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参考模板

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参考模板

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参考模板
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参考模板

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

作者:俞孔坚张蕾发表:《水利学报》2008(06):688-696[评论]

摘要: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误的建设方式,提出“水城”建设不应仅限于提升城市形象,更需致力解决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恶化等综合性问题。提出从水伦理、宏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场地生态设计三个层面进行“水城”保护和建设,系统建设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最后对菏泽市的水系统进行了规划探讨,在尊重和保护原有的菏泽水城景观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设计建立更系统完善的、以水系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

关键词:平原区适应性景观途径建设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Water City on the Yellow River floo ded area we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city must adaptive to its disastrous experience of flooding and water logging. They are facing the threat of flooding and water lo gging,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problem of water pollution and deteriorated eco-environment. To coordinate the preserv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se cities,thre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 opment planning considering the water ethic sand philosophy,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t the macro scale and ecological design at the site scale are suggested. The heart of the cit y devolopment planning is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water. These concepts and design approa ch are demonstrated by a case study.

黄泛平原是指位于黄淮海平原中部的黄河冲积平原,主要包括豫东、鲁西南以及苏、皖北部地区,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泛区。近年来,该区古城独特的“水城”风貌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多个城市在城市形象宣传、旅游招商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中都提出了“水城”的概念,如聊城提出的“江北水城”,开封的“北方水城”、“北国水城”,睢县的“中原水城”,以及商丘、淮阳等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其中聊城市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打造“江北水城”品牌的战略,2002~2007年连续6年举办了中国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2003年聊城东昌湖、徒骇河、京杭古运河整体作为“江北水城”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2004年获批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城市性质定为“中国江北水城”。

然而,许多人对“水城”真正的内涵仍缺乏了解,将水城附会以风水、八卦等[1],将建设水城理解为打造水景。实际上,黄泛平原古城独特的“水城”风貌是其与黄河洪泛、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过程长期适应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景观,是古人的生存艺术[2],其对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治涝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仍大有裨益。

因此,有必要对黄泛平原“水城”的景观形态、形成机制及其背后的治水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在新的城市环境下如何重新定义、拓展“水城”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实现保护文化景观、塑造城市地域特色、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问题等综合目标。

菏泽是典型的黄泛区“水城”,以此为案例,本文对黄泛平原“水城”的建设途径进行探索。

1生存的艺术:黄泛平原“水城”景观解读

1.1黄泛平原“水城”的景观形态黄泛平原古城往往在城市内部与周边分布有规模不等的水体,不同于江南水城发达的河道水网,这些江北“水城”以集中分布的面状水体——坑塘、湖面为特色。同时,黄泛平原古城另一重要特征是在城墙外围往往加修用于防洪的护城堤,并大多

筑为圆形(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圆形面积最大,是经济合理的选择),而城墙则遵循中国传统建城形制多为方形,形成古城外圆内方的独特结构。水面和外圆内方的城墙与护城堤在不同的分布格局下,形成多种形态的“水城”,可根据水面的位置和形式,大致分为三种(图1):(1)“城包水”:这类水城的坑塘湖面分布在方形的城墙以内,面积规模不等,典型的古城包括开封、菏泽、曹县、丰县、巨野等;另外,有一些古城城墙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构成特殊类型,如长垣、郓城等。

(2)“水包城”:这类水城的坑塘湖面分布在方形城墙和圆形护城堤之间,面积规模不等,典型的古城包括聊城、商丘、虞城、单县、砀山等;另外,有一些古城护城堤为不规则形状,构成特殊类型,如成武、淮阳等。

(3)“阴阳城”:这是较为特殊的一类水城。其水面由历史上被洪水冲毁的旧城形成的大面积湖泊构成,新城邻旧城重建,新旧两城构成“阴阳城”——一个是被放弃而成水面的过去“阴城”,一个是新建而有活力的现世“阳城”。典型的古城包括睢县、柘城等。

上述分类是按坑塘湖面主体部分的分布和特征进行区分的,而很多古城往往有小面积的水面兼具其它类型的特征,成为组合型的水城,典型的如夏邑、睢县等。

1.2黄泛平原“水城”的形成机制上述各种“水城”的形成,可从古城经历的洪涝灾害过程和与之相应的古人治水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可以说“水城”就是人与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产物。

1.2.1灾害过程黄河频繁的决溢、泛滥和改道,不仅给平原带来了洪灾,洪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也造成了严重的沙灾。同时,受黄河泛滥影响,平原内水系紊乱,地形平缓,每至汛期又极易形成内涝。地处黄泛平原的各个古城,不可避免受到上述灾害的严重影响,包括:(1)洪涝灾害:以菏泽地区为例,在1949年以前的3000多年间,波及境内的黄河改道12次、黄河决口164次,明代以来的614年间,发生内涝的年份有224年,区内城市都屡遭洪水围困,其中曹县、成武多次因水淹毁城而重建[3]。(2)沙灾:黄河洪水带来的泥沙,由于古城有护城堤和城墙的保护,大多淤积在堤外或城外,造成城、堤以外土地逐年淤高,使平原上的古城多形成“城市小盆地”的特殊地形,如明代河官刘天和言,“滨河郡邑护城堤外之地渐淤高平,自堤下视城中如井然”[4]。这种地势,增加了防洪难度,更使城内积涝难以排出,内涝灾害加重。

1.2.2 “水城”景观作为洪涝灾害的适应战略面对上述灾害,古人在千百年的抗争与适应过程中发展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筑墙修堤。黄泛平原古城城墙自古就不仅是军事防御设施,更是重要的防洪设施,这一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就发现具防洪功能的城墙[5]。在此基础上,古城还普遍于城墙外再加筑用于防洪的护城堤,构成双重防护。历史上,城墙和护城堤的御洪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关大洪水期间各个城池成为庇护乡民之孤岛的记载屡见不鲜[3]。“城市小盆地”特殊地形的形成也有力的证明了城墙、护城堤的御洪功效。(2)隆高堕卑。由于黄泛平原古城“城市小盆地”的特殊地形,地势普遍低洼卑湿,并随着经历洪水次数的增多,这种状况愈演愈烈。因此,开挖蓄涝坑塘,同时取土垫城,提高城市地坪标高是不得已的适应性措施,关于其有效性,历史上有大量记载[6,7]。

