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8种化学元素发现先后顺序

118种化学元素发现先后顺序

118种化学元素发现先后顺序
118种化学元素发现先后顺序

118种化学元素发现先后顺序

前5000年

原子序82 铅:Pb 铅古人发现。

前4000年

原子序29 铜:Cu 铜古人发现。

前3100年

原子序51 锑:Sb 锑古人发现。

前2600

原子序79 金:Au 金古人发现。

前2000年

原子序26 铁:Fe 铁古人发现。

前1500年

原子序80 汞:Hg 汞古希腊人发现。

三千年前

原子序30 锌:Zn 锌中国古人发现。

前7世纪

原子序50 锡:Sn 锡古人发现。

前600年

原子序47 银:Ag 银古人发现。

317

原子序33 砷:As 砷公元317年,中国葛洪从雄黄、松脂、硝石合炼制得,后由法国拉瓦锡确认为一种新元素。1450

1669

原子序15 磷:P 磷1669年,德国人波兰特通过蒸发尿液发现。

1735

原子序27 钴:Co 钴1735年,布兰特发现。

1735

原子序78 铂:Pt 铂1735年,西班牙安东尼奥.乌洛阿在平托河金矿中发现,1748年有英国化学家W.沃森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1751

原子序28 镍:Ni 镍中国古人发现并使用。1751年,瑞典矿物学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认为它是一种元素。

1766

原子序1 氢:H 氢1766年,英国贵族亨利.卡文迪西(1731-1810)发现。氢[hydrogen],金属氢[Hydrogenium]。气体元素符号。无色无臭无味。是元素中最轻的。工业上用途很广。

1770

原子序16 硫:S 硫古人发现(法国拉瓦锡确定它为一种元素)。

1771

原子序8 氧:O 氧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发现;中国古代科学家马和发现(有争议)。

1772

原子序7 氮:N 氮1772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和法国化学家拉瓦节和蘇格兰化学家丹尼尔.卢瑟福(1749-1819) 同时发现氮气。

1774

原子序17 氯:Cl 氯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1810年英国戴维指出它是一种元素。

1774

原子序25 锰:Mn 锰1774年,瑞典舍勒从软锰矿中发现。

1778

1781

原子序74 钨:W 钨1781年,瑞典舍勒分解钨酸时发现。

1782

原子序52 碲:Te 碲1782年,F.J.米勒.赖兴施泰因在含金矿石中发现。

1786

原子序9 氟:F 氟1786年化学家预言氟元素存在,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用电解法制得氟气而证实。

1787

原子序40 锆:1787年,利用来自斯里兰卡的黄锆石,马丁·克拉普罗特抽取出一种新的氧化物,根据锆石的名称,命名为德语:Zirkonerde。1

1789

原子序39 钇:Zr 锆1789年,德国克拉普鲁特发现。

1789

原子序92 铀:U 铀1789年,德国克拉普罗特(1743-1817)发现,1842年人们才制得金属铀。

1791

原子序22 钛:Ti 钛1791年,英国人马克.格列戈尔从矿石中发现。

1796

原子序6 碳:C 碳古人发现。1796年,英国籍化学家史密森.特南特(1761-1815)发现钻石由碳原子组成。

1797

原子序24 铬:Cr 铬1797年,法国路易.尼古拉.沃克兰在分析铬铅矿时发现。

1798

原子序4 铍:Be 铍1798年,法国人路易.尼古拉斯.沃克朗(1763-1829)在分析绿柱石时发现。

1801

原子序41 铌:Nb 铌1801年,英国化学家哈契特发现。

1803

原子序45 铑:Rh 铑1803年,英国沃拉斯顿从粗铂中发现并分离出。

1803

原子序46 钯:Pd 钯1803年,英国沃拉斯顿从粗铂中发现并分离出。

1803

原子序58 铈:Ce 铈1803年,瑞典贝采尼乌斯、德国克拉普罗特、瑞典希新格分别发现。

1803

原子序76 锇:Os 锇1803年,英国化学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铂时发现。

1803

原子序77 铱:Tr 铱1803年,英国化学家坦南特等人用王水溶解粗铂时发现。

1807

原子序11 钠:Na 钠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1807

原子序19 钾:K 钾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1808

原子序5 硼:B 硼1808年,法国人约瑟夫.路易.吕萨克(1788-1850)与法国人路易士.泰纳尔(1777-1857)合作发现,而英国化学家戴维只不过迟了9天发表。

1808

原子序12 镁:Mg 镁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1808

原子序20 钙:Ca 钙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1808

原子序38 锶:Sr 锶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原子序56 钡:Ba 钡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制得。

1814

原子序53 碘:I 碘1814年,法国库瓦特瓦(1777-1838)发现,后由英国戴维和法国盖.吕萨克研究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1817

原子序3 锂:3、Li 锂1817年,瑞典人约翰.欧格思.阿弗韦森(1792-1841) 在分析叶长石时发现。锂[lithium]。金属元素符号。银白色,在空气中易氧化而变黑,质软,是金属中最轻的。化学性质活泼;用于原子能工业和冶金工业,也用来制特种合金、特种玻璃等。

1817

原子序34 硒:Se 硒1817年,瑞典贝采尼乌斯发现。

1817

原子序48 镉:Cd 镉1817年,F.施特罗迈尔从碳酸锌中发现。

1823

原子序14 硅(矽):Si 硅1823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发现它为一种元素。

1824

原子序35 溴:Br 溴1824年,法国巴里阿尔发现。

1825

原子序13 铝:Al 铝1825年,丹麦H.C.奥斯特用无水氯化铝与钾汞齐作用,蒸发掉汞后制得。

1827

原子序44 钌:Ru 钌1827年,俄国奥赞在铂矿中发现,1844年俄国克劳斯在乌金矿中也发现它并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1828

原子序90 钍:Th 钍1828年,瑞典贝采尼乌斯发现。

1831

原子序23 钒:V 钒1831年,瑞典瑟夫斯特木研究黄铅矿时发现,1867年英国罗斯特首次制得金属钒。

原子序57 镧:La 镧1839年,瑞典莫山吉尔从粗硝酸铈中发现。

1843

原子序65 铽:Tb 铽1843年,瑞典莫桑德尔发现,1877年正式命名。

1843

原子序68 铒:Er 铒1843年,瑞典莫德桑尔用分级沉淀法从钇土中发现。

1860

原子序37 铷:Rb 铷1860年,德国本生与基尔霍夫利用光谱分析发现。

1860

原子序55 铯:Cs 铯1860年,德国本生和基尔霍夫利用光谱分析发现。

1861

原子序81 铊:Tl 铊1861年,英国克鲁克斯利用光谱分析发现。

1863

原子序49 铟:In 铟1863年,德国里希特和莱克斯利用光谱分析发现。

1868

原子序2 氦:He 氦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让逊(1824-1907)和英国天文学家诺曼.洛克尔(1836-1920)利用太阳光谱发现。氦[helium]。气体元素符号。无色无臭无味,在大气层含量极少,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1875

