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剂学-颗粒剂说课稿

药剂学-颗粒剂说课稿

药剂学-颗粒剂说课稿
药剂学-颗粒剂说课稿

《药剂学-颗粒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普宁职业技术学校药剂专业的一名老师,本学期任制药技术班的药剂学课程,我很荣幸能在这儿为大家介绍药剂学中颗粒剂这节内容。

我将从这节课程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以及学法、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这节课。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颗粒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制备流程;强化粉碎、过筛、混合的方法;

2、理解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

药剂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学专业主要的一门专业课,我选用的教材是药剂学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全书共14章,主要介绍了适合主要介绍了适合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调剂知识、GMP生产管理、常用制剂制备工艺、质量检查方法、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剂新技术、生物药剂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方面的内容。

而颗粒剂在本书中是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学习颗粒剂的概念,颗粒剂的特点,颗粒剂的分类,制备工艺流程,及质量检查等内容。掌握颗粒剂这一药物剂型,进一步强化制备过程中的粉碎过筛混合方法。

教学重点:颗粒剂的概念,制备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三、教法以及学法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章节的课程特点,我采用的是对比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

学习方法:我面向的学生是中职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对于药剂知识了解的又不多,本课程需要实操的内容比较多,学习时宜以技能为中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板蓝根颗粒、布洛芬泡腾颗粒剂的制备进行学习研究,学会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处方分析,以及质量检查。

四、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教师拿出一包板蓝根颗粒和一盒双料喉风散。对比双料喉风散和板蓝根颗粒。观察这两种剂型的外观形状。复习回忆散剂的概念和制备方法。引出颗粒剂概念和特点。

【新课】

(一)颗粒剂: 药物和适宜的辅料所制成的具有一定力度的干燥颗粒状

制剂.

(二)特点: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较少

2、服用方便

3、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衣,根据包衣材料可以使颗粒具有防潮、缓释、控释或肠溶等功能

4、性质稳定、运输、携带、储存方便

5、剂量不准确 (三)分类:

1、混悬颗粒

2、可溶性颗粒

3、泡腾颗粒

4、肠溶颗粒

5、缓释颗粒

6、控释颗粒 (四)制备流程:

案例:维生素C 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 维生素C 1.0g 糊精 10.0g 糖粉 9.0g 酒石酸 0.1g 50%乙醇(体积分数) 适量

制成 10包

药物

辅料 粉碎 过筛

混合

软 材

制 湿

颗 粒

衣质量

检查

颗粒剂

(五)颗粒剂质量检查

1、主要含量测定

2、粒度

3、干燥失重

4、溶化性:可溶性颗粒、泡腾颗粒

5、装量差异

6、装量

【最后小结及作业】

下课前几分钟我对内容做了小结,并通过口头提问的形式反馈了教学效果。作业是课本后面的练习题。

以上是我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分析、感悟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而设计的《颗粒剂》一颗。

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药剂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目 的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临界胶束浓度及测定;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其应用;其他应用。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 △○ 20 30 95 15 多媒体 图解 联系生活中用到的表面 活性剂举例 图解 举例 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种类、每类代表及特点? 2.CMC、昙点的定义,HLB的含义及计算。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09年4月1日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2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教学目 的 掌握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及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动力学、光学性质 了解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 概述 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2.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大小及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与反絮凝。 4.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 △○ 15 45 30 自学 多媒体 实例 图解 讨论、实例 图解、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试述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有何意义? 3. 什么是絮凝、反絮凝,有何意义?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12年4月8日

