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可信计算现状与发展思考讲解

我国可信计算现状与发展思考讲解

我国可信计算现状与发展思考

徐震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可信计算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1983年美国国防部的 TCSEC 准则, 而广为接受的概念则是在 1999年由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 1提出。其主要思想是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 来提高终端系统的安全性, 从而将部分或整个计算平台变为“可信”的计算平台。其主要目标是解决系统和终端的完整性问题。可信计算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有三个线条:第一个线条是平台的完整性度量, 从平台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这个环节是否完整; 第二是数据保护, 以安全芯片为根的数据保护体系; 第三是平台完整性报告, 利用度量的结果向远端的平台验证平体的完整性是否受到的破坏。

本文将首先介绍国内外可信计算的进展情况, 进而从自主可信计算角度给出其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国内外可信计算的进展情况

1、国际可信计算研发现状

在可信计算科研方面,可信计算技术的主要研究机构有 Stanford 大学、 MIT 、CMU 、 Cambridge 大学、 Dartmouth 大学、 IBM Waston研究中心和 HP 实验室等,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可信计算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启动、远程证明、安全增强、可信计算应用与测评等。

而在应用领域, 可信计算最初定位在 PC 终端, IT 厂商逐步退出了 TPM 芯片、安全 PC 、可信应用软件等产品。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逐步转向了移动设备的应用, 存储方面也在大规模发展,包括移动存储和大型的网络存储。目前,国际TCG 组织正在做下一代的可信芯片(TPM.next 标准,目标是做统一的平台模块标准,

兼容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全球各国家算法,最终目标是把可信计算芯片和体系做成统一的技术体系。

2、中国可信计算研发现状

中国可信技术相关研究大概在 2003到 2004年起步,之后政府在各个重要科技和产业计划中都已将可信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入重点; 学术界针对

TPM/TCP、远程证明、可信计算测评、信任链构建技术、关键技术标准等方面都在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产业界也在积极研究各种基于 TCM 的安全解决方案;国家密码管理局和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在积极推进可信计算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在自主可信计算发展过程中,中国可信计算工作组(China TCM Unit, TCMU 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组织由国家密码管理局推动成立, 运行过程中得到了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

12003年改组为可信计算组织(Trusted Computing Group, TCG

部委的大力支持。 TCMU 在可信计算技术发展方面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1以可信密码模块芯片 TCM 为核心;(2以可信计算平台、可信计算的基础设施、可信计算检测平台作为支撑;(3以可信计算密码的应用、下一代安全互联网应用为发展目标,建立可信计算的应用体系。

在政府管理部门、科研界和产业界的不懈努力下, 中国可信计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比较强的支撑。比如在可信密码模块、可信计算支撑平台、可信计算应用领域, 自主的产业链已经适应了应用领域的需要,形成了数十亿元的细分市场,并且市场规模在急剧扩展。当然, 可信计算在国内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在互联网、金融等应用领域的推广过程中, 发现互联网和金融应用里面用的主要是国际的通用算法, 与中国可信计算的采用的自主算法体系存在匹配问题。其次, TCG 也在成立中国的工作组, Intel 、微软也希望通过 TCM 渗透中国的

市场,基于 TCM 的可信计算产品市场推广中,也遭受了国际 TCG 标准及产品的冲击。最后, TCG 的下一代标准也在寻求融合中国密码算法的机会。

二、自主可信计算发展思路和重点

从标准体系来讲, 我们有一个整体思路:第一, 可信计算要充分的借鉴国家的标

准体系, 建立我国自主的可信计算标准体系; 第二,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 重点制定可

信计算标准体系中的核心标准,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核心标准向应用标准推进;第三, 依据标准建立验证环境和平台,验证标准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自主可信技术的发展目标,总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包括技术、产业和战略目标: (1技术目标。形成自主的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将可信计算技术打造成为信息安全基

础支撑技术,融入到桌面、终端、嵌入式设备、服务器等各种计算平台,实现普适性的平台信任服务支撑。

(2产业目标。建立涵盖 PC 、服务器等传统的计算设备,以及泛网络时代移动

终端等新式计算设备和智能设备, 同时涵盖云服务、物联网服务等各种新型的服务, 进入整体的运营产业链, 为下一个时代的 IT 安全提供全面的产业支撑。着力打造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在芯片、平台这些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里面占领优势的地位。

