市、区)分级监督治理。广东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全省药品阳光采购活动实施监督治理。 第二章监督机构

第四条监督机构由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组成,各市、县(县级市、区)监督机构由相应的纠风、卫生、物价、食品药品监管、经贸、工商、劳动保障、中医药、财政、国税、地税、审计、检察院、信息产业、人民银行等部门组成。各级监督机构对本辖区内药品阳光采购工作进行监督和治理。 第五条监督机构依照职能分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药品阳光采购活动全过程进行监督;受理各方当事人对违规行为的投诉举报,纠正和查处药品阳光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一)纠风(监察)部门依照《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药品阳光采购监督治理方法,协调各部门进行监督治理,受理有关检举和控告;负责对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药品阳光采购活动中履行职责、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依法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行为进行监督,纠正和查处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督促各医疗机构定期公布大夫处方结构情况,推行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和评价制度。 (三)中医药行政治理部门负责对中医医疗机构的药品阳光采购行进行监督,纠正和查处中医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督促各中医医疗机构定期公布大夫处方结构情况,推行中医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和评价制度。 (四)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药品阳光采购活动中有关价格、收

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https://www.doczj.com/doc/667702638.html, 2012-04-20 10:59:14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2011年,各级卫生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以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为重点,努力完成各项医改任务,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4389个,比上年增加17462个。其中:医院2197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800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926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10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629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91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3542个,民营医院8437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39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81个),二级医院6468个,一级医院5636个,未定级医院8476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3136个,100-199张医院3426个,200-499张医院3402个,500-799张医院115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85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60个,乡镇卫生院37295个,诊所和医务室175069个,村卫生室662894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671个,比上年增加1064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9个、县(区、县级市)级2796个。已设立卫生监督机构302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4个、县(区、县级市)级2538个。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 (年月日卫生部令第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依法行政,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查处违反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法规的行为,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规准确。 第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违反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适用本程序。 第二章管辖 第四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查处发生在所辖区域内的违反条例的一般违法行为。 第五条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查处发生在所辖区域内的违反条例的重大、复杂的违法行为。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查处发生在所辖区域内的违反条例的重大、复杂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以上管辖权的具体分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第八条卫生部负责查处全国范围内违反条例的重大、复杂的违法行为。 第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发现查处的违法行为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发现当事人有在其他地区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的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条卫生行政部门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不能协商解决的,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一条需要移送的案件,由移送的卫生行政部门填写《违法案件移送书》(附表) 受移送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案件查处结果函告移送的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章受理与立案 第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受理下列来源的案件: (一)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中发现的; (二)上级部门交办或者有关单位移送的; (三)举报有据的。 受理案件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填写《案件受理登记表》(附表)。 第十三条经初步调查,认为应予立案的,经办人必须填写《立案申请书》(附表)。报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并将批准立案的交监督管理办公室承办。 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应在接到《立案申请书》后七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立案的决定。 第四章调查与取证 第十四条卫生行政部门对已经批准立案的案件,应当由监督管理办公室建立由医疗机构监督员组成的案件处理小组。案件处理小组的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案件处理小组的成员称承办人。 第十五条承办人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当事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承办人的回避,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决定。 对承办人的回避作出决定前,承办人不能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工作。 第十六条案件的调查和取证,必须有两名以上承办人参加,并向被调查人和被取证人出示有关证件。 现场调查应做好现场调查笔录(附表)。

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摘要:从卫生费用收支、卫生人力资源、居民健康水平等视角,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卫生投入持续增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卫生资源分配差距明显,公立医院难以实现公益性运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明确政府责任,科学合理整合区域卫生资源,推动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重视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公平可及性,从而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卫生经济公立医院卫生规划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重要力量。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代,医疗保健体制上参照前苏联的医疗预防保健体系,以农村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医疗服务硬件设施得以改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但市场化的运作,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偏离公益性。新一轮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增加政府投入,综合配套措施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数据,阐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对今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1 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比较 1.1 卫生经费的筹措和支出比较

2007年统计的193个国家,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4.3%(2009年为5.13%),世界排名149位;人均卫生费用排名为125位,人均卫生费用比较美国是中国的67倍,法国是中国的42倍,日本是中国的25倍。相比美国医疗服务市场化运行,亚洲国家,日本、新加坡用较少的社会资源投入,实现了卫生服务的高产出,其经验可以借鉴学习。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例日本、英国高达81%,法国79%,中国和美国相当,均为45%。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占政府总支出9.9%,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1.2 卫生人力资源比较 日本、新加坡每万人口医师数量少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但其居民健康水平并不低,决定居民健康水平的因素除了和医师数量有关,医师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效率也是重要因素。我国每万人口医师数量少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士数量偏少,医护比例、床护比例不合理。医护比例日本最高1:4.5,美国为1:3.6,而中国仅为1:0.7。床护比例美国1:3.2,新加坡1:1.4,日本1:0.7,中国仅为1:0.3。我国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比较明显,重视护理事业的发展,重视护理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体现更多人文关怀。 1.3居民健康水平比较 2008年,日本居民的期望寿命最高(84岁),我国居民的期望寿命74岁,世界排名61位(排名有并列);孕产妇死亡率45/10万,(6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