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与风险管控技术-自然资源部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与风险管控技术-自然资源部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与风险管控技术-自然资源部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与风险管控技术-自然资源部

附件5

一、项目名称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防控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立足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三大重点地区之一的黄土高原,围绕区内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建立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揭示了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成灾模式和形成机理,为黄土高原地区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发展了以吸应力为核心的黄土水敏性灾变力学理论,提出了基于吸应力和局部安全系数的黄土斜坡渐进破坏分析理论,实现了含水率-吸应力-局部安全系数的耦合;建立了以“水”为主线的黄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精细化预警、水位管控、疏排水等风险防控一体化技术,拓展了地质灾害防控的解决方案,推动了国土资源行业科学技术进步。

该项目研究成果及时提交政府主管部门,支撑了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依托该成果先后对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7045户62536人进行了搬迁,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建立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和示范,引领了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在十余起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使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风险得到了有效管控。

该项目获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36 篇,其中SCI 13 篇,EI 10 篇,出版专著7 部。培养硕士55名,博士18名,博士后3名,部分成果于201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黄土高原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现今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强烈的水土流失、与日俱增的人类工程活动以及极端气候条件,其耦合作用触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全、成因机理之复杂、造成损失之惨重,世界罕见,且独具特征,其现象和科学内涵已远超出人们原有认识。

项目成员依托多个国家地质调查专项、科技支撑专题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10余年持续努力,在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防控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填补国际空白的学术成果,促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风险实现了有效管控。

1. 首次发现了黄土高原地质灾害的3区段(黄土高原、流域、地段)和3时段(地质历史时期、年内、日内)发生规律,建立了面向区域、城镇和隐患点的3阶段递进式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研发了黄土地质灾害系列服务产品,为黄土地质灾害科学防范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提供了技术支

撑。

2. 提出了以吸应力为核心的黄土水敏性理论,揭示了黄土遇水后发生崩解、湿陷、滑动、溶蚀、流变等现象的力学本质;提出了基于吸应力和局部安全系数的黄土斜坡渐进破坏分析理论,实现了含水率—吸应力—局部安全系数的耦合,为黄土地质灾害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3. 首次揭示了黄土地质灾害6种演化模式及其形成机理,更新了原有认识。

4. 建立了以“水”为主线的黄土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精细化预警、水位管控、疏排水等风险防控一体化技术,拓展了地质灾害防控的解决方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获发明专利4项。形成国家标准1项,行业规范2项,中国地调局内部标准2项。发表论文136 篇,其中SCI 13 篇,EI 10 篇,出版专著7 部。部分成果于201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该成果为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防控筑牢了根基,使得灾害风险得到了有效管控。一是及时移交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监测责任人;二是依托该成果先后对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7045户62536人进行了搬迁,累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3处,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三是建立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和示范,引领了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四是在十余起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特别是,2013年7月中国西部普降暴雨,10日内降水量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在延安市、天水市分别诱发了7594起、548起地质灾害,地方政府部门依据该成果提供的隐患点采取应急避让措施,及时撤离受威胁群众154万人次和122万人次,使这次巨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得到有效管控,该成果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通过了检验。

四、客观评价

1. 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

该项目取得的多项创新性成果,通过科技查新和科技成果鉴定手段,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和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表1):

2.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会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以安芷生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结论:“项目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先进,调查与试验数据翔实可靠,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黄土水敏性及灾变力学机制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为研究区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减少了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取得重要的防灾减灾效益”。

3.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评审认为通过项目实施有效降低了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综合研究成果报告》评审结论:“①通过项目实施有效降低了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②围绕国家和地方减灾防灾需求及时推进成果转化,多方位有效地服务于地方政府减灾防灾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③项目采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先进,调查与试验数据翔实可靠,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黄土水敏性及灾变力学机制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④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促进了西北地区地质灾害领域的团队建设和人才成长。”相关成果分别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100周年精选的百项成果、百项理论和百项技术。

4. 科技奖励

《陕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调查、发生规律与风险管控技术》获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 国内同行评价

项目成果直接支撑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技术方法体系指导了全国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得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内同行和高校的高度评价。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咨询意见被中央和省政府采纳。

①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四川等地勘单位国内同行:项目总结形成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体系,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成为同类领域研究的典范,指导了全国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研究水平。

②兰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项目对黄土地质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灾害地质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作为教学素材,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③在“8.12”陕西山阳滑坡、“7.13”四川暴雨灾害、“4.14”玉树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应急中,该团队参加应急排查10余次,出色地完成了应急任务,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张茂省研究员获得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先进个人,团队成员5人获得省部级表彰,收到地方政府赠送的多面锦旗。

