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

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的境况以及其中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2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3社会环境:4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和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

4环境污染:7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5环境破坏:7主要指生态破坏,是指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6可持续发展理论:24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环境经济系统:28在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双方流通和相互作用,两者耦合为一个整体,即环境经济系统。

8效用:42是指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在特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和服务获得的满足程度。

9总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10边际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消费数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所变动的满足程度。

11消费者剩余:44消费者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可能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将产品推向市场时的期望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12帕累托最优状态:46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素的任何一种新组合,都不能使任何一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福利,资源配置就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13帕累托准则:46{也称为帕累托许可变化}如果一项变革或一个变化,可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又不会使其他人受损,那么这项变革或变化就增加了社会福利;。14外部性:48经济主体对其他人产生的(有利或者有害)的影响。

15环境费用:51环境费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后造成损失的货币表现;二是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失而应采取的防护治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所需的资金。

16环保投资:55环保投资是为了治理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而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或取得环境效益的行为和过程。

17环保投资运行成本:58用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和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是环保投资项目和设施运行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8环境效益:68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从而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影响的效果。

19环保投资效益:71环保投资效益是指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资金所带来的效益。

20效益费用分析79:简称效费分析(BC分析)。他是一项活动所投入的资金,或所需要的费用,与其所能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21效益费用比:82简称消费比,一般表达式

22净效益:82【B-C】的一般表达式是:【B-C】=(B-D)-C

23环境退化成本:83环境退化成本是指在目前治理水平下,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功能、人体健康、作物产量等造成的各种损害的货币体现。24虚拟治理成本:84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不是实际支付的费用,虚拟治理成本的核算是以实际治理成本和污染实物量为基础进行的。

25机会成本:94从经济角度来说,放弃的其他使用机会中可能获得的最佳经济效益,称为所选择的这种使用机会的机会成本。

26排污权交易:通过为排污者确立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建立排污权市场,利用价格机制引导排污者的决策,实现污染治理责任以及相应的环境容量的高效率配置。

27环境扣减指数315环境扣减指数是指虚拟治理成本占GDP的比例。环境扣减指数=虚拟治理成本/GDP*100%。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诠释了需要再付出多少才能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治理。

29绿色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P指标进行有关调整后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较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30环境承载力承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环境状态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可以表述为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支持能力的限度。

31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反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状况的工具。

3p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是指污染者应当承担治理污染源,消除环境污染,赔偿受害人损失的费用。

环境经济政策:是为了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利用经济利益关系,对环境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一类政策体系。广义:是指可以纳入经济范畴的经济政策,它是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交叉、结合的产物,反映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件的协调关系。狭义:是指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投资、微观刺激和宏观经济调节等经济杠杆,调整或影响市场主体,使其产生消除污染行为的一类政策。

绿色保险:(环境生态保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手段。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成的人们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模式。

排污收费:国家按照相关法令规定对排放污染物的组织和个人(及污染者)征收排污费的制度。

污染当量:根据各种污染物或污染物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对生物体的毒性以及处理技术的经济性,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或污染排放活动的一种相对数量关系。

污染当量值:即表征不同的污染物或污染排放量间的污染危害和处理费用相对关系的具体值,单位kg。

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税:也被称为绿色税收,是指对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的税种。广义指税收体系中与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狭义指开发、保护和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程度进行征收的一种税收,即独立环境税。

第一章

1.简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10

从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可知,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气、水、土地等既是要的自然资源,同时又是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他们构成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所以两者是有联系的。但是,自然环境是指在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而自然资源则是从人类可利用的角度定义的,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开发利用而产生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所以说,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环境要素。

根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结果,一般把环境影响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污染,或称污染型影响;另一类是资源破坏,或称资源破坏型影响。与其对应的环境要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仅产生污染型影响的环境要素;第二类是既可以产生污染型影响,又可以导致资源破坏型影响的环境要素,这一类环境要素是在环境污染的同时,伴随着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第三类是仅产生资源破坏型影响。

第二章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21

一种观点认为,环境问题是个污染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个技术问

题,但是这个观点没有触及环境问题的本质。另一种观点认为环境问题是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为其自身发展所进行的活动(主要是经济活动)与环境的承载力有限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矛盾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的结果。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必须要改造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排放废弃物。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对人类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消极的限制作用。解决环境问题的目标应该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作用协调起来。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是明确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正确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适的经济活动引起的。2环境问题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3环境问题的解决一览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又依懒于人类社会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因此,必须从经济方面入手来解决环境问题。说环境问题是个经济问题,但并不是说环境问题是个纯经济问题,环境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因此认识和解决问题时必须重视这些问题。

