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库尔勒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必修

库尔勒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必修

库尔勒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必修
库尔勒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新人教必修

气压带和风带

学习目标

1、能够绘出三圈环流图,理解其形成过程及移动状况。

2、学会运用“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亚洲季风”图,比较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北半球海陆上高低气压中心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的特点。

重点、难点

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学习探究

一、三圈环流

1.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转③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画出环流图,并说出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 900

00

2.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自转③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图上画出环流圈 ,并分析得出气压带名称、风带的名称及风向。

北半球南半球

3.假设:①地表均一②地球自转并公转

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从而使得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之向南北方

向偏移。试根据下图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情况,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二)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

(1)在图(一)中,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形成的气压中心为 A ,

B 。(填高气压或低气压)并在图中标出。

(2)在图(二)中,被切断的气压带是,形成的气压中心为C ,D 。

(填高气压或低气压)并在图中标出。

(3)小结:由于原因,使得北半球的气压带呈状分布。南半球由

于原因,气压带基本上呈状分布。

(4)画出两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然后画出实际风向。

(三)读季风分布图,回答:

(甲)(乙)

(1)两图中为1月份的是图,判定理由是

(2)东亚季风:其成因是,该地冬季受高压控制,盛行季风,受其控制形成气候特点;夏季受高压控制,盛行季风,受其控制形成的气候特点。

(3)南亚季风:冬季盛行季风;夏季盛行季风,其成因既与有关,也与有关。

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重力

D.摩擦力

2. 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动力作用形成的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3.关于气压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七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B.夏季陆地气压比海洋高

C.中纬大陆西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

D.沿海盛夏的海陆风,晚上由陆吹向海,白天由海吹向陆

5.南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地形差异

二、读图题

(1)在图中补画箭头,表示“三圈环流”

(2)图中气压带A 是 C 是 E

是 G 是

(3)简述气压带A 的成因: ;气压带

G 的成因: ________ 。

(4)画出B 、D 、F 的风向。图中风带名称:

B 是 D 是 F 是

(5)在图中气压带E 和风带D 控制下,降水 (多或少),因为① ;② 。

(6)在气压带C 控制下,降水 (多或少),因为 。

疑难反馈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1.A

2.B

3.B

4.D

5.C

6. (1)图略

(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3)热力原因(终年高温);热力原因(终年酷寒)

(4)图略;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5)降水多;副极地低气压控制,多锋面雨;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温和湿润

(6)降水少;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0 00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0.0分) 1.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如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 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读图完成3?4题.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而900 hPa 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圧面高度(单 卞列四幅图中,与沿上图的XY 方向所作900 hPa 等压而剖面柑符的是() A ?人口数量 B.天气状况 C.建筑物密度 D.交通通达度 位: mh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3? 4? A. A 下列关于图中 A. A 淸明前一天中午, B ?B B-B C.C C.C D. D D.D 宜逼3(rc 的高温让我们怀疑天气是否直接跳过春天,一秒入夏。下 X Y 水平距*

午5点左右,一场暴雨外加电闪雷鸣让长沙市民领略到春姑娘的下马威。淸明假期,全省气温将“大跳水",狂跌16X\清明出行的市民要注意天气哦。表为长沙淸明日出、 日落时刻(都为北京时间)及昼长。回答?小题。 日出时刻(北京时间)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昼长 06: 41: 25 19: 16: 06 12小时34分41秒 与暴雨天气吻合的是( 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 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图甲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 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 的分别是( 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6年10月该地区却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如图为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8?10题。 近地而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 B.耀斑爆发强烈 C.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5. A.a地、b地 B.b地、C地 C.a地、C地 D.b地.d地 6.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II上升引起的变化是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逃逸增强 C.地面辐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7. 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据此完成13、14题。 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

高三区域地理主题探究导学案第18课俄罗斯(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沼泽和冻土)

高三区域地理主题探究导学案 第18课俄罗斯(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沼泽与冻土) 课堂学习目标要求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基本属性。 2.能依据区域资源分布和变化图,描述某一(或多种)资源的分布和变化特点。 3.学会分析沼泽和冻土的分布规律,叙述其形成机制。 4.根据自然资源分布和储藏状况说明其对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课前导学】 煤田 石油 天然气 铁矿 铜矿 铅锌矿 镍矿 铝土矿 金矿 图2 图1 俄罗斯地形与河流 洋 冰 北 海 克 次 霍 鄂 里 海 鄂 河 毕 叶 勒 拿 河 尼 塞 河 河 加 尔 伏

