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
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

小陇山林区护林防火管理及林火预报中诸因素分析

摘要:从可燃物、含水量、风、气温、降水量、地下水、相对湿度、火源、能见度、防火设施、林火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小陇山林区林火预测预报中的不稳定因素,预测了可能了发生火灾的天气条件。并对防火设施、林火管理水平的现状及今后所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林火因子预测建议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管辖的林区通称为小陇山林区,跨天水、陇南、定西三市的八县区,经营总面积83万hm2,其中林业用地64.2万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6.8万hm2,灌木林地8.5万hm2,森林覆盖率55.7%,活立木总蓄积2771万m3。林区、林缘区共有89个乡镇,1920个行政村,126.9万人,林农交错,人口密集,经济条件比较差。其间有麦积风景名胜管理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寺庙、道观等交叉分布,生产、生活用火频繁,森林防火工作艰巨。因此做好林火的预测预报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林火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的因素很多,有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林火预报中的稳定因素有区域气候、地形、森林利用价值等,它们对林火预报起到长期作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不稳定因素包括可燃物及其含水量、风、气温、降水量、地下水、相对湿度、能见度等,它们随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林火预报中的主要预报因素,防火设施、林火管理水平也是重要的预报因素。

1可燃物含水量

可燃物含水量决定燃烧的难易程度。可燃物含水量的变化主要与相对湿度、温度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森林本身就是易燃物体的集合体。小陇山林区森林地表可燃物主要有枯枝、落叶等凋落物、枯草等。年复一年的落叶和树冠的自然稀疏,林地上积累了大量的枯枝落叶和分解程度不同的腐殖质,形成细小可燃物。这些可燃物吸水和失水都很迅速,几小时就可从不燃、可燃到高度燃烧。根据北道气象观测资料,渭河流域的太碌、立远、东岔林场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50mm,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12月平均降水只有0.1mm、元月为2mm,由于林木有庞大的树冠,能截流大量降水,通常3mm降水对林内地被物的湿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三林场海拔1500m以下的林地冬季基本无积雪,林下细小可燃物比较干燥,一旦遇火,就可燃烧,如扑救不及时就会酿成森林大火。南部的麦积、党川、观音、百花、龙门等林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12~元月大部分林内可存积雪,相对湿度较高,一般不易发生火灾。但林农、林牧矛盾比较尖锐,从2月开始火源频繁,一遇大风极易燃烧,从林外发展到林内,容易引起森林火灾,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

2 风

风与风速在预报中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对林火蔓延影响极大。风不仅能加速可燃物的水分蒸发而使可燃物变得易燃,同时能补充火场的氧气,增加火势。所以,风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因子。一般林外的草地、灌丛地在下雨后几小时内由于风的作用迅速变得干燥,一遇火源,草地就可着火;但在林内,由于风小,草地、灌丛含水量大一般不易着火。林区受大陆型气候的影响,全年主导风向是东风,特别是东部渭河河谷,由于地形关系,几乎常年为东风,其次是东南风,深秋开始以至整个冬季,山区又间西北风,至春季,西北风、东南风交替,全年以春季的春风至清明期间(3月下旬至4月是中旬)风力最大,时值冷暖气团相持季节,来自西北方的寒潮常引起四五级大风。夏季雷雨前,常发生局部阵性大风,瞬间风力可达八九级。春季平均风速每秒1.8~2.1m,一般来说风速小于2.2m/s。风速与火蔓延成正比增长。由于本林区山大沟深有时发生增温风,在24小时内增温5~10℃以上,由于突然增温,林内湿度迅速下降,促使地被极端干燥,往往会发生特大火灾。林区每年2~3月为季风期,风力不低于五级,遇到这种天气,应加强火源管制、警戒。

2气温

即空气温度,能直接影响相对湿度,增加可燃物的温度。温度的变幅和累积对林火的发生和蔓延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大火发生常伴随着高温。所以每天的最高气温往往是某一地区着火与否的主要指标,根据中国林科院黑龙江分院研究结果: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一般不发生火灾;-10~0℃可能发生火灾;0~10℃时发生火灾的次数最多。根据气象观测显示:东部林区11月5.2℃,12月0.1℃,1月-0.7℃,2月1℃,3月6.9℃。就气温而论,11月至次年3月为特别防火期。

4降水量

能直接影响着火的易难程度,并对可燃物的含水量有累积作用。根据资料显示,小陇山林区年均降水量830mm左右,其特征是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南部林区年均降水908.7mm,月平均降水量75.7mm。9月平均降水量为122.3mm,12月平均降水量为2.83mm。,小陇山林区降水多集中在6~9月,这段时间

发生森林火灾次数最少,10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最少,林内外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早春连旱干冷空气活动后频繁出现的浮尘天气,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最大。

5地下水

地下水能反映降水量的不足和过剩,影响粗大可燃物的含水量。小陇山林区地下水包括自然降水和地下径流水,除去蒸发量,东部林区年平均综合补给量7100万m3,南部林区8300万m3。林区地下水月径流量最多为8月份,1099~1717万m3,最少为12月,32~60m3。百花、观音、党川、龙门、李子、麻沿等林场,地形相对开阔而平缓,间有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这些地段,地下水径流较大,地下水位高,植被为高大乔木为主的混交林。期间林地、河滩、农田、草地交叉,可起林火障碍作用,发生林火的可能性小。高山林地远离河流,地下水位较低,发生林火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6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对细小可燃物的易燃性有重要影响,相对湿度大,细小可燃物水分附着量大,引起火灾的可能性小,反之,引起火灾的可能性大。

7火源

火源有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既是固定因素,又是不固定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范围的正常火源可看作是固定的,但它又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所以又是不固定的。林火原理学认为森林火灾的发生是由火险天气、可燃物和火源三者构成的。有了容易着火的天气条件和可燃物,没有火源是不会发生森林火灾的。因此,火源是森林火灾发生诸多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小陇山林区、林缘区共有89个乡镇,126.9万人。10月至次年4月是农闲时期,林区流动人口活动频繁,火源随之增加,如烧地埂草、烧灰积肥、野餐取暖、上坟烧纸燃炮、更有烧林垦荒等。每年这段时间林场、乡镇政府组织职工、群众巡山检查,由于地域辽阔,山大沟深,地形复杂,还是防不胜防,火警及小面积火灾时有发生。近几年来,进入林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者护林防火意识不强,导致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如2002年发生在石门景区的森林火灾就是游客乱扔烟头引起的。所以林火管理是森林火灾预防的头等大事。

