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汉族人群17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析_5639728百替生物

中国汉族人群17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析_5639728百替生物

中国汉族人群17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析_5639728百替生物
中国汉族人群17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析_5639728百替生物

中国汉族人群17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位点基因型和基因

频率分析

【摘要】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17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 方法: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138例来自中国大部分省市的汉族人的13个心血管易感基因的17个SNPs. 结果: 国内未曾见报道的4个基因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ET?2985 AA∶AG∶GG为 2.2% (3)∶22.2% (30)∶75.6% (102);NPRC(-55) AA∶AC∶CC 为8.1% (11)∶23.0% (31)∶68.9% (93);KCNQ1140则只发现了SS基因型;CYP46rs754203 CC∶CT∶TT为55.0%(66)∶20.0%(24)∶25.0%(30). ApoBMsp1 +∶-为92%(232)∶8%(20),而Hapmap公布的则为100%(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7,P=0.000). MTHFR677 C∶T为70%(168)∶30%(72),与Hapmap中中国北京汉族人(CHB)公布的结果48.9%(44)∶51.1%(46),以及ALFRED中公布的中国香港汉族(SA0008510)77.8%(322)∶22.2%(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和P分别为12.70,0.000; 4.89,0.027). 其他位点的调查结果与Hapmap计划中CHB (ANP2238, ApoBXbaⅠ, NOS3298, ApoBEcorⅠ和ApoE112)和ALFRED网站的SA0008510的基因频率(AGT235, ACEAlu, ApoCⅢ3175, ApoCⅢ3206, ApoE158和SerpinA3rs4934)有较好的吻合. 结论:SNPs频率分布具有种族和地区差异,中国汉族人群中ANP2238 C, ApoBEcorⅠ(-)和KCNQ1140 G, 是少见的等位基因(<5%),可能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用基因芯片检测多个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SNPs结果可靠.

0引言

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心脏病及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疾病是多因素疾病,是由位于多个易感基因中的多个SNPs微效作用累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 不同的SNPs的不同组合,使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易患性、导致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各异,治疗效果不同. 因此,对心血管疾病候选基因SNPs 的研究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研究结果可用于对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易患风险的预测,从而利于疾病的预防. 但是SNPs在不同人群的分布的基因频率有很大的差异,具有种族和地区特色,因此针对不同人群SNPs研究应首先了解SNPs的频率分布情况,挑选该人群中具有一定基因频率的SNPs 进行. 本研究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调查分析中国汉族人群中13个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1-6]的17个SNPs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以了解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均来自2005?04/2006?09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常规体检者,经有关检查除外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138(男90,女48)例,平均年龄50.3±10.5岁. 调查对象均为彼此之间无血缘关系汉族,原籍分布中国大部分省份.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和检测

取外周血3 mL, 终浓度为2 g/L的EDTA抗凝,上下颠倒数次混匀,存放于-20℃备用. DNA抽提后,用针对每个SNPs的引物分别进行PCR扩增,混合的PCR产物与基因芯片杂交、显色,最后检测荧光. DNA抽提、PCR扩增、杂交、显色及检测等步骤都严格按照上海百傲公司的Baio基因型检测芯片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芯片用BaiO基因芯片识读仪检测,检测图像经Array Doctor软件分析.

1.2.2质量控制对基因芯片检测的准确性,用DNA测序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准确率97.8%. 在每次检测中都设置阴性、阳性对照品. 样本检测过程中,若软件对“标志列”、“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三者进行判断后,输出其中之一为“不合格“,则实验无效. 同时随机抽取一份DNA样品,对其中一些SNP位点进行DNA测序以验证芯片检测准确性.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以SPSS11.5软件包分析. 基因型和基因频率采用基因计数法计算,调查对象与Hardy?Weinberg平衡的符合程度采用χ2检验. 组间分析用χ2分析.

