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导学案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导学案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导学案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导学案

高一地理编号:DL-013-01-17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编写人:周爱审核人:高一地理组编写时间:2013-12-10

班级:级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水圈的构成图,能够说明水体的类型及其数量和分布。

2.能够通过比较、分析有关资料,说明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难点)

3.学会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点) 【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能力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奔腾的江河湖泊,皑皑的冰山雪岭,浩瀚的海洋,飘荡的白云……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那么如果世界没有了水会怎么样?

【学习过程】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合作探究:

探究1:地球上的水体

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及地图册思考:

1、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其基础是什么?它们在数量和分布上有何特点?(A 级)

2、地球上水的主体是什么?陆地水的主

体是什么?其水量占全球水量的比重是

多少?(A级)

3、人类容易直接开发利用的是哪些水

体?这部分水量有多少?(A级)

探究2:水体的相互关系

读教材图 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完成下

列问题。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

涉及哪几种水体?有一种补给是单向的,请问是哪

种?(A级)

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B级)

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运用“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B

级)

分组讨论:(C 级)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不同,同一河流不同时间的主要补给形式也不同, 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的补给不同,河

讨论:三幅图中哪幅图表示南方地区,哪幅表示东北地区,哪幅表示西北地区的河流流量状况?说明原因。

方法突破 我国河流补给形式的判定方法:主要看河流汛期、枯水期的时间和流量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1)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未断流:______补给.

(2)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给。 (3)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断流:_____________________补给。 (4)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_________________补给。 二、水循环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

在 、 、 、 四大圈层中通过 连续运动的过程。

探究4:水循环的范围、类型

读教材图3.3“水循环示意”,思考:

1 4 7 10

2 5 6 8 9 11 A 图

C 图

1、水循环主要发生空间范围有什么不同?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主要环节有哪些?(A级)

2、由图分析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哪几大圈层?由图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什么?(B级)

3、请你用更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出各种类型的水循环并注明水循环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过程(B级)

探究5: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下列现象并回答问题:

1、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B级)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B级)

3、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B级)

【特别提醒】

(1)__________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2)外流区域既有________循环又有__________循环.

(3)海洋同时参与_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_循环。

(4)人类活动可通过改变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环节来改变水循环。

(5)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_____和_______环节。

(6)海陆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是双向的,只是从____输往_____的水汽量更大。

2、水循环的意义

探究6:水循环的意义

1、请结合以下素材分析、总结出水循环的意义。(A级)

(1)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海洋水位也没有因江河入海而上涨?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三峡电站发电的水能资源是怎样形成的?中国第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月份 2 4 6 8 11

一大渔场——舟山渔场。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呢?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3)黄土高原的表面形态有何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如何形成的?这两个问题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水资源是不断更新、循环的,所以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个说法是否正确?(B 级)

巩固运用:

下列四条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中,哪条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最小? A 、恒河 B 、印度河 C 、亚马孙河

下列哪条曲线反映修建水库后的河流径流状况?为什么?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下列环节,属于哪种循环类型?(连线题) 1、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

2、亚马孙河的河流径流

3、洞庭湖水注入长江

4、未登陆的台风形成降水

课外链接:

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发现了自己并且得到了确认!!!

高中地理必修1优质学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体的概念和组成,河流补给的类型与河、湖补给关系。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 3.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基础知识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1)组成:由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连续但不规则。 2.水体 空间 分布 ?? ? ?? 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大气水:分布最广 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 水等 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h.蒸发、植物蒸腾、c.降水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思考』 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提示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2.河流水和地下水永远是相互补给的吗? 提示一般情况下河流水和地下水相互补给,但是也不能太绝对,地上河则永远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流水,河流水永远补给地下水。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提示否。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第一课水循环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第一课水循环 诵读预热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教师可自主的印制一定的诵读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 展示导入 教师自行选取合适的文字、图形、动画等材料,自然导入本课。 预习与填空 、水圈的组成 (1)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水。 (3)地球水危机成因

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 2.526%,且多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