④提交的咨询意见和建议被中央和省政府采纳。依托研究成果和延安宝塔山监测数据,对汛期宝塔山斜坡危险性进行了正确研判,提交的宝塔山山体整体稳定,局部在长时降雨条件下会发生剥落、小型崩塌现象的结论被中央和陕西省政府采纳,回答了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在2015年“8.12”陕西山阳滑坡应急救援中,提交的滑坡灾害成因分析报告得到了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认可。

⑤该研究成果已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编写的国家和行业规范已发行并在全国广泛应用,发表的143 篇论文他引1675 次。获发明专利4 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此成果的阶段性成果于2016 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五、推广应用情况

围绕国家和地方政府减灾防灾重大需求,及时推进成果转化,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服务于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调查研究成果得到西北地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认可与采纳。2006年以来,项目整体技术成果已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规划、经济建设和减灾防灾中得到应用。

1. 调查研究成果在地方政府防灾减灾中得到应用。

①通过详细调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4161处,其中新发现隐患点5491处,撤销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25处,并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地方政府均已纳入防灾预案,并据此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②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提供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防治规划报告87份,向延安、宝鸡等地级市人民政府提供调查与综合研究报告6份,提交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综合研究报告1份,2005年以来,依托该成果先后对区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7045户62536人进行了搬迁,累计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3处,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

③在延安市、宝鸡市、永靖县建立了3处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地方政府部门应用监测成果进行了地质灾害预警和风险管控。

④建立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在县、市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地质灾害日常管理及预警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⑤在“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7.13”暴雨灾害、“8.12”山阳滑坡等十余起地质灾害应急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

2. 黄土地质灾害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在教学、规范编写、同类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①发展和完善的黄土地质灾害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应用于长安大学、兰州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共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生20人、硕士生89人。

②建立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体系,应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万)》《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黄土地质灾害编图技术指南》等标准规范的编制,并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③建立的黄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监测预警示范、风险评估示范、防治和应急排查等技术方法体系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山西、四川等地勘单位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得到应用。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创新推广贡献:《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防控》总项目主持单位。

(1)组织实施2个国家地质调查专项计划项目,完成《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综合研究(1212011140005)》《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遥感数据处理》(1212010814037)《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示范(12120105411063)》《灌溉渗透诱发型黄土崩滑灾害机理研究(1212011014024)》《延安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1212011140018)》《延安宝塔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示范研究(2006BAC04B05)》等工作项目及科研项目41项。

(2)负责所有项目技术业务工作,承担项目立项论证、总体设计编制、技术路线的制定、制定专题与综合研究内容与计划、成果报告编制以及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同时为项目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提供所必需的技术、设备及人力财力支持。

(3)作为项目第1单位完成的《陕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调查、发生规律与风险管控技术》获201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03篇,对推动地质灾害调查、研究、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创新推广贡献:《陕西宝鸡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综合研究》工作项目完成单位,具体负责宝鸡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灾害分布规律等综合研究。通过项目实施,详细调查了宝鸡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了该地区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减灾防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结合项目培养博士8名、硕士10余名,获得国土资源部首批命名的创新团队称号,建立宝鸡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野外科学考察示范基地。

第三完成单位:长安大学

创新推广贡献:专题研究项目承担单位,具体参与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孕灾环境与成灾模式总结。以西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野外

补充调查、数值模拟等手段,协助完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新构造分区、黄土工程地质特性变化规律等自然孕灾条件及其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参与编制了《黄土高原地质构造图》、《黄土高原地貌图》、《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分布图》及《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以地质灾害孕灾条件、诱发因素及破坏类型为原则,划分了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分析了其演化机理,并结合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稳定性评价及空间预测方法。结合项目培养博士4名、硕士15名。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第1完成人张茂省,2005年组建《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防控》项目团队,负责顶层设计,主持项目立项,与其他完成人共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共同知识产权,编写专著。

第2完成人孙萍萍,2009年加入张茂省研究员项目团队,参加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参与项目立项,主持完成《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综合研究》工作项目,共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具有共同知识产权。

第3完成人唐亚明,2007年开始参加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参与项目立项,主持完成《延安宝塔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和《延安宝塔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示范研究》工作项目,共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具有共同知识产权。

第4完成人薛强,2006年加入张茂省研究员项目团队,参与项目立项,主持完成《延安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项目,共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第5完成人李同录,2010年,长安大学李同录教授参与项目研究工作,负责《延安地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与《西北黄土地质灾害孕灾环境与成灾模式研究》2项专题,共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