3.简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三种典型的模式。22

1零增长模式。也称为悲观派观点。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因而其所能提供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能永远无限制的继续下去;否则,资源短缺、环境危机和人口爆炸会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推向极致,从而导致地球毁灭,因此人类必须停止经济增长,即实行世界经济的零增长。

2无限增长模式。也称为乐观派观点。主要内容是,人类社会不仅可以摆脱对自然的依赖,还可以成为自然的控制力量。科学技术可以是人类具有完全不受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 本文从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出发,然后结合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并提出了两条城市化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最后从中国的国情从发,总结出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键字:城市化;区域的“城市性”;新型发展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在2013年末中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3.73%,虽然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是仍有约6.5亿农村人口。将来,根据有关专家的推算,中国将来人口的峰值是达到15亿,达到高峰以后人口就开始逐步递减了,即使中国的人口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按照城市化65%的城市化来算,那个时候农村还有5.25亿人口,但是这种大趋势是清楚的,现代化体现在城市化,使全体农村都能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此外,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样的,城市化也应该走新型道路。但是近十年来,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看,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严格讲来并没有搞清楚,而城市化却在政府主导下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病”。因此,搞清楚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慎重地选择我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 二、城市化的含义与区域的“城市性”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涉及人口、地理、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关于城市化的含义,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可以说,城市化是相关学科都极为关注,而含义或定义又最不统一的概念。

环境经济学考试复习题纲及答案。复习进程

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概念:环境问题是指构成环境的因素遭到损害,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甚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 组成:生态破坏、环境受到污染 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环境问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赖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实质是个经济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经济学入手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要在发展中解决。环保工作只有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才能大有作为 我国当前的环境形势: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传统经济学的缺陷: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标准——国民生产总值(GNP),不能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 GNP: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统计 GDP: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土统计 环境经济学运用环境科学、经济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研究对象:客观存在的环境经济系统 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结合部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边缘性、应用型、阶级性、科学性、综合性。 边缘性:环境经济学具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质 应用性:环境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正确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阶级性: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 科学性: 阶级性和科学性称为二重性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 1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效益理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问题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经济学、环境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环境经济指标。 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 1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内容包括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常用方法、费用效益方法应用,环境费用效果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 2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3环境资源开发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问题的研究是环境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人口资源环境、贸易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保护投资、环保产业与环境保护市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国际环境经济问题等 第二章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就是研究怎样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最佳配置,用于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的社会科学。 机会成本是以一定的代价从事某向经济活动所必须放弃的以这同一代价从事另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利益。 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是经济物品。 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经济模型 经济体制的类型: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 微观经济学主要结局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分支 微观经济学的对象是经济个体;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1月4号8:00 3508 名词解释: 1.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 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2.产业结构: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分 工越来越细,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会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3.支柱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密度高、产业关联度强、发展规模、经济效益好,对整个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 4.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商品的企业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影响 市场运行效率。合理的产业组织是产业资源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的前提条件。 5.SCP:即从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对某行业进行分析的工具。 6.TOT:Transfer-Operate一Transfer的简称,即将建设好的公共工程项目,移交给投 资者进行一定期限的运营管理,该投资者利用获取的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获得收入。 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所建部门或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项目移交中,政府或其所设经济实体将取得一定的资金以再建设其他项目.

7.BOT: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的 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简答题: 1.简要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我国环保产业中大多数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都比较小,少部分固定资产的规模经济能比较大。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产业属于分散型产业,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而且,所有的环保企业都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环保产业的这种空间布局,更加导致了产业内部的过度竞争。 产品差异化:环保产品面临着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尤其是环保产品和服务还应适应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因此环保产品和服务必须多样化。我国环保产品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化程度不大,偏重于产品的生产,而其它方面,如环保技术开发、资源利用、环保咨询等方面则比较薄弱。而且,我国环保产品的开发、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往往相互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需要,甚至很多环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浪费,许多环保产品不得不依赖进口。 行业壁垒状况:由于我国过去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一直以来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不是很高,于是,许多技术、设备落后的小规模企业得以进入,并且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环保产业的主体,相反,那些高科技的大规模企业很难进入。我国环保产业目前的进入壁垒是较低的。 而与此同时,在环保产业内,又有许多亏损的企业却在作苦苦挣扎,不能从产业内顺利退出。这种低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的壁垒组合必然导致环保产业内的过度竞争。