8能见度

大气能见度直接影响火情侦察,通常在能见度差时往往出现高火险。小陇山林区东南部各林场,夏、秋、冬凌晨至中午常出现大雾天气,这种雾气虽是一种水平降水,能增加可燃物的湿度,但对已发生的林火却无济于事,却能大大降低了望台、站侦察火情的能力;近几年浮尘天气也在林区出现,100m以外的火情无法用肉眼及时发现,只能借助其它手段。

9防火设施

林火预报的准确程度与气象台站的分布密度有关,气象台站数量多,提供预报的资料就更精确和可靠。其他设施如林区公路、了望台、通讯设备等对林火的预报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据悉,北道区气象局在林区、林缘区的街子、麦积、百花、甘泉、伯阳、立远、东岔等处建立气象观测点多处,分布基本具有代表性,每天观测记录各类气象因子。区气象站综合中央、省、市及各观测点资料不定期向区境内各农业单位、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各乡镇发布气象消息;此外天水移动分公司、电信公司已在各林区、林缘区境内联网,电视信号也已覆盖全林区所有乡镇。各林场、乡镇可通过通信工具获得本区每天的气象信息,也可从电视上直接掌握所在市、县区每天的气象资料。但林区的小气候必须从气象观测点观测记录得知,其精度取决于观测的时间、次数。火灾发生预报、林火行为预报与林区公路、了望台、通讯设施等都有直接关系,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自建局以来在林区共修建林业专用公路数百公里,加上通往各营林区的木材运输林道,通车里程达千余公里,各林场的主沟、岔沟均可通车。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林区停止木材采伐运输,除主要林区专用公路外,通往林区腹地的林道已年久失修,部分林道由于水毁塌陷已报废,一旦发生火灾将影响及时扑救。各林场在各制高点都建有了望台,配有了望设备,火情侦察精度既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林区能见度的高低,也取决于采用的手段与技术装备先进与否。

10林火管理水平

林区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林火预报工作的好坏,管理水平低,即使有良好的防火设备,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提高管理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林火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林火预报工作的好坏,也是衡量林区防火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小陇山林区林火管理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及我国东北、西南等林区相比,落后很多,差距很大。严格地说,到目前为止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还没有建立起较完整先进的林火预警预测预报监督系统,专业扑火应急队伍才组建不久。防火管理只限于传统的巡山查林、火情了望、电台、电话值班报告、防火宣传教育等日常防范工作,虽然这也是极其重要的和不可忽视的,但距现代化的林火管理相差甚远。虽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再三强调护林防火联防,但林区内各乡镇、村同国营林场、营林区的有效联防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有的乡镇强行向国营林场收取护林防火费

的非正常现象。所以,在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全民参与的护林防火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综合上述,各预报的不稳定因素,虽不能人为控制,但是只要加强预警监督,掌握可能出现火灾的天气,严格火源管理,及时预定各区域内的火险等级,加强管护,就可减少森林火灾。

防止森林火灾,除进行预报和监控外,还必须做好护林防火联防工作,加强对林区、林缘区广大群众的防火宣传和防火知识普及,提高群体的防火意识,提高科学营林水平,降低森林的易燃性。

1 提高认识,加强护林防火联防组织建设

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森林公安局为主体的小陇山护林防火指挥部,应积极加强同当地政府的护林防火联防协作,各级政府及村民委员会也应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以国家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森林安全就是每个人的家园安全、个人的生命安全,对森林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管辖区内不发生森林火灾或火灾损失最小,就是最大的政绩。各市、县区、乡镇及村都要建立协调有序的护林防火组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火预案,保证森林的安全。

2 加强火源管理

高度文明的人类社会唤起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意识,森林环境是人们竞相拥入的场所,提供了人们休闲放松的新环境,但是从客观上给护林防火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对旅游人群进行防火教育是预防林火发生的首要任务。加强对林区群众的防火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火意识,教育林区农民不放火烧地边草,野外放牧不生火,上坟改烧纸为挂纸、献花,不燃放鞭炮等;严格阻止林缘区社员群众进山盗伐木料,对进入林区进行其他活动的人员进行登记并进行防火宣传教育,不带火种进山。采取各种形式强化火源管理。

3 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林中空地和荒地

长期以来由于人为破坏,部分林区森林逐渐消失,出现林中空地、撂荒地、加上块状分布的荒山草甸,造成森林分布不连续。林中空地和荒山荒坡杂草丛生,是林火的策源地。在林间空地和荒地植树造林,加强抚育管理,短期内就能形成森林环境,降低易燃性杂草的覆盖度。在林区、林缘区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和国有林业场规模造林,提高森林覆被率,减少荒草的面积,是降低森林火险的重要途径。

4 加强营林管理,减少可燃物的积累

各林场应根据国家批准的权限,对商品林进行间伐、卫生伐,并对林地进行清理,这不仅减少了死地被物的数量,同时也可减少地表火转为树冠火的可能性,既有利于林木生长,又加强了林木的抗火性。

5 科学营林营造防火林带

营造针阔混交林或在针叶林中营造防火林带,可降低林分的可燃性,阻止林火蔓延可能,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自建局以来,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在全林区营造大面积的人工用材林,将劣质低产的次生林改造为以油松、华山松、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弱点,连片的针叶林加大了护林防火的难度,整体防火性能差,一旦着火蔓延很快。因此,在低产林改造过程中,营造针阔混交林是一项防火技术措施。在混交方式上采用带状、行状、块状均可;在树种混交中尽量选用含水量多、干形通直的速生阔叶树种进行针阔混交、阔阔混交,提高林分的抗火性,改变森林自身防火结构。