第6完成人李林,2005年开始参加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参与项目立项,合著专著。

第7完成人朱立峰,2009年开始参加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参与项目立项,合著专著,共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具有共同知识产权。

第8完成人石菊松,2009年开始参加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负责《陕西宝鸡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综合研究》工作项目,参与项目立项与成果报告编制。

第9完成人黄玉华,2005年加入张茂省研究员项目团队,参与项目立项,主持完成《陕西省延安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综合研究》工作项目,合著专著。

第10完成人程秀娟,2009年加入张茂省研究员项目团队,参与项目立项,具有共同知识产权。

风险管理系统常用技术方法简介

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简介 一、风险坐标图 风险坐标图是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作为两个维度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即绘制成直角坐标系)。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有定性、定量等方法。定性方法是直接用文字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如“极低”、“低”、“中等”、“高”、“极高”等。定量方法是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数量描述,如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用概率来表示,对目标影响程度用损失金额来表示。 下表列出某公司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定性、定量评估标准及其相互对应关系,供实际操作中参考。 下表列出某公司关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影响程度的定性、定量评估标准及其相互对应关系,供实际操作中参考。

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

量评估后,依据评估结果绘制风险坐标图。如:某公司对9项风险进行了定性评估,风险①发生的可能性为“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为“极低”;……;风险⑨发生的可能性为“极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为“高”,则绘制风险坐标图如下: 可能性 极高 高 中等 低 极低 如某公司对7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其中:风险①发生的可能性为83%,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为2100万元;风险②发生的可能性为40%,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为3800万元;…….;而风险⑦发生的可能性在55%到62%之间,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在7500万元到9100万元之间,在风险坐标图上用一个区域来表示,则绘制风险坐标图如下:

绘制风险坐标图的目的在于对多项风险进行直观的比较,从而确定各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如:某公司绘制了如下风险坐标图,并将该图划分为A 、B 、C 三个区域,公司决定承担A 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不再增加控制措施;严格控制B 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专门补充制定各项控制措施;确保规避和转移C 区域中的各项风险且优先安排实施各项防范措施。 1 0.8 0.6 0.4 0.2 (亿元)

技术创新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及风险管理

技术创新风险的几个基本特征及风险管理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技术经济活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各种风险。随着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风险已经成为障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加强技术创新风险治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技术创新风险是可治理的投机风险 风险理论把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其后果只有两种可能,即有损失或无损失。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其后果有三种可能:盈利、损失、不盈不亏,如股票投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投机风险因有利可图而具有程度不同的吸引力,使人们为求得利益而甘冒风险。 1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创新主体希望通过成功的技术创新获取期望的利益。但是技术创新系统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创新活动最终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一是创新成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二是创新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甚至无法回收前期投入的资金;三是技术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种动态风险,有其复杂性。即由技术创新系统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变动,如经济、社会、技术、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变动,研究开发、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治理不到位,均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而所谓的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非常变动或人类行为的错误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如地震、火灾等。 3技术创新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通过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治理,尤其是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治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4技术创新风险导致的失败结果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例如,电视机、电子表在美国公司经历失败之后,却在日本企业手中经过完善和市场开拓,最终获得了成功。事实上,影响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有一些是可以控制的。在改变某些可控因素之后,能够改变原来失败的结果。 5技术创新风险是可治理风险。虽然技术创新风险不可能完全灭除,但总的来说,技术创新治理比较完善的创新主体,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某些风险因素,其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相对就会高一些。因此,要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在完善技术创新治理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治理。美国闻名治理学家彼德·杜拉克说过:许许多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有'冒险癖'。......,他们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确定有什么风险并把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恰恰是因为他们能系统地分析创新机会的来源,然后准确地找出机会在哪里并加以利用,他们不是专注风险,而是专注机会。 2、技术创新风险是一个理性过程中的风险 在技术创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许多可变因素以及事先难以估测的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技术创新过程是创新主体理性行为主导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象或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随机过程。因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其中每个阶段都包含有分析、评价、决策和实施等符合逻辑的理性行为。创新设想→调研→开发→中试→生产→市场销售技术创新过程的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3〕表明,在技术创新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存在技术风险、资金风险、市场风险、治理风险、决策风险、政策风险,或者说不同特征的风险,如技术、市场、治理、决策等风险,在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 同的分布,其发生变化的规律存在显著的差别。技术创新风险分析矩阵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生产风险治理风险政策风险创新设想调研评估研究开发中间试验批量生产市场销售创新主体

