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1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的总体发展态势

(一)房地产开发总量及增长率

(二)销售总量及变化

1、销售增长速度放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端倪

2、存量住房市场火爆

(三)销售价格变动状况

1、总体发展态势

2、第一第二季度房地产销售价格分析,重点以北京、上海为例

二、地区发展态势

三、房地产行业效益情况

1、2001年上市公司效益分析。

2、2002年房地产上市企业业绩预测

四、目前的行业运行环境

第二部分:未来3到5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政策因素的影响

1、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

2、预售条件及开发贷款门槛的提高

3、货币化分房政策的落实

4、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行

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分析

1、GDP与人均GDP的高速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1、未来10年内我国GDP的增长情况预测

1、2、GDP的增长将带动“十五”期间住房消费的增加

1、2、1人均GDP的增长将增大住房消费支出

1、2、2为了实现GDP的既定增长目标,必然要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杠杆作用

2、规模城镇化对房地产的推动。

3、西部大开发的积极影响

4、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长期利好

5、奥运带动城市建设,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行业相关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变革(交通、通讯)的影响

1、1、交通技术的革新和交通工具的完善

1、2、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1、3、节能与供热方式改革。

1、4、节水、节地和治理污染。

1、5、住宅一次装修到位

2、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消费者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的提升对房地产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前景的总体判断

一、发展态势总体判断

(一)总体展望------三个判断

1、我国房地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2、我国房地产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3、未来三年房地产业将在高位上进行调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将有所降低,估计,未来三年增幅在15%左右

(二)未来三年房地产业运行格局

1、市供需两旺,但供大于求,空置房将增加

2、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3、住房金融快速发展

4、住宅投资性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5、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6、区域性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

二、市场需求分析专题

(一)市场消费需求观念的变化

(二)未来几年房地产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1、“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量的预测。

2、“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3、未来几年房地产消费主要群体特征

(三)消费者有效需求的变化方向

三、房地产周期性研究专题

四、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空间与竞争状况预测专题

(一)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

1、外资房地产开发商的涌入。

2、地涌现出新的竞争主体。

(二)跨区域竞争加剧

(三)土地储备资源的竞争加剧

1、新的土地使用政策导致土地的供应量可能会供不应求

2、入世使得土地市场竞争加剧

(四)对消费者群体有效需求的竞争加剧

(五)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竞争。

第四部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专题

一、政策风险

1、土地转让制度的改变,加大企业开发成本。

2、房地产企业贷款政策的改变,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受阻

二、经营风险

1、规模风险。

2、财务风险

2、1负债率高,盈利能力差

2、2房屋空置面积很大,沉淀营运资金量大。

2、3市场利率风险

三、结构性风险

四、区域性风险

第五部分:对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战略建议

一、组织架构的制度创新

二、规划设计的创新:个性化开发

三、营销创新:品牌魅力

四、管理创新: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

五、战略创新: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附表一:2001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要指标一览表

中国房地产行业总体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的总体发展态势

(一)房地产开发总量及增长率

2001年中国房地产业开始全面升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住宅建设完成投资4279亿元,增长28.9%;写字楼建设完成投资318亿元,增长8.7%;商业营业用房建设完成投资721亿元,增长31.6%。

国家统计局最新提供的数据表明,2002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面积保持强劲增长。全国房地产开发业共完成土地开发面积50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25个百分点。竣工面积累计为58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长2.5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为1.8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8%,但比去年同期增幅减少13.4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业共购置土地9736.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6.1%。分地区看,东部12个省(市、区)购置土地面积最多,为6066.87万平方米;中部9个省(区)购置土地面积最少,为1759.42万平方米。分省份看,浙江、山东、广东、四川、北京和江苏今年上半年购置土地面积排在前6名,购置土地面积都超过了600万平方米;而西藏、海南、宁夏、青海、黑龙江、内蒙古购置土地面积排在倒数前6名。

从完成房地产开发的土地面积看,广东、湖南、重庆和青海等9个地区的土地开发面积的增长幅度超过1倍,反映出房地产开发商对市场前景普遍看好。从绝对数上看,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浙江和天津,完成面积都在27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最少的省份依次为西藏、海南、宁夏、内蒙古、陕西和青海。

(二)销售总量及变化

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对比

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端倪。销售增长速度正在趋缓。

200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0779万平方米,占商品房竣工面积的76%,比2000年销售面积增长22.3%;商品房销售额4626亿元,同比增长29.4%;销售给个人4022亿元,同比增长41.6%,各项指标总体表现良好。

但是,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商品房销售增长速度逐月回落。200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住宅销售额增速月度指标逐月回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2001年2月为54.1%,2001年6月为39.8%,12月为29.4%,增速不断回落。同时,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速度由降转升。2001年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净增1100万平方米,增长10.05%,远高于上年6.7%的增长幅度。

2002年一季度的投资额增长36.2%,但销售增长率只有16.7%(去年同期为48.9%)。2002年一季度平均销售价格每平方米2388元,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销售面积增速回落;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房面积达3755万平方米。

由此分析,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端倪。

从几个重点的城市看,北京在申奥成功之后,依然是房地产投资的热点地区,销售面积仍高于同期竣工面积,在2002年的春季房展会上,4天销售了5500套,金额达30亿元人民币。

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位于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在前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2002年前2个月,商品房竣工90.56万平米,销售138.96万平米,同比分别增长4.7%、5.5%。由于购房退还20%个人所得税的效应,导致在沪工作的外地人购房比例迅速上升,也推动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上涨过快,特别是别墅、外销公寓等高档物业的价格直线上升,比去年上涨12%。随着确定的购房退税时限2003年5月31日益临近,预计住宅价格在年内就有回调的可能。另外4年来别墅物业的销售面积已占住宅开发总面积的近1/3,未来2-3年内,供应量将达到940万平方米,价格的调整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在深圳,由于土地拍卖带热土地一级市场,继南山区成为市场升温地区外,

龙岗和盐田等传统边缘地区也成为开发商进行土地储备的热点,大型住宅小区开发此起彼伏,吸引了大量普通住宅的消费者。一季度有10余个新盘推出,新增住宅供应量超过82万平方米,特别是有9个商用物业推向市场,总体供应量加大,市场竞争加剧,尽管价格尚没有明显下降,但许多开发商通过提高装修标准的方式进行销售,也预示着目前价格面临考验。

(三)销售价格变动状况

据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一季度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3%,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7.9%,房屋租赁价格持平。

与去年同季相比,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3%。其中,东南地区宁波、南昌、上海、杭州等地,价格分别比去年同季上涨12.5%、9.3%、5.7%和5.5%。西部地区兰州、银川、西宁等地房屋销售价格也分别上涨4.5%、2.8%、2.3%。

商品房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4.1%。在商品房销售价格中,住宅价格上涨5.7%。私有房屋中住宅和非住宅的销售价格上涨幅度均较高,分别上涨6.6%和7.9%;公房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4%。

土地交易价格继续保持较高的上涨幅度,与去年同比上涨7.9%,居民住宅用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9.3%,其中普通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上涨10.4%。房屋租赁市场比较平稳,价格与上年同季持平。

2002年第二季度

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房屋销售价格和土地交易价格升势明显,与去年同季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2.8%,土地交易价格上涨5.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2%。

统计显示,今年二季度,商品房销售价格比去年同季上涨2.6%。商品房销售价格的上涨,除需求拉动外,房屋质量、居住环境和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商品房销售价格中,住宅价格上涨2.9%。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住房销售价格分别上涨1.2%和3.2%;豪华住宅价格上涨1.7%。与此同时,私有房屋销售和公房交易价格分别比去年同季上涨4.0%和2.5%。受需求增加的影响,特别是二级市场的逐步开放,私有房屋中住宅销售价格上涨幅度较高,与去年同季相比上涨10.6%。

1、北京

伟业指数显示:一季度北京房价整体表现为下跌。

综合价格(未包括远郊区县内销住宅)为7898元/平方米,下跌了0.6%;其中城八区内销住宅综合价格为5770元/平方米,下跌了1.6%,外销公寓综合价格为11318元/平方米,跌了2.9%,连续3个季度下跌;城近郊区别墅综合价格为12354元/平方米,与上季度持平;远郊区别墅综合价格为7498元/平方米,跌了4.3%;而写字楼综合租金为146元/月平方米,跌了1.7%。

新综合价格(包括了远郊区县内销住宅样本)为6867元/平方米,跌了2.2%,连续3个季度下跌,总跌幅已达9%。原因是郊区内销住宅规模一直呈加速扩大趋势,而城区住宅规模已近极限,在售面积趋缩,导致新综合价格被迅速拉低。