雷暴

主题:绕飞雷雨间隔规定(仅供参考,个中内容有待商榷) 雷雨(大雨)飞行与低云低能见度飞行一样,在关键时刻,都同样需要飞行员有很好的决断意识。民航总局第20号令第83条规定:精密进近至决断高度前约3秒钟,如果不能取得所需目视参考,应在下降至决断高时果断复飞。 一、雷雨的形成与发展 略 所以,我们在飞行中及时要天气实况、听天气通报,根据气温、气压、风的变化了解降落站的天气,使飞行组及早做好准备,做出正确判断。 二、影响飞行的我国主要雷暴种类及其特点 一切雷雨形成有共同的条件和发展过程,并有共同的天气特点,雷暴云形成的具体情况不同,雷雨强度和天气分布情况也有区别。下面是影响飞行的我国主要雷暴种类及其特点: 1、气团雷雨 ⑴、热雷暴(地方性)出现在7-9月份,主要是受地表面局部增热作用而产生的。常在夏季午后出现,傍晚后因对流减弱而消散。所以夏季飞华南、东南地区下午到降落站,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 特点:发展迅速,区域小,移动慢,降水猛烈,一般来讲都是孤立、分散的。空中可绕飞。 ⑵、地形雷暴:夏季由于潮湿不稳定的空气被地形(山的迎风坡)抬升而产生的。 特点:发展迅速,很少移动,出现和消散时间不定,云底高度比平原云底高度低,常有冰雹,常常和锋面雷雨相伴生,这种雷雨在我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区,华南、西南高原等山区出现最多。 2、锋面雷雨 ⑴、暖锋雷雨:在江南很少出现,主要出现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暖锋。 特点:云层厚,云底过低,降水范围较大,能见度恶劣,不易降落,飞行时要谨慎。 ⑵、冷锋雷雨:冷锋雷雨是我国最重要的雷雨之一,许多雷雨云沿锋线排列成行,组成一条宽数公里至十几公里,长达百公里至千公里的狭长雷暴带,是最强烈的雷暴。 特点:夜间白天均可出现,一般在下午和前半夜较强,早晨减弱。 ⑶、静止锋雷雨:此种雷雨在长江流域出现最多,一般多出现在每年6-8月份,静止锋雷雨主要是由于暖湿不稳定空气上升的结果,多出现在地面锋线的西侧,通常为气流辐合最强的地方。 特点:到夜晚后暖湿空气变成了冷空气,夜间不稳定,雷雨通常深夜比较活跃。这种雷雨通常是分散的、孤立的。 3、槽线雷雨 如果槽前暖湿气流明显时,往往有降水槽,槽愈强降水愈大;但南方由于水气特别充沛,很弱的槽线也可能引起降水。 特点:槽线雷雨不是很强,主要是降水,一般700毫巴槽线过境的时间,也就是降水的终止。主要是中低云消散。 4、东风波雷雨 在夏秋季节,北半球付热带高压脊已移到北纬30°线附近,在其南侧低纬度广大地区,存在着深厚而稳定的东风气流,在这个东风气流内常因扰动而产生自东往西移动的波动,这就是东风波。东风波可以产生激烈的雷雨天气和降水,主要是福建、广东地区。 特点:东风波形成后一般是自东往西移动,一般晚上活动比较多,移动速度比较稳定,一般是20-25公里/小时。

关于雷雨天气条件下的空中交管方法研究

关于雷雨天气条件下的空中交管方法研究 雷雨天气条件下,航空器自身和通讯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从而会影响航空器自身以及其他航空器的安全,同时给航空管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在雷雨天气条件下,应做好航空管制与调度,缓解各方面的管理压力,保障航空器的安全。文章将对在雷雨天气情况下如何进行空管工作加以祥细分析。 标签:雷雨气象;负面影响;管制准备;管制措施 前言 雷雨天气对航空器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航空器安全性的影响和航班的延误方面,在实际的运行和管制中统计全球的空难或者事故都与雷电天气有关系,有七成的飞机航班延误则是受到雷电天气的影响。由此可见空中管制必须关注对雷电天气下的控制,以此提高航班的准点率和安全性。因为气候的改变不是我们所控制的所以在实际的管制中只能针对雷电天气采用必要的应对措施来保障航空器的安全。 1 雷雨对空中管制的负面影响 首先,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会遇到雷雨的影响,雷雨天气是由雷暴云所产生的,其中雷电产生的巨大电磁能量,一方面对航空器自身的电路和电子现象产生影响,一方面则会影响正常的通信。雷暴云是恶劣天气的主要形式,可以危及航空器的正常飞行,其造成的闪电、雷击、暴风、龙卷风等,都会对航空器的正常操作产生影响,也会造成通讯中断而影响航班起降。其次,航空器的安全都是航空管制的核心目标,安全着陆是控制管制的质量目的,在晴朗的飞行条件下飞机可以顺利的完成起飞与着陆,对跑道和地面参照物也可以准确观察,而在雷雨天气下机场的能见度会急速下降,所以在不断改变的云层中不能很好的识别跑道和参照物,同时机组对速度和姿态的控制也会在风暴中不易达到理想状态,所以雷雨天气对空管影响较大。 2 雷雨天气下的空管准备 2.1 做好协调与沟通 在实际的空管中应对雷雨气候进行了解,尤其是在投入工作前应与气象部门进行紧密沟通,了解通报天气情况。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以便对雷雨气候的发展与影响范围进行了解,对持续时间和移动方向进行及时预判,尤其是对航道附近的气候情况进行了解,利用气象雷达对雷电气候系统进行跟进与了解,同时通报给机组。在相互通报中应及时与机载气象雷达的观测情况进行相互对比,以此增加对雷雨天气的预测准确性。尤其要对突然袭击机场的雷雨天气应进行预测并对可能出现的雷雨天气进行应急处理,对航空器的航向与着陆情况进行安排,以此做到有序应对。积极的与附近的航空器机组进行沟通,随时做好控制与调整,及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污染物的走向和天气条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污染物的走向与天气条件 一、知识讲解 污染物的走向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静稳天气条件最容易造成污染物聚集。当静稳天气出现时,风速一般较小,而湿度较大,而且一般伴有逆温现象。一般来说,气温会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下降;而逆温层出现时,气温会反其道而行之,出现上暖下冷的温度层结,抑制大气的垂直交换。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散。这种情况一般容易发生在夏天热对流出现前,也容易出现在降水以及锋面到来前。同时,夜晚比白天更容易产生逆温层。 二、例题分析 1. ①表示的时间最可能是 A. 0 时 B. 6 时 C. 16 时 D. 20 时 2. 图示时期,控制成都市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 冷锋 B. 暖锋 C. 低气压 D. 高气压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时间的判断和天气系统。 1.读图分析可知,从①时开始,成都的污染指数开始下降,这说明此是污染物质的扩散条件转好,污染物扩散速度加快。晚上,地面气温开始下降,自下到上逆温逐渐形成,大气稳定污染物质不已扩散,因此AD错误;日出前后,逆温层最厚,污染物质不易扩散,B 错误;午后,气温最高,对流