2结果

2.1基因芯片检测和DNA测序

基因芯片中包括RAAS系统中的AGT,ACE和内皮细胞功能相关的基因NOS3,ET?2,ANP,NPRC和载脂蛋白B,C3和E以及MTHFR,KCNQ1,CYP46A1,SerpinA3等13个基因中17个国内外报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SNPs. 随机抽取样品进行的DNA测序验证该芯片检测准确性,两者结果吻合(图1,2).

2.2基因型检测

结果显示在所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17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大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人群代表性(除KCNQ1140位点上未发现有多态性外,81.5%(13/16) SNPs的χ2<χ20.05,1(3.84),P>0.05.

2.3基因频率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中国汉族人群ET?2985,NPRC-55 ,CYP46rs754203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相关报道未见发表)分别为:ET?2985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 (3),22.2% (30)和75.6% (102),A等位基因频率为13%,G等位基因频率为87%;NPRC -55的AA, 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 (11),23.0% (31)和68.9% (93),A等位基因频率为20%,C等位基因频率为80%;CYP46rs754203的CC,CT和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0%(66),20.0%(24),25.0%(30),C的基因频率为65%,而T则为35%;KCNQ1140则只发现了SS 基因型. 另一方面调查显示ApoBMsp1 +∶-为92%(232)∶8%(20);而Hapmap公布的则为100%(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7,P=0.00). 本研究中MTHFR677 C∶T为70%(168)∶30%(72),与Hapmap中国北京汉族人(CHB)公布的结果48.9%(44)∶51.1%(46),以及ALFRED公布的中国香港汉族(SA0008510)77.8%(322)∶22.2%(9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和P分别为12.70,0.000;

4.89,0.027),且后两者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31.03,P=0.000). 其他结果则与Hapmap计划中CHB(如ANP2238,ApoBXbaⅠ,ApoBEcorⅠ,ApoE112和SerpinaA3rs4934)及ALFRED网站SA0008510的基因频率(如AGT235,ACEAlu ,NOS3298,ApoCⅢ3175,ApoCⅢ3206和ApoE158)有较好的吻合.

3讨论

冠心病等多基因疾病,由于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系统多种基因,同时检测多个候选基因多个SNPs,较之单独研究某种基因更能发现候选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及微效累积. 从这个出发点,我们利用包含较多心血管疾病易感基因的基因芯片检测中国汉族人群中17个SNPs的基因型,了解这些SNPs在中国人群的频率(尤其是ET?2985,NPRC-55和CYP46A1rs754203 3个国内尚未有相关基因型频率检测报道的SNPs),同时验证了基因芯片的检测能力. 为进一步对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了解临床表型多样化产生的实质以及进行个体化的临床治疗打下基础.

本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有研究[2-3]报道ANP2238 C,ApoBEcor I(-)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大意义,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出现频率较少(<5%),可能不是多因素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同时检测出中国汉族人群中ET?2985A等位基因频率为13%,G为87%;NPRC(-55) A频率为20%,C 80%;CYP46rs754203 C的基因频率为65%,而T 则为35%. KCNQ1140则只发现了SS基因型,这与Chen等[5]的研究吻合,即KCNQ1140 G是导致家族性房颤的单基因原因,正常人群中未见有分布.ApoBMsp1和MTHFR677位点的基因频率与中国北京汉族和中国香港人群中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人群的选择和检测的例数有关. 其他位点的调查结果与Hapmap计划中CHB(ANP2238,ApoBXbaⅠ,ApoBEcorⅠ,ApoE112和SerpinsA3rs4934)和ALFRED网站SA0008510[7]的基因频率(AGT235,ACEAlu ,NOS3298,ApoCⅢ3175,ApoCⅢ3206和ApoE158)有较好的吻合,结合随机抽样所做的DNA测序结果,证实了基因芯片检测的准确性, 可以用于今后的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Yoshimura M, Yasue H, Nakayama M, et al. A missense glu298asp variant in th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spasm in the Japanese[J]. Hum Genet, 1998,103: 65-69.

