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孙子兵法_中的大战略思想_于汝波

_孙子兵法_中的大战略思想_于汝波

_孙子兵法_中的大战略思想_于汝波
_孙子兵法_中的大战略思想_于汝波

第21卷第5期Vo l.21,No.5

滨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inzho u University

2005年10月Oct.,2005

=当代孙子兵法研究名家笔会>

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

收稿日期:20050811

作者简介:于汝波(1945)),男,河北盐山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和中

国历代战略研究。

于汝波

(军事科学院,北京100091)

摘 要: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5孙子兵法6中所说的/庙算0、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0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0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0、/伐交0为主的/不战0战略思想和唯/战道0是从的/善战0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5孙子兵法6;大战略;重战;不战;善战

中图分类号:E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18(2005)05000706

关于/大战略0的含义及其与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一些不同观点。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对这一问题首先做些说明。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出版的5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6中提出了/大战略(grand st rat eg y)0概念。他认为,/大战略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全部力量以便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即国家政策所确定的目标0。此后,西方出现了关于/大战略0的许多不同定义,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中国学者吴春秋认为,/大战略是政治集团、国家或国家联盟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总体战略0[1]。

利德尔#哈特关于/大战略0的定义是本义性的大战略,或称之为狭义的大战略,达到的是/战争的政治目的0。吴春秋关于大战略的定义则是广义或泛化了的大战略,它包括平时和战时的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关于自身安全和发展的总战略,亦可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这种大战略既可用于指导战争,也可用于指导和平建设,只要能达成国家/政治目标0即可。笔者认为,狭义的大战略应主要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手段为主的综合手段战胜敌人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所谓/以军事手段为主的综合手段0是指以

军事力量准备、军事力量威慑、军事力量使用等为主要手段,同时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综合手段。这样形成的总战略主要用于敌我之间的斗争,指导用战争手段或非战争手段战胜敌人。这是其与泛化了的大战略最根本的不同点。大战略从层次上分,有国家联盟的大战略、国家战略、政治集团的大战略,而不仅仅是指/国家战略0。/大战略0是由/政治目标0所决定,并以实现这一目标为目的,这个/政治目标0主要是指对敌斗争的政治目标,它包括短期的政治目标,更多的是指长远的政治目标。大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关系是,它规定、指导和决定着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而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又影响甚至决定着大战略的施行和结果。本文所用/大战略0就是这种狭义的大战略。

大战略并非如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所说,此前/基本上是一片未被认识的处女地0,而是早有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今人所说的大战略与我国孙子所说/庙算0(5计篇6)含义相近,孙子的/庙算0,就是指最高决策者从道(政治)、天、地(自然条件)、将、法(军事)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预测、决策和执行,从而达成/王霸0政治目标的总战略。其中军事(/将0、/法0和/七计0中的/兵0、/卒0等)是这些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这无疑应属大战略的

滨州学院学报第21卷

1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另如5晋书#宣帝纪6:/(宣帝)聪朗多大略。05晋书#慕容恪载记6:/恪为将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务于大略,不以小令劳众。05旧唐书#高适传6:/(高)适喜言王霸大略。05新唐书#吕堙(言部)传6:/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0陈亮5进3中兴五论4札子6:/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0等等,其所说/大略0均与今人说的/大战略0含义相近。从表达词义角度看,用/大略0比/大战略0更为妥帖。

范畴。5孙子兵法6中的5作战篇6、5谋攻篇6、5形篇6、5势篇6、5虚实篇6、5九地篇6等诸篇,也都论述了关于大战略的内容。

另外,中国古人所说/庙略0、/大略0、/远略0、/帝王略0等,也与现在说的/大战略0含义相近。其中古人用的最多的是/大略0。从词义上看,/大略0这一术语比/大战略0更接近今人所说/大战略0的内容。如5史记#郦生列传6中讲到,郦食其称赞刘邦/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0,就是说刘邦有大战略思想和眼光。又,5淮南子6中说:/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0意思是说,对那些用大战略思维考虑问题的人,不能用便捷细巧去要求他。另如5汉书#刑法志6中说:/任萧、曹之文,用良、平之谋,骋陆、郦之辩,明叔孙通之仪,文武相配,大略举焉。0说明/大略0是包括/文、武0两个方面的总方略。读史书可以发现,书中讲到历代有作为的帝王时,多以/有大略0称评他。这些/大略0无疑不仅仅指的是军事战略,它还应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在内的大战略内容1。清人王馀佑撰5乾坤大略6论述的也是从起兵到统一天下的大战略问题。概而言之,古人所说的/大略0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战略或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的谋划者为战胜敌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力量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的总战略。而现在说的军事战略则与我国古人说的/将略0、/兵略0含义相近,它比/大略0、/庙略0、/帝王略0等低一个层次。

至于大战略的思想和实践,远在此概念出现之前,在我国就已经出现了。5史记#五帝本纪6载,黄帝时,就/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0,已表现出积蓄和综合使用政治、经济、军事等力量以战胜敌人的初始的战略谋划能力和实施能力。夏商周时期,强调/天命0、/吊民罚罪0,治军要/师出以律0,在战争指导上,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0,注意采取政治动员、阴蓄其力、争取与国、剪敌羽翼、掌握敌情、/见可而进,知难而退0、/夺人之心0、攻其腹心等方略以夺取国家政权,其对大战略的谋划能力已有很大进步。

总之,那种认为1929年之前中国没有大战略

和没有与大战略相对应的概念的看法是没有依据的。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用了/大战略思想0这一概念,是指关于大战略的理论,以与/大战略方案(对策、决策、个案等)0相区别。大战略思想属/思想0层次,它是对无数大战略个案的理论总结和升华,同时又指导大战略个案的制定和执行。大战略个案体现大战略思想,同时又为大战略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还是检验大战略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总之,大战略思想与大战略既密切关联,又有所区别。

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察0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二是以/伐谋0/伐交0为主的/不战0战略思想,三是唯/战道0是从的/善战0战略思想。这三个

方面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2]

一、/察0战、备战、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

5孙子兵法6开篇就讲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0其5火攻篇6也讲到,对战争要/明君虑之,良将警之0。可见其对战争问题的高度重视。重战是5孙子兵法6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或逻辑起点,它因此才强调要认真地研究战争、充分地准备战争、慎重地对待战争,追求不战而胜,讲求高明的作战艺术等。孙子关于重战的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战争力量准备、强调预先掌握战争规律和军事情报以及进行周密的顶层的战略决策三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战争力量准备

孙子强调,要想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要战胜敌人,就要使自己处于/先为不可胜0的优势地位。对敌人,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0(5九变篇6);认为/以虞待不虞者胜0(5谋攻篇6)等。为此,就要做好防止战争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准备与精神准备。孙子认为,战争力量准备,不只是军事力量准备,更是国家综合力量的准备。其中主要包括:政治(孙子称之为/道0),如统治者国家政治是否清明,上下/同意0的程度等,孙子的这一思想在银雀山汉墓竹简5孙子兵法#吴问6中有更为具体的体现;经济(孙子称之为/财0、/主用0),主要指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军

