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土资源领域

申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土资源领域

申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土资源领域
申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土资源领域

申报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土资源领域)

专家论证结果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 实施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科发政〔2009〕2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科委、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局)、国资委、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代表处,各有关行业协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决定共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现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 附件: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教育部 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 二OO九年六月二日 附件: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

国土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根据《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是全面落实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载体。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建成国土资源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运行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60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84家,基本覆盖了土地科学与国土资源综合管理、基础地质与勘查技

术、矿产资源与综合利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国土资源几大领域。创新平台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人才,集中了大量的国土资源先进仪器设备,形成了一流的科技创新硬件条件,承担了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任务,产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支撑、引领国土资源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创新平台布局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尤其在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围绕实施“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着力做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统筹规划、系统布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打造科技创新要素聚集的高地,形成定位清晰、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动态调整、协同发展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促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提质升级。 建设目标: ----着力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按照国家规划布局精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范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结合河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 第三条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集成,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实行开放服务,承接委托的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业务;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推动技术扩散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等其他类型研发基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第四条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依托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建设,支持产学研联合共建。 第五条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坚持“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增

量提质、科学发展”的原则,实行择优建设、绩效评估、动态管理、有序进出的管理机制。 第六条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全省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布局和宏观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的政策和规章。 (二)制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及工作规则。 (三)编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规划和计划,指导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四)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任务验收和管理与运行绩效评估(以下简称绩效评估)。 (五)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调整和撤销。 第八条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单位)是技术创新中心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技术创新中心的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指导申请单位编制《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和《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建设项目申报推荐。 - 2 -

天津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天津科委

附件1 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017〕35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

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01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02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15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

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

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 为高质量推进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由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等共同组成的省技术创新中心体系,依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要求 (一)功能定位。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技术创新中心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既要靠近创新源头,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又要靠近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企业和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和产业的实际技术难题。创新中心不直接从事市场化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 (二)主要任务。 1.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产品,致力于源头技术创新,组织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战略研究和技术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 2.转化应用重大创新成果。推动重大技术成果中试熟化与工程化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在产业链上下游的示范应用和转化,加速共性关键技术转移扩散,制定和推动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 3.提供技术创新服务。通过与企业建立联合技术创新机构、开展合同研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按需定制的技术创新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各类创新资源按规定面向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培育孵化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4.引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着力培育优秀青年人才。开展探索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管理等创新政策试点,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牵头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制 2011年5月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本申请书电子文档请登陆宁波市科技局门户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102963954.html,)下载。 四、该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 五、本申请书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 复印纸印制,采用胶装装订。

承诺书 经核实,本表中所填数据准确,情况介绍与实际情况相符。本人及单位对所填的数据和情况介绍的真实性负责。 牵头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团队带头人(签字): 年月日 牵头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情况 创新方向名称 所在 创新 平台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 总计总人 数 40岁以 下人数 高级职称 人数 中级 职称 人数 初级 职称 人数 博士 生人 数 硕士 生人 数 团队带头人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 日期 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行政 职务 人才类别 学位授予国 或地区及学校联系 电话 传真手机 所在工作单位 (院、系、所、 实验室、中心) 电子 邮箱通信 地址 邮编

其他核心成员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技术 资格/ 学位 研究 方向 在团 队中 的 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二、其他成员 其他成员 姓名性别 出生年 月 技术职 称 /学位 研究方 向 在团队 中 的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成员简介 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2020)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2020) 各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20年12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高层次技术创新高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一、标准依据 《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国科发区〔2020〕70号)《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鲁科字〔2017〕167号)和《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鲁科字〔2019〕93号)等政策文件和有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二、功能定位 省技术创新中心是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省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创新链中游,对上衔接实验室基础研究,对下衔接企业产业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从科学到技术转化的通道。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问题,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源头技术供给,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三、核心任务 省技术创新中心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负有攻克“卡脖子”技术的使命,服务产业发展战略需求,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建设完善科研条件平台与研发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体系。 (一)加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指标内容:

六部门发布《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计划》_1.doc

六部门发布《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 案》- ??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扩大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推动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投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创业投资。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工程实施。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创新资源,督促检查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情况。 ??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协调指导小组的议定事项,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联络协调,组织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指导地方工作。???(二)加强部门协同,完善分工负责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总体方案,结合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三)发挥地方作用,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集成相关资源,加大投入,完善保障措施;各级科技、财政、教育、国资监管、工会、开发银行等部门要加强分工协作,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 ? 六部门负责人就“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 要答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记者就《纲要》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