资源与环境生态经济学课程论文设计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课程论文 ——论我国地下水的有效配置 年级学院:2011级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农林经济管理1班 学号:2 :赖敏珊

摘要:地下水资源是可耗竭资源且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在的利用会影响到后代人的可利用水资源,所以,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更应该得到合理的配置。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且开采量在不断地加大,污染也在不断加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1.地下水资源概况 1.1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是自然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通过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和人类的污水处理来使得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全球水储量。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 1.2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和其他水资源不一样的是,地下水资源属于可耗竭资源,被开采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难以恢复。 1.3 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

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不过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公元5世纪时,复活节岛上土壤肥沃,温度、湿度很高,但是水源奇缺,岛上无常年性河流,仅有的淡水来自死火山形成的湖。由于与世隔绝,生物物种很少,只有30种本地植物、几种昆虫、两种蜥蜴,没有哺乳动物,岛周围水域中鱼也不多。波利尼西亚人在家乡时主要食用鸡、猪、狗、波利尼西亚鼠以及甘薯、芋头、两色果、香蕉、椰子和白薯。但是,移民们很快发现这里的气候不适宜亚热带植物(如,两色果和椰子)的生长,芋头和甘薯的产量也很有限。移民的食品因此只限于白薯和鸡。这种单一的农业文明使移民们一度生活得很悠闲。 当时的居民们散居在农舍中,并在农舍周围播种庄稼;社会活动则集中在祭祀中心,即被称为阿库(Aku)的大石头平台。人们在这里举行葬礼、祭祀和纪念亡故的族长。由于农业生产很容易完成,因此人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宗教活动。岛民们精心组织宗教仪式,沿着海岸线在全岛建造了300多处宏伟的阿库,每一处阿库有1至数尊石像。这些石像成为复活节岛文明一度兴盛的见证。 制作石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每尊石像约6m多高,几十吨重。在采石场制作,再运输到全岛各处的阿库上。因为缺乏运输设备,岛民就砍伐森林,用圆木滚动雕像。1550年,复活节岛人口达到7000人,部族之间的争斗开始加剧。人们竞相建立阿库,以树立本族的权威。到16世纪,岛上共建了几百个阿库,竖立了600多尊雕像。就在此时,由于岛上森林被砍伐殆尽,运输雕像的工作不得不停了下来。几百尊未被完成的雕像遗落在采石场周围。 森林消失对岛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从16世纪初开始,树木匮乏迫使许多人不得不去住石洞。1个世纪以后,人们已经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制船,渔业生产也难以维继。森林砍伐还使得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收成锐减,粮食供应出现危机。 更为严重的是,没有了船,岛民甚至无法逃避环境厄运。社会和文化危机也接踵而至。不能继续竖立雕像,使人们产生了信仰危机。为了争得有限的资源,部族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资源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 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 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 (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 3)稀缺性。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 (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 2、资源的分类 非再生资源: 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 可再生资源: 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 2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 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3、共享资源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 4、资源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 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 第二章 1、资源稀缺的概念: 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 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但变化不总是一致的。稀缺是永久的而短缺是暂时的。 稀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具有时间属性。 3.两个模型概念: 边拓模型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量来说自然资源的供给量非常充足的一种经济状态。 李嘉图模型是指原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随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资源可用性受目前利用率和累积用量影响的一种状态。举例:农地 4、两者的函数模型判断 边拓模型中:g(*)函数表现为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可能性曲线PPF为直线,且平行地向外推移(图2-2)。由于自然资源充裕,自然资源产品生产函数为不变规模报酬(!),资源可随劳动资本的投入而扩大,最终产品G的生产受制于劳动或资本的限制,而非自然资源。 李嘉图模型中:g(*)表现为递减的规模报酬;存在自然资源利用的约束。即L1的增加速度比R0的增加速度快——成本增加定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弧线型,以一种不对称的方式向外推移(图2-1)。 5、两个模型的比较反映的实质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理解: n 通过两个模型的比较,可以找到反映自然资源产品稀缺性变化的指标,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率。 n 追求G最大化的经济系统中,两种要素的相对价值由他们在生产G的过程中相互替代的比率决定,该替代率也就是G 等产量曲线与PPF在切点的斜率。 n 在PPF上,如果斜率越来越小,R0就越有价值,或越稀缺;反之,则L0越有价值,越稀缺。在图2-1中,显示出R0 的相对价值随经济扩张而提高的特征。在图2-2中则显示出不变的相对价值和稀缺。