8

第5期于汝波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

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将帅素质(孙子称之为/将0),要求他们具备/智、信、仁、勇、严0五种相济相制的武德;制度进步、法令严明、管理得力(孙子称之为/法0);士兵(孙子称之为/卒0)素质优良;武器装备(孙子称之为/兵0)先进;气象、国土、战场(孙子称之为/天0、/地0)等军事环境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等。孙子强调,战争准备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形成对敌的综合优势,这种优势之比,他称之为/以镒称铢0,镒铢二者之比为576比1。可见,孙子强调,只有在对敌形成这样的绝对优势时,才可能遏止战争或发起战争。

但在孙子看来,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等诸因素在国防力量中不是彼此相等的关系,他更强调军事力量对国家存亡的决定性作用。为此,他非常重视对将帅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强调对军队的建设、训练和管理,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0 (5行军篇6)的治军纲领;同时把军队武器装备情况、后勤保障情况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虽然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但其中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军事力量。这已为古今中外无数经验教训所证明。

(二)强调预先掌握战争规律和军事情报

5孙子兵法6中共用了79个/知0字,这些/知0构筑了中国古代兵家独树一帜的战争认识论。这79个/知0可以用孙子所说的知/道0和知/情0来概括。知/道0就是掌握战争规律。孙子书中讲到的/存亡之道0、/知胜之道0、/战道0、/为客之道0、/安国全军之道0等,都是指掌握战争规律问题。5孙子兵法6全书的主旨就是揭示战争的规律。知/情0就是在战前掌握军事情报,孙子称之为/先知0。如/知彼知己0、/知天知地0、/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0等。/先知0是个动态性的概念,讲的是/知0的时间性问题,即要在任何时候都要先事、先敌而知。知/道0和知/情0二者缺一不可,只了解战争规律而不掌握现实情况,或虽了解现实情况而不懂战争规律,都只会吃败仗。它要求战争决策者对战争规律和现实情况都要做到先知而后战。

如何做到/先知0?孙子认为不能靠迷信的方法,只能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去获取。当时的人们还用占卜进行战略决策,所以孙子的这个思想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为此,孙子对如何/知彼0作了多处论述,如在5用间篇6提出了/五间俱起0的方略;5虚实篇6论述了用计算、挑动、示形、试探性较量等方法了解敌情的问题;5行军篇6列举了32种相敌之法等。这些都是讲的/知彼0问题。书中对/知己0也多有论述,如强调国君对将帅要知,将帅对士卒之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要知,对士卒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特点要知等。先知是预测战争胜负的依据,是进行决策的前提,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所恃而动0),因此要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

(三)进行正确的战略决策

孙子的战略决策思想,有两点值得特别重视。一是坚持国家至上、胜利第一的原则。5孙子兵法6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决定战与不战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利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0(5九地篇6)这句话,并不仅仅是进行战役战斗决策的原则,更是进行战争决策的原则,是/安国全军0的大战略原则。为了国家利益,他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与否的最高标准是/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0(5地形篇6)。孙子认为,要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否则,就是最大的不仁。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国家至上、胜利第一的思想。二是周全谋划。孙子主张战前必须要做到/多算0,认为/多算胜,少算不胜0,强调/必以-全.争于天下0。不但要谋划如何/战胜攻取0,而且要谋划战后如何/修其功0。孙子在5火攻篇6中说的:/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明君虑之,良将修之。0这话是对其以前战争,特别是他亲身经历的吴国战争经验教训的精辟总结。所谓/修其功0,就是做争取人心、巩固和扩大战果的工作。即使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谋划进攻性战争和反击性战争,也不仅只考虑到在军事上能否打赢的问题,还必须同时考虑到打赢后如何控制局势的问题,这是个大战略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算真正的/打赢0。

二、以/伐谋0/伐交0为主的/不战0战略思想

这里所说的/不战0战略思想是指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0、/屈人之兵而非战0等,是一种通过非战争手段使敌人屈服的战略思想。孙子这里所说的/不战0是一种战略,我们不能由此而认为孙子是个/不战主义者0。他讲的这种非战争手段主要是指/伐谋0和/伐交0。对于/伐谋0和/伐交0,孙子说得非常简略。因此,学者们对其有一些不同理解。有人认为/伐谋0与/伐交0没什么区别,为了将它们区分开来,就把/伐交0解释为两军阵前交战前的威慑屈敌或攻打/交地0等。[3]因为对/伐谋0/伐交0的

9

滨州学院学报第21卷

理解关系到孙子这一战略思想的确切含义问题,所以,在此需要对其做些辨析。

/伐谋0就是不以兵战而以计谋终止敌人的进攻计划,或以计谋打击敌人,实现不出兵或少出兵而屈敌的最佳目标。古人对此已多有论述。如曹操注/敌有始谋,伐之易也。0张预注:/敌始发谋,我从而攻之,彼必丧计而屈服。或伐谋者,用谋以伐人也,言以奇策秘算,取胜于不战,兵之上也。0杜牧注:/故敌欲谋我,伐其未形之谋,我若伐敌,败其已成之计。0朱墉注:/伐谋者,以计破其计,使其畏服而不敢为。或计未就而先自败也。0[4]由此可见,伐谋的对象是/人谋0,是/始计0,伐谋的主要方式是以谋破谋。其实施方法,撮其要者:或威之以力,使之屈服,如孙子在5九地篇6中所说,/威加于敌0;或诱敌以利,使之顺服,如孙子在5计篇6中所说,/利而诱之0;或预有准备,使之畏服,如孙子在5九变篇6所说/恃吾有以待0等。目的是最终使对方谋划失败,胎死腹中,达到我方/不战而屈人之兵0或为战而胜之创造条件的目的。孙子之后,人们又提出了一些/伐谋0的方法,如5六韬6提出的/文伐0十二法,5管子6讲的/经济战0等,都属于伐谋的手段。5管子#轻重甲6中说:/战衡(供求平衡战),战准(物价调节战),战流(物资流通战),战权(经济权谋战),战势(乘势借力战),此所谓五战而至于兵者也。0都属伐谋的手段。

这样的例子在现代也可以看到。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所著5真正的战争6一书中讲到,他在任总统时实行了孙子/以正合,以奇胜0的对苏新战略。他解释说,所谓/以正合0,就是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加强西方的联合与苏联正面对峙;所谓/以奇胜0,就是依靠西方的经济实力、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分化瓦解苏联等国家,用表面的/缓合0达成/退一步,进两步0的目的。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1986年出版的5运筹帷幄6一书中也提到:随着核时代的到来,应以孙子的/上兵伐谋0、/不战而屈人之兵0作为美国与苏联斗争的总方针,即利用苏联经济问题严重、国内矛盾突出等弱点,实现/不战而胜0。他还从地缘政治角度引用了孙子5九地篇6中关于/衢地0(四通八达的地区)的论述,提出了/关键性国家0(linchpin st ate)的概念,认为如果使/波兰摆脱莫斯科的控制,分离主义倾向可能随之加剧,从而破坏大俄罗斯人的支配地位0。美国这些战略的施行,促成了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达到了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这些都属于/伐谋0的范围。美国人现在仍在使用这种战略来对付所有他不喜欢的国家,我们对此应该高度警惕。另外,在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想把以色列拖进战争,以争取阿拉伯世界对自己的支持。美、以识破了这一计谋,以色列始终处于守势,美最大限度地孤立了萨达姆。这也是典型的/伐谋0。

