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到二0二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决定》强调,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

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中央提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抵制错误腐朽思想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

《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决定》提出,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

《决定》强调,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中央要求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决定》提出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

对此,《决定》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

——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中央提出加强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搞好舆论监督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对此,《决定》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

——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从群众关注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中央提出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决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对此,《决定》提出以下几方面要求:

——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

——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不为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中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25日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决定”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决定”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决定”部署,要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加强同香港、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同台湾的各种形式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

《决定》指出,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

《决定》指出,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

《决定》还提出,要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完善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创新业务形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实现互联互通、有序运行。

中央提出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延长5年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同时,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

《决定》指出,要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决定》提出,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着眼于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

《决定》还提出,要推动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能力。

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为此,《决定》提出四方面部署: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

化消费场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中央提出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民众文化权益

中新网10月25日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公布。《决定》提出,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决定》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决定》强调,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国家投资、资助或拥有版权的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决定》指出,要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决定》同时要求,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拓展投资渠道。

《决定》还提出,要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文niu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奠定了我国文化的深度与精度,无论如何,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比拟的。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niu文化正在流失,我们的文化正在被他国文化所影响,甚至替代。当然,文化的发展必定要有文化的多元性,要想成为文化强国,吸收他国文化是一定的。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吸收,而是被同化。久而久之,我国的本土文化将逐渐消失,外国文化成为我国文化的主宰,这将是十分可怕的局面。不要说成为文niu化强国,不成为文化奴隶已经很不错。那么,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应该怎么做呢? 未来的中国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作为国家未来主人,就应该从大学生开始,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第一,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niu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niu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niu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了理想,有了快乐,那么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的信念越niu强。而且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

勇气和意志就越niu坚定。不言而明,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niu对挑战的坚强意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树立投身文化强国建设之中的志向,争做一名文化创新niu,充满激情,信念坚定的优秀实践者。以前总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而今我也引用一下稍微改变“文化强则国可强,文化弱则国必弱”。正所niu谓“国以才兴,业以才旺”。当今时代,人才很重要,但人才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要打拼首niu要的任务局势先树立目标,无目标无以成才。可见,树立正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想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首先就要有这个理想,没有想法,没有理想,接下来就什么做不成。 第二,我们需正确niu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有了理想,有了理论,接下来就是实践。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能力提niu高,然后会做的更好,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作为大学生,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与栋梁,同时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除了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更加具体的,我们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学会niu做事。然后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和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然后提升个人的文化品niu 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文化选择上应选择内容积极,反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确立这个宏伟目标依据(新书P9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意义:文化的一般作用中去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5、内容、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措施P113) 6、可以从一、二、三单元思考怎么做。具体看问题和材料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书P96) 如何判定: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我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主义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 二、为什么: 1、当前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旧书P9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地位(旧书P93) (1)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 一、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国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富强富裕富饶的物质基础,需要民主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更需要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才是现代化的社会。文化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入手,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新部署,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关键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此,在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五大目标中有一项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目标昭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矛盾和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彻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满足人们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2.文化建设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源泉。文化强国建设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促进和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他几大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道德保障和舆论环境。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还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文化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面。民族的认同之源在文化,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也在文化。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始终走在历史潮流的前头,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和力量,才能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质,牢固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观人类历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之所以历经磨难绵延不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适应新时代的文化活力,有着共同的精神家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激发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趋势更加明显,凸显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了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对其他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强文化强国建设,彰显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为迫切。我们只有积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化力量。 二、全面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能够代表整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提高国家公民文化素养,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良好风尚的形成既是文化强国的基础,更是其重要目标。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只有坚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在30多年中国人重构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精神家园的观照自始相随,只不过始终未成主调。当“小悦悦事件”令人悲痛震惊、问题奶粉使得人人自危,当诚信、善良、安全感成为稀缺资源,今天的国人已不愿是“道德贫困”的旁观者。将这种集体焦虑上升为国家行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命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和充足的民意基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任务新举措新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全会鲜明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这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着力点。 科学发展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鲜明主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要求贯穿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更好地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才能使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更加牢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繁荣,才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改革创新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创新,才能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 文化建设还需要科学审视与理性判断。范迪安委员认为,文化强国最终要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文niu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奠定了我国文化的深度与精度,无论如何,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比拟的。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niu文化正在流失,我们的文化正在被他国文化所影响,甚至替代。当然,文化的发展必定要有文化的多元性,要想成为文化强国,吸收他国文化是一定的。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吸收,而是被同化。久而久之,我国的本土文化将逐渐消失,外国文化成为我国文化的主宰,这将是十分可怕的局面。不要说成为文niu化强国,不成为文化奴隶已经很不错。那么,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应该怎么做呢? 未来的中国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作为国家未来主人,就应该从大学生开始,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 第一,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niu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具有可能性、时代性等特征。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niu做什么人,崇高的理想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niu 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了理想,有了快乐,那么为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的信念越niu强。而且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