[2]Rubattu S, Ridker P, Stampfer MT, et al. The gene encoding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the risk of human stroke[J]. Circulation, 1999, 100:1722-1726.

[3]Agapitov AV, Haynes WG. Role of endotheli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J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 2002, 3:1-15.

[4]Johansson A, Katzov H, Zetterberg H, et al. Variants of CYP46A1 may interact with age and APOE to influence CSF Abeta42 levels in Alzheimer's disease[J]. Hum Genet, 2004, 114:581-587.

[5]Chen YH, Xu SJ, Bendahhou S, et al. KCNQ1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familial atrial fibrillation[J]. Science, 2003,299: 251-254.

[6]李莎,雷兆文,陈子立,等.冠心病家族史青少年载脂蛋白E、B的基因多态性[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20:241-243.

[7]Ng MC, Wang Y, So WY, et al. Ethnic differences in th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d distribution of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in 35 candidate gen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 Genomics, 2004, 83: 559-565.

作者:唐敏戴勇

医院: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400016

关键词:血管疾病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表

表1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男)第一步:评分 年齡(:岁)得分 35-39 0 40-44 1 45-49 2 50-54 3 55-59 4 收:缩压(mmHg)得分 <1 20 -2 120- 0 130 - 1 140- 2 160- 5 >180 8 总胆固fi?(iinnol/L) 得分 <5.20 0 N5.20 1 体重盾数(kg/m2) 得分 <240 24?1 >2S 2 第二步鲁求和 吸烟得分否0 是2糖尿病得分 否0 是 1 年龄平均危险杀低危晞 35?39 L.0 0.3 40-14 1.4 0.4 45-49 1.9 0.5 50-54 2.60.7 55?59 3.6 1.0 10年ICVD绝対危险参考标准 总分 10 年ICVD 危险(%) W J 03 0 0.5 1 0.6 2 0.8 3 1.1 4 1.5 5 f) 2.1 2.9 7 3.9 8 5.4 9 7.3 10 9.7 11 12.8 12 16.8 13 21.7 14 27.7 15 35.3 16 443 >17 N52.6 第三步:绝疋危险

无糖尿満 BM>28 BMK24 (TCM5. 20mol/L) 不吸烟 吸烟 SBP mmHg (TC<5. 20mol/L) 不吸烟 吸烟 180 ? 160?179 140?159 130?139 120?129 <120 180? 160?丄79 140?159 130?139 120?129 <120 180? 160?179 140?159 130?139 120?129 <120 69 ? gg S ? 69 ? S S ? 9 6 守?g 寸 寸 T § 6 m ? 69 ? s S ?09 寸年於(岁) 中危僦极低危 很局施高危 绝对危险底 >40 20?10- 5?<5 (%)

2008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2008 (所有资源所有资源均均来自网络来自网络)) H oover 整理整理 目录目录 1.1.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草稿草稿)) (2) 2.2.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书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书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书 (12) 3.3.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1) 4.4.中国心血管医生临床戒烟实践共识中国心血管医生临床戒烟实践共识 (29) 5.5.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37) 6.6.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专家共识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专家共识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专家共识((初稿初稿)) (44) 7.7.新型的调脂植物药新型的调脂植物药新型的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多廿烷醇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57) 8.8.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64) 9.9.急性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修订版)) (72) 10.10.ACC/AHA/HRS 2008ACC/AHA/HRS 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械治疗指南年心脏节律异常械治疗指南((待整理待整理)) (8080)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公布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 8 月9 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已经连续7 年编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防治现状和临床研究现况的综合报告,也是一部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的信息量较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态势 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约350 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图1、2)。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 人,每10 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 人。 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 亿,即每5 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2.66 亿,卒中至少700 万,心肌梗死250 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 万,风湿性心脏病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200 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持续攀升 高血压2.66 亿患者