药剂学英文词汇讲课教案

药剂学英文词汇

Word List of Pharmaceutics (chapters"Preformulation","DisperseSystems"&"ParenteralProducts")AvesusBA对B abscesses(皮肤)脓肿 absorption吸收 acacia阿拉伯胶 accuracy(剂量的)准确性 acetate醋酸盐(乙酸盐) acid酸 additive添加剂 adsorption吸附 adversereaction副作用 aerosol气雾剂 agglomeration团聚,聚集 alkline碱 alkylation烷基化作用 allergen过敏原 allergytest过敏实验 aluminum铝 ambientcondition室温条件 amorphous无定形的 amphiphile两亲性的 amphoteric两性的

amphotericinB两性霉素B analyticalmethodology分析方法学 anhydrate无水物 anionic阴离子的,带负电的 antimicrobialactivity抗菌能力 antineoplastic抗肿瘤的 antioxidant抗氧剂 aqueoussolution水溶液 argon氩气 ascorbicacid抗坏血酸,维生素C asepticfilling无菌灌装 aspiration吸入,抽吸,吸引术 asthma哮喘症 atomizer喷雾器 attractiveforces(分子间的)引力 autoclaving热压灭菌(锅) Bacteriostatic抑制细菌生长的 barbiturates巴比妥酸盐 base碱 batch-to-batchvariation(产品的)批间差异 WordListofPharmaceutics第1页,共13页XH.Wei,2006.9.benzoicacid苯甲酸,安息香酸

药剂学电子教案

药剂学教案2班级药剂授课对象:131、教研组:药学授课教师:蒋丽章节一、绪论授课方式理论课 2内容学时授课时数概述一)(第1授课周次周第1次 知识目标:掌握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目术语。的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要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求 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重点和难点 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 导入新课: 以欣弗案件引出药剂学的重要性。 2006年7月24日,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随后,广西、浙江、黑龙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有病人在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教主要用途: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学 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过 程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设药品流向:销往全国计26个省区市,安徽最多… 违规灭菌造出害人“欣弗”: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生产工艺改变如下图: 1 讲授新课:介绍本章节学习内容一、

概述(一) 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二) (三)药典与药品标准四)处方((GMP) 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二、介绍本次课学习内容: 1、药剂学定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2 、剂型重要性3 、药物剂型分类4 5、药剂学常用术语三、强调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四、具体内容讲解:(一)药剂学定义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分为制剂学和调剂学。制剂学(药厂):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处方或其他有关处方将原料药 2

[1144]《中药药剂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144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制备片剂时,处方中的贵重药材,如牛黄、麝香等,宜() .直接粉碎成细粉制粒 .直接粉碎成细粉,压片前加入 .包衣后加入到颗粒中 .与其他药材一起提取 2、药材用乙醇提取后适宜的浓缩方法是() .常压浓缩 .自然挥发 .薄膜浓缩 .减压浓缩 3、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压缩成大片状或板片状后,直接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制粒方法被称为 .干法制粒 .高速搅拌制粒 .挤出制粒 .流化制粒 4、以下哪个物质不能用作滴丸的水溶性基质?()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单硬脂酸甘油酯 .聚乙二醇4000 .泊洛沙姆188 5、饮片或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被称为() .丸剂 .片剂 .散剂 .颗粒剂 6、流化制粒可在一台设备内完成的操作,不包括:()

.提取 .制粒 .干燥 .包衣 7、提取时应尽可能的提取出药材中的那类成分?() . F. 无效成分 .组织结构物 .辅助成分 .有效成分 8、乳剂型基质的软膏剂制备,常采用:() .乳化法 .熔合法 .混合法 .研合法 9、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可用() .饮用水 .注射用水 .纯化水 .灭菌注射用水 10、在常温下粉碎困难的物料,如树脂、树胶、干浸膏等,适宜的粉碎方法是() .低温粉碎 .水飞法 .加液研磨 .罐蒸法 11、制备中药制剂时,为提取出药材中的生物碱类等成分,适宜的溶剂是() . 50%~70%的乙醇 .水 .正丁醇 .碱水 12、适合于提取中药材中的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是:() .水蒸气蒸馏法 .煎煮法

