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一、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一)抓住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句

我们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所以自然不能放过那些直接点明主题的关键词句。在很多课文的标题或开头、结尾部分常常会出现直接点明文章主题的词句,这些词句就是我们细读文本的最好切入点。所以我们要抓住那些凝练地概括全文或文章部分内容的词句作为关键,进行文本细读,透过文字表面,层层剖析,实现学生认识由浅入深地转化。教学中我们要熟悉文章结构,紧抓这一类关键词句进行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快速解读课文,直奔主题。当然,许多优美的散文也需要我们抓住这些中心句。例如史梁珍老师上《我不是个好儿子》时,就是抓住“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这个能概括全文母亲形象的句子,特别是“老实、本分、善良、勤劳”这四个关键词细读文章,寻找主要的事例,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母亲普通这一形象的认识。又抓住“伟大”这个凸显母亲另一形象的关键词研读文章,使学生理解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加深对于作者对母亲感情的理解及写作技巧的学习。

(二)抓住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往往是作者特意强调的词,必包含作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抓住这类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揭开文章主题。《济南的冬天》开头说“济南的冬

天是响晴的”,结尾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应抓住开头带领学生细读文章,享受济南老城的阳光、济南山上的小雪、济南水的绿,欣赏济南冬天如诗如画美景,体会济南冬天的响晴,学习细致写景的方法;抓住结尾一句细致体会作者的对济南赞美、喜爱之情,作者喜欢济南,把它放在“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描述总的观感,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抓住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也许留给人们的最后记忆只是几个句子,但正是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赋予了文本魅力。品味句子含义、剖析句式特点也是细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社戏》一文最后的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从中也看到人到中年的鲁迅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在经历种种之后,才蓦然发现幸福竟然是如此之简单,而又是如何之难求。

(四)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

教学中,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该怎么长文短教,有效地解读文本呢?我们可以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顺藤摸瓜,进而抓住课文的行文脉络和情感变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范进中举》,老师抓住了范进中举后所说的两个

词“好了”和“好”。范进中举后发疯是全文的高潮,但是范进大笑着道了两句话:“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其中的“好了!”和“好!”有什么区别?(生答:“好了!”表示事情结束了,“好!”就是赞叹的意思。)对范进来说,当他中举后,有什么事“好了”,又带来了哪些“好”呢?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后就能理解:(1)穷困潦倒的生活———好了。之前范进考试连路费都没有,考试回家,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2)低人一等的地位———好了。范进考中秀才后,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摸门不着。(3)受人尊敬———好。胡屠户对“贤婿老爷”的态度大变,与之前成对比鲜明。还有原先对范进不屑一顾的张乡绅主动还攀关系,自称与范进“亲骨肉一般”,并送上房产、银子等东西。以往对范进的困境都没有施以援手的众乡亲们,在得知范进中举后变得非常热心,主动帮着找范进,主动帮范进老母想办法。(4)生活富足———好。张乡绅主动为他送来三进三间的空房一所,还有五十两的银子。可想而知,接下来还会有很多人给范进送上各种各样的东西。《范进中举》是一篇长课文。范进中举后发疯是全文的高潮,据此可以将教材划分为两个部分:中举前和中举后。“好了”意谓结束,中举就意味着范进中举之前种种生活和精神上的困苦

结束了,所以“好了”是贯穿第一部分的关键词。“好”表达赞叹,中举给范进的生活和精神带来了种种好处,所以“好”字贯穿了文章的下半部分。抓住这两个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细读文本,中举前后的对比鲜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就水到渠成。

除此之外还有“抓最能显现感情的字眼”、“抓议论抒情的语句”、“抓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语句”。

二、如何理解关键词句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具体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典型题例: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相关语段: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题目解析:这是《母亲的诗》一文的一段。文中母亲在“我”畏