环境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与自然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2.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系统。 3.帕累托最优:任何资源配置的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一个人的状况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6.排他性:指人们必须支付价格才能消费商品,存在把没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以外的现实手段; 8.环境产权: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 9.舒适性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舒适性服务,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自然环境资源; 11.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的物质与能量。 12.均衡价格: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或者说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13.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14.需求量:是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下所希望能够购买的同种商品的数量。 15.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的法定权利,它表明个人可以利用这些财产去从事某些事; 16.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 17.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18.支付意愿: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20.边际成本: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21、市场: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商品的场所,也可以是一个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商品交易的接触点。 2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6.帕累托改进:对于一种既定的资源配臵进行改变,改变的结果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差。这种重新配臵就是帕累托改进。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增加。 27.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成为均衡价格。 28.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29.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 30.边际替代率:从消费论的角度,在保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31.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3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环境经济学

基于雾霾天气分析环境经 济学的作用 学生姓名:马泽昊学号: 10040141X45 院系:化工与环境系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顾宁 2013年 9 月

基于雾霾天气分析环境经济学的作用 基于雾霾天气分析环境经济学的作用 摘要 近年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以环境经济学的“双赢原理“为基础,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并研拟对能源消费征收环境税。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 关键词:雾霾天气,成因,影响,环境经济,双赢原理 1.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 1.1雾霾的定义 雾霾其实是雾与霾的统称,雾与霾的区别十分大。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 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1.2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

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浅谈环境资源价值 摘要:在现今社会中,环境资源价值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文简单的讨论了环境资源价值的概念和环境经济价值的构成,以及其计算方式。 关键字:环境资源价值;价值构成;价值计算方式 引言: 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我们人类就在无偿地使用着大自然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然而,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环境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也日趋明显。在20世纪60年代确立了环境资源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念—环境资源可以无偿地索取。所以正确认识环境,环境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价值,对于人类社会的稳定和长久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一、环境资源的价值 1.1 环境资源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或主体的、与人类社会发展及享受有关的、一切外界有机或无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的总体。环境是自然资源静与动的统一体。从静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界形成的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即有形的物质性资源实体;从动的角度看,环境是一定数量、结构、层次并能相似相容的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统一体,即无形的舒适性生态功能。 资源是资本的来源,即指有一定存量或可以持续利用且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用的东西。由于环境可以提供人类活动的原料、人类及在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场所和景观服务;还由于环境自身的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其本身又是排放污染的场所,所以,“环境也是一种资源”的认识正在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1.2 环境资源价值 环境资源是否有价值是环境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在传统的价值观中认为“没有劳动参加的东西没有价值;不能市场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环境资源既没有劳动参与,也没有市场交易,所以没有价值。”但是传统资源价值观在环境问题上是存在不足的:它不适应价值观的发展,是导致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它不适应财富概念的拓展,难于通过政策和市场手段对自然财富的环境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它不适应发展战略的进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它不适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革新;传统的核算方法只计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需要革新。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价值观。 实际上,在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过程中时刻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同时,环境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对人类具有巨大的效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将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哲学价值论以及生态补偿理论相结合,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 用劳动价值论考察环境资源的价值,关键在于环境是否凝结着人类的劳动。严峻的自然环境问题已经说明:环境资源仅仅靠自然界的自然再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需求,人们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参与自然资源的再生产和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资源的保护、更新、勘探、科研等活动耗费了大量的人类劳动,这些人类劳动凝结在环境资源中,构成环境资源的价值;通过生态补偿理论分析环境资源,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们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社会经济系统生产