最新药物分析教案——第十四章 制剂分析

第十四章制剂分析 第一节概述 为了防治与诊断疾病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药物的分析,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便于患者服用,便于储藏与运输,根据药典、部标准或其他法定处方,需将原料药和辅料等经过加工制成各种制剂。 常用的剂型有: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等 根据制剂中含有有效成分的种类,又可将制剂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 一、制剂分析的特点 制剂分析:是对各种制剂,应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检验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规定。 特点: 1、消除辅料的干扰 稀释剂、赋形剂、附加剂会影响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所以首先要消除这些干扰。 如:维生素C中稳定剂,焦亚硫酸钠→干扰碘量法 阿司匹林片剂中酒石酸、枸橼酸,影响酸碱滴定→两步滴定法 2、消除共存药物的干扰 复方制剂、特别是含量测定 3、根据制剂生产中可能引入的杂质确定检查项目和限度要求 制剂的杂质检查,主要是检验制剂在制备过程中或贮存过程中所产生的杂质。 原料药不再检验,因为投料前已检验合格。 4、含量限度比原料药宽 如:原料药磺胺嘧啶含量不得少于99.0%,磺胺嘧啶片应为标示量95.0~105.0%,允许±5.0%。 二、制剂分析的指导原则 1、鉴别 A、为消除共存药物和辅料的干扰,应通过溶剂溶解而分离; B、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规定吸收波长或不同波长吸收度的比值); C、当主药含量低微时,可采用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方法,如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D、必要时可增加与同类药物相区别的鉴别试验(如磺胺类测定提取物的熔点)。 2、杂质检查 A、制剂的杂质检查一般首选薄层色谱法,如不能解决,再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B、除检查生产工艺中可能带入的有关杂质外,主要控制降解产物; C、当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杂质检查时,应选用主药无吸收的波长或杂质有吸收的波长处规定吸收值限量,用以控制杂质的限量。 3、含量测定 A、可能时应选用与原料药相同的测定方法; B、共存药物、辅料、附加剂有干扰时,可考虑增加预处理或改进方法,排除干扰后用原料药的测定方法; C、降解产物有干扰时,可选用专属性较高的方法; D、主药含量很小的制剂可选用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常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应注意避免溶剂或降解产物的干扰,选用的波长应具有合适的峰形和吸收,E1%在100以上,应尽量减少使用有机溶剂,尤其避免使用有毒作用的溶剂; E、含量测定法应能适用于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的共同应用,三种测定尽可能用相同的溶剂; F、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若不能直接采用吸收系数法,而又无其它适宜方法时,也可用合适的计算分光光度法,对于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组分的制品不宜选用此法; G、对于所含杂质或赋形剂干扰含量

药剂学说课稿

药剂学说课 一、课程定位 《药剂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具工艺学性质。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熟悉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 2.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 3.掌握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 4. 掌握基本的调剂知识; 5.了解药剂学的分枝学科与新剂型等药剂学的发展前沿。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调剂技能; 2.具备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常用医院制剂与常规制剂的制备能力; 4.具有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处方审核与处方调配能力。 (三)态度目标 1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药剂学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四、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2.方法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重要剂型的制备过程与技巧,为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与创新理念,更好的适应具体工作的需求。 3.社会能力:能较快较好的适应药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为医药经济的发展贡献才智。 五、教材建设与使用 选用教材《药剂学》.孙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1.教材内容的选取 根据实际需要,编写补充讲义:处方与处方制度、灭菌法、粉碎、过筛、混合等。 2.教材内容的编排 对本教材中的内容按药学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分解,把基础部分定为必修内容;部分前沿、交叉学科内容定为拓展部分,供教师选教、学生选学、自学所用。 3.配套资源的提供

中药药剂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2学时) 【课程介绍】 介绍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大约5分钟)【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及特点; 2.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药剂工作者的依据; 3.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疑难点和重点】 1.中药药剂学的中医药理论指导; 2.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三方面; 3.药剂学常用术语如剂型、制剂、药物等 【指定的参考文献】《药药剂学教与学参考书》卫生部协编教材2001第一版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讲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特点(约25分钟); 2.讲述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约25分钟) 3.解释药剂学常用术语(约20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约5分钟) 1.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哪三方面? 2.“五方便”的要求指什么? 3.药剂学研究内容有哪些? 4.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与其他标准有何不同?