原子序31 镓:Ga 镓1875年,法国布瓦博德朗研究闪锌矿时发现。

1878

原子序70 镱:Yb 镱1878年,瑞士马里尼亚克发现。

1879

原子序21 钪:Sc 钪1879年,瑞典人尼尔逊发现。

1879

1879

原子序67 钬:Ho 钬1879年,瑞典克莱夫从铒土中分离出并发现。

1879

原子序69 铥:Tm 铥1879年,瑞典克莱夫从铒土中分离出并发现。

1880

原子序64 钆:Gd 钆1880年,瑞士人马里尼亚克从萨马尔斯克矿石中发现。1886年,法国布瓦博德朗制出纯净的钆。

1885

原子序32 锗:Ge 锗1885年,德国温克莱尔发现。

1885

原子序59 镨:Pr 镨1885年,奥地利韦尔斯拔从镨钕混和物中分离出玫瑰红的钕盐和绿色的镨盐而发现。

1885

原子序60 钕:Nd 钕1885年,奥地利韦尔斯拔从镨钕混和物中分离出玫瑰红的钕盐和绿色的镨盐而发现。

1886

原子序66 镝:Dy 镝1886年,法国布瓦博德朗发现,1906年法国于尔班制得较纯净的镝。

1894

原子序18 氩:Ar 氩1894年,英国化学家瑞利和莱姆塞发现。

1896

原子序63 铕:Eu 铕1896年,法国德马尔盖发现。

1898

原子序10 氖:Ne 氖1898年,英国化学家莱姆塞和瑞利发现。

1898

原子序36 氪:Kr 氪1898年,英国莱姆塞和瑞利发现。

1898

原子序84 钋:Po 钋1898年,法国皮埃尔.居里夫妇发现。

1898

原子序88 镭:Ra 镭1898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居里夫妇发现,1810年居里夫人制得第一块金属镭。

1899

原子序89 锕:Ac 锕1899年,法国A.L.德比埃尔从铀矿渣中发现并分离获得。

1903

原子序86 氡:Rn 氡1903年,英国莱姆塞仔细观察研究镭射气时发现。

1907

原子序71 镥:Lu 镥1907年,奥地利韦尔斯拔和法国于尔班从镱土中发现。

1917

原子序91 镤:Pa 镤1917年,F.索迪、J.格兰斯通、D.哈恩、L.迈特纳各自独立发现。

1923

原子序72 铪:Hf 铪1923年,瑞典化学家赫维西和荷兰物理学家科斯特发现。

1925

原子序75 铼:Re 铼1925年,德国地球化学家诺达克夫妇从铂矿中发现。

1937

原子序43 锝:Tc 锝1937年,美国劳伦斯用回旋加速器首次获得,由意大利佩列尔和美国西博格鉴定为一新元素。它是第一个人工制造的元素。

1939

原子序87 钫:Fr 钫1939年,法国化学家佩雷(女)提纯锕时意外发现。

1940

原子序85 砹:At 砹1940年,美国化学家西格雷、科森等人用α-粒子轰击铋靶发现并获得。

原子序93 镎:Np 镎1940年,美国艾贝尔森和麦克米等用人工核反应制得。

1940

原子序94 钚:Pu 钚1940年,美国西博格、沃尔和肯尼迪在铀矿中发现。

1944

原子序95 镅:Am 镅1944年,美国西博格和吉奥索等用质子轰击钚原子制得。

1944

原子序96 锔:Cm 锔1944年,美国西博格和吉奥索等人工制得。

1945

原子序61 钷:Pm 钜1945年,美国马林斯基、格伦德宁和科里宁从原子反应堆铀裂变产物中发现并分离出。

1949

原子序97 锫:Bk 锫1949年,美国西博格和吉奥索等人工制得。

1950

原子序98 锎:Cf 锎1950年,美国西博格和吉奥索等人工制得。

1952

原子序99 锿:Es 锿1952年,美国吉奥索观测氢弹爆炸时产生的原子“碎片”时发现。

1952

原子序100 镄:Fm 镄1952年,美国吉奥索观测氢弹爆炸时产生的原子“碎片”时发现。

1955

原子序101 钔:Md 钔1955年,美国吉奥索等用氦核轰击锿制得。

1958

原子序102 锘:No 锘195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与瑞典诺贝尔研究所合作,用碳离子轰击锔制得。

1961

原子序103 铹:Lr 铹196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以硼原子轰击锎制得。

原子序104 :Rf 鈩1964年,1964年,俄国弗廖洛夫和美国吉奥索各自领导的科学小组分别人工制得。1967

原子序105 :Db 1967年,俄国弗廖洛夫和美国吉奥索各自领导的科学小组分别人工制得。

1974

原子序106 :Sg 1974年,俄国弗廖洛夫等用铬核轰击铅核制得,同年美国吉奥索、西博格等人用另外的方法也制得。

1976

原子序107 :Bh 1976年,俄国弗廖洛夫领导的科学小组用铬核轰击铋核制得。

1982

原子序109 ?:Mt 1982年8月联邦德国达姆施塔重离子研究协会用铁-58跟铋-209在粒子加速器中合成了该元素。

1984

原子序108 :Hs 1984年发现。由彼得·安布鲁斯特和Gottfried Münzenberg领导的研究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所首次进行了 的合成反应。

1994

原子序110 :1994年11月9日德国达姆施塔特的重离子研究所发现。

1994

原子序111 :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西尔古德·霍夫曼教授领导的国际科研小组在1994年首先发现。

1996

原子序112 ?:于1996年被合成出来。

2000

原子序114 :Fl 俄罗斯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于2000年合成。

2004

原子序113 鉨:于2004年9月28日,被日本理化研究所、中国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研究所发现。

2004

原子序115 镆:2004年2月2日,由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福摩尔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的科学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表示成功合成了镆

2004

原子序116 :位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JINR)的俄美科学研究合作团队在2005年4月至5月重复进行实验,第一次观测到292Lv。元素116以实验室所在地美国利弗莫尔市(Livermore)命名为Livermorium(Lv)

2006

原子序118 □/气奥:2002年,一个俄美合作的科学家团队在位于俄罗斯杜布纳的联合核研究所首次合成

2010

原子序117 □/石田:2010年,一个美俄联合科学团队在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首次宣布发现Ts。