环境经济学

1、排污权交易市场的主要思想及其建立步骤: 答:(1)主要思想: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 排污许可证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 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2)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环境容量; 第二部,分割成若干排污量/权,公开拍卖或无偿分配; 第三部,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 2、外部性怎样内化,有哪些方法? 答:外部性的产生都是市场灵活的表现,其原因就在于外部性的影响没有 包含在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中。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 私人解决方法与公共政策两类。 一、私人解决方法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约束、慈善行为、形成产业链、签订 协议四种方式; 二、公共政策方法分为管制和经济手段两种。其中,经济手段又包括 押金—退款制度、补贴、庇古税费、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 3、比较博奕法主要步骤: 答:又称权衡博奕法,它要求被调查者在不同的物品与相应数量的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在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中,通常给出一定数额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环境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组合。该组合中的货币值,实际上代表了一定量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格。给定被调查者一组环境物品或服务以及相应价格的初始值,然后询问被调查者愿意选择哪一项。被调查者要对二者进行取舍。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不断提高(或降低)价格水平,直至被调查者认为选择二者中的任意一个为止。此时,被调查者所选择的价格就表示他对给定量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支付意愿。此后,再给出另一组组合,比如环境质量提高了,价格也提高了,然后重复上述的步骤。经过几轮询问,根据被调查者对不同环境质量水平的选择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估算出他对边际环境质量变化的支付意愿。 4、什么是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试举例说明。 答: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那种东西所比须放弃的东西。当经济学家考察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他们要考察包括生产产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企业的机会成本有时是明显的,而有时并不那么明显,因而,机会成本分为显性机会成本和隐形机会成本。显性机会成本就是会计所衡量的企业总成本,它包括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作出的货币支出。隐形成本就是那些没有体现为货币支付的机会成本。隐形成本主要包括时间、资本、资源和环境。 时间:以小丁的环保设备厂为例。小丁经营自己的企业,就不再有时间去别地企业工作或做其他什么可以赚钱的事情,也就是说,小丁的企业面临着这样的一种机会成本,就是小丁原本可以在用来经营企业的时间里做别地事情而获得的收入。 资本:几乎每个企业都面临作为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假设小丁开办这家厂用的是自己储蓄的20万元。如果小丁把这笔钱存入支付5%利率的银行,他每年可以得到1万元利息。可见为了拥有这家环保设备厂,小丁放弃了每年一万元的利息收入,这正是其企业的机会成本之一。 资源:土地是一种资源。如果某企业将土地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了其他用途能够带来的收益,企业就付出了作为机会成本的资源使用成本。假设小丁的环保设备厂位于一个优美的风景区,他如果将这块土地出租给附近的一家俱乐部每年可以得到25万元的租金,那么这25万元就是小丁的企业面临的机会成本之一。 环境:这里指的环境既包括环境净化能力和环境容量,也包括环境的欣赏性和舒适度。比如,人们在某海滩发现了石油,开采石油将会带来高额收入,但是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致命的:人们将失去一个美丽的海滩,浅海区的生物将失去安全的生活环境。 沉没成本是即使企业退出市场也无法摆脱的成本。经济学家说,当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时,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一旦成本沉没,它就不再是机会成本了。例如,小丁的环保设备可能进行了大规模的电视广告宣传,这种广告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即使停止生产,也没有办法得到的补偿。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重点