孙子/伐交0的本义应是打击敌国的盟交,扩大自己的盟友,争取战略优势,最大限度地孤立对方,从而使之屈服于我,或为我战而胜之创造条件。所以,孙子的/伐交0是指各诸侯国之间进行的战略层面的外交斗争,而不只是说两军对阵后的威慑退敌,更不是指/伐交地0。孙子在5九地篇6中所说/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0,/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0,/不争天下之交0等,这里所说的/交0,都是指诸侯国之间的结交,而不是指战阵上的两军交合。曹操注孙子认为,/伐交0的/交0只是指两军/将合0。后人多有受其影响者。需要指出的是,曹操注孙子,有长于从战役、战术层面理解,而短于从战略高度考虑的缺点。其对/伐交0的注释亦有此失,不可全以为据。

春秋时期,诸侯列国之间的战争频繁,结盟成了各国争取战略优势的重要选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0(5论语#宪问6)的成功实践,应为孙子/伐交0思想提供了经验。总之,当时时代的需求,实践经验的积累,催生了孙子的/伐交0思想。而这一思想的提出,又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战国时期的/合纵0/连横0、/远交近攻0等谋略的使用,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孙子/伐交0思想。

/伐谋0与/伐交0既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二者都是实现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0思想或为战胜敌人创造条件的手段,都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否则,都难以奏效。在实践中,/伐谋0一般包括/伐交0,/伐交0也会使用/伐谋0,二者往往是交相使用,很难截然分开。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一是从其所含内容看,/伐谋0是指包括外交斗争在内的对敌斗争的国家总战略的筹划和实施,如对敌实施威慑战、经济战、/文伐0战、联盟战等,都属伐谋。/伐交0则只是在外交层面进行的对敌斗争手段,它是实现/伐谋0斗争中的一个方面,比/伐谋0低一个层次。二是从其施行的程序看,一般应是先伐谋,而后伐交,然后是伐兵和攻城。如前人所言,伐谋是伐其/始谋0,其目的是使敌人放弃入侵或抵抗的图谋。/伐交0是先知敌之谋而后伐,正如孙子所言/不知诸侯之谋者,不可以预交0,可见

10

第5期于汝波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

孙子的/交0是建立在知敌谋略的基础之上的。不知其谋,就不能决定对之/预交0还是/伐交0。三是从二者的效益比看,伐交耗费的资源高于伐谋,正如郑友贤5遗说6所言:/破谋者,不费而胜;破交者,未胜而费。0孙子把/宾客之用0列入军费计划之内,就说明了这笔开支数目不小。孙子一贯主张尽量减少对敌斗争的代价,用小力而获大功,故将伐交排在伐谋之后。四是从实施的难易和斗争的激烈程度看,伐谋、伐交、伐兵和攻城的排列顺序是由易渐难、由低渐高。孙子主张/胜于易胜0,即对难易选择的原则是贵易贱难,对战争激烈程度的选择是贵低贱高。总之,伐谋与伐交在所含内容、所处层次、施行程序、效益之比、斗争的难易和激烈程度等方面均有所区别。

三、唯/战道0是从的/善战0战略思想

孙子的/善战0战略思想是孙子大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5孙子兵法6中用了33个/善0字,另外讲的/巧0、/智0、/奇0、/谋0等,也大都与/善战0思想有关。5孙子兵法6以主要篇幅讲的是/善战0问题。对此,学者已多有论述。我们在此只着重讲一讲孙子的/战道0思想和由此产生的争取战争主动权思想及战略进攻思想。

(一)/战道0是作战指导的最高依据

5孙子兵法#地形篇6中有一句话:/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0孙子这里所说的/战道0是指战争规律,它是客观的,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认识、遵循、利用客观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更不能违背规律。孙子主张,战争指导者,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只能按战争规律办事,即使是权利至高无上的国君也不例外;否则,都只能导致战争失败。这在专制集权异常严重的古代中国,提出这一思想,有极强的针对性,很高的理论价值,需要有很大的理论勇气。

关于/战争规律0与/战争指导规律0的关系问题,孙子的这句话对我们应有启示作用。战争规律是客观存在,战争指导则是人的主观行为。孙子的话告诉我们,战争指导最根本的规律就是努力认识战争规律,老老实实按战争规律办事。国人受几千年专制文化的影响,往往容易产生权力大于真理、官职高于规律的观念,如果将这种观念用于作战指导,是极其危险的。搞唯意志论的危害,在有些事情上可能表现得不明显,但在战争指导问题上却可能会造成覆军杀将、亡国灭族的后果。所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0(5火攻篇6),是一点虚伪和骄傲都搞不得的。

5孙子兵法6中总结了许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作战指导规律,如诡道制胜、速战速决、奇正相生、避实击虚、集中兵力、杂于利害、以迂为直、利用地形等。这些都是实现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争取主动权是作战指导的铁则

5孙子兵法6自始至终都强调要掌握战争主动权问题,这是在对/战道0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作战指导理论。5孙子兵法#虚实篇6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0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0,就是能控制、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控制和调动,讲的就是关于战争的主动权问题,或者说是军队的自由权、对战事的驾驭权、对局势的控制权问题。5鬼谷子#谋篇6说:/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0。5李靖问对6中说,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

而已0。毛泽东在5论持久战6中说:/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为此缘故,战争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0讲的都是这一道理。古今中外的战争实践都证明,致人者胜,致于人者败。战争是智与力的较量,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即使短处也常常会因为晕轮效应而转化为长处;同时压制对方之长处,使我、敌之间的优劣差距无形中成几何级数拉大,从而取得胜利。反之,就会被动挨打,遭到失败。孙子所讲的所有战争指导原则,都是为了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今人讲的制海权、制空权、制电磁权、制交通权等,是关于争取某一领域战争主动权的艺术。争取主动权,是一个常用常新的永不过时的战争制胜的铁则。

(三)实施战略进攻才能达成/王霸0目标

通读5孙子兵法6全书,可以发现,孙子的战略进攻思想非常突出。5作战篇6实际讲的是战略进攻准备必须注意的问题,5谋攻篇6讲的是谋划战略进攻的方略问题。5形篇6所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0,点明积形造势的目的在于战略进攻。5九地篇6通篇讲的/为客之道0即战略进攻之道。孙子强调,部队深入到敌国作战,能充分强化士卒的凝聚力和斗志,越深入,其凝聚力和斗志越强,而在本土作战不利,其意亦在强调战略进攻之利。孙子提出,战略进攻的最好方式是突然袭击,/其疾如风0,/动如雷震0。为了达成突然袭击的目的,要秘密决策,隐蔽准备;必要时,实行纵深奔袭,/并敌一赂,千里杀将0,以巧成事等。