【目的要求】 1.掌握调剂工作制度和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中药房的类型与任务。 【疑难点和重点】处方的概念和种类; 1.审查处方的要点; 2.毒剧药的管理和并开药物。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 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的特点。(约10分钟) 2.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介绍调剂室、制剂室、供应室等的工作任务与内容;讲述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约25分钟) 3.调剂用药的供应:介绍调剂用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贮存、调拨、供应的方法和步骤。(约15分钟) 4.配方的基本知识与要点:详述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约20分钟) 【课堂总结】(5分钟) 【复习与思考题】(5分钟) 1.简述处方概念和分类? 2.配方的要点包括哪些? 3.中药处方组成的特点是

药剂学第五章固体制剂2讲课教案

药剂学第五章固体制 剂2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习题部分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胶囊剂: 2.滴丸剂: 3.膜剂: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A,错误的打B) 1.胶囊剂可使液态药物的剂型固体化。( ) 2.胶囊剂填充的药物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 3.胶囊剂中若填充易风化的药物,可使囊壁软化;若填充易潮解的药物,可使囊壁 脆裂。( ) 4.生产空胶囊的环境洁净度应达100 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45%~ 55%。( ) 5.软胶囊囊壁由明胶、甘油、水三者所组成。( ) 6.软胶囊中的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 ) 7.滴丸剂常用基质分为水溶性基质、脂溶性基质和乳剂性基质三大类。( ) 8.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 ) 9.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乙二醇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 10.膜剂制备可采用匀浆法、热熔法和复合制膜法。( )

11.胶囊剂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 12.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 13.由于胶囊壳主要含水性明胶,因此,填充的药物不能是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 14.生产空胶囊的环境洁净度应达10 000级,温度l0~25%,相对湿度35%~ 45%。( ) 15.硬质胶囊壳或软质胶囊壳主要由明胶、甘油和水组成。( ) 16.胶囊剂不能延缓药物的释放,也不具备定位释药作用。( ) 17.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制成胶囊剂有利于掩盖其臭味,并减少刺激性。( ) 18.易风干、易潮解的药物制成胶囊剂,利于提高药物稳定性。( ) 19.软胶囊囊壁的组成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 ) 20.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和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 物。( ) 21.膜剂制备可采用匀浆法、热塑法和复合制膜法。( ) 三、填空题 1.硬质胶囊壳或软质胶囊壳主要由、、组成。 2.胶囊剂中充填的药物不能是或,也不能充填易或易的 药物。 3.硬胶囊剂的制备分为的制备,制备与,等过程。

药剂学-颗粒剂说课稿

《药剂学-颗粒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普宁职业技术学校药剂专业的一名老师,本学期任制药技术班的药剂学课程,我很荣幸能在这儿为大家介绍药剂学中颗粒剂这节内容。 我将从这节课程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法以及学法、课程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这节课。 一、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颗粒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制备流程;强化粉碎、过筛、混合的方法; 2、理解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二、教材和教学内容 药剂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学专业主要的一门专业课,我选用的教材是药剂学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全书共14章,主要介绍了适合主要介绍了适合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调剂知识、GMP生产管理、常用制剂制备工艺、质量检查方法、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剂新技术、生物药剂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方面的内容。 而颗粒剂在本书中是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学习颗粒剂的概念,颗粒剂的特点,颗粒剂的分类,制备工艺流程,及质量检查等内容。掌握颗粒剂这一药物剂型,进一步强化制备过程中的粉碎过筛混合方法。 教学重点:颗粒剂的概念,制备工艺流程 教学难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三、教法以及学法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章节的课程特点,我采用的是对比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 学习方法:我面向的学生是中职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对于药剂知识了解的又不多,本课程需要实操的内容比较多,学习时宜以技能为中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板蓝根颗粒、布洛芬泡腾颗粒剂的制备进行学习研究,学会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处方分析,以及质量检查。 四、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教师拿出一包板蓝根颗粒和一盒双料喉风散。对比双料喉风散和板蓝根颗粒。观察这两种剂型的外观形状。复习回忆散剂的概念和制备方法。引出颗粒剂概念和特点。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利用图表、实物、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要坚持“古为今用”、