神奇的化学物质

神奇的化学物质 ——足球烯【C60】 一.感兴趣的材料 接触化学以来,我对碳这种化学元素很感兴趣,它可以组成柔软顺滑的石墨,也可组成坚硬无比的金刚石,还可以组成足球形状的C60.接下来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C60,足球烯。 二.文献查找 基本介绍: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因此又名足球烯或巴基球。 C60是单纯由碳原子结合形成的稳定分子,它具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为正五边 形,20个为正六边形。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C60是80年代中期新发现的一种碳原 子簇,它是单质,是石墨、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C60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来源:1985年,Rice大学的H.W.Kroto和R.E.Smalley等发现用激光束使石墨蒸发, 用10大气压的氦气产生超声波,在喷咀上能生成性质十分稳定的一种新的碳的同素异 形体。经过飞行时间质谱证实,它的确不含其它元素,其组成主要是C60。Kroto等为了纪念前驱研究者Buckminster Fuller,将这个球形分子称为Buckminsterfullerene或者简称为“布克球”(Buckyball) 详细介绍:们认为这种碳单质既然具有确定的组成,显然就不会像石墨或金刚石一样构成无限庞大的分子。按照碳原子价键的要求,它可能具有球形结构。它以60个碳原子作为顶点,组成一个32面体。其中12个面是正边形,20个面是六边形。正好是一个削20面体的每个顶点,像足球一样的多边形体,如图1所示。在这样的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满足sp2杂化轨道的要求:与其它三个碳原子相连,等价地组成一个五员环和两个六员环。由于它具有这种特殊结构,因此现在更形象地称它为足球烯(footballene soccerballene)。 按照正常的碳—碳键的键长计算,C60构成的球体直径大约为7 A0,它的内腔至少可以容纳一个直径为5A0的客体原子。根据这种思想,Smalley又设计将石墨板浸泡在沸腾的三氯化镧饱和溶液中,干燥后将它作为靶子,用激光蒸发,使镧原子嵌入球体内部。从而发现了一系列分别由44个到76个碳原子和一个镧原子组成的碳—镧化合物。显然这是一种包合物。 事实上,12个正五边形不仅只能和20个六边形构成C60的封闭壳,还可以和其它若干个六边形组成蛋形的多面体,而镧原子的存在,使其它形式的多面体也趋于稳定。 和C60分子有关的“碗烯”(corranulene)分子,C20H10,具有一个由五个正六边形环绕的正五边形结构,如图2所示。这个化合物早已于1966年由Michigan大学的https://www.doczj.com/doc/6518659474.html,wton合成成功。它的分子构型像一个碗,有芳香性,而且很稳定。而足球烯分子的表面,就存在着这样的12个正五角形单元。C60分子具有Ih点群的对称性,是一个“非交替烃”(non-alternant hydrocarbon)。 曾经有好几位学者对C60作过HMO计算,并将C60和其它芳香烃的离域能(delocalization energy)和共振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共振稳定性大约是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的平均共振能的两倍。虽然在这个分子中碳原子并不都是完全共平面的,因此会出现一些张力,但是它的共振结构数高达12500,因而可以使体系稳定化。如果考虑到C60多面体分子中π键与σ键的交角大约是11.60,用0.877校正其共振积分,按POAV1/3D HMO法计算,仍然可以明显地看出它具有较高的π电子能。 C60的超导型:1991年,赫巴德(Hebard)等首先提出掺钾C60具有超导性,超导起始温度为18 K,打破了有机超导体(Et)2Cu[N(CN)2]Cl超导起始温度为12.8 K的纪录。不久又制备出Rb3C60的超导体,超导起始温度为29 K。表6-1列出了已合成的各种掺杂C60的超导体和超导起始温度,说明掺杂C60的超导体已进入高温超导体的行列。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有成就,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合作,成功地合成了K3C60和Rb3C60超导体,超导起始温度分别为8 K和28 K。有科学工作者预言,如果掺杂C240和掺杂C540,有可能合成出具有更高超导起始温度的超导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 摘要: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人类研究化学的一个里程碑,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本文就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归路,意义,以及发展历史等角度全面的了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个化学史上重要的成就,同时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元素的本质联系。 1.起源简介 化学元素周期表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首创的(周期表中101位元素“钔”由此而来)。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原子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经过多年 元素周期表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常见的元素周期表为长式元素周期表。在长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纵列称为一个族,最后有两个系。除长式元素周期表外,常见的还有短式元素周期表,螺旋元素周期表,三角元素周期表等。 道尔顿提出科学原子论后,随着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日益精确和原子价(化合价)概念的提出,就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性质(包括化合价)之间的联系显露出来。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就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他把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中的15种,分成5组,每组的三种元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一半。例如钙、锶、钡,性质相似,锶的相对原子质量大约是钙和钡的相对原子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 无论你是否学过化学,这本书是我最难忘的 一堂化学课。里面将用有史以来最华丽的视觉盛 宴带你踏上美丽的化学之旅。这本书就是《神奇的化学元素》,它是作者花费了7年的时间精心完成的,里面不仅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还有把化学元 素的容貌拍摄成的美丽照片,让我们能目睹化学 元素的真容! 书里面有许许多多令我赞叹不已的科学知识。例如:绿宝石里有铍,高尔夫球杆里也有铍;氧 是地球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竟然占地球总质 量的一半;氧化硼居然比钻石还要硬其中最让我 感触最深的就是碘的知识。你们可能觉得会很奇怪,碘神奇在哪里呢?通过这本书我了解碘在常 温下是固体,但它也只是勉强的坚持住固体的状态,稍微加热就会熔化,并立即蒸发成浓密而美 丽的紫色蒸气。书中描述碘元素蒸气的照片非常 的绚丽,这可是作者花了很长的时间拍摄到的。 碘是个相当温和的元素,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 用来治疗马蹄上的真菌病;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 肿大,所以我们在盐里面加了碘,有了碘盐甲状

腺肿大现在就不多见了;还可以把含有百分之几碘的酒精用作消毒剂,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 带着对书中碘元素的好奇,爸爸带着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很简单,只见爸爸拿了几粒米饭,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和了一点水,用筷子把米饭捣碎,然后拿来了我们消毒用的碘酒,往乘有米饭的容器里滴了几滴橙色的碘酒,只见容器里的溶液顿时变成了深蓝色。这让我非常惊讶!爸爸告诉我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和碘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就变成了深蓝色。碘元素化学反应产生的视觉变化,原来也可以这样啊! 这本书一共有118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直观,形象,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和谐与美妙,化学元素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我要立志从小就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为探究更广阔的科学领域而努力!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 的来历

