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可看作是第二章第四节地球圈层衔接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知识的前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与人类社会联系最密切圈层之一,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与人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是如何产生和进行的?为学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历史+选考地理,前面一节已经学过了地球外部圈层,高二学生对地球大气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对地理问题和现象的分析缺乏准确性、深刻性,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而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基础,思维层次较高,因此需要学生课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查阅地球大气圈、大气运动的相关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大气运动资料等。高三选考地理学生在自然地理知识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因此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资料信息的整理与探究活动中,完善地理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气温变化、风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综合思维: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气温、风等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的气温、风等地理事象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气温垂直变化规律、风向的判读及成因等生活常识。考情分析

1.大气的受热过程2019·全国Ⅱ卷,6~8

2017·全国Ⅱ卷,9~10

结合相关地理事物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基本原理的应用,分析气温日较

差、逆温层的产生及其影响。

2.热力环流2019·江苏卷,19~20

2017·天津卷,8

2016·天津卷,4

多以实际地理区域或地理现象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大气的水平运动2018·全国Ⅱ卷,37

2018·北京卷,6

2018·江苏卷,27

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风向、风速等内容。

教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归纳分析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地图册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前面一节已经学过了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与人类社会联系最密切圈层之一,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与人类密切相关。那么,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有哪些?是怎样发生的?

(二)授课环节

我们把知识梳理一下,教师PPT展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自主完成)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2)保温作用:C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教师精讲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

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

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

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4)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

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盆地(如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

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早晨出现大雾,多数是晴天。原因在于,低温条件下,才会形成雾。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辐射降温,气温较低,故易形成雾。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所以有“十雾九晴”之说

露重见晴天露的形成类似于雾,气温低才会形成露。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

霜重见晴天即指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地表水汽凝结为霜

四、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正常情况下:

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6 ℃(见大气垂直分层气温变化图),但在不同地点及不同时间,气温的下降幅度有不同,可能会小于0.6 ℃或大于0.6 ℃,差别在于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如下面不同条件下气温垂直变化图中,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2.逆温的形成及消亡过程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

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

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

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

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

消失。下图示意逆温生成到消失的过程。

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雾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

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课堂练习:

(2019?四川高三开学考试)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

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

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

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

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

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左下图

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

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

C.降低,②增强D.降低,①增强

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结合图可知尘埃颗粒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①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北极地区气温降低,D正确。

(2019?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三模拟)熏

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如左图所

示。右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

A.削弱大气逆辐射 B.削弱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3.阴雨天气温日较差低的原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解析:第2题,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第3题,阴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答案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

4.(2019?四川武侯区高三开学考试)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

晴好,日均温均在10 ℃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

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如下图)。“雪馒头”

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雪馒头”景观形成的

原因主要是( )

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解析: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故选D。

(2018?山东聊城高中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某时间段内部

分城市大雾次数和水系分布图。读图,完成第5题。

5.巢湖市大雾次数明显小于图中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风力作用小,雾不容易形成

B.湖面夜间气温高,水汽不易凝结

C.湖陆风使湖区水汽扩散到周边地区

D.湖区水汽浓度低,雾不容易形成

解析:雾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降温、无风(或微风)等条件。巢湖市靠近巢湖,夜晚湖区温度较高,水汽不易凝结,这是靠近湖区的巢湖市大雾频率反而较低的原因之一,故B正确。风力作用小有利于雾的形成,A错误;夜晚湖区温度较高,气流上升,风由四周吹向湖区,C错误;湖区水汽浓度较高,D错误。

二、热力环流教师PPT展示学习自主完成

1.形成原因:①

2.形成过程:

(1)填图: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间⑧―→空气的上升或下降―→同一水平面形成水平气压差异―→大气的⑨教师精讲

一、图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形成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

不同”。

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

(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

(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

2.两种运动——空气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

3.三个不同:

(1)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2)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3)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二、准确把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

2

)

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湖景房的开发与海陆风关系密切。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

业。

3.城市热岛效应。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

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城市热岛”的成因

课堂练习:

2019?甘肃兰州安宁区高三月考)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

剖面图及冬季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

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

A.甲流向乙 B.乙流向丙 C.丙流向丁D.丁流向甲

解析:第1题,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①③是谷地气温低的原因,可直接排除;原因是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正确。第2题,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谷地中部气流上升,上升后向两侧流,然后从甲流向乙,从丁流向丙,乙和丙向谷地中部流,A正确。3.(2019?四川德阳高三月考)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

2007年和2017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

意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据图判断( )

A.图甲中城市西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集

B.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4 ℃

C.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

D.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

解析: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可能是商业或工业活动集中,不一定是人口最密集,A错。根据图乙的等温线,城区最高气温范围是22~24 ℃,郊区最低气温为16~18 ℃,城郊之间温差范围是4~8 ℃,最大温差接近8 ℃,B错。两图对照,二环内图甲最高气温为26~28 ℃,图乙二环内最低气温为16~18 ℃,二环内温度变幅最大,C对。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差减小,说明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减弱,D错。所以选C。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

二、热力环流:

课后作业:完成课时作业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而且掌握了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方法,其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与提高。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材整合恰到好处,知识系统、内在联系强,是一节对高考有帮助的课。

但是由于是历史+选考地理的班级,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对问题的探究讨论不是特别的的积极,分析问题不够全面,练习完成质量不够理想,这需要后期的不断引导加以改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由于读图能力较差,读图题完成不是特别理想,这也需要老师在今后要不断地加以提醒,引导学生共同来进行读图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0.0分) 1.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如图示意北方某特大城市城区2008年6月和 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读图完成3?4题.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而900 hPa 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圧面高度(单 卞列四幅图中,与沿上图的XY 方向所作900 hPa 等压而剖面柑符的是() A ?人口数量 B.天气状况 C.建筑物密度 D.交通通达度 位: mh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3? 4? A. A 下列关于图中 A. A 淸明前一天中午, B ?B B-B C.C C.C D. D D.D 宜逼3(rc 的高温让我们怀疑天气是否直接跳过春天,一秒入夏。下 X Y 水平距*

午5点左右,一场暴雨外加电闪雷鸣让长沙市民领略到春姑娘的下马威。淸明假期,全省气温将“大跳水",狂跌16X\清明出行的市民要注意天气哦。表为长沙淸明日出、 日落时刻(都为北京时间)及昼长。回答?小题。 日出时刻(北京时间)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昼长 06: 41: 25 19: 16: 06 12小时34分41秒 与暴雨天气吻合的是( 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 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图甲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 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 的分别是( 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6年10月该地区却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如图为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回答8?10题。 近地而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 B.耀斑爆发强烈 C.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5. A.a地、b地 B.b地、C地 C.a地、C地 D.b地.d地 6.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II上升引起的变化是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逃逸增强 C.地面辐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7. 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据此完成13、14题。 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

(完整版)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_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常见天气系统

课时作业(九) 常见天气系统 作业时间:月日 (2019北京昌平区上学期期末联考)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下图为四种地面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有利于形成霾的天气系统是( ) A.甲B.乙 C.丙D.丁 2.某地冬季受甲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 ) A.地面气压下降B.阴雨天气 C.地面气温上升D.无风或微风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为冷锋天气系统,乙为暖锋天气系统,丙为低气压(气旋)天气系统,丁为高气压(反气旋)天气系统。据题干知,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而甲、乙、丙、丁中,只有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降水少,相对湿度不大,其他均可带来降水,故选D项。第2题,甲为冷锋天气系统,某地冬季受甲天气系统影响,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可能出现阴天、降温、大风、雨雪天气,故选B项。 (2019北京石景山区上学期期末联考)读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回答3~4题。 时间天气状况日平均气温最大风力空气首要污染物 第一天多云11 ℃5级总悬浮颗粒物 第二天阴雨8 ℃8级总悬浮颗粒物 第三天晴 3 ℃4级NO2