惧退缩时,从不用斥责的方法,这份宽容与爱护,是令“我”非常感激的。而除了感激,她在子女遇到困难时的冷静从容,用讲故事的方法来鼓励作者的睿智,又使“我”十分敬佩。此题考查相关语句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仔细阅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发现这个句子采用的是环境描写。对此句作用的分析,既要考虑上下文的内容,也要联系全文的中心思想来分析,其作用是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时沮丧、郁闷的心理,也起着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典型题例: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⑨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相关语段:

⑨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题目解析:这道题目应从分析人物的身份入手。由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正因为那时作者是一个穷孩子,所以他的自尊心格外强,不管做什么,他都不让自己显得比别人差。所以看到不花什么钱的屁股帘儿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一点也不比阔孩子花钱买的精致的沙雁风筝差,心里自然十分满足,因此答案为:

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三、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典型题例: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相关语段: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题目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关键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解题时既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更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感情理解相关语句在文中的含义。文中的“我”在遇到困难,想逃避时,母亲不是采用简单粗暴的训斥方法,而是用故事来教育和鼓励“我”,她的宽容与鼓励令“我”非常感激,“心里热乎乎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母亲教会我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使我懂得了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母亲的话给我温暖给我力量。

四、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典型题例: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坦坦君子:

戚戚小人:

相关语段: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是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

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题目解析:此题是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这是各类文体的阅读题中常出现的一个基本考点。对于此类试题,平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另外答题时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词语的含义。根据原文内容,“坦坦君子”指的是襟怀坦白、德才兼备,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戚戚小人”指的是心胸狭窄,报复心理很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关键词句抓主旨(含答案) 全国通用

2.应用本讲学习的方法完成阅读练习。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章的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其次,我们还要清楚什么属于文章的重点句子。这样的句子,无论在写人记事的文章当中,还是在写景状物的文章当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其中包括: 1.文章当中开篇点题、结尾扣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会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所以要引起我们的 重视。 2.文章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前半句承接上文,后半句启示下文,从表面上看,往往会交代 文章内容,这样,我们在完成相关阅读题时,就可以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再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主旨。 3.对文中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相关描写的句子。 我们要知道,写人文章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 因此,文章当中的各种描写也自然是为这一写作目的服务的,因此,抓住相关人物 的相关描写加以理解,自然可以理解文章主旨。 4.文章当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二、怎样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1.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 2.关注文章当中的“暗示”。 3.运用比较法理解词句。 总之,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句子、词语,在理解每一篇文章时,我们要从抓住每一句关键的句子,每一个关键的词语入手,就会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一)身后的眼睛 那是一头大野猪。 皎洁的月光洒在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潮乎乎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过的,让父亲回家吃晚饭,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响个不停了。它目露凶光,龇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上,但孩子没有。他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它嗷嗷地叫个不停。它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抠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他的猎枪。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一种讲读方法。为使学生容易接受,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我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能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生字新词,抓了“又窄又深船艄翘起船舱软软轻快灵活操纵自如左拐右拐高声谈笑哗笑告别”八个词。首先提醒学生“艇、艄、舱”都是“舟”旁,再带学生书空“舱”字,提醒学生右边不要封口。再点生词旁边的图片“小艇”,引导学生说出:威尼斯的小艇——船艄翘起,船舱——软软,看起来——又窄又深,划起来——轻快灵活。通过读词语“操纵自如、左拐右拐”让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好;通过“高声谈笑、哗笑告别”读懂乘客们高兴的心情。 在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想象出画面后,又让学生齐读以上八个词语,听老师读,再次想象画面,谈感受。再由学生的感受出发,引出课文“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接下来通过选择词意,理解“情趣”一词,再找出课文中体现情趣的句子。在理解船夫驾驶技术好的句子时,又抓了关键词:“不管……总能”这个关联词。 2.阅读一般的或较复杂的记叙文,抓住关键词能理清层次,能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和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方法。在教学《生命桥》时则重点抓了“奇迹”一词。首先由普通桥引出生命桥,再引导学生质疑。比如:生命桥用什么搭的?为什么叫生命桥?为什么课题上要加引号等。然后进行初读课文。和肖老师一样,重视生字词语的检查。提醒学生“狩猎”的“狩”读第四声,让学生猜猜“狩猎”什么意思,然后给予正确的答案。“蹬”与“瞪”读音不同。通过比较偏旁,掌握“蹬”与“瞪”的字形。 “悬崖、山涧”与理解课文重点段有关,就通过简笔画在旁边注明。通过简笔画,学生一目了然:什么是悬崖,什么是山涧。通过老师引导“如果说悬崖是高而陡,那么山涧就是——万丈深渊”,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就有了“走投无路,九死一生”等词语。不仅要出示“走投无路,九死一生”后,还出示“绝境、困境”,使学生通过这些词语了解当时羚羊面临着怎样的险境,也就自然的过渡到:“面对悬崖,你觉得这一群羚羊准备怎么做?”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到了老羚羊怎样搭生命桥的句子。当学生读到故事的结局时,老师又追他们为什么?然后抓“秩序井然”一词,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解释,这样学生对“秩序井然”一词的意思及用法就有深刻理解了。