112+种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 01氢HHydrogenium(Hydrogen) 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金属在酸中可以产生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没有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英国的卡文迪许,他在1781年发现锌和铁投到盐酸和稀硫酸中能够产生一种新气体,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与所用酸的种类和酸的浓度都没有关系。可惜他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错过了新元素的发现。后来拉瓦锡又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并在1787年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形成水的元素”。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最终戳穿了“燃素说”的谎言。现在日文里氢气的名称仍然是“水素”。 中文意译: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得名,从“轻”字音。 02氦HeHelium 1868年,让桑和洛基尔在观察日全食的时候,分别同时从日冕光谱内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确定了太阳中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即氦,并认为它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后来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齐用光谱证明其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Helios,原意是“太阳”。 03锂LiLithium 锂是继钾和钠后发现的又一碱金元素,但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钾和钠少的多,而且化合物不多见,因此发现较晚。发现它的是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森。1817年,阿尔费特森在分析透锂长石时,最终发现一种新金属,贝齐里乌斯将这一新金属命名为Lithium,该词来自希腊文Lithos (石头)。 04铍BeBeryllium 含铍的矿石有许多透明的、色彩美丽的变种,自古以来就是最名贵的宝石。1798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了铍,后来维勒把它命名为Beryllium,它来源于铍的主要矿石──绿柱石的英文名称Beryl。而单质铍在三十年后的1828年,才由德国化学家维勒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铍而得到。 05硼BBoracium(Boron) 1702年法国医生霍姆贝格首先从硼砂制得硼酸。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泰纳,用钾还原硼酸各自获得单质硼。硼的拉丁名称为Boracium,元素符号为B。这一词来自Borax(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ax,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ax的意思是“焊接”。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化学元素名称及来源 1. 氢,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腊语Ydor(意思是水,演变为拉丁语就是Hydra)和Gennao(我产生)构成。? 2. 氦,He(Helium),这是从日光光谱中发现的元素,所以用希腊语Helios(太阳)命名。? 3. 锂,Li(Lithium),因从叶石中发现而得名,希腊语Lithos意思是石头。? 4. 铍,Be(Beryllium),因从绿宝石(Beryl)中发现而得名。? 5. 硼,B(Borum, [En]Boron),得名于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on,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发现,得名于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腊语Nitron(意思是硝石,演变为拉丁语就是Nitre)得名,后缀-gen参见氢(1)。? 8. 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腊语Oxys(酸),后缀-g en 参见氢(1)。? 9. 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于萤石(拉丁语Fluor,原意是熔剂),化学成分是氟化钙。? 10. 氖,Ne(Neon),来自希腊语Neon(新的)。? 11. 钠,Na(Natrium),英语为Sodium,因电解苏打(Soda,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制得而得名。拉丁语Natrium意思也是苏打。? 12. 镁,Mg(Magnesium),得名于苦土(Magnesia,希腊一个盛产苦土的地方)。? 13. 铝,Al(Aluminium),得名于明矾(拉丁语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 14. 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于石英玻璃(Silex)。? 15. 磷,P(Phosphorus),因会发出冷光而得名,由希腊语Phos(光)和Phoros(带来)构成。 16. 硫,S(Sulfur),古代就已发现,因其晶体程黄色而得名(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 17. 氯,Cl(Chlorum, [En]Chlorine),以氯气的颜色绿色而得名,希腊语Chloro s 意思是绿色。? 18. 氩,Ar(Argon),来自希腊语Argon(懒惰)。? 19. 钾,K(Kalium),英语为Potassium,因电解木灰碱(Potash,化学成分是碳酸钾)制得而得名。拉丁语Kalium意思也是木灰碱。? 20. 钙,Ca(Calcium),得名于石灰(Calx)。? 21. 钪,Sc(Scandium),因其发现者是瑞典人,为纪念他的祖国(Scandinavia,斯堪的纳维亚)而得名。? 22. 钛,Ti(Titanium),以希腊神话人物Titan命名。? 23. 钒,V(Vanadium),以北欧女神Vanadis命名。?

元素发现史——卤素

个性鲜明的卤族元素 一、氟,一段悲壮的发现史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氟的发现被认为是19世纪最困难的事情之一。1529年,德国化学家阿里科尔证实了萤石的存在,人们从此开始认识氟的漫漫征程。 1768年马格拉夫研究萤石,发现它与石膏 和重晶石不同,判断它不是一种硫酸盐。1771年化 学家舍勒用曲颈甑加热萤石和硫酸的混合物,发现 玻璃瓶内壁腐剂。1810年法国物理学、化学家安培, 萤石 根据氢氟酸的性质的研究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种与氯相似的元素。 化学家戴维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看法。1813年戴维用电解氟化物的方法制取单质氟,用金和铂做容器,都被腐蚀了。后来改用萤石做容器,腐蚀问题虽解决了,但也得不到氟,而他则因患病而停止了实验。 接着乔治·诺克斯(Knox,G.)和托马斯·诺克斯(Knox,R.T.)两弟兄先用干燥的氯气处理干燥的氟化汞,然后把一片金箔放在玻璃接受瓶顶部。实验证明金变成了氟化金,可见反应产生了氟而未得到氟。在实验中,弟兄二人都严重中毒。继诺克斯弟兄之后,鲁耶特(Louyet,P.)对氟作了长期的研究,最后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生命。 法国化学家尼克雷(Nickles,J.)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法国的弗雷米(Fremy,E.1814-1894)是一位研究氟的化学家,曾电解无水的氟化钙、氟化钾和氟化银,虽然阴极能析出金属,阳级上也产生了少量的气体,但始终未能收集到。同时英国化学家哥尔(Gore,D.G.1826-1908)也用电解法分解氟化氢,但在实

验的时候发生爆炸,显然产生的少量氟与氢发生了反应。他以碳、金、钯、铂作电极,在电解时碳被粉碎,金、钯、铂被腐蚀。这么多化学家的努力,虽然都没有制得单质氟,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极为宝贵的,为后来制取氟创造了有利条件。莫瓦桑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铁路职员家庭。因家境贫穷,中学未毕业就当了药剂师的助手。他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常去旁听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讲演。1872年他在法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和工艺学院教授弗雷米的实验室学习化学,1874年到巴黎药学院的实验室工作,1877年获得理学士学位。1879年通过药剂师考试,任高等药学院实验室主任。1886年成为药物学院的毒物学教授。189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07年2月20日在巴黎逝世。他在化学上的创造发明很多,现在主要介绍他在氟方面的研究。 1872年莫瓦桑当上弗雷米教授的学生,开始在真正的化学实验室工作了。弗雷米教授是当时研究氟化物的化学家,莫瓦桑在他的门下不仅学到了化学物质一般的变化规律,而且还学到了有关氟的化学知识和研究过程。他知道早在60年代安培和戴维就已证明,盐酸和氢酸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后一种化合物中含有氟,由于这种元素反应能力特别强,甚至和玻璃也能发生反应,以致人们无法分离出游离的氟。弗雷米反复做了多种实验,都没有找到一种与氟不起作用的东西。虽然他知道制单质氟这个课题难着了许多化学家,可是莫瓦桑对氟的研究却非常感兴趣,不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反而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关。由于工作的变化,这项研究没有及时进行,所以在10年以后,才集中精力开展研究。 莫瓦桑先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查阅科学文献,研究了几乎全部有关氟及其化合物的著作。他认为已知的方法都不能把氟单独分离出来只有戴维设想的方法还没有试验过。戴维认为:磷和氢的亲合力极强,如果能制氟化磷,再使氟化