技术创新申请书

青海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申报单位:(盖章)主管单位:(盖章) 青海省经济委员会制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格式 1、A4纸张,word格式,仿宋体,4~5号字; 2、项目类别:可填写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开发、工业性实验、高技术产业化、新技术推广、技术中心建设等。 二、项目提出的依据和理由 1、国内外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已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技术水平; 2、项目(或其相关内容)是否曾列入部门、地区科技计划,取得的阶段成果; 3、项目完成后市场需求前景、推广应用领域、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项目实施方案 1、技术特点、关键技术与工艺; 2、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 3、实施方式(自主开发、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并说明技术来源与知识产权情况); 4、与后续项目的衔接。 四、项目实施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 通过项目实施,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何带动或促进作用。 五、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1、与现有产品、技术的对比分析; 2、要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和参数; 3、采用的技术标准; 4、国产化程度; 5、经济效益(形成生产能力、成本、市场销售额、利税、创汇、节约资金…)。 六、拟开发或拟采用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 通过项目实施,能否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七、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内容; 2、资金使用范围及资金使用明细表。如有其他来源资金请说明资金来源; 3、投资回收期。 八、项目协作单位概况与条件 1、协作单位概况与各自承担的主要工作; 2、技术力量与人员结构; 3、完成项目所具备的技术创新条件; 4、已完成的主要成果。 九、主管部门与地方经贸委审核意见 1、主管部门指企业主管单位,无主管单位的企业由所在地方州、地、市级级经贸委签署意见并盖章。省属企业(集团)可不填此栏; 2、地方经(贸)委指州、地、市级经(贸)委。 十、如所需说明的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XX市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方案 申请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目录 XX市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类)建设方案 (2) 一、牵头建设单位现有基础和条件 (3)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 (二)科研队伍情况 (4) (三)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 (11) (四)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11) (五)开展研发活动情况 (12)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市内发展需求 (16) (一)国际技术发展水平 (17) (二)国内发展趋势 (18) (三)市内发展需求 (18) 三、组建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19)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 (20) (二)组建中心的可行性 (22) 四、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25) (一)指导思想 (25) (二)战略定位 (25) (三)建设原则 (25) 五、建设内容 (26) (一)总体目标 (26) (二)主要任务 (26) (三)近三年的目标和任务 (26) 六、管理运行机制 (28) (一)组织架构 (28) (二)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 (29) (三)规章制度建立 (30) 七、中心未来三年的经费预算情况 (32) 八、附件材料 (33) (一)营业执照 (34) (二) XX年审计报告 (34) (三)主要研发人员名单 (52) (四)中高级职称证书 (53) (五)外部专家职称及聘用证书 (58) (六)专利证书 (61) (七) XX年软件著作权证书 (69) (八) XX年重点项目及研发费用 (82) (九)近三年研发设备采购发票 (142) (十)产学研合作协议 (159) (十一)资质荣誉 (165) (十二)其他证明材料 (180)

精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精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策划方案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市科委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01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02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15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治理结构、组织运营、研发投入、人才集聚、支持政策等方面改革创新,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运行提供支撑保障。 --开放协同。建立技术、人才、项目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形成面向全球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启动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以撤并转方式建立。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新建一批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青岛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立项建议书 (2007 年度) 项目名称:多味酱类的研究与开发 申报单位:青岛柏兰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青岛胶州市广州北路845号 联系人:胡成德 电话:8 传真:8 主管部门:胶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申报日期:2007年3月15日 青岛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制订

填报须知 一、申报单位按要求详细填写,表内各栏内容不得空缺,栏目大小可根据内容自由调整,栏目无实际内容时填“无”。 二、填报说明: 项目名称:科学规范、简单明确的中文名称,勿只写型号。 项目类别: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企业信息化技术研究应用、新装备研制。 项目水平: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其他。 所属行业:航空、电子、轻工Ⅰ(家电行业)、轻工Ⅱ(轻工的其他行业)、船舶、化工、机械、医药、生物工程、冶金、纺织、建材、有色、铁道、石化、其他。 技术来源:自主开发、产学研联合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创新方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起止年限:按照“××××年××月至××××年××月”格式填写。 主管部门:指区(市)政府技术创新主管部门。 三、研发项目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具有相同关键技术而规格、型号不同的,应合并为一个项目申报。 四、格式要求: 1、统一用A4复印纸;除封面、封底外,均为双面印刷,总数不超过40页。 2、按照给定格式编写,除封面外,文字叙述部分用小4号仿宋字。 3、封面、封底用白纸简单装订,勿用塑料封皮。 五、申报单位向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两份及电子文档;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

并加盖公章,汇总后转报市经贸委。 六、本建议书未尽事宜,可另附文字材料说明。 咨询电话:0532-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xx7〕250号)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xx7〕35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