项目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德尔菲法

项目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 ——德尔菲法 从理论上来讲,风险识别可以从原因查结果,也可以从结果反过来找原因。所谓从原因查结果,就是要先找出本项目会有哪些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发生后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例如,项目进行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会不会发生变化,需求变更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等。所谓从结果找原因,就是要根据事情的结果找出其对应的原因。例如,网络设备的涨价将会引起项目超支,哪些因素会引起网络设备涨价呢?又如,项目进度拖延会造成诸多不利后果,那么,造成进度拖延的常见因素有哪些呢?是项目执行组织最高管理层犹豫不决?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程序繁琐复杂?是开发单位没有经验,还是手头的项目太多? 在具体识别风险时,还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和核对表法等,在本文中,我们介绍德尔菲法,下篇文章介绍后面两个方法。 一、德尔菲法 德尔菲(Delphi)是古希腊地名,该方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当时美国为了预测在其“遭受原子弹轰炸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而发明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一些预测和预测的场合,广泛用来进行预测、决策分析和编制规划工作。 1、德尔菲法的基本特征 德尔菲法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大致流程是:在对所要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之后,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再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再集中,再反馈,直至得到稳定的意见。 由此可见,德尔菲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它有区别于其他专家预测方法的三个明显的特点,分别是匿名性、多次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 (1)匿名性。匿名是德尔菲法的极其重要的特点,从事预测的专家彼此互不知道其他有哪些人参加预测,他们是在完全匿名的情况下交流思想的。(后来改进的德尔菲法允许专家开会进行专题讨论) (2)多次有控制的反馈。小组成员的交流是通过回答组织者的问题来实现的。它一般要经过若干轮反馈才能完成预测。 (3)小组的统计回答。最典型的小组预测结果是反映多数人的观点,少数派的观点至多概括地提及一下。但是这并没有表示出小组的不同意见的状况。而统计回答却不是这样,它报告一个中位数和两个四分点,其中一半落在两个四分点内,一半落在两个四分点之外。这样,每种观点都包括在这样的统计中,避免了专家会议法只反映多数人的观点的缺点。

风险管理措施教学内容

风险管理措施

三、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风险分析和评估是风险辨识和管理之间联系的纽带,是决策的基础。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将对项目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项目风险分析就是对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那些不太明显的不确定性的关注,对风险影响的揭示,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或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之目的。 风险分析具有以下好处: (1)使项目选定在成本估计和进度安排方面更现实、可靠。 (2)使决策人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认识风险、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及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 (3)有助于决策人制定更完备的应急计划,有效地选择风险防范措施。 (4)有助于决策人选定最合适的委托或承揽方式。 (5)能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开阔视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分析包括以下三个必不可少的主要步骤: 1.采集数据

首先必须采集与所要分析的风险相关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从投资者或者承包商过去类似项目经验的历史记录中获得。所采集的数据必须是客观的、可统计的。 某些情况下,直接的历史数据资料还不够充分,尚需主观评价,特别是哪些对投资者来讲在技术、商务和环境方面都比较新的项目,需要通过专家调查方法获得具有经验性和专业知识的主观评价。 2.完成不确定性模型 以已经得到的有关风险的信息为基础,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结果给以明确的定量化。通常用概率来表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能的结果体现在项目现金流表上,用货币表示。 3.对风险影响进行评价 在不同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已经模型化后,紧接着就要评价这些风险的全面影响。通过评价把不确定性与可能结果结合起来。 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八种:即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统计和概率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CIM模型、影响图。其中前两种方法侧重于定性分析,中间三种侧重于定量分析,而后三种则侧重综合分析。 四、风险防范与对策 风险的防范手段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种最基本的手段:采用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企业的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测性,从而改变风险。这种手段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隔及风险转移等。