正是上述城市的洪涝灾害经验、以及应对这些灾害的治水实践,造就了黄泛平原众多的“水城”。当城内隙地较多、或城墙外没有护城堤的保护时,坑塘水面主要位于城内,形成“城包水”的水城景观;当城外有护堤,城内建设用地又较为紧张时,坑塘水面主要位于城墙和护城堤之间,形成“水包城”的水城景观,其水面多是以护城河为基础,逐年扩大,最后在城与堤之间形成连绵一体的大湖;当“城市小盆地”的地形发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一旦某次突发的洪水造成护城堤、城墙决口,城市就可能整体沦没水中,成为大湖,新城往往于城外高地另建,便有“阴阳城”的水城景观。

古城中坑塘水面首要的作用就是蓄积洪涝,它们构成了古城内部的排水和调蓄系统,是解决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措施,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坑塘水面还具有水产养殖功能,当地人利用其种蒲网鱼,晒制土盐,颇获资利[8,9];很多古城中的坑塘湖面往往是当地的风景胜地,成为士大夫修筑园亭、吟咏聚会之所[10];一些古城由于被城湖环抱,其军事防御能力有所提高[6]。另外,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古城中的坑塘水面还具有蓄积和利用雨洪资源、补给地下水和作为乡土生物栖息地的作用。

2消失中的“水城”

1949年以后黄河得到有效治理,实现近60年未发生决口灾害的历史记录,同时随着1980年代以后黄泛平原地区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黄泛平原古城传统的防洪御涝经验逐渐被淡忘,“水城”形态和功能在新的城市建设中正在被破坏:城墙被拆除,护城堤也残缺不全,尤其是城市坑塘湖面被填埋,如菏泽在历史上城内曾有大量坑塘,称为“七十二坑”,水面占古城面积比例约为30%,而到2000年水面面积减少了约一半。类似情况在各个古城都十分普遍(表1)。同时,大量新城在低洼地建设,为解决随之产生的内涝问题,不得不引入排水管网、排水泵站等工程措施,使传统“水城”只须简单工程措施、低成本维持的人水和谐关系被打破,“水城”在更深层面上遭到破坏。

表1不同时期菏泽地区古城水面面积统计

(数据来源:据各时期1/5万地形图测算)

以上变化使城市的防洪御涝能力不断下降;同时,水体面积的减少也使城区的雨洪资源得不到利用,大量本可用于补给地下水、缓解干旱的水资源白白浪费;城市也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重要的游憩资源和独特的地域风貌。

目前,黄泛平原城市除了面临上述旱涝问题之外,还面临其它以水为核心的综合性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地下水超采以及水生态恶化等。以开封、聊城、菏泽三城为例,各市人均水资源量仅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0%、8%和14%,均属缺水城市;三市除聊城东昌湖和古运河近年来因引黄冲污使水质可达III类以上外,其余市区水体水质均为V类或劣V类;目前三市的地下水超采情况均较严重,其中地下水埋深大于6m的超采区面积,聊城占全市面积的50%以上,菏泽达70%以上,开封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已出现地面沉降。[11, 12,13]随之,城市河流湖泊干涸、污水横流,水生态、视觉景观和环境卫生质量急剧恶化,结果加速了水体填埋以及传统“水城”风貌的消失。

近年来,不少黄泛平原城市提出建设“水城”的战略,往往急功近利,很多城市的“水城”建设误区重重,表现在:(1)舍本求末:为求水景,大量引黄河水,而不是通过雨洪和污水回用,不但无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反而使水景成为负担;(2)嫁祸于人:如通过引黄冲污排向下游;城市内涝问题没有结合水体的开挖增容来从根本上解决,而是依赖排水管网、泵站将珍贵的雨水资源与污水混同排出城外,向下游转移洪涝风险;(3)画蛇添足:城市水系治理常常采用硬质护衬、截弯取直、渠化等工程破坏了水系自然状态,自净能力丧失,水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

3回归“生存的艺术”:“水城”保护与建设途径

黄泛平原传统的“水城”景观,是一种“生存的艺术”,是洪涝等灾害的适应性景观,绝非美化和装饰。今天这些城市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对黄泛平原“水城”的保护、恢复和建设,必须首先深入理解“水城”景观的形成机制及其作为“生存的艺术”的内涵,应尽量少的采用工程措施,更多的恢复、发挥水体自身具有的生态功能,让自然做功[14]。总体上讲,黄泛平原“水城”的保护建设应从水伦理、整体规划战略和具体设计策略上进行重大革新,回归“生存的艺术”。

3.1水伦理:与洪水为友,变废为宝黄河决口泛滥的风险仍将长期存在[15],洪涝灾害仍是黄泛平原城市面临的首要水问题,应当借鉴传统经验,保持城市中合理的水体面积和容量,发挥其雨洪调蓄功能;水资源循环和雨洪利用是当前缓解黄泛平原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利用城市水体蓄积利用雨洪资源,对污水经过深度无害化处理后再生利用,同时,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等手段促进雨水下渗以补充地下水。

3.2宏观的规划整合: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水环境问题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 nfrastructure)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生态服务的关键性景观结构和元素(生态系统)[1 5,16,17]。这些生态服务,包括提供新鲜空气、食物、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审美和教育等等[18,19]。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中国城市生态安全的头号问题,最近发生的济南等城市的水涝,太湖、巢湖、滇池等严重水污染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表明了土地和水的自然系统服务功能的严重下降。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对该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解决途径,而是片面依赖工程技术,单一地去解决问题,结果使生命的水系统及其生态服务功能遭到严重破坏[15,20]。综合问题必须用综合的途径来解决,这一途径就是建立生态基础设施[21]。而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必须通过“反规划”途经 [15,16,17]。生态基础设施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洪涝适应性景观,不但因为它们的综合生态环境功能,还因为这些景观是独特的文化遗产。

3.3场地生态设计:保护和恢复水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合理的生态设计、审慎适度的水利工程干预,改善和恢复城市水体的综合生态功能。水系统的生态化设计是生态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工程之间的桥梁,它不仅是水系统本身的生态化设计,如生物护坡、湿地恢复、水生植被配置等,还须考虑其它用地的生态化设计,如城市道路断面、铺装渗水性、雨水收集利用设计、植被的旱涝适应性等设计。