软文写作如何抓住关键词

今天锦随推给大家介绍一下软文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选准关键词。软文营销推广公司众所周知,硬广告是一种纯粹的广告,直接的广而告知。而在软文中,如销售信函,广告文案,招商宣传等,他们都是带有“硬广告”性质的软文。 根据收录判定该词竞争度 关键词页面的收录情况直接决定该词的难度大小,越大说明越难,一般收录在500万以下的词可以判定为正常,500万以上属于中等,2000万以上的就属于难度比较大的了。 竞价广告数量 搜索结果有广告(推广链接)本身就说明该关键词非常有价值,一般有两到三个广告就可以说明竞争度比较高,在以搜索结果为根据判断的竞争力度上提升一个等级。软文营销方法如果能够让读者第一眼认出软文的核心,以及中心思想,让人有阅读兴趣。 根据网站查看竞争度 逐个查看前十名网站,看其百度权重、收录、建站时间以及域名是主域名还是二级域名,如果发现第一页中有比较弱的网站,那么挤进网站首页还是很有可能的,抓住对方的弱点,

增强自己的优势。软文营销推广公司在传统媒体行业,软文之所以备受推崇,第一大原因就是各种媒体抢占眼球竞争激烈,人们对电视、报纸的硬广告关注度下降,广告的实际效果不再明显,第二大原因就是媒体对软文的收费比硬广告要低得多,所以在资金不是很雄厚的情况下软文的投入产出比较科学合理。所以企业从各个角度出发愿意以软文试水,以便使市场快速启动。 百度指数 如今的seo(搜索引擎优化)(搜索引擎优化)中,关键词单凭指数判断已经不现实了,热门行业的词,即使百度指数几十的,竞争度也非常大,相反冷门行业,指数高的竞争度不一定高。软文营销推广第二、软文营销:软文写作的文稿发布到策划好的目标媒体上,虽然新闻媒体发布的效果,也许小有成就,未来软文营销的策略不断进展。平均来说,不管什么行业,指数200以下的比较合适,在高的词相对来说就比较难了。 具有时效性的关键词 如果你发现某一个词在日后的某一天会有大规模的人关注,那么就可以提前优化该词,让该词赶在热度之前排在网站首页,这样就抢占了先机。软文营销方法写作中寻求日常的生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包五十二中李海花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的理解方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 2,理解关键词的定义 3,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句子的理解方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 教学难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最聪明、最善良的孩子,同意吗?那既然是这样,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说到最啊,有最热的天气,最高的巨人......那怎么样用四字成语来概括它们的意思呢?下面咱们就来个小组PK,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用四字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意思: 最高的楼房——空中楼阁最高的巨人——顶天立地 最有学问的人——学富五车最热的天气——挥汗如雨 最好的年份——风调雨顺最结实的墙——铜墙铁壁 最惨重的失败——全军覆没最强烈的地震——地动山摇 最年轻的老人——鹤发童颜最着急的心情——心急如焚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希望你们能把这些成语牢牢的记在你们最聪明的小脑袋里! 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词语和句子有什么关系吗?(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所以,只理解词语的意思还不行,还要会弄懂句子的意思,那理解句子有哪些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板书课题) 二,知识新授 1,关键词的定义 师:说到关键词,我们知道在抓一个犯罪团伙时,最重要的是抓住团伙的带头老大,抓关键人物,那么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也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那什么是关键词呢?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句子是由一个一个的词按照一定规则、一定顺序组成的,其中有些词对理解句子起着关键、核心作用,只要弄清这几个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清楚了,这样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师: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哪个词对咱们理解这句话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甲),再来看“甲”是什么意思?老师给你们批改作业的时候会在最后写上等级:甲乙丙丁,说明甲是 2,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抓住关键性词语-培养语言敏感性