第五章 企业风险管理

第五章企业风险管理 【本章考点清单】 【考点一】企业风险及其分类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目标的影响。一般用事件后果和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一是风险与目标实现相关。目标不同,面临的风险就不同;二是风险来自不确定性。变化会导致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可能带来不利影响(风险),也可能带来有利影响(机遇),如果能够合理 【考点二】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与构成要素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通过管理风险使不利因素控制在该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企业风险管理强调风险组合观,目标是能够从容应对所有风险,实施各种风险所带来的综合影响力的管理,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发展目标。因此,不能将企业风险管理仅仅看作一种新的或者不同的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 监控评价内部监督 【考点三】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特征、原则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使企业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加强对重大风险因素的识别及评估、提供对决策颇有价值的信息。(企业风险管理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并不是目标本身) 企业风险管理 主要特征 战略性——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整合和管理风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员参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参与。 双面性——风险管理不仅防止损失,同时与价值管理共生。 系统性——涵盖企业面临的战略、运营、财务、合规等所有风险类别,并 加以综合考虑。 专业性——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从容应对各种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 基本原则 匹配性。确定与企业的风险水平相匹配的风险管理行为。 融合性。风险管理行为应当渗透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与其他经营活动相融 合,避免风险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之外。 综合性。由于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采用综合性的管理手段,风险评 估、应对的管理手段呈多样性。 动态性。风险是动态的,风险管理行为也应当是动态的,应通过监控评价应 对风险的突发以及变化。 【考点四】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及具体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流程首先应当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上 【目标设定】设定合理的目标才能保证企业成功经营。目标设定是信息搜集、事件识别、风险评估的前提。企业应通过制定程序使各项目标与企业的使命相协调,并且确保所选择的具体目标及其所面临的风险在企业愿意承受的风险水平(即风险容量)的范围内,即目标设定环节应确定风险容量和容限。 【事件识别】是识别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潜在事件,并分别确定是否是机会或者会对企业成功实施战略和实现目标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需要加以评估和应对,而对企业有利的机会则可以将其反馈到战略和目标设定过程中去。 ★事件识别建立在广泛的信息搜集基础上,既要考虑已经发生的,还要着眼未来。事件识别的应用技术包括调查问卷、风险组合清单、职能部门风险汇总、SWOT分析高级研讨会及头脑风暴等。企业处于不同时期所进行的事件识别的重点或关键因素是不同的。在多种情况下,多个事件可能影响一个目标的实现,通常使用鱼骨图或潜在事件分类图表示。 【风险评估】是在事件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潜在事件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程度,为风险应对策略提供支持。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对事件进行评估。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风险管理是各经济、社会单位在对其生产、生活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社会,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 一、企业经营中常见风险 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有可能性发生风险,如何化解和减少风险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进行研究的。首先要明确有哪几种风险,然后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有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才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主要有七种风险: 1.经济合同风险: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对方违反合同规定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造成本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在进行经营和产品合同签订后的履约及赔偿责任问

题。合同签订后还应密切注视其执行情况,要有远见地处理随时发生的变化。 2.债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不当或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为了避免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应控制负债比率。 3.担保风险:是指为其他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最后因其他企业无力还款而代其偿还债务。企业应谨慎办理担保业务,严格审批手续,一定要完善反担保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进出口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时,因本国与外国汇率变动,使企业在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企业平时就要随时注意其外币债务,密切注视各种货币的汇率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5.投资风险:是指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企业对此应采取: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风险上报统计、组织专家讨论、反馈整改意见等具体工作。 二、造成医疗技术风险的可能因素 (一)医疗技术设计方面:新技术操作规范不成熟,技术操作流程不够科学或者过于复杂等; (二)医务人员个人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不足、技术能力不足等; (三)设备因素: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不能正常运转等。 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 (一)执行技术操作的经治医师负责监测技术风险,发现有潜在风险或已经造成损害时,应立即现场采取处理措施。现场经治医师采取措施后仍难以处理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主任,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分管院领导。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上报。 二)医务科根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必要时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指导相关人员做出正确处理。 (三)如需继续应用该技术,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情况,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施行。 (四)经治医师对紧急意外情况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诊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应及时记录,同时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开,至患者病情稳定为止。 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 落实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相关规定,医务科定期对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进行汇总和分析,呈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评估,对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

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医疗技术管理持续改进。

第五章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题库1-0-1

第五章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题库1-0-1

问题: [单选]华阳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客运公司,其业务涉及全国20多家大中型城市。2012年,公司在客运过程中发生事故5起。根据专家建议,公司欲对事故发生以后,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减轻事故严重性的影响,对多种可能后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则华阳股份有限公司适用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是()。 A.A、敏感性分析法 B.B、事件树分析法 C.C、统计推论法 D.D、风险评估系图法 本题考核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事件树是一种表示初始事件发生之后互斥性后果的图解技术,其根据是为减轻其后果而设计的各种系统是否起作用,它可以定性地和定量地应用。 适用于对故障发生以后,在各种减轻事件严重性的影响下,对多种可能后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问题: [多选]关于趋势,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下降行情里,不断出现的新低价会使投资者心情悲观,人心涣散 B.简单地说,趋势就是股票价格市场运动的方向 C.一般说来,市场变动不是朝一个方向直来直去,中间肯定要有曲折 D.上升的行情里,虽然也时有下降,但不影响上升的大方向

