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作源泉充分涌现、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具体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统领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什么是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关键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三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四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006年胡锦涛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坚持以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为耻,以为荣、以为耻,以为荣、以为耻,以为荣、以为耻,以为荣、以为耻。“八荣八耻”教育,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

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24个字,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2001年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保证。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公民道德水平是文化强国的最终体现。如果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化强国的旗帜与方向,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文化强国的目标,那么公民道德素质就是文化强国的外在体现形式与根本的落脚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的物质得到极大丰富,现代文明程度有了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了提高,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日趋明显,公民道德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理想信念淡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从毒奶粉、地沟油,到老人摔倒,没人敢扶,这些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现象,已经到了亟待正视和解决的地步。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反映了党对遏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律是硬约束、道德是软约束,要做到‘法以诛恶,德以劝善’,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

(1)开展“四德”教育。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2)推进一个工程。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3)加强诚信建设。针对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强化道德修养,强化职业操守,力争使社会道德状况明显好转。

近年来,不管是对全国各级道德模范的积极宣传,将见义勇为行为在各地被陆续写进法规,还是对诚信企业奖励、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的加大,都体现了一个动员全社会参与公民道德建设、传递正能量的过程。

3.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

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工作。要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弘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坚持抵制庸俗现象,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2)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切实加大对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全国99%的行政村拥有农家书屋,83%的乡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00%的行政村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00%的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电影近800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如今,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全覆盖”时代,长期困扰我国的城乡间巨大的文化差距大幅缩小,对于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努力做到广覆盖、高水平、重实效,让人民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除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中央财政将为博物馆免费开放设立专项

资金。目前全国有1804个公共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参观人次超过了5亿。在此基础上,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截至2011年底,全国15个省级美术馆已经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全国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的各级国有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将实行全部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已经成为国家文化惠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拥有6亿多网民,他们借助网络,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并消费着种类齐全、形态各异的精神和文化产品的同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社会现实。“既是媒体,更是政治;既是是产业,更是意识形态”,就是互联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特征。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唱响网上主旋律,使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新空间。

构建网络诚信也考量着执政能力。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公开”成为一项基本原则,部门的“回应”正由选答题变为必答题,“互动”也成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所以说,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引导作用,加强舆论引导,构建网络诚信,并在倾听民众诉求中不断改善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管理,这也是提升我党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体现。

(4)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的重要载体,是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要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支持群众兴办各种门类的文化创作演出团体,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搭建和用好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基础。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建好各类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文化室,充分利用这些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О二是拓宽渠道,多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利用各个重大节庆日,组织群众开展文艺汇演、开展读书演讲、举办知识竞赛、书画美术摄影展,以及灯会、赛歌会、龙舟赛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更多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切身感受文化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完善措施,鼓励和支持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近年来,我们合川围绕创建市级先进文化区的总体目标,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不少文学艺术作品在国家和市里获奖;不少文化惠民工作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彰。合川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有许多靓丽的品牌,比如钓鱼城旅游文化节、群众文化活动演出季、农村文化艺术节、少儿现场书画赛等,有的活动还是有相当的历史了,这些对丰富合川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素质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了不小的提高。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升。从实现的现价增加值看,文化产业增速显着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8年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达到22%,其中法人单位(文化产品制造单位、文化产品销售单位和文化服务提供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速为%,分别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和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GDP的%。,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促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出一批文化精品,扩大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预计将达万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比重的%。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目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约在10%到12%,美国则高达25%。在文化消费方面,我国也只达到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水平的三分之一,实际文化消费仅1万多亿元。按照国际标准估算,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左右。

从国外经验来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取决于市场消费空间和产业结构调整状态。据有关卖家测算,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上升期,包括统计局新增的“创意文化”和“旅游管理”在内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高速增长还可以至少持续8到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的目标,会在2015年前后实现,2020年进一步提升到8%左右;若按2020年GDP实现翻番达到80万亿元计,届时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至少突破6万亿元。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文化部长蔡武说,我国目前还有3万亿的文化消费空间没有发掘出来。

建设文化强国的标志,就是要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此,我们应当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强魂健体”,增强文化体制活力。2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实施方案》共开列出25项、104条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并按照2015年、2017年、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明确了进度要求,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落地、见实效。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介绍,今年的工作要点,将启动实施80多项改革任务,大体有三方面:一是积极推进的改革任务,包括基本完成省级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部门的整合,依法减少和规范文化行政审批,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等。二是稳妥推进的试点任务,包括传媒企业实行特殊管理制度试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试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等。三是研究制定的政策文件,包括制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出台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制定促进电影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及扶持地方戏曲发展、实体书店发展政策等。蔡武最近也谈到:2014年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啃的“硬骨头”至少有两块: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二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2)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文化发展中坚持“双轮驱动”思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是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新型文化业态是区别于传统的、常规的文化产业业态,是利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发展出的具有跨领域、综合性发展、创新型等特征的文化业态。

三是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规模;鼓励、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提高文化产业的专业化水平。

3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4大方面,提出了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和文化传承、科技支撑三大基本原则。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包括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和广告服务四个方面,这些都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将会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更好融合。

(3)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快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步伐,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要不断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积极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现在,中国在许多国家创办孔子学院,目的就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及文化交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据最新资料统计,现在,。最近,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政策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了安排,这必将大大加快中国文化迈向世界的步伐。

(4)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才队伍是关键。努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继续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二是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要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

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加强作风建设,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如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反映了我们党已经充分看清楚了我们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和光明未来。建设文化强国,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会,从提升国家软实力角度看,也是打造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是以经济强大为标志,还必须以文化强国作为灵魂,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强盛。我们相信,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

国,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一定会让中华文明再现辉煌,走向世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