之急。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 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 蒸发,B 降水 海陆间循环 A 蒸发,C 水汽输送,D 降水,E 地表径流,G 地下径流,H 下渗 陆上内循环 D 降水,1蒸发,F 植物蒸腾 (2) ① 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 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③ 塑造地表形态。 ④ 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合作探究 1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作用 不同区域间的水循环过程具有的特点及作用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高海拔地区。目前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 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 类型 发生 领域 海陆间循环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上内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洋上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 循环 过程 示意 陆地上空 ft --| Eli 地去| Al 她h - 1 Hm i 曲 31 悶瞳凰 特点、 作用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 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 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 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 水体进行更新 水循环示意图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的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补给关系,能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积极合作讨论,大胆展示自己,通过探究思考能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自然界的水循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游戏预热】合并同类项:请观察图片中的水体,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划分 1.水圈的构成 A 按照存在形态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 。其中_________ 分布最广,__________ 数量最大。__________ 只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 B按照存在空间分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__ 是最主要的,占全 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 。 【合作思考一】 2.水体的相互补给 (1)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请分析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是固定不变的吗? 洪水期,___________ 补给__________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合作思考二】 3.水循环过程 (1)用箭头画出各水循环的过程并用文字标注主要环节。 (2)说出各个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海陆大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水循环的意义

2.4 自然界的水 学案

第四节自然界的水(学案) 1. 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气;B试管里产生气;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 来检验。 (1)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水污染是全球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下列 各项措施可以减少水污染的是 ( ) ①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②农业上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③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④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②④ D.全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5.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 例: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来。如下图是过滤操作示意图,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思路分析: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过滤器中滤纸紧贴 漏斗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一定要稍低于滤纸的边缘。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往过滤器中倾倒液体时,盛液体的烧杯嘴要紧靠导流的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要轻轻斜靠在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要紧靠接受滤液的烧杯内壁,答案:

1.水是纯净物是因为 ( ) A .水具有固定的组成、性质 B .能溶解许多物质 C .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D .自来水可以饮用 2.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错误的是 ( )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B . 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气体能燃烧 C . 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D .用试管收集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能燃烧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将一滴雨水滴在玻璃片上,凉干后有痕迹证明雨水不是纯净物 B .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 C .鉴别蒸馏水还是自来水可滴加肥皂水 D .自来水可以饮用所以是纯净物 4.在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A .加速溶解 B .引流 C .防液飞溅 D .转移固体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一定是纯水 B .水是生命之源,但淡水占总水量不足1%,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C.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含氢.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水 D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地球上淡水储水量最大 6.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 ) A.蒸溜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7. 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恢复湖中荷.菱.水葫芦的种植充分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3. 如图所示的图标是 徽记,它表示的意义是:

水循环导学案

A .轻柔的雪是 升华现象 B .凝重的霜是 凝华现象 C .晶莹的露是 熔化现象 D .缥缈的雾是 液化现象 2.5 水循环 【自主学习】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 1、陆地(包括江河湖泊、土壤、植物等)和海洋中的水不断 成水蒸气,要 热量。 2、高山积雪和冰也会 成为水蒸气,要 热量。 3、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形成云, 要 热量。 冰晶变大,低于0℃时形成 ,高于0℃时冰晶 成雨,落向地面, 要 热量。 夏季,当小水滴遇到冷气流时 成小冰块,这就是雹,要 热量。 4、陆地上,冰雪 成水,汇入江河湖泊,要 热量。 5、地表水有的渗入地下成为 。 6、最后,大部分的水又流入 。 二、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 的转移,水循环的根本动力来自 。 【课堂检测】 ( )1.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 B C D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冰”“雪”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汽化和液化 B .升华和凝华 C .凝固和凝华 D .凝固和液化 ( )3.(多选)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5.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热量液化形成的。 6.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2013年的春夏之间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冰雹“袭击”,冰雹的形成与高空中的小冰晶及气流温度等有关,其中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落地地面上的冰雹,会逐渐______并汽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8.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____变成____属于____;____变成____属于____; ____变成____属于____;____变成____属于____;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水循环、洋流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自然界的水循环 1、了解地球水体的三态变化及存在形式。 2、了解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3、认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式(1)水圈:由气态、液态和①__________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②________但③________的圈层。 2、陆地水体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④________、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3、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具有⑤__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 ⑥________、⑦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⑧__________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环节(1)类型:图中A表示 ⑨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又称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 为⑩________循环。(2)环节:图中a为蒸发,b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降水,d为 ?____________________,e为?________________,f为地下径流,g为?____________,h为蒸发(或蒸腾)。 3、意义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修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问题思考】 1、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为何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2、“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3、目前,人类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探究点一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及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民网xx年8月12日电: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对青海湖监测对比结果显示,今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46、38平方千米,较2004年增加了1 31、69平方千米,是面积增大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青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1)它与下面三幅图中的哪幅图所示的湖泊水循环性质相似? (2)试推测近几年青海湖面积扩大的原因。 【反思归纳】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________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2.3.2 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新版)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2.3.2 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新版)沪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纯净水和自来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鉴别方法; 2.学会两种基本操作——过滤和蒸发; 3.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鉴别方法; 2.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 【学习难点】过滤的基本操作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阅读〗P44~45 1.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负极产生气,两气体的体积比 为。 【新知导学】: 你知道河水、雨水、自来水、矿泉水、蒸馏水的区别吗?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水的净化 活动一、如何区分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蒸馏水、食盐水? 活动二、1. 蒸发 (1)蒸发是用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把液体到入里,再把它放在铁架台的上,用酒精灯加热。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利用使液体蒸干。 (2)蒸发操作的作用: ①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判断水中是否溶有可溶性的固体;