药剂学辅导教案第二章

药剂学辅导 第二章片剂 重点内容 .片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片剂辅料的分类及常用辅料的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 .制粒的目的 .普通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的方法 .干燥的概念和方法 .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的方法 .片剂成型的影响因素及压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固体剂型的溶出理论 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 .片剂包衣方法及包糖衣和包薄膜衣的材料及工序 次重点内容 .粉碎、筛分和混合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其他湿法制粒 .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片剂的崩解机理及影响因 .片剂的质量检查和包装储存 考点摘要 本章是最重要章节之一 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掌】

.概念:片剂是指药物及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片剂的特点: ①固体制剂稳定、量准、类型多、应用广; ②生产、贮输、携带、方便,成本低; ③吞服有困难(小儿、昏迷病人),生物利用度差。 二、片剂的分类【掌】 注意各类片剂的特点,并注意区分近似片剂剂型的概念: .普通压制片(素片) .包衣片 (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 .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加水后迅速崩解,适于儿童和吞服有困难的人应用。 .咀嚼片在口中嚼碎后再吞下的片剂 .多层片有两层或多层构造的片剂 .分散片多为难溶药,遇水能迅速(分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也可含服、咀嚼。 .舌下片置于舌下或颊腔使用的片剂 .口含片含在口腔内使用的片剂 .植入片埋植于皮下的能产生持久药效的无菌片剂 .溶液片可溶药,临用前加水溶解成药物溶液后而使用的片剂,多为不可内服药物。 .缓控释片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 三、片剂的质量要求【掌】

中药制剂学课件

中草药制剂学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制剂学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传统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 制剂的中心内容是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使制剂的生产工艺合理,质量符合各项规定要求,疗效突出,毒副反应小,便于生产、服用、携带、运输、贮藏,病人欢迎,市场畅销,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的目的。总之,必须使制剂有效、安全、稳定。 2、中药与中草药概念的区别? 中药 是指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治疗法则的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以及帮助诊断疾病的药物,这些药来源於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其中大都是古代“本草”书中记载的国产药材,也有少数是从国外输入的,如乳香、没药、马钱子、藏红花、犀角、胡椒、血竭等,因使用年久,故一并称为中药。 中草药 是指民间百姓就地采集用来防治疾病的原生药。它有一定的地区性,不像常用中药作为商品,在全国各地或国外销售使用。现在所说的草药,在古代的“本草”书已有记载,有的流传于民间,如夏枯草、蜀羊泉、金莲花等。随著运用草药防治疾病越来越多,数以千计的民间草药不断地被发掘、研究和推广应用,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所常用。这样就使中药和草药难以区分,所以把草药归属于中药的范畴,是符合中医药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3、制剂

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制剂一般指某一个具体品种,如三金片、十滴水软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双黄连粉针剂等。制剂有时也可以是各种剂型、各具体制剂的总称。 1.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剂型是药物各种应用形式的统称,如汤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等等。 2.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发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3.非处方药(OTC)指无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可按药品说明书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具有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正常用法和正常剂 4.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药物与药品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大类。 药品是指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4、剂型与制剂的依据? 任何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剂型,例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丸剂、散剂、膏剂等。 剂型是集体名词,一般是指制剂的类别,剂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品种,例如片剂中的元胡止痛片、注射剂中的止喘灵注射液、丸剂中的香砂六君子丸等叫做制剂。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讲课教案