1.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 三大类型:气候资源、陆地资源、海洋资源 气候资源----- 、降水、风、光照(太阳辐射)、气温日较差等。 陆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矿产资源等。 海洋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能源、 海洋化学资源。 2.俄罗斯沿56°N 纬线自西向东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别是 、 ;俄罗斯耕地主要分布 欧洲平原西南部、西伯利亚地区的 较低纬度(南部)地区 从图2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 。 摩尔曼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俄罗斯两重要海港。摩尔曼斯克纬度高于海参崴,而封冻期较短,是因为摩尔曼斯克受到 的影响。 3.在俄罗斯地形图上填注: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俄罗斯濒临的海域等。找出其沼泽地的分布地区。 4.从俄罗斯人口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与欧洲部分向比,亚洲部分的人口密度 ;纬度低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主要是因 (亚洲或欧洲)部分发展历史悠久,耕地、光热条件好。高纬和亚洲部分地区气候条件(自然条件)较差。 【区域基础】 俄罗斯领土包括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面积171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从西端到东端长达1万多千米。 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主要山脉有乌拉尔山、高加索山和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以西为东欧平原,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俄罗斯有许多大河,其中伏尔加河是最著名的内流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伏尔加河水能资源丰富,也是俄罗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约承担了全国河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发源于南部山地,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河流的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但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最深处达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所处纬度较高,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于俄罗斯领土广大,各部分气候有明显的差别。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其中的奥伊米亚康曾观测到零下7l ℃的低温,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黑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东南部的太平洋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 俄罗斯领土广大,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森林和矿产资源都很丰富。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和东欧平原北部,广布着针叶林。俄罗斯的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储量都居世界前列。东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俄罗斯的工业基础较好,主要有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等工业,特别是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但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比较缓慢。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图3 4080° 120° ° 60°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 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 A 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DC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 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 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 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 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 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 在锋前。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专题地球上的大气高考题及模拟题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2019年北京卷)【影响降水的因素】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2019年北京卷)【常见天气系统】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2019年天津卷)【常见天气系统】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9年江苏卷) 【常见天气系统】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2019年江苏卷)【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9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0中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 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区域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高二世界地理第三章亚洲概述 使用时间:2014年10 月13 日编写人:李刚使用:高二()班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 东西半球的。 2. 海陆位置:东临、北 临、南临,西侧通过黑海、 与大西洋相通。 3. 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 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带、 带。 !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东 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 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 东南亚-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 北亚`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 X ( W 亚洲图 ( 1. 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四周。中部地形以、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和。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处气候,B处气候,E处气候,X处气候,Q处气候,W处气候。 3. 河流 —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汇总

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轻巧记忆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问题导思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西北地区天气的真实写照,它体现了() 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年较差大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E.海拔高,空气稀薄 提示:ACD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所在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全析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以示意图来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资料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重点与考点: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探究学习主干知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2.大气的受热过程 3.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意义: 。 5.大气的热力作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能量来源: 。 2.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海陆风:白天吹 夜晚吹 山谷风:白天吹 夜晚吹 城市热岛环流:形成原因 ① 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 或 ,大部分到达 ,并被地面吸收和 。 ② 地面吸收 而增温,同时又以 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③ 吸收地面辐射以后又以 、 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定义: 它是大气运动的 的形式。 形成原理:近地面空气 或 引起气流的 运动 导致 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 运动 运动和 运动共同形成热力环流 大气的削弱作用:方式 大气的保温作用:① 对于地面辐射的强烈吸收。 ② 大气逆辐射: 。 ① ② ③