一、资源的配置 1、现有资源储备:是一种按目前价格开采,能够产生利润的已经探明资源。现有资源的数量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2、潜在资源储备:是与人们为获得这些资源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紧密相关的。价格越高,潜在储备量越大。用函数定义要比用一个简单的数字定义要准确的多。 3、资源禀赋:表示地壳中本身中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它只是一个地理学概念,而不是经济学上的概念。因为它的数量与资源价格毫不相干。 4、可再生资源基本特征:(1)资源本身具有可再生(更新)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是有限度的)。(2)可储藏性。 5、非再生资源基本特征:非再生特性、资源消耗的不可逆性、可循环利用性。 6、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所谓生态环境补偿,不仅包括生态功能的补偿,还包括污染环境的补偿。还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补偿,以及为增进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支出。为了实现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利用,关键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其理论依据为资源有价论、外部不经济论。即对有益于生态服务的行为主体(当地居民)进行的补偿。对资源所在地居民因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活或生产发展的机会成本的庄家,必须进行经济补偿。这种补偿可以是直接的现金补偿,如对遭受土地破坏的农户直接给予青苗补偿费、人员安置费等;也可以是对矿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其他手段补偿和环境修复的技术补偿。这部分补偿的主体是政府,比如直接给予财政补贴,财政援助,优惠贷款,减免收费,实施利率优惠,劳保待遇,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予以鼓励。 7、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 (1)几何增长模型:即假设种群大小的变化率为一常数,而为分布密度无关,这种种群增长模型称为几何增长模型。一年生植物或单世代昆虫适用(每代只繁殖一次,母体繁殖后便死亡)。(2)指数增长模型:有机个体几乎是连续繁殖的。(3)逻辑斯谛模型:当种群大小与载容量相等时,种群增长停止,而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8、无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特征: (1)群体总数取决于生物学因素和人类社会行为因素。(2)最优管理:资源开采控制侧重于对种群规模或资源存量的最优控制。(3)在无限环境条件下,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服从指数增长模型。不能用作长期预测。 9、有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的基本特征: (1)资源的发展演变都会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在自然因素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初始规模、生长率、死亡率和时间之外,还包括:种间竞争、空间限制、生存条件。(2)用来刻画有限环境条件下待开发种群数量动态特征的最为常用的基本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谛模型(S型曲线)。 10、森林资源的经济分析: (1)森林资源的特点:投资期很大(一般为25年),外部效应,使有效管理很难。(2)生物学决策:年树木最大生长量(3)最大年平均增量 =树木生长累积量(木材体积)/ 树年。(4)经济决策:考虑树木的价值、贴现、种植与砍伐成本等因素。净收益的现值最大时为最优砍伐时间,即当延期砍伐(如1年)的边际成本 = 其边际收益时,净收益现值最大。最优砍伐时间还取决于砍伐后是否马上重新种植树木。如果重新种植,延迟砍伐的成本增加了一项,即延迟再种植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3000字_资源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3000字_资源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4600字(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方法是适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 科专业教学实践为基础,介绍非经济学专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和 案例教学过程,并结合对学生调查获得的反馈信息,总结当前案例教学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从案例库建设、教学环节设计、课堂管理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该课 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法学和工商管理等 学科的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1-2],并逐渐被应用在经济学教学中。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具有原理抽象、理论体系不统一、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有经验 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3-7]。我国高等院校 资源环境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作为专业课程。非经济学 专业学生前期没有设置经济类课程,很难用经济理论来分析资源环境问题。因此,根据专业背景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并对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

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以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总结提出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活动的对策建议,以丰富该课程教学实践经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安排 本课程针对本科层次、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资源环境问题。目前课程内容体系没有统一,国内外教材也各有特点。其中马中主编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8]、汤姆.蒂坦伯格和琳恩.刘易斯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9]是使用较为广泛的、受到良好认可的国内外代表教材。马中版本的教材体系清晰,专门设有理论篇,对经济学相关理论有介绍,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因此,我们选取马中版本为课程统一教材,与蒂坦伯格版本互为补充。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方法、政策三部分,具体内容根据学时有所取舍。其中理论部分重点讲解微观经济学基础、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部分主要介绍环境经济评估的几种方法;政策部分着重介绍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各国实践。 (二)案例选取安排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详解复习进程

环境经济学 一、关键概念 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又称正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 外部不经济性:又称负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不利得外部影响。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指范围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通常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 准公共物品:指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竞争的非专有物品。)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累积性污染:指如放射性废物、塑料废弃物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污染量与排放量大致相等,降解率慢,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的污染。 非累积性污染:指如噪音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时间短,消散快的污染。 生产率变动法:又称生产效应法或生产率法,指通过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的方法。 旅行成本法:又称旅行成本法,指以人们在消费环境物品过程中的费用,比如参观旅游所花费的交通费和时间,衡量他们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的方法。通常用于评估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它要评估的是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人力资本法:指计算环境恶化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的方法。 防护支出法:指计算人们为避免环境危害而作出的预防性支出来衡量环境危害的经济损失的方法。(指根据人们为防止环境退化所准备支出的费用多少推断出人们对环境价值的估价。) 重置成本法:又称恢复费用法,指它将消除环境危害的费用作为环境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估算环境被破坏后将其恢复原状所要支出的费用,属于直接市场评价法。) 机会成本法:指一旦选择环境资源的某种特定利用方式,而必须放弃的其他方式可获得的最大效益即以该方式利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方法。(1、运用机会成本计算资源价值的方法。将某种资源安排特种用途,而放弃其他用途所造成的损失、付出的代价,就是该种资源的机会成本。 2、在评估无价格的自然资源方面,运用机会成本法估算保护无价格的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可以用该资源作为其他用途时可能获得的收

