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3-9《赤壁赋》

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3-9《赤壁赋》

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3-9《赤壁赋》
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3-9《赤壁赋》

赤壁赋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主客问答的行文结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二预习方案

(一)基本任务:

1、生字注音

壬戌(r?n xū)酾酒(shī)桂棹(zhào)横槊(shuò)

余音袅袅(niǎo)渔樵(qiáo)幽壑(ha)扁舟(piān)

嫠妇(lí)匏樽(páo)愀然(qiǎo)蜉蝣(fúyóu)

山川相缪(liáo)无尽藏(zàng)狼籍(jí)旌旗(jīng)

舳舻千里(zhúlú)枕藉(jia)属客(zhǔ) 斗牛(dǒu)

窈窕之章(yǎo tiǎo)相与(yǔ)扣舷而歌(xián)溯流光(sù)

倚歌而和之(ha)少焉(shǎo)江渚(zhǔ)洗盏更酌(gang)

冯虚御风(píng)曾不能(zēng)肴核(yáo h?)

2、通假字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3、字词活用

【舞】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词的使动用法。

【西】西望夏口: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东】东望武昌: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以……为朋友,词的意动作法。

【下,东】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渔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词作动词。

4、词语古今异义

【徘徊】古义:这里指明月停留。如:徘徊于斗牛之间。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美人】古义:文中指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如:望美人兮天一方。

今义:美貌的女子。

【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如:白露横江。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如:凌万顷之茫然。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5、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凌万顷之茫然。

(2)、被动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宾语前置: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4)、状语后置:

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出于东山之上。

(二)挑战任务:

1.文体与作者简介

赋,始于两汉魏晋,刘翩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搞文(舒展散布),体物写志也。”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两京赋》等。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上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洵子。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仁宗年号之一)二年(1057)进士乙科。诗、文、书、画俱成大家。墨竹师文同,所作喜从地一起至顶,米元章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也。”文同虽谓:“吾墨竹一派,近在徐州。”。而子瞻亦自谓:“与文同拈一瓣香”,还云:“吾为墨竹尽得与可之法。”然运笔情拨,其英风劲气,往来逼人,使人应接不暇。作成林竹亦甚精。作枯槎古木,丛条断山,笔力跌宕,於风烟无人之境。尝以书告王定曰:“予近画得寒林,已入神品。”兰陵湖世将家收其所画蟹,琐屑毛介,曲隈芒缕,无不备俱。尝画临阁壁作丑室风篁,以易刘氏园中灵壁石。并作应身弥勒,以寄秦观,笔法奇古。

2、文章整体解读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

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全文分作五段: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

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那么什么为我们所有呢?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三、自主学习方案:

(一)方法导引

1、通读课文,了解内容

2、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

(二)重点指津

1、划出第一段写景的句子,两人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近

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

2、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3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

4、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

(三)难点解读

1、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3、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四)思维点击:

1、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是为了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苏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抒情和说理都依托于景物描写,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写景、抒情、说理三者结合得非常紧密。

文中描绘清风、江水、明月的写景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文中抒情的部分,始终不离开这几处景物描写,这就是因景而生情。作者正是在看到江上的清风明月之后,产生了“遗世独立”之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情。

文中说理部分也紧紧扣住这几处景物描写,用自然景物来隐喻哲理,阐发哲理。这就是借物而喻理。如第二段中“客”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扣住江水,“抱明月而长终”一句扣住明月,“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扣住清风。这几句表明了“客”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它的内涵无不借助这一具体而实在的自然景物表达出来。

2、就感情线索而言,课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

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这就是:“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也就是由乐而悲、由悲而喜,课文一开头便表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喜。

接下来顺转:由饮酒放歌的欢乐中伴入了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入悲哀。

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进而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四、反思与测评

能级一: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壬(r?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ng)虚御风

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

8、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能级二:

9、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0、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

月下死去(也心满意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升仙境。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13、《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_____”,月出东山,“_____”之景;第二段歌的是“_____”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_____”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_____,_____”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变化及“_____—_____”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

下江陵(向下游到)

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酾酒临江(斟酒)

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

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1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1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1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能级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5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

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20、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顾而乐之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