抓住关键性词语,培养语言敏感性 摘要:阅读教学中离不开语言的品味,而学生面对美文却味同嚼蜡,追根究底是他缺少对语言的敏感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词语来赏析,由词及句,由句及段,由段及篇,不失为一种提高语言敏感性的比较实际的方法。关键词:关键性词语语言敏感性 语言的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对美的语言敏感的特质,也可以说是对美的语言的敏感程度。就能力而言,是一种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应该说每个人都天生对美的语言敏感。语言的敏感性,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而时下由于快餐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退化了,他们对文字的刺激不那么敏感甚至有些迟钝。中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文学作品占较大比重,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因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才能从根本上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可视为互相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是借助对内容的理解,掌握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遵循叶圣陶先生“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的语文教育思想,在阅读过程第二阶段中抓住关键词语精心设计提问,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知、想象、品味,在品词、品句、品评中培养语感。 词语是作品的组成材料,又是作品灵魂的载体。而关键词,是作品中最能精练体现内容和主题的核心词语。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就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好的作品,或全篇或局部,总会存在有特色的文字。”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以“星星”“眼睛”作比喻,写出了野花星星点点小巧伶俐的形状,“眨呀眨”写出了野花摇曳的姿态,由于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整个句子既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又给人美

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docx

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水平,注重情感 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 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 懂文章的方法。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 中心意思的词语。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采取了让学生找关键词语实行批注,谈 自己的理解的方法,但我发现离开老师的引导,学生还不能独立地理解课文,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怎么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语理 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经过尝试,我总结出五个步骤,即: 一、老师在讲课之前要对教材、学生情况实行分析,设计出一条 主线。 二、依情定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实行教学设计,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 懂课文。 四、跳出课文,巧设练习,内化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要突出关键词语。

当然,在课堂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路,但 也有一部分学生这种水平较弱,在漫长的教学道路上需持续地探 索。 浅谈如何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浅谈如何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以《画杨桃》一课为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水平,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 好的语感。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 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 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要达到上述目标,老师就得深挖教材,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其中 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 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 要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采取了让学生找关键词语实行批注,谈自己的理解的方法,但我发现离开 老师的引导,学生还不能独立地理解课文,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怎么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 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经过尝试,我总结出五个步骤,即:一、老师在讲课之前要对教材、学生情况实行分析,设计出一条主线。二、依情定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实行教学设计,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四、跳出课文,巧设练习,内化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五、板书设计要突出关键词语。 下面我就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画杨桃》一课为例,谈谈 我是如何让学生抓关键词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 《画杨桃》一课主要讲图画课上实行写生练习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可笑,老师让同学们坐在“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启发大家理解到:同一个事 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当要取笑别人的时候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看什么样,画什么样。

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弱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因此,我研修主题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大问题下,我确立的个人研修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养分,做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功夫。 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这类书本有《西游记》、《封神榜》、《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要善于加以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利用工具书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例如不会的字词,不懂的生活常识用语等。教师经常注意本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有