重点解析: 1. 大气的温度变化规律 ① 水平方向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垂直方向上,气温 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却强烈吸收,而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从而完成了“温室效应”。 3.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垂直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导致等压面产生弯曲。其变化规律是:高压区凸向高处,低压区凸向低处 典题解析: 1、读图(一),判断A 、B 两处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 低则气压高。故a >c ,b <d ,而c=d ,所以a >b 。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 处气压较低(注意,A 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 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 相比而言的),B 处气压较高。而AB 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 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断出A 处温度较高,B 处温度较低。 2.读下面“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 三地中,属于下沉气流的是 , 判断理由是 。 (2)①、②、③三处中,属于低压区的是 。 (3)④、⑤、⑥三处中,属于高压区的是 ,判断理由是 。 解析: 一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最终导致等压面的弯曲状况 二 在此处需联系的知识点是:① 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层),气压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引起气流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受热 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相应的地方形成低压。冷却的地方,气流冷却下沉,相应的地方形成高压。反之,近地面是低压则对应温度高(受热),近地面是高压则对应温度低(冷却) ③ 等压面的弯曲规律是:高压区凸向高处,低压区凸向低处 答案:(1)B 、C 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2)② (3)⑤ 近地面受热,气流膨胀上升,在此堆积 达标训练: 1、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图一 图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导学案(3)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5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导学案 1.理解新工业区的含义、特点及其代表性的工业区。 2.了解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特点、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借鉴意义。 3.知道美国硅谷的生产特点、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借鉴意义。 4.通过对意大利和美国新工业区的学习,以及与我国相关工业区的比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1.结合新工业区的发展历程,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并分析新工业区新在哪里,知道新工业区不等同于高新技术工业区;复习传统工业区的生产特点,列表比较新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不同。 2.结合教材案例4“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的条件、特点及工业小区的优势。结合我国温州乡镇的发展模式,分析二者的异同及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意大利新工业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结合教材案例5“美国‘硅谷’”,分析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硅谷发展的区位优势,知道科技和交通是高新技术工业布局的决定因素,而军事订货是硅谷特有的条件。对于硅谷的气候特征,要结合必修1中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我国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硅谷的发展经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新工业区的特点。 2.意大利新工业区和美国硅谷的生产特点、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对我国相关工业区的借鉴意义。 本节课要充分利用案例分析和比较法教学,因此教师要准备有关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萨索洛瓷砖生产、美国硅谷、我国温州乡镇企业、北京中关村、微软、斯坦福大学的资料,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工业区的特点、区位优势。 对比传统工业区,引导学生分析新工业区的“新”,列表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不同,注意区分新工业区与高新技术工业区的不同。结合教材图4.15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结合教材图4.17“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的优点;同时对比我国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对于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要结合教材案例

俄罗斯__导学案

第三节俄罗斯(一) 导学案 主备人:麦然倖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的民族概况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导学提纲: 自主(一)面积最大的国家:读P76图文 1、你能在图上指出并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吗? 指出1)俄罗斯濒临的海洋: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北冰洋,巴伦支海,波罗的海,黑海,里海,太平洋,白令海峡 2)俄罗斯陆上主要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2、俄罗斯面积多大?找出俄罗斯首都? 找出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你能介绍俄罗斯的民族和宗教信仰吗? 合作探究: 3、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跨哪两半球?你能找出相关的分界线吗? 4、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哪个面积大? 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国家呢?

自主(二):平原广大:读P76图3-22 1、自西向东找出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及分界线?你能概括一下俄罗斯地形分布特点吗? 2、1)俄罗斯地势有什么特点?对河流分布有影响吗? 2)顿河,乌拉尔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伏尔加河,鄂毕河中哪些位于欧洲,哪些位于亚洲? 3)西伯利亚地区的大河多注入哪个海洋? 找出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它流经哪一个地形区?注入哪一个湖泊? 自主(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读P78课文及俄罗斯气候分布图回答: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气候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2、为什么俄罗斯的冬季漫长而寒冷? 3、俄罗斯各地的气候是否都一样呢?读课文P78页表格,比较上扬斯克和莫斯科两地气候差异,你能说出原因吗? 上扬斯克