11

滨州学院学报第21卷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孙子关于战略进攻的思想是与其主张实现/王霸0的政治目标相一致的。孙子在5九地篇6中2次讲到/王霸之兵01;在其他篇章中多次讲到与诸侯国斗争乃至消灭诸侯国的战略策略问题,如在5九变篇6说,/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0,5谋攻篇6中说的/毁人之国0,5九地篇6中讲的/其城可拔,其国可隳0,在5用间篇6中举的/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0等,都体现了灭敌国、兴新政的思想。这些主张的提出,都与其主张实现/王霸0的政治目标相一致。要消除当时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就必须实施进攻战略。不进攻,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因此,我们说,孙子的战略进攻思想是由其/王霸0的政治目标所规定,为实现这一政治目标服务的。孙子的这一思想为战国时期的统一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战争指导艺术。

综上所述,5孙子兵法6中具有丰富而又精湛的大战略思想。本文将其概括为备战战略思想、/不战0战略思想和/善战0战略思想三大部分。它们互有区别又密切关联。备战战略思想是/不战0战略思想和/善战0战略思想的基础和前提;/不战0战略思想是对战备力量最有效益的使用,并为战胜敌人创造条件;/善战0战略思想是关于用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战胜敌人的思想,战胜敌人后,可以使自己更加强大,为/不战而屈人之兵0增加筹码。三者互为手段和目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战略思想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春秋.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2]于汝波.大思维)))解读中国古典战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3]姚淮宁,王承庆.也谈5孙子兵法6的/伐交0思想[J].中国军事科学,2004,(5).

[4]朱墉.武经七书汇解[Z].清康熙三十九年刊本.

Thinking of Grand Strategy in Military Science of Sun Tzu

YU Ru-bo

(A cad emy of M ilitar y S cience,Beij ing100091,China)

Abstract:Grand strateg y is that,relying mainly on m ilitary w ays,national alliances,nations o r po lit-i cal gr oups employ comprehensive metho ds to achieve their po litical g oals.Careful calculations in M ilitar-y S cience of Sun T z u and great vision w idespread fro m Qin and H an Dynasties are tw o similar co ncepts. The idea of g rand strateg y in M ilitar y Science of S un Tz u mainly consists o 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ide-a of study of w ar,preparatio n o f w ar and caution of w ar,the strateg ic idea of w ithout fig hting but m ainly attacking the enemy p s strateg y and disrupting his alliances,and the str ategic idea of obey ing law s o f w ar to w in the w ar.These three aspects are closely connected to form an org anic w hole.

Key words:M ilitary S cience of Sun T z u;grand strategy;affach g reat improtance to the w ar;w ithout fig hting;be skillful in baffle

(责任编辑:许金)

12

15孙子兵法6各本多作/霸王之兵0,此据汉简本5孙子6。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宋人 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正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 《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在当时,战争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③。孙子看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他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兵凶战危,不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 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他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是科学,战争是艺术。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有规律 可循,有方法可依。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他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他概括为"五事 "--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称'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看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是说。称是从土地、物产、兵源等诸因素综合推算出来的。在孙子看来,要夺取战争的胜利,我与敌之力量对比应当如同"以镒称铢"④那样处于绝对优势。 孙子一方面重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对 二者加以辩证的分析,他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所谓"计利",是指根据对敌我双方"五事"的对比分析所提出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还只具有胜利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加上主观的努力,"乃为之势,以佐其外",为胜利的取得创造现实的条件。孙子所说的"造势",便是指靠指挥员能动地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和凌敌威势。 孙子论战争,看到了政治因素的重要作用,例如他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 也","修道而保法"。但是,他毕竟还未能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只是停留在功利主义的认识上。在他看来,只要有利就可以兴师,就可以进攻,即所谓"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孙子在战争观上历史局限性的表现。 第二,异彩纷呈的制胜之术

《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

《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 摘要:《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商场领域、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本文从作战指挥的角度、作战角度、从《孙子兵法》的理论、原则在商场中的应用来论述。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企业商场 前言 《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战争的胜利。它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那么,什么才是它最理想的战略追求呢?它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词):一个是“全”,一个是“破”。“全”是不战而胜,“破”是交战而胜。“全胜”为上,“破胜”次之。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实现“破胜”的方法是“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 一、从作战指挥的角度看 《孙子兵法》也是一部深富创意的兵法,从中可以发现,孙子其人想象很特殊,思维很超常,善于化平常为神奇,以四两拨千斤。他在军事学上,首创了一系列概念范畴,其中“形势”、“虚实”、“奇正”三个范畴构成了孙子战术思想的三大支柱。“形势”是讲军事力量的积聚,“奇正”是讲军事力量的使用,“虚实”是讲军事力量选择的打击目标。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彼此联系的。一支军队由军队士气和兵力、兵器构成了一种军事力量,这就是“形势”;正确地指挥这支军队并灵活地使其变换战术,这就是“奇正”;根据敌情我情,巧妙地选择这支军队的最佳作战方向,这就是虚实。 其实,古往今来,中西方的战略指导者们,无论是中国的孙子,还是西方的克劳塞维茨都懂得谋略,懂得力量,差异只是表现在对力量的认识和使用上有所不同而已。孙子以水来比喻“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种水势是一种冲击力,而不是爆发力。爆发力就像火力,猛打猛冲,胜负立见。冲击力就像水力,连续攻击,使敌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还手的时间,没有变更战术的余地。 在力的使用上,孙子十分重视奇正,重视作战方式,主张“巧能成事”,用巧劲而不是使蛮力。孙子之所以论述“十围五攻”的不同战法就是讲究策略的选择,力争上策,准备中策,避免下策。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的办法就是上策,庖丁解牛,迎刃而解,就是上策。庖丁用的是巧劲,费力少而收功多。打蛇要打七寸,不要对蛇全身乱打,这是孙子的思维。这种思维反映在军事力量的使用上,就要求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很有些像太极拳的原理,尚柔、尚智、尚谋。 孙子讲“以正合、以奇胜”。从字面上看,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其实它还有一层意思,正合是用常法布局,用奇法胜敌。用常法排兵布阵,这是一般规律。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没有这一条,打仗就成了机器人对垒。正因为有这一条,才有人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二、从作战角度看 “形势”、“奇正”、“虚实”这三者,最吃劲、最较劲的是“虚实”。因为“虚实”问题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此六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 以“道”为核心主线, 以权谋为经线, 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 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构成有机整体。 “全胜”的战略思想体系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孙子在本

孙子兵法重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一、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 (一)国家至上,胜利第一(价值判断)。 这就是《孙子兵法》战争观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认为,决定战争现一不战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国家利益;要求将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对于国君错误的指令也可以不执行,执行国;与否的最高标准就是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要维护、扩大国家利益,就必须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因此,《孙子兵法》全书论述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孙子兵法》说到底就是一部“制胜法”,从庙算多算到战场指挥,从选将到治卒,所有的谋划与行动都就是为了一个“胜”字。(评:价值准则,国家利益,唯民就是保,安国全军) (二)慎战。《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就是关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因此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重视战争, 就必须备战: 1、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到胜敌一筹。甚至要“以镒称铢”,“先为不可胜”造成绝对优势。 3、备战,但不可浪战,而必须“慎之”、“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战”。(评:因关系重大,代价大,付出大,成本高,必须慎战。如果关系重大,但代价小,付出小,成本低,则可试探。战争有五不战:非利、非得、非危、主不可以怒与将不可以愠)