郊区综合价格(包括远郊区内销住宅与别墅)为4249元/平方米,跌了5.7%,因为在郊区化的发展趋势中,相对低价的普通住宅规模的扩展远远地高出相对高价的别墅,未来将持续下跌。

仅远郊区县内销住宅综合价格和写字楼综合售价微涨。远郊区县内销住宅综

合价格为2760元/平方米,小涨1.1%,写字楼综合售价为14329元/平方米,微涨0.7%。

2、上海

黄浦、徐汇、长宁、虹口、普陀、宝山、闵行、嘉定等8个区房价呈上升走势,有的上升幅度还不小。尤其是黄浦延安东路以北至南苏州路;徐汇漕河泾、龙华和田林;长宁内环线至哈密路;虹口北外滩;普陀长征、真北以及宝山大华、大场等地区,近期上述区域市场都较红火。另外卢湾、静安、闸北、松江、青浦、奉贤等6个区域房价走势相对平稳,杨浦则略有下降。浦东新区2001年房价上升幅度很大,但近来稍有平缓。

眼下价格上涨项目大都集中在7000元以上的高档盘群体之中,约占市场总量15%。

据上海市统计局和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一季度上海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供求趋于平衡,商品房销售保持良好势头,存量房屋交易稳步上升。

二、地区发展态势

从区域房地产发展来看,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部分,其中以东部为主导。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海南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占了全国房地产市场投资、建设、销售和利税的主导地位,集中了绝大部分开发企业。2000年,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 73.3%,中部地区所占比重为13.5%,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为13.2%,中、西部合计只有 26.7%。当前房地产发展的热点主要就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这些地区基础好,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更为市场化,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和意愿强,入世的影响更直接和明显,经历过泡沫危机,因而在这新一轮房地产发展高潮中迅速充当了主力,市场发展也更为合理,政府管理日趋规范化。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促进下,西部大多数省份房地产投资总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00年,西部的贵州(59.7%)内蒙( 55.8%)新疆(50.09%)四川(36.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分别位居全国的第1、2、3和第 6位,由于投资规模扩大,贵州、甘肃和新疆等省的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出现了成倍增长;房地产价格涨幅也较大,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西部11个城市平均房屋销售、土地交易和房屋租赁价格全年分别上涨1.6%、0.7%和2 .9%,均高于全国,更高于中、东部地区的涨幅。2001年头两个月,东、中、西部住宅投资又分别增长26.8%、39.9%和 53.2%,西部增长大大高于东、中部,可以说在本轮房地产热中西部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今后发展看,东部地区仍将是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集中了市场开发热点,但中西部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下,发展空间大,增速快,特别是其生产性用房、旅馆、饭店等非住宅类市场将在国家加大开发西部和扩大招商引资中获得更大发展,东部和中西部差距将不断缩小。

三、房地产行业效益情况

房地产行业的毛利率(不计土地成本)近几年一直保持在 40%左右,若考虑土地成本,则毛利率在20%左右,但利税率自1995年以来不断下降。1991—1994年房地产行业的利税率一直在15%以上,随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行业经营收人虽有增加,利税率却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以及商品房供给出现结构性过剩,大量商品房空置积压。近年则是逐步趋于稳定,回归到一个较低水平。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行业中的典型企业一上市公司的情况。

1、2001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效益分析。

从行业中的典型企业――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加权每股收益、加权每股净资产和资产收益率都要低于整体水平,表明房地产行业的效益水平已经回落到较低水平。2001年年报出现了4年来的最低点,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0.13%,平均每股收益为0.135元,同比增长率为-22.29%,净资产收益率为 5.52%,同比增长率为-20.67%。与沪深两市同步,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也出现了下滑,统计的5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01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0元,2000年3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8元,增长率为-44.4%;200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14%,而2000年为7.95%,同比增长率为-47.92%。统计表明,2001年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业绩水平落后于大盘,也较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但从长期发展状况来看,加上国家为了实现GDP稳步增长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必然是政策扶持的重点。因此,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前景较好。

2001年主要业务在北京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巨灵信息系统的数据整理而得。

另见:(附表一)2001年上市房地产公司主要指标

2、2002年房地产上市企业业绩预测---净利润同比下降40%。

首先,行业基本面的变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有负面的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与全国房地产行业景气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1998年后房地产行业持续回升的过程中,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企业的整体业绩从而得以随之回升。如深沪两市3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1998年为--0.001元,1999年为0.11元,2000年为0.12元。2001年,房地产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只有0.06元,比上年下降50%多。

从行业基本面方面分析,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明显不如2001年上半年。今年5月份的国房景气指数值104.34点,比上月下降了2.14点。1--5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10.2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5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幅度为8.2%,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增长2.3%的水平;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290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5.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210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 4.3%。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无疑将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会计政策因素影响同样不可小视。2001年下半年,财政部出台的新四项减值准备政策。这一政策对2001年中期披露的上市公司业绩没有造成影响,但在全年业绩上反映了出来。这一政策也是2001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001年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同比增加了近7亿元,新四项计提中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就达3.41亿元,可见会计政策变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01年业绩的影响是巨大的。但由于2001年中期业绩未受新会计政策的影响,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11.20亿元,每股收益达0.075元,仍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会计政策变化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02年中期业绩的影响不小。仅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项来说,假设2001年3.4亿元的减值准备上半年应该计提一半即1.7亿元,再假设2002年的这些公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额与上年相同。则仅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项因素将使房地产上市公司今年中期业绩同比下降15%以上。

四、目前的行业运行环境

近年来,中国政府重视住房建设和住宅消费,把启动住房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从政策方面大力支持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产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规范发展物业管理业。”1998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

(1)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货币化,逐步建立起包括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屋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2)促进住房消费信贷,个人住房贷款年限延长至 30年,贷款年利率降到

5.58%;制定鼓励居民购房的税收政策;

(3)取消房屋开发管理费、工程造价审查费、征地安置不可预见费等47项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4)《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日趋成熟。为了进一步开放住房租赁市场,让业主有可靠的利益,同时结合房地产二、三级市场,鼓励投资出租和自住相

结合,或采取以租待售的方式来加速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建设部正在制定《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促进存量房转让市场发展,公房、经济适用房补交差价后可以进入市场流通,形成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格局;(5)《住宅法》有望出台。《住宅法》将保障消费者的房屋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保证居住权。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不但涉及到旧城改造、提供什么样的房屋,而且还要保证住房的供应体系等等;二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拥有房屋的所有权,那么由此产生的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这些权利将如何得到保障等内容,会在《住宅法》中得到体现。

(6)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规章正在抓紧制订。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国外一些大中型、经验比较先进的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进入,需要建立我国房地产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提高我国房地产经纪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首先修养,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制定一套使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逐步走上规范有序、公开统一的健康发展轨道的一套完善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7) 2002年7月1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正式施行将影响房地产业的经营成本。

(8)国家将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整顿规范建筑市场,一些不规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受到整治。有些房地产法律法规,尤其是地方和部门出台的一些规定必须修改,使其符合国际规范和标准。

(9)继续加强消化空置商品房政策。国家就控制增量房地产,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对商品房的空置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在借鉴各地经验基础上,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正大制定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和消化空置商品房。

(10)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的审查制度。目前一些高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现象屡有发生,如何保证经济适用房“回归本位”,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等问题,建设部正在建立和完善经济适用房的审查制度。确保中低收入家庭能够真正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第二部分:未来3到5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经济政治政策因素影响

1、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

2002年7月1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正式施行。土地出让推行招标拍卖让开发商感到了来自"源头"的振动。从行业总体上来讲,"高额利润"将不复存在,尤其是对那些有关系,有"资源优势"的企业来说是较为沉重的打击。但对那些有实力有能力却没关系,同时对市场的不规则又无可奈何的开发商来说是最为有利的。总体来说,此次拿地门槛的提高将导致一批房企业难跃龙门。估计北京范围内将有500多家开发企业被淘汰或者兼并。

新土地政策出台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预测如下:

(1)短期内土地的供应量不足可能会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间接导致土地价格上涨;

(2)政府将通过掌握对土地出让源头的控制,逐渐成为调节房屋价格的调解阀,最终可更主动的调控房价;

(3)没有实力的,靠关系运作项目的公司将逐步被淘汰出局;

(4)有雄厚资金实力与开发实力的外资公司、香港公司将逐渐介入北京房地产市场;