(3战略目标。首先,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系统掌握可信计算关键技术和核心关键标准;其次,通过产业链实现自主可信计算装备支撑; 最后, 通过可信计算装备在网络环境中的普遍应用,全面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安全水平。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规划了一个可信计算发展路线图:2012年,现有可信计算密码模块成为国产计算机的标准配置; 2015年, 推出高性能的可信计算密码模块; 而到2020年, 则希望把可信计算技术融入到自主的处理器之中。从应用范围来讲, 可信计算将从一开始的 PC ,现在服务器,逐步扩充到移动计算平台和其他新兴的智能计

算设备中。

可信计算发展重点归纳为三块,一是依托自主密码技术建立完整的可信计算技术体系; 二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 完善自主可信计算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构建完整产业链, 依据标准研制产品,逐步推出丰富的产品体系,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推进产业发展。

从可信计算的发展途径来讲,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创新;二是政策;三是联盟; 四是合作。所谓创新,主要是应用创新,希望现有的技术体系面向行业应用,比如金融、政

务重点行业进行应用的突破。政策方面, 则希望有一些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些产业政策也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联盟方面,则希望通过产业联盟建设与协作, 能够推进快速形成产业规模, 提升相关的可信计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合作而言, 除了加强国际合作外,同行或下上下游的合作也是必然选择。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路径,在未来的若干年之内,从技术、标准、产业链等方面全力推动,使中国可信计算更加强大。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学号1307030124 天津城建大学 云计算得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周建起 班级网络一班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5月28日 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 Google在于2007年10月在全球宣布了云计划,Google与IBM开展雄心勃勃得合作,要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云计算”中。 IBM于2007年8月高调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这一计划已经在上海推出。IBM得Willy Chiu透露,“云计算将就是IBM接下来得一个重点业务。”这也就是IBM扩张自身领地得绝佳机会,IBM具有发展云计算业务得一切有利因素:应用服务器、存储、管理软件、中间件等等,因此IBM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成名机会,提出了“蓝云计划”。 亚马逊(Amazon、)于2007年向开发者开放了名为“弹性计算机云”得服务,让小软件公司可以按需购买亚马逊数据中心得处理能力。 2007年11月,雅虎也将一个小规模得服务器群,即“云”,开放给卡内基-梅隆大学得研究人员。惠普、英特尔与雅虎三家公司联合创立一系列数据中心,目得同样就是推广云计算技术。 而另外一家以虚拟化起家得公司VMware,从2008年也开始摇起了云计算得大旗。VMware具有坚实得企业客户基础,为超过19万家企业客户构建了虚拟化平台,而虚拟化平台正成为云计算得最为重要得基石。没有虚拟化得云计算,绝对就是空中楼阁,特别就是面向企业得内部云。到目前为止,VMware已经推出了云操作系统vSphere、云服务目录构件vCloud Director、云资源审批管理模块vCloud Request Manager与云计费vCenter Chargeback。VMware致力于开放式云平台建设,就是目前业界唯一一款不需要修改现有得应有就能将今天数据中心得应用无缝迁移到云平台得解决方案,也就是目前唯一提供完善路线图帮助用户实现内部云与外部云联邦得厂家。 云计算得标准也在国外快速发展,目前最典型得两个云标准就就是OVF与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古人有云,“夫欲成其业,必先明其志。”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一生之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枉费生命,就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有一个前进的方向,才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对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我们需要掌握计算机、英语等当代大学生就业必备的技能,计算机到达二级,英语最低过四级。并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并尽最大的可能使之成熟,能够胜任简单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培养兴趣。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增长自己的实际经验,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体目标:使自己在毕业之前能够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应聘中获得机会,并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公司的使用人才的标准。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有较强的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大学生在就业中找工作方面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格品质、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应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及职业目标发展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不禁关系到能否实现顺利就业,而且对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培养,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的人才选择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以工作职位对任职者的具体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上以价格机制选用符合标准的人才。然而,大学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对大学毕业生个体而言,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道德水平和就业观等资产决定了他们的就业能力,他们使用这些素质的方式和他们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素质得能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就业市场的背景等因素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因此就业能力的强弱是与大学教育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实践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普遍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 (2)知识拓展能力相对欠缺。