勇气和意志就越niu坚定。不言而明,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niu对挑战的坚强意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树立投身文化强国建设之中的志向,争做一名文化创新niu,充满激情,信念坚定的优秀实践者。以前总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而今我也引用一下稍微改变“文化强则国可强,文化弱则国必弱”。正所niu谓“国以才兴,业以才旺”。当今时代,人才很重要,但人才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要打拼首niu要的任务局势先树立目标,无目标无以成才。可见,树立正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想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做贡献,首先就要有这个理想,没有想法,没有理想,接下来就什么做不成。 第二,我们需正确niu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有了理想,有了理论,接下来就是实践。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能力提niu高,然后会做的更好,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作为大学生,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与栋梁,同时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除了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更加具体的,我们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学会niu做事。然后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和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然后提升个人的文化品niu 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文化选择上应选择内容积极,反映

中国梦与中国文化建设

中国梦与中国文化建设 沈阳理工大学胡世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道路的坚持、精神的弘扬、力量的凝聚,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都需要文化提供动力源泉。因此可以说,中国梦也是文化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文化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要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文化精神及其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坚持中国道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准确把握,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文化方向,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以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为此,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也是需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以高度的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道德感,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严格文化自律,努力当好中国梦的书写者。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离开文化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不可能实现。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凝聚起全社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我们一定要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增长点上面,文化单位更加要积极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争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书写者,而做为一名大学生更要做生态文明的努力推进者,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努力而奋斗!

主题六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主题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主题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摘要一:文化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命题点全搜索】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 【全角度命题】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什么意义?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3)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2.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哪些? (1)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 (2)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3)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 (4)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 (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 3.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影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

如何建立文化强国 杨倬电气2118班 一个社会的发展,既植根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诸如食品安全等问题,固然是监管问题,但同时也是良心考题;一些改革难题的背后,固然有利益纠葛,同时也有观念掣肘、勇气缺失。这也是为什么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们强调“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身处这样一个急行军时代,我们的精神家园应当如何安放? “心累”或许是当今许多人的集体感受。有时是生活的压力让人难以喘息,更多时候则是这样的自我诘问:“天天这么忙碌是为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是为什么?我们所为之奋斗的高学历到底是为什么?升官发财是否就是成功的唯一出口?当身体向着欲望一路狂奔,望尘莫及的精神又将经历怎样的挣扎? 应当说,在中国人重构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精神家园的观照自始相随,只不过始终未成主调。当“小悦悦事件”令人悲痛震惊、问题奶粉使得人人自危,当诚信、善良、安全感成为稀缺资源,今天的国人已不愿是“道德贫困”的旁观者。将这种集体焦虑上升为国家行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命题,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和充足的民意基础。 西方学者所描述的“现代化后果”,同样是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血缘关系到公民国家,这种急剧的变化转型,释放了压抑的物质欲望,也带来了物质主义的膨胀;促进了