高血压是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根据以往1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年增长3% 推算,2012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2.66 亿,即每5 个成人中至少有1 人患高血压。 超重/ 肥胖2.4 亿/7000 万人 我国人群超重率(体质指数24~27.9 kg/m2)为17.6%,肥胖率(体质指数≥ 28 kg/m2)达5.6%。18 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到2.4 亿和7000 万。我国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2009 年上述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0.0% 和8.7%,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达到45.3%。 体力活动7 成人活动不足 与1997 年相比,2006 年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调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运动≥ 3 次、每次运动≥ 30 min)的人数占比为28.2%,但20~49 岁的青壮年人群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吸烟3.5 亿烟民 目前15 岁以上烟民有3.5 亿,被动吸烟者5.4 亿。我国男性吸烟率处于平台期,而年轻女性吸烟率有增加趋势。二手烟暴露水平基本无变化。2005 年我国吸烟总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膳食营养食盐远超6 g 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明显,而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量(平均每日12 g)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 g 的标准;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 血脂异常2.5 亿患者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包括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水平。我国血脂异常者至少2.5亿。调查显示,成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4.14~4.91 mmol/L)和极高(≥ 4.92 mmol/L)的患病率为3.5% 和3.0%。 糖尿病9240 万患者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终稿)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终稿) 我国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持续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 %,尤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最为迅猛。1998年WHO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早期病变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不及时控制就可能在中老年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尤以冠心病和卒中为重,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风险。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所以,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起冠心病死亡率持续升高,1968年冠心病死亡率高达336.5/10万;此后政府重视预防,主抓控制胆固醇、降压和戒烟;到2000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50%,其中危险因素控制的贡献率最大,全人群胆固醇水平下降0.34 mmol/L,收缩压下降5.1 mm Hg(1 mmHg =0.133kPa),吸烟量下降11.7%,对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24% ,20%和12%。二级预防和康复的贡献率为11%,三级预防为9%,血运重建仅为5%。西欧各国近30年来因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冠心病死亡率平均下降了20%~40%。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一级预防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疾病及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进行了更新,此后相继发布了大量一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ACC/美国卒中学会(ACC/ASA)联合发布了《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6年WHO公布《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更新了《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我国卫生部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和“健康中国2020”战略,均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方针。以此为契机,为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使我国尽快实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达下降拐点的目标,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起,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外周血管科以及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 1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索流行病学现状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和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2006年为183.7/10万,2008年为241.0/10万,分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3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断上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整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有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初筛工具,包括Framingham危险评估模型、欧洲SCORE危险评估模型、WH0/ISH风险预测图、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模型等。Framinghtim危险评估模型应用最广泛,但该模型高估了我国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建立了国人缺血性心血管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表1),危险因索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和吸烟。该量表适用于35~59岁人群,预测该人群未来lO年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年龄≥60岁人群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使用该量表常低估其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危险。 上述危险评分工具计算的是个体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由于年龄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年轻个体来说,尽管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绝对风险低,但相对于同龄人,可能患病风险增加了数倍,因此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共同制定了“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图1),强调与同龄健康个体比较,未来10年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增加的倍数。健康个体未来10年冠心病平均危险见表1,相对危险量表使用方法见图1。 根据不同危险分层决定控制目标和干预力度,不但有益于降低高危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避免了低危患者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2002年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建议: ·危险因素评估: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年龄(男>45 岁,女>55岁)、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胆固醇或低HDI.-c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个体,应每年进行1次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推荐使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综合危险评估模型,所有40岁以上个体应该了解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了解其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程度。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发布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发布 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及患病率持续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与此同时,面对心血管病高发的严峻形势,国内外心血管病预防工作也取得了许多进展。为此,我们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吸取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在2011 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发表为《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临床心血管病的预防工作。本指南涵盖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基于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等内容,本文仅就二级预防的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年第一期。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一、卒中二级预防(一)危险因素控制推荐意见如下:(1)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 m H g ,应启动降压治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 以下。由于低血液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2)对于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 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LDL-C 降至1.8