(5)资金为王,资金实力成为能否获得土地的关键因素,地产将迈进资本时代,同时加速了现房时代的到来。

2、预售条件及开发贷款门槛的提高

2001年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通知》,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有以下规定:住房开发贷款必须是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信用等级较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企业自有资金不得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开发项目必须具备"四证";借款人申请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期房的,其所购期房必须为多层住宅主体结构封顶、高层住宅完成总投资的三分之二;借款人申请个人商业用房抵押贷款的比例不得超过60%,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所构商业用房必须是现房。

此项通知的结果是,全国2000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有相当一部份资质较差的企业拿不到或不能及时拿到开发贷款;此外多层必须封顶、高层必须完成三分之二才能预售也使得房地产公司的资金来源进一步紧张。因此央行的这个通知对一批缺乏实力、信誉还没建立起来的开发企业,因为资金遭到挫折甚至淘汰出局,但对资金信誉良好的开发企业集团基本不会有大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可能还对他们有利,因为市场球境净化了,淘汰了不好的企业,反过来就给这些企业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3、货币化分房政策的落实

目前,35个大中城市中已有32个城市出台了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房价四倍以上的城市大多开始发放住房补贴。住房补贴的发放形式大多城市按照"老人"一次性补贴,"新人"按月补贴的方式来制定货币分房政策,另外一些城市则采取对新职工按月增加公积金的办法,简化了住房补贴的操作。住房货币化方案的实施,提高了职工买房的支付能力,带动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消费领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天津市,上半年发放个人住房补贴1.46亿元,4156名无房和住房未达标职工在得到9900万元的住房补贴后带动个人出资2.7亿元购买住房24.7万平米。而北京市中央直属部委"老人"住房补助全部发放后更是带动了北京2000年与2001年的需求热潮,但由于北京市为集中发放使得消费需求较快地释放,一定程度上为2002年的持续需求产生了不利影响。

4、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行

所谓经济适用房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而作出的、给开发商以免交土地出让金等优惠政策同时要求开发商将开发利润率控制在3%以内,从而达到为收入中低阶层提供其买得起的商品房的政策。

此政策在推出后屡屡遭到非议,首先大量富裕阶层购买了经济适用房,虽然政府几次三番制定政策,目的在于力争把经济适用房卖给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工薪阶层,但是,情况似乎没有像政府想象的那么好,因为就目前来说,要想准确地统计出职工的收入是很难的;而开发商也不满意,因为他们认为3%的利润率太低了。市场普遍的看法是,政府通过限制购买人群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应该将房价放开,然后给相应的购买人群以补贴。

此外,在政策优惠方面,开发商与政府之间关于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许多税费的谈判等因素也让经济适用房的推行增加了一定难度。从北京市来看,回龙观等

地的二期经济适用房基本均未能按原计划推行,全国许多地方也计划取消经济适用房,但建设部态度非常坚决,认为经济适用房非但不能取消,而且要加大建设力度。

二、宏观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分析

1、GDP与人均GDP的高速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1、未来10年内我国GDP的增长情况预测

虽然世界经济近期可能会进入一个低速增长的新时期,但不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达到7.3%,国外权威部门预测今年我国GDP增长可以达到6.6%。由于政府坚持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扩大内需以保证就业和消费增长,加之入世和奥运效应等对投资和期望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近期内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增长,这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据预测,我国未来十年GDP的增长比例为:5.8%-7.8%。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约2.7%,在正常情况下,估计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在10年之内可能增加到5%--8%。1、2、GDP的增长将带动“十五”期间住房消费的增加

1、2、1、人均GDP的增长将增大住房消费支出

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要求决定了我国房地产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住宅将成为持久的消费热点。2000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60美元,已由温饱迈入小康社会,住宅消费将成为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主要消费热点,住宅产业相应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从消费热点分析,吃、穿、用、住、行五大物质消费中住、行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加大,住的方面尤其突出,人们的住宅消费需求还远远未被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要求也决定了我国房地产特别是住宅产业将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

据国外的经验,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以下,或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时,属于较快速度发展住房建设时期。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830美元,人均住房建设面积20.5平方米,表明我国的住宅市场需求十分巨大。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居民住房消费能力明显提高。从1987年到2000年,全国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上涨了3.7倍,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平均房价的增长速度,说明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能力有所提高。

1、2、2、为了实现GDP的既定增长目标,必然要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杠杆作用

就去年对我国GDP增长贡献率而言,房地产业明显偏高。据测算,200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1.3个百分点,间接贡献率为0.6到1.2个百分点,两者相加共计1.9到2.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

房地产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住宅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据世界银行和建设部有关测算结果表明,每投入100元的住房建设资金,可以创造相关产业170—220元的需求,每销售100元的住宅,便可带动130—150元的其他产品的销售。住宅建设因此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由于我国目前一直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压力逐日增大,而且,由于未来几年国家财政投资热点的逐渐减少,因此,政府为了实现GDP的既定增长目标,必然要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杠杆作用。所以,估计未来几年,在政策方面,

房地产业会得到一定的政府支持,整个行业内的运行环境也必然得到改善。

2、大规模城镇化对房地产的推动。

人口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级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目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属于农村人口,目前我国城市化比例仅3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发展水平。而在人均GDP800-1300美元的阶级是人口城镇化最快的阶段。此外,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最关键的是要启动内需,而农村的消费需求最有潜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村发展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十五"期间必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之一,未来每年城市化比例将增加一个百分点。大规模的城镇化将带动大规模的城镇住宅建设,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商机。

3、西部大开发的积极影响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全国房地产业的平衡发展。"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将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投资、政策和资源的倾斜。大量的投资对房地产提出配套需求,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又将提高房地产的有效需求。东部地区的房地产开发商将不会忽视西部开发对中西部地区带来的房地产商机,中西部地区房地产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平衡发展。

按照政府规划,到2010年,重庆市的城市化率将由现在的33%提高到50%,到2010年重庆将新增加城市人口600万。这意味着,按照城镇人口人均住宅面积20平方米的规划,仅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就需要住宅1.2亿平方米。加上现有城镇人口人均提高4平方米住宅面积,在未来8年的时间里,重庆住宅新增需求面积将达到1.6亿平方米。如果平均下来,重庆每年需求住宅面积将达2000万平方米。光重庆就是一块任何房地产商都很难抗拒的‘大蛋糕’,更不用说整个西部了。

4、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长期利好

加入WTO、扩大对外开放将会积极推动我国房地产近几年及中长期的发展,其主要影响为,第一,"入世"以后,大量的外商进入将带动国内住宅用房、办公用房的需求,特别是将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发展产生良好影响,WTO效应已经在北京和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得到很好体现,北京的高档写字楼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第二,国外的金融、保险、法律等服务业进入国内市场,也有利于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体系的完善。第三,"入世"也会吸引大量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市场,外商在建筑设计、新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经营管理经验将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外资企业的进入,将加剧竞争,有利于房地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5、奥运带动城市建设,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已规定在未来5年中,对城市基础建设投入1800亿元,其中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300亿元投资数字建设,150亿元用于水电的建设,这些无疑对于房地产开发提供了很好的配套条件。这是奥运对北京经济的拉动对于房地产的影响。

5、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文化气氛。奥运将带动北京城市的发展,除了要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以外,还要修建一批新的场馆,还要配套建设一些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商业设施等等,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也包括改善广大

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5、2奥运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奥运会之前将投入1800亿元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900多亿元的资金用于交通设施的改善,北京将提前实现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北京高速公路网的形成,直接有利于加强北京郊区卫星城、小城镇跟市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北京今后城市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东南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塘高速公路这个方向,这个地带有五六个卫星城要加速发展,包括通州、房山、顺义。北京还要建成15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总的运程可以达到200公里,有地铁五号线,轨道交通八通线、地铁四号线、机场线、奥运中心线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要继续向外省延伸,特别是延伸到这些卫星城去,会对城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作用。

5、3绿化地带的住宅建设。为了迎接奥运,北京的城市规划肯定要有一个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地带,这次规划确定了还有24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绿色空间。根据规则,安排了3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住宅建设用地,新规划的实现绿化地带的住宅建设,紧挨着绿化带两侧,环境很好。很多发展商都看好这个区域,纷纷抢占建设用地,特别是围绕奥运公园周围这样一些项目。因为奥运中心的建设,不光是建场馆,他还要建文化设施,商业设施,同时还有30平方公里的奥运村,这个地方将是最现代化的地域,不仅靠近整片的绿化带,而且享受了奥运中心的各项设施。比如倚林佳园、新新家园这些项目,不仅抓住了很好的区域位置条件,而且项目本身的品位比较高,所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行业相关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变革(交通、通讯)的影响