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xx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xx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xx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x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治理结构、组织运营、研发投入、人才集聚、支持政策等方面改革创新,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运行提供支撑保障。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开放协同。建立技术、人才、项目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形成面向全球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 ——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启动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xx市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以撤并转方式建立。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新建一批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 三、重点任务 (一)服务我市战略,开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开展战略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抢占未来产业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20年)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年)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年) 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组织实施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 (一)全球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行愈近、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不断涌现,交叉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变革。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转变: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以具有跨界、融合、协同特征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核心的全球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为顺应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发达国家着眼于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如,美国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网络,英国加紧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都是力图弥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断层,促进实验室技术向实际产品转移转化。这些计划强调构建以新型创新载体为关键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我们要深刻洞察这一变革趋势,将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否则就有可能再次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未来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我国制造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创新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需实现三个深刻的转变: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实现由引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技术引进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中前期实现追赶发展的主要途径。国际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之后,必须扬弃这种发展模式,构建满足产业内生发展需求的技术供给体系。我国制造业要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依靠过去的技术引进模式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全球产业变革的趋势,加紧打造制造业高水平新型创新载体,丰富和拓展技术创新链,弥补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脱节与断层,形成技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科发政〔2009〕2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科委、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局)、国资委、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代表处,各有关行业协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决定共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现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 附件: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教育部 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 二OO九年六月二日 附件: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各地方、各部门

关于加快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

关于加快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根据《中共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X省实验室X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决定》(X发〔X〕X号)精神,围绕积极争创国家、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抓省委、省政府组建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重大机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需求,以组建X市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为抓手,以培育创建国家创新基地“预备队”、省级创新基地“先锋队”为目标,到2025年培育创建若干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创建国家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和产业创新成果,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为加快新时代美好X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二、创建原则 (一)合理布局,重点突破。依据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坚持高标准、高水平,体现引领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组建要求,结合我市高校院所和产业发展优势,在重点领域合理布局组建X市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X市实验室定位于科学研究类科技创新基地,瞄准国家前沿、聚焦国家和省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

技任务和重大科学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原创性科学研究。X市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面向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围绕影响国家和省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行业技术领域,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 (二)分批培育,分批创建。将我市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作为第一梯队,择优筛选组建首批X市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对标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标准,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成熟一家、争创一家,形成组建若干X市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申报若干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若干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的梯队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支持我市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分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工作对接。主动向省科技厅汇报沟通,及时掌握X 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工作计划和认定标准、管理办法、配套政策制定等情况,积极谋划我市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梳理现有研发平台。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X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原则,对全市已建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01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

新中心。至202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15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治理结构、组织运营、研发投入、人才集聚、支持政策等方面改革创新,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运行提供支撑保障。 ——开放协同。建立技术、人才、项目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形成面向全球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有序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启动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主要通过对现有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以撤并转方式建立。逐步积累经验,循序渐进新建一批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三、重点任务

青岛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申报书

青岛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申报书 (20**年) 中心名称: 牵头单位:(加盖公章) 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区市主管部门: (加盖公章) 年月日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

青岛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申报书 一、中心建设基本情况 (一)中心基本情况 1.单位性质(是否独立法人),中心牵头企业及主要成员单位情况,人员情况、中心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等; 2.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 3.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立、研发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研发经费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内外部合作机制等。 (二)中心技术水平 1.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研发经费投入情况; 2.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重点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对企业核心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对行业起到的引领带动作用。包括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对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

合利用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中心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重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国际化研发活动等。 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 (一)制定未来3-5年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情况,及该战略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支撑情况,同时,明确中心近2年年度建设目标,要求提出具体建设指标及任务。 (二)中心近期在技术创新方面拟实施的重点举措,包括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重点研发项目部署等。

创新中心组建基本信息表 (表格内要求填写的数据,如已经建立中心实体的,按照中心情况填写;未建立中心实体的,按照牵头单位情况填写)

《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1: 《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要下属企业,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等。 2、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结合行业集中度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分析企业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3、企业对本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包括企业对行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成绩 1、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规章制度建立、研发项目组织管理机制、研发经费管理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内外部合作机制等。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资源整合情况。包括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研发经费投入情况、研究开发和试验基础条件建设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等。 - 4 -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重大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企业间合作、国际化研发活动等。 4、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形成的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情况,重点介绍相关技术成果对企业核心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 1、企业制定未来5-10年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情况,及该战略对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支撑情况。 2、企业近期在技术创新方面拟实施的重点举措,包括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重点研发项目部署等。 - 5 -

全面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

全面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 文章来源:本报作者:李学勇发布时间: 2010年11月22日 ——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当前全党、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总结交流技术创新工程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进一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下面,我就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深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 要增强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明确“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使其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这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全会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了“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会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攻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围绕民生关注点,突破改革关键点上下功夫。 五中全会在部署科技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增强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