“水城”建设,需要多学科的参与,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防洪排涝、以及文化遗产和旅游休闲,实现城市水环境的整体优化。

4保护、恢复和重建与黄泛平原相适应的水系统:菏泽“水城”案例

菏泽距黄河直线距离仅约25km,历史上黄河在菏泽境内屡次决口、改道,泛区横扫全境,洪涝灾害深重(图2)。古城曾屡遭洪水围困,形成浅碟状的“城市小盆地”(图3)。菏泽的“水城”景观具有典型性,主要为“城包水”的形态,城内有大面积坑塘。目前,菏泽也面临“水城”消失、城区水体被填、水网密度降低、洪涝风险提高的问题,及其它诸如缺水、污染、地下水超采等综合性问题(图4、图5)。菏泽市在历次城市总体规划中都将“水城”定为城市特色之一,在新的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中提出塑造“花城水邑”城市特色的目标,并为此编制城市绿地水系规划。

基于上述新的水伦理,菏泽城市水系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包括:(1)保护和完善千百年来形成的“水城”景观;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建立调蓄系统;(2)将水系统与绿地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文化遗产系统、游憩系统相结合,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治理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环境问题;(3)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种尺度上,制定规划设计导则,形成一个与土地、植被、城市建设各个子系统有机结合的水环境系统。

从功能和尺度上,这个水系统分为三个层面:外围防洪系统、城区蓄涝系统、场地雨洪利用生态设计。

4.1 外围防洪水系景观的恢复和完善内容包括:(1)构筑城市近郊外环水系和堤防。疏浚现有外围河流,局部地段开挖新河,构成环绕城市的连续外环河道,分流、拦截来自城市西部超常洪水;同时,疏浚与外环水系相连的区域河流,保证城市外围行洪排涝通道的顺畅。(2)构筑多层次的城区外围环状水系和堤防。结合城市外环路建设,利用沿线已有河流和结合道路建设新开挖的河流,形成环绕东西两个主城区的环城河,同时对历史上形成的古城外环水系——护城河和护城堤河也应疏浚和利用,共同构成多层次的环城水系,以适应“城市小盆地”的地形,有效阻挡周围洪涝向城内倒灌。(3)构筑近郊防洪缓冲带。在近郊环城河和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区域,将城市防洪与农业、林业和水土保持、农田灌溉密切结合,保留整治区内大量的河道、湖塘洼地,提高该区水系的雨洪调节能力,成为城市近郊防洪缓冲带。(图6)

4.2 城区蓄涝系统的恢复和完善内容包括:(1)梳理城市内部的现状水系。对目前已严重污染、淤积、濒临填埋的河道坑塘逐步治理改善。(2)恢复部分已消失的河道坑塘。借助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对城区被填埋或被改为暗渠的河道坑塘进行整理。(3)保留新纳入城区的农田渠网。城市新区建设中,保留大量原有农田排灌渠道和植被,纳入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中。(4)在城区结合低洼地、废窑坑等,增加新的坑塘水面。(5)保护和恢复城市河道水系的连续性、完整性。(图7)

通过以上措施,城区水面率可由目前的4%增加到11%,城市的雨洪调蓄能力大大增强。鉴于菏泽水资源有限和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这些新增加的水面可部分与绿地相结合,建设为半自然的湿地系统,在不同季节均形成良好的景观。

4.3生态化的场地雨洪利用设计通过微观层面的雨水利用措施和绿地水系的生态化设计,使宏观生态基础设施得以落实,并使生态理论和知识转化为水利和景观营造及市政工程,避免诸如水泥护砌等错误的建设方式。其中,城市水系建设中可采用生态护岸、台阶式岸线等设计,促进滨水地带的生态恢复、适应水位变化和消滞洪水,在局部地段建设半自然或人工管理的雨污湿地,改善水质。绿地建设中可采用下凹式绿地等措施促进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结合部分城市道路绿带、高压走廊建立雨水明沟系统,雨季为雨水的蓄排通道,其它季节亦可形成良好的植被景观。以上措施在国内外都已有大量研究和实践[22,23,24]。(图8)

对于场地开发的雨水利用控制,结合现行绿地系统规划中对附属绿地率的控制,参照已有研究和实践[25],提出“场地蓄水率”的控制建议,引导场地开发中采用可渗水表面、结合绿地蓄滞雨水等措施,促进雨水下渗,减少外排径流,减轻城市水系的容蓄压力。

4.4与城市绿地系统等结合,发挥水系统的综合功能将水系统与绿地系统、文化遗产系统、游憩系统以及城市雨水排水、污水排水等市政工程系统相结合,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以作为城市禁建区(26)。其核心内容是合理划定滨水“绿线”范围,从而在重建水系基础上,重建滨水地带,发挥水系统综合功能。菏泽滨水“绿线”的确定遵循:(1)强调洪涝调蓄、净化水质、水土保持、生物栖息以及文化遗产、游憩等多种功能,根据各功能对植被带宽度的要求[27],综合确定“绿线”控制宽度;(2)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在空间上落实“绿线”。在当地规划部门协助下,将“绿线”与现状和规划用地布局结合,落实“绿线”的具体用地范围,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和管理导则。(图9)

5结语

黄泛平原古城独特的“水城”景观是黄河洪泛、泥沙淤积以及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过程的一种适应性景观,是洪涝灾害的自然过程与相应的人类治水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古人在不利的环境下如何实现与洪水和谐相处的生存经验,正是这种“生存的艺术”,营造了黄泛平原“水城”安全、丰产而且美丽的景观。所以,黄泛区的水城景观不但是一种文化遗产景观,也是一种当地人与土地及水过程系相协调的、活的文化景观。当前黄泛平原城市正在开展的“水城”建设,对于传统“水城”风貌保护,以及城市综合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机,利用好这一机遇,建设好黄泛平原的“水城”,在当前我国城市水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对水城景观的上述认识,本文认为,水城的保护和建设应该避免表面的城市化妆之路,不应停留在“造景”,而应该从水城的功能和形成机理,去保护、恢复和完善水城景观。应该回归生存的艺术,理解和完善水城的景观;应以与洪水为友和变废为宝的伦理,善待水和水景观;从宏观上必须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解决水系统和水环境问题;从微观上,用生态设计的手法,进行水环境的设计。在对黄泛区的水城景观形成机制和形态特征的认识基础上,本文对菏泽市的水系统进行了规划探讨,尊重和保护原有菏泽水城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立更系统完善的、以水系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将水系与生物栖息地、城市游憩绿地和文化遗产等多个系统整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其综合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一系统将有效地止洪涝灾害,资源化利用雨洪,避免单一水利工程带来的弊端。是一条生态水利的有效途径。

致谢:对参与菏泽城市绿地水系规划的其余人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李迪华、俞来雷、方琬丽、周菁、李春波、王思思、韩辉、王倚天、张伟伟。菏泽市规划局的王立言、刘文林、尹茂林、肖善义、王春民、曹运国、董静、祝成香、周生东等同志,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陈华光. 商丘古城变迁其文化内涵[J]. 中州今古,2002(2):26~28.