初中学作文-观后感读后感-《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700字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700字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700字 无论你是否学过化学,这本书是我最难忘的一堂化学课。里面将用有 史以来最华丽的视觉盛宴带你踏上美丽的化学之旅。这本书就是《神 奇的化学元素》,它是作者花费了7年的时间精心完成的,里面不仅 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还有把化学元素的容貌拍摄成的美丽照片,让我 们能目睹化学元素的真容! 书里面有许许多多令我赞叹不已的科学知识。例如:绿宝石里有铍, 高尔夫球杆里也有铍;氧是地球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竟然占地球 总质量的一半;氧化硼居然比钻石还要硬……其中最让我感触最深的 就是碘的知识。你们可能觉得会很奇怪,碘神奇在哪里呢?通过这本 书我了解碘在常温下是固体,但它也只是勉强的坚持住固体的状态, 稍微加热就会熔化,并立即蒸发成浓密而美丽的紫色蒸气。书中描述 碘元素蒸气的照片非常的绚丽,这可是作者花了很长的时间拍摄到的。碘是个相当温和的元素,它的作用可大了。可以用来治疗马蹄上的真 菌病;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所以我们在盐里面加了碘,有了碘 盐甲状腺肿大现在就不多见了;还可以把含有百分之几碘的酒精用作 消毒剂,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 带着对书中碘元素的好奇,爸爸带着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很简单,只见爸爸拿了几粒米饭,放在一个小容器中,和了一点水,用筷子把 米饭捣碎,然后拿来了我们消毒用的碘酒,往乘有米饭的容器里滴了 几滴橙色的碘酒,只见容器里的溶液顿时变成了深蓝色。这让我非常 惊讶!爸爸告诉我米饭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和碘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就变成了深蓝色。碘元素化学反应产生的视觉变化,原来也可以 这样啊! 这本书一共有118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直观,形象,让我对科 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和谐与美妙,化学

趣味化学元素[整理]

趣味元素目录 “不中用的铜”——镍 “大显神通”的金属——钛 “烈火金刚”和“抗蚀冠军”——铌和钽“死亡元素”——氟 “小太阳”里的“居民”——氙 爱生锈的金属——锰 半导体工业的“粮食”——锗 被人类忽视的元素——碲 变化多端的元素——碘 不怕火的金属——黄金 才能出众的金属——钒 长“眼睛”的金属——铷 大理石中的金属——钙 地球上最多的金属——铝 典型的半导体——硒 电气工业的主角——铜 毒药中的元素——砷 对光线敏感的金属——镉 躲在食盐里的金属——钠 放在手中能熔化的金属——镓 古老的非金属元素——硫 核燃料的原料——钍 会哭的金属——锡 活泼的元素——氧 金属的“维生素”——硼 金属中的“贵族之家” 金属中的“硬汉”——铬 能在水中燃烧的金属——钾 霓虹灯的“主人”——氖和氩 脾气古怪的气体——氮 奇妙的晴雨花——钴 热缩冷胀的金属——锑 人体健康必需的重要元素-镁 砂中之宝——硅 身轻如燕的金属——锂 神奇的金属——钡 生活和思维的元素——磷 生命元素——锌 水一样的银子——汞 太阳上的元素——氦 脱发元素——铊 唯一的非金属液体——溴 为原子能服务的“仆人”——锆

无形杀手——氡 现代工业的基础——铁 蓄电池的“主角”——铅 夜光粉里的元素——镭 月亮般的金属——银 战争金属——钼 住在绿宝石里的金属——铍 最轻的气体——氢 最软的金属——铯 姗姗来迟的金属——铼 “不中用的铜”——镍 镍也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十分坚硬,它的熔点比号称“不怕火”的黄金还要高出几百度。镍的本领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铜。可是,镍的拉丁文原意竟是“不中用的铜”,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最初人炼出的镍不纯,其中含有许多杂质,影响了镍的性能,人们却误以为镍没有多大用处,因而给它取了个不雅的名称:“不中用的铜”。 古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蕴藏镍矿的国家。有趣的是,“天外来客”——陨石中也含有镍。人们估计,地心也有很多的镍。纯净的镍银光闪闪,不易锈蚀,主要用于电镀工业。 刚笔插、外科手术器械等银光闪闪,就是因为表面镀了一层镍,既美观、干净,又能防止 生锈。 在世界上,人们一直认为镍是瑞典科学家克朗斯塔特在1751年首先发现的。然而,实际上我国才是最早知道镍的国家。历史学家们发现,我国早在克朗斯塔特发现镍前一千八百年的西汉(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知道用镍和铜来制造合金——白铜。那时人们主要用白铜来作马具、烛台、盘子等。我国古代制造的白铜器件,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国 外。秦汉时,在新疆西边有一个大夏国,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国家使用的货币,是用白铜 做的,而用来铸造货币的白铜,就是从我国运过去的。至今,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中,还 把白铜叫做“中国石”。 到了近代,东印度公司从我国广东购买了大量的白铜制品,运送到德国。一些不明真情的欧洲人以为这些东西是德国制造的,把白铜叫做“德银”,这完全是弄错了。那是德国人从中国学会了炼白铜的技术,大量进行仿造生产出来的。同样,中国炼制白铜的技术在当时也传入了瑞典,这样就使一些人以为镍是瑞典人克朗斯塔特首先发明的。 对一般人来说,合金是一种异常坚硬的、能传热善导电的物质。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镍和钛的合金居然跟人一样,具有记忆功能。而且它的记忆力很强,经过很长时间,重复上万次都准确无误。 人们是怎么发现镍钛合金的这个“特异功能”的呢?在1958年时,美国的海军军需实验室要进行一次实验,实验中需要一种镍钛合金材料;于是秤学家们找到了一根弯弯曲曲的镍钛缆绳,他们先把缆绳加热,然后冷却下来,把它拉成直线,做成需要的合金材料。然而,奇怪的是,在实验中,当人们给这种镍钛合金材料加热时,它又变得弯弯曲曲 的,跟它原来的形状一模一样。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这次人们先把缆绳弯成了圆形,变冷后又把它拉成直线,再次加热,它又自动地变成了圆形。人们这才知道镍钛合金还有这么好的记忆功能。 镍钛合金的这种记忆功能有很多用途。比如,用它制成的机器人的胳膊会随着温度的

化学元素发现史

化学元素发现史 前5000年 原子序82 铅:Pb 铅古人发现。 前4000年 原子序29 铜:Cu 铜古人发现。 前3100年 原子序51 锑:Sb 锑古人发现。 前2600 原子序79 金:Au 金古人发现。 前2000年 原子序26 铁:Fe 铁古人发现。 前1500年 原子序80 汞:Hg 汞古希腊人发现。 三千年前 原子序30 锌:Zn 锌中国古人发现。 前7世纪 原子序50 锡:Sn 锡古人发现。 前600年 原子序47 银:Ag 银古人发现。 317 原子序33 砷:As 砷公元317年,中国葛洪从雄黄、松脂、硝石合炼制得,后由法国拉瓦锡确认为一种新元素。1450