社会的自由流动,却尚未形成新的公共意识;发展了现代化大生产的格局,但还没有建立新的信用体系。转型期的文化坚守、道德重构和灵魂安顿,并不比发展经济轻松多少。 然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时期我们应如何建立一个文化强国来进行文化坚守、道德重构和灵魂安顿呢? 首先,我们应进行文化坚守也就是注重文化安全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文化安全是前提和必然要求。苏联的解体应当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面对西方的所谓“和平演变”战略,戈尔巴乔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在苏联国内大搞和平演变,殊不知“和平演变”实际上是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侵略。因此我们应该足够重视文化安全,维护文化安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国家根本制度安全。国家根本制度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是保障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维护国家根本制度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宪法》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与问题相互交织, 引起社会振荡的因素仍然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 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安全在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意识形态安全。即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受威胁与侵害,能够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是该国的立国之本,如果放弃了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将导致该国既有政治和经济制度衰落甚至毁灭。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在社会意识形态上不断加强对我国的渗透和颠覆:在经济上宣扬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在政治上企图颠覆我国国体、政体与政党制度,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强国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单元)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大力发展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⑤大力发展科技,利用“互联网+”,依托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⑥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⑦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⑧公民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去。 如何增强我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责任。 (2)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不断促进文化创新 (4)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5)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 (2014广州一模)37、材料: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

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古镇发展民俗旅游业的积极意义。(11分)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10分) (1) ①该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可促进经济增长; ②注重自然和人文生态文明建设,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科学发展; 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1分)(2)①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4分)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分) 材料一:中美文化产业发展比较 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 美国 43% 超过20%

(征文演讲)科技强国,文化兴国——我的中国梦

科技强国,文化兴国——我的中国梦小时候,看到同村的一些小伙伴总是整天吃的喝的零食不断,我好生羡慕,便哭闹着向妈妈要。妈妈看着破旧的泥瓦房叹息地对我说:“乖,你得好好念书,等将来有钱了,想吃啥就买啥。” 从4岁开始,每次看到村里的小学开学,别人家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的情景,我总是羡慕地跟在后面,这时,父亲总是对我说:“孩子,爸爸保证:有一天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背上书包上学的!” 当我7岁时,国家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里新建了一栋教学楼,我终于可以和村里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安心上学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看着和蔼可亲的老师,闻着书本发出的书香味,我的心情是多么的雀跃啊! 由于我天资聪明,从小我念书的悟性就很好,二年级便能写好几百字的作文,认识的生字也比同学多很多。小学教过我的老师都认为我是个可造之才。记得我上学的第一天,父亲亲自给我整理好书包,并郑重地对我说:“现在你已经是一个读书人了,你一定要好好用功,不然你就要跟放牛娃一样了!”虽然那时我还不懂得父亲眼中的深意,但是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我知道了读书是一件神圣而又光荣的事情,能够上学读书是可贵的,也是不可以懈怠的。所以我一直都很认真的学习,从不让我的功课落下。从小学至初中,我的作文差不多每一篇都被老师拿来当范文,考试成绩年年都是班级第一。我的学习成绩让父亲很欣慰。相反的是,我的哥哥却把书念得一塌糊涂。于是,父亲就把光耀门楣的希望放在了我身

上,督促我千万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尤其是初三毕业那年,因为母亲病重等的一系列变故,父亲狠心让大哥辍学,从此他对我的期望更加殷切了。 读高中时,我家的情况更加糟糕。父亲因为劳累过度,两次意外坠楼,摔断了一条腿、一条胳膊,从此行动不便;已经在鬼门关走过一趟的母亲又旧病复发,卧床不起;家里养的几头猪又莫名其妙病死了……种种不幸使我家整日愁云笼罩,看着鬓已白、背已驼、日益苍老的父亲,我真的非常难过。我真的不忍心再看着父亲为我的学费而没日没夜地奔忙,于是我产生了辍学的念头。终于熬到放暑假了,我一个人去了广东打工。 临近开学,父亲开始打电话催促我返校。实在搪塞不过了,我便鼓起勇气告诉父亲我要辍学的想法。父亲一听很震惊,继而大发雷霆:“难道你也要步你大哥的后尘吗?!你太让我失望了!”后来听我妈说,父亲气得三天三夜没睡好觉。没多久,父亲又打电话来,这次他跟我说了很多,从父亲刻意平静下来的话语中,我知道了父亲的故事,知道了父亲曾经的梦想。 父亲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不仅读书勤奋,字也写得很漂亮。父亲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念大学,做一名博学多才的大学生。他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然而,因为兄弟姊妹多,家境贫困,身为长子,准备上高中的父亲却不得不遵从爷爷的要求,辍学回家当起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从此父亲变得沉默了,常常一个人拿着自己以前的书本发呆。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同学上学时,高高兴兴地从他干活的地里经过的时候,他总会默默转过身去,等他们走远了,才又转过身来,目光却紧紧尾随着他的同学,直到很远、很远……