[2] 俞孔坚. 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菏泽地区水利志编纂委员会.菏泽地区水利志[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

[4] 刘天和. 问水集:附黄河图说[M].南京:中国水利工程学会,1936.

[5] 吴庆洲.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 李淇等. 虞城县志:卷九艺文[M]. 刻本.(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7] 萧济南等. 宁陵县志:卷三建置志[M]. 刻本.(清宣统三年),1911.

[8] 李藩等. 柘城县志:卷七艺文志一城池[M]. 刻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9] 韩世勋等.夏邑县志:卷二建置 [M]. 石印本.(民国九年),1920.

[10] 凌寿柏等. 菏泽县志:卷十七艺文[M]//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78). 影印本. 南京:凤凰出版社,据1885(清光绪十一年)刻本影印,2004.

[11] 开封市水利局. 2004年水资源公报[R]. 开封:开封市水利局,2005.

[12] 李群智. 聊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探讨[J].水利学报,2007(10):640~643.

[13] 俞孔坚,李迪华.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中国园林,2001(6):3~10.

[14]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 02.

[15] 俞孔坚,李迪华. 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 03.

[16]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 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64~69.

[17]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 “反规划”途径[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8] Costanza, R. and H. E. Daily. Natural capit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Conservatio n Biology, 1992 (6):37~46.

[19] Daily,G. Nature’s Services: Society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 [M]. Island Pres s, Washington,D.C.,1997.

[20] 俞孔坚,叶正,段铁武,等.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J]. 城市规划,1998(4):14~17.

[21] 俞孔坚,韩西丽,朱强. 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途径[J]. 自然资源学报,2007(5):808~816.

[22] 倪晋仁,刘元元. 论河流生态修复[J]. 水利学报,2006(9):1029~1037.

[23] 张书函,陈建刚,丁跃元. 城市雨水利用的基本形式与效益分析方法[J].水利学报,2 007(10):399~403.

[24] 姜跃良,王美敬,李然,等. 生态水力学原理在城市河流保护及修复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03(8):75~78.

[25] 龚清宇,王林超,苏毅. 可渗水面积率在控规中的估算方法与设计应用[J].城市规划,2006(3):67~72.

[26] 俞孔坚,张蕾,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禁建区及绿地系统——以山东菏泽为例,城市规划, 2007(12):89-92

[27]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 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9):2407~2412.

作者简介:俞孔坚(1963-),男,浙江金华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研究。

图1(a)黄泛平原“水城”类型——“城包水”型荷泽

图1(b)黄泛平原“水城”类型——“水包城”型聊城

图1(c)黄泛平原“水城”类型——“阴阳城”型睢县

图2历史上黄河在荷泽地区的改造

图3荷泽地区地形高程图

图4建国初期—2000年荷泽地区平面图

图5荷泽地区河网密度分布图

图6荷泽外围防洪水系格局

图7荷泽城区蓄涝水系格局

图8(a) 场地雨水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8(b) 城市人工湿地和道路雨水明沟示意

图9荷泽城市水系及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利用太阳辐射能中的 A.紫外光 B.可见光 C.红外光D.X光 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据此回答2~3题。 2.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 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升高 3.确定亚轨道内飞行器飞行位置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RS C.GIS D.VR 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B.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 C.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5.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A.东非大裂谷B.挪威峡湾C.重庆天坑 D.山东泰山

香港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香港外来移民数量猛增。据此回答6~7题。 6.移民来源以两广和福建一带为主的原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环境因素 7.移民涌入,可极大地促进该时期香港的 A.汽车产业B.钢铁产业 C.纺织产业 D.旅游行业 雅西高速的四川拖乌山隧道段,采用螺旋形隧道(就是在山中打出一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据此回答8~9题 8.雅西高速修筑螺旋形隧道的原因 A.联系更多聚落B.有利于行车安全 C.节约建设成本D.保护生态环境 9.高速的修建使当地 A.人口迁移规模下降B.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C.农产品商品率提高D.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下图为2010年-2015我国煤炭供需格局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与2014年相比,2015年煤炭供给量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 ①产业集中程度降低②煤炭进口减少③国内能源市场扩大④煤炭产量下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知识讲解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利用太阳辐射能中的 A. 紫外光 B. 可见光 C. 红外光 D. X光 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完成下面小题。 2.中纬度地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时,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D. 先下降后升高 3.确定亚轨道内飞行器飞行位置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 B. RS C. GIS D. VR 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B. 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地壳抬升和海水侵蚀 C. 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 D. 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5.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挪成峡湾 C. 路南石林 D. 山东泰山 香港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香港外来移民数量猛增,完成下面小题。 6.移民来源以两广和福建一带为主的原因是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环境因素 7.移民涌入,可极大地促进该时期香港的 A. 汽车产业 B. 钢铁产业 C. 纺织产业 D. 旅游行业