1、1、交通技术的革新和交通工具的完善

随着交通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完善,交通越来越便利。一方面,我国许多大城市联结郊外的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发展很快,另一方面,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在城市居民中日益普及,甚至象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小汽车已开始进入居民家庭,加上地铁和公共汽车、电车和出租车,我国许多大城市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开始形成。运输条件的改善,提高了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可达性,使城市房地产区位由中心区向郊区演变的出现成为可能。

1、2、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也缩短了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空间距离,对城市房地产区位由中心区向郊区演变的出现起了促进作用。由于寻呼机、手机、电脑在人们生活中日益普及,许多过去只有在中心城区才能办好的事,如念书住在郊区足不出户就可办成,在家里办公也开始成为可能。住宅不再仅仅是工作之余的生活场所,也成了工作场所。

1、3、节能与供热方式改革。

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第76号令),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住宅节能,一方面要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要求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能技术的改革与发展。目前住宅节能主要工作是积极推进“三改”工作,即墙体、门窗、供暖方式改革。

1、4、节水、节地要求。

住宅建设中,一是推行节水型卫生器具;二是在新建居住区推广生活污水回

用技术;三是推广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把生活污水、雨水进行处理利用,不仅能节水,而且减少了排污量,取得双赢的效益。节约土地资源,不仅是节约住宅成本的要求,也是住宅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1、5、住宅一次装修到位

北京市已逐步采取措施取消新建住宅毛坯房的做法,即将出台《关于加强新建商品住宅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若干规定》,规定了开发企业开发商品住宅应做到一体化设计、施工、安装要到位,不允许甩项验收等。全国范围内,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2、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城市郊区一般是新建成区,人口密度较低,有更好的条件改善居住环境,有些大城市郊区近年来还出现了以人工湖、集中绿化为主要特征的实例,这在中心城区是难以实现的。另外,郊区自然风光独特,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空旷明净,因此;

(一)、市郊逐渐成为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如南京市东郊中山陵风景区和栖霞风景区附近的房地产开发逐年升温即可为证。2001年,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对商品房市场的抽样调查表明,57.7%的被调查者认为理想的居住地在城郊区结合部,37.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市中心,4.6%认为在远郊。

(二)、房地产开发中,借景,造景的倾向成为趋势。由于城市中自然环境中美景的稀缺性,能够取得自然美景的机会越来越小,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中,借景,造景的倾向成为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谁的景做的好,谁在房地产的竞争中蹴有可能取得先机。

(三)、滨海地区,风景地区的房地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会相应的带动此地区二手房市场的发展。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些地区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胜地,必然直接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3、消费者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的提升对房地产的影响。

房地产商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发展新的概念地产。这里所强调的概念地产,不是那种充斥于市场的浅层次的概念炒作与包装,而是以一种趋于成熟和理性的主题概念,统率产品的研发、开发、营销、管理与服务,从追求住宅物理性(功能性)价值到追求文化性价值,不断延伸产品的内涵,实现从卖房子到卖家居、卖环境、卖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提升。主题概念作为产品与品牌的核心内涵,是产品的灵魂,是品牌的个性。

要超越传统产品主义,做好概念地产,复合地产是必由之路。只有通过跨行业的复合与嫁接,才能营造实实在在的主题概念,才能打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所谓复合地产,就是以发散的思维方式,跳出行业之外整合资源,将狭义的房地产与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体育、教育、休闲、科技等产业融合起来,营造新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形成各种“产业房地产”。我们认为,人类活动的一切建筑环境都可纳入房地产的范畴,因此叫它泛地产,中国房地产正在进入泛地产时代,而复合地产则是泛地产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就是把体育、健康的理念与房地产嫁接,获得成功的。实践证明,复合地产除了住宅和体育产业嫁接以外,在教育、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上同地产嫁接整合,满足消费者更为多样的需要和更高的文化品位。

4、消费者对房地产有效需求不断增长

房地产有效需求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住宅需求的增长,其主要因素有:首先,房改政策逐步出台落实、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城镇居民住房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将大大增强,将极大提升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其次,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也将使人们对收入增长期望降低同支出预期上升的矛盾得到缓解,后顾之忧少了,敢于用手中的钱,以至未来的收入去购房。第三,住房抵押贷款和资产证券化等房地产金融的发展也将刺激居民的购买行为。第四,人们对住宅投资性消费动机的增强,也将为我国房地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带来巨大商机,尤其随着我国城镇户口制度的改革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将能动地创造出新的住房需求,白领人士公寓、老龄公寓、学生公寓的需求也将逐步加大。

第三部分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前景的总体判断

一、发展态势总体判断

(一)、总体展望------三个判断

1、我国房地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空间很大。我国房地产业无论是企业规模、行业水平还是经济地位都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0.25平方米,远小于国外发达国家的20--30平方米。现有住房面积不足和增长前景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决定了我国房地产发展空间巨大。

2、我国房地产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要求决定了我国房地产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住宅将成为持久的消费热点。2000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60美元,已由温饱迈入小康社会,住宅消费将成为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主要消费热点,住宅产业相应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从消费热点分析,吃、穿、用、住、行五大物质消费中住、行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加大,住的方面尤其突出,人们的住宅消费需求还远远未被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要求也决定了我国房地产特别是住宅产业将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

3、未来三年房地产业将在高位上进行调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将有所降低,估计,未来三年增幅在15%左右

我国房地产业潜在市场空间的相对无限大与有效需求的增长决定了在未来几年内行业将保持一种高速增长态势。具体到未来三年年情况,从今年统计数据中定金与预付款仍高达2000亿元以上等因素来看,虽然受世界经济衰退及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因素的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仍应维持在15%以上,销售额维持在20%左右,仍属高位调整的(所谓高位调整就是指,房地产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是,增幅将有所降低)阶段。房地产行业将进行大规模的兼并充足,一大部分劣质企业将被淘汰,哪个企业真正的面对市场,能够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哪个企业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未来三年房地产业运行环境

1、市供需两旺,但供大于求,空置房将增加

总体上明年市场需求仍将呈现较高速度的增长,但由于今年地产投资及施工面积增长过快,明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及总供应量将大于需求,市场竞争激烈,一

部份质地较差的开发商楼盘将形成积压,总体空置房面积将进一步增加。

2、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住房二三级市场将全面启动,房地产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上海市的存量房交易成功经验将被其它各大城市引用,住房二三级市场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培育,上海存量房交易面积将超过增量房交易,此外各地的租赁市场也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完整将进一步增加增量房消费的有效需求。

3、住房金融快速发展

住房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将主要体现在住房抵押贷款仍将迅速增长,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将逐步提上日程,类似于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股权酒店等变相房地产基金出现将促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形成。

4、住宅投资性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住宅投资性消费最初始是公房购买者二次购房后将旧房租金用于还贷新房抵押贷款,预计明年多次置业与异地置业将更多地出现。

5、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由于加入WTO后境外资本的介入及土地市场的规范、开发贷款及预售条件的提高,明年我国房地产业的竞争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其在政府、银行及社会间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及开发商的管理资源能否跟上企业迅速扩长的步伐等因素将成为主要因素,因此不可避免的是大批小公司消亡、整个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而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域经营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将迅速崛起。

6、区域性的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

目前我国虽然并不存在全国范围的房地产泡沫,但区域性的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产生区域性风险。这主要体现在:

迄今为止,我国房地产行业仍然是一个暴利行业,导致许多厂商纷纷进入该行业,整个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导致该行业的无序竞争,加上地方政府不断变动的城市规划和一些地方性优惠政策,又导致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数量成倍上升,地产价格也呈节节攀升的上涨势头,其中房地产商品正逐步向高档住宅和写字楼方向发展。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远远低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他们的房地产需求正在逐渐下降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已经超过了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及平均增长速度,区域性的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势必增加房地产企业在此地区的风险。

二、市场需求分析专题

(一)、市场消费需求观念的变化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观念的变化,反映在房地产消费市场上,将直接的影响整个的市场需求导向。因此,研究需求的变化,是研究市场需求分析的前提。观念变化主要表现在:

1、对住宅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升级。从满足数量转为追求质量,从注重内部结

构扩展到对外部环境的高度关注,从追求实体性产品扩展到追求体验的产品,从满足物质需要扩展到为满足业主实现自我、体现人体价值的需要;

2、住宅需求的目的在发生变化,从以居住为主,正在转为居住、办公、出租、

投资增值、经营等多作用并存;