21、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B.玄裳缟衣

C.掠予舟而西也D.羽衣蹁跹

22、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歌相答——一边走一边唱,互相酬答

B.凛乎其不可留也——感到害怕,不敢停留

C.如此良何夜——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D.听其所止而休焉——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23、对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

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24、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虚无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五自主探究指导

综观苏轼一生,其精神世界始终受着儒道佛的影响,出世与入世思想支配其立身行事。课外阅读苏轼的《后赤壁赋》,结合本文,你从两篇赋中发现了出世与入世的思想印记吗?请作思考。然后与同学讨论交流。

自主学习方案:

1、(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2、(乐)

3、(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4、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能级一

1、C(A冯píng虚御风B舳zhú舻D枕藉jia)

2、B(危坐:端坐)

3、A(“到,往”,BCD解释为“像”)

4、D(A“属”通“嘱”,劝人饮酒;B“冯”通“凭”,乘;C“籍”通“藉”)

5、B

6、C(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7、D(A“斗牛”古义是星宿名,今义是一种游戏方式;B“白露”古义为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C“茫然”古义是旷远的样子,今义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8、C(都是介宾短语后置)

能级二

9、B(应为“既写景又写人”)

10、A

11、C(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

12、D(景、情、理交融)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望美人兮天一方何为其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须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乐悲乐追求绝望放

14、A(B下,攻占;C渚,江中小洲;D渺,渺小得像)

15、C(①③④⑥都是助词,的;②⑦⑧主谓间取消独立性;⑤助词,无义)

16、B(都表被动)

17、C(都是宾语前置句)

18、D(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19、①这里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能级三

20、B

21、A(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22、C(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

23、C(作者的孤寂并不是因“客去”,而是因身遭贬谪的缘故,即使“客”也只是陪衬而已)

24、D(“虚无”思想在本文中有,在《赤壁赋》中没有)

赤壁赋(必修一)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

赤壁赋 苏轼 壬(r?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独立,羽化而登仙。 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 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歌而和(ha)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 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 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zūn)以相属(zhǔ)。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yú),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 (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落寞混沌驯鸽牵牛花蓊蓊郁郁 B.弥望袅娜脉脉梵婀玲青翠欲滴 C.斑驳丰姿风致卢沟桥没精打采 D.悲凉参差幽僻泊来品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落叶触觉寂寞B.装饰落叶感觉落寞C.点缀落蕊触觉落寞D.装饰落蕊感觉寂寞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落寞:冷落,寂寞)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ft,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大致的轮廓) C.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已:已经) D.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 满目。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 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 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 世纪才开始的事。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B.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还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的成名作是自传体短篇小说《子夜》。 C.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回到朴素,回到自然”。《荷 塘月色》的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D.《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题

《水调歌头》同步练习题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苏轼,字,号,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之一,与其弟、其父合成“三苏”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2)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为题材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 (3)这首词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4)词的上阕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阙对月抒怀,表达了的情怀。 (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 2.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3.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弄”和“清影”的表达效果。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5.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6.“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7.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9.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12理解性默写。 (1)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的两句诗是,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诗中以乐观旷达的祝愿表达情意深厚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也表达了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想象奇丽,描绘仙界气象空灵的名句是(体现出作者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4)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赞美和热爱的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6)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胸襟,揭示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赤壁赋》必修一

《赤壁赋》必修一 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学鲁金会 【教学目标】赏析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教学设想】 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涵咏、探究的方法赏析这篇经典赋文,解读苏轼。 【教学过程】一、放录音 (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 学生听,谈谈《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二、整体感知 板书: 景情理 乐悲喜 (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 三、赏析要点1、赏景:学生用散文化的笔调改写第一自然段。 参考: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于是,羽化登仙、飘然世外。 2、品情:悲从何来? 参考:乐极生悲为人之常情。 ⑴悲从“歌”中来:3 2019-10-09 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学鲁金会 【教学目标】赏析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教学设想】 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涵咏、探究的方法赏析这篇经典赋文,解读苏轼。 【教学过程】一、放录音 (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 学生听,谈谈《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二、整体感知 板书: 景情理 乐悲喜 (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 三、赏析要点1、赏景:学生用散文化的笔调改写第一自然段。 参考: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于是,羽化登仙、飘然世外。 2、品情:悲从何来? 参考:乐极生悲为人之常情。 ⑴悲从“歌”中来:3 2019-10-09 浙江省临海市大田中学鲁金会 【教学目标】赏析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教学设想】 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涵咏、探究的方法赏析这篇经典赋文,解读苏轼。 【教学过程】一、放录音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高一人教版必修二语文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落寞混沌驯鸽牵牛花蓊蓊郁郁 B.弥望袅娜脉脉梵婀玲青翠欲滴 C.斑驳丰姿风致卢沟桥没精打采 D.悲凉参差幽僻泊来品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