雅西高速的四川拖乌山隧道段,因落差大采用了螺旋形隧道(就是在山中打出一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完成下面小题。 8.雅西高速修筑螺旋形隧道的原因 A. 联系更多聚落 B. 有利于行车安全 C. 节约建设成本 D. 保护生态环境 9.高速的修建使当地 A. 人口迁移规模下降 B. 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C. 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D.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下图为2010年-2015我国煤炭供需格局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2014年相比,2015年煤炭供给量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 ①产业集中程度降低②煤炭进口减少③国内能源市场扩大④煤炭产量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强化练习题卷: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8 年 11 月,一条微信刷了屏:毛乌素沙漠快要成“森林”啦!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夏季暴雨次数占到了全年总次数的80%以上。下图是毛乌素沙漠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夏季多暴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形陡峻B.冷锋影响 C.河流经过D.海拔较高 2.毛乌素沙漠变“森林”的主要工程措施,可能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实施生态移民 C.设置草方格沙障 D.跨流域调水 答案:1.B 2.C 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的死海西岸,近年水位以平均每年1 m的速度下降。“死海不死”的说法已经受到了现实的严峻考验。图甲是死海沿海废弃的水上游乐场,图乙是死海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近年来死海面积不断缩小,下列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蒸发量加大 ②上游大量引水,入湖径流量减少 ③地壳运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④围湖造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死海面积不断缩小,对以色列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影响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②对河流的调节能力下降 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重 ④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3.A 4.D 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读图回答5~7题。 5.图示区域( ) A.1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B.东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分布 C.M地年降水量比N地多 D.M地气温年较差比N地小 6.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面积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7.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是( ) A.修建梯田,平整土地 B.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C.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D.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答案:5.B 6.A 7.D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8~9题。 8.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总况 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土壤总面积为12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03%。 棕壤,面积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9%。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褐土,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面积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4.66%。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面积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53%。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约有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 盐碱土,约47.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低洼地带和滨海平原。土壤含盐量多在0.4%以上,最高可达1.5%,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但内陆黄泛平原的盐碱地,只是表层含盐量较高,经过治理,可以改造为良田。 水稻土,面积很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约17.27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临郯苍湖沼平原和沿黄涝洼地带。多系解放后改种水稻而形成的新水稻 土。 济南市 济南市市中区 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深厚的洪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积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土壤可利用面积占70.72%,其中褐土性土分布在七贤镇太平、土屋、九曲、文庄、双龙、七贤村、杨家庄等山丘陵坡上部,土层浅,结构性差,易受干旱威胁,宜发展林业。褐土 (俗称黄土、红土) ,分布在七贤镇后龙窝、井家沟、七贤、杨家庄、双龙、白马山、袁柳等山区村庄和山前平原地带,土层深,适宜种植粮食作物。淋溶褐土(亦称黄砂土),分布在七贤镇西部平原地带的后龙窝、井家沟、后魏华、韩家庄、红庙、尹家堂、朱家庄等棕壤和褐土交界地带,呈中性,耕层质地适中,通透性好,宜种植地瓜、花生、土豆等作物。 历下区 以褐土性土和褐土为主。褐土性土占土壤面积的24.87%,土层薄、结构差,易受干旱威胁,可发展林、牧业。褐土占75.13%,土层厚、保水保肥、熟化程度高,为主要产粮区。土壤表层质地可分为石渣土、轻壤土、中壤土三类。 槐荫区 分为褐土、潮土两大类。褐土(黄土)分布于段店中部平原,土层深厚,土体发育完全,肥力较高。潮褐土(潮黄土)分布于段店镇北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潮土分布于吴家堡镇和段店镇西北部,土层深厚,土体构造复杂。盐化潮土,分布于吴家堡镇的黄河大堤以南,物理性状况较差,不易耕种。 历城区 有4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51个土种。棕壤发育不完全,呈微酸性,土层浅薄,分布在柳埠、西营、高而等乡镇。面积9066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4%,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板栗、马尾松等。褐土土层深厚,土体发育完全,呈中性至微碱性,质地适中,保肥保水,熟化程度高,耕性较好,分布在小清河以南的山区、丘陵、平原广大地区,面积91060公顷,占74.3%,宜种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及侧柏、阔叶乔木等。潮土土层深厚,土体构型复杂,耕层质地多为轻壤,耕性和通透性良好,保肥保水性弱,分布在董家、唐王、遥墙、桑梓店、大桥5镇及靳家乡。面积22080公顷,占18%,宜种稻、麦及柳等。砂姜黑土潜在养分含量较高,保水保肥性较强,分布在唐王镇和白云湖一带,面积368公顷,占0.3%,宜种稻、麦及柳、槐等。 章丘市 分4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棕壤,232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垛庄镇官营一带,养分较贫乏,易流失。褐土,8.8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0.2%,分布在中南部,为境内主要土类,大部分土体深厚,构型好,保水肥性强。水稻土,374.0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3%,集中于明水泉北地带,水源充足,土体深厚,构型好,养分含量高,为境内最优土壤。潮土,3.48万公顷(含盐碱土9006.67公顷) ,占可利用面积的27.6%,集中于北部沿黄沿清地带,土体深厚,埋水浅,结构差,养分含量低,水、肥、气、热不协调,多系低产土壤。 长清县 从县境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着棕壤、褐土、潮土和风沙土4个土类,8个亚类,11个土属,68个土种。棕壤分布于万德、双泉、马山、五峰山、张夏等乡镇,面积2.8万公顷。主要土类褐土,全县11个乡镇均有分布,面积7.4万公顷。潮土分布在平安店、长清、归德、孝里4镇沿黄冲积平原上,面积1.1万公顷。风沙土分布于沿黄决口处的高地上,面积0.2万余公顷。 平阴县 有褐土、潮土、砂姜黑土3个土类,褐土性土、褐土、潮褐土、潮土、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砂姜黑土7个亚类。褐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及山下平地,为黄土母质所形成,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面积54180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86.95%。潮土主要分布在沿黄黄泛缓平原洼地上,有机质含量少,易漏水漏肥,适宜种植小麦、玉米、高梁、大豆,面积7393.33公顷,占11.3%。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孝直镇东和东南部的沿汇一带扇间洼地上,土质粘重透水差,不利于作物生长,面积733.33公顷,占1.17%。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提能测评10【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最后冲刺增分提能测评 10【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位于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原昆明池遗址上,水库设计采用内外湖布局。如图示意斗门水库布局规划。据此完成1~2题。 1.斗门水库内湖的核心功能是() A.灌溉B.蓄洪C.供水D.旅游 2.斗门水库采用内外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水源水质安全B.增加水库蓄水容量 C.提高水坝防洪等级D.增加地下水源补给 [2019·福建毕业班质检]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 4.为减缓大棚内土地退化,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及时深耕土壤 5.该大棚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黄淮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2019·四川自贡模拟]青藏高原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下图