3、对住宅区位的需求,从喜欢在城市中心区正在向城市的外围转移,国外城

市的“空心”现象在我国已开始出现;

4、住宅购买者的身份在变化,由集团的批量购买为主转为个人的单件购买为

主;

5、住宅消费观念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新观念不断推出。绿色物业,智能化

物业,文化品味,度假式住宅,田园风情等新观念不断刷新消费者;

6、住宅消费的数量扩充阶段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进入追求品质的阶段。

7、需求方对房屋需求的种类,从对住宅的大量需求转为商贸楼宇、工业用房、

写字楼等多种需求。

(二)、未来几年商品房市场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1、“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总量预测。

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为4.58亿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9.8平方米(按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推算而得),预计到2005年,我国的城镇人口将达到5.4亿人,按平均每人22平方米建筑面积推算,在“十五”期间要增加住房建筑面积28.12亿平方米;如果原有旧住宅每年按4%的比例拆迁重建,5年合计20%,总面积为18.14亿平方米;两者合计,“十五”时期需要新建住宅46.26亿平方米。按2000年城镇商品住宅平均每平方米造价1000元计算,“十五”计划时期的5年中,仅城镇商品住宅的建设投资就将达到46260亿元。如果按商品住宅占商品房面积的85%(1996-2000年平均数)推算,5年中城镇需要竣工商品房54.42亿平方米;按2000年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造价1139元(见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P213)计算,5年中商品房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61984亿元。按国家计划,“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约为221064亿元,商品房投资占其28.0%,表明房地产业在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占据显著的地位。

2、“十五”时期房地产需求量的预测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时期,潜在的住房需求和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将使房地产市场呈现长期看好的态势。

2、1、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后的20余年来,我国的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但是,到1999年,我国的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只有30.89%。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以后21年的工业化高速发展中,城市化水平仅增加了12.97个百分点,年均只增加0.62个百分点,69.11%的居民仍生活在农村,这与工业增长速度和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动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八五”期间年均上升了2.63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市镇人口占人口比例年均增加1.6个百分点。

2000年我国城市化人口达到41300万人,“十五”期间,如果按照市镇人口占人口比例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的保守估计来计算,则2005年时城镇人口达到42554万人,比2000年净增2540万人;如果按照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的乐观估计来计算,则2005年城镇人口可达到45598万人,比2000年净增4298万人。这部分新增人口对住房有迫切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到2005年,城镇人口可能增加2540~4298万人。

以三人购买一套住房计算,将增加850~1433万多套住房。以每套70平米计算,共计595,00~100,310万平米,以每平米2300元计算,约为1.2万亿元~2.3万亿元的潜在市场需求。

2、2、“十五”期间新组建的家庭对住房的需求。

1975--1980年出生的城镇人口在“十五”期间将进入结婚等待住房阶段,依据统计资料,1975--1980年城镇出生人口大约总计在2540万人左右,即在“十五”期间大约有1300万对对住房有迫切需求。以每套70平方米计算,共计91000万平米,以每平米2300元计算,约为2.1万亿的潜在市场需求。3、未来几年房地产消费主要群体特征

3、1、购房群体日趋年轻化,30岁以下和30-40岁所占比例超过60%,分别为35%、32%;40-50岁和50岁以上所占比例相差无几,分别为18%、15%。年龄特征是决定产品风格特性的重要参数,建筑风格的取舍需更多地考虑日趋年轻化的购房群体特征。

3、2、三口之家已经成为城市最核心家庭结构,比例为49%,其他结构特征比例相差无几,依次分别为两口家庭22%、三口以上家庭18%、独身11%。家庭结构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产品设计(如户型、配套等),是项目市场定位的重要参照依据。

(三)消费者有效需求的变化方向

1、消费者需要更为人性化的住房。楼盘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细部处理。公寓房将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的关怀。如足够数量的电梯和速度,进门的玄关及大堂,甚至于考虑公寓房也能有辅助门出入,及有足够的车位。低层住宅更要考虑室内车位和访客车位,有条件的应开发半地下室,增加辅助功能,将更受消费者欢迎。

2、环保住宅将引领市场。从现有条件出发,渗透环保意识,比如,保温隔音材料的运用、低噪音路面的敷设、垃圾分类、环保建材、水处理装置,以及太阳能的运用,都能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3、全装修房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今年第二季度统计,有46%的购房者接受全装修房,明年此比例将大大扩大。全装修房不仅是硬装修,包括软装潢设计、家具采购配置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拎皮箱进新家。

4、人性化物业管理成为消费者购房的附加条件。人性化管理将更体现在真正的以人为本,比如,小区一卡通服务,24小时监控中心,服务设施齐全的会所配置,为业主代缴水、电、煤气费、代业主接送小孩、老人等等,并有完善有效的保安措施。

5、注重选择优质建材。特别是优质材料的门窗、五金件、冷热水管道以及涂料成为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关键部位。虽然会增加造价,但对于提升产品品质至关重要。从今年热销楼盘情况看,都有此共同特点,即选用优质建材。

三、房地产周期性研究专题

房地产业周期波动不是以单一指标来衡量,而是用数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是:①销售增长率;②投资增长率;③产业增长率(施、竣工面积等);④价格涨落。断言是否到了波峰或谷底,主要是看销售增长率指标,因为它决定着后三项指标。

一般认为,我国的房地产周期为六、七年左右。1992年,我国房地产开始

了一轮以投资拉动的大发展,1998年初结束。1998年初,本轮房地产周期正式启动,从国房景气指数看,1999年10月该指数达到谷底100.88,之后逐步回升,在2000年2月达到当年最高峰104.06。今年以来,国房指数一直稳定在105的高位,说明本轮房地产周期尚处于上升时期。

就“十五”期间而言,中央已决定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努力培养和扩大内需。一方面,通过扩大就业、保障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等措施,以刺激消费。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已开工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西部开发重大建设项目将大幅度地增加投资量。而由于投资的“乘数原理”,政府在运用增加投资的财政政策来调节需求时,会直接、间接地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带动住房消费的增加。这些有效的反周期措施,都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同时,世界经济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对中国经济和中国房地产业也会带来有利的影响。

从今后发展来看,房地产业受到几大利好因素的推动,发展空间很大,前景乐观。一是扩大内需仍将是我国经济今后几年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内需增长强劲,其中,房地产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入世贸和举办奥运将对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三是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逐步下放房地产建设审批权,起草新的住宅法,重点扶持房地产业的发展;四是外资大规模参与竞争,将提升整个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当前港资正积极在广州、上海等重点地区开拓市场,抢夺人世后的先机;五是我国居民对住房的潜在需求巨大,2000年底,我国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4.7平方米,比改革之初提高了约2倍,但这与美国的60平方米,欧洲的45平方米,新加坡的26平方米等许多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再从周期规律推断,今后几年正是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时期。预计下世纪的前20年,我国平均每年需新建住房3.56亿至4.19亿平方米,相当于2000年住宅新开工面积的1.5-1.8倍,而高潮极有可能发生在2003年下半年或2004年上半年。但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急速膨胀,市场热度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这一高潮很有可能提前到来。

【总体预测】

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了新的一轮景气周期,目前正处于新周期的上升期。本次周期的高点可能在2002年下半年至2004年出现,然后市场可能在高位进行盘整。整体来说,从2001年起未来三年房地产业将维持良好的运行态势。房地产业的运行环境明显优化,宏观经济向好和产业政策支持等因素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复苏与发展,行业运行的景气程度明显提高。2001年,房地产业延续了2000年的良好势头;目前房地产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影响未来三年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行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变化;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大规模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等。我国房地产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未来3~5年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房地产市场竞争格局在许多方面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容量和潜力巨大,未来3年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住宅产业将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

四、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空间与竞争状况预测专题

(一)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

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

更多资料请访问.(.....) 2009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报告 (摘要) 经历了2007年四季度以来的深度调整之后,国内房地产行业在2009年的春天迅速回暖,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市场以超过绝大多数人先前预期的速度和幅度重回上升通道,表现为:需求明显释