(三)多因素制胜。《孙子兵法》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就是道、天、地、将、法。道就是政治,要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就必须政治修明。这一条就是定点争胜首要因素。道、天、地、将、法后人称这为“五事”。此外,《孙子兵法》还瞧到了战争的对经济的依赖关系,认为经济实力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作战篇》、《用间篇》都论及了这一问题。(评:决定战争胜负《孙子兵法》认识就是“五事”、“七计”。“五事”中没有论及经济、武器等因素,这就是一个缺陷。) 二、关于战略战术原则 (一)先知原则。《孙子兵法》说:“故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孙子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必须掌握,并对如何知彼傻作了专门的论述。书中对“知己”也多有论述。先知就是进行决策的前提,就是指挥军队的先决条件(“三军有所恃而动”),因此不惜爵禄重金,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孙子兵法》的这一思想有超越了时空的价值,就是其战略战术原则中的首要原则之一。(评:没有调查就发言权。先知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手段与行动规律。真假、深浅、多少、该把握的原则。内容:有静态、动态;强弱及其分布,以及变化;过去、现在与未来;最重要能知道与预见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方下一步,甚至下二、三步可有采取的措施与行动。) (二)先胜原则。《孙子兵法》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1)先

《孙子兵法》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孙子兵法》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是什么?国内外都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在研究。199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11月号上,发表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什么是战略》,后来这篇文章被商业界誉为是与杜拉克《经营之道》齐名的“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迈克尔?波特指出“所谓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不同的经营活动”。同时,他还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与时下流行的外包、全面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不是同一回事,企业的战略只有三条通行方法:成本领先、差别化和专一化。 而另一位管理大师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认为战略并不体现在市场,而是指企业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地位。他也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不管是迈克尔?波特还是杰克?特劳特所说的战略思想,最终的关键是建立企业在短期或者长期的竞争优势,即企业的战略高度在于如何建立比较竞争优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定位,还应包括支撑“定位”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战略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战略首先应该是一个系统,是现代企业建立短期或长期比较竞争优势的系列方案,以及为实施方案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现实中汗牛充栋的信息让人头晕目眩,到处是动态性复杂关联的问题,如不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战略性规划,就有可能迷失在复杂变化的局面中。

其实,2500年前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从战争的角度出发,就系统性阐述了竞争战略思想。孙子把战争上升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战略高度,指出竞争是建立在力量对比基础上,揭示了力量生成规律以及竞争的客观规律是强胜弱败,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比较优势,并揭示了力量发生作用应当遵守的“避实而击虚”的战略原则。而要成功应用这一竞争规律还必须通过“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自保而全胜”、“先胜而后战”、“出其不意”、“集中兵力”等竞争制胜之道来体现。 因此,借助《孙子兵法》的对战争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和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本文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进行了系统性分折,探讨了现代企业的系统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系统战略流程的制定。从孙子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分析,我们可以把系统性战略分解成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战略“五事”、战略统帅的素质要求(经理人素质)、战略效果(气势)。 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 孙子认为战略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缎投卵者,虚实是也”,明确提出了“分数”、“形名”、“奇正”、“虚实”战略领域的基本范畴。 从四点出发进一步进行延伸,“分数”是指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形名”是指挥控制、监控体制;“奇正”是指出奇制胜;“虚实”指

《孙子兵法》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意义

第37卷V01.37 第1期 NO.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NORMALUNIVERSITY 2010年1月 Jan.2010《孙子兵法》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意义 余德仁 (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在古今中外的战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商场如战场”,在当前搏击全球金融海啸的关键时刻,《孙子兵法》中“园敌而制胜”的奇谋韬略,可以转化运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对外竞争应变策略,起到向市场获取重大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因敌而制胜;商场如战场;企业竞争应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F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10)01—0156-02 作者简介:余德仁(1924一),男,江苏南京人,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外经济思想史与现实政治经济问题研究。 一、《孙子兵法》及其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孙子兵法》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时期,由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法家孙武所著的一部杰出兵书。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记载:当孙武携《兵法》十三篇从齐国投奔吴国,经过教场演练,断然斩杀违令带队吴王二姬,全列妇女步调行止从此“皆中规矩绳墨”的事件以后,吴王阖庐知道孙武善于领兵打战,遂拜之为大将,终于“西破疆(强)楚,入郢(郢是楚国都城),北威齐、晋,显名诸侯”,使吴国在一个时期内称霸中原,乃至无敌于天下。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这部杰出兵书,以其奇谋韬略,比比皆是,论述精辟,实用性强,因而一贯受到我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们的高度推崇,视为“兵学典范”。诸如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名将兵部尚书李靖,还有当代伟人毛泽东等等,分别都有一些与此相关的评论,兹不赘述。自从公元600多年开始,《孙子兵法》一书流传到世界以后,先是在日本、东南亚,继而又在欧美各国,受到了广泛推崇,影响 收稿日期:20Q9—05—20 ?156?至为巨大。例如,英国有一位享誉西方军界多年的著名军事理论家海尔?哈特感叹地说:“在《孙子兵法》一书中,把我所著20多部著作中所涉及的战略战术原则,几乎都包罗无遗了。”当美国入侵越南深陷泥沼,久久不能自拔之际,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就曾无可奈何地承认:“正如2500年前中国战略家孙子所说的那样:‘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在越南的失败,正应了孙子的话。”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英文、日文、俄文、德文、法文和捷克文等十多种文字的《孙子兵法》译本,流传于世,可见其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是何等的广泛而深远。 二、《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孙子兵法》全书共分为十三篇,先后论述了关于“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十三个战略战术方面的问题,全方位地阐述了各种奇谋韬略及其相应的军事规律,至今仍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万方数据

最新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与当代启示-精品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与当代启示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公元前770年---公元前546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华夏与周边民族冲突与融合不断发生。公元前546年---公元前476年,“尊王攘夷”的旗帜已经黯淡,中原大国争霸战争进入尾声,出现陪臣执国命。所以说,《孙子兵法》的产生与当时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定阶级社会发展的产物。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中华民族演进到一定阶段在理论方面的结晶。春秋时期是人才辈出、学术兴盛的一个重要阶段。管子、孔子、老子等都是春秋时代着名的思想家。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他们之间既共同学习与探讨、又相互攻击与批判。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得治”和“仁政”来保持国家的稳定。所以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春秋时期长期战争和军事实践孕育的结果。“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根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时期,共有200多个国家,春秋时期前后长达240多年,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240多年中,就有483次大的军事行动,平均每年两次以上。任何一种重要的军事理论,都是来自最现实的战争实践之中。因此,《孙子兵法》这种非凡的历史巨着的产生,与当时的那种极其频繁的兼并战争实践是分不开的。 一、《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一)重战、备战、慎战的战争观 战争决定着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政治、民心对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话既是《计》篇的纲领,也是《孙子兵法》全书的纲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孙子同样把战争看成国家大事,把战争看成是是国家行为,是政治行为,不是个人行为,不是国君、更不是将领的个人行为。“兵着,国之大事”决不能把战争看成个人行为,战争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决不可不慎重,“不可不察”.对于战争的发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敌我双方状况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准确无误的判断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的基本条件,总之,孙子提倡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倡重战、备战、慎战,要求明君、良将时时刻刻将“国家安危”、兵民生死系于心上,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二)战略与战术思想 在战略上,孙子主张“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 “兵部顿而利可全” 是“善之善者也”.谋求先胜,实现全胜的手段包