为“藏水北调”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冰期长,含沙量小 C.侵蚀作用强烈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7.关于“藏水北调”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能诱发沿线地质灾害②只解决西北水资源的紧张状况③可能导致沿线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大部分可以自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该工程建成后,对西藏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 C.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D.改善其航运条件 [2019·山西太原月考]读我国东北某沿海地区等高线和河流分布图,完成9~11题。 9.据图推测,该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是() A.森林资源B.耕地资源C.矿产资源D.草场资源 10.M河谷地带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为() ①夏季光照、雨、热充足②冬季温暖无霜③灌溉水源充足④土壤肥沃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二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命题: 瑞安中学 季欢锋 陈飞 王一龙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利用太阳辐射能中的 A .紫外光 B .可见光 C .红外光 D .X 光 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据此回答2~3题。 2.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时,其气温变化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D .先下降后升高 3.确定亚轨道内飞行器飞行位置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 B .RS C .GIS D .VR 越南下龙湾约有3000个岩石岛屿和土岛,伸出海面的锯齿状石灰岩柱为典型景观,因酷似中国的桂林山水,被称为“海上桂林”。 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第4、5题图

C.岩层沉积——海水侵蚀——流水溶蚀和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流水溶蚀和海水入侵 5.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下龙湾相似的是 A.东非大裂谷B.挪威峡湾C.重庆天坑D.山东泰山 香港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香港外来移民数量猛增。据此回答6~7题。6.移民来源以两广和福建一带为主的原因是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环境因素 7.移民涌入,可极大地促进该时期香港的 A.汽车产业B.钢铁产业C.纺织产业D.旅游行业 雅西高速的四川拖乌山隧道段,采用螺旋形隧道(就是在山中打出一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据此回答8~9题 第8、9题图 8.雅西高速修筑螺旋形隧道的原因 A.联系更多聚落B.有利于行车安全C.节约建设成本D.保护生态环境 9.高速的修建使当地 A.人口迁移规模下降B.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C.农产品商品率提高D.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下图为2010年-2015我国煤炭供需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

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在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半岛突伸于渤、黄二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 km,占全国海岸线的总长度六分之一。全境东西最长约700km,南北最宽约420km,陆地总面积15.71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东省行政区划,进入市制建设以来,目前设有青岛、济南两个副省级市,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临沂、德州、莱芜、日照、滨州、聊城、菏泽15个地级市,140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49个、市31个、县60个)。 第二节地形地貌 山东省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是省内地势最高、切割最强烈、地形最复杂的地区。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均在1000米以上,泰山玉皇顶海拔1545m,为省内最高峰。泰山、鲁山、沂山座落于该区北部,山势挺拔陡峻,自西向东形成一断续的略呈北凸的弧形泰沂山脉,构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脊背。蒙山山脉呈北西向平卧于泰沂山脉之南,顶峰海拔1150m。由中

山向外围逐渐降为海拔高程800~400m的低山及海拔高程低于400m的丘陵,并过渡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内地势北半部高,四周低,排水通畅,水涝和盐碱危害较轻。河谷平原和盆地土质肥沃,土层较深厚,是主要粮食产地之一;山地峰高坡陡,宜林宜牧。 鲁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环海,西部与鲁中南山区为邻。分布有山间盆地、滨海平原、低山丘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胶莱盆地位于其中部,海拔一般50m以下,地面平坦。其西部从属于鲁中南山地,多为海拔高程200~500m的低山丘陵;其中五莲山最高,海拔高程为515m;由胶莱河自西向东由大泽山、艾山、牙山、昆嵛山、伟德山等组成向北凸的弧形低山带,各山峰海拔高程在500~800m,山势陡峻、山峰尖峭,山脊构成半岛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半岛南部的崂山,孤立于南海岸,峰顶海拔高程1133m,为半岛的最高点。濒临大海分布狭窄的平原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鲁西北平原区自北向南呈弧形环绕于鲁中南中低山丘陵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该区主要包括山前倾斜平原、黄泛平原及黄河三角洲。山前倾斜平原由潍弥白浪河、汶泗河等河流冲洪积扇群组成,由鲁中南山前地带至黄泛平原叠交处,海拔高程由100~50m渐过渡到50~10m。黄泛平原为黄河冲积形成,是省内地势最低的地区;该区地域广阔、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50m以下,黄河口三角洲海拔高程低于10m。区内微地貌复杂,发育有缓平坡地、河滩高地、泻湖洼地、扇形地、三角洲以及沿海滩涂等地貌。区内地势平坦,河流的河道长,支流少,比降小,排水不畅,淤积严重。多春旱、夏涝,盐碱危害较重。 全省总的地貌格局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散布,宽谷平原错列于山地丘陵之间,北及西部平原坦荡低下。

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参考模板

黄泛平原区适应性“水城”景观及其保护和建设途径 作者:俞孔坚张蕾发表:《水利学报》2008(06):688-696[评论] 摘要: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误的建设方式,提出“水城”建设不应仅限于提升城市形象,更需致力解决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恶化等综合性问题。提出从水伦理、宏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场地生态设计三个层面进行“水城”保护和建设,系统建设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最后对菏泽市的水系统进行了规划探讨,在尊重和保护原有的菏泽水城景观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设计建立更系统完善的、以水系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 关键词:平原区适应性景观途径建设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Water City on the Yellow River floo ded area we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city must adaptive to its disastrous experience of flooding and water logging. They are facing the threat of flooding and water lo gging,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problem of water pollution and deteriorated eco-environment. To coordinate the preserv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se cities,thre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 opment planning considering the water ethic sand philosophy,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t the macro scale and ecological design at the site scale are suggested. The heart of the cit y devolopment planning is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water. These concepts and design approa ch are demonstrated by a case study. 黄泛平原是指位于黄淮海平原中部的黄河冲积平原,主要包括豫东、鲁西南以及苏、皖北部地区,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泛区。近年来,该区古城独特的“水城”风貌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多个城市在城市形象宣传、旅游招商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中都提出了“水城”的概念,如聊城提出的“江北水城”,开封的“北方水城”、“北国水城”,睢县的“中原水城”,以及商丘、淮阳等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其中聊城市政府在2002年提出了打造“江北水城”品牌的战略,2002~2007年连续6年举办了中国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2003年聊城东昌湖、徒骇河、京杭古运河整体作为“江北水城”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在2004年获批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城市性质定为“中国江北水城”。 然而,许多人对“水城”真正的内涵仍缺乏了解,将水城附会以风水、八卦等[1],将建设水城理解为打造水景。实际上,黄泛平原古城独特的“水城”风貌是其与黄河洪泛、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过程长期适应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景观,是古人的生存艺术[2],其对今天的城市水系治理、防洪治涝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仍大有裨益。 因此,有必要对黄泛平原“水城”的景观形态、形成机制及其背后的治水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在新的城市环境下如何重新定义、拓展“水城”的内涵,从而更好的实现保护文化景观、塑造城市地域特色、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问题等综合目标。 菏泽是典型的黄泛区“水城”,以此为案例,本文对黄泛平原“水城”的建设途径进行探索。 1生存的艺术:黄泛平原“水城”景观解读 1.1黄泛平原“水城”的景观形态黄泛平原古城往往在城市内部与周边分布有规模不等的水体,不同于江南水城发达的河道水网,这些江北“水城”以集中分布的面状水体——坑塘、湖面为特色。同时,黄泛平原古城另一重要特征是在城墙外围往往加修用于防洪的护城堤,并大多