环境经济学论文

班级:环科101 姓名:谢飞龙学号:1008100089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内容摘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对这种关系的理论解释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的:经济规模效应(scale effect)与结构效应(structure effect)、环境服务的需求与收入的关系和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政策与规制。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正文: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理论解释 (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提出 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美国人担心自由贸易恶化墨西哥环境并影响美国本土环境的问题,首次实证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污染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为“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1992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以“发展与环境”为主题,扩大了环境质量与收入关系研究的影响。1993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

曲线(EKC)。EKC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 (二)EKC的理论解释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后,环境质量与收入间关系的理论探讨不断深入,丰富了对EKC的理论解释。 1.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Grossman和Kru eger提出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三种途径影响环境质量。(1)规模效应。经济增长从两方面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经济增长要增加投入,进而增加资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更多产出也带来污染排放的增加。(2)技术效应。高收入水平与更好的环保技术、高效率技术紧密相联。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研发支出上升,推动技术进步,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其他不变时,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削弱生产对自然与环境的影响;二是清洁技术不断开发和取代肮脏技术,并有效地循环利用资源,降低了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3)结构效应。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产出结构和投入结构发生变化。在早期阶段,经济结构从农业向能源密集型重工业转变,增加了污染排放,随后经济转向低污染的服务业和知识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思考题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 1.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之间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 水资源经济学是自然资源经济学中研究水资源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自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水资源经济学含于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含于经济学,三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2.什么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目前我国大约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什么位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首次提出,描述了收入差异由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始收入差异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达到峰值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异开始缩小。 目前我国大约处于最低点右侧上升阶段。U曲线的什么位置?曲线,我国目前大约处于资源依赖性倒2.什么叫资源依赖型倒U型曲线的轨迹,即在工业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呈现出倒U达到初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工业化中期,社会对资源的依赖性,峰值;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有逐步减弱。曲线的中期。我国目前处于资源依赖性倒U 增长的极限主要观点有什么?该报告有什么贡献?存在什么缺陷? 3. 种趋势是:加5主要观点:人类社会的增长由5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粮食短缺和普遍营养不良、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的日益恶化)它们都是呈指数型增长的。. 贡献:它提出了全球概念,探讨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人类面临困境的警觉。缺陷: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世界发展的根本影响,低估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只能提出“零增长”的错误理论。 第二章 1.什么叫外部效应?外部性的本质是什么? 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结合资源与环境问题,举例说明外部性类型。

环境经济学重点终极版

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主体周围的境况以及其中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2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3社会环境:4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和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 4环境污染:7是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5环境破坏:7主要指生态破坏,是指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 6可持续发展理论:24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7环境经济系统:28在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双方流通和相互作用,两者耦合为一个整体,即环境经济系统。 8效用:42是指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在特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和服务获得的满足程度。 9总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者服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10边际效用:43是指一个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消费数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所变动的满足程度。 11消费者剩余:44消费者为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可能出现差额,这一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将产品推向市场时的期望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12帕累托最优状态:46在收入分配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素的任何一种新组合,都不能使任何一个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增进自己的福利,资源配置就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状态,即帕累托最优状态。 13帕累托准则:46{也称为帕累托许可变化}如果一项变革或一个变化,可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又不会使其他人受损,那么这项变革或变化就增加了社会福利;。14外部性:48经济主体对其他人产生的(有利或者有害)的影响。 15环境费用:51环境费用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后造成损失的货币表现;二是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损失而应采取的防护治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所需的资金。 16环保投资:55环保投资是为了治理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而投入资金,用以转化为实物资产或取得环境效益的行为和过程。 17环保投资运行成本:58用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和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是环保投资项目和设施运行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18环境效益:68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从而对人和其他生物产生影响的效果。 19环保投资效益:71环保投资效益是指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资金所带来的效益。 20效益费用分析79:简称效费分析(BC分析)。他是一项活动所投入的资金,或所需要的费用,与其所能产生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21效益费用比:82简称消费比,一般表达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