高三语文遵循阅读程序,善抓关键词句——谈现代文阅读(必考)思路的把握

遵循阅读程序,善抓关键词句——谈现代文阅读(必考)思路的把握 从高三的多次语文考试来看,学生现代文必考阅读的成绩都不理想。据了解,他们往往是在还没来得及读懂文本的前提下就作答,以致错答、漏答现象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备课组在考情、考点、学情方面进行了分析,在阅读训练中侧重在理清思路方面作了指导。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训练效果比较明显。 一、考情分析 从2007、2008两年的高考广东卷必考试题(《创新与想象》《诗与直觉》)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具有以下的特点: 1.所选文本,是一般的论述类文章; 2.命题材料丰富,凸显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 3.命题方式有选择题和简答题。选择题一般设置两道,一道为四选一(不排除四选二);一道为六选二(或五选二)。简答题一般设置两道。 4.考查重点是理解与阐释、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 5.一般不设置探究题。 二、考点阐释 写文章,就像盖房。盖房,是先搭个框架(架构),再添砖加瓦,修装粉刷;写文章呢,也就是先搭个架(提纲),再进行具体文字和材料组织,继而成文。文章的结构就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在形式的表现。文章的思路则是文章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文章的思路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以及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严密、清晰,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现作者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情感。 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其实就是对文本作者行文思路的考查,这大多与文章的关键词、段落、句群等相联系。文章往往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体裁特点)。所谓“体裁特点”,主要是指文章在体裁、行文思路、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特点。高考必考部分考的是论说文,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这样把握:如何提出观点(一般在文章开头部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是先观点后材料,还是先材料分析后观点)——行文中论证部分的结构(通常为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等)。 论述文因为要求能以理服人,故不仅要求语言严密、逻辑性强,而且也要求结构严密、逻辑性强。为了论证观点、进行说理的需要,论述文行文中论证部分的结构往往是灵活多样的。如果不能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行文的思路,答题就会存在障碍或答得不够准确、全面。 三、学情分析 我们在进入必考阅读专题之初,为了了解学生具体的情况,让专题指导更有针对性,特意设计了下面四个小问题进行调查: 1.必考阅读题共18分,在还没开必考阅读指导专题前(10月、11月、12月的考试),你一般能拿到多少分?期望提高多少分?你有信心提高吗? 2.你以前是怎样做必考阅读题的(请认真回想,然后按先后顺序写出你的做法)? 3.你清楚必考阅读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要求有哪些吗(请写出考查的具体内容及能力要求)? 4.通过必考阅读专题指导课,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具体作答)? 从反馈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对通过专题辅导能提高分数很有信心;在阅读做题习惯方面,有不少的同学都是先看文后设计的问题,然后边看文章边作答的(据说是为了节约做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云南红河县第一小学 黄丽晶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段组成篇。要让学生独立理解一篇课文,老师就必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首先就是教给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这也绝非一日之功,这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训练。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要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 三年级进入了关注词语的重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呢?抓哪些句子呢?首先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果老师有时间能够带着学生一句句读课文,那学生在模仿中就会自然的养成断句读通顺的习惯,他们在模仿老师的过程中,初步可以体会到一点点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跟我一句一句的读,体会体会自己读的语气轻重、断句等地方是否和老师读得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模仿模仿老师教的读法。如:我在带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这句是我把“起得很早”语调读得重些,语速稍缓。让学生模仿读时体会为什么“起得很早”要读得重些?学生在练习模仿中就会明白这里强调“起得很

早”是告诉我们作者过去没有起这样早,一直误以为蒲公英是金色的,今天”起得早“才发现蒲公英的开合是草地变色的原因。在这样训练学生的朗读中,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逐步理解。 二、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 理解重点词句是读懂课文的基本方法。一篇课文都会有一些重要的或比较难以理解的词和句,把这些词句读懂,就为读懂课文铺平道路。理解重点词句,先要能从课文中把重点词句找出来,也就是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和句子中表情达意的词眼来理解课文。比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在文中我们就要找出描写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的词句,这就是重点词句。如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在这句话中又可以重点能理解“这种设计、”“建桥史、”“创举、”“既、、、、、、又、、、、、、”等词语,可以借助词典理解词语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或句子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又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读后找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还不懂什么是过渡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讲解:过渡句在文章中能起到承接上下文的一类句子,使文章段与段之间的