江苏省

江苏省 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位于长江、淮河下游。简称苏。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邻安徽,南连浙江。东南与上海市毗连,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介于北纬30°46′~35°07′,东经116°22′~121°55′。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6705.6519万。辖11省辖市、15县级市、49县。省会南京市。 自然条件 地质:省境以盱眙—响水断裂带为界分为两大部分:北部属中朝准地台,其中郯庐断裂带以东为胶辽台隆南缘,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构成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富含磷灰岩等沉积变质矿床。现已探明的巨型磷矿带储量在1亿吨以上,特大型金红石矿床亦位于此区;断裂带以西属鲁西断隆,多震旦系和寒武—奥陶系灰岩丘陵,石炭、二叠纪煤系分布较广;郯庐断裂带沿线则形成一系列白垩系砂砾岩构成的丘陵。南部属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褶带和苏北断拗。下扬子台褶带占省境西南部,系古生代以迄中生代三叠纪的拗陷带,经受印支、燕山运动,形成构造复杂的褶皱带,并随多期岩浆活动而产生多种金属矿产,如铁、铜、钼、铅、锌、锰等。苏北断拗是白垩纪以来的陆相断陷盆地,地面不断下陷,经受后期沉积而成为平原,局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储油构造和盐矿层埋藏。栖霞山已探明有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和独立金银矿床以及伴生硫铁矿。 地貌与水系:省境以平原为主,地面高程在45米以下的平原低地占总面积85%,其中半数以上在5米以下;低山丘陵和岗地合占15%,主要分布在盱眙—响水线以北和省境西南部。江苏是以水域面积辽阔著称的省份,水面面积合计约占总面积17%。共有大小河流和人工河道2900余条(不包括田间渠道),湖泊200多个,分属长江、淮河和泗、沂、沭等水系,又有京杭运河自北而南贯穿其间,相互连通,构成完整的水道系统,富航运、灌溉和水产养殖之利。海岸线南起长江口北岸启东县连兴港东侧蓼家嘴角,北止赣榆县绣针河口,长953.9公里。根据地貌成因和水道系统,全省可为6区: ①沂沭低山丘陵平原区。位于省境最北部。大体与沂、沭河流域范围一致,是鲁中南山地南延部分。连云港市郊的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5.4米,为全省最高点。沿河有宽广的冲积平原。 ②徐淮黄泛平原区。位于省境西北部,系黄淮大平原的组成部分,为上覆薄层黄泛冲积物的侵蚀平原。平原由西北部逐渐向东南低落,丰沛平原西部43米,徐州市郊约30米,淮阴市郊约10米,涟水县东5米以下。徐州市郊和铜山县北部有寒武、奥陶系灰岩残丘分布,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规范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8年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 序号标准编 号标准名称替代 标准号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 级标准 SL 190-96 2008,01, 04 2008,04, 04 2SL 419-2007 水土保持试验规 程 SL 239-87 同上同上 二○○八年一月四日 前言 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 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 2、附录B中的B6和B8; 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 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 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 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 丛佩娟李琦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1.0.3 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GB/T20465-2006定义的有关土壤侵蚀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2.0.2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Thc potential hazard degree of soil erosion: 生态系统失衡后出现的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用于评估、预测在无明显侵蚀区引起侵蚀和现状侵蚀区加剧侵蚀可能性的大小,以及表示侵蚀区以当前侵蚀速率发展,该土壤层所能承受的侵蚀年限(抗蚀年限)。 3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1 一级类型区 3.1.1 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 【3.1.1条文说明:用主导因素法并以与土壤侵蚀关联度高、又较稳定的自然因素作用划分一级类型 区的依据。】 3.1.2 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3.2 二级类型区 3.2.1 水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 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 3.2.2 风力侵蚀类型区宜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 区。 3.2.3 冻融侵蚀类型区宜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类型区。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 概况 邹平在山东省位置 邹平,古称梁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邹平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东接工业重地淄博,西邻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靠黄河,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全境26公里。西距济南9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62公里,东距海滨城市青岛240公里,距淄博市37公里,北至首都北京550公里。至2008年末,全县有199690户,总人口725266人。现在全县辖13镇3个街道办事处,858个行政村,一个省级开发区(2010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251.75平方公里。位列2009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2009年度中国县域经济排名第28位,最具发展活力县级单位名列第二,2011年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的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正式发布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邹平县在参评的2001个县(市)中名列第15位,比上届跃升7个位次。至此,邹平已连续8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新区