4.与第二天相比,第三天( ) A.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C.气温日较差小、光照强 D.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据看该城市气温降低、风力增大、阴雨,故该天气系统是冷锋,C是锋面气旋,其他都不符合,选C项。第4题,从表中数据看与第二天相比,第三天晴,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A项正确;第三天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B项错误;第三天晴,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C项错误;第三天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弱,D项错误。 (2019江西宜春一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睛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①地受高压控制而为晴朗少风天气,利于洗车,故洗车指数数值最低,A项正确。而其他三地位于锋面附近而多大风、阴雨天气,不利于洗车而洗车指数较高。第6题,②地位于冷锋锋后,为低温、阴雨天气,风向为西北风;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为晴朗天气,风向为西南风;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而气温较低,风向为东南风。故D项正确。 (2019广东茂名一模)读图,回答7~8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 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 A 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DC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 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 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 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 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 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 在锋前。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专题地球上的大气高考题及模拟题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2019年北京卷)【影响降水的因素】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2019年北京卷)【常见天气系统】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2019年天津卷)【常见天气系统】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9年江苏卷) 【常见天气系统】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2019年江苏卷)【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9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0中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 36.(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区域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汇总

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轻巧记忆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问题导思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西北地区天气的真实写照,它体现了() 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年较差大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E.海拔高,空气稀薄 提示:ACD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所在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全析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以示意图来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以下三题。 1.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 ①退耕还林①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①跨流域调水①退田还湖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下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2.以①为中心的环流圈()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下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 ①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①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南大西

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下图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 A.发展节能工业 B.扩大水稻播种面积 C.跨流域调水 D.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2015年6月,太原市首次提出打造“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雨量大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 ①调节地表径流①调节水汽输送①减少地下径流①增加地表下渗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资料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重点与考点: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探究学习主干知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2.大气的受热过程 3.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意义: 。 5.大气的热力作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能量来源: 。 2.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海陆风:白天吹 夜晚吹 山谷风:白天吹 夜晚吹 城市热岛环流:形成原因 ① 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 或 ,大部分到达 ,并被地面吸收和 。 ② 地面吸收 而增温,同时又以 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③ 吸收地面辐射以后又以 、 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定义: 它是大气运动的 的形式。 形成原理:近地面空气 或 引起气流的 运动 导致 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 运动 运动和 运动共同形成热力环流 大气的削弱作用:方式 大气的保温作用:① 对于地面辐射的强烈吸收。 ② 大气逆辐射: 。 ① ② ③

重点解析: 1. 大气的温度变化规律 ① 水平方向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垂直方向上,气温 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却强烈吸收,而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从而完成了“温室效应”。 3.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垂直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导致等压面产生弯曲。其变化规律是:高压区凸向高处,低压区凸向低处 典题解析: 1、读图(一),判断A 、B 两处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 低则气压高。故a >c ,b <d ,而c=d ,所以a >b 。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 处气压较低(注意,A 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 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 相比而言的),B 处气压较高。而AB 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 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断出A 处温度较高,B 处温度较低。 2.读下面“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 三地中,属于下沉气流的是 , 判断理由是 。 (2)①、②、③三处中,属于低压区的是 。 (3)④、⑤、⑥三处中,属于高压区的是 ,判断理由是 。 解析: 一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最终导致等压面的弯曲状况 二 在此处需联系的知识点是:① 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层),气压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引起气流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受热 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相应的地方形成低压。冷却的地方,气流冷却下沉,相应的地方形成高压。反之,近地面是低压则对应温度高(受热),近地面是高压则对应温度低(冷却) ③ 等压面的弯曲规律是:高压区凸向高处,低压区凸向低处 答案:(1)B 、C 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2)② (3)⑤ 近地面受热,气流膨胀上升,在此堆积 达标训练: 1、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图一 图二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3练常见等压线额判断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3练常见等压线额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部分区域2015年4月某日地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形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M处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38 B.1 033 C.1 028 D.1 025 2.台北市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下图为4月某日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城市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是( ) A.扬州、长沙B.石家庄、哈尔滨 C.石家庄、扬州D.长沙、哈尔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所示天气系统可能形成寒潮