问题: [多选]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A.股票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市场所有的信息 B.应该适当进行一些基本分析和别的方面的分析,以弥补技术分析的不足 C.市场行为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情况重复出现 D.市场行为反映的信息同原始的信息毕竟有差异,损失信息是必然的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55133030.html,

问题: [多选]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市场假设。 A.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价格沿趋势移动 C.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 D.市场总是理智的

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与决策(doc 9页)

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与决策(doc 9页)

《风险管理与人身保险》考试大纲 本书考试目的 本书要求考生重点掌握风险管理概念、风险管理程序、主要风险管理方法、保险基本原理、保险法律基础、人身保险市场基本架构,以及常见的人身保险产品,并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提高管理风险的能力和提供初步的人身保险规划的能力。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 第一节风险与不确定性 1、了解:(1)风险的含义。 2、识记:(1)风险因素的分类。 3、领会:(1)风险事故、风险因素和损失的相互关系。(2)主观风险与客观风险的区别。(3)风险的特征。(4)风险的分类。 第二节风险管理的概念 1、了解:(1)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2)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3)风险管理的分类。

2、识记:(1)风险管理的含义。(2)风险管理目标。 第三节风险管理程序 1、识记:(1)风险管理程序。(2)风险管理技术的分类。 第四节风险管理的新发展 1、了解:(1)灾难备份。(2)非传统风险转移产品的概念。 2、识记:(1)非传统产品的分类及其特征。 3、领会:(1)整合性风险管理的特征。(2)危机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章风险分析 第一节风险分析概述 1、识记:(1)风险分析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领会:(1)风险分析技术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风险识别 1、识记:(1)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2、领会:(1)领会影响风险认知的两大类因素。(3)风险损失的分类。 第三节风险估计与衡量 1、识记:(1)最大可能损失的含义。 2、领会:(1)衡量风险重要性的原则。 3、应用:通过一般方法估算风险大小

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迁安轧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为了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落实重大风险的各项管控措施,保障重大风险部位或设备设施安全运转,相关责任人员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和规程,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特制定重大风险管控台账。 一、成立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工作方案领导组 组长:赵晨(总经理) 副组长:安宝林(副总)侯德琼(常务副总) 杨增堂(副总)马纪贤(副总) 吴新忠(副总)魏毅(副总) 陈国强(副总)杨超(副总) 成员:罗越(烧结厂长)沈志强(炼铁厂长) 赵宝庚(炼钢厂)扈恩征(轧钢厂) 凌志敬(动力厂)及部室一把手领导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部,由孟令泉兼任办 公室主任,负责重大风险管控具体工作安排。 二、工作要求 1、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明确重大 安全风险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生产单位的 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检查和考核的责任。 2、做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内容的贯彻学习、指导,

督促各相关科室队组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每季度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安全风险 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季度重大安全风险管 控措施落实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会议纪要》。 4、每月分管厂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月度安全风险 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 控措施落实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会议纪要》。 5、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必须在重大风险厂区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为:安全风险地点、涉及部位、管控责任人、类 别、主要管控措施、预计风险存在期限、单班作业人员上限、 管控部门等内容。 6、不定期开展重大风险排查,排查出的重大风险要及时 制定管控措施;并对重大安全风险清单进行修订、公示。 7、措施落实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成果,作为编制作业规 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依据。 三、管控措施落实 1、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总经理组织实施,有具体工 作方案,人员、技术、资金有保障,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 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2、根据安全风险类型,明确落实、管控、检查责任,逐 级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和各级管理人员,确保每一项风险 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检查。

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简介

附录 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简介 一、风险坐标图 风险坐标图是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作为两个维度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即绘制成直角坐标系)。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有定性、定量等方法。定性方法是直接用文字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如“极低”、“低”、“中等”、“高”、“极高”等。定量方法是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数量描述,如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用概率来表示,对目标影响程度用损失金额来表示。 下表列出某公司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定性、定量评估标准及其相互对应关系,供实际操作中参考。

下表列出某公司关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影响程度的定性、定量评估标准及其相互对应关系,供实际操作中参考。

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风险对目标影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后,依据评估结果绘制风险坐标图。如:某公司对9项风险进行了定性评估,风险①发生的可能性为“低”,风险发生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为“极低”;……;风险⑨发生的可能性为“极低”,对目标的影响程度为“高”,则绘制风险坐标图如下: 可能性 极高 高 中等 低 极低 极低低中等高极高影响程度如某公司对7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其中:风险①发生的可能性为83%,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为2100万元;风险②发生的可能性为40%,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为3800万元;…….;而风险⑦发生的可能性在55%到62%之间,发生后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在7500万

