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详细版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详细版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详细版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297

(计划范本系列)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安全无小事"的原则,杜绝麻痹、侥幸、松懈的心理。

二、工作目标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坚持以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安全、卫生的和谐校园。

三、工作安排

1、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王焕信任组长,张士恒黄叶新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下设教导处为办公室,由刘备杰负责信息的下传上报工作。

2、加强宣力度,学校充分利用例会、班会、黑板报,宣传窗等形式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和措施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增加儿童少年及家长的预防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战胜手足口病的疫情的信心。

3、认真防范,对学前班及小学生建立晨检,午检制度,重点检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每天统计好向教导处汇报一次,做好统计记录,及时向宁平一中片汇报,学校后勤抓好校园内外环境的卫生,食堂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及时派专消毒(每天一次)。

4、明确责任,学校领导小组成员为防治工作第

一负责人,各班主任负责做好晨检、午检及重点排查工作,及时检查,及时上报,对出现疫情不及时上报和采取措施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将严肃追究责任。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确保广大师生安全,下面整理了以下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一) 为了贯彻落实县镇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为了确保师生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小河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预防手足口病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掌握疫情,明确工作责任,做好以下工作。 1、紧急召开全体师生专题大会,各班开好主题班队会,宣讲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 2、学校办一期关于手足口病方面知识的黑板报、对学生及家长散发传单进行大力宣传。 3、积极利用校园广播讲手足口病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出现症状的应急办法,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防控措施,加大落实力度 1、坚持每天早晨晨检及午饭后普查,认真做到"一看、二问、三测、四访、五记",尤其对缺课学生做好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每天对各班未到校和请假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协调处理。 3、实行24小时监控,坚持每天10时前零报告制度。 4、建立应急处理制度。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直到病愈方可返校,同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白山中心学校和卫生防疫部门。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 组织多种形式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报告、观看影视录像、校园广播,与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办讲座等形式,

手足口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控制概况

手足口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控制概况 发表时间:2016-05-06T09:01:39.4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作者:王建霞许晓芬 [导读]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210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1]。 王建霞许晓芬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2100) 【摘要】手足口病是婴幼儿中的常见流行性疾病,主要为肠道病毒所引发,其感染暴发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均不容忽视,由于手足口病毒不断发生变化,其发病率与治疗预后效果均需给予严密的重视程度。笔者通过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并探讨临床有效改善措施,旨在为临床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336-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传染病[1]。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暴发或流行,引起各国关注[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大幅上升,流行毒株不断变迁,病高发病率所造成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3]。为此各国学者在防制对策方面做了许多深入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手足口病流行概况和防制对策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概述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其病原体主要为CoxA 16与EV 71,大多数由CoxA 16引发[4]。EV 71于1969年分离出来,其致手足口病于1972年在美国被首次确认。相对而言,CoxA 16引起的疾病预后较好,多为散发,极少导致大规模暴发;而EV71则较凶险,除了引起手足口病外,还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心肌炎或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等,且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有文献报道,EV 71及CoxA 16常呈交替流行。2000-2005年,研究人员连续6年对深圳的手足口病流行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发现,2/3的病例是由CoxA 16感染引起,1/3由EV 71感染导致。而2007年在山东局部流行的手足口病病例70%由EV 71感染,CoxA 16感染只占20%左右。病例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2.疾病流行概况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告手足口病。此后欧洲、美洲和亚洲多个地区相继发生大流行。1981年上海始见手足口病,之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20世纪80年代前以CoxA 16为主,1989年从成人患者分离出EV71。1998~1999年流行期间,各地报导均以EV 71为主。1983年天津市发生CoxA 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发生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再次暴发,2次暴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EV 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分离出2株。1998年EV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病例,重症病例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暴发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个多月里,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128例住院治疗患儿,平均住院天数5.1d,其中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2000年江苏苏州某幼儿园因新加坡生病儿童返回引起手足口病的暴发。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暴发,当时的患病率达6.65%。2007年4月27日~5月16日,山东省临沂市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期间共报告手足口病293例,只有1例引起致命性并发症死亡。从2008年3月安徽阜阳爆发大规模疫情以来,HFMD在我国各地持续发生流行。HFMD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暴发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我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可见,近5年来发病例数约为1077例,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5岁以下患儿共942例,占比约为87.5%。在我疾控中心病例调查分析中发病患者主要集中为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与学生中,近5年来仅7例患者为成人。其中,幼托儿童发病人数为447例,在总发病人数中占比为41.5%;散居儿童共531例,占比为49.3%;学生共92例,占比为8.5%。 3.预防控制措施 3.1 传染源控制与管理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带病毒者。病人在出现症状前数天其血液、鼻咽分泌物和粪便中均存在病毒,因而在潜伏期就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健康带病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在流行过程中隐性受染者比显性发病者多百倍以上[5]。曾有学者做了一个有关家庭内传染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每个患儿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个成员有EV 71感染的迹象,所有家庭成员中有52%感染EV 71,其中同胞间的传染率最高为84%。有文献报道,成年人感染后可在同一家庭成员内部传播。研究人员对12例成人病例的分析发现几乎所有人群(17~42岁)均可感染EV 71,但临床症状不明显。这表明及时发现并有效管理好病人和健康带毒者、做好病人家庭内部的隔离和消毒对控制传染源具有重要意义。 3.2 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也可引起传播及流行。由于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人口密集场所引起大流行,给预防及迅速控制疫情增加了难度[6]。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家庭和学校、托幼等机构的卫生工作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3.3 保护易感人群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据报道,手足口病有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的规律。这主要是由于非流行期新生儿的出生增加了易感者的数量。当易感者数量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了条件。马来西亚、新加坡、我国台湾和深圳等地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新生儿母传抗体可能仅持续1个月左右;2岁以下儿童的血清抗EV 71抗体水平极低,到5~6岁时上升并达到一个稳定状态,约为50%;5~6岁以上人群则随着年龄的增加再次逐渐下降。因此,EV 71攻击的目标人群多为5~6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1~3 岁儿童最为常见。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这些不利因素给手足口病的防制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所以,采取有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