运动旺盛,有利于污染

物质的扩散,污染指数开始降低,故 C 正确。 2.读图分析可知,该时期污染指数持续较高, 说明大气稳定, 污染物质的扩散条 件较差, 冷锋 、暖锋 和低气压天气系统控制时, 都能形成利于污染物质扩 散的大风天气或对流天气, 故 ABC 错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大气稳定度, 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 D 正确 A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 .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 .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 .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解析 第 1 题,8 月份我国南方地区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第 2 题,新疆 局部地区气温超过 40℃,主要原因是盆地地形, 夏季不易散热; 地表荒漠广布, 增温快;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答案 1.D 2.C 自 2012 年 1 月份开始,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连续出现。结合某 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 (单位: hPa),回答 3~4 题。 3.导致日本出现暴雪、中国出现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上图中的 跟踪训练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2.图中新疆局部地区气温超过 40℃,与其成因无关的是 ( ) () 读全国极端最高气温 ( ℃)分布图,回答 1 2 1.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的天气A .冷

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项目编号:XXX9-J2-60019-GXDS)流标公告【模板】

XX公司XX县所略乡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项目编号:XXX9- J2-60019-GXDS)流标公告 XX公司受 XX县气象局的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就 XX县所略乡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进行采购。现就本次采购的流标结果公告如下: 一、项目名称:XX县所略乡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 二、项目编号:XXX9-J2-60019-GXDS 三、采购项目简要说明: 主要建设内容:XX县所略乡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站,包括:建筑装饰装修、水电安装、围墙、道路硬化及绿化工程等工程内容;具体内容详见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建设地点:XX县所略乡所圩村那朋屯 本项目工程招标控制价:人民币肆拾陆万捌仟贰佰柒拾伍元整(¥468275.00)。 工期要求:90日历天。 工程质量要求: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四、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媒体及日期:于2019年8月20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采购网(******/)、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gxbmzbw/)上发布公告。 五、竞争性谈判采购文件的获取时间:自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19年8月23日17时30分止。 六、截标时间:2019年8月27日15 时30分整。 七、流标原因:本项目在规定的竞争性谈判采购文件获取时间内,因购买竞争性谈判 采购文件的竞标单位不足三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故本项目作流标处理。 八、联系事项: 1、采购人名称:XX县气象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地址:XX县新建路268号 联系人及电话:赖英度,******** 2、采购代理机构名称:XX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地址:XX市XX区六十米大道状元西苑一单元1102房 项目联系人: XXX 联系电话/传真:******** 3、监督部门:XX县政府采购办公室 联系电话:******** 九、公告期限:自流标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工作日。

雷雨天气飞行规定

关于执行雷雨天气飞行规定的通告 (摘自民航总局发明电【2006】1383号) 雷雨活动区的飞行 (1)飞行前,机长和飞行签派员应当根据气象情报,特别是最近的天气报告和预报,分析雷雨性质、发展趋势、移动方向和速度,选择绕飞雷雨区的航线和备降机场,共同研究决定飞机的放行;(2)飞行前机组在进行飞机外部检查时,核实所有放电刷完好无损。 检查机载气象雷达处于完好状态,工作正常。制定绕飞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飞机机载雷达的工作特点,以及各机型放电避雷击 的能力; (3)当天气预报或天气实况表明在起飞机场或附近有雷雨活动时,起飞前机组应按规定使用气象雷达,观测起飞离港路径雷雨情 况,选择绕飞计划,提早通知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防止起飞后 误入雷雨区域; (4)飞行中遇到雷雨时,机长必须正确及时地使用机载气象雷达,判明雷雨的强度、性质、范围、以及移动方向、云底和云顶的 高度,根据季节、飞行区域的不同特点,分析情况尽早决定绕 飞或返航备降,并将所做出的决定立即报告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并获得许可; (5)绕飞雷雨时严禁飞入积雨云和浓积云,严禁穿越雷雨。在绕飞雷雨时必须考虑到绕飞要转弯和退出的余地,尽可能选择从雷 雨的上风面绕飞。绕飞雷雨时必须保持与积雨云(浓积云)的

距离至少为: a.飞行高度6000米以下,昼间5公里(2.7海里),夜间10公里(5.4海里); b.航线飞行高度6000至7500米,8公里(4.3海里); c.航线飞行高度7500至9000米,16公里(8.6海里); d.航线飞行高度9000米(含)以上,32公里(17海里); e.云上飞越雷雨区域时,必须保持距云顶垂直距离不得少于1500米。要考虑飞机升限和飞行的安全余度; f.云下绕飞雷雨时,只准在昼间进行,距云底垂直距离不得少于400米,飞机真实高度不得低于所飞航线或扇区的最低安 全高度,距离主降雨区不少于10公里(5.4海里)。 (6)在有空中走廊的机场,机组再进入走廊前,使用雷达判明雷雨活动情况,如需要绕飞时提前向空中交通管制部门(A TC)报告绕飞意图,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进入走廊后如发现雷雨,应尽快向A TC提出绕飞计划,或在管制员的协助下,安全飞出雷雨区域,未得到A TC许可不得偏出空中走廊; (7)当距着陆航道5公里或复飞航道3公里有雷雨时,禁止机组继续进近着陆。机长应考虑空中等待或备降。 误入雷雨操作 当飞机误入雷雨区无法返航被迫在云中穿越时,机组应当沉着、机智、集中精力保持仪表飞行,切忌惊慌失措,按下列原则处置:(1)迅速报告空中交通管制说明所遭遇的情况,明确穿越雷雨区域