元到9100万元之间,在风险坐标图上用一个区域来表示,则绘制风险坐标图如下: A 、 B 、 C 严格控制B 确保规避和转移C 施各项防范措施。 区域 极低 低 中等 高 极高 影响程度 二、蒙特卡罗方法 1 可能性(%) (亿

第五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敏感性分析法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第五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知识点:敏感性分析法 ● 详细描述: 敏感性分析是针对潜在的风险性,研究项目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变化至一定幅度时,计算其主要经济指标变化率及敏感程度的一种方法。 敏感性分析最常用的显示方式是龙卷风图。 龙卷风图有助于比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变量与相对稳定的变量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对项目不确定性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的定量分析。 (二)实施步骤 (1)选定不确定因素,并设定这些因素的变动范围; (2)确定分析指标; (3)进行敏感性分析;

(4)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5)确定变化的临界点。 【例】某企业打算在A市兴建一座大桥,但这个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如项目总投资、银行贷款利率、过桥费收入。 【分析】以下因素变化的可能性较大: 工程设计变更、不可抗力、材料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项目的投资增加; 银行贷款利率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而会较大地影响本工程贷款金额;能否取得优惠贷款,这对资金成本影响很大,进而对工程经济指标也产生影响; 根据A市物价局的规定,本大桥开始收费后每三年需要重新报批收费标准,并且过桥车辆数量也会发生增减变化,这些都会导致过桥费收入的变化。 (三)主要优点和局限性 【主要优点】 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可以清晰地为风险分析指明方向; 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紧急预案。 【局限性】 主要包括分析所需要的数据经常缺乏,无法提供可靠的参数变化;

分析时借助公式计算,没有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在未来发生变动的概率,无法给出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因此其分析结果可能和实际相反。 例题: 1.甲公司是一家化纤企业,近期准备新建一生产线项目,考虑项目实施过程 中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该公司分别将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成本、销售收入这三个因素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每一个因素的变化对该项目内部收益率的影响。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该投资方采取的分析方法是()。 A.敏感性分析 B.决策树 C.情景设计 D.事件树分析法 正确答案:A 解析:敏感性分析是针对潜在的风险性,研究项目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变化至一定幅度时,计算其主要经济指标变化率及敏感程度的一种方法。 2.甲公司是一家大型金融企业,该公司相关员工采用VaR模型来度量企业面 临的汇率风险。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VaR值的模型包括()。 A.情景模拟法 B.敏感性分析 C.方差—协方差法 D.蒙特卡罗模拟法

国土资源部文件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4]69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简化有关审批环节,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求如下,请严格遵照执行。 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做好此项规定的落实工作,在用地审批和规划审查中应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督管理。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具体分级标准和评估技术要求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附件1)。 三、对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严禁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正式颁布之前,一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二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三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四、评估单位应自行组织具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专家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审查专家应具有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同时主持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工作或参与过大型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审查。 一级评估报告一般聘请5—7名专家、二级评估报告3—5名专家、三级评估报告2—3名专家。 评估报告的质量,作为评估单位资质升降级的重要依据。 五、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实行备案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通过专家组审查后,评估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组审查意见》和《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

2019高级会计师 第五章 企业风险管理

第五章企业风险管理 【内容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企业风险管理方法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建立 【考情分析】 本章是2017年从原“企业内部控制”中单独划分出来的一章,大部分内容都是新增内容,2017年考10分。学习本章时,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企业风险及分类、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和构成要素;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则;企业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具体方法;危险性因素、控制性风险和机会风险各自的内容和管理措施。 PART 01 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知识点】企业风险及其分类 (1)战略风险 主要考虑: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有关内容;市场对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未来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可能性;本企业主要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实力与差距,等等。 (2)财务风险 主要考虑:负债、或有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产品存货及其占销售成本的比重、应付账款及其占购货额的比重;制造成本和管理费