行政管辖所辖3个街道、11个镇:黛溪街道、黄山街道、高新街道、长山镇、焦桥镇、孙镇、明集镇、九户镇、台子镇、码头镇、魏桥镇、西董镇、临池镇、青阳镇。共有857个村委会,874个自然村。 县人民政府驻黄山街道鹤伴二路567号,邮编:256200。 行政区划代码:371626。 区号:0543。 拼音:Zouping Xian 历史沿革商、西周时为邹侯国地。春秋时齐景公筑邹之长涂,邹关(今隘阜口)之东始就平地,故名邹平。秦属临淄郡。西汉置邹平县(治所在今孙镇)、梁邹县(治所在今旧口),属济南郡东邹县(治所在今花沟),属千乘郡。东汉东邹县并入临济,邹平、梁邹2县自东汉迄三国魏均属济南国。西晋济南国改为济南郡,邹平县属之,梁邹县属乐安国。南朝宋废邹平县,而于梁邹城侨置平原郡,又于东南部侨置武强县(治所在今长山镇)、平原县(治所在今平原庄)。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平原县移治于西汉邹平故城,故改平原县为邹平县。同年,将武强县改名为长山县。均属齐州,后改称齐郡。唐武德元年(618年)邹平、长山2县属谭州,八年(625年)谭州废,改属邹州,不久邹州废,邹平、长山2县又改属淄州。北宋邹平、长山2县仍属淄州。景德二年(1005年)邹平县治徙至今邹平县城。金属山东东路淄州。元宪宗三年(1253年)析邹平、章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 中文名称华北平原 别名黄淮海平原 所属地区中国 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方言中原官话冀鲁方言北京话等著名景点长城故宫天坛天安门黄帝故 里少林寺嵩山趵突泉孔府等外文名称North China Plain 行政区类别地理分区 地理位置黄河下游,中国中东部偏北 人口约3.5亿人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机场首都国际机场新郑国际机场等 1地理情况

地貌特征 华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 ;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以致黄河决溢、泛滥、改道频繁。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由于春季蒸发量上升,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加之以人为原因,华北平原常会出现春旱的问题。 形成过程 华北平原景色 华北平原在中生代为隆起区,局部发育了断陷盆地;新生代断块活跃,古近纪形成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堆积范围扩大,形成连片的大平原;同时边缘断块山隆起;新生代相对下沉,形成较厚的沉积。 黄河在孟津下形成巨大的冲积扇;冲积扇中轴淤积较高,成为分水脊,将淮、海河分隔南北。 黄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扇缘向东直逼鲁西南山地丘陵的西侧。黄河冲积扇的中轴部位淤积较高,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分隔南

地貌单元知识

第二节 地貌单元 在安徽,各种地貌类型在分布上虽多交叉,但各地也常各有其主要的主导类型,据此,可以将全省地貌分为5大单元。 一、淮河中游平原 淮河中游平原,位于省境的北部,为省内平原中的主体,其范围既包括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区,也包括淮河以南宽10~60公里左右的地区。淮河中游平原为黄淮大平原的一部分,地面主要由淮河主支流的沉积和黄河的泛滥所形成。因各地的成因、发育过程等方面的不同,地貌形态差异较大,从而又可分为黄泛平原、砂姜黑土平原、沿淮滩地、淮南阶状地4个次级单元。 〔北部黄泛平原〕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宿县地区的北部和阜阳地区的北部及淮北市,区内地面除宿县地 ? ? 1 3

区北部和淮北市有一部分由前寒武——奥陶纪地层组成的丘陵以及台地外,主要由近代黄河泛滥形成。黄河为一地上河,所以,其地地貌呈高滩地——决口扇——泛滥缓倾地——泛滥洼地组合。尤其是在宿县地区的北部,由于故黄河横经北缘,因此组合系列更是清晰。在萧、砀两县的北部,有宽为10~20公里,高为6~8米的黄河故道高滩地存在,俨然如城垣,成为黄淮大平原的分水岭。在故道高滩地两旁,有多个状如洪积扇的决口扇发育。在决口扇外缘,又有呈缓倾斜的泛滥地存在。在泛滥地中,尤其是在泛滥地的边缘地区和丘陵地的背阴部分,由于黄泛沉积少,成为洼地,如宿县北部的老汪湖和康家湖便是此等面积相当可观的洼地。地面组成物质,也由于黄水在堤内和出堤后各地的流速变化极大,而粗细不一。在堤内河槽中及堤外近河地区,沉积物粒径较粗,为中砂、细砂、粗粉砂,常形成局部的风成地貌。在砀山西北部的黄河故道中,甚至还有小型砂丘存在。但通过近30年的改造,现已绿树成荫,花果满园。同时,由于土中可溶性盐类的含量较大,尤其是在宿县地区北部,由于黄泛沉积厚达10~20米,土层中含可溶性盐类的总量更大,土壤易于盐化、碱化。 〔淮北砂姜黑土平原〕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阜阳、宿县两地区的南部和淮南、蚌埠两市所属的北部大部分地区,平原除少数黄泛滩地外,主要为由淮河左岸各大支流沉积所形成的倾斜地,因土层下部含有砂姜,故通常称之为砂姜黑土平原。在砂姜黑土平原上,由于淮河左岸各大支流成平行状排列,沉积作用在近河地区最盛,河间地区最小,故地面既自西北向东南呈1/7500~1/12000的比降微斜,又每自河岸向河间地区微凹,于是逐渐形成了多个形如碟的凹地,称碟形洼地。淮北地区降水并不多,但多涝灾,实与此等洼地之众多有一定关系。 〔沿淮滩地〕 位于淮河两岸,为一带由淮河主、支流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河漫滩低地。在自然状态下,常为洪水所淹。现多数滩地虽已筑堤挡水,但在汛期,常需行洪、蓄洪,尤其是在阜南、颍上、霍邱一带的沿淮地区,行、蓄洪的机率多数地方大于2年一次或3年一次。农业秋收的保证率甚低。 〔淮南阶状地〕 位于沿淮滩地以南,南与江淮丘陵台地相接,地面由两级阶地为主组成。西宽东窄,在霍邱、寿县、长丰一带,宽达50~60公里,在淮南、蚌埠、凤阳、嘉山一带,则宽度只有10~20公里。淮南阶状地,尤其是在西部,由于既无洪涝之虞,又有大别山地来水滋养,农业生产条件良好。 二、江淮丘陵台地 江淮丘陵台地,位于淮河中游平原以南。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六安、淮南、合肥、蚌埠和滁州4地市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面主要由丘陵、台地和一部分镶嵌于其中的河谷平原3类组成。但据各地地貌类型和特征的不同,也可分为3个次级单元。 〔皖东丘陵台地〕 位于江淮丘陵台地的最东部,在政行区划上包括嘉山、来安、滁县、凤阳、定远诸? ? 2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