B.D天气系统是反气旋 C.此季节我国北方容易产生沙尘天气 D.夏威夷高压达一年中最强盛状态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 ) 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 6.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 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严冬 8.Q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07 B.1 008 C.1 009 D.1 010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某节气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节气最可能是( ) A.立春(2月5日前后) B.立夏(5月6日前后) C.立秋(8月8日前后) D.白露(9月8日前后) 10.该日,台湾的天气预报内容可能是( ) ①受西南气流影响,各地午后会有雷阵雨②冷锋正在逼近,未来数日天气逐渐转冷③各地早晚气温偏低,沿海平原慎防冻害④海峡偏北风较强劲,海面船只多加注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此时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受冷锋影响B.气压将不断降低 C.雨水汇集,泛滥成灾D.吹偏北风 12.当地政府拟将B村外迁,其可能的原因是(双选)( ) A.修建水库B.耕地面积不足 C.避免洪灾威胁D.海平面上升 二、综合题 13.读12月8日某时局部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沿L线为锋线。读图文材料,完成

(鲁京津琼)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鲁京津琼)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典例1秘鲁是世界有名的“无雨之城”,却又多雾潮湿。首都利马纬度低,却又“四季如春”。下图为“秘鲁的区域图”和“利马的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材料回答下题。 秘鲁首都利马气候具有少雨、多雾特征,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少雨: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多雾:临近海洋,水气充足;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 解析该地位于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所以气候少雨。多雾天气,要从雾的形成条件分析,包括水汽、降温、逆温等因素。该地临近海洋,水汽充足。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所以形成多雾天气。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 答案秘鲁降水少,多雾;秘鲁主要位于6°S~18°S之间的大陆西岸;利马位于大陆西海岸;利马气温介于15℃与20℃之间,降水较少,7、8月略多。 典例2(2019·广东湛江模拟)我国民间以农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但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读“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题。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平均入春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 答案 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入春时间等值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自南向北,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入春时间越迟,因此影响入春时间最主要的因素为纬度位置。B正确。 思考:你从上题材料和设问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 答案入春时间等值线类似于等温线,若折算为同一日期,越往北等温线的数值越小,即温度越低;设问地点仅限于我国东部地区。 典例3(2019·安徽合肥模拟)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1)~(2)题。 (1)从14~20时,合肥( )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 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 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 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 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 答案(1)C (2)C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垂直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9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探究一大气的组成 考向1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的大气圈( ) ①由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②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③与其他圈层之间没有联系④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地球的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①正确;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很小,②错误;大气圈和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③错误;地球上的低层大气中的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④正确。故选D项。 2.关于大气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水汽和杂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物质原料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排除④。 考向2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组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就全球来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含量明显增加的大气成分是( )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 C 解析氧气和氮气含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A、B两项错误;受矿物燃烧和森林破坏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故C项正确;受氟氯烃化合物排放的影响,臭氧含量明显减少,D项错误。 4.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 A.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调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答案 A 解析图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覆盖率越高,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减少,说明城市绿地的作用是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故A项正确。 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考向1 对流层 对流层是靠近地面的大气层,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对流运动显著③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

地理必修一_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考专练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 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 1 —3题。 007乙地某次浮尘天气附成过程示意 图 7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 .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 .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 .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图3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③ D .④ 2. 该地寒冷期 A .最低气温高于-16 C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 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河北省C.山西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全国卷n】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4—6题。 4.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 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5.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6.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 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7—8题。【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9题。 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浮尘赴沙尘天先屮強度 晟弱妁一种吳型.术平施見度 在H10于术之间. 俗称出落 黄沙 A■?m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能力卷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2.海面上的风力通常比陆地风力大些,原因可能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大B.地转偏向力大C.摩擦力小D.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下图为某游客在黄山拍摄的“石猴观海”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的山地景观属于 A.黄土地貌景观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火山地貌景观D.喀斯特地貌景观 4.关于黄山云海气象万千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林木繁茂,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B.山高谷深,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阳处温差大 C.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 D.云海变幻诡谲与山谷风的影响密切相关 “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縹地里气温比周图樑地或建筑聚集处气温低出0.5℃以上的现象,绿地和树木对小气候的改善明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B.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C.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D.可以增大地表风速 6.图中绿地与周围裸地或建筑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A.近地面风由周围吹向绿地B.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周围 C.绿地气流上升D.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下沉 7.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 C.太阳辐射能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均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A.A1和B1B.A2和B1C.B1和C2D.A2和C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完整word版)《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推荐文档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 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 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 实例: 气压值B=C=E 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 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