知识广博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创新能力缺乏。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当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4)应聘能力薄弱。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 因此,我对于自身有自己的见解。首先,我就觉得现在的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没学到些真正有用的东西,知识的广博度不够,知识的拓展能力相对欠缺。其次,虽然我有在假期里去打暑假工,但是做的都是些比较简单的活路,比如饭馆服务员等工作,和以后的工作没多大联系,基础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平凡,实践经验缺乏。再次,在当代大学生中,创新能力是普遍缺乏的,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其实我根本不懂创新能力是什么,什么才叫创新,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能力的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后,我感觉自己应聘能力相当薄弱,因为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应聘,既没学过应聘的相关知识,也没看过其相关书籍,因此对应聘的技巧、能力和注意事项脑海里是一片空白。再有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心理素质较差,可能会由于心里紧张,不能很好的表达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可信计算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第32卷V01.32第14期 脑j4 计算机工程 ComputerEngineering 2006年7月 July2006 ?安全技术?文章■号tl∞0_—3428(20嘶)14._0lll—03文献标识码lA中圈分类号tTP391可信计算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秦中元,胡爱群 (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南京210096) 搞要:可信计算是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新阶段,它通过在计算设备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其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该文简要介绍了可信计算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分析了可信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可信平台模块、可信根等关键技术,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 关健诃:可信计算系统;可信平台模块;可信根 TrustedComputingSystemandItsCurrentResearch QINZhongyuan,HUAiqun (DepartmentofRadioEngineering,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0096) [AbstractITrustedcomputingisthenewstageofinformationsecurity.Itbringssecuritychiparchitectureinthecomputinghardwareplatform,andthewholesystem’Ssecurityisgreatlyimprovedcorrespondingly.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trustedcomputingareintroduced,especiallyitsarchitectureandthekeycomponentssuchasthetrustedplatformmodule,rootoftrust,etc.Thecurrentresearchhasalsobeenconcluded. [KeywordslTrustedcomputingsystem;Trustedplatformmodule;Rootoftrust 1可信计算系统的起源和发展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安全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目前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依靠强健的密码算法与密钥相结合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实体身份的惟一性和操作与过程的不可否认性。但是各种密码算法都并非绝对安全,而且很多用户并不清楚这些密码保护机制如何设置,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黑客和病毒的攻击,但是却无法防范内部人员对关键信息的泄露、窃取、篡改和破坏。 沈昌祥院士指出常规的安全手段只能是以共享信息资源为中心在外围对非法用户和越权访问进行封堵,以达到防止外部攻击的目的;对共享源的访问者源端不加控制;操作系统的不安全导致应用系统的各种漏洞层出不穷;恶意用户的手段越来越高明,防护者只能将防火墙越砌越高、入侵检测越做越复杂、恶意代码库越做越大。从而导致误报率增多、安全投入不断增加、维护与管理更加复杂和难以实施以及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于是近年来信息安全学界将底层的计算技术与密码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进入可信计算技术阶段。 1999年10月,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护能力,Intel、微软、IBM、HP和Compaq共同发起成立了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rustedComputingPlatformAlliance,TCPA),并提出了“可信计算”(trustedcomputing)的概念,其主要思路是增强现有PC终端体系结构的安全性,并推广为工业规范,利用可信计算技术来构建通用的终端硬件平台。2003年4月,TCPA重新改组,更名为可信计算集团(TrustedComputingGroup,TCG),并继续使用TCPA制定的“TrustedComputingPlatformSpecifications”。2003年lO月,TCG推出了TCG1.2技术规范。到2004年8月TCG组织已经拥有78个成员,遍布全球各大洲。2可信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 2.1可信计算的概念 “可信计算”的概念由TCPA提出,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联盟内部的各大厂商对“可信计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其主要思路是在计算设备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其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信计算终端基于可信赖平台模块(TPM),以密码技术为支持,安全操作系统为核心。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也可以是PDA、手机等具有计算能力的嵌入式设备。 “可信计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用户的身份认证,这是对使用者的信任;(2)平台软硬件配置的正确性,这体现了使用者对平台运行环境的信任;(3)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应用程序运行的可信;(4)平台之间的可验证性,指网络环境下平台之间的相互信任。 圈1含有TPM的PC平台 2.2可信平台模块 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PlatforoaModule,TPM)是可信计 作者倚介:秦中元(1974—),男,博士、讲师,主研方向:无线通信网络及其安全;胡爱群,教授、博导 收稿日期:2005?09-23E?mail:zyqin@seu.edu.cn  万方数据