《如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悟读课文》

《如何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悟读课文》 原题目《让学生收获语文学习的“真金”》 ——特级教师滕衍平《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赏析 近期,崔峦老师《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讲话刊出以后,引起了小学语文界老师们的极大关注。其发言内容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准确的分析,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然而,文章内容需要经过老师们的学习、理解、内化,再转化为实在的教学行为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意义,对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感其理念的多,明其做法的少。最近举行的市教材培训会上特级教师滕衍平为老师们执教了苏教版第5册第22课《金子》一文,这课堂很好地体现了崔峦先生提出的“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的关键词,很好地体现了老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鲜明的人文精神,而且在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得意、得言、得法。 一、词语复习,对比切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几个词语。

生读,纠正读音,点明易错字。 师:再看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组是绝大多数人的表现,他们没有得到金子;另一组是彼得的做法,他收获了真金。 师:是的,我们看一看第一组词语,这些词语就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生:你仿佛看到了样什么画面? 生:人山人海,成群结队。 师:哪个词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 生:“蜂拥而至”(板书),“蜂”是蜜蜂,“拥”是拥挤。见过蜜蜂在蜂巢边拥挤的情景吗?那么,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说一说。 生:我们镇子上赶集的时候,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生:超市门前搞庆典的时候,人们都围着上前抢购东西,人很多啊!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抓关键词句,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五一中心小学马柳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准课文的有效信息。关键词句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关键词句作用的发挥,不失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阅读,而抓住关键词句细致分析,能更好地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有效阅读的窍门之一。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悟情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抓中心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课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文章的总起句,如《桂林

山水》的开头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有的是议论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伯父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抓住这些中心句,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义,便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理解关键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品读关键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四、积累关键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一、如何抓住关键词句? (一)抓住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句 我们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所以自然不能放过那些直接点明主题的关键词句。在很多课文的标题或开头、结尾部分常常会出现直接点明文章主题的词句,这些词句就是我们细读文本的最好切入点。所以我们要抓住那些凝练地概括全文或文章部分内容的词句作为关键,进行文本细读,透过文字表面,层层剖析,实现学生认识由浅入深地转化。教学中我们要熟悉文章结构,紧抓这一类关键词句进行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快速解读课文,直奔主题。当然,许多优美的散文也需要我们抓住这些中心句。例如史梁珍老师上《我不是个好儿子》时,就是抓住“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这个能概括全文母亲形象的句子,特别是“老实、本分、善良、勤劳”这四个关键词细读文章,寻找主要的事例,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母亲普通这一形象的认识。又抓住“伟大”这个凸显母亲另一形象的关键词研读文章,使学生理解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加深对于作者对母亲感情的理解及写作技巧的学习。 (二)抓住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 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往往是作者特意强调的词,必包含作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抓住这类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揭开文章主题。《济南的冬天》开头说“济南的冬

天是响晴的”,结尾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应抓住开头带领学生细读文章,享受济南老城的阳光、济南山上的小雪、济南水的绿,欣赏济南冬天如诗如画美景,体会济南冬天的响晴,学习细致写景的方法;抓住结尾一句细致体会作者的对济南赞美、喜爱之情,作者喜欢济南,把它放在“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描述总的观感,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抓住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也许留给人们的最后记忆只是几个句子,但正是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赋予了文本魅力。品味句子含义、剖析句式特点也是细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社戏》一文最后的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从中也看到人到中年的鲁迅对什么是幸福的理解。在经历种种之后,才蓦然发现幸福竟然是如此之简单,而又是如何之难求。 (四)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 教学中,遇到篇幅较长的课文,该怎么长文短教,有效地解读文本呢?我们可以抓住起线索作用的关键词进行文本细读,顺藤摸瓜,进而抓住课文的行文脉络和情感变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范进中举》,老师抓住了范进中举后所说的两个