②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三、2. 硬水及硬水的软化 (1)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少量并搅拌(或振荡), 泡沫较垢状物沉淀较的是硬水, 泡沫较垢状物沉淀较的是软水。 (3)硬水的危害: ①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②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③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水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4)硬水的软化: 硬水软化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法等。 生活中,通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工业上,通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用方法得到的水纯度最高。 活动四、3.过滤 过滤是将的固体物质与分离的方法。 对于含有杂质的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净化。 (1)过滤器的制作: 将滤纸对折次的滤纸变为圆锥形,放入漏斗内,用少量 润湿,使之紧贴漏斗壁,不能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的边缘; ②液面低于的边缘; 三靠: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口紧靠; ②玻璃棒轻靠滤纸; ③漏斗下端的尖嘴紧靠烧杯的内壁。 上述实验中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净物吗?,理由

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导学案 一.目标引领 1.了解水圈里水体的类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材引领 聚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破解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学法引领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较简单知识,小组合作完成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 四.学程引领 学程之一了解水圈里的水体类型 自主探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并结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关知识填空。 注意:填空部分在课前预习时完成,课上进行班级交流。 按照水的存在形态,水圈里的水可分为:_________态水、_________态水和_________态水;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____,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______。按照水的存在空间,我们把地球上的水体分为_________水、_________水和大气水,______水是最重要的,其中_________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如_________水、湖泊水、冰川水、土壤水等。地下水分为_________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因此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 读材料中图3.2回答: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大规模的水循环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到水圈里的各种水体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我们把这样的现象称为水循环。 学程之二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一)自主探究:仔细观察课本59页“大规模的水循环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准备回答。. 1.读课本“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划分为循环、循环、循环三种类型。 (2)请结合课本图文资料填写下表: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知识摘要 1.水圈的组成,水圈中水体的组成及作用。 2.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不同类型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 3.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洋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 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5.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 B.冰川 C.河水 D.湖泊淡水 7.下列关于洋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大西洋暖流是密度流 B.赤道逆流是风海流 C.秘鲁海流是密度流 D.加那利寒流是补偿流 8.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23o26′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9.下列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A.舟山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10.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循环,B地 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 据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 原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班级姓名组别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陆地水体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运用图示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类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分布有什么特点? 2.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哪些类型? 3.陆地上水体都有哪些类型?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4.河流的补给形式及特点:(结合课本P54图3.2和下表理解记忆) (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但其径流的变化特点取决于最主要的补给方式的变化特点。例如:济南附近的小清河,尽管上游靠地下水补给,但其最重要的补给水源是雨水,因此其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

2.用示意图描述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标明各环节)。 (结合课本P55图3.3) 3.水循环的意义。(课本P56勾画并记住) 【我的疑惑】 【随堂练习】 1.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河水与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A. 两岸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 两岸潜水经常得到河水补给 C. 两岸潜水与河水互补 D. 两岸潜水与河水均不补给 图1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3.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中,均有的环节是和。(2)、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环节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我的收获】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九年级化学2.4自然界中的水学案(无答案)沪教版

204 自然界中的水 1.学习目标 ⑴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了解水污染及水资源的保护。 ⑵了解水的物理性质,掌握水的组成。 ⑶掌握氢气的可燃性。 ⑷了解水、江河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硬水的联系和区别。 ⑸学会蒸发和过滤二实验基本操作。 2.学习方法 3.预习导航 ⑴地球表面水面积约占___________,但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只占不到_______ ⑵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______,负极产生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⑶氢气燃烧时,火焰呈______色,如果氢气中混有空气,则点燃后可能会引起________ ⑷硬水是含有较多_____、_____离子的水,工业锅炉不能使用硬水是因为硬水煮沸后会产生_______和氢氧化镁沉淀,附着在锅炉内壁,使锅炉受热不均容易爆炸。锅炉爆炸属于____ _变化。 4.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1. 水占地球表面的3/4。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较少。 2. 水占人体体重的。 二、水的性质与组成 1.水的物理性质 (1)色味的体。 (2)4℃时,密度为。 (3)在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为,沸点为。 2.水的化学性质 (1)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水通电能分解 ①实验装置图 - + a b