2017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 作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 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 应对。 三、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 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 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卫生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 指南(2010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 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疫情管理员及时浏览疾病 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 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 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 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一)病例管理。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村医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每日浏览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将辖区内的 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村医,由其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 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八家户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8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站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卫计委7月12日和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站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领导小组 组长:刘萍 成员:李雪萍、余莎莎、陈长梅、孟济惠、杨婷婷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我站实行首诊负责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工作规范(2012版)》处置治疗以外,应及时向上级上报、如有严重应立即转诊,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医生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

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范本 疾病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传染病预防范本,供大家阅读与参考。 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范本一: 为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全面落实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做好今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医院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20XX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健全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等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我院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防控工作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化管理 1、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有专职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 3、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根据疫情需要,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审核确认“传染病报告卡”后,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4、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做到各负其责,抓好各个环节。 三、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控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 [摘要] 目的了解沙湾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沙湾区2008-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沙湾区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74/10万,2009年发病最多,共发病142例,年发病率为75.24/10万,占4年总发病数的41.16%;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之间4个年龄组,合计发病303例,占发病总数的87.83%,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45:1,男性病例明显多余女性病例;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发病高峰期是6月和10月;地区分布以城区为主;流行毒株以EV71为主。结论2008-2011年沙湾区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手足皮肤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10 d,平均为3~5 d,可导致流行或暴发;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但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国家于2008-05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为此,沙湾区也高度重视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并加强了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监管。为了解沙湾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现对沙湾区2008-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来源于沙湾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沙湾区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版)》中规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进行。 1.3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2008-2011年沙湾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45例,其中临床诊断333例,实验室诊断12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74/10万,2008年发病最少(18例),年发病率为9.54/10万,2009年发病最高(142例),年发病率为75.24/10万,发病数

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计划

洛阳市第九中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计划 手足口病自 2007年在我市发生暴发疫情以来,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民众和媒体的关注。我市政府领导多次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防治效果。 为做好 2012年我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保护学生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结合我校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去年全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经验和教训,深入贯彻卫生部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降低 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和疫情危害,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保护学生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专业队伍防控与群防群控相结合,以小学生为重点,抓早、抓主动、抓班级的防控策略;坚持正规化管理,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工作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做好手足口病的疫情网络直报和相关信息报送; 2.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适时进行疫情研判,视疫情态势启动适当级别的手足口病应急响应; 3. 建立和完善覆盖全校的手足口病工作网络;

4. 及时开展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5. 开展对全校教师手足口病防病知识和技能的全员培训,提高手足口病识别、诊断、检测和治疗水平; 6.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 7.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消毒和保护环境卫生工作 8. 及时总结各阶段防控经验、教训,为下阶段防控工作提供思路和依据。组织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加大宣传力度,把宣传单发到家长手中让家长鉴字并存档。 四、行动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防控领导工作组织 组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 成员:三个主任 (二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联防联控。 2 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加大投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3 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认真履行法定工作职责,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的疫情管理、监测、技术培训和指导。 4 填好晨检记录,和与家长面访工作。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第一条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二条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三条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第五条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见附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第六条医疗机构根据患儿病情,要求患儿居家或住院治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当出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征时(参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应当立即前往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当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总则 1.1 背景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如无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合并症,一般无生命危险。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般4-7月是高发季节。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型别复杂、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极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较大。 1.2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时、快速、有效地应对手足口病疫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XX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2 分级标准 根据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将手足口病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特别重大手足口病疫情(Ⅰ级)。有下列情形之一为特别重大疫情(Ⅰ级): (1)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2)在全市范围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20起或以上。 (3)在全市范围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死亡病例10例或以上。 2.2重大手足口病疫情(Ⅱ级)。有下列情形之一为重大疫情(Ⅱ级): (1)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2)在全市范围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10起或以上。 (3)在全市范围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死亡病例5例或以上。 2.3较大手足口病疫情(Ⅲ级)。有下列情形之一为较大疫情(Ⅲ级): (1)在全市范围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3起或以上。 (2)在全市范围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死亡病例2例或以上。 2.4 一般手足口病疫情(Ⅳ级)。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一般疫情(Ⅳ级): (1)在全市范围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3起以下。 (2)在全市范围内,1周内发生手足口病死亡病例1例。 3应急响应 当辖区内手足口病疫情达到本预案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时,凡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病例时,根据本方案规定的级别进行分级应急响应。 4先期处置 XX疾控中心接到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手足口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卫生防病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先期现场处置,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上报XX 疾控中心和XX卫生局。 (1)初步核实诊断,证实是否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询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情况,并了解当地历史疫情和基本情况(自然、社会等)等背景资料,初步制定调查处理方案。 (2)收集疫情资料,并简单分析,以估计此次疫情可能的严重程度,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以确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学校规章制度之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学校规章制度之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