1669 原子序15 磷:P 磷1669年,德国人波兰特通过蒸发尿液发现。 1735 原子序27 钴:Co 钴1735年,布兰特发现。 1735 原子序78 铂:Pt 铂1735年,西班牙安东尼奥.乌洛阿在平托河金矿中发现,1748年有英国化学家W.沃森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1751 原子序28 镍:Ni 镍中国古人发现并使用。1751年,瑞典矿物学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认为它是一种元素。 1766 原子序1 氢:H 氢1766年,英国贵族亨利.卡文迪西(1731-1810)发现。氢[hydrogen],金属氢[Hydrogenium]。气体元素符号。无色无臭无味。是元素中最轻的。工业上用途很广。 1770 原子序16 硫:S 硫古人发现(法国拉瓦锡确定它为一种元素)。 1771 原子序8 氧:O 氧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发现;中国古代科学家马和发现(有争议)。 1772 原子序7 氮:N 氮1772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和法国化学家拉瓦节和蘇格兰化学家丹尼尔.卢瑟福(1749-1819) 同时发现氮气。 1774 原子序17 氯:Cl 氯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1810年英国戴维指出它是一种元素。 1774 原子序25 锰:Mn 锰1774年,瑞典舍勒从软锰矿中发现。 1778

氯元素的发现史

氯元素的发现史 瑞典化学家舍勒于1774年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得了氯气。但它究竟是游离态的单质气体还是化合态的气体,仍然不清楚。后来法国化学权威贝托雷继续研究氯气。他首先将氯气通入一个冷的空玻璃瓶里,让氯气里的含酸蒸气受冷凝结,再将除去酸蒸气的氯气依次通入三个盛满水的瓶子使氯气溶于水。他发现溶有氯气的水溶液,在有光照的地方可以分解成盐酸和氧气。我们现在知道,氯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光照下分解 Cl 2 + H 2 O = HCl + HClO 2HClO = 2HCl + O 2 贝托雷以此判断出氯气是盐酸和氧结合成的: 氯=盐酸+氧基 氯气是盐酸和氧结合得很松散的化合物,因此露置在阳光下就分解了。其实在当时人 们已经用过许多强烈的药剂或其它手段来处理氯气,都未能使它分解为盐酸和氧。贝托雷的判断显然跟其它一些研究是矛盾的。他得出这个错误判断的表面原因,似乎在于他忽视了水和氯气的反应。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他深受拉瓦锡“所有的酸中都含有氧基”结论的影响。拉瓦锡在提出燃烧的氧化理论的同时,提出了“氧是成酸元素”的论点,认为一切酸中均含有氧。按照这一理论,盐酸应是一种氧化物的水化物,如硫酸、磷酸 一般(我们姑且把它写成 HClO m )。而氯气是盐酸经二氧化锰氧化得来的,应该含有更 多的氧(即应该写成 HClO m+n ),当时将氯气称作“氧化盐酸”。结果氯气不仅不是一种单质,反而比盐酸具有更复杂的结构、更大的分子量。贝托雷的实验很和“逻辑”地证明了拉瓦锡的论点。1809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和泰纳,用分解法研究盐酸的组成。当时金属钾已被戴维用电解法制得,并证明钾是一种元素。于是他们就用金属钾和铁等与盐酸气(HCl)反应,看它是不是能够放出氯气。实验得出结果后,他们说:“我们考察金属钾对于盐酸气的反应。在寻常温度时,这个反应很慢;但钾熔融时立刻在盐酸气中发光燃烧,结果得到氯化钾和氢。在这个实验中收集的氢气之量,恰与钾和水接触时发生的相等。我们在暗红热时,用盐酸气通过擦净的铁屑,许多氢气放出,而不觉有盐酸混合在内,同时得到氯化铁;残渣铁屑并没有氧化。当中等温度时,用盐酸气通过既熔而又研成细粉的一氧化铅,又收集到氢,不过已与氧化合变成水的状态了。” 这些实验证明,不是氯气分解成盐酸和氧,而是盐酸分解成氯和氢。 在同一年盖.吕萨克和泰纳用合成法证明了盐酸的组成。他们把同量的氢气和氯气混合在一起,静置数日,或稍微加热,或露置日光中,都能化合成盐酸气。 这个实验证明了盐酸气是氢气和氯气的化合物,而且是这两种气体化合而成的唯一物质,其变化应该表示为: 氯+氢=盐酸气(HCl)

化学元素发现时间与科学家

化学元素发现时间与科学家 2006-10-17 14:05:11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网友评论 0 条进入“化学元素”论坛年代-元素名称-发现者 古代碳(6. C) 古代硫(16. S) 古代铁(26. Fe) 古代铜(29. Cu) 古代锌(30. Zn) 古代银(47. Ag) 古代锡(50. Sn) 古代锑(51. Sb) 古代金(79. Au) 古代汞(80. Hg) 古代铅(82. Pb) 1250 砷(33. As) (德)马格耐斯(A. Magnus, 1193-1280) 1669 磷(15. P) (德)波特兰(H. Brand) 1735 钴(27. Co) (瑞典)布兰特(G. Brandt, 1694-1768) 1735 铂(78. Pt) (西)德-乌罗阿(D. A. de Ulloa, 1716-1795) 1751 镍(28. Ni) (瑞典)克郎斯塔特(A. F. Cronsted, 1722-1765) 1753 铋(83. Bi) (英)赭弗里(C. J. Geoffory) 1766 氢(1. H) (英)卡文迪许(H. Cavendish, 1731-1810) 1772 氮(7. N) (英)卢瑟福(D. Rutherford, 1749-1819) 1774 氧(8. O) (英)普列斯特里(J. Priestley, 1733-1804) 1774 氯(17. Cl) (瑞典)舍勒(C. W. Scheele, 1742-1780) 1774 锰(25. Mn) (瑞典)甘恩(J. G. Gahn, 1745-1818) 1778 钼(42. Mo) (瑞典)埃尔姆(P. J. Hjelm, 1746-1813) 1782 碲(52. Te) (奥)缪勒(F. J. Müller, 1740-1825) 1783 钨(74. W) (西)德-埃尔-乌雅尔(de El huyar)兄弟 1788 氡(86. Rn) (德)道恩(F. E. Dorn) 1789 铍(4. Be) (法)沃克兰(L. N. Vauquelin) 1789 锆(40. Zr) (德)克拉普罗特(M. H. Klaproth, 1743-1817) 1789 铀(92. U) (德)克拉普罗特(M. H. Klaproth) 1791 钛(22. Ti) (英)格雷高尔(W. Gregor, 1762-1817) 1794 钇(39. Y) (芬)加多林(J. Gadolin, 1760-1852) 1798 铬(24. Cr) (法)沃克兰(L. N. Vauquelin, 1763-1829) 1801 铌(41. Nb) (英)哈契特(C. Hatchett, 1765?-1847) 1802 钽(73. Ta) (瑞典)爱克堡(A. G. Ekeberg, 1767-1813) 1803 铑(45. Rh) (英)武拉斯顿(W. H. Wollaston, 1766-1828) 1803 钯(46. Pd) (英)武拉斯顿(W. H. Wollaston) 1803 铈(58. Ce) (德)克拉普罗特(M. H. Klaproth)等 1804 铱(77. Ir) (英)台耐特(S. Tennant) 1804 锇(76. Os) (英)台耐特(S. Tennant, 1761-1815) 1807 硼(5. B) (法)盖-吕萨克(J. L. Gay-Lussac, 1778-1850)等 1807 纳(11. Na) (英)戴维(H. Davy, 1778-1829)