《理解句子的含义》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理解句子的含义》 新华路小学冯育敏 【复习目标】:1、对平时所学的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加以总结归纳,整理出几种常用的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目的。 2、结合课内课外实例,学会灵活运用理解句子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复习重难点】: 整理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句子,体会、归纳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 【复习准备】: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课堂提问的方式使90%的学生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2、目标2,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批阅习题的方式使85%的学生会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过程预设】: 一、开门见山,交待复习内容: 1、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测试卷中阅读占得比重较大,失分也较多,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做阅读题的时候,哪些题型做起来有困难? (预设回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六年级所学习的课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它们有的深沉含蓄,富有哲理;有的言简意丰,让人回味不已;有的表现中心,画龙点睛,揭示本质。读文章时抓住这样的句子,弄懂句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体会文章主旨,同时体会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一内容。 2、板书课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结合实例,梳理方法 请同学们看这几个句子,细细品读,边读边想,句子里包含着什么意思?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汇报的时候老师有个要求,按先读句子,再说所运用的方法,最后说理解到的含义这样的步骤汇报。)同学可以喜欢哪个就先说哪个。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预设回答: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美丽的生命”指,而“不屈的信念”就指上文提到的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预设回答:抓住“美丽的生命不屈的信念”这关键词理解到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指导要点一:抓关键词和联系上文;要点二:理解句子含义。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预设回答:我从“坚决”关键词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预设回答:联系上文理解,知道当时的局势紧张,从人物的话语当中知道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从中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 要点一:抓神态、语言要点二:含义作用。(对人物话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

抓关键词句进行批注 -课改论文

抓关键词句进行批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问题,怎样谈自己的体会,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的提高内容。通过近半年的课例研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批注式阅读。以画、注、批为载体,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语文能力。 关键词: 阅读能力关键词句批注 一、课例研究的主题与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年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现代社会,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仍会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明。指向于“读会”而不是“会读”,结果导致学生阅读兴趣、方法、习惯、能力等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2、阅读教学的开放不够。以设计好的静态的教学流程主导动态的教学进程,学生亦步亦趋跟在教师后面学习,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凸显;3、阅读教学的过程不真。过分重视预设,敷衍生成,学生探究潜能无法释放,阅读难有高峰体验,对话流于形式,淹没了学生的才情,冰封了学生的智慧,个性得不到彰显;4、阅读教学的对接不畅。割裂阅读和表达之间的联系,言语活动介入不够,语用经验不能建立,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升;5、阅读教学的延伸不足。课文教完了事,不去有意识地唤醒相似联系,选择课内外文章进行求同、存异比较,以揭示某种内在联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上述弊端用钱正权老师的话说就是:“目标一元化,过程同步化,评价标准化。这些‘统一’的东西像一根无痕的链子束缚着孩子的心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问题,怎样谈自己的体会,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的提高内

第一讲 抓关键词以理解句子

第一讲抓关键词与理解句子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渲.染()勾勒.()迂.回()遵循.()矗.立() 匕.首()商贸.()戎.装()戈.壁()狰狞 ..() 逞.凶()机械.()矗.立()杯水车薪.()废寝.忘食()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误并改正 深情厚谊晕迷不醒废寝忘食迫不急待 古诗词积累 浪淘沙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题精讲 句子好在哪里的答题角度 1.修辞角度 2.字词角度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2.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我的内心。() 3. 天空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星星。() 4.这么晚了,你还过景阳岗,岂不是白白送了性命?() 例一:“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颜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一句好在哪里? 例二:那些小丘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试分析作者在描写小丘时,使用“渲染”和“勾勒”的作用。