mmol/L (70 mg/dl )以下。(3)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 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卒中或TIA 事件,推荐HbA1c 治疗目标(二)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TIA 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推荐意见如下:(1)对非心原性栓塞性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建议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而非抗凝药物预防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单药治疗均可作为首选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150 mg/d。阿司匹林(25 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 mg)2次/d 或西洛他唑(100 mg)2 次,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药物。(3)发病24 h 内,具有卒中高复发风险 (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原性TIA或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W 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应严密观察出血风险,此后可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缺血性卒中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4)发病30 d 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99% ) 的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 d。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均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5)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缺血性卒中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老龄化等因素影响,CVD死亡的绝对数字仍在快速上升,2013年较1990年增加了4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人数增加了90.9%,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7.7%。 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201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中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根据1991~2009年间开展的中国营养与健康研究(CHNS)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的比率从1991年的29.4%增加到2009年的38.7%,呈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1991~2009年间CHNS调查,整体来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1%、22.8%和6.1%。

1991~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 2.2 吸烟 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性吸烟率一直属于世界上最高的人群之一。 1996~2002年,男性吸烟率高达60%以上。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项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37186198.html, 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项目 作者: 来源:《健康人生》2016年第05期 在功能医学实验室,如果你需要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性,可以进行以下检测。 一、维生素D 体内维生素D减少,往往首先表现为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下降。所以维生素D3是反映维生素D缺乏最好的指标。功能医学实验室使用临床检验领域最先进的液相串联质谱法技术, 能够更好地评估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 二、抗氧化能力评估 越来越多的疾病如慢性综合征、神经退行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甚至癌症的发病机制都与氧化应激相关。功能医学通过对人体内抗氧化剂、酶类保护和损伤因子三方面的检测,综合评估受检者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压力的平衡状态,从而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保护机体免受氧化物质的损伤,以达到提升其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的目的。 三、炎症水平评估 超敏c反应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升高,如炎症、外伤、大手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作为全身炎症的标记物,c反应蛋白对心肌梗死和中风有重要的诊断意义。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缺血性中风是正常人的2倍。所以通过炎症水平评估,不但可以对炎症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还可以对炎症程度进行分级,对心血管疾病等做出预先评估。 四、心血管功能评估 心血管功能综合评估利用前沿分子医学,对心血管功能的检测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良。根据目前对于心血管的研究,此项检测对很多重要心血管疾病的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包括心血管风险因子、心血管独立风险因子、保护因子。这些标志物对心血管功能评估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病人的心血管异常进行诊断。 现在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越来越高,但是可悲的是50%的患者本来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通过一定的干预手段和措施,避免疾病甚至死亡的发生。应用这项前沿的检测,结合检测报告,临床医生可以为病人制订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挽救他们的生命。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特征和防治需求(完整版)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的特征和防治需求(完整版) 中国是当今全球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及时总结我国主要CV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有助于制定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有效的应对和遏制其危害。 近日,我们在Nature杂志子刊发表了综述文章。这篇综述在大量相关文献阅读、数据分析和深入思考基础上,提炼了当前中国CVD流行的八个重要特征及这些流行特征对防治工作的需求和挑战。本文将概括的介绍这篇综述的关键内容。 特征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负担快速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因二者在病因学、病理机制和预防策略上具有极大的共性,国内外相关防治指南趋于将其视为一种疾病进行综合防治。ASCVD的快速持续增加是当前我国CVD 流行的重要特征之一。ASCVD在CVD死亡和总死亡中的比例从1990年时的40%和11%上升到2016年61%和25%;同期的死亡人数从100万/年增加到240万/年。ASCVD的发病率(包括发病后死亡和存活的患者)亦持续上升,年发病率和发病人数较1990年的增加幅度均超过