放,交易量持续大幅度放大,价格启稳并快速反弹,土地交易重新活跃,有效供给开始增加,交易和开发两个市场先后被激活,行业景气逐月回升。 一、房地产政策导向以放松鼓励为主 上半年,房地产相关政策延续了08年四季度以来以宽松鼓励为主的基本基调,政策着力点由房地产交易环节向上延伸到开发环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调了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随后,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求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度收紧的针对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通道被放松。5月,国务院下调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鼓励房地产项目加快投资建设,国土资源部要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发改委再提研究开征物业税,旨在规范现行房地产税费制度,活跃存量房市场,稳定交易价格。 房地产市场对政策的反应迅速而积极,二季度以来部分区域隐有过热迹象。面对市场最新动态,政策面开始注意动态微调,6月,银监会强调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央行也重提监测房地产信贷风险。接下来的政策出台或将在维持主基调不变的前提下,体现区域性及结构性差异。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低于近年来平均水平,二季度以来加速增长 受到去年行业形势低迷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去年增长了9.9%,大幅度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的增长水平。按月来看,一季度投资疲软,4月份以来投资开始放大,并逐月加速增长。住宅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维持在70%左右,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占比约12%,办公楼投资占比约4%。银行信贷资金对房地产投资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资金占比约60%;受外部金融环境的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doc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市场供给基本平衡 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状况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与全行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1992年~1993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随着全行业步入调整时期,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1998年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后,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增长率也走向回升,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额6245.5亿元,同比增长25.3%,至2002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8.2%。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结构来看,1996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开始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为68.5%,2002年1~11月,这一比例已上升为70.7%,办公楼投资稍有上升,商业用房投资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投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 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分析 2002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快增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施工面积增速21.5%。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80730万平方米,增长22.6%,本年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增长19.1%。考虑到新开工面积的较高增速,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施工面积还会出现较快的增长。从竣工面积来看,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受工程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分析 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住宅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商业用房市场次之,办公楼市场所占的比重最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存在着以下特点: 住宅供给平稳增长,住宅供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别墅和高档公寓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安居工程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5%~10%比较合适,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严格控制高档物业的投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降低到10%以下,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2002年1~11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比例已达70.7%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办公楼市场供给有所增加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内的投资速度放缓,但是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虚高,空置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房价总体已高得离谱。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时房地产价格一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2 房地产市场中博弈行为分析 2.1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是整个房地产产权交易的集合。房地产的交易过程就是房地产博弈过程,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市场上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的结果。随着产权的受让方以一定的价格获取房地产产权,产权让渡方让渡房地产产权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交易的价格由此形成。 2.2 房地产市场的博弈主体 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主体有很多,一般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房地产的消费者、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员、政府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但是从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博弈主体还是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之间的博弈,也有同类主体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了房地产的价格。 3 博弈模型与博弈分析 3.1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来看一下土地价格为什么会如此高?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土地的稀缺性,房屋开发量不足决定了房地产商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由demand1曲线向右移动变成demand2曲线),如今房地产商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土地的储备,大势“攻城掠地”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拿到市场上进行拍卖和抛售,说明了土地的供给在不断减少,而政府对于农村郊区土地的开发和强制征用也证实了可用作开发的土地在减少,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supply1曲线向左移动变成supply2曲线)。经过曲线的移动后,两条曲线的均衡点也由E1变成了E2,很容易得到土地的价格升高了。 模型分析:首先对于某一块土地,假设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是信息完全的,双方都知道对于这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收益为多少,双方博弈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分配这个收益E。作为政府,这块土地的成本就是基本的行政费用,而作为房地产商,他的整个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费、销售费用等等。假设土地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p=a-b×Q(p),土地的固定成本为C,那么政府的收益函数为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 比例逐渐增加。21世纪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关键词:市场发展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近几年增长的更快。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21.7%上升到15.7%,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19982003年年平均售价的增长,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分别达到8627元/平方米、6232元/平方米、6037元/平方米,与之对应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6683元、15638元和27596元。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目录: 一.了解房地产 (2) 二.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2) 三.我国房价走势 (3) 四.房地产现状成因分析 (4) 五.对我国房地产的未来预期 (5) 六.报告总结 (5)

一、了解房地产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房地产由于其位置固定、不可移动,因而往往又被称之为不动产。它分三种存在形式: (1)单纯的土地,如一块无建筑物的城市空地; (2)单纯的建筑物,如在特定的情况下,把地上建筑物单独看待时; (3)土地与建筑物结合的“房地”,如把建筑物和其坐落的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也就是说,土地和建筑既有各自独立的特质内容,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论土地和建筑物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或以结合的形式存在,都属于房地产,是房地产的一个部分。 房地产业:是从事土地和房屋开发经营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二、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 1998年-2007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4.3%,销售额年均增长33.2%,但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房地产交易量和房价齐跌。2008年全年总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但2009年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反弹,量价齐升,房地产业反弹,泡沫再度出现。部分城市的房价增长过快,大型城市的销售价格,租金以及房价收入比出现不平衡,开发商高价抢购土地,购地价格已严重偏离合理水平,呈现泡沫化。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主要是大城市的局部性泡沫,但是今后可能向二级城市扩散。如果泡沫破裂,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短期内随着房地产的活跃,房价较低的中小型城市将面临上涨压力,但是长期来看中国房价仍面临下调压力。 三、我国房价走势 这是我们找到的我国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一手房指数环比数据以及走势图:

中国房地产现状及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国房地产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侯金鑫 学校:南昌航空大学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05月8日

摘要 现今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房地产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支撑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它也肩负着重任。房地产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无可厚非的成就,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它的过快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相应的问题。过快的发展使得我们只能片面的认识到这个不断壮大的行业,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解决问题。随着政策,需求,竞争等环境的快速变化,中国房地产目前的局面也不容乐观。同时,房地产的市场开发,销售,以及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我国房地产市场想要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文通过市场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房地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国民经济,市场化,保障监管制度

目录 一.引言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先导性产业的作用。 1. 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 2. 创新并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3. 具有突出的扩散效应。 (三)房地产业的支柱性地位。 三.住房市场化成就及问题 (一)概括发展 (二)八大成就 (三)存在的问题 1.政策混淆 2.住房供应体系不健全 3.房地产市场不规范 4.制度建设不完善 四.房地产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片面的认知 (二)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缓慢 (三)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 (四)地方政府违规操作 (五)开发商的垄断经营 五.解决目前房地产行业存在缺陷的有效政策及手段 (一)对于政策混淆的解决手段: 1. 区分房地产政策和住房政策 2. 建立健全政策审批制度 3 加大房产政府调控力度 (二)解决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1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2 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3 逐步完善房地产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1.加强对商品性住房的预售许可管理 2.规范商品住房的预定和销售 3.严格控制监督住宅的建筑质量 4.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5.控制恶意垄断 五.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中国房地产各阶段发展史(非常详细)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1年,在深圳、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试点,在此之前,国内只有房地产开发,没有商品房开发,事业单位或是企业单位造房子主要是用于内部职工福利分配。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7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市场经济之后变化很大,其中房地产开发相当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全国推广,于是他吹响了中国发地产开发号角,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1993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是已经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场形成了严重泡沫。于是下令停止银行贷款。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1993年底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落实,经济过热势头放缓,处在通货紧缩通道中,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爆发,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8至2003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分水岭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面开始发生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主要一个是取消福利分房,通过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这种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内爆发,并大幅快速上升。还有价格政策,在这之前商品房的价格受到物价局的管制,不能随便涨价,是限价的。但是在这时候取消了这些管制,为后来开发商涨价提供可能,这以后开发商自己喜欢怎么定就怎么定,开始乱涨价。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8 里程碑 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倡导贷款买房。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

房地产行业分析

篇一: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史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三、我国房地产行业企业分析 四、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 五、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六、我国房地产行业人才分析 七、部门猎寻目标--企业介绍 八、部门猎寻目标--企业排名 no1: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史】 房地产历史变更: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 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 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 房地产发展初期: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 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 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 商品化进程”。 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 房地产发展至今: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 no2: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行业的概貌:概貌一: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概貌二: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 概貌三: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 行业的发展: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正在步入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 期, 人们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和城市人口大幅增加,使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市场消费主 其次: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世界知名实力雄厚的国外房地产开发商加速抢滩中国房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进入世纪以来,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地支柱.在这种大地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地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地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地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地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地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地规范化发展.虽然在过去地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了不完善地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作为有着刚性住房需求地房地产业依然会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而本文地研究在理论上金额以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这个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地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地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地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地绝大部分,年这一比例约在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年有较小回落,年至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地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地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地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地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地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地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地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地想法,也有地方政府地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发布地《个市县年至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地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年联合召开地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年月至年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月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宗,涉及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地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地波动,从年至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地,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显示,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首度超过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地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但是这一情况到年随着国家调控地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年房地产市场相比年下降了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地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地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地主观意愿,房地产地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规模是非常巨大地,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地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地变化,也直接