中国药科大学2005药剂学 1、试述剂型的定义、重要性,举例说明。(10分) 2、试述Liposomes的定义、特点及提高其靶向性的3种方法。(10分) 3、试说明注射剂调节pH值的目的有哪些,维生素C注射剂需要将药液的PH调节到何值?为什么?(10分) 4、狄戈辛为强心药,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处方为 原料每1000片用量 狄戈辛 2.5g 淀粉530g 糖粉256g 10%淀粉浆15g 硬脂酸镁 8g 试说明: (1)分析处方中各物料的作用 (2)本处方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3)狄戈辛是由毛花洋地黄中提纯制得的结晶性甙,几乎不溶于水及无水乙醇,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差距小,经研究其生物利用度差,且血浓因生产厂家及批号不同差异大,请指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及控制指标(质量控制)。(15分) 5、滴丸剂属于速效剂型还是长效剂型?为什么?叙述其速效或长效原理及滴丸制备方法和制备要点。(15分) 6、试述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定义、测定原理及其在表面活性剂应用中的意义(15分) 7、试述絮凝和反絮凝定义,有何异同?试述其对混悬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15分) 8、何为生物技术药物?简述这类药物不稳定地的原因。生物技术药物口服给药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以胰岛素为例,研制成哪些新型口服给药系统。(20分) 9、气雾剂全身作用有何特点?影响其肺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某药不溶于抛射剂和潜溶剂,试设计气雾剂处方;叙述其设计要点及制备工艺。(20分) 10、某药临床用于胃部疾病的治疗(每次100mg),试设计胃内滞留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说明其设计要点、释药机理。(20分) 中国药科大学2003年药剂学(硕士)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中药药剂学绪论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 1中药药剂学绪论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绪论 性质与术语;药物剂型与选择;药典与药品标准 第一节中药药剂学的概念 1、定义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制剂学–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 药剂学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配、服用等有关技术和理论的学科 2、性质是联结医与药的纽带(桥梁学科) 动物 诊断 植物药基本处方制备 质量合理医预防 矿物理论设计工艺控制应用治疗 3、常用名词术语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 药品――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用于临床应用的形式。(图示) 制剂――根据,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成药――大量生产、公开销售的药品(规格、用法用量、主治)。 处方药(Prescribed drugs,PD)凭执业医师处方调配、购买。 非处方药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s,OTC)- 26 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医药理 论组方、制备、应用的成药。 配制理论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 创制新制剂 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三效―高效;速效或长效

五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贮藏方便 选择适宜剂型的重要性 第二节药剂学的发展 药剂学各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 Industrial Pharmacy ) 研究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学科。 物理药剂学( physical Pharmacy ) 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物制剂的处 方设计、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 缘学科。 生物药剂学( Biopharmaceutics )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机制与过程,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学科。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应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经时过程量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13-外用膏剂

第十三章 外用膏剂 第一节 概述 一. 定义、特点与分类 1.定义 外用膏剂系指采用适宜的基质将药物制成专供外用的半 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剂型。 2.特点 易涂布或粘贴于皮肤、黏膜或创面,起保护创面、润滑 皮肤的局部治疗作用,以及通过透皮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 3.分类 按基质和形态分为两大类: 油脂性 乳剂型 水溶性 软膏剂(Ointments 糊剂 凝胶剂 涂膜剂(广义) 硬膏剂(plasers ) 橡胶硬膏 巴布膏剂 透皮贴剂 外用膏剂分类示意表 糊剂、凝胶剂、涂膜剂、眼用软膏