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蒙自市第四中学政治教研组主备人:王建平2020.6.2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性,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作用、内涵,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掌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课前自主探究,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掌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树立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纲领的认识,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要求。 2.教学难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说过: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请同学们思考我国是文化强国吗?我国应该要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呢? (二)新课讲授: 探究一: 我国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历程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思考:什么叫做文化强国呢? 通过同学们自主思考,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向同学们普及文化强国的概念。

提高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水保122 李秋娟123837318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可以实施一些战略,一,坚持科学发展战略,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放在与经济硬实力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两个方面共同发展,并科学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各种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保障和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二,价值主导战略:文化发展与价值观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的文化总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核心,一定的价值观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载体。三,文化融合战略:加大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来推进文化融合战略,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自主创新战略: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建设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力综合文化实力。 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看,除以上之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4、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不能仅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更应该用人民的文明程度和现代意识来衡量,用人民的道德水平、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来衡量。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黄坤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了全面深刻的巨大成就,发生了具有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日前,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黄坤明就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谋篇布局的? 黄坤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政治高度,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系统规划和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文化建设作出重大部署,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深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多次研究文化建设重

大问题。党中央先后印发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形成了全面系统、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倾注巨大心血,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席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会见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先进代表、中国记协第九次理事会代表、全国文明家庭先进代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战略思考和科学把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记者:您对过去五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何总体评价? 黄坤明:五年来,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呈现崭新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30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300字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300字范文,小编为你推荐。 范文一: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我真切认识到,文化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学校是青年学生的集中地,是培养祖国未来的园地,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 因此,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重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三个坚持"为我们学校工作者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我们首先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德育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通过校园络、校报、宣传栏,各种文化活动等途径引领大学生思潮,()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全面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求实创新、文明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和氛围,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文化素质。 首先提高老师个人的品德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严谨、逻辑、脚踏实地工作与学习的求实精神。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充满朝气和创新精神的科技学术活动,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以不断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建设。 3、丰富大学生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广校园普通话,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社团,各种比赛和社会实践机会,来满足不同需求的大学生文化生活。我们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 范文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积聚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十八大的召开,提出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因此,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及其产生的意义,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梦和传统文化

中国梦与儒家文化文献综述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镌刻着我们对民族辉煌历史的美好追忆,记录着近代中国遭受的苦难经历,彰显着当代国人对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在其题为《中国梦与天下观》的论文中如是主张:你的梦,我的梦,不能算中国梦。现代中国人的梦,也不等于中国梦。只有古今中国人共同的梦,才算真正的中国梦。 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认为: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在《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论文中指出:“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努力。 王宜科先生在《增强忧患意识,谨防盛世心态》的论文中,及时而敏锐地指出:有一部分人有一种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情绪和论调:他们声称“中国已然迈入盛世、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大可不必再一心谋改革发展。” 二、文献综述 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在其题为《中国梦与天下观》的论文中在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提出两种社会理想,一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公天下,即大同理想;二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是家天下,即小康社会。这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而悠久的梦想。这才是古今中国人的梦,真正的中国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儒家的最高理想。而现实的社会,“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家天下。虽然是家天下,只要天下太平,没有战争与动乱,就算是好的,可以称之为“小康”。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朝,都是家天下。四千多年以来,没有大同社会。因此,“小康”就成为古今中国人追求的现实理想,即所谓中国梦。 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支持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方针:“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他认为培养、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志”,再进行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志”就是理想,丰富的理想可以称

十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十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要实现奋斗目标,既要不断地丰富物质财富,也要不断地丰富精神财富。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30多年来,我国亿万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发展的世界奇迹,也创造了精神文明发展的丰硕成果。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反过来也会促进物质文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深刻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要抓好理想信念建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要坚持重在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要善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