化学类科普书籍推荐书单(上)

化学类科普书籍推荐书单(上) 《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 [美]西奥多?格雷著/陈沛然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神奇的化学元素》以图片形式讲述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元素的故事。从它们的来源到它们的用途和传奇故事,包罗万象,生动而有趣。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其赏心悦目的插图,它们充满具有摄人心魄的独特魅力,难得一见。 作者TheodoreGray是一位化学家,更是一位疯狂的元素收藏爱好者。他多年来费尽心血收集了2000多件与元素有关的各种标本和文物,其收藏可以与任何一个专业的博物馆媲美。书中的图片大部分就来源于他的这些收藏。 本书是TheodoreGray的一部科普杰作,其写作过程共花费7年时间。出版后广受赞誉,仅英文版就在1年多时间里销售了20余万册,同时被翻译成了15种文字。 不论你是否学过化学,《神奇的化学元素》一定会成为你最难忘的一堂化学课。它将用有史以来的最华丽的视觉盛宴带你踏上美丽的化学之旅。

《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 [英]约翰?埃姆斯利著/毕小青译 三联书店出版 汞、砷、锑、铅、铊,这些元素周期表上的呆板符号,矛盾而奇特的牵系着古往今来的历史:科学的进步和环境的污染,、奢华的享受和帝国的毁灭、壮体的良药和谋杀的工具,以及离奇死亡的伟人和狡猾邪恶的投毒者……《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所写都是真实的事件,因此它才令人警醒和深思。其实这些元素离你都不远,饮食、吸烟、化妆、染发、装修、尾气,你几乎每天都面临着重金属超标的风险。约翰·埃姆斯利编著的《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描述了人类发现、开采和利用如上这些元素的历史,以及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污染,解释了这些元素被人体摄入后的发病机理、症状,以及解毒方法等,还特别穿插了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神秘疾病、离奇死亡和一些至今仍有争议的谋杀案件,这使本书像小说一样饶有趣味。

化学元素发现历史

化学元素的发现史 1 H 氢 1766年,英国卡文迪许(731-1810)发现 2 He 氦 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让逊(1824-1907)和英国洛克尔(1836-1920)利用太阳光谱发现。1895年,英国化学家莱姆塞制得。 3 Li 锂 1817年,瑞典人J.A.阿弗事聪在分析锂长石时发现 4 Be 铍 1798年,法国路易.尼古拉.沃克兰发现 5 B 硼 1808年,英国戴维、法国盖.吕萨克和泰纳尔发现并制得 6 C 碳古人发现 7 N 氮 1772年,瑞典舍勒和丹麦卢瑟福同时发现氮气,后由法国拉瓦锡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8 O 氧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里和瑞典舍勒发现 9 F 氟 1786年化学家预言氟元素存在,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用电解法制得氟气而证实 10 Ne 氖 1898年,英国化学家莱姆塞和瑞利发现 11 Na 钠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12 Mg 镁 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13 Al 铝中国古人发现并使用。(1825年,丹麦H.C.奥斯特用无水氯化铝与钾汞齐作用,蒸发掉汞后制得) 14 Si 硅 1823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发现它为一种元素 15 P 磷 1669年,德国人波兰特通过蒸发尿液发现 16 S 硫古人发现(法国拉瓦锡确定它为一种元素)

17 Cl 氯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1810年英国戴维指出它是一种元素 18 Ar 氩 1894年,英国化学家瑞利和莱姆塞发现 19 K 钾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20 Ca 钙 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并用电解法制得 21 Sc 钪 1879年,瑞典人尼尔逊发现 22 Ti 钛 1791年,英国人马克.格列戈尔从矿石中发现 23 V 钒 1831年,瑞典瑟夫斯特木研究黄铅矿时发现,1867年英国罗斯特首次制得金属钒 24 Cr 铬 1797年,法国路易.尼古拉.沃克兰在分析铬铅矿时发现 25 Mn 锰 1774年,瑞典舍勒从软锰矿中发现 26 Fe 铁古人发现 27 Co 钴 1735年,布兰特发现 28 Ni 镍中国古人发现并使用。1751年,瑞典矿物学家克朗斯塔特首先认为它是一种元素 29 Cu 铜古人发现 30 Zn 锌中国古人发现 31 Ga 镓 1875年,法国布瓦博德朗研究闪锌矿时发现 32 Ge 锗 1885年,德国温克莱尔发现 33 As 砷公元317年,中国葛洪从雄黄、松脂、硝石合炼制得,后由法国拉瓦锡确认为一种新元素

有趣的化学元素谜语大全

有趣的化学元素谜语大全 打一元素名称: l 值钱不值钱,全在加两点。(打一化学元素) ——金 l 金属之冠。(打一化学元素) ——钾 l 金榜第一。(打一化学元素) ——钾 l 像是与金相同,其实差别很大。(打一化学元素) ——铜 l 黑色金属。(打一化学元素) ——钨 l 品德高尚。(打三种化学元素) ——锌磷镁 l 华盛顿的货币。(打一化学元素)——镁 l 世界通用货币。(打一化学元素)——镁 l 听其名很漂亮,观其物也平常。(打一化学元素) ——镁 l 金库被盗。(打一化学元素) ——铁或铥 l 丢失钱财。(打一化学元素)——铁 l 木火水土。(打一化学元素)——铁 l 端着金碗的乞讨者。(打一化学元素) ——钙 l 有钱的讨饭者。(打一化学元素)——钙 l 水上作业。(打一化学元素) ——汞 l 工字桥下水,只向低处流。(打一化学元素)——汞 l 此物能流动,非水比水重;外观银白色,失水便成工。(打一化学元素)——汞l 液面上凸,落地成珠。使用不慎,慢性中毒。(打一化学元素) ——汞 l 江水向下流。(打一化学元素)——汞