孙子兵法与战略

战略是什么?国内外都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在研究。1996年在《哈佛商业评论》11月号上,发表了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什么是战略》,后来这篇文章被商业界誉为是与杜拉克《经营之道》齐名的“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迈克尔?波特指出“所谓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不同的经营活动”。同时,他还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与时下流行的外包、全面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不是同一回事,企业的战略只有三条通行方法:成本领先、差别化和专一化。 而另一位管理大师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认为战略并不体现在市场,而是指企业如何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地位。他也认为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不管是迈克尔?波特还是杰克?特劳特所说的战略思想,最终的关键是建立企业在短期或者长期的竞争优势,即企业的战略高度在于如何建立比较竞争优势,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定位,还应包括支撑“定位”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战略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战略首先应该是一个系统,是现代企业建立短期或长期比较竞争优势的系列方案,以及为实施方案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现实中汗牛充栋的信息让人头晕目眩,到处是动态性复杂关联的问题,如不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战略性规划,就有可能迷失在复杂变化的局面中。 其实,2500年前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从战争的角度出发,就系统性阐述了竞争战略思想。孙子把战争上升到“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战略高度,指出竞争是建立在力量对比基础上,揭示了力量生成规律以及竞争的客观规律是强胜弱败,即现在我们所说的比较优势,并揭示了力量发生作用应当遵守的“避实而击虚”的战略原则。而要成功应用这一竞争规律还必须通过“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自保而全胜”、“先胜而后战”、“出其不意”、“集中兵力”等竞争制胜之道来体现。 因此,借助《孙子兵法》的对战争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和结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本文对现代企业的战略进行了系统性分折,探讨了现代企业的系统战略的基本内容和系统战略流程的制定。从孙子的系统性战略思想分析,我们可以把系统性战略分解成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战略“五事”、战略统帅的素质要求(经理人素质)、战略效果(气势)。 战略的基本条件和原则 孙子认为战略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缎投卵者,虚实是也”,明确提出了“分数”、“形名”、“奇正”、“虚实”战略领域的基本范畴。 从四点出发进一步进行延伸,“分数”是指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形名”是指挥控制、监控体制;“奇正”是指出奇制胜;“虚实”指以虚击实。“分数”和“形名”指出了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奇正”和“虚实”指出了战略达成的最基本的竞争原则。战略达成的基本条件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只有生存才能谈得上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战略,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得已生存的基础上对未来迫切追求的企业。而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就是我们对未来规划的起点或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是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反应模式。当企业刚刚起飞,资金和竞争实力远没有竞争对手强大的时候,基本原则是首先要遵守的。 因此,当我们已经确定或者要考虑达成某个战略目标的时候,不能过于简单,必须把战略的基体条件和基本竞争原则首先考虑进去。即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是如何支撑这个战略目标的。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标,首先是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市场运作模式能否支撑整个目标战略的分解,有无一套适合于本企业的监控和反馈流程,执行能力是否强大,如果我们管理和指挥一个企业就像管理一个人,就达到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外遇到强敌时,不仅要出其不意,还能根据竞争对手的虚实,进行市场攻击。 战略“五事”

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思想

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思想 在我国齐鲁文化的大框架内,一文一武两个圣人是最闪光的两个亮点。“一文”,就是文圣孔子。“一武”,就是武圣孙子。孔子创立了儒学,孙子创立了兵学。儒学经典是《论语》,兵学经典是《孙子兵法》。《论语》以道德治理天下,勾画了中华文明的轮廓。《孙子兵法》以智慧平定天下,指明了用兵制胜的途径。 辩证法是哲学里面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讲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运动规律的。辩证法的主要之点:一是事物内部是可分的,一分为二,负阴抱阳,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二是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三是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孙子兵法》中渗透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辩证法是《孙子兵法》的灵魂。 (一)分析事物强调“两点论” “两点论”,是孙武考虑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现了《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孙武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篇》)。这句话,可以说是孙武认识和解决战争中各种矛盾的一把钥匙。指出,无论攻守、强弱、劳逸、奇正、虚实、远近等等战争中的对立双方,都是互相依存的,利害相联的,可以转化的。比如防御作战时,“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虚实篇》)。“顾此”则“失彼”,不可能天衣无缝,总有弱点,总有疏漏。因此,如果避其实而击其虚,敌人的主动地位就转化为被动地位了。所以孙武肯定地说:“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虚实篇》)。这种关于矛盾转化的朴素思想,对于以弱敌强、以少敌多,以小敌大的国家和军队,无疑是一件锐利的思想武器。 《孙子兵法》的两点论,还表现在他对阴阳说的灵活运用。孙子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自然之天中,阴阳包括昼夜(昼为阳,夜为阴)、晴雨(晴为阳、雨为阴)等等。曹操对此注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孙子十家注》卷一《计篇》)。可见,军事上的胜负,与阴阳四时的更替有密切关系。在行军作战时,要注意阴阳的利用。孙子在《行军篇》说:“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孙武认为,驻扎军队应该选择向阳干燥的地方,避免背阴潮湿的地方。因为营地在背靠阴湿之地,士兵容易生病。在丘陵和堤防这种地形上,要抢先占领向阳的一面,并把它作为军队的主力或主要翼侧的依托。孙武把齐文化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2000字范文

有关孙子兵法论文2000字范文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孙子孙子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许多企业家都将孙子兵法运用在战略管理当中,本文就提供了3篇2000字左右优秀孙子兵法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篇有关孙子兵法论文范文: 标题:对孙子兵法中“驭人”的管理学分析 摘要:自古以来,管理无非是对“人”和“事”两方面的管理,而《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书库的瑰宝,被誉为百科全书,它短短6000多字,但是其中涉及的管理学思想却为后人推崇和钦佩。本文将从对人的方面来研究《孙子兵法》中“驭人”的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意义,具体分析现代管理者的领导素质、领导艺术以及对下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孙子兵法;管理者;领导艺术;管理方法 一、论管理者“驭人”的重要性 刘邦战胜项羽时曾经说过,那是因为他唯贤是用,“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杰,