我国云计算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云计算的现状及发展 通信工程张翔 20081060255 摘要: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定义以及我国的云计算发展的一些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关键词:云计算、服务 0.引言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性能的增长将面临瓶颈,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一些计算资源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应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而不是个人手中的个别计算资源来提供高性能服务。在这个背景下,提出了云计算这个概念,它是一种将大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软件资源链接在一起形成巨大规模的共享虚拟IT资源地,为远程计算机用户提供“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IT服务的思想。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科学项目,很多的专家都跳出来给出了自己关于云计算的定义,使得定义五花八门,同时他们对于其它定义加以批判,宣扬自己的定义才是最正确的,让人有些难以去判断到底谁对谁错,我自认不是专家,没能力去给一个新的东西去下定义,所以这里结合我的题目所给出的定义是'中国云计算网'给出的: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这是从云计算的发展脉络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主要说明了云计算的历史,不是很好让人理解,同时也不够全面,但是却反应了中国对于云计算方面的技术掌握不是很多,许多方面尚在起步阶段。虽然专家们对于定义的争论不定,但对于云计算的本质特征或者说优点和特点却是统一意见的。由这些特征和特点,大家可以去定义自己心中的云计算。其本质特征为分布式的计算和存储特性,高扩展性,用户友好性,良好的管理性,用时付费等。 特点:1.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是服务,不需要用户去掌握一定知识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相当傻瓜式相机拍照一样适用于大众群体。 2.高可用性。通过集成海量存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云能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 3.经济性。组建一个采用大量的商业机组成的集群相对于同样性能的超级计算机花 费的资金要少很多。 4.服务多样性。用户可以支付不同的费用,以获得不同级别的服务。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1X年与201X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XX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1X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X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X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XX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X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

率211院校为93%、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1X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1X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201X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X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 201X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X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1X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1X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XX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