例三:“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作文 范文一:这件事让我懂得了…… 今年暑假,我在东阳住了十来天,在这些天里,我们经常去腾煌羽毛球馆打羽毛球和乒乓球,每次比赛,姑姑和丁丁都输,我有点沾沾自喜起来。 有一天,叔叔回来了,姑姑对他说,我的羽毛球和乒乓球都比他们好。叔叔一听,很想和我、丁丁和姑姑比试比试乒乓球。这天下午,我们全家人全去了腾煌羽毛球馆为我们喝彩。 比赛开始了,姑姑先和叔叔打,姑姑惨败了。接下来是丁丁,我们所有人都在为丁丁打气,可他还是输了。最后轮到我了,我一开始很有信心,比赛开始了,我以最猛烈的攻势来攻打叔叔,经过激烈的比赛我打败了叔叔,以11比6的分数取得了第一局的胜利。当时我汗流浃背,在场的爷爷,奶奶,婶婶也不停地夸奖我。我想叔叔也不过如此吗!于是我有些得意忘形了。第二局开始了,我又开始猛攻,可那几球都输了,一旁的爷爷,奶奶,拼命地鼓励我:天天加油!天天加油!我开始拼命反击,但还是输了第二局。这时我有一点儿紧张起来了。但我发誓,一定要赢第三局。第三局开始了,叔叔开始左右开弓,长拉短吊,终于,我招架不住,输了比赛。 这时我才知道,叔叔的技巧比我高得多,我和他的距离太远了 这件事,还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技术是无止境的。”我想:我的技术没叔叔高,可我有信心,我相信,我再苦练四五年,我一定会超越自我,超越叔叔,那时候他们一定会对我刮目相看的。 范文二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 小草感谢雨露,是因为雨露带给它们的是生长的能量;小鸟感谢蓝天,因为蓝天给了它们自由飞翔的天地;小鱼感谢大海,带给了它们畅游的地方……而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因为他们养育我;我更要感谢我的婶婶,因为她让我懂得了人要学会感恩。 这个学期,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他们又要希望我能够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于是,爸爸安排我到婶婶家生活。起初,我因为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也因为怕不适应他们家的生活习惯,还因为根本不想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所以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写作方法《颐和园》教学设计、解析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写作方法《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邹城市北宿镇前万小学杜少华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到本文描绘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为了帮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查阅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颐和园的资料,认真思考了老师们对这篇文章的个性解读等。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四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后期阶段,“理解词句、感受优美的语言、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等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课堂上要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将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与领悟文章写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完课文后,学会写游记的方法,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1个一类字,认读7个二类字,读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等生词。 2、能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能够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怎样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论文

怎样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不同主题单元有着具体的细致的要求。比如,我们五年级第七单元的单元目标就有这样一条要求: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为此,教材的编制者还专门在《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两篇精讲课文的课后作业里各设计了一道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的练习题。 下面,老师就以这两道题目为例,谈谈自己的些许感受和粗浅看法。 题目一:《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第二题。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题适合用“理解法”来作答。何谓理解法呢?就是反复咀嚼加点的词语所包含的意思,然后用语言把这种意思表述出来。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这个句子,不难发现加点的词语表达了圆明园的毁灭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首先从范围上来讲,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其次从程度上来讲,到了没有办法来计算的程度。这就充分说明损失实在是太重了,重到没有办法来弥补。 鉴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工具书上的参考答案了:带点词语的意思是,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很难估计到失去了多少。从中体会到这的确是巨大的损失,我们以及任何人都无法补偿,我们决不能让这样的历史重演。 (2)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此题适合用“比较法”来理解作答。何谓比较法呢?就是通过“换词”或者“省略加点的词语”来比较,从而找到加点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比如说,这道题就可以把“闯进”换成“走进”,以感受侵略者的蛮横;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省略,以感受侵略者的贪婪和无耻的丑恶嘴脸。 有了“比较法”的深入理解,就不难理解工具书上的参考答案了:带点的词语的意思是,在圆明园这一范围内的所有东西不是被带走就是被破坏、毁掉,一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