皆人杰也,能用之,皆吾所以取天下也。”无论是古代成名的帝王还是现代商业中大佬,他们的成功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懂得用人、驭人,李嘉诚也说过:我的成功取决于愿意为我和集团肝脑涂地的团队。所以说一个有志向的人如果不会用人,又不懂得如何“驭人”,那么他只能如项羽般留下“奈若何”的叹息! 二、管理者应该具有的领导素质 (一)出其不意的“奇正原理” 奇正原理孙子兵法中第五篇.兵势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奇正管理是策划的第一大原理,它是思维创新的核心表现。我们在策划对手时,也正是对手在策划我们的时候,奇于对方之外则胜,奇于对方之同则平,奇于对方之内则败。1950年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在美军不知情的情况下迅速入朝作战并且取得了首战的胜利,是奇正原理运用的经典案例。它的成功在于成功的运用了麻痹对方的手段,以极快的速度插入敌军后方,正如孙子所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二)“知己知彼”的掌控能力 在《地形篇》中孙子进一步阐述到:“知吾卒之可以击、知敌之可击、知地形之可击,胜之全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进,举而不穷。”孙子告诉我们,若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对于敌我双方的了解是极其重要的。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中也只有明确和了解被管理者的所需所想,掌握下级的信息和心理状态,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个优秀的领

《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

《孙子兵法》蕴含的伦理思想 摘要:《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军事著作,其价值不仅在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与中国传统伦理有密切的关系,在军事伦理、管理伦理上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其深入挖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孙子兵法》;伦理思想;军事伦理;管理伦理 孙子名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孙子的著作《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价值不仅在于军事领域,它博大精深的思想还蕴含着深刻的伦理价值。 一、《孙子兵法》与传统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伦理道德。孙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孙子兵法》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根源于齐鲁文化,孙子作为齐国人,受到齐鲁文化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最高的道德原则,用“仁”去解读《孙子兵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仁爱”,如“爱卒”、“善卒”、“养卒”,“安国”、“保民”、“利主”。二是“义恨”。“爱”和“恨”是构成“仁德”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对人民越是爱,对敌人就越要恨。三是“大仁”。作为军人,最大的仁就是实现国家利益,为了国家利益,发动战争、进行杀戮,不是不仁,相反。这正是最大的“仁”。孙子在《用间篇》中指出:“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出兵打仗,动用军力人数众多,国家财力物力耗费巨大,全国的老百姓也都不得安宁,有时战争还要持续数年,如果吝啬一点儿小钱而不肯重用间谍,导致战争失败,那就太“不仁”了。《用间篇》又说:“非仁义不能使间”,意思是不仁义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用间”带有耍阴谋诡计的意思,按常理属于不仁不义之举,但为了国家利益就成为“仁”,国君、将帅都要有这种“仁”。 《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讨论一个战争主题,但通览全书,则篇篇充满“慎战”、“抑战”,甚至“不战”的思想。作为一名军事家,在一部专门论述战争的著作中,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孙子博大的仁爱情怀。 中国传统伦理把“三纲五常”作为最高道德原则,五常的仁、义、礼、智、信,除了以上所讲的仁,其他的在《孙子兵法》中也多有反映。如“智”,《孙子兵法》本身就是一部充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 孙子的军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战略战术原则也是备受人民推崇的。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对于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 1.避实击虚。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兵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胜利。这一点,孙子在其兵法《虚实篇》中有精辟而形象的阐述。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同时,对于如何实施之一作战原则,孙子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如集中优势兵力,攻其所不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总之,这一原则的关键是集中力量,寻找弱点并迅速出击。 2.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的另一作战要点是: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依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被敌人牵着牛鼻子走,就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而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则能改变不利的形势,让敌人“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这一点是取胜的必备条件。 3.先胜而后求战。 孙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于孙子认识到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

因而提出了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的观点。孙子提出,在战争前,应认真地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力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打有把握之仗,而不打无把握之仗。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这些话的意思,立意均在于此。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指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知彼知己,才能去实施避实击虚之计,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终战胜敌人。同时,孙子还指出,要真正做到“知彼知己”,就必须舍得花大力气去探知敌情,掌握敌情,这是进行“庙算”的基本前提。 5.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在其兵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奇正”的命题,即在作战的战术部署中,兵力部署以承担正面作战为正,进行侧击、包围、迂回的为奇;担任钳制敌人主力的为正,列阵对敌、明攻的为正;承担突击的为奇,采用机动、偷袭或者特殊战法的为奇。孙子提出作战必须有“正奇”的变化,要“以正合,以奇胜”,才能最终赢得主动。孙子的这一军事思想,已为后来众多的军事家所运用。以此战略战术为指导而赢得战争胜利的战例几乎俯拾皆是。 6.识众寡之用者胜。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还总结出了兵多与兵少的不同用法。孙子一方

浅谈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一、《孙子兵法》简介 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撰著的《孙子兵法》,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兵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其中管理思想不但适于领兵打仗,也同样适于今天的和谐管理,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而其中的指挥、组织思想,造势思想,因利而动思想都是很好的管理思想的体现。再次我们可以从孙子对将帅的论述做初步的探讨,总结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思想,即赏罚有道,民主集中,知人善用。 《孙子兵法》共6 000余字,13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成书于我国春秋末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奠基作和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通篇博大精深,结构严谨,说理精微,逻辑严密,它既表现为从理论的高度与实际的联系上议兵论战,也蕴含着从作战指挥哲理的深度表现出思想上的辩证思维。《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影响和波及到其他众多的学科领域。本文试从管理学的角度做一些粗浅而有益的探索。 虽然这是一部以讲述战争规律为主的兵书,但是其内在的思想和理念却极具发展力,对各个领域都有借鉴价值。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有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都借鉴和参考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徐二明说:“在国外学习战略是将《孙子兵法》作为经典的参考书,他们认为战略中的许多思维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其实外国人喜欢看的书,反而是我们的《孙子兵法》,他们觉得这本书很有用。近年来,很多管理学学者发现企业竞争与战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已经将《孙子兵法》的理念应用于管理运作上。” LG中国总裁卢庸岳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智慧的东西。对于经营管理也很有用。” 二、《孙子兵法》管理思想简介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孙子兵法》是一颗格外耀眼的明珠。这部

孙子兵法慕课答案

1 《孙子兵法》是一本修辞丰富的兵书。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0% 查看解析或评论(1)2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同一部书吗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答错了! 答对率:11% 查看解析或评论(0)3 《三十六计》是谋略书,属于战术层面。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2% 查看解析或评论(0)4 1972年4月10日兵书出土。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0% 查看解析或评论(0)5 商战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是全方位的竞争。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8% 查看解析或评论(0)不同的战略思维主体的战略思维有境界差异吗 A: 有 B: 没有 C: 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无境界之别 正确答案:A 答对了! 答对率:43% 查看解析或评论(0)7 以下哪些问题属于战略思维决策观的内容 A: 关于战略决策的方法 B: 关于战略决策的目标 C: 关于战略决策思维活动的目标取向 D: 都是 正确答案:D 答对了! 答对率:76% 查看解析或评论(0)8 官渡之战决策中曹操一方运用的核心战略思维方法是什么A: 辩证思维方法 B: 系统战略思维方法 C:

逆向战略思维方法 D: 求同战略思维方法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22% 查看解析或评论(0) 9 战略思维活动本身有没有价值取向 A: 有 B: 没有 正确答案:A 答错了! 答对率:64% 查看解析或评论(0) 10 利德尔·哈特受到孙子以迂为直战略思维方式启发提出了什么战略思想A: 直接路线战略 B: 间接路线战略 C: 大战略理论 D: 速决战战略思想 正确答案:B 答错了! 答对率:67% 查看解析或评论(0) 11 孙膑围魏救赵运用了什么战略思维方式 A: 以迂为直战略思维方式 B: 避实击虚战略思维方式

孙子兵法如何指导企业战略执行

孙子兵法如何指导企业战 略执行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孙子兵法》如何指导企业战略执行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世界军事巨着,同样对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具有极大的价值。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孙子认为把握“道、天、地、将、法”五个因素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孙子认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就要能使上下同心同德,人们甘愿与之同生共死,而不害怕任何危难。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即很好地执行就需要上下同心目标一致,企业如何将愿景、战略目标有效地使上下沟通一致,得到大家的支持与拥护,让所有的人懂得“我们在做一件正确的事”,至少是共同认可的事。目前有多少的企业让全员深刻地理解与拥护公司的战略目标呢上下同心呢不得不检讨这些问题。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孙子认为,在用兵时要注意的昼夜晴雨,严寒酷热,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同时也要知道距离的远与近,地势的险峻与平坦,地域的宽阔与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地理条件。在运用到企业战略执行的层面,就是要思考与确认战略本身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相关条件是否具备,尤其是人力资源的配备。所谓天时、地利、人合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战争的胜利,要考察将帅是否具有足智多谋、言而有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军严明等素质和能力。那么,企业战略有效的执行与最高指挥官有关莫大的关系,他的智慧与决断的能力,他的信守承诺与关爱员工的品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层领导有什么样的领导力,团队就有什么样的执行力。那些将战略执行失败的原因归于部下的执行力是完全错误的。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法制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军令法规、武器装备、军需供应等情况。没有严格的法制,战争不能取胜,企业中若没有一套完善与严格制度,任何战略执行都只是空谈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成功70%靠制度化,30%靠人性化。

孙子兵法(答案)

1.《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我国___春秋末期___时期人。 2.春秋末期诸侯国齐国乐安,现一般认为在___山东省东北部___。 3.孙武生长在齐国,主要军事活动在___吴国___。 4.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___大动荡、大变革___的时代。 5.春秋末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最主要最普遍的斗争形式是___战争___方式。 6.与孙武军事思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___家庭影响___、___社会实践___。 7.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主要标志是___农业公社的土地所有制逐渐瓦解___、___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___、___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正在形成___。 8.孙武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9.在我国春秋末期频繁而众多的战争中,发展得最多、最激烈的是______之间战争。 10.孙武主要活动在我国春秋末期的___吴___国。 11.春秋末期,处于我国历史___由奴隶制向封建制___转变时期。 12.孙武出生在___祖辈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___之家。 13.孙武先辈中正式被任为“卿”大夫的是___孙凭___。 14.孙武在吴国隐居期间与___伍子胥___曾一起切磋兵法。 15.吴王阖闾决心伐楚,但迟迟不敢起兵的主要原因是___无杰出的将帅统帅军队___。 16.由于___伍子胥___多次保举,吴王阖闾才见到孙武。 17.孙武到吴国后,在吴国都城___姑苏___潜心兵法的研究和著述。 18.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南方的吴国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 19.齐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___姜太公___的封地。 20.孙武的祖父田书立了战功,受到___齐景公___大赏,封赐乐安作为其食采之邑。 21.孙武辅助吴王阖闾首先攻打的是______。 22.吴王夫差继位后拒不听从___伍子胥___的劝谏。 23.吴王阖闾让孙武“吴宫教阵”是为了___确知孙武的军事才能___。 24.吴王阖闾命孙武为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5.孙武离开吴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6.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武晋见吴王阖闾时,携带的兵法为_十三_篇。 27.《孙膑兵法》佚失的时期在我国的___隋朝___。 28.《孙子兵法》在孙武晋见___吴王阖闾___时已成一部独立的军事著作。 29.除了孙武见阖闾以前所作的十三篇外,《孙子兵法》还有___《吴文》___、___《四变》___、___《皇帝伐赤帝》___、___《地形二》___等佚文。 30.山东省临沂___银雀山___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是该著现存最古的版本。 31.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的___齐___国人。

_孙子兵法_中的大战略思想_于汝波

第21卷第5期Vo l.21,No.5 滨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inzho u University 2005年10月Oct.,2005 =当代孙子兵法研究名家笔会> 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 收稿日期:20050811 作者简介:于汝波(1945)),男,河北盐山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和中 国历代战略研究。 于汝波 (军事科学院,北京100091) 摘 要: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5孙子兵法6中所说的/庙算0、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0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0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0、/伐交0为主的/不战0战略思想和唯/战道0是从的/善战0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5孙子兵法6;大战略;重战;不战;善战 中图分类号:E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618(2005)05000706 关于/大战略0的含义及其与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一些不同观点。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对这一问题首先做些说明。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出版的5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6中提出了/大战略(grand st rat eg y)0概念。他认为,/大战略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全部力量以便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即国家政策所确定的目标0。此后,西方出现了关于/大战略0的许多不同定义,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中国学者吴春秋认为,/大战略是政治集团、国家或国家联盟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总体战略0[1]。 利德尔#哈特关于/大战略0的定义是本义性的大战略,或称之为狭义的大战略,达到的是/战争的政治目的0。吴春秋关于大战略的定义则是广义或泛化了的大战略,它包括平时和战时的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关于自身安全和发展的总战略,亦可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这种大战略既可用于指导战争,也可用于指导和平建设,只要能达成国家/政治目标0即可。笔者认为,狭义的大战略应主要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手段为主的综合手段战胜敌人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所谓/以军事手段为主的综合手段0是指以 军事力量准备、军事力量威慑、军事力量使用等为主要手段,同时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综合手段。这样形成的总战略主要用于敌我之间的斗争,指导用战争手段或非战争手段战胜敌人。这是其与泛化了的大战略最根本的不同点。大战略从层次上分,有国家联盟的大战略、国家战略、政治集团的大战略,而不仅仅是指/国家战略0。/大战略0是由/政治目标0所决定,并以实现这一目标为目的,这个/政治目标0主要是指对敌斗争的政治目标,它包括短期的政治目标,更多的是指长远的政治目标。大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关系是,它规定、指导和决定着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而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又影响甚至决定着大战略的施行和结果。本文所用/大战略0就是这种狭义的大战略。 大战略并非如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所说,此前/基本上是一片未被认识的处女地0,而是早有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今人所说的大战略与我国孙子所说/庙算0(5计篇6)含义相近,孙子的/庙算0,就是指最高决策者从道(政治)、天、地(自然条件)、将、法(军事)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预测、决策和执行,从而达成/王霸0政治目标的总战略。其中军事(/将0、/法0和/七计0中的/兵0、/卒0等)是这些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这无疑应属大战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