可信计算技术综述论文

可信计算技术综述 08网络工程2班龙振业0823010032 摘要:可信计算是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新阶段,它通过在计算设备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其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可信计算的起源和发展,阐述了可信性的起源与内涵。着重介绍了各种高可信保障技术,并对目前的应用现状做了总结。最后,探讨了可信计算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可信性;可信计算;可信计算系统;可信计算应用 1.可信计算系统的起源和发展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安全的地位日益显得重要。目前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依靠强健的密码算法与密钥相结合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实体身份的惟一性和操作与过程的不可否认性。但是各种密码算法都并非绝对安全,而且很多用户并不清楚这些密码保护机制如何设置,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挡黑客和病毒的攻击,但是却无法防范内部人员对关键信息的泄露、窃取、篡改和破坏。 常规的安全手段只能是以共享信息资源为中心在外围对非法用户和越权访问进行封堵,以达到防止外部攻击的目的;对共享源的访问者源端不加控制;操作系统的不安全导致应用系统的各种漏洞层出不穷;恶意用户的手段越来越高明,防护者只能将防火墙越砌越高、入侵检测越做越复杂、恶意代码库越做越大。从而导致误报率增多、安全投入不断增加、维护与管理更加复杂和难以实施以及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于是近年来信息安全学界将底层的计算技术与密码技术紧密结合,推动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进入可信计算技术阶段。 1999年10月,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安全防护能力,Intel、微软、IBM、HP和Compaq共同发起成立了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TCPA),并提出了“可信计算”(t rusted computing)的概念,其主要思路是增强现有PC终端体系结构的安全性,并推广为工业规范,利用可信计算技术来构建通用的终端硬件平台。2003年4月,TCPA重新改组,更名为可信计算集团(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并继续使用 TCPA 制定的“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Specifications”。2003年10月,TCG推出了TCG1.2技术规范。到2004年8月TCG组织已经拥有78个成员,遍布全球各大洲。 2. 可信计算的概念 “可信计算”的概念由 TCPA 提出,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而且联盟内部的各大厂商对“可信计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其主要思路是在计算设备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通过其提供的安全特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信计算终端基于可信赖平台模块(TPM),以密码技术为支持,安全操作系统为核心。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也可以是 PDA、手机等具有计算能力的嵌入式设备。 “可信计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用户的身份认证,这是对使用者的信任;(2)平台软硬件配置的正确性,这体现了使用者对平台运行环境的信任;(3)应用程序的完整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应用程序运行的可信;(4)平台之间的可验证性,指网络环境下平台之间的相互信任。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例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孔壁和管道间的环状空间中的混合泥浆,国内外学者采取了现场检测、室内模型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它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在先导孔钻进和扩孔过程中,泥浆压力高达1~2MPa,相当于l00~200 m高的水头压力[4],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将强烈破坏周围地层,为研究合适的泥浆压力,刘杰[5]研究了泥浆在地层中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泥浆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余剑平等人[3]分析了定向钻穿越冲湖积土层时的泥浆溢出现象,通过钻孔观察得出渗透泥浆呈“土、丰”字型分布,扩散半径约为管径的2~3倍,渗透泥浆层的厚度一般约2~3mm。赵明华等人[6]分析了HDD穿越监利洪湖大堤引起堤脚冒浆的原因,认为冒浆与上覆土体的厚度、粘性,钻压、钻井液粘度等参数有关。晁东辉[7]采用了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水平定向钻孔施工的过程,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孔壁的影响。关立志[8]认为管道与孔壁之间的空洞经过一段时间会引起上履土体下沉、堤防塌陷等灾害。宋新江等人[2]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地层最大容许灌浆压力分析了河堤发生塌陷的可能原因:①当孔道四周泥浆压力消散,引起孔内过量坍塌,是地面形成裂缝和塌陷的一个主要原因。②当管道穿过的砂层为粉砂、粉细砂、细砂或中砂,受扰动后强度降低易塌落。③泥浆压力消散或大量减小后便会产生沉淀,同时在管道四周的环空间隙中泥浆与土的混合物会产生固结变形,这种固结作用会引起土体下陷。王建钧[9]分析了环空周围土体在应力重分布作用下发生塑性挤出、膨胀内鼓、塑流涌出和重力坍塌的原因,并根据Mohr-Coulomb破坏准则给出了孔壁失稳破坏的理论公式。 针对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研究,Knight, M.等人[10]铺设了一条直径为200mm的HDPE管道两年后开挖观察,发现环状空间并未形成空洞,表明环空泥浆与土体发生了相互作用。美国的Samuel T. Ariaratnam等人[11]分别在粘土和砂层中进行水平定向钻进管道铺设试验,分别铺设了直径为100mm、200mm及300mm 的HDPE管各两根,分别在一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四个星期以及一年以后对管道进行开挖检查,观察环状空间中土体含水量的变化、固结状况并进行土体强度测试,得出环空混合泥浆含水量逐渐降低、强度增加。李俊[12]认为HDD 铺管后残留孔洞会发生由应力重分布引起的沉降和固结沉降,分别给出了计算公式,由于HDD施工,钻孔周围一部分土体扰动进入塑性状态,形成一个软弱带,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管涌。朱乃榕[13]从渗流角度研究了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对河堤的稳定性影响。他假设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系数比河堤其他土体的渗透系数大二个数量级,分析堤防处于最高洪水位与低水位两种危险情况下的堤防渗流稳定性。并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渗流计算。得出输气管道的穿越对于堤防的抗滑稳定性影响也比较小,但有可能沿管壁周围形成渗流通道,在管道穿越出土点附近发生管涌破坏。但研究的输气管道直径只有710mm,远小于西气东输工程二期所采用的直径1219mm的管道,所以不能断定如此大直径的管道穿越是否会对河堤造成更大的危害。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设备研究环空混合泥浆的力学性质,Ariaratnam[14]收集了美国各地的土样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先测试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在泥浆中加入各种土样,进行混合物的流变特性测试。Tubb[15]介绍了Mears/HDD LLC公司采用孔内压力测试设备可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浅谈计算机操作系统现状与发展 摘要: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软件资源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部件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随着操作系统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加。操作系统作为一个标准的套装软件必须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需要,于是系统不断膨胀,功能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从开发工具到系统工具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个平台环境。更能满足用户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技术变革作出了分析,同时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和分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预测。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Talking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bstract: Operating system (O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stem softwar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ing the computer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he entire computer workflow, coordination between system components, systems and users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u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the new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as a standard suite of softwar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s many users as possible, so the system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the function is increas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from the development tools to the system tools to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to a platform environment. More able to meet user need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re 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and makes a simple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omputer. Keywords:Computer,system, development,process, technology, trend 引言: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包括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等,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云计算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1云计算的概述 1.1、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的直接起源是亚马逊 EC2(Elastic Compute Cloud 的缩写)产品和Google-分布式计算项目,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云计算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1.2、云计算分类 云服务按照服务的类别可以分为三种: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它们在公司防火墙之外,由云提供商完全承载和管理。私有云是在企业内提供的云服务。这些云在公司防火墙之内,由企业管理。混合云,顾名思义就是公共云和私有云的混合。 云计算按应用模式可以分成IaaS(基础设施级服务)、PaaS(平台级服务)和SaaS(软件)。IaaS就是给使用者提供最简单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等能力,让用户自己搭建自己的业务平台。PaaS,在云计算平台之上抽象出一些比较简单易用的接口和能力,让用户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搭建自己的应用。SaaS,把应用或者软件作为服务传送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任何网络设备使用这个程序。 1.3云计算的特点 (l)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涵盖了除硬件基础设置外的所有计算机资源。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只需一台个人计算机或一部手机等能上网的终端设备,其他所需要的应用软件、系统软件都不需要安装,由互联网上的云端提供即可,用户只按需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即可。用户所处理的数据或资料不必存储在本地,而是保存在云端的数据中心处。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云继续自己的工作或查找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随用随取,就像自来水、电、煤气等一样按需使用、按需服务、按需付费。 (2)强大的存储、计算能力 云端的管理系统规模非常庞大,一般拥有上百万台服务器,即便是企业的私有云一般也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因此,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可以完成用户的各种业务需求。 (3)高可靠性 云端提供了最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由最专业的团队来管理信息。因此,用户不必担心数据丢失、病毒人侵等问题产生。同时,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确保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和与指定其他用户的数据共享。 (4)分层服务 云计算包括3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平台级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