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

雷暴的概念及形成原理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产生在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产生雷暴的积雨云,称做雷暴云。 【雷暴发生的条件】 雷暴会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并且会制造大量的雨水或冰晶。通常其发生有三种特定情况: 地球大气层低空带的湿度很高,这可以由露点温度观察得到 高空与低空的温度差异极大,亦即是气温递减率极大 冷锋(使暖气团抬升)受到外力的逼迫而汇聚 对流天气的形成条件①水汽条件充沛的水汽 ②对流的形成 不稳定层结大气中需要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存储 抬升条件足够的冲击力 对流发展的决定因素 不稳定层结 (大气的不稳定能量) 阻挡层的破坏:地面加热、有组织的垂 直运动 抬升条件 (对流冲击力) 热力:自由对流或热力对流 动力:地形抬升、锋面抬升 系统性的上升运动:槽线、切变线、低 压、低涡 PS:阻挡层是指温度递减率很小、等温或逆温的气层。又称:稳定层、等温层、逆温层,还常称“暖盖”。作用:①限制、抑制对流的发展;②积聚不稳定能量,使积聚的不稳定能量集中释放。 【雷暴的分类】 根据冲击力可以将雷暴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天气系统雷暴(锋面雷暴、冷涡雷暴、空中槽和切变线雷暴、副热带高压(太高)西部雷暴) 地形雷暴:它是暖湿不稳定空气在山脉迎风坡被强迫抬升而形成的雷暴。在山岭地区,当暖空气经过山坡被强迫上升时,在山地迎风的一面空气沿山坡上升,到一定高度变冷

而形成雷云;但到了山肪背风的那一面,空气沿山坡下沉,温度升高,雷雨消散或减弱。 特别是在滨海的山岳地带,近海的一面山坡上便常易有雷雨发生,这是由于海风潮气特重的缘故。 热雷暴:因热力抬升作用而形成,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常常出现在大陆夏季闷热、无风和晴朗的夏天的午后。 锋面雷暴:在两个大的气团移动的界面上,也就是在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的锋面上发展起来的雷暴。这时冷空气总在暖空气下面,排挤暖而湿的空气,并把它抬升起来,于是引起当地的天气的急剧变化。冷锋、暖锋、静止锋上都可产生雷暴,但以冷锋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较强,而暖锋雷暴较少。 【雷暴的生命周期】 雷暴的生命周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积云阶段、成熟阶段及消亡阶段。 积云阶段:云较四周的空气暖和,因此云内部的空气加速向上升,并很快升到温度远低于凝点的高度。所以四周大量的小水点、冰晶或雪片向云内汇聚,这时只有不断增强的上升气流而没有下降气流。 成熟阶段:积雨云变得越来越大,甚至会进入平流层。不过水滴及冰晶会因为过重,使得上升气流并不能承托其重量,而开始落下,其表面所产生的摩擦会带动四周的空气向下沉,并逐步增强下坠力从而产生下降气流,乱流中的水滴、冰晶互相摩擦,产生电压,放电时会产生闪电和雷声。这时便会出现滂沱大雨并且伴有雷电或上升下降乱流,而若下降气流极强则可能会降雪或冰雹。而由高空下降的冷气流在到达地面时会水平展开,这时很易会生成猛烈阵风。升降气流的转换通常很快(15-30分钟)消亡阶段:上升气流逐渐消失,这时雷暴主要受到已变弱的下降气流影响。云里大部分的水点被释出,已无力再降雨,而雷暴亦逐渐消失。

常见疾病与气象条件

常见病与气象医学 什么是气象疾病 气象条件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有着明显的影响。季节、气候、温度与节令的变化, 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或旧病重发,如夏日之中暑,冬令之冻伤,而流行性感冒、心脑血管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率也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环境太潮湿极易患上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疾病,对人类尤以女青年威胁最大。“水土不服也是一种气象疾病,它是由于环境改变后人体的某些生理机能调不到与其所处气候环境相适应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 什么是气象医学 气象医学是大气科学和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到气象学、生物学、地理学、统计学、生态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大气物理学和大气化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医学气象的重要性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我国对医学和气象问题的认识较早,在二千多年前这门科学便已萌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籍《内经》,即有对气象医学的论说:“春三月,此为发陈”,明确指出陈旧的疾病,在春天易于复发。“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歧伯曰:四时之气使然”。经文虽简,但意义深奥。大意是,疾病有其内在的规律,得病后症状呈周期性加重与缓解情况之表现,由于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病情的周期性消长。 气象医学的应用 1.雷雨疗法 研究发现,每场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离解出带负电的负氧离子。研究人员还作过测算,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数目可达一万多个,而晴日里的闹市区,负氧离子数目只有几十个。被称作“空气的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所以医学家模拟雷雨的神奇作用,把负氧离子引进了病房。结果发现,当室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与正离子的比例控制在9:1的时候,对气喘、烧伤、溃疡以及其它外伤的治疗有促进作用;可使室内细菌减少,有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作用;同时,对过敏性鼻炎、萎缩性胃炎、神经性皮炎、关节痛等病症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2.冰雪降温 当患者体温超过38℃时,把冰袋或雪袋放置于头部,再配合冷水或酒精擦身,其降温效果常常比药物还要好。用这样的方法降温,可明显降低脑组织的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氧的耐受力,能有效地防止高热惊厥。局部冰敷对局部红肿热痛有消炎止痛作用,尤其早期使用,可使疖、痈、局部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乳腺炎等疾病的炎症反应减轻,加上药物治疗,病症可以尽早痊愈。 3. 预防传染疾病 很多传染病有明显的的季节和气候特征:如乙脑的年发病率与当年4月份平均气温及当年7月份的降水量呈负相关;疟疾发病人数与各月雨量有正相关的关系。然而由于在未发现病原体以前,往往误认为是天气造成这些疾病的直接原因,而现已查明,病原体、媒介物等都可受季节与天气的影响。 气温、降雨量两个气象因素对同期蚊虫密度的影响,蚊虫密度还受到其它诸多因素如水温、湿度等的影响,可用于蚊虫虫情的预测。一般地说,蚊虫在10℃以下出现滞育,0℃左右失去活动力,-10℃左右体液冻结死亡,10℃以上有吸血活动,25~32℃最适宜生长繁殖;温度太高也不利蚊虫生长,如持续37℃以上数天,蚊虫滋生地的积水会蒸发干,蚊虫无法产卵繁殖后代,造成数量减少,密度降低。了解这些知识后,我们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 【法规类别】气象技术装备 【发文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83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4.09.24 【实施日期】2005.01.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183号)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已经2004年8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省长:张中伟 二00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