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落叶触觉寂寞 B.装饰落叶感觉落寞 C.点缀落蕊触觉落寞 D.装饰落蕊感觉寂寞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落寞:冷落,寂寞)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 大意 ..罢了。(大意:大致的轮廓) C.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已:已经) D.文字里有一个“秋士 ..”的成语。(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句是()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 ....,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 “感染”却是不容置喙 ....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 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 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 ....,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rén xū)举酒属客(shǔ)窈窕(yǎo tiāo)旌旗蔽空(jīnɡ) B.桂棹(zhào) 冯虚御风(pínɡ) 嫠妇(lí) 横槊赋诗(shuò) C.渺渺(miáo) 倚歌而和(hè) 扁舟(biān) 用之不竭(jié) D.枕藉(jiè) 酾酒临江(shī) 渔樵(jiāo) 山川相缪(liáo) 【解析】A项“属”读zhǔ,“窕”读tiǎo;C项“渺”读miǎo,“扁”读piān;D项“樵”读qiáo。【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横槊(长矛) 匏樽(葫芦) B.肴核(菜肴) 相与枕藉(枕着垫着) 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C.倚歌(循、依) 扣舷(船的两边) 下江陵(攻占) D.盈虚(满) 嫠妇(寡妇) 危坐(端正) 【解析】肴核:菜肴和果品。【答案】 B 3.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 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

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 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 【解析】“凌”意为“越过”,“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而上,“倚”意为“循着”,“缕”意为“细的丝线”。【答案】 C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②始适还家门 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 C.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B项“属”通“嘱”,劝人饮酒。A.两个“适”第一个是“享有”之意,第二个指“女子出嫁”。C.两个“歌”分别为“歌唱”,“歌曲”。D.两个“虚”分别为“太空”,“月缺”。【答案】 B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中“于”意思是“在”,②中“于”意为“被”;③中“夫”是指示代词“那”,④中“夫”为发语词,引起下文议论。【答案】 D 6.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最新高中语文: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语文:3-9《赤壁赋》及答案解析

赤壁赋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主客问答的行文结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二预习方案 (一)基本任务: 1、生字注音 壬戌(rén xū)酾酒(shī)桂棹(zhào)横槊(shuò) 余音袅袅(niǎo)渔樵(qiáo)幽壑(hè)扁舟(piān) 嫠妇(lí)匏樽(páo)愀然(qiǎo)蜉蝣(fúyóu) 山川相缪(liáo)无尽藏(zàng)狼籍(jí)旌旗(jīng) 舳舻千里(zhúlú)枕藉(jiè)属客(zhǔ) 斗牛(dǒu) 窈窕之章(yǎo tiǎo)相与(yǔ)扣舷而歌(xián)溯流光(sù) 倚歌而和之(hè)少焉(shǎo)江渚(zhǔ)洗盏更酌(gèng) 冯虚御风(píng)曾不能(zēng)肴核(yáo hé) 2、通假字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3、字词活用 【舞】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词的使动用法。 【西】西望夏口: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东】东望武昌:向东,名词用作状语。 【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以……为朋友,词的意动作法。 【下,东】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重点句子翻译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老的、年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有繁茂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四周,引溪水把它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曲水旁边。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引出一条溪流作为流觞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岸边。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 5、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喜欢面对面聚集在室内,畅谈抱负。有的人随着所喜欢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生活。 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尽管人们取向不一样,有安静和浮躁的不同。但是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快乐而满足,不知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 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喜欢的事物,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况且寿

8、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每当我看到古人感慨生死的原因,(发现)像符契那样相合。我曾经读古人的文章叹息感伤,但不明白于心。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10、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纵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他们感慨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却是一样的。 《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清风缓缓吹拂,水面波澜不起。我端起酒杯劝客人喝酒,朗颂歌唱《诗经?月出》里的“窈窕”一章。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江面多么辽阔啊,小船像凌空乘风而行,却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潜藏在深谷中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诗,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像苇叶一样漂去,越过宽阔苍茫的江面。 6、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像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叹我们生