100%。ASCVD疾病负担的持续增加对我国的疾病防治策略和各种资源的配置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包括一级预防需求以减少发病人数、快速增加的急救和住院床位的需求以挽救急性期患者的生命、不断增加的康复和二级预防需求以降低大量ASCVD存活患者复发、再住院和失能的风险。应该认识到,ASCVD负担增加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比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发病和死亡人数的增加、医疗救治能力提高和普及导致带病生存的高危患者数量的增加,所以我国的ASCVD的疾病负担预计会继续增加,这不仅对目前已经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带来巨大挑战、也对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和无数家庭带来持续增加的压力。如何应对我国ASCVD负担的持续增加显然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特征2:出血性卒中的流行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到170万例新发出血性卒中病例。近几十年来,尽管有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为稳定仅稍有上升;而死亡率则明显下降,在心血管死亡中的比例从1990年的39%下降到2016年的27%。但在110个国家的比较中,我国仍是出血性脑卒中负担最重的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特征3:CVD流行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修订版)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 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 样重要。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1.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我国是

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1.2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可预防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应鼓励患者实施减盐措施。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让患者明白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到2025年人群钠盐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同时观察性研究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的概况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临床医学进展, 2015, 5(3), 177-18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37186198.html,/journal/acm https://www.doczj.com/doc/637186198.html,/10.12677/acm.2015.53028 Survey of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Xueping Li, Yanhong Xie, Zhaoxia Xu*, Yiqin W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Email: *1403759578@https://www.doczj.com/doc/637186198.html, Received: Aug. 8th, 2015; accepted: Aug. 28th, 2015; published: Sept. 9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63718619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become the biggest burden of disease worldwide because of its high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By collecting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comparing the present commonly us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assessment tools such as Framingham risk assessment, the United States cholesterol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group report (NCEP ATP III), 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 in Europe, the British QRISK cardiovascular risk algorithm, Reynolds Risk Score and so on, we find that CVD risk assessment models are continuously im-proved with more risk factor being found and also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limitations. As the eff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CVD, which takes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and ge-ne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is not available in China, we thus put forward the new research thinking that combin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method, information from TCM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with CVD risk assessment to study the risk assessment of disease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Risk Assessment, Information from TCM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的概况 李雪平,谢艳虹,许朝霞*,王忆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Email: *1403759578@https://www.doczj.com/doc/637186198.html, *通讯作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以下简称年报)

2019年8月6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以下简称“年报”)编委会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樊静副主任,以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顾东风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以及年报编委会专家、编写组成员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高润霖院士主持。他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自出版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受到各方面肯定,年报资料也有着广泛的引用率,今年在胡盛寿院长的领导下,进一步改进,可以办得更好,更适合大健康国家卫生战略的形势。 胡盛寿院士首先代表国家心血管中心,对各位专家在过去的14年中对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鼎力相助表示衷心感谢,并阐述了改版的目的和意义。 他指出,2016年中央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会,突出强调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的方针。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对“健康中国”关注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如何适应国家形势,把我们的年报编辑工作做得更好,是召开此次编委会最重要的背景。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年报工作组召开了三次筹备会,对如何使得年报更符合“健康中国”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讨论,突出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就是以往年报主要强调心血管疾病,现在要突出国家健康政策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主题,所以年报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前期年报筹备组对年报编写做了比较大的改版,强调了以健康为中心,使年报受众人群更加广泛,不仅是专业人士、政府部门、媒体工作者,还要进一步推动大众层面对心血管健康知识的获取和了解。 第二是编委会的组成也做了调整,根据前几届编委会工作的经验,改版后,为提高编辑水平,加入了国内从事心血管研究更加有经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年报更加受到关注。 另外,也加入一些年富力强的心血管防控方面的工作者。希望在新一届编委会的努力和鼎力支持下,年报编辑更加出色,以实际行动提升国家心血管防控的整体水平,对“以健康为中心”的号召做出实质性贡献。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李惠君、顾东风、 北京安贞医院(吴兆苏) cww123123@https://www.doczj.com/doc/637186198.html, 通讯作者:胡盛寿 Email:shengshouhu@https://www.doczj.com/doc/637186198.html, 1000-3614(2017)06-0521-10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17.06.001 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 5 (年份) 298 296294255 262257265221 206177174189 170174 1990~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 占首位。年农村、城市CVD 分别占死因的45.01%42.61%(图4)。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1990~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变化 19901995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 5 (年份)心血管病肿瘤 呼吸疾病损伤消化疾病213230234 209209184 212242255254257252259262265 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300275250225200 175199519902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 15 (年份)城市农村213230234 209 184212242255 257262255294296298 265 262 259252257254265221206177174189 170174图4 2015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疾病农村城市11.64%8.07%12.06%22.02%45.01%13.16%6.05%11.80%26.44%42.61%中国CDC 采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GBD 2013)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各省人口学和流行病学数据[3]。1990年,16个省的首要死因是下呼吸道感染或早产并发症,15个省为脑血管疾病。至2013年,首要死因有27个省是脑血管疾病,5个省是缺血性心脏病(IHD)。2013年我国年龄标化的CVD 死亡率较1990年降低21%。脑血管病是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缺血性卒中死亡率上升了28.8%,