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盈利能力;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等信息。 (3)市场风险 主要考虑: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潜在竞争者、竞争者及其主要产品、替代品情况。 (4)运营风险 主要考虑: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或服务定价与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环境状况等;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期货等衍生产品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流程和环节等信息。 (5)法律风险 主要考虑: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员工道德操守的遵从性;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贸易合同中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企业和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 (6)危险性风险、控制性风险和机会风险 ①危险性因素是指只为企业带来损失这一种可能性的风险;②控制性风险和机会风险则是指既有为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也有为企业带来盈利的可能性的风险。 (7)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①外部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②内部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与外部风险相比,内部风险源自企业自身的经营业务,一般更容易识别和管理,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降低风险和控制风险。 (8)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 ①固有风险是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可能造成的损失;②剩余风险是采取了相应应对措施之后仍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是指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经典例题】建安公司是D省一家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营业务是生产和出口A地区生猪。宏达公司是D省一家大型畜牧业企业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种猪育种和肉猪生产基地。该公司生产规模大,具有生猪经营“原材料供给、生猪养殖、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技术力量雄厚,创新能力较强。 但是,该公司没有获得向A地区出口配额许可权,其猪场也不是在商务部注册的供A地区生猪定点猪场,而A地区市场的开发对宏达公司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建安公司和宏达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成为双方共同的意愿,双方管理层就战略联盟事宜进行了协商和谈判。 建安公司对于实施战略联盟方案可能面临的风险也进行了分析,认为战略联盟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类风险:一类风险主要体现在由于双方利益分配不均、管理协调不畅导致双方战略意图无法实现;另一类风险主要体现在生猪价格波动、生猪疾病疫情、生猪出口配额管理体系变化导致的风险。 建安公司管理层认识到,必须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便对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和应对。 要求:(1)简述企业面临的各项市场风险。(2)根据案例中建安公司提出的战略联盟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两类风险,分析其应该考虑的市场风险。 『解析』(1)分析市场风险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②能源、原材料、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③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 ④税收政策和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的变化。⑤潜在竞争者、竞争者及其主要产品、替代 品情况。 (2)根据案例中建安公司提出的战略联盟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内部与外部两类风险,其应该考虑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①③⑤。①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生猪价格波动、生猪疾病疫情”,都可能带来这一风险。③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由于双方利益分配不均、管理协调不畅导致双方战略意图无法实现”可能对建安公司带来其主要供应商宏达公司的信用

风险管理技术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第五章风险管理技术 如何改变风险状态是风险管理的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由于原始风险状态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积累形成的,所以改变原始风险状态的工作可以作用于任何一个环节。为此人类发展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技术。 大致的分类是: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作用于原始风险状态的形成过程的风险管理技术;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作用于结果,即在风险市场上,将原始风险状态x交换为y的风险管理技术。 由于因果关系的相对性,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具有相对性,相对于更高级别的风险管理,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也可看作是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还可以分为依赖风险市场的风险管理技术和不依赖风险市场的管理技术。前者必须在具备风险市场的条件下,风险主体才可采用(主要是财务型风险转移技术);而后者并不依赖风险市场。 第一节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是作用于原始风险状态的形成过程,所以了解有关风险状态形成过程的理论(风险致因理论)十分必要。 一、风险致因理论 由于风险管理技术源于保险,所以风险致因理论迄今还主要是指事故(损失、灾害)致因理论。以下是四种风险致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人格林伍得和伍兹发现: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其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 1939年,法默和查姆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指:个别人所具有的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是少数,但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减少事故频发倾向者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如何减少事故频发倾向者?不是就业上的歧视,更不是肉体上的消灭。正确的做法是,给每个人安排合适的工作。一类工种上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是另一类工种上的事故频发倾向者。 (二)、海因里希的多米诺骨牌理论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

xx国土资源部令 第30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5月1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xx 二○○五年五月二十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第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五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资质等级与业务范围 第六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

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如今转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头脑风暴法又可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通常简称“头脑风暴法”)和质疑头脑风暴法(也称反头脑风暴法)。前者是专家群体决策,尽可能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前者提出的设想、方案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 将头脑风暴法应用于风险识别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与风险有关的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主持者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气氛,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之后由风险管理小组对集体讨论后识别的所有风险进行复核,并且认定核心风险。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充分发挥专家意见,在风险识别阶段进行定性分析。 (二)主要优点与局限性

1.主要优点: (1)激发了想象力,有助于发现新的风险和全新的解决方案; (2)让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有助于进行全面沟通; (3)速度较快并易于开展。 2.局限性: (1)参与者可能缺乏必要的技术及知识,无法提出有效的意见; (2)由于头脑风暴法相对松散,因此较难保证过程的全面性; (3)可能会出现特殊的小组情况,导致某些有重要观点的人保持沉默而其他成员成为讨论的主角; (4)实施成本较高,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素质,这些因素是否满足会影响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效果。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德尔菲法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联系。它是一种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一)实施范围 适用于专家一致性意见基础上,在风险识别阶段进行定性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附件1)概要

附件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 3.1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3.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3.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3.8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见下面的框图: 5.评估范围与级别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