我国房地产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末我国居民的住房一直是按福利分房的政策来解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照分配住房的时间、数量和地点考虑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 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设想,指出改革的方向是住房商品化。首先改革围绕“三三”制补给出售新建住房政策进行试点。按照这个政策,个人购买住房的房价款,由个人、单位和政府各承担1/3,即个人只需支付房价款的1/3,就可以买到住房,其余房价款由单位和政府补贴。1987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随后,福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开始试行。1988年4月,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从而使房地产市场有了法律上的保障。1989年,由于政治形势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91年5月,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加上浦东开发的带动作用,199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趋势。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从1992年兴起的。1992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此前的“房改”、“地改”始终步履维艰。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交易活跃。其重要标志是1992年前几个月社会各界普遍公认的一个社会新热点----“房地产热”的出现:全国前四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8.3%,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 14.6%,而商品房完成投资却增长78%,商品房销额增长63.3%.1992年下半年:膨胀.199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1991年底增长175%,新开工面积增长78.1%,利用外资增长228%,全年商品房销售额比1991年增长80%,房地产公司增加2倍. 1993年上半年达到顶峰.这期间,全国商品房完成开发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43.5%新开工面积增长136%;新增开发公司6000余家,至此,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达19000多家. 1993年下半年----1994年3月:受挫折相持.1993年7月起,政府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相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心态上看,很多人认为宏观调控是暂时 的,“年底将出现新一轮高潮”;二是从实际价格上看,很多大城市基本不见降价,“有价无市”的局面非常明显;三是完成的投资增速比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仍比1992年高.这种局面大致持续到1993年3月. 1994年3月至1995年:房地产进入理性回落、平稳发展阶段。1994年3月“两会”之后,房地产市场开始理性回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9%的经济增长速度和130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计划,逐渐平静了社会上期望房地产市场出现新一轮高潮的心态。1995年是国家宏观调控继续深化的一年,在房地产领域,宏观调控已取得明显成效,房地产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住宅、办公用房、商业服务业用房等商品房的投资比重更趋于市场需求结构;地区差异有所缩小;用于炒作的资金和投机性的投资明显减少;中介咨询、物业管理也获相应的重视和发展。

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

2008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整体趋稳房价理性回调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国政府以审慎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上保持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则更体现了这种审慎灵活性。2008年上半年,在国家调控政策主导下,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由2007年的过热转向理性回归,各项指标高位调整,过度需求泡沫得到有效的抑制;但2008年第三季度,市场开始快速下行,并显现出加速下滑的趋势。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主导以及各方面努力下,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整体市场基本保持了理性回归并稳定发展的态势。 1、2007年的投资过热,导致2008年整体市场供给压力大 1.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上半年在30%上高位运行,下半年涨幅出现回调 受2007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延续了去年略高于30%的同比增长幅度,而整体市场处于理性回归的态势,宏观调控起到了明显成效。下半年,国际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由于“抑制过热”政策叠加、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进,以及经济进入调整期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涨幅下降的趋势。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从1-6月的33.5%一路下滑到1-11月的22.72%。尽管下半年涨幅回调明显,但涨幅的绝对值仍超过了20%以上,可见在国家“保增长”政策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并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仍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 1.2、自1998年以来,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近12亿平方米,市场潜在供给能力强 与2007年疯狂抢地以及“地王”不断涌现相比,2008年,中国土地市场开始恢复理性。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增幅基本趋势是逐月下降。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由1-2月的34.7%,到年中(1-6月)的7.6%,1-11月的-5.9%,除1-5月外,增幅都是逐月在下降;而土地开发面积同比增幅也是由1-2月的20.2%,一路回落到1-11月的-2.7%,除1-6月外,也是逐月下降。2007年狂热的土地市场降温明显。但2008年1-11月土地购置未开发面积仍达1.12亿平方米,可见开发商囤积土地的意愿并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1.泡沫成份开始收缩,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的同时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一些城市的房价开始下降2007年以来,在紧缩政策调控下,我国的房市的泡沫成分开始收缩,一些城市的房价虽然仍然较高, 但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 2.成交量萎缩,空置率上升与房价下调相对应的是,购房者观望情绪严重,房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地产商空置率大幅上涨。同时,近年来,房贷一直被我国银行界视为优质贷款项目,各大银行为了 争夺此项业务展开恶性竞争,不断降低门槛,导致房贷规模成倍扩大。房贷业务“一枝独秀”的繁荣背后,是潜在的巨大风险。据统计,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 地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占全部购房总数 的比例高达90%,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风险系在金融机 构身上。并且,由于房价下跌,一些购房者将拒绝偿还银行贷款。 而这些风险最终无疑都会转嫁给银行,从而导致我国的银行业面临 巨大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剧我国经济波动。 4.房地产中介经营困难由于房市不景气,成交量急剧下降,加上来自房市的竞争加剧和规范性制度约束增强,一些房地产中介出现 了经营困难和倒闭。 5.我国房地产业存在多大的风险。第一,中国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第二,垫资建设。 在土建时,让建筑承包商带资垫付,将成本转嫁给建筑承包商。第三,通过资本市场“集资”。即使在当前国家出台了这么多宏观调 控政策后,房地产股依然红火一片。这种结果值得决策者深思。当 泡沫破灭,开发商逃之夭夭,股民们将再次品尝痛苦和无奈。 交易行为种类

最新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宏观分析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宏观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总结,分析了目前房地产价格的不合理性,以及宏观调控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地租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近年来最红的经济话题莫过于房地产问题。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安家立命”、“安居乐业”的说法,与此息息相关的“房子”在国人眼中自然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开始于1996年左右。房地产业在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率先起步。1998年,中国开始了“房改”,那一年,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为中国经济低增长的影响,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为个人房贷提供了政策支持。由此,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中国步入了房地产市场化的高速发展期。 房地产市场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的市场化,人们在计划经济时期被压抑已久的对房产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供需规律开始发挥其魔力,虽然供应量越来越大,但是需求更为强劲,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06年以前,房屋销售价格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2006年到2007年,房价开始出现异动,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直到2008

年,房价才有所回落,但仍然远远高于以前。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发现,自己就算不吃不喝,光凭工资得几十年才能拥有一套仅够容身的房子。 二、对我国现在房地产价格合理性的分析 世界银行认为比较合理的房价与人均收入比是4—6倍,为房价收入比所设定了5的警戒线。而从上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警戒线。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房产品结构失衡的现象,房地产的总量大于有效需求,商品房空置率远超过国际警戒线。同时,房地产过剩与短缺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商品房积压,这主要是指没有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对市场有效需求估计不足,过多投资高档住宅,导致了空置;另一方面,大多数居民的住房还十分紧张,普通住宅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供给短缺、增长缓慢。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样的高房价是不合理的。虽然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可能会使GDP呈现出一种非常繁华的景象,但神话一旦破灭,后果不堪设想。大量经济学者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业已经形成了泡沫,对我国是一个严重的隐患,这泡沫一旦破灭,就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年8月5日消息,2008年全国各地一路狂涨的房价开始出现分化,在一些大城市率先出现了下跌;由于对未来房价预期的改变,消费者开始了对楼市的观望,房屋销售市场交易量开始急剧萎缩。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状况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的总体发展态势 (一)房地产开发总量及增长率 (二)销售总量及变化 1、销售增长速度放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端倪 2、存量住房市场火爆 (三)销售价格变动状况 1、总体发展态势 2、第一第二季度房地产销售价格分析,重点以北京、上海为例 二、地区发展态势 三、房地产行业效益情况 1、2001年上市公司效益分析。 2、2002年房地产上市企业业绩预测 四、目前的行业运行环境 第二部分:未来3到5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政策因素的影响 1、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 2、预售条件及开发贷款门槛的提高 3、货币化分房政策的落实 4、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行 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分析 1、GDP与人均GDP的高速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1、未来10年内我国GDP的增长情况预测 1、2、GDP的增长将带动“十五”期间住房消费的增加 1、2、1人均GDP的增长将增大住房消费支出 1、2、2为了实现GDP的既定增长目标,必然要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杠杆作用 2、规模城镇化对房地产的推动。 3、西部大开发的积极影响 4、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长期利好 5、奥运带动城市建设,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行业相关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变革(交通、通讯)的影响 1、1、交通技术的革新和交通工具的完善 1、2、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1、3、节能与供热方式改革。