透皮贴剂—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estem,TDS) 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estem,TTS) 缓(控)释制剂 二.外用膏剂的经皮吸收 (一)经皮吸收机理1.皮肤构造 表皮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五层细胞)具屏障功能(脂溶性强、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易透过)真皮层:血管、神经、淋巴管、皮脂腺、毛囊(无屏障功能) 皮下脂肪组织:丰富的血管、汗腺和疏松的结缔组织(同真皮) 药物经皮吸收过程-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入血的过程 释放—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 穿透—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治疗作用 吸收—药物通过皮肤微循环,或与黏膜接触后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①完整的表皮:脂溶性药物以非解离型透过皮肤(角质层及其细胞间隙) ②毛囊、皮脂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 (脂溶性药物) ③汗腺:药物通过毛囊壁和皮脂腺到达真皮和皮下组织 (水分子和离子型药物)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皮肤因素: 正常皮肤 表皮层厚薄(性别、年龄)0.16~0.8mm ;毛孔多少 皮肤洁净程度(“酸罩”);湿度、温度 病变皮肤 病损程度(表皮屏障功能 ) 2.药物因素: 理化性质 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 T KCDA dt dQ 药物透皮速率dQ/dt 与药物皮肤/基质分配系数K 、溶于基质中的药物浓度C 、扩散系数 D 、给药面积A 成正比;与有效屏障厚度T 成反比 3.基质因素 基质作用―-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取决于药物在基质的分配系数大小 药物在基质中解离度愈大,愈 利于吸收 药物在角质层/基质的分配系数愈大,愈 利于吸收 基质类型— 两亲性利于吸收,加入表面活性剂利于释药和吸收;

药学院教案 药剂学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学院教案 教研室药剂教研室任课教师职称讲师 授课章节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授课专业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授课时数 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使用教材-龙小英,房志仲主编。药剂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教学目的(注明学生应该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 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熟悉: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及药物有效期的确定。 了解:制剂中药物的降解途径;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其降解动力学的有关理论。 教学重点 1.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和研究目的; 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思路 教学难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 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 解决思路-学习处方因素及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学习每种稳

定化方法的意义,通过举例加深同学对每种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包括实验)教学环节与学时安排 第一节、概述 1.药物制剂稳定性概念及研究目的。(0.2学时) 2.药物制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0.3学时) 3.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稳定性。(0.15学时) 4.制剂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0.15学时) 第二节、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1.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0.4学时) 2.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稳定化方法。(0.4学时) 2.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0.2学时) 第三节、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特点。(0.3学时) 2.固体药物制剂的化学降解动力学。(0.1学时) 第四节、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1.新药申请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0.4学时) 2.恒温法。(0.2学时) 2.线性变温法。(0.05学时) 2.热分析方法。(0.1学时) 5.固体制剂稳定性试验的特殊要求和方法。(0.05学时) 集体备课纪要

中药药剂学课件(北京中医药大学)10-丸剂

第十章丸剂(Pills) 第一节概述 传统剂型成型(公元前168年《五十二病方》,仅次于酒、汤剂)种类多(水、蜜、糊、蜡、浓缩、滴丸) 应用广(内、外、妇、儿科、急、慢性用药),工艺简单 现状与前景 剂量:9g 3g;染菌:C O60 辐射; 质量标准:“神仙难辩丸散膏丹”含量测定,定性鉴别 六神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 一.定义、分类 蜜丸将药物细粉用蜂蜜 水丸水(酒、醋等) 糊丸米(面等)糊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蜡丸蜂蜡 浓缩丸(药物提取物)适宜辅料 滴丸药物提取物基质(滴制法) 微丸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丸剂 按制法分类 1.塑制丸蜜丸、糊丸、蜡丸和部分浓缩丸(南方汤圆制法)2.泛制丸水丸、水蜜丸、部分浓缩丸、糊丸(如北方元宵制法)3.滴制丸滴丸 二、特点 崩解缓慢,作用持久(丸者缓也------ 滴丸者急也)