我国可信计算现状与发展思考讲解

我国可信计算现状与发展思考 徐震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可信计算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1983年美国国防部的 TCSEC 准则, 而广为接受的概念则是在 1999年由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rusted 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 1提出。其主要思想是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架构, 来提高终端系统的安全性, 从而将部分或整个计算平台变为“可信”的计算平台。其主要目标是解决系统和终端的完整性问题。可信计算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有三个线条:第一个线条是平台的完整性度量, 从平台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这个环节是否完整; 第二是数据保护, 以安全芯片为根的数据保护体系; 第三是平台完整性报告, 利用度量的结果向远端的平台验证平体的完整性是否受到的破坏。 本文将首先介绍国内外可信计算的进展情况, 进而从自主可信计算角度给出其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国内外可信计算的进展情况 1、国际可信计算研发现状 在可信计算科研方面,可信计算技术的主要研究机构有 Stanford 大学、 MIT 、CMU 、 Cambridge 大学、 Dartmouth 大学、 IBM Waston研究中心和 HP 实验室等,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可信计算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启动、远程证明、安全增强、可信计算应用与测评等。 而在应用领域, 可信计算最初定位在 PC 终端, IT 厂商逐步退出了 TPM 芯片、安全 PC 、可信应用软件等产品。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的发展, 逐步转向了移动设备的应用, 存储方面也在大规模发展,包括移动存储和大型的网络存储。目前,国际TCG 组织正在做下一代的可信芯片(TPM.next 标准,目标是做统一的平台模块标准,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认清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特别是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制造业内部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1.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重大调整已经拉开序幕 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的持续突破、不断融合和加速应用,正在引发制造业发展理念、技术体系、制造模式和价值链的重大变革。协同、智能、绿色、服务等日益成为制造业的核心价值体现;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网络重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打造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国家竞争新优势;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倡导智能制造与智能工厂等。同时,在制造业中低端领域,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强谋划和布局,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在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等方面展开更加激烈的争夺。如印度2014年9月推出“印度制造”战略计划,宣布了一连串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意图打造新一代的世界制造工厂。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2.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环境对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四化”良性互动推进,资源和环境的外部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正在加快上升,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实现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制造业需求的层次不断提升。各产业部门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治理服务新的能力需求、大国博弈和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在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消费品品质提升、公共设施设备共给、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可控等各方面,都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