赤壁赋 必修一原文对照翻译

赤壁赋 苏轼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浩浩乎如冯(píng)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 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 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一、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第9课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9课赤壁赋》同步练习 一、语言基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间.或(jiàn)说.客(shuō) 博闻强识.(zhì) 扣舷.而歌(xuán) B.猗.郁(yī) 拨弄.(lòng) 不可估量.(liáng) 一鳞半爪.(zhǎo) C.低徊.(huí) 挣.脱(zhēng) 载.歌载舞(zài) 叨.陪鲤对(dāo) D.专横.(hèng) 挑剔.(ti) 叱咤.风云(zhà) 啜.菽饮水(chuò) 答案 D 解析A项,扣舷.而歌(xián);B项,拨弄.(nòng);C项,挣.脱(zhèng)叨.陪鲤对(tāo)。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移暴动,姗姗可爱B.酾酒临江 C.寄蜉蝣于天地D.冯虚御风 答案 D 解析D项,冯(凭)。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②徘徊于斗牛 ..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 B.①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 ②余音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C.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往下游走) ②击空明 ..兮溯流光(澄明的水波) D.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盘绕) ②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斟酒)

答案 C 解析 下:攻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 .渺沧海.. 之一粟 C .白露.. 横江 D .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 B 解析 A 项,所以:古义,以此用来;今义,因果关系连词。C 项,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D 项,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顺流而.东也②逝者如斯,而. 未尝往也 B.???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耳得之.而为声 C.???①挟飞仙以.遨游②引以. 为流觞曲水 D.???①寄蜉蝣于.天地②会于. 会稽山阴之兰亭 答案 D 解析 D 项,“于”同为介词“在”。A 项,表修饰/表转折;B 项,助词,的/代词;C 项,表修饰/把……作为。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 A .侣. 鱼虾而友麋鹿 B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 .舞. 幽壑之潜蛟 D .扣舷而歌.之 答案 D 解析 例句中的“东”为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A 项,意动用法;B 项,名词作状语;C 项,使动用法;D 项,名词用作动词。 7.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现代文及答案

■《故都的秋》 一、梳理全文 1、第1自然段中写作者从杭州赶上北平的目的是:饱尝一尝古都的秋。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古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 2、“不远千里”这个成语在本文中的作用是:表达热爱故都秋色的强烈感情。 3、第2自然段描绘了江南的秋天,作者意在:衬托北国秋天、秋味、秋色、秋景。 4、第2自然段中一个短语“半开半醉”,是指领略名花美酒的最佳状态。 5、作者认为在领略秋的过程上应该达到看饱赏透(赏玩十足)的程度。 6、第3段中的文句: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怀恋的感情,进一步表现了故都之秋的迷人。 7、“蓝朵”一词是蓝色的花朵的意思。作者用这个词而不用别的词是因为作者以为蓝色和白色的搭配为佳。 8、文中“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意思是看见一片梧桐叶落地,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 9、第5自然段中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本文开头与它相照应的句子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10、在11自然段中“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的枣子是淡绿微黄的颜色。 11、这段文字:“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其意思是说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12、“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这段文字所用的比喻分别喻指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 13、用一个成语概括上题句子中所逼于的意思相形见绌(相形失色)。 14、“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抒发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无限依恋、爱恋之情。 15、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思念时,突出写了在北平一椽破屋住着时的所见所闻,而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名胜,只用一笔带过。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D) A、作者是浙江省富阳县人,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产生一种想走异地、饱尝故都之秋的心情; B、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都缺乏秋味,体现不出故都之秋来; C、作者在《住所的话》中写过“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不愿去陶然亭等处,当然写不出那些地方的秋景; D、写租住破屋时所见所感,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16、对“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现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二、阅读课文3~5段 1、请用四字短语给这三段文字分别拟写标题。 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 2、第3自然段写破屋中的场景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示色彩的词?作者为什么说蓝色或白色者为佳? 色彩:碧绿、青、蓝。最能传达作者清闲、静寞的情绪。 3、“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哪几个角度写出了故都之秋清静的特点? 听觉、嗅觉以及触觉。 4、为什么说“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面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囚绿记》 1.写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排比) (2)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比喻) (3)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 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反复) (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反复) 作用: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2.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 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绿影”指太阳照过常春藤的枝叶形成的影子;“绿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两枝柔条;“绿囚”指不屈 服于黑暗的顽强抗争的人。