减弱毒性,减少副作用(如糊、蜡丸:小金丹、人丹、西黄丸) 掩盖不良嗅味;容纳固体、半固体和液体。 第二节水丸 药物细粉+赋形剂(水、酒、醋、药汁等)泛制法制成丸剂. 一.水丸的赋形剂 1.水本身无粘性,能润湿药粉,启发粘性 2.酒湿润药粉兼引药上行、活血通络、降低药物寒性作用 3.醋米醋(3~5%醋酸)散瘀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4.药汁 纤维素类(大腹皮、丝瓜络) 质地坚硬(磁石、自然铜) 树脂类(阿魏、乳香、没药) (1)不宜制粉浸膏(儿茶、芦荟) 糖类(大枣、熟地) 胶质(阿胶、鳖甲胶) 可溶性盐类(芒硝、青盐) (2)药汁如胆汁(梅花点舌丸)、竹沥汁(竹沥化痰丸) (3)鲜药大葱、生姜,捣取其汁 二.制备工艺 原料药准备-起模(母)-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打光药匾(手工);糖衣罐(机械) (一) 起模 起模的目的:泛丸成型的基础,关系丸粒的园整度、粒度差和数目

《中药药剂学》课程“乳剂”的说课设计

中国西部科技 2014年1月第13卷第1期总第294期 91 《中药药剂学》课程“乳剂”的说课设计 黄海英贾永艳卢萍韩德恩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8) 摘 要:说课是探究教学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和讲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乳剂是中药药剂学液体剂型中应用广泛的剂型之一,为提高该章节的授课效果,笔者分别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达到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调动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药剂学;乳剂;说课设计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4.01.041 说课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学科相应的教学规律,针对所讲的课题,采用讲述的方式,向教学同仁系统阐明个人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构想,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它是探究教学规律、提高备课能力和讲课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1]。说课者先要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从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思想中去寻找依据,以理服人。教师可以凭借这些场景,充分展示自己在全面实施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潜能。通过说课,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说课,可以引导教师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目前课程说课已经成为推动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动力[2]。 《中药药剂学》课程乳剂的说课设计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和说学生能力培养等教学环节等内容,教师认识所讲授章节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地位、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现对《中药药剂学》课程乳剂的说课介绍如下。 1 说教材 1.1 说大纲 乳剂是《中药药剂学》重要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章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掌握乳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评价、制备方法;熟悉乳化剂的含义,常用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乳剂形成的机制;熟悉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1.2 教材选用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旨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中药制剂,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选用江西中医学院杨明教授主编的《中药药剂学》第9版,其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具有一流的水平和较高的权威性,在国家高等教育中医药类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说教学方法 2.1 问题式导课法 前期教学中已就液体药剂、表面活性剂的特点进行讲授,学生对于液体药剂的优缺点有充分的认识,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性质有了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提问、图片等方式引出乳剂。如,液体制剂的优点是什么?按分散系统如何进行分类?其中属于非均相体系的有什么剂型?等问题导出新课——乳剂;由实例图片,动画视频引出诸多不同类型的乳剂制备相关的问题,由此展开教学。2.2 课件演示,比较学习 教师可综合利用多媒体动画、情景设置、PBL问题式教学方法进行乳剂的教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查阅文献、自学、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代表性乳剂实验“鱼肝油乳剂的制备”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乳化剂的选用,干胶法制备初乳的相关工艺流程。教师进行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将乳匀机的使用方法、工作过程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直观、鲜明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法进行思考。 2.3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能达到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综合培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学习精神。学生通过本章节的理论课、实验课学习,掌握乳剂的含义、特点、制备方法、质量评价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说学法 3.1 以液体制剂的特点为主线,系统学习 中药药剂学涉及学科较多,内容繁杂,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液体制剂章节,牵涉的制剂种类有许多种,为此笔者引导学生以液体制剂的特点为主线,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根据其中分散系统分类,将溶液剂、胶体、乳剂、混悬剂的特点加以比较归类,使学生在学习乳剂的同时能够融会贯通新知识。 3.2 典型实例分析,强化学习 通过典型制剂处方分析、制备工艺设计、实验操作等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鱼肝油乳剂的制备为例,通过分析其处方组成让学生对于处方中乳化剂阿拉伯胶和西黄芪胶的性质有所了解,并对处方中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有更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