l 石旁伫立六十天。(打一化学元素) ——硼 l 山中自有氧化钙。(打一化学元素) ——碳 l 流水去,石头现。 (打一化学元素)——硫 l 流水干涸石头现。(打一化学元素)——硫 l 抵押石头。(打一化学元素) ——碘 l 岩下土叠土。(打一化学元素)——硅 l 填土砌石垒屋基。(打一化学元素)——硅 l 生平懒得交朋友,性情孤僻常独游。(打一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l 咳不出声,却有气。 (打一化学元素)——氦 l 一种气体真孤僻,不善交友爱独立,遇到雷公闪红光,用它可做测电笔。(打一化学元素)——氖 l 孙女不辞而别,奶奶怎不生气。(打一化学元素)——氖 l 气盖峰峦。(打一化学元素) ——氙 l 大洋干涸气上升。(打一化学元素) ——氧 l 最轻量级。(打一化学元素)——氢 l 六月六。(打—微观粒子) ——氮 l 六月天气。 (打一化学元素)——氮 l 火气太多。 (打一化学元素)——氮 l 酷暑。 (打一化学元素)——氮 化学名词、术语 l 蒸蒸日上的新中国。(打一化学名词)——升华 l 腾飞吧,中国。(打一化工名词) ——升华 l 吹胡子瞪眼。(打一化工名词) ——气态

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

112+种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01氢HHydrogenium(Hydrogen) 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金属在酸中可以产生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没有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英国的卡文迪许,他在1781年发现锌和铁投到盐酸和稀硫酸中能够产生一种新气体,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与所用酸的种类和酸的浓度都没有关系。可惜他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错过了新元素的发现。后来拉瓦锡又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并在1787年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形成水的元素”。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最终戳穿了“燃素说”的谎言。现在日文里氢气的名称仍然是“水素”。 中文意译: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得名,从“轻”字音。 02氦HeHelium 1868年,让桑和洛基尔在观察日全食的时候,分别同时从日冕光谱内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确定了太阳中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即氦,并认为它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后来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齐用光谱证明其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Helios,原意是“太阳”。 03锂LiLithium 锂是继钾和钠后发现的又一碱金元素,但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钾和钠少的多,而且化合物不多见,因此发现较晚。发现它的是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森。1817年,阿尔费特森在分析透锂长石时,最终发现一种新金属,贝齐里乌斯将这一新金属命名为Lithium,该词来自希腊文Lithos (石头)。 04铍BeBeryllium 含铍的矿石有许多透明的、色彩美丽的变种,自古以来就是最名贵的宝石。1798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了铍,后来维勒把它命名为Beryllium,它来源于铍的主要矿石──绿柱石的英文名称Beryl。而单质铍在三十年后的1828年,才由德国化学家维勒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铍而得到。 05硼BBoracium(Boron) 1702年法国医生霍姆贝格首先从硼砂制得硼酸。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泰纳,用钾还原硼酸各自获得单质硼。硼的拉丁名称为Boracium,元素符号为B。这一词来自Borax(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ax,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ax的意思是“焊接”。

【最新2018】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 篇一:《神奇的化学》读后感 全书分为材料革命、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新型聚合物六大部分。 材料革命 材料革命中讲到了古代的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后来的塑料时代,讲述了人类在历史最早阶段依赖于那些容易获得天然材料。这一章体现了人类祖先的伟大智慧,学会了利用自然制造武器、工具、房屋和日常生活用品。 复合材料 如今船只的全身坚硬,耐用,而且密度小。这正是因为有了复合材料后才出现的。复合材料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材料。现在的复合材料已经变成了高级复合材料,用于制造(来自:WwW. : 神奇的化学元素读后感 )飞机、火箭、卫星等为人类探索宇宙更进了一步。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就是用于医疗装置并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不可生长的材料。生物材料,分为三大类:一是不会反应的材料;二是发挥积极作用的材料;三是可以被人溶解和吸收的材料。现代生物材料的发现与研究可以替代我们体内的一些部件,甚至出现了人造血液,仿生移植。 纳米材料 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即10 米,纳米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纳米已成为了表示一些微粒的单位,。人们运动纳米材料创造了德雷克勒技术假设了装备器、复制器及纳米计算机。 智能材料 广义上说,智能材料就是当环境改变时,材料会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变化。我们房子的屋顶、墙壁、窗户等。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材料应该是像伸缩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变体材料即人造橡胶等。这些材料能帮助人们也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呈现更美好的未来。

化学必读科普书籍推荐

化学必读科普书籍推荐 《化学简史》 作者:J.R.柏廷顿 译者:胡作玄 每个接受教育的人都学习过化学这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 科学,不过很少有人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关于化学史的论著有 很多,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本书是既简明又的著作。阅读本书也会给 化学专业的读者带来益处,它为读者提供了对化学历史总体的理解, 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资料丰富、翔实,对于所有对化学感兴趣和有 研究的读者都非常有益。 《周期表》 作者:[意]普里莫·莱维 原作名:IlSistemaPeriodico 译者:牟中原 虽然这本可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化学科普书,但是其中也蕴含着 有意思的化学知识,并且作者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这些意义与化学 元素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 氢,和星星、太阳里燃烧的元素一样。它的凝聚产生了这永恒而 孤寂的宇宙。1975年出版的《周期表》是莱维最为的作品,他凭借丰 富的化学家的知识,以各种元素为隐喻,创作了一系列相互纠结的半 自传故事,既包含了他所出身的皮埃蒙特犹太社会、他从中学开始的 化学学习,亦表达了他对二战时大屠杀的反思与回应。在莱维的笔下,各个化学元素的不同性质,它们美丽的结构式,随着情节的进展得到

了一一体现。元素不但是有诗意的,更具备丰富的哲学意义。1996年,英国伦敦皇家研究院将《周期表》评为“有史以来的科学著作”。 《图解化学元素》 作者:[英]JackChalloner 副标题:探秘我们宇宙的构成单元 原作名:TheElements:TheNewGuidetotheBuildingBlocksofOurUniverse 译者:卜建华 《图解化学元素》不但仅一场视觉之旅,更是一部化学元素的百 科全书。书中不但有精彩的彩色图片,形象展示了各元素的形态及其 在现代生活中的踪迹,更有清晰简明的文字,介绍了各元素的发现、 命名及其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罗密欧的毒药》 作者:苏瓦兹 《罗密欧的毒药(苏瓦兹老师讲趣味化学)》(作者苏瓦兹)共有 172个化学问题,主要解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难题,从饮食健康、躲避日常化学危害、化学知识、化学历史等几个方面,带领读者 在化学的世界里畅游,科学性强,深入浅出,文字轻松活泼,幽默诙谐,充分展示出化学的魅力。《罗密欧的毒药(苏瓦兹老师讲趣味化学)》是“科普阅读世界经典文库”之一。 《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系列 作者:西蒙·库伦·菲尔德/西奥多·格雷 副标题:神奇的化学元素2 原作名:TheodoreGray'sElementsVaul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