地理必修一_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2:4.3.2 新工业区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2课时 『预习目标』 1.了解新工业区概念及其分布。 2.识记不同新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及其特点。 『自主预习』 二、新工业区 1.兴起的时间:20世纪____年代之后。 2.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______”等。 3.典型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形成条件:大批______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______;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 (2)主要特点:以______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________。 (3)实例: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 4.美国“硅谷”新工业区: (1)高技术工业的生产特点:从业人员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 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产品面向市场。 (2)主导产业:。 (3)区位优势:地理位置;气候;交通;市场;环境和文化。 『自我检测』 1.美国“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A.知识密集,人才集中B.交通便捷C.军事订货多D.环境优美 2.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A.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 B.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D.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3.高技术工业部门比传统工业() A、增长速度慢 B、更新换代周期长 C、生产规模大 D、研究开发费用高 4.有关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考专练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 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 —3题。 007乙地某次浮尘天气附成过程示意 图 7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 .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 .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 .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图3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③ D .④ 2.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C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 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C.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全国卷n】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4—6题。 4.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 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5.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6.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 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9题。 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浮尘赴沙尘天先屮強度 晟弱妁一种吳型.术平施見度 在H10于术之间. 俗称出落 黄沙 A■?m

2019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分区专题04俄罗斯学案

专题04 俄罗斯 俄罗斯经纬度位置约在20°E~180°,50°N~80°N,跨170多个经度,约11个时区。 (1)面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洲的传统欧洲国家,1 700万平方千米。欧洲部分面积只占1/4,但是其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2)地形:较为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脉以西为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河流、湖泊: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水能丰富,俄罗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被俄罗斯民族称为“母亲河”。西伯利亚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水能丰富,封冻期长。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湖泊。里海是世界最大湖泊。 (5)自然资源很丰富: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乌拉尔山区有色金属丰富,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水能储量仅次于中国,是世界资源能自给的国家。80%的资源分布在北亚。 (6)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有四大工业区,多建在资源产地,如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7)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谷物大量进口。 (8)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还有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9)主要城市 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1.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的形成原因 (1)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在50°N以北,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光和热量少,因而气温低。 (2)位于亚洲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地势,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洋的影响很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气候严寒,尤其是冬季。 (3)东部、南部地势较高,山地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的寒冷程度。 (4)西伯利亚北部的奥伊米亚康等地,纬度高,海拔高,位于封闭的盆地中,积累的冷空气多,又有从山上滑下来的冷空气,使得这里成为酷寒之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 2.俄罗斯的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垂直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9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探究一大气的组成 考向1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的大气圈( ) ①由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②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③与其他圈层之间没有联系④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地球的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①正确;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很小,②错误;大气圈和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③错误;地球上的低层大气中的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④正确。故选D项。 2.关于大气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水汽和杂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物质原料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排除④。 考向2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组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就全球来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含量明显增加的大气成分是( )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 C 解析氧气和氮气含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A、B两项错误;受矿物燃烧和森林破坏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故C项正确;受氟氯烃化合物排放的影响,臭氧含量明显减少,D项错误。 4.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 A.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调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答案 A 解析图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覆盖率越高,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减少,说明城市绿地的作用是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故A项正确。 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考向1 对流层 对流层是靠近地面的大气层,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对流运动显著③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2)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以某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特点。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和主要模式,理解不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特点。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①用地、②用地、政府机关用地、③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④用地、农业用地。 2.功能分区 (1)形成:同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空间上的⑤。 (2)特点:无明确⑥,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住宅区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⑦。 分化:⑧住宅区;⑨住宅区。 (4)商业区 位置:市中心、⑩、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 中心商务区(CBD):商业活动中心、服务中心。 (5)工业区 工业活动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 位置: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模式。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付租能力) 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由高到低):商业、住宅、工业。 (2)收入的不同(社会地位)导致住宅区分化。 (3)。

(4)种族或宗教团体(西方城市)。 (5)历史。 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农业用地 D.商业用地 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住宅区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读长江沿岸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租金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 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 4.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其目的主要是( )。 A.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B.储存高档住宅用地 C.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D.预留社区广场用地 探究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互动探究] 读我国某城市新城区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第10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0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完成3~4题。

3.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 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下图为北京某年7~8月850 hPa等压面高度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1 460米处某点P,在①~④四个不同时刻的气压或空气运动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时刻,P点的气压值最低 B.②时刻,P点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C.③时刻过后,P点的气压将继续下降 D.④时刻之前,P点空气一直持续上升 6.关于图示时间段内,北京地区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变化曲线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的变化同步 B.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无关系 C.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成反比 D.降水在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波谷前出现 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