《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工影响天气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森林防(灭)火、消除公共污染等目的的活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列入常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反应灵敏的作业指挥系统、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和作业信息处理系统,统一指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和影响范围,由作业地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防灾减灾、生态环境建设、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需要,商同级有关部门编制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按照有关人民政府批准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所需基本建设经费、事业经费、作业专项经费和科学试验研究经费列入该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其他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其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七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研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气候的影响,并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估。 第八条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地点,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根据作业区域的气候特点、地理、交通、通讯、人口密集情况等条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

2014年南京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5), 570-575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63478751.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63478751.html,/10.12677/ccrl.2020.95062 2014年南京市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杨杰尧 哈密市气象局,新疆哈密 收稿日期:2020年9月5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7日 摘要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 × 1?再分析资料、闪电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南京市2014年9月28日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雷暴发生前南京数日持续高温累积了大量不稳定能量是先决条件,冷空气南下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触发机制。(2) 此次雷暴为湿雷,以负闪为主(占93%)。强对流天气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其中中西部为闪电密集区。(3) 强烈的上升运动以及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为动力学机制;较强的水汽输送和高的相对湿度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稳定性指数表明此次雷暴过程是强动力和强动热力不稳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4) 强雷电区雷达特征表现为回波强度维持在45 dBz以上,风廓线表现为低层为偏东风,中低层为偏西风,回波顶高度维持在14 km 左右,零速度线呈明显的“S”形。 关键词 强雷暴,闪电特征,多普勒雷达,气象物理量参数 Analysis of a Severe Thunderstorm Weather in Nanjing in 2014 Jieyao Yang Hami Meteorological Bureau, Hami Xinjiang Received: Sep. 5th, 2020; accepted: Sep. 20th, 2020; published: Sep. 27th, 2020 Abstract A strong thunderstorm weather process on September 28, 2014 in Nanjing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 1? × 1? reanalysis data, lightning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thunderstorm, the high temperature persisting in Nanjing region was found, which had cumulated mass instable ener-

气象简答题1

第一章、 1.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 答:对象: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方法: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实验法、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理模拟方法、遥感法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可分为哪几层? 答: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3.对流层的特点: ①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份。②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③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第二章、 1.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 答:地球昼夜不停地进行着两个基本运动:一是绕自身轴的运动为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二是绕太阳的运动为公转,产生了四季轮换! 2.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 答:一天中早晨,h最小,然后h慢慢的增大,中午时h最大,然后h又慢慢地减小,到傍晚时h又变到最小。 一年中,北半球在夏至日h最大,然后慢慢减小,冬至日h最小,然后又向夏至日慢慢增大。 在南半球则相反。太阳高度角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最小。 3.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 答: h正午=90°-φ+σ (б=23.5sinN’. Ф为观测点纬度。N为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 4.昼长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答:北半球:季节:夏半年(春分---秋分)昼长都>12 小时;冬半年(秋分---春分)昼长<12小时 纬度:夏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高而增长,在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5.辐射平衡方程,影响辐射平衡的因素? 答:平衡方程:Q=S'+D S'为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为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角(h),大气透明度(P),大气量(m),纬度,海拔,坡度,云 6.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素 答: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大气量、纬度、海拔、坡度、云、 7.太阳辐射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光谱成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答:紫外辐射: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可增加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成熟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能被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蓝紫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蛋白质较多,红橙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较多 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对植物的光周期有作用 日照时间与农业:根据对日长的反应可分三类:短日照型、长日照型和日中性植物。短日照品种只有当日长短于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开花,否则不会开花。日长越短,发育越快,开花越早,长日照品种则相反 光照度与农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欢充足的光照,有的则喜阴凉,有的植物阴阳都可以。 第三章、 8.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各项的意义? 答:R=P+B+LE R:辐射差额,为土壤吸收的净辐射热量。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的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 术语和定义 2.1 基本术语 2.1.1 人工影响天气weather modification 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和次生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引雷、防霜、消云、消雨、消雾等目的的活动。 2.1.2 无意识人工影响天气inadvertent weather modification 某些人类活动对天气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如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云核和冰核。 2.1.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用飞机、高炮、火箭、地面发生器等运载工具将适当催化剂引入云雾中,以人为改变天气的行为。 2.1.4 人工增雨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用高炮、火箭和飞机等作业工具将携带有催化剂的物质播撒到云中,以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通过这些人工冰核与云中的水汽和过冷水的相互作用来增加降水。 2.1.5 人工增加降水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rain making 用人为手段,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以增加云的降水量。 2.1.6 人工防雹artificial hail suppression 用人为方法抑制或削弱冰雹危害。 2.1.7 人工引雷artificially triggered lighting 在适宜的雷暴条件下,通过一枚小型火箭将雷电人为地引到地面。 2.1.8 人工防霜冻artificial frost prevention 用人为方法提高近地层空气和土壤表面的温度,使农作物免受霜冻危害。有烟雾法、加热法和风机法等。 2.1.9 人工消云artificial cloud dispersal 用人为方法使局部区域的云体消散。 2.1.10 人工消雾artificial fog dispersal 用人工方法,部分或全部消除雾滴,达到改善能见度目的的措施。 2.1.11 作业技术规范technical operation criterion 规范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序列、流程和管理等技术规定,分国家级和省级业务技术规范。 2.1.12 云水cloud water 云中已经凝结(华)但未形成降水的部分。 2.1.13 云水资源cloud water resources 通过自然过程所不能转化为降水,利用人工增雨作业,能够人为地降到地面可被人所用的云水。 2.1.14 云水资源开发exploitation of cloud water resources 通过人工影响改变云的结构,可增大云中形成降水的份额,从而增大降水。 2.1.15 催化剂seeding agent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组成和质量不变的物质。在人工影响天气中,催化剂主要有吸湿剂、致冷剂和人工冰核三类。 2.1.16 吸湿剂hygroscopic material 具有强吸湿性,可在低于水面饱和条件下凝结增长,常用于暖云催化的物质,如食盐、氯化钙、硝酸铵和