人教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扣舷.(xuán)舳.舻(zhú)举酒属.客(zhǔ) B.渔樵.(jiāo) 潜蛟.(jiāo) 卒莫消长.(zhǎnɡ) C.匏.樽(páo) 遗.世(yí) 山川相缪.(liáo) D.肴.核(yáo) 溯.流光(sù) 倚歌而和.(hé) 【答案】C(A.舷:xián;B.樵:qiáo;D.和:hè。)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这) 清风徐.来(慢慢地) 水波不兴.(起) B.一瞬.(一眨眼工夫) 冯虚御.风(驾) 溯.流光(逆流而上) C.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 何为其然.(这样) D.卒.莫消长(到底) 洗盏更.酌(更换) 东方之既.白(既然) 【答案】D(更:重新;既:已经。) 3.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舞幽壑 ..之潜蛟(深谷) B.渺渺 ..兮予怀(茫然的样子) C.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 【答案】B(悠远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D(A.属:①劝人饮酒,②同“嘱”嘱托;B.东: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发;C.困:①被围困,②贫困;D.唱歌。) 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B.望美人 ..兮天一方 C.凌万顷之茫然 ..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答案】D(A.古: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B.古:所思慕的人,今:美女;C.古:旷远的样子,今:①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②形容因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D.古今都指凌乱。) 6.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客有吹洞箫者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固一世之雄也 【答案】AB(AB是倒装句,C.被动句,D.判断句。) 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突出了景色的爽朗、澄净和优美。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徘徊”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柔美的月光对人的依恋和脉脉含情。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表现了作者极度欢乐的心情。 D.“客有吹洞箫者……嫠妇。”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了箫声的凄切、婉转,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幽怨之情。 【答案】C(歌词中虽有欢乐,但也流露出作者内心中挥之不去的一种失意和感伤情绪。) 8.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变的道理。 【答案】A 二、语段精读 精段阅读,回答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园地 10-10 1950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安工大附中高一备课组 本单元教学设想: 一、了解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 本单元包括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优美,情味浓厚。二是意蕴深,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总教学目标。 三、实施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分析写景 2、体会情感 3.注重审美 4、品味语言 5、读写结合

四、单元教学安排 《荷塘月色》2课时,《故都的秋》2课时,《囚绿记》2课时,表达交流2课时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体会《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二、解题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 问题预设: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 问题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

赤壁赋必修一原文对照翻译

赤壁赋必修一原文对照 翻译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赤壁赋 苏轼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浩浩乎如冯(píng)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 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 )妇。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 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 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 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zūn)以相属(zh ǔ)。 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yú),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问题详解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桂棹.(zhào)和.诗(hè) 徘徊.(huí)船舷.(xuán) B.嫠.妇(lí) 扁.舟(biǎn) 水波.(bō) 山川相缪.(móu) C.壬戌 ..(yǎo tiáo) ..(rén xū)窈窕 愀.然(qiū)冯.虚御风(pínɡ) D.舳舻 ..(fū yóu) ..(zhóu lú) 蜉蝣 酾.酒(lí) 无尽藏.(cánɡ) 解析D项舳zhú,蜉fú,酾shī,藏zànɡ;A项徊huái,舷xián;B项扁piān,缪liáo;C项窕tiǎo,愀qiǎo。 答案 D 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A.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②举匏樽以相属. C.①扣舷而歌.之 ②倚歌.而和之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属”通“嘱”,劝人饮酒。A项两个“望”分别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望见”。C项两个“歌”分别是“歌唱”“歌曲”。D项两个“虚”分别

是“太空”“月缺”。 答案 B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寄蜉蝣于.天地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②中的“于”均为介词“在”。③中的“夫”有指代作用,“那”。④中的“夫”是语气助词。 答案A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③和②相同 解析①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攻下。②渔:名词活用为动词,打鱼。③侣、友: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④西、东:均为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答案B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