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卫应急〔*〕160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 3月份以来,阜阳市发生了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传播,造成1500多名儿童发病,20人死亡。为防止该疫情在我市传播,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参照执行。 二oo八年四月三十日 抄送:省卫生厅,市委,市政府,市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主题词:卫生应急防病通知 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3月份以来,我省阜阳市发生了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传播,造成1500多名儿童发病,20人死亡。5-7月份是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防止疫情在我市传播,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1、市政府成立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宣传部、市政府应急办、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为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

对全市防控手足口病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市卫生局下设办公室,承担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市卫生局组建成立以下防控专业组织: ⑴市卫生局组建“市级手足口病防控救治专家组”,近期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负责对全市该项工作的指导,参加全市应急防控方案的制定。 ⑵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卫生应急小分队,承担全市手足口病防控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工作。 ⑶市一院、二院、三院、三县县医院分别组建一支经过培训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组。 3、市教育局成立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幼儿园、小学应对该病的宣传教育和防控措施落实。 二、对相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全员培训 1、抽派人员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防控手足口病(ev71感染)师资培训班”,回来后,承担教学培训任务。 2、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专题全员培训。 ⑴主要培训内容:《安徽省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方案》、《安徽省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疗处置意见》和《安徽省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 ⑵培训对象: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市、县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站)全体专业人员。 ⑶任务分工。县卫生局负责培训到乡镇卫生院全体专业人员;区卫生局负责培训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体专业人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行组织对本医院专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三年级“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方案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 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 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 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 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意

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脱衣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肠道病毒主要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胰脏、肾上腺等,引起相应组织和器官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例因神经系统受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及

手足口病防控材料(2)

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 手足口病宣传防控材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

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O版):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20文档

2020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文 档 Document Writing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xx 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

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流行分析

手足口病流行分析 分析大邑县2007-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策略,为采取科学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大邑县手足口病发病监测和调查处理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0大邑县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8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10/10万,0~5岁儿童发病占总发病数的94.33%,每年3~7月为发病高峰时间,聚集性发病均出现在幼托机构。结论 2007-2010年大邑县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是0~5岁以下儿童,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幼托机构为手足口病防治的重点场所。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预防和控制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2008-05-02卫生部决定将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大邑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对大邑县2007-2010年全县手足口病的发病和预防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 系统》中大邑县2007-2010年的订正后数据,以病例“现住地址浏览”和“发病日期”为条件进行统计分析。 1.2 诊断标准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9-04-12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1.3 统计方法用Microsoft 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7-2010大邑县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8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4.10/10万,2007-2010年分别报告发病8、37、411、426例,发病率分别为1.6/10万、7.4/10万、82.2/10万、85.2/10万,其中临床诊断病例872例,实验室诊断10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聚集性发病共21起236例,全部发生在县内的13所幼托机构。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007-2010年全县20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前5位的乡(镇)为:晋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范本

Clear objectives, matters, methods and record progress, so as to make planning direction consistent, action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

编号:FS-DY-79874 手足口病工作计划 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安全无小事"的原则,杜绝麻痹、侥幸、松懈的心理。 二、工作目标 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积极性,坚持以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安全、卫生的和谐校园。 三、工作安排 1、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王焕信任组长,张士恒黄叶新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下设教导处为办公室,由刘备杰负责信息的下传上报工作。

2、加强宣力度,学校充分利用例会、班会、黑板报,宣传窗等形式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和措施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增加儿童少年及家长的预防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战胜手足口病的疫情的信心。 3、认真防范,对学前班及小学生建立晨检,午检制度,重点检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每天统计好向教导处汇报一次,做好统计记录,及时向宁平一中片汇报,学校后勤抓好校园内外环境的卫生,食堂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及时派专消毒(每天一次)。 4、明确责任,学校领导小组成员为防治工作第一负责人,各班主任负责做好晨检、午检及重点排查工作,及时检查,及时上报,对出现疫情不及时上报和采取措施不力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将严肃追究责任。 Foonshion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Fengshun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