恶劣天气条件下机场运行控制程序

恶劣天气条件下机场运行控制程序 1目的 大风、颠簸、风切变、雷暴、冰雹、强降水、降雪和冻降水,以及低云低能见度等恶劣天气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使机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运行保障工作正常有序,保障飞行安全,特制定此程序。 2适用范围 参与恶劣天气飞行保障的航务部、机场部、运管部、地服部等相关部门。 3职责 3.1机场值班领导职责 负责启动《恶劣天气条件下机场运行控制程序》;负责统筹协调指挥机场飞行保障工作,分配调用相关保障资源;监督、检查各保障部门安全生产执行情况,及时制止违章行为;处理值班期间的各类安全事件和不正常情况,并对其正确性负责。 3.2运管部职责 负责机场飞行保障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场运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发布;负责机坪运行管理工作;负责机场弱电系统等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负责启动《航班大面积延误处置程序》并按程序开展工作;负责机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3.3航务部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航务保障工作,监督检查航务部各班组工作落实情况。

3.3.1航行管制组职责 负责为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航行情报服务、告警服务;适时通知有关部门开放通信、导航以及灯光设备;掌握本场及有关机场的天气情况;掌握相关机场航行通告,按规定发布本场航行通告;负责飞行保障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发生航班延误、返航、备降、取消等不正常飞行时,及时通知所属公司签派室和有关飞行保障部门。 3.3.2气象台职责 负责本机场天气探测,监视本机场天气情况,发布机场天气报告和风切变警报;制作和发布机场预报、趋势着陆预报,及时修订天气预报,发布机场警报;负责天气答询,收集提供飞行气象情报。 3.3.3通信导航组职责 负责对空管设备设施的检查、监视、维修,保证其运行正常。 3.4机场部职责 负责飞行区及跑道的检查、提供跑道道面状况信息,负责供电及助航灯光管理工作。 3.5地服部职责 负责航班配载的动态管理,不正常航班下的旅客服务工作。 4工作程序 4.1工作流程 航前准备工作→航班起飞后工作→飞机进入五边后工作→航班落地后过站工作→起飞离场工作→航后讲评工作

雷暴的形成与预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63478751.html, 雷暴的形成与预防 作者:于奇娟龚智勇张力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5期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雷暴常伴随大风、暴雨或冰雹的出现。如果防护不当遭到雷击时,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雷暴还能引起火灾,使建筑物倒塌,给人类带来灾害[1]。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分析和工业、农业和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 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雷暴的成因等,对如何保障日常生活中和自动气象站免遭雷击有很大的作用。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11′~33°32′,东经113°36′~114°13′;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每年出现雷暴的平均日数是21.4 d,出现时间多在3—11月,夏季(6—8月)出现最多,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雷暴出现日数较少。近几年来,西平县夏季遭受雷击的次数逐年增多,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脑等)损失惨重,其中还有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加强对雷暴知识的了解非常重要。 1雷暴的形成条件 雷暴是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其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冰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的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从而形成雷暴。有闪电和雷鸣的雷电现象是成熟雷暴的重要特征,闪电是发生在正负电荷中心之间的长距离、短暂的强电流放电现象,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火花,其可以发生在云中、不同云体间、从云体到周围空气或地面[2]。大约1/3的闪电发生在云体与地面之间,闪电发生过程中,空气被加热到3万℃的高温,巨大的热量在短时间内导致空气快速膨胀,因而产生冲击波,变成隆隆的声波,称为雷鸣,其从闪光处向四周传播。 2雷暴来临前的气象要素变化 一是气温变化。雷暴来临前常受暖湿空气控制,常会感到闷热。雷暴发生时,由于下降气流出现,因此气温骤然降低。二是气压变化。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气压一直下降。但到成熟阶段,由于下降冷空气的出现,气压便突然上升。这是因为雷暴附近地面气压场的变化,导致测站气压自记曲线上出现一个凸起的高峰,这个高峰和气压骤降的时间大致相同[3]。三 是风的变化。当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地面风很小。雷暴达到成熟阶段以后,随着下降气流的出现,风向往往突然变化,风速立即增大,并带有明显的阵性,这种现象常常是雷雨即将来临的先兆。四是降水变化。雷暴降水都是很大的阵性降水,降水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通过测站的雷暴单体的数目、大小、速度和部位。五是湿度变化。雷暴发生前,由于上升运动的发展,把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大量上传,因此地面相对湿度减小。但雷暴过后,由于水汽下沉,相对湿度又会逐渐增大。 3雷暴移动方向的预测方法