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第10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第10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表”,完成3~4题。

3.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 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 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 C.发生城市热岛效应最多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 下图为北京某年7~8月850 hPa等压面高度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1 460米处某点P,在①~④四个不同时刻的气压或空气运动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时刻,P点的气压值最低 B.②时刻,P点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C.③时刻过后,P点的气压将继续下降 D.④时刻之前,P点空气一直持续上升 6.关于图示时间段内,北京地区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变化曲线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的变化同步 B.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无关系 C.降水与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变化成反比 D.降水在850 hPa等压面高度曲线波谷前出现 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完成7~8题。

2017届地理二轮气候专题卷(新课标)(解析版)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 气候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 小题4分,共44分) (2016·模拟)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1~2题。 月份7 8 9 10 11 12 次年 1 次年 2 次年 3 次年 4 次年 5 次年 6 气温 (℃) 11. 5 12. 12. 6 14. 6 19. 3 23. 2 26.3 26.8 24.4 20.4 15.9 11.1 降水 (mm) 61. 2 57. 47. 2 36. 1 22. 6 10. 4 3.1 7.1 32.5 60.5 56.0 66.8 A.暖流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南风 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 ) A.美国B.南非 C.巴西D.意大利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气候资料,该地1月份气温高,说明位于南半球。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说明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南半球的西 风带,盛行西北风,所以影响该城市冬季降水的主要因素是西北风,C项对。第

2题,该城市位于南半球,美国、意大利位于北半球,A、D两项错。巴西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没有地中海气候,C项错。所以可能属于南非,B项对。 答案:1.C 2.B (2016·百校联考)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完成3~4题。 3.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长期而言,在具有类似的地质及地形条件且未经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位于气候类型中哪个气候区的集水区所产生年平均土壤侵蚀最可能居于首位( ) A.①B.②C.③D.④ 4.有关③④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气候都是雨热不同期 B.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相似 C.两种气候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D.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 解析:第3题,图中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最差、多沙质土壤,降水集中,故土壤侵蚀相对其他气候更严重,故B项正确。第4题,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都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因素,都是雨热同期,且分布在大陆东岸,故B项正确。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北半球的亚洲有分布。 答案:3.B 4.B

最新2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汇总

2第二章地球上的大 气

电子课文●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一般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它们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叫做同心圈层。 地壳表面以外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在固体的地壳表面镶嵌着水圈,并被大气圈包围着。在地壳表层、水圈和大气底层,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生气勃勃的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厚厚的大气,好像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的“体温”,使其变化不至过于剧烈。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可见,大气对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发生着重大的影响。大气对生物界和人类的影响更为深刻,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可以说,地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干洁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容积的99%。大气中的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大气中的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但作用不可低估。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少量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人类和生物则是有益的。水汽和固体尘埃的含量也很少,却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点总结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模拟试卷1及答案 2020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2 2020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3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基础知识考前复习 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 2020年11月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二地理周周练1试卷、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卷 《海啸》视频 视频解析:狭管效应2(达坂城) 视频解析:狭管效应1(鄱阳湖) 地理纪录片|地球起源与成长史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a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b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a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b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c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d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e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f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 七、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考合格练]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回答1~2题。 1.夜晚M地的风向为( ) A.西南风B.东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2.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差异 B.降水差异 C.海拔差异 D.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第1题,根据沙漠和绿洲热力性质的差异,夜晚绿洲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沙漠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M地的风向为东南风,故选C。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故选D。 答案:1.C 2.D 3.在无风的地点点燃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 )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解析:选C。点燃蚊香,则空气受热上升,而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高空形成高压,即较同一水平面的周边地区气压高,进而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 读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回答4~5题。

4.图中能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的方向和等压线斜交 D.摩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 解析:第4题,在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在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影响,导致风向向右偏转即位于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的右方,故选D。第5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速和风向;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影响风向和风速,但在近地面考虑摩擦力的大小,而高空由于空气稀薄,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选D。 答案:4.D 5.D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B.气压值①>② C.若甲、乙代表夏季的陆地和海洋,则乙地为海洋 D.若甲、乙代表城市和乡村,则甲地为城市 7.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