②现象: 注:V正:V负=。 ③反应表达式: 化学式: ④结论:水由组成。 说明: a、采用直流电 b、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c、实验数据体积比误差分析:;少数氧气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第二课时 三、氢气在空气燃烧 1.物理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 2.化学性质 ⑴氢气在空气燃烧 ①现象: ②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说明:氢气点燃前要,原因: 1.由电解水实验和氢气在空气燃烧实验得出:水由组成。 2.氢气在玻璃导管口燃烧发出火焰。 ⑵氢气的还原性 如: 【补充】实验室制氢气 ⑴药品: ⑵文字表达式: 化学式: ⑶实验装置 ⑷氢气的收集方法及依据 ,依据

【2019最新】七年级生物上册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七年级生物上册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说出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C层)。 2、能描述出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重点、B层)能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汽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难点、A层)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C层)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09—115,完成下列问题,并与组内成员交流补充)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该部位生有大量的,数量而且细胞壁,增大了根吸水的面积。 2.水分运输的途径:土壤溶液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内的→茎、叶内的→植株各处。 3.导管能自而运输,而筛管能自而运输。 4.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1)水分以从植物体内散发出来的过程就是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植物的进行。其意义在于能促进水分的,带动和的运输,还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叶片的结构包括上下、、三部分。其中的气孔多于的气孔。气孔是由成对的围成的空腔,是植物的“门户”,也是的“窗口”。当保卫细胞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时,气孔关闭。 5.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增加。植物还能保持水土,补充。所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按课本110---111页的实验进行)

1. 2. 3. 4. 5. 6. 2、“进一步探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一样多吗? 讨论:叶片正面和背面哪边的气泡数目多?为什么? 3、讨论: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4、讨论114页1----4道练习题 三、达标测试 【基础训练】 1、参天大树的顶端也能得到根部运来的水分,其动力来自于() A.蒸腾作用 B.输导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温度,防止植物被灼伤 B.促进植物梯队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C.增加周围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 D.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 3、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的叶片会脱落。植物落叶的主要意义是() A.减少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 B.减弱植物体自身的蒸腾作用 C.使植物的吸收和运输能力加强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水循环 1.概念 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 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3.能量来源 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形成了循环运动。 4.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环节影响方式 蒸发A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降水B人工增雨 地表径流G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二、洋流模式图 1.概念: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又叫海流。2.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所示。 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所示。 中心:位于60°N附近。 组成:大洋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2)通过能量交换改变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思考 1.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答案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 答案不一定。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事实上,一些热带地区寒流的水温高于寒带地区的暖流。 探究点一水循环的环节与影响 探究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答案(1)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反思归纳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 图示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考纲及解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3、描述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区别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的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 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 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 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水资源的概念:狭义的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水的补给类型: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案例1: 补给关系为: 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知识点小结] 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 热带草原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 ,季节变化较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 ,流量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 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陆地上各种水体类型、相互补给关系及其影响,能够根据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原因。2.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地理意义,提高判读水循环示意图的能力。3.学会分析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方法。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 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液态 、固态和 气态 组成:由 (1) 。 不规则 特征:连续但 (2) ?? ? ??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大气水:分布最广 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河流水、 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水体空间分布 2. 。 相互补给 .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 3 思考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 学。答案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是不科学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连续运动 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 岩石 圈、 大气 圈、 水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 1 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h蒸发、植物蒸腾、c降水 3.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判断 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 )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 ) 探究点一河流补给类型与水文特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赛组别高中理科组 课程名称自然界的水循环 指导教师何红 参赛队成员朱杰飞、胡成相、黄启芬、杨桃、张兴兰

目录 1.教案.................................................... 1-15 2.学案................................................... 16-21 3.选用教材封面复印件 (22)

授课学科地理授课 年级 高一授课 时间 2011年5月28日 授课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1 课时 背景分析(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1、课标原文: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 本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它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解读本标准,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课堂学习应落实在示意图上,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第二,“标准”不要求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 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 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第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 “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 的一般要求。 第四,本标准把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陆地各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

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水有三态变化,在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人类来讲水的作用重大。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仅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陆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运动、相互转化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律;第四部分从水循环运运的角度讲述水循环运动的能量转化;最后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讲三点:1、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更新;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转化;3、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洋流是本节重点,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着重讲中低纬海区洋流表层洋流。第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概括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内容湘教版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 关于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教材重点讲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可结合反气旋知识讲述其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 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水循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 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