关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关注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2015-09-28 17:37来源:丁香园 「因为爱谈谈心」世界心脏日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和教育主题活动将于9 月29 日在京召开,该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此次主题活动,旨在呼吁大众关注心血管疾病的七大风险因素,积极进行风险因素的筛查,并通过有效的预防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七大风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生命的「第一杀手」,也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心血管疾病包括7 大主要风险因素:年龄、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高血脂。其中,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最常见危险因素。 数据显示,在 2.9 亿的心血管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占到了93%,高血压是公认的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1。随着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高血压疗效不佳主要包括因知晓率低而未能接受及时治疗等原因,由此可见,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忽视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积极开展心血管风险因素筛查 国人对于心血管风险因素的认知匮乏,直接导致了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以高血压为例,伴随人们对高血压知晓率的提高,其治疗率和控制率亦随之升高2;因此,积极开展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筛查,加强对心血管风险因素的认识与了解尤为重要,做到从源头上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此,在世界心脏日期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举办了心血管风险筛查活动,大众可免费接受系统而科学的筛查,获得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估,进而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重视预防,远离心血管疾病 临床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人群中,存在 3 项以上危险因素的约占20%,然而,这部分高危人群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却不足1/43。 针对这种现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表示:「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应该留心自己的身体状况,需防患于未然,即做好一级预防的工作。首先,积极进行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筛查与评估。其次,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力求戒烟等等。最后,针对高危人群,应遵循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长期坚持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治疗进而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实现持久获益」。 世界心脏日期间「因为爱谈谈心」心血管疾病风险筛查和教育主题活动将以多种活动形式在全国十余个城市的40 家医院持续展开。活动意在呼吁公众重视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积极参与心血管风险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高血压 0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实践,充分应用中国证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预防干预、诊断评估、分类分层、治疗管理指南。 02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众多,基层和社区的管理至关重要。《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的发布对基层高血压诊治的指导意义重大。指南主要包括:高血压的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置以及疾病管理等。 03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继2017年《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之后,《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老年人高血压防治的指南,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特定人群的治疗、血压波动、多重用药、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04 AHA关于人体血压测量的声明 血压测量作为高血压管理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3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人体血压测量的科学声明,新版声明主要内容涉及诊室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特殊血压测量工具、特殊人群血压测量以及血压的变异性等。 05 2019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