气象

1.某轮航向3600,航速10 kn,视风向3150,视风速7 m/s,则真风为:A.315。,14 m/s B. 2700、5kn C. 2700、l0kn D. 1800、10kn 2.某轮航向NE,航速20kn,测得左舷45O受风,风速14 m/s,则真风为:A.3150,20 m/s B. 3150,10 m/s C. 1350,10 m/s D.1350,14 m/s 3.静风时:A.风速记为"0" B风速记为“一” C.风向记为“一” D.风向记为”C” 4.下列属于高云的是: A. Ci、Cs, Cc B. As, Ns, Cs C. Fn, Cu, Cb D. Ac、Cc、Sc 5.通常产生雷暴、阵雨,有时伴有阵性大风、偶有降冰雹的云为: A .Ns B.Cb C.As D.St 6.划分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高是指: A.云顶距云底的高度 B.云底距海面的垂直高度 C:云顶距海面的垂直高度 D.海面距云体中部的垂直高度 7.云高的观测对象主要是指:A.低云 B.中云 C.高云云系 8.形成大气“单圈环流”的基本因素是:A.海陆分布 B.地形差异 C.地球自转 D.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不均匀 9.在整个北半球范围内,从南到北构成了大气的“三圈环流”即:I.赤道环流;II.中间环流;III.极地环流,其中: A.I和II是正环流,III是反环流B.II和III是正环流,I是反环流 C.I和皿是正环流,II是反环流 D. I、II、III都是正环流 10.如图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的A带为: A.赤道低压带 B.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C.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D.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11.“咆哮”西风带位于哪两个气压带之间? A.北半球副高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B.赤道低压与北半球副高 C.南半球副高与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 D.赤道低压与南半球副高、 12.在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中,低层向南的气流形成: 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 D.东风带 13.在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中,低层向北辐散的气流形成: 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14.副热带无风带的天气特征是: A.气流下沉增温、闷热少雨B.对流旺盛、云量多、有雷雨 C.气流上升增温、闷热少雨D:多阴雨天气,能见度差 15.随季节而改变的大型气压系统称为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出现在亚洲及北太平洋地区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有: A.北太平洋副高和阿留申低压 B.北太平洋副高和印度低压 C.蒙古高压和印度低压 D.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16.在北大西洋上,永久性低压活动中心出现在:A.冰岛附近B.格陵兰半岛 C.比斯开湾 D.阿留申群岛附近 17.在1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场上,下列哪些典型高压系统存在?A.蒙古高压、北美高压 B.澳大利亚高压、非洲高压、南美高 压C.蒙古高压、澳大利亚高压 D.北美高压、南美高压 18.阿留申低压发展最盛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19.我国近海,年平均大风(风力> 8级)日数最多的海域是: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20.我国南海冬季盛行:A.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1.冬季北印度洋盛行: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2.季风容易在下列哪种区域形成?A.广阔的洋面上 B.多岛屿地区 C.海陆交界地区 D.大陆内部 23.下列不是产生季风环流的基本因素是:A.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B.海陆分布C.大地形作用 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4.在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中,最强盛的季风是:A.东亚季风 B.南亚季风 C.北美季风 D.南美季风 25.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A.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B.海陆热力差异C.地形动力作用 D.太阳辐射随纬度均匀 26.东亚夏季风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潮湿和多雨B.低温、潮湿和多雨C.高温、干燥和少雨D.低温、潮湿和少雨 27.南亚季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差异B.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C.地形动力作用D冷暖海流交汇 28.南亚冬季风的盛行风向是:A. SW B. N C. NW风 D. NE风 29.北印度洋的NE季风转变为sw季风的转换期大约在:A. 5月 B. 8月 C. 11月 D. 1月 30.下列不是形成北印度洋夏季强劲sw季风原因的是:A.海陆热力差异 B.行星风带季节性位移 C.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 D.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31.海陆风中的陆风指是:A.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B.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C.白天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D.夜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 32.在受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共同影响的港口,向岸风发生的时间和构成是: A.夜间,海风+谷风 B.白天,陆风+山风 C.白天,海风十谷风 D.夜间,陆风+山风

人工影响天气试题库

人工影响天气 一、单选题 1、《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各地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 )。 A、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批号、使用期限和配发等情况; B、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 C、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 D、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批号、使用期限。 2、《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在非作业期间,人雨弹、火箭弹应当由( ) 统一组织清点回收;由军队、当地人民武装部协助存储,作业站点禁止存放。对于自建仓库保管的,应经当地公安机关验收认可。 A、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B、 地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C、 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D、 乡镇政府组织清点回收 3、《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发生( )时,必须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和拖延不报。 A、 安全事故 B、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事件 C、重大安全事故 D、 违法、违规事件 4、《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必须使用符合( )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遵守作业规范。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 )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 作的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 作。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市气象主管机构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6、《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 和影响范围,在作业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下,由( )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气象主管机构 C、 镇政府 D、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武装部门 7、《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 当具备适宜的天气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当地( )的需要和作业效果。 A、防灾减灾 B、农业 C、 地方政府 D、 企业 8、《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 经( )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9、《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试行)》指出,一般冰雹生成( )分钟后产生跃增增长,约5—8分钟回波达到最大高度,云内冰雹含量 达到最大。回波跃增增长发生在降雹之前,是识别冰雹云的先兆特征。 冰雹云的先兆特征一旦出现(必须在冰雹尚未形成时),立即实施作 业。( ) A、3 B、4 C、3-4 D、4-5

气象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风等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光能调节农作物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因此光照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光照与农作物光合作用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是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在其它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也相应的增加。但光照强度超过光的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增加。光照强度过强时,会破坏原生质,引起叶绿素分解,或者使细胞失水过多而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光照强度弱时,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比呼吸作用消耗的还少,农作物就会停止生长。一般作物在强光下,株高降低、节间缩短、叶色浓绿、叶片小而厚、子粒饱满、根系发达;弱光下作物节间较长、株高增加、根系发育不良、抗性降低。 农作物的生长存在着一定的温度范围,大多数农作物能够适应的温度变幅在15摄氏度到40摄氏度之间。温度低于或高于此上下限,则生长缓慢。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等。比如对光合作用,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增强,但当温度高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明显地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这是由于高温引起催化暗反应的有关酶钝化、变性甚至遭到破坏,同时高温还会导致叶绿体结构发生变化和受损;呼吸作用也温度升高而增强,在极高温度下,在维持短时间强呼吸后,呼吸速率急剧下降。 水分约占农作物体重的70%~90%,不仅是农作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等生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合理控制水分是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保证,如果水分不足以补偿农作物因蒸腾作用和代谢活动消耗的水量时,嫩枝和叶片就会出现萎蔫现象,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反之,如果水分供应过多,不仅会引起植株徒长,还会导致作物根部缺氧,呼吸作用降低、难以吸收养分造成作物枯萎甚至死亡。 风也是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风速增加,空气乱流加强,使作物内外各层次之间的温度、湿度得到不断的调节,有效避免某些层次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以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风能减少大气湿度,破坏农作物内水分平衡,使成熟细胞不能扩大到正常的大小,结果所有器官组织都小型化、矮化;风能够把农作物的花粉或者种子传播到远处,帮助农作物受粉和繁殖。 (作者:屈文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