1、4、节水、节地和治理污染。 1、5、住宅一次装修到位 2、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消费者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的提升对房地产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前景的总体判断 一、发展态势总体判断 (一)总体展望------三个判断 1、我国房地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2、我国房地产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3、未来三年房地产业将在高位上进行调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将有所降低,估计,未来三年增幅在15%左右 (二)未来三年房地产业运行格局 1、市供需两旺,但供大于求,空置房将增加 2、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3、住房金融快速发展 4、住宅投资性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5、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6、区域性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 二、市场需求分析专题 (一)市场消费需求观念的变化 (二)未来几年房地产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1、“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量的预测。 2、“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3、未来几年房地产消费主要群体特征 (三)消费者有效需求的变化方向 三、房地产周期性研究专题 四、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空间与竞争状况预测专题 (一)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 1、外资房地产开发商的涌入。 2、地涌现出新的竞争主体。 (二)跨区域竞争加剧 (三)土地储备资源的竞争加剧 1、新的土地使用政策导致土地的供应量可能会供不应求 2、入世使得土地市场竞争加剧 (四)对消费者群体有效需求的竞争加剧 (五)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竞争。 第四部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专题 一、政策风险 1、土地转让制度的改变,加大企业开发成本。 2、房地产企业贷款政策的改变,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受阻

我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3.3 商业地产市场分析 3.3.1 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现状 商业与房地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商业包括零售、批发、服务等一系列内容,属于经营方式的一种描述;而房地产则属于不动产的范畴,具有不动产的所有属性,以一种实物的形态被大众所认知。中国商业与房地产的结合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基本需求、初现端倪、蓬勃发展、理性认识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商业经营与房地产开发逐步的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今天众所周知的概念-商业地产。商业地产一经出现,便以它的高回报、高风险、操作复杂等方面的特点,区别于单纯的住宅、办公等物业的开发,成为了房地产开发行业中的新贵。商业地产是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形式,商业地产的开发和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及房地产开发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从一定层面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和房地产开发水平。 从部分重点城市土地出让种类以及商业地产项目开发数量来看,商业地产已经呈现超越住宅地产的趋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住宅投资49374亿元,增长11.4%;办公楼投资3367亿元,增长31.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312亿元,增长25.4%。据(2013年1-6月全国商业地产市场投资运行态势)中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迎来购物中心供应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

20个主要城市在2013年下半年有约150个购物中心开业,平均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13上半年,全国商业地产投资额5010亿元,同比增长26%,高过住宅增速6个百分点。商业地产施工面积65344万平方米,增长22%,高过住宅9个百分点;商业用房新开工面积11778万平方米,高过住宅0 .7个百分点。 3.3.2 峨眉山商业地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峨眉山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房地产产业化进程的加剧,商业地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商业网点为中心的一些商业辐射带。同时一系列的城市建设规划推动着峨眉山商业不断前进,并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从蓝光文旅公司高调进进峨眉山,打造峨秀湖项目开始,到被誉为“峨眉不夜城”的峨眉院子盛大开街,峨眉山的旅游地产链条又多了一个丰富且有决定性意义的元素。如今,峨眉半山·七里坪、峨眉·山与湖、天颐温泉小镇2期、峨秀湖国际度假区以及蜀尚国际、峨眉象城、中华药博园等旅游地产项目先后在峨眉山景区周边落户,这种丰富多样的文化整合和逐步健全的休闲度假产业链条,昭示着峨眉山一个新的休闲度假时代的来临。 峨眉山部分商业地产盘点: 天颐温泉度假小镇2期四季汤屋:酒店式公寓;

浅谈中国房地产现状

浅谈中国房地产现状 从大的经济形式来看,目前中国为通货膨胀时期。中国通货膨胀率官方公布为:3.2%(我认为远远大于这个数值).而国际经济学上讲膨胀率3%为红色警戒。通货膨胀的意思是:国家发行的货币流通量大于市场实际需求量。通俗的讲就是钱不值钱(这跟国际上的货币兑换率不冲突)。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房地产业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年初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再次加力让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在中央坚强的调控决心下,房价会不会回落,楼市会不会降温,成为许多准备买房者心中最大的疑问。一面是限购、信贷收紧、房产税试点等政策的冲击;另一面是通胀压力加大、股市低迷的现实经济环境……在充斥着各种各样变数的房地产市场,房子究竟要不要买成为购房者面临的大问题。 一、中国房地产的现状 深入了解中国房地产的现状,才能看到房地产业目前存在的困难,才能正确面对现实,改造现实。 1、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1)为什么说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 无论从“租售比”还是“房价收入比”上衡量,都能说明:中国的房价虚高,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比如一般认为良性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为1:200到1:300,房价收入比为4至6倍。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租售比为1:600甚至1:1000、房价收入比为20倍甚至30倍的比比皆是,都远远超出可以接受的范围。 部分“口水”专家(他们的特点就是:靠嘴巴吃饭,讲大道理,到处讲经说法,只要出钱死的可以说活)频频亮相媒体,谈经论道,鼓吹中国“特色”,声称房价不高。房价高不高我们可以简单地算算账:以20倍的房价收入比为例,如果衣、食、行不花费一分钱,恭喜你,20年的收入可以买到房子,也就是从20岁开始赚钱,40岁可以买到房子了,如果衣、食、行花费收入的一半,同样恭喜你,40年收入的一半可以买到房子,也就是从20 岁开始赚钱,60岁可以买到房子了,老了以后,不会居无定所,相信这样的压力情况下谁都不敢生病。当然,如果是购房投资,以1:600的租售比为例,如果你30岁买到一套住房出租,中间不空租,600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也就是50年后,你就可以幸运地收回投资,房子虽然年纪大一点,土地使用年限已到,但所有权还是属于你的, 近期,部分城市地价开始跳水,大幅下调,土地流拍频现,土地市场明显降温,说明地价存在泡沫。2010年6月2日,武汉在楼市新政后第二次拍卖土地,6宗地块中,有一宗流拍,武昌中山路一宗地块楼面地价仅卖1820元/平方米,回调幅度超过1000元/平方米,

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中国房地产产业分析报告 经济10甲班陆晨轩1090410124 房地产业作为中国的十大产业之一,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改革开放前落后的农村居住格局到实行农村向城镇化转变政策的实行再到实现城市化的落实工作,中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实现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奋斗目标。回收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获得的飞速的发展,就算是摆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具有令人惊讶和敬佩的。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房地产作为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社会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和基础的构成要素。房地产的运行和发展涉及众多的相关产业,显示出很强的关联性,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和房屋这些基本的物质要素,这就确定了房地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可对于我们90后一代,如今的房价可是高的吓人啊,就算不看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7023元/平方米,另外,全国住宅价格中位数为6967元/平方米,什么概念呢,像我们大学生毕业出去工作实习打工,乐观的想想也只能在奋斗半辈子才拥有上自己的一方小屋啊。如果不靠家庭的帮助,我想买房的压力足够压垮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繁荣发展之后会走向如此极端呢?这值得政府,社会各界深思。 一、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产业集中度、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墒指数等,其中产业集中度使用最为广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指标通常用某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位公司的营业额占整个行业的营业额比重来表示,用公式CRn=∑Xi来表示。其中CRn为市场集中度,Xi为单个公司营业额占全行业营业额的比重。一般以市场集中度的高低来决定行业内企业之间的行为是垄断还是竞争。在2012中国房地产销售额排行100强当中,前四名依次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房地产开发商队伍也迅速壮大。近年来,全国一半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商分布在广大、上海、辽宁、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的12个省市中,东部地区的企业竞争已从资金实力和土地开发权的竞争走向品牌、营销、服务等方面,而西部地区的开发商还远远未达到这一步。部分品牌企业在外地成立分公司,形成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佬,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 年1~12月份,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295.6 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412.3 亿元。而2012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为64456亿,根据公式,计算可得万科集团的市场集中度约为2.2%;同样的,我计算了排名第四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市场集中度,发现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的销售额突破了900亿大关,由此看来市场集中度也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知道,CRn接近于0意味着最大的n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小的一部分;相反地,如果CRn接近于1就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度,一般情况下,市场集中度越高,厂商的市场支配力越大,市场的可竞争性亦越低。当少数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高到足以影响。市场竞争的本质,乃至市场价格形成的方式与企业内部定价的原则,而市场进入门槛又高不可攀时,就形成了垄断。卖方集中度是市场结构要素中最重要的分析对象,对卖方参与者间的竞争程度、竞争态势、竞争的有效性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那么数据很明显地说明了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垄断现象,仍旧是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当中。 2.产品差异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没有永远相同的产品。无论是设施,周边环境,还是地区交通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