随着高血压诊治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家庭血压监测得到普及,但其质量仍有待提高,家庭血压监测已成为有效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 06 2019 JSH高血压管理指南 8月日本高血压学会(JSH)发布了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年版,对很多关键问题进行了充分分析与论证,并全面客观的参考了现有研究证据,提供了基于当前标准的高血压管理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07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目前仍是我国指南推荐的五大类高血压治疗药物之一,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但随着新证据的不断出现,其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受到质疑。《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建议》建议的发布对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临床研究证据及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应的临床建议。 冠脉综合征 01 2019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 2019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以新的概念、新的视角诠释和解决了既往“稳定性冠心病”的诸多问题,同时“慢性冠脉综合征”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取代了既往稳定性冠心病这一说法,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一起涵盖了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范畴,无论是从疾病分类的组织架构还是从病情的动态变化,二者相互辉映补充,必定会使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冠心病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02 ACS急诊快速诊治指南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在2016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内容涉及ACS的诊治流程、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等内容。 03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表

表1缺血性心血管病(ICVE>)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男)

旳?09 60 ?9” 卄?" 6£?9£ 69 ?gq 旳?0£ 幵?0P 6£?9£ ve V LO O A 呼 旳? OS , 6f?? 卯 69?$£ 旳?0£ 6B ?济 幵?OV 6£?並 a (、一\loidoz -g 入 0片)畏 径 聂淡 G CVIOSOe -g v u l ) 2 V 6FH ?02G Z ?鱼 6g-?0£ 6 卜I ?091 S T O N l v 旨?0269-?m 6ZT ?09T ?020Z V 6 2?目 62 ?691?0龙 6卜一? 09 一 MHUIUI

Ris MO DIABETES Non-smoker Smoker 5 6 7 8 140/95 140/85 iao/io5 TO DIABETES Non-smoker Smoker 45678 4567S 180/105 6huje 3 」 nssa 」 dps 8 120/75 160/95 "0/85 120/75 1AOZ105 13/9S 140/ftS 120/75 AOE 60 180/105 16^/95 140/85 120/7S 6HWE a 」 nssa 」 d poo_8 160/105 160/95 ■40/45 120/75 180/105 13/9S 140/85 120/75 Total Cholesterol:HDL ratio Total Cholesterol :HDL ratio

Risk level men ZO DIABETES Non-smoker a 5 6 a Smoker A 5 6 Z 8 DIABETES Zon-smoker 4 5 6 7 S Smoker 4 5 6 Z 8 lao/ios 1W>/9S Mo/as 120/75 AOE 70 ltO/105 140/95 149/" 120/75 SHIUE a 」 ns 笆d poo U0/10S IW)/95 60 140/A5 120/75 IW>/95 AGE 50 140/65 120/75 UO/105 1frO/? 140/M 1?OZ10S 140/95 140/85 110/75 130/105 IS0Z105 140/95 140/85 120/75 E E ajns 笆 d poo 120/75 1*0/105 140/8$ 110/75 4 5 6 7 8 Total Cholesterol:HDL ratio

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

2021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主要内容 摘要 推荐理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心血管病预防能力,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达到2030年时4类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30%的目标,落实预防为主的慢病防控工作方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指南》),并发表于近期出版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推荐理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心血管病预防能力,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达到2030年时4类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30%的目标,落实预防为主的慢病防控工作方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心脏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

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指南》),并发表于近期出版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内容要点 《指南》的内容主要聚焦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一级预防,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和相关指南,从概述和支持证据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心血管病的6大类核心问题,即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干预、血脂管理、血压管理、2型糖尿病管理和阿司匹林的使用。 《指南》中指出:总体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推荐采用"中国成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流程"指导降压和降脂治疗以及阿司匹林的使用;在可耐受的情况下,血压应严格控制,一般高血压患者最佳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五大类降压药物都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选择;糖尿病合并ASCVD高风险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1.8 mmol/L或较基线下降>50%;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仍是基石,新型降糖药物安心降糖,提供更多心肾保护;ASCVD高危险且出血低危险的一级预防患者,年龄在40~70岁,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且建立在医患良好沟通和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 杂志同期发表了胡大一教授对该《指南》的